前往
大廳
主題

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心得)

神隱 | 2021-11-10 23:00:02 | 巴幣 1128 | 人氣 244


前言
在進了大量歷史書的目前,特別是進了非常多英格蘭相關書籍之後,我也正在思考是否將研究歷史的領域切入到其他地方,我對於一些國家歷史生活上的細節一直蠻感興趣,大歷史部分能夠挖掘到感興趣的部分可以帶來的新奇感有些減弱,往亞洲歷史特別是日本或東南亞這塊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公司幕府算是轉換跑道的一個嘗試。

由於輕小說沒有什麼特別想買的作品,購買量算是下滑並往歷史方面大幅擴展,說到這個就覺得尖端可悲啊,精美的出書量。

正文




公司幕府這本書主要是以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貿易跟外交策略作探討的一本書,
擁有貿易特權的東印度公司為了融入亞洲市場並擁有當地特權,早期藉由
執政官權威並將其捧成君主,以裝飾華麗和充滿權威的畫像為策略讓公司的代表被賦予
一種大使和國王代表的外衣。

藉此提高自己的地位並且能夠融入亞洲地區的君主觀和國際觀,這種策略有個根本的缺陷
在於亞洲地區與荷蘭母國距離實在太遠,信的來往往往需要數年這對於事情的立即
處理有根本上的困難。

於是東印度公司後來在巴達維亞重新建立一個具有君主色彩的角色,那便是總督。

總督早期只像個純粹的業務辦事員,經過改造被賦予了君王般的權威與排場,
當然對於早年與執政官(認知上的荷蘭國王)通信的那些國家來說這是
難以接受的事情這造成種種衝突。

對於東印度公司還能夠武力壓制跟外交手段解決的國家,總督的權威很快就能建立起來
,然而最棘手的在於德川幕府的態度作為東印度公司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國家,
東印度公司對待幕府是百般退讓放棄多項自身慣用的工具全是為了高額的貿易額。

東印度公司的處境始於德川幕府初期的寬鬆外交政策到後來必須符合嚴格條件的外交格式
,東印度在不撕破臉仍想賺取高額貿易的情況下不得不配合德川幕府的各項政策。


在總督的權威不被承認的情況下,東印度公司在日本是採用將軍忠誠的臣屬的身分融入
進幕府的體系當中,然而這個身分伴隨幕府的需求跟虛假謙卑的文書讓東印度
公司不得不逐漸受到幕府更大的約束與義務。

在日本東印度公司分館是需要參勤交代並在不願意的情況下承擔軍事與情報義務,在大員
殖民地的問題上外交觀點的差距和受制需要貿易的情況下,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又再一次
的做出退讓。

由於東印度公司在海上強盜的惡名和糟糕的危機處理和短缺的軍事力量,受制於幕府的東
印度公司逐漸讓日本成為亞洲海域的國際仲裁者,沒有準備足夠的商品又靠搶葡萄牙來
提供賣到日本的商品,作為船長的重要收入海盜惡名是無法避免的。

單就貿易上東印度公司完全沒有競爭力可言,贏不了葡萄牙人而重要的中國商品又
必須仰賴中國海商,這些亦商亦盜的海商其船隊就算火力較弱數量上卻遠遠超過
東印度公司。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鄭家直接跟幕府貿易後,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額就急速下滑,
因為幕府需要中國商品所以給鄭家莫大的特權保護,東印度公司無法靠武力中止商品運進來
,除非東印度公司被趕出日本。

為了避免商品真的運不進來,就算對東印度公司的行動多不滿將公司基本上不再考量之內
,關於幕府跟東印度公司的一些互動和早期發展都可以看看這本書,就不再多敘述
這本書基本上是蠻推薦的。



最近回鍋了萬惡的先祖遺產,有機會可能會來寫一篇吧。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