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A History of England-一代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帝國人 | 2020-04-25 03:11:27 | 巴幣 165 | 人氣 1984

◎此篇為本小屋英格蘭簡史系列作之一,若有之前背景上的不瞭解,在此附上連結:

(一、)不一樣的女主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光榮的一刻

伊莉莎白是亨利八世(Henry VIII)與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所生,亨利八世汲汲營營的,想要新的伴侶多半不是出自於好色,亨利他本人更在意的,是男性繼承人,男性繼承人對於英國人來說幾乎等同於穩定的保證,最早在布盧瓦的史蒂芬(Stephen of Blois)與馬蒂爾達(Matilda)的內戰中,女主干政,引入外國勢力造成英國本土遭受兵災,讓英國人心有餘悸,往後的日子即便英國不行使薩利克法,也傾向於選擇男性繼承,包括愛德華三世與腓力六世的鬥爭中可以看出端倪(即便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伊莉莎白被證明不同於過往的女主,在愛德華六世時期,已經將瑪莉與伊莉莎白從繼承名單中剃除,但是在瑪莉的即位下,伊莉莎白的繼承權同時被恢復,成為最接近都鐸血脈的一員,瑪莉於1558年病逝後,伊莉莎白便即位為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即位時僅25歲,根據時人描述,她身材高挑,身形矯健且健壯,金色的頭髮與炯炯有神的眼睛讓她充滿了自信,比起瑪莉的溫良恭順,伊莉莎白更像一位君臨國家的君主,除了顯然易見的自信外,伊莉莎白在經歷愛德華與瑪莉統治時期,為了不招來殺身之禍而擅長隱藏自己的想法,加之母親失寵的不穩定階段,讓伊莉莎白更深韻如何運用權勢與了解宮廷內部的鬥爭,這對她往後的統治有著加分的作用,整體上來看伊莉莎白其實個性更接近亨利八世,她熟習文藝復興的學識,精通拉丁語,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在之後招開御前會議與大臣意見不合時,甚至會躲進房間裡詠唱拉丁詩句來穩定心情,可以看出這位女王的突出性格。

(二、)女王的施政

我觀看,我沉默

女王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迫在眉睫的英國社會,在瑪莉的統治之下,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互相排斥,而在對法戰爭失利後,使得地方仕紳不願聽從中央「天主教徒」的命令,王室收入下降,逃兵無數,因此伊莉莎白任命了西賽爾(Wiliam Cecil)為她的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西賽爾被任命為行政的首腦最主要的原因,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溫和派,他不傾向於新舊教,看法相當世俗化,在委員會的成員中,伊莉莎白留用了瑪莉的11個顧問,並只留下了1個教會人士,解決宗教問題是伊莉莎白最重要的課題,她完全避諱掉她的宗教信仰,而英國大多數人都不喜愛天主教,在亨利八世、薩莫賽特、約翰道得利以來,英國人已經適應了新教,而瑪莉的倒逆措施,只激起了英國人的激憤,並斥責羅馬天主教是外來者,試圖控制英國,而伊莉莎白做的就是不激怒任何一方,對於天主教徒,她保留了耶穌在彌撒中的出現,保留肖像與法衣(天主教的法衣,而新教徒採用日內瓦黑色法袍)。

我們有提到,在來自羅馬的教皇使節波爾(Pole)說服國會廢除了對羅馬教會不利的法案,所以伊莉莎白再度使國會通過了至高權法案(Act of Supremancy),與劃一法(Act of Uniformity,針對祈禱書的統一使用),後者伊莉莎白做了一些更動,因為她現在需要同時對付天主教徒,然而下議院的議員們,幾乎都是新教徒,而天主教徒卻不允許祈禱書中沒有有關於羅馬教會規定的部分,所以伊莉莎白改造了新的祈禱書,將基督的字句出現在祈禱書中,包括「為你犧牲的我主耶穌基督的身體」,並使教士穿上了羅馬式的法衣,皆是彌補羅馬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鴻溝。

但是天主教徒,絕大多數是屬於英國北方人,尤其是諾森伯蘭的大貴族們,1569年,北方貴族爆發叛亂,這場事件又被稱為北方起事(Rising of the North),天主教貴族們試圖擁立蘇格蘭的瑪莉成為英國女王,而這個瑪莉就是先前在野蠻求婚中,被送往法國嫁給法蘭西斯二世的瑪莉公主,現在她成為了蘇格蘭女王,然而這場叛變以慘敗告終,450名叛軍被絞死,叛軍之所以敗給伊莉莎白的另一個因素,是教皇對於此沒有太多表態,庇護五世(Pius V)沒有即時對新教的伊莉莎白祭出絕罰,使叛軍的動員不如預期。1570年,才提出絕罰(Regnans in Excelsis)

