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L.V6200】大學畢業生轉職業工程師之考研與否

| 2020-09-20 22:55:29 | 巴幣 16 | 人氣 237

  這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經歷。
  看看笑話的同時,當然也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至少有點方向跟參考總是比較好的。
  這故事真的很長,有些不知道從何說起為好,想了想,覺得還是從我大學畢業那一刻說起好了。
 
  交代一下我的背景。
  我是私立科大的資訊工程系畢業生。
  實力的話,就算我再謙虛,程式面部份也妥妥寫得贏全台灣六七成的資工大學生吧?這點自信我還是有的。
 
  六月畢業,找工作的具體時間則落在十月,找的職業是工程師。
  老實說,我會的東西多,我想有關注我的讀者都不會懷疑這一點吧?
 
  但真能稱為職業級的技能哪有那麼容易獲得?
 
  雖然說現在想起來,搞不好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認為,所謂『職業級』,就該是封神強者般的生猛。現在想想,比較像是我自己把『職業級』這三個字神格化了,這是自信不足的問題,但說起來大概尋常畢業生都是這樣的吧?
 
  總之在當時,寫程式是我相對值錢的技能了。
  所以找的職業,自然也就是程式設計相關了。
 
  好了接著就來到這文章的正文了,我們來聊一下我對於是否要唸研究所的看法,這單單是我提供的一個是否選擇研究所的參考。
 
  首先我們必須嚴格定義,這篇文章是給『我到底要不要念研究所呢?』的人看的。
  如果你是個已經決定要上研究所的人,我們不管你到底是因為憧憬研究生生活,還是因為想要繼續接受某個教授的指導,或者已經決定換跑道培養第二專長並且已經決定了方向,都好,都可以。
  如果你已經決心要考研所,我說的是決心,那我建議你不要再往下看了,去唸就對了。
  千萬不要讓任何雜訊影響到你的決心,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反悔了,那你本來就該為了自己的決策負責,但反正不要聽太多雜訊就是了,因為『早知道我就去做』比『早知道我就不去做』還要好多了,真的。
 
  什麼叫做雜訊?
  假設你清楚知道你要走廣告業,那除了『真正在廣告業的訊息』以外的所有聲音,都姑且算是雜訊啦。
  但如果你只是個迷惘的畢業生,那我們就可以繼續談了嗯嗯。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研究所的成本吧,這一次我們用『機會』、『成本』、『風險』去說明這件事,你覺得念研究所的成本是多少呢?
 
  首先,『硬體成本』。
  算式是:(學費 * 四個學期) + [(住宿費+生活費 ) * 兩年]。
 
  大概這個樣子吧?當然這是假設你沒有住家裡,不要跟我說什麼寒暑假暑假吃家裡可以省下來,研究生是沒有在寒暑假的,在國外,研究生甚至是一種職業。
 
  那讓我們套用實際的數字。
 
  學費的部分我們用三萬五去算,
  生活費用一個月七千去算,
  住宿費用單月五千去算,
  那麼結果就算出來了,一共是284000,大概二十八萬的開銷。
 
  當然,有些研究生會得到學校的住宿提供,那麼費用大概是四萬塊住兩年,你可以省下八萬塊,這樣你的成本大概是二十萬。
  也或許,你有某些減免資格,一般來說是學雜費打六折的樣子,而且同時一般可以申請住宿,那麼你能省下八萬元再加上八千元再加上兩萬八,大概省了十一萬,你的成本變成了十七萬。
 
  這樣算起來,念研究所的開銷超小嘛!
 
  好啦,接著說明我的算法。
  剛剛的研究所成本我們當成二十萬去再算一次吧。
 
  聽過『機會成本』嗎?
  你假設畢業後是去工作,而不是念研究所。
  你的薪水我們算三萬元,妳一年可以收三十六萬,兩年七十二萬。
 
  然後你去念研究所了,你猜怎麼著?
  那個『原本是你的但是現在不是了』的七十二萬,瞬間變成成本啦!
 
