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精神的一日暢遊

有穿衣服的鯊魚 | 2025-03-13 07:46:48 | 巴幣 2 | 人氣 30

❊  從「能者多勞」到能者過勞,我看見得不是諷刺或反諷,是一個美麗的靈魂終於可以實現自由。

❊ 投資最怕的不是失利,那只是對未來的預測產生偏差,這代表世界有著更豐富的更好可能,投資最怕的是太過依賴槓桿而不自知,一旦缺少巴菲特敦厚務實的勤懇,再也沒有人能體驗到穿著踢踏鞋去跳舞的雀躍不是只是為表演一場秀,而是自己想上班時的心情就是跳著踢踏舞。

❊ 當這個世界殺掉神,亦即奪走永恆,而非嚮往著成為永恆時,我們還有著造物主所賜予的身體。 這就是物化令人所詬病,我們卻始終在進行的原因。 #物化
———————————————————————————
Title:  《我見過最累的人,他們什麽都不做》 from 武志紅講心理

確實最累,因為自己在經營另一個世界,所以的一切都比現實更美妙動人,沈浸在奇幻與奧妙時,突然的微笑就像是在發神經,在這個現實也不被允許,怎麼會不累?

若能看見躺平後的極端兩端,再累也值得,在這個現實也會更勇敢,不是嗎?

Title:  What is Real? From Applied Philosophy.

The existing could create from love based on honor.

———————————————————————————
Title:  台灣連九年生育下降,少子化全球名列前茅,你覺得怎麼樣的政策真的會讓人更想生?from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

政策已經在解決了,天文學發現宜居行星,Space x負責實際探勘開發與移民。

可惜的是只有美國在進行,但說是只有美國,不如說在全球化的協作中,為這個理想大家都在努力付諸實踐。

直到地球的負擔減輕為止,否則少子化不會停滯,樂觀一點來說,自由也因此被昇華了。
—————————
Title:  為什麽惡人更懼怕死亡? From 武志紅講心理

「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自古「勝者為王,敗者寇。」。 如果說每一場戰爭的背後是基於給予的通往永恆,那麼為求託付生存意義存在的日常鬥爭,就不是簡單的批鬥而已。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假設當今的世界無法通往人類的永恆,那麼請問現在正在進行壞事的那些惡人,其目的,真的不是為避免規模擴大的重新導向嗎? 如何證明他們不是把時間放長遠後來看,很明顯的好人?

4則留言

2025-03-17 09:05:00
Title: 別再養育聽話乖小孩!他當國小班導師30多年,為何說「比起只懂善良的孩子,情願養出更懂自私的孩子」?from 今周刊。

「不讓象徵著未來的主人翁知道現在的世界有多麽糟糕」是假藉利用孩子成長的韌性去進行壓力共承擔的減輕負擔,明明感受到美好就能勇於面對挑戰克服困難,因為即便是代表著未知的未來也彷彿都在遠見擴充出的格局中,在永恆裡被照亮。

方格子Title: 說不讓已經是使得
2025-03-16 09:40:45
Title: 《變態殺人犯被抓時,為什麽會露出詭異的微笑?》 from 武志紅講心理。

因為內在小孩的陰暗面被發現,說到底就是內心清楚地知道自己違背真理,被逼著做不願意做得事情,但這個世界的所有人居然都甘之如飴,不會如坐針氈。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像這種變態殺人犯被抓時,會微笑的人,其實都是未成熟的心智遭受到時代巨輪無情碾壓過的社會淘汰下的犧牲者。

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殺人的背後還有目的,那麼未達成目的的自己,怎麼可能笑得出來;如果殺人的背後沒有目的,那麼殺人不就是目的地嗎?

回到變態即並不是常態的認知中,在常態之中的我們要是有絲毫的邪念淫慾,將其深深隱藏而不小心被高敏感的人所接受,或著就在自己心中日積月累。 那麼! 我們不就找到根源了,「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就是微笑的原因。

沒有宗教只有科學的世界,是那麼地令人嚮往,但在極度理性科學時,我們卻會被認為是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變態。 還是那句老話:「最美好的一直都在,問題始終是怎麼接近?」。
2025-03-16 09:40:35
「天下為公」,即便在康德的先驗分析論裡的原理分析論之中,首要同為直觀的公理。 如果我們這麼厭惡虛假、討厭虛無,為什麼不活出真理,要讓自身成為掩蓋真理的存在?

原來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並不是包容民粹的無底線、沒原則,而是成就自身格局的看見窘境,若有生命能偉大,那麼不偉大的生命,就是在拓展自身時,受到大環境的侷限,如此而已。 而人之所以能偉大,也只是願讓渡出生命去滋養真理的存在,相得益彰。

所以愛因斯坦說:「我並不偉大,我只是讓偉大通過我而已。」。
2025-03-13 14:45:06
❊ 明明活在極致的壓力裡,從最壞到最好狀態對自己來說可以無痛地立即切換,一切內在的衝突都瞬間可以轉化本有的對壓力的抗力。 若我們那麼厭惡壓力,那麼不就是活在大氣壓力下的人類正嚮往著宇宙的證明。

❊ 從「能者多勞」到能者過勞,我看見得不是諷刺或反諷,是一個美麗的靈魂終於可以實現自由。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