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二〇〇七年二月九日於網路發表)
朋友來家裏作客。聊到「オタク(御宅族)」的意涵及臺灣、網路上(尤指 PTT)的認知。聊著聊著,忽然就提到「影武者」最近在臺灣的流行。「影武者」一詞是從日本來的,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中,一介平民也是竊賊的男子被武田信玄之弟信廉立為影武者,以代替因為被狙擊而死的信玄。這個故事說明了「影武者」有著替身的意思。
本來我們以為臺灣方面是誤用了。但在查字典的時候,意外地發現到原來「影武者」還有第二條解釋是「黑幕」。但這就讓我們覺得有趣了。因為這兩個解釋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不過查了老半天,並無法知道第二條解釋的來源是什麼。依我個人的猜想,可能是直接從字面上的解釋而來。也就是「陰で操る武者(在背面操弄的武士)」。
「影」本身就有替身的說法,因此有時可以在遊戲或漫畫中看到稱為「影分身」的用法。以第一條意思來說,就是「主事者的分身」;而從影的另一條解釋「背後」來說,則成了「在背後操弄的主事者」。會有這樣的分岐,真不知道該說是有趣還是?
補充一下。查了日本國語大辭典裏關於「影武者」的說明,其中第一條解釋的出處可追溯至日本江戶時代的戲曲。而第二條解釋中的出處則是明治以後的新作家尾崎紅葉所著《二人女房》。就時間來說,似乎無法肯定的說誰先誰後。前者乍看稍早,而且所說多為歷史人物,例如平將門、武田信玄、真田幸村等等,給人一種更為攸久的感覺。但實際上後者的出現與前者相差也不到百年,而且出自知名作家之手。從中難以判定何者較佳。在解釋中還有第三種說明,但與第一種解釋雷同,意思是以人頭戶來炒股票的人。也許第一種用法是使用的大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