  所以實際上念研究所的『總成本』會變成二十萬加上七十萬,足足九十萬啊!
  這樣有沒有覺得剛剛的研究所『硬體成本』,不管怎麼打折都是杯水車薪呢?
 
  當然,念研究所的時候可以打工,可以接教育部或是合作廠商的企劃或幹嘛幹嘛的,對我知道有些研究生可以接到比較值錢的計畫。
  這些有的沒的的變因你自己評估,在這裡為了方便我們計算,我們假設你在『研所期間』做的『任何收入』,總和算是正職的『一半』,一半可以吧?
 
  那你的成本就是 (36 + 20) 的五十六萬。
 
  好了,所以真正的公式是這樣子寫的:
    成本
      = 硬體成本 + 機會成本
      = {(學費 * 四個學期) + [(住宿費+生活費) * 兩年]} + (如果你去工作才能拿到的薪水 - 念了研究所才能拿到的薪水)。
 
  加上兩年的時間,這是假設你可以兩年準時畢業的研究所『成本』。
 
  那麼來讓我們談談研究所的『機會』吧,其實說起來我是覺得啦,我們用交易的概念看是否投取研究所這件事情,會讓整件事的思路清晰很多。
 
  這意思也就是說呢,你花了上文提及的成本之後,能夠從研究所『買』到什麼東西?
 
  我認為是『跳躍資格』的經驗、跟『生活圈』。
  『生活圈』這個很有爭議,這一次我們先討論『跳躍資格』吧。
 
  這就讓我來說一個虛構故事。
 
  假設你今天夢想成為操控某機台的工程師。
  機台一台要兩億,你是二十二歲的新鮮人,那台機台是妥妥輪不到你玩的,這點同意吧?
 
  第一年,你薪水區區三萬整,這麼貴的機台是輪不到你玩的。
  第二年,你調薪了,薪水三萬四,但還是輪不到你玩這麼昂貴的機台。
  第三年,你二十四歲了,勞苦功高,薪水四萬整,但很遺憾的,這個等級的機台一樣輪不到你玩。
 
  好啦,來換個人生吧。
 
  假設你今天想要成為操控某機台的工程師。
  機台一台要兩千萬,你是二十二歲的研究生,主攻那台機台的製程。
  
  第一年,你根本沒有收入,每天在實驗室看哪裡有特價食品可以囤,上網募資救救活死可憐人,慘。
  第二年,你他媽還是沒有收入,每天不是操機台那就是被機台操,都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攻是受。
  第三年,你二十四歲畢業了,薪水三萬八,負責管那你夢寐以求的機台,因為你有『經驗』,而且你(新人)便宜。
 
  然後你就可以管機台了。
  但其實原本你是沒有『資格』管機台的,而這個『資格』你只需要五十萬加上七百三十天的成本,這就是研究所提供的『跳躍資格』。
 
  我們先姑且不論這個兩年後到底是誰賺的錢比較多,單論能不能『操控你夢想的機台』這件事,念研究所反而是最近的捷徑。
  研究所跟就業比較有直接相關的其中一個價值,其實就是提供的一個槓桿管道,你可以用相對少量的金額,去槓桿使用『某個你依身分用不起的設備』這個機會,其實這才是研究所的其中一個價值所在。
 
  再讓我們開一個空想的例子吧。
  今天你想要當記者,進去了媒體,你是新鮮人二等兵。
  你想採訪已經是技術長的章魚茶大大(現充),怎麼當一個勝利之充。
  但高層跟你說,幹啊你這小角色也想採訪我們章魚茶大大(學霸),多益只贏梗大十分你他娘不嫌丟臉啊?不要說是我們派你去的,要去你自己去。
 
  然後你就真的自己發mail了。
 
  但是章魚茶大大(強者)可是很忙的,資本額三億以下的公司mail,那是根本沒有心情動手指點進去看。
  所以你就沒有之後了,只能去採訪小不拉磯的梗大,當年是咳了三小寫出尻槍止瀉論(屈辱)。
 
  好,換個人生。
 
  今天你是新聞所的學生,你想採訪無彧大大是如何從從小編一路越長越大,造就巨編一詞的可怕人望。
  無彧大大也是威武得緊,人望如她每天都有一大堆來裝熟的人蹭飯,基本上湯姆克魯斯以下的名字她是沒興趣打開看的,你這個小角色跟鼻屎的重量一樣怎麼可能入眼?
 