1.對於天主教徒的措舉

天主教對於伊莉莎白的威脅,在於境外移入的天主教教士,1574年,經過專業訓練的天主教教士有3個,到了1580年已經有了100多位,雖然並不是所有教士都有抱著與英國政府敵對的意識,但他們的宣教對於伊莉莎白的統治是個明明白白的威脅,在1581年,伊莉莎白促使國會通過了不從國教的法案,這個不從國教就是禮拜日不上教堂,尤其針對那些天主教教士,1585年,直接宣布天主教教士為謀逆,在女王的統治下,天主教殉道者大約有250人。

2.清教徒

與天主教徒相反,清教徒憤恨羅馬的一切,雖然清教徒也是新教,但是他們對於儀式中與祈禱書中仍保留著羅馬教義感到十分不滿,1570年加特瑞(Cartwright),一名劍橋神學教授發文批評英國教會被免職,然而這一免職造成了清教徒的不滿,並試圖向國會提案「長老制」,將英國教會的權利從政府轉移到長老身上,但伊莉莎白獲勝,這些清教徒首領被流放。但清教徒並未就此放棄,他們群聚在英國東南,開始進行議會運動,而這個議會,指的是長老議會,伊莉莎白了解這個運動的問題,指派了反清教徒的主教偉德基佛(Whitgift)壓制清教徒,清教徒試圖與國會提案,求援,但仍告失敗,最後清教徒別無他法,由教士布朗(Browne)建立了一個分離教會,最終布朗被驅逐到了荷蘭,清教徒問題才告緩解。

在經濟問題上,由於前三任的君主,亨利八世、愛德華與瑪莉在軍費上的開支過高,尤其在瑪莉末年的經濟崩潰,已經使農夫與織布工人頻頻反抗,貨幣的質量低劣,經濟衰退,因此伊莉莎白也迅速的重新鑄造的新的貨幣,以等值的白銀鑄造,終止了貨幣貶值的問題,另一個則是通過了學徒制(Statute of Apprentices),試圖將職業固定化,以維持市場秩序,與羅馬的戴克里先的施政有些類似,由於英國此時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仍舊務農,伊莉莎白時期的穩定也使英國人激起了對於農業改良的熱情,農夫在農地上加強施肥,灑上石灰泥,並將土地輪流耕作,同時農業也日見精細,新的羊毛呢絨從荷蘭引入,同時麻紗布在蘭開郡大量生產,同時工業也大幅發展,煤礦在伊莉莎白時代被廣泛運用在取暖,輾壓工廠與拉曳工廠引入英國,製造金屬板與金屬線,提高的冶金技術也使得英國的大砲與火槍技術開始成為歐洲的熱賣商品之一。

(三、)女王的政府

別以為命運能支配一切,美德的力量可以使她俯首貼耳。

伊莉莎白的高超統治也體現在政府的結構中,不同於她的前任瑪莉臃腫不堪的行政體系,伊莉莎白傾向於精簡的御前會議(Privy Council),人數僅為20人,御前會議的大多數成員為財務大臣、國務大臣、武官等,他們絕大多數都兼任星房法官(Jugde of Star chamber),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西賽爾,他與伊莉莎白的合作堪稱君臣的典範,而伊莉莎白的宮廷負責女王事務的,則有宮務大臣(Lord Steward,宮務大臣會組成綠衣會Board of Green Cloth,來執掌王室財政收入),掌禮大臣(lord Chamberlain),與家臣長官(Master of the House),而對於地方的控制則交由太平紳士(Justice of Peace)來執行法律與秩序維護,多由仕紳擔任,但是這些仕紳不一定完全受控,畢竟無給職,伊莉莎白唯一可以的是將其解職,但此階段,仕紳們多半願意與女王合作,以保護他們的財產與土地。

