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啊。。。終於是下定決心,抽出時間來完結掉了《廢墟圖書館》的旅程。
本作在當下steam的2萬9724篇玩家評測中,總體評價是極度好評;近期評價更是來到了壓倒性好評。但我個人遊玩下來的感受則是,本遊戲--《Libary Of Ruina 廢墟圖書館》事實上是非常挑人的,如果你和開發組電波對上了,那麼就會非常喜愛,反之則可能極其無感,甚至煩躁。
我個人的通關時長在49小時,但事實上這是不准的。因為從遊戲後篇--“都市之星”後兩層關卡開始,我就使用了修改器幫忙速通;但哪怕是使用了修改器,我依舊花了4個半鐘頭才打完全部的3個結局。不得不說,本遊戲其實頗具體量。而且由於遊戲裡的技能獲取機制,導致通常情況下,相同關卡至少要打個2-3次,臉黑一點的話,5-6次也不是不可能。因此,我個人估計遊戲的總流程能很輕輕鬆鬆地達到100個小時以上。
以下來談談我個人對本遊戲的一些看法:
1.美術風格很棒。無論是人物對話時的立繪也好,還是進戰鬥後的Q版小人也好,都非常精細。而且完全服務於遊戲所營造出來的那種 癲狂、殘忍、冷漠的都市“克蘇魯”風格。
2.遊戲的音樂也很棒,為本遊戲配樂的是日本樂團Mili。因此不管是戰鬥時的背景BGM,還是剛打開遊戲的片頭曲以及破關後的“staff表”那邊的片尾曲都很出色:該抒情的時候抒情,該熱血的時候熱血,該悲壯的時候悲壯。
3.遊戲的戰鬥玩法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只是單純地比大小;但結合遊戲中零零總總的各種機制,在新手和高手手中哪怕是一樣的配置,後者都能憑藉其對遊戲的更深入的理解,玩的更輕鬆和更具觀賞性。
4.但也正因如此,遊戲的機制引導方面過於薄弱的情況,才會被進一步放大,俗稱“學習門檻高”。也因此本遊戲哪怕你僅僅只是想順利地玩到破關,也必須自己去找尋前人們所留下來的各種教程和攻略,才不會突然中途卡關然後棄遊。
5.遊戲的劇情偏向“黑、深、殘”,總體的基調就是"冷漠"的[物理意義上]“吃人”的都市“克蘇魯風格”。這種風格天然受眾就不是很多,所以也是本遊很吃“電波”的原因之一。
6.遊戲的文本漢化質量很是不錯。本遊戲有“繁體中文”選項,但令人撓頭的是,這個語言修改選項,只能在剛進遊戲後,還未正式開始遊戲或讀檔時的選單主頁面修改。
7.但本遊戲的程序優化部分並不令人滿意。第一個問題就是遊戲會調用全部的顯卡功耗,我曾經在steam layout監控顯示的遊戲內FPS中見過 600~800 FPS,當下能很清晰地聽到顯卡風扇全功率運轉的聲音。要是顯卡性能不夠給力的話,那麼卡頓掉幀會頻頻發生,到時候估計就要比較頻繁地重啟遊戲了。第二個問題就是中文字庫的問題,目前遊戲中的情況如下圖所示:只要卡牌的信息一多,中文字體就會縮小,其解釋說明的字就會團在一起,導致辨認上的困難。而且,我這還是在1080P的分辨率下的截圖,不敢想象2K、4K分辨率下,這字體會有多麼的袖珍和難以辨認。
8.遊戲的隨機性過大。戰鬥中是投擲每張卡牌上的骰子來決定傷害/防禦數值的,但不少卡牌上的骰子上下限差距過於巨大,直接可能導致明明能穩贏的情況下依舊會有“陰溝裡翻船”的可能性。而且戰利品--書頁的獲取量也隨機,燃燒書頁後獲取的技能卡牌還是隨機。當然由於製作組對“同一書頁”所能獲取的技能卡牌做了保底的抽取限制,最終是能拿到想要的技能卡的;但不可避免地,臉黑的時候各種抽不到想要的技能卡牌,將不得不多次去同一個戰鬥關卡內重複刷取書頁。
9.單個戰鬥關卡過於冗長。基本上每場戰鬥至少花費10分鐘起跳,後期一場戰鬥甚至半小時到1小時不等。而且由於不少戰鬥關卡過關的條件並不都是“直接擊殺敵方”,而是必須遵循固定的戰場機制才能擊敗當前敵人;這種情況下,往往戰鬥的時長就會成倍的增長。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Libary Of Ruina 廢墟圖書館》的非常簡略的遊玩感想了。純屬一家之言,因為我個人真的不是對本遊戲非常“感冒”,即沒對上“電波”;遊玩到中後期時,已經疲憊和煩躁感滿身。哪怕最近找到了修改器,我都是非常抗拒打開這遊戲的。好在,在今天,這趟遊玩《Libary Of Ruina 廢墟圖書館》
的旅程終於走到了盡頭,可以告一個段落了。個人強烈建議,對本遊戲有興趣,或者道聽途說過本遊戲優秀品質的諸位,不妨先去Google一下本遊的實機遊玩視頻,在確定能對上自己“胃口”後,再來考慮是否購買。本人從《Libary Of Ruina 廢墟圖書館》的遊玩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哪怕再好評的遊戲,如果沒對到自身的“口味”,那對於我來說,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與其遊玩地掙扎和痛苦,還不如當初就不要購入。
-------------------------
最後,慣例,與諸位共勉,願安康,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