  這個時候。
 
  你的mail用的當然不是那個小角色本名!而是xx新聞所啊!
 
  然後無彧大大就被你採訪到了。
  之後你畢業了,錄取同一家媒體。
 
  媽蛋!你這小雜種居然採訪過外文系的無彧大大!太厲害啦!那麼區區不敢說自己多益是多少的章魚茶你肯定沒問題嘛!
  恭喜你就可以採訪章魚茶大大,從此遠離採訪梗大:『幹打手槍就打手槍到底都在想三小?』這種恥辱,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好啦是扯了點,但反正研究所就是能用少少的錢,提供你去槓桿你自己根本沒機會用到的『設備』或是『情境』。
  東西你當然帶不走,但是『曾經用過』這個事實,就會成為你往後履歷的絕對優勢的籌碼。
 
  這就是研究所的第一個好處,『跳躍資格』。
  啊,不過那也是你要有真的去使用啦,如果你是去洗學歷,那也是一個選項,不過那是另外一件事就是了。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所的機會,是存在於斜槓大資本的器材或情境,來換取『使用經驗』。
 
  那麼問題來了。
 
  今天假設你夢想是當前端工程師,要跑一個前端程式,就算你用i9-10900k加上RTX-3090雙交火的電腦,總體約十七萬元一定搞得起來。
 
  所以新人二等兵上線,公司會害怕你去操作一台十七萬塊的機台嗎?
  不會嘛!
 
  那所以在公司一邊賺錢一邊學也能學到,你唸研究所做啥呢?
  今天你夢想當一個YouTuber,照樣的用i9-10900k加上RTX-3090雙交火的電腦,總體約十七萬元一定搞得起來。
  所以新人二等兵上線,你去上基本影像剪輯,這類課程四五萬一定會有,接著就是關在房間裡練就是了,你需要去念影像處理的研究所,嗎?
 
  這個『嗎』的學問就大了。
  我們現在談的是『需要』,不是『想要』,再次強調『想要』的話就直接去吧,別聽我廢話。
 
  我想會是不用的,不信你私訊HowHow。
  他老人家當年旅美唸影視類研究所,是因為他『想要』唸,而且原本目標是進去迪士尼之類的公司,後來陰錯陽差當了Youtuber,並不是原先就想當Youtuber,而直接跑去美國唸了研究所,這個因果關係很重要。
  啊既然你的目標就只是成為YouTuber,那麼你就該存錢買相機,買錄影機,賣高檔的麥克風,買業界再用的影像處理課程或是自己學,反正不會是去研究所。
  這不是說YouTuber比較沒文化還幹嘛,單純是因為要做的事跟研究所的內容根本不一樣,你在這個情況下去考研如果不是你在怕,就是你很傻。
 
  總之,你需要慎重評估的,將會是:
    你想要的東西,是不是只有研究所才有。
    研究所的成本與獲利,值不值得你去支付。
 
  結論吧:
    你『想』操控核子爐 =>靠你的資歷,只有研究所才敢讓你玩=>上吧。
    你『想』進入台積電=>那家王八蛋公司很講究血統啊幹,沒研究所上不去的=>上吧。
    你『想』研究高等數學=>研究所才有提供,學術類的鑽研一律都繼續念下去,這點無爭議=>上吧。
    你『想』釣金龜婿=>幹這個很有爭議啊,但既然你已經獵物鎖定研所裏頭會有金龜婿=>上吧。
    你零基礎,想換一個你『想』要的跑道,你『想』你需要研究所=>嗯,你已經想好了=>上吧。
 
    你『想』當業界前端工程師=>這我就熟了,研究所的做法跟業界做法完全不同,你在研究所學的前端搞不好還是錯的=>丟履歷吧。
    你『想』當電繪繪師=>電繪我是覺得在業界學可能比較好,如果你也覺得=>丟履歷吧。
    你『想』當創業家=>我想應該沒有一個所可以教學瞬息萬變的創業啦=>丟履歷吧。
 