同時對於國會,伊莉莎白延續了自己祖父亨利七世的做法,她很少召開國會,她更傾向用自己的產業來獲取資金,而伊莉莎白嚴格的限制了國會談論國家大事的權力,議員文特沃斯(Wentworth)頻繁的提出女王未婚與繼承問題,最後被送進了倫敦塔,最後伊莉莎白也增設了更多下議院的席位,拉攏更多仕紳入會,貴族院的權力逐漸被轉移到了平民院,女王拉攏仕紳打擊原先的議員與貴族,最後使下議院的力量成為主導英國政治的核心,但對於當時來說,仕紳(Gentry)處於上升期,這些進入議會的仕紳,多半是受過大學與法學教育,無論是在實務與工作上,遠比過往的議員強上許多,同時伊莉莎白的時代也是階級流動增強的時代,由於受過教育是進入國會的門檻,變相的使大學廣開人文歷史與邏輯學科,大學教育成為了躋身上流的管道之一。

(四、)打敗西班牙

不必多久,我們將大勝上帝之敵、祖國之敵、英國人之敵 !

引起英國與西班牙的交戰原因,並不是一般所想像的搶奪殖民地所引起的紛爭,而是尼德蘭問題,當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正忙於尼德蘭問題,1567年有五艘尼德蘭的商船,載滿了熱那亞銀行家要給與西班牙的資金,因狂風暴雨吹到了英國港口,英國與尼德蘭有貿易上與宗教上的緊密聯繫,所以伊莉莎白就將這筆資金扣留住,避免西班牙用於鎮壓尼德蘭叛亂,腓力於是下令禁止英國貿易,並取締了所有尼德蘭的英國商船,伊莉莎白深知西班牙的力量,但她也不會輕易放棄尼德蘭,1585年女王派了6000援軍援助荷蘭叛軍,讓腓力下定決心要征討英國。

此時英國有著工業發展以來,歐洲最好的輕型船隻,這些船雖然比西班牙的小,但是可以裝載更多輕型火炮,亦於操縱與轉向,且船隻的高度較低,正好是西班牙大型軍艦的射擊死角(近距離的話),英國也改用了18磅或9磅黃銅大砲。而西班牙人雖然海軍橫行於大西洋,但是對於北上的航路與海象並不熟悉,1588年戰爭伊始,西班牙人無敵艦隊先遭受到了英格蘭新型火炮的遠距離壓制,加之西軍船隻需要深水港,然而唯一的深水港佛勒興港(Flushing)由英國人所控制,一次迎戰的艦隊有限,於是被英國人各個擊破,最後艦隊一分為二,一隻往加萊,一隻北上蘇格蘭,在更大的風浪下損失無數,即便西班牙損失不重,但是等於是讓歐陸知道,入侵英格蘭的代價,此戰也成為了女王統治最後的輝煌。

(五、)女王的最後時刻

我只可能有一個丈夫,那就是英格蘭

女王的晚年卻不如她的前半生這麼榮耀,首先無敵艦隊之役不是戰爭的終局,女王陸續派兵介入歐陸事務,支援荷蘭拿騷親王毛里斯(Maurice)對抗西班牙,支援法國吉斯家族角逐國王頭銜,這些軍費開支巨大,同時在愛爾蘭爆發叛亂,英格蘭無力鎮壓,1599年愛爾蘭與英國達成休戰,成為了伊莉莎白統治的一個污點,而當時對愛作戰的主帥,埃賽斯克伯爵羅伯特受到了女王的責罵,同時停止了他徵收甜酒稅的權力,失去寵幸的他策畫了一場叛變,然而倫敦無人響應,羅伯特也丟了腦袋,不久,1603年,女王在無嗣的情況下壽終正寢,結束了她輝煌的一生。

愛德華與瑪莉:




創作回應

alice
女王 還有分身 雷神索爾大姊 海辣
2020-04-25 15:21:09
Jan Sikorski
除了未婚、我記得女王也沒有身育能力。
然後這邊字上可能還有些筆誤。
第(一)......她熟習文藝復興的學識,精通拉丁語,法文,西班牙人(文?),義大利文......
第(三)......遠比過往的議員叫(較?)強上許多......
2020-04-25 16:12:45
一劍封邪兵燹
還真的是很長施知識.
2020-04-25 19:40:23
Demonica
某個叫布拉霍的騎士表示 :
2020-04-25 22:07:36
愛德莉雅.萊茵斯提爾
感覺能聯想到躲在房間內的女王陛下了,
維持自身的形象與權威,她的內心不知道承受住多少痛苦。
2020-04-30 21:08:41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