  對,結論就是只要你『想』好了,打聽好了,你就可以上了。
  題外話一下,剛剛說不推薦去唸研究所的這些例子都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是走在時代最尖端的『實務技巧』。
  我們不管台灣研究所的現況為何,在本質上,研究所這機構就是一個存放亙古資源的東西,那裡具有很大量個過往資源,並將其歸納整理,最終整理成時代最尖端的『理論』。
 
  所以在本質上,你在研究所能獲得的,將會是一大堆『過去傳承』的知識,以及『放眼未來』的理論,如果你想學習的是『用在當下』的『技巧』,那我認為是不合適的,你應該找『業師』,職訓所資策會駿董的課都比較強。
 
  你『想』好了,發現東西不在研究所,那就扭頭就走吧,不要不安,反正進去研究所也不會有的,而機會可是要成本的。
 
  問題就在滿多人會害怕跨入下一個階段(職場),而選擇唸研究所打延長賽。
  也滿多人大學學的很混,想在研究所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更多人不知道其實自己該幹啥。
 
  我可以明白告訴你。
  那其實你還是工作吧。
 
  為什麼害怕跨入下一個階段(職場)的人,大學學得很混而想在研究所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的人,更多人不知道其實自己該幹啥的人,我可以篤定跟你說你不該念研究所呢?
  這可不是在責怪誰喔,這完全很正常,這單純只是在說明對策而已。
  因為如果你有上述這些狀況,顯然你沒有仔細去想像你的未來,那完全沒關係,很正常,我理解。
 
  那這樣如果你考研了,你等於是閉著眼睛在丟出研究所成本,對吧?
  你在根本不了解這個市場的大前提下,就貿然選擇你『預想』的未來投資,然後在這個前提下,你甚至對你的『貿然投資』沒有『做足功課』。
 
  這簡直跟你買股票時只看報表,連人家的公司業務都說不上了就丟入家當跟信貸未來收入了。
  這簡直跟你在找老婆時,只看人家的身分證字號是X2xxxxxxxx的雌性,然後一眼都不用看就把結婚同意書簽下去了。
 
  這是完全是同一件事。
  然後擺在選研究所就沒有問題了。
  因為你的全世界都覺得念研究所很好。
 
  ?????
  ?????
 
  好了,千萬別這麼做,你要知道你的全世界不會永遠對你負責,他們養不起你的一輩子的,大概在你說:「當時為什麼你指派我去考研!」,他們只會回答:「啊我怎麼知道會這樣?」吧,哈哈。
  好啦,很難笑,總之不要把自己的未來選擇權交出去就是了。
 
  所以,對我來說。
 
  因為大家都大概知道,我的技能樹很龐雜,未來會更龐雜。
  所以我確實是念資工系對,但即便不論資工系已經是很龐大的課題(前端後端上層下層算法UX架構軟工)了,我依然不能說我『一定』未來會當某某工程師四十年。
  因為我沒去過業界,我不知道『真正工程師的生活』是怎麼樣子,而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喜歡。
 
  我不知道。
  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去唸研究所,對我來說,那就跟閉著眼睛開車一樣,我必須誠實地說我不知道。
 
  那怎麼辦?
  起薪少就少吧,我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去給它知道一下。
 
 
 
***
  最後是讀者回饋,這是來自艾比索的熊輪大大的經驗分享:

  『所以研究所要認真的唸。或者你可以過著養生的生活比別人多活兩年,那就賺回來惹。
  另外能出國就出國念,最好去美國,接著在美國就業。矽谷工程師的年薪大約 20 萬鎂,台灣頂天大概 200 萬 TWD,就算扣掉美國的重稅,大概兩邊的差距一年是300 萬 TWD 往後假設你做了二十年的工作,那麼你這個選擇的差距會在你的人生「最少」產生 6000 萬的差異。
  更不用說如果你想要創業,那麼在美國成功的機會也遠比台灣大得多。』
 
 
 
  這就是研究所的機會啊,挑得對的話,那是很值得。
  只是說呢,你要確定你真正『入對行』(或是不挑行,那也要挑前景吧)。
  不然你搞不好會用大成本,去換到一個『啊啊,原來我不適合這行』的結果,認識到這個結果我是認為不需要花這麼多小時跟萬啦。
 
  總之。
  面對自己,然後做功課,淡定,之後再說,盡力不要急。
  然後我接著要反駁一下熊輪大大這段話的一部分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前面說了這麼多很理論的東西,接著我們來說說研究生的生活,就讓我說一下物理系(剛好有案例)的研究生活吧,那時我去某四大某物理所,幫同學看電腦跟整線,所以有機會看一下研究生的日常。
 
  我走了進去研究室。
  裏頭是一個涇渭分明的空間。
 
  中間擺著一條行政工作合一的多功能桌,上頭有螢幕,工具,還有宅物,對一個研究生而言這些都是很平常的。
  那條多功能桌就是楚河漢界了。
 
  桌子的左手邊,
    擺著很多高端器材,一萬的,十萬的,一百萬的。
    擺著很多半成品,穩定的,不穩定的,極端不穩定的。
    擺著很多料材,危險的,超級危險的,嘿嘿嘿嘿嘿的。
 
  真是昂貴與危險並濟,這就是理工研究室嗎?
 
  然後。
  人生最超展開的就是這個然後。
 
  桌子的另外一頭。
 
  「這是,什麼?」我面無表情。
  「床。」朋友一副這還用我來說的臉。
  「我知道……所以為什麼有床?」幹我當然知道那是張床啊。
  「實驗不是總是順利的。」朋友眼神看向遠方。
 
  「所以?」
  「當實驗不順利的時候,總要有點辦法。」
 
  「……那這是什麼?」我的眼神飄向另一個異常突兀的鬼東西。
  「均溫加熱器,可以迅速均勻加熱,實驗好幫手喔。」朋友熱情安麗他平常的工作夥伴。
  「那上面是啥玩意?」但我其實問的不是那均溫加熱器啊幹。
  「鍋子。」朋友一副這還用我來說的臉。
  「我知道……所以為什麼鍋子會騎在你他媽的實驗好幫手上?」幹我當然知道那是只鍋子啊。
  「實驗不是總是順利的。」朋友眼神看向遠方。
 
  「所以呢!」
  「當實驗不順利的時候,總要有點辦法。」
 
  「好……那這又是啥?」我的表情充斥著恐懼。
  「牙刷毛巾牙膏跟換洗衣服啊。」朋友一副這還用我來說的臉。
  「好……不對,不好,為什麼會有換洗衣服?」我按著臉。
  「實驗不是總是順利的。」朋友眼神看向遠方。
 
  「……靠夭喔。」
  「當實驗不順利的時候,總要有點辦法。」
  「……」
 
 
  好了。
  研究所實在不養生,至少台灣理工研不是,熊輪大大說錯了。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章魚茶
我的人生終於要開始肝了,明天Onboard
一邊唸研究所一邊實習會不會死人,求解20點
2020-09-20 23:17:52
我跟你說個小道消息,工程師如果不好好規劃體能以及適當的拒絕工作,肝指數一戰起來都是幾千幾千在跳的(正常是四十,我曾經到過八十),那叫做破千強者

反正,加油之前先要學會保重嗯嗯
2020-09-20 23:20:03
這是彙整一下先前的文章,因為我想要做某件事情,所以今明兩天會先把之前的文章整理出來這件事做完,謝謝大家的支持
2020-09-20 23:18:19
章魚茶
感謝建議Orz
我去的是大公司,工作內容也有先講明,應該是不會被丟一堆工作啦,畢竟只是個實習XD
而且我算時薪,丟工作給我要付更多錢的(誒)
2020-09-21 07:44:12
哎呀加油啦加油
不過我一直覺得工科研所還要兼公司實習雙修是很天方夜譚的事情,你這也太神了吧,真不愧是學霸哈哈
2020-09-21 14:45:3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