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3 GP

[達人專欄] 最好的毫米是十毫米:10mm Auto(一)

作者:子珅│2024-05-22 06:26:26│巴幣:2,276│人氣:1042
"The best mm is 10mm"在美國槍枝圈子中是還算流行的迷因句子,不管是被用來調侃喜歡這個口徑的粉絲,還是被這個口徑的粉絲認真的說出來。10mm Auto是彈藥史上很有趣的一個案例探討,一個沒有成為完美彈種的完美彈種,一個原本可能被自然淘汰卻在現代活了下來的怪胎。

這個系列是10mm Auto的簡史,會從10mm Auto問世之前開始,一路到現代。目前規劃是兩篇長的處理2000年之前,一篇短的處理之後。


前言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討論一下10mm Auto的直徑而非口徑。

如果稍微想一下的話,10mm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口徑選擇,因為10mm/.40英吋正好卡在9mm/.38英吋與11.25mm/.45英吋之間,而自動手槍市場的主流也一直都是9mm Parabellum與.45 ACP,但這類夾在某類市場定位中兩個主流口徑之間的「中間口徑」其實一直都存在,甚至可以往前追到Winchester 1873在19世紀開始提供的.38 WCF,或是20世紀中在.357 Magnum和.44 Magnum之間的.41 Remington Magnum等等,拉到更接近現在也有在5.56mm NATO與7.62mm NATO之間的數種新興6.5mm左右口徑步槍彈可以作為例子。

Smith & Wesson Model 57.

這類東西一直常常被認為是未來最佳解,如1964年上市的Smith & Wesson Model 57左輪手槍與其所使用的.41 Remington Magnum在當時的目標是成為最優秀的警用左輪,概念是要填補.44 Mag與.357 Mag之間的差距。標準威力的.44 Mag一直以來大概都是在各方面如尺寸、後座力都太大所以不適合警用或作戰的口徑,而.357 Mag其實在帳面上看不錯,實際上在當時的問題是設計不良的子彈不能善用.357 Mag本身的威力。

而.41 Remington Mag一直都沒有在警用左輪市場裡脫穎而出,最大的問題是.41 Remington Mag只有大尺寸的N-frame左輪可以使用,S&W其他產品線底把較小的左輪沒有這個選項,而佩槍過大過重對整天執勤的警察或單純為自衛隱蔽攜槍的平民很不友善。第二是原本裝藥量較溫和、設計給警用的210格令SWC彈和.357 Mag的定位太接近,最後使用者多半都使用裝藥較強勁的狩獵用210格令JSP彈。雖然現在依然存活在市場上,但卻是以野外對熊自衛為主,而非原先設想的最佳警用左輪。


構想

1970年代初期,有一個叫做Whit Collins的人想要將自己的Hi-Power手槍從9mm Parabellum口徑改為某個威力更強大的口徑,並在美國槍枝界名人Jeff Cooper的人脈幫助與提供意見後設計出了一個新的wildcat(並非有規模使用的彈種,多半是民間愛好者自行設計的),稱為.40 G&A,是以.224 Weatherby Magnum彈殼縮短後裝填製成。

Jeff Cooper在槍界的重要性很大,他是手槍射擊技術發展的重要推手、.45 ACP的大力提倡者(乃至於有著"Mr. 45"的綽號),也寫了大家應該聽過的槍枝安全守則四則,還讓Steyr根據他的想法設計出Steyr Scout。圖為Jeff Cooper打破自己的槍枝安全守則。

.40 G&A的廣告。

.40 G&A的彈道表現來自Jeff Cooper一直很想嘗試的概念,結果是.400口徑的180格令子彈以每秒1050英尺的速度飛行,動能大約是600J,到了市售.38 Super的動能平均偏低範圍,但是飛行速度顯著低很多,並有著更大的彈頭質量(常見的.38 Super裝填數據之一大約是124格令,每秒1350英尺),更大的彈頭質量造成的「制止力」更大。雖然制止力是否存在的爭論不在這裡的討論範圍,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彈頭在當時的殺傷力的確比較好,這跟當時.355"~.356"左右的彈頭設計不良有關。

但是兩人並不想只停在這裡,在1973年的時候兩人開始構思一種威力更大的.40口徑彈藥,目標是利用在現有的.45口徑手槍平台上,所以容許更長的彈殼,隨之而來的更大彈殼容量容許更大的火藥量。Whit Collins繼續以.40 G&A為基礎發展,而Jeff Cooper開始獨立的嘗試設計一種被他稱為.40 Super的東西。

過了幾年之後,於1978年時,兩個人找上了Jeff Cooper尋求意見,這兩個人是Thomas Dornaus和Michael Dixon。


兩人的照片,1984年Dornaus & Dixon公司產品型錄內圖。

這兩人也是來尋求意見的。他們希望能夠找出完美的作戰手槍所需要的彈種,並且將重點擺在能有近似9mm Parabellum手槍的高彈匣容量,與接近.45 ACP(註)或甚至.357 Magnum的威力的自動手槍彈種。

※雖然現在對.45 ACP的制止力是不是偽科學的爭論已經持續很久了,不過在這個年代.45 ACP的威力比9mm Parabellum高一個層次算是主流想法。

這個目標與Jeff Cooper的.40 Super不謀而合,於是他們便合作一同設計一把基於這種新彈藥的手槍,並與瑞典彈藥廠Norma合作將彈藥定型,命名為10mm Auto,而手槍則是Bren Ten。

Bren Ten.


問世

Bren Ten在上市前就已經有很多的市場期待,主要是因為Jeff Cooper的參與與對10mm Auto的好奇。

1983年上市的Bren Ten是一把主打戰術性的手槍,使用隨之上市的10mm Auto,設計本身是基於CZ 75,但有著一個滑套保險、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使用的彈匣彈出功能,在釋放彈匣時會有個力道直接把彈匣向外推等等的戰術特色(由於本文主角是10mm Auto,此處暫時略過其他特色)以及為了容納比原設計的9×19mm Parabellum更長的10×25mm Auto而導致整槍更大。

另外在兩個特殊型號(Duel-Master Presentation與Jeff Cooper Commemorative)上有著在.45 ACP與10mm Auto之間轉換的能力,也有一個型號(Marksman Special Match)使用.45 ACP。

拿著一把Bren Ten Jeff Cooper Commemorative的Jeff Cooper,這似乎是此型號唯一一把。

其中最重要的特色是10mm Auto,Bren Ten的Ten就是來自該口徑。10mm Auto在這時候有兩種裝藥,分別是170格令JHP彈,槍口初速1300英尺/秒和200格令JTC彈,槍口初速1200英尺/秒(兩者槍口動能都在865焦耳左右),槍口動能大於多數市售.357 Magnum,並且還因為更大的彈頭質量而有更少的動能衰退。

一枚較現代的10mm Auto。

然而別忘了,10mm Auto是以自動手槍彈的形態存在的,在Bren Ten全尺寸型號彈匣中有10發容量,而.357 Magnum左輪絕大多數都是六發容量;與使用.45 ACP的手槍如M1911或轉換口徑的Bren Ten自己相比,不僅有更大的容量也有更大的威力,但Bren Ten射擊10mm Auto時的體感後座力與槍口上揚並不比.45 ACP大多少。


出師不利

如果10mm Auto那麼好,那麼為什麼10mm Auto沒有馬上成功?我們有幾點需要考慮。

首先是10mm Auto本身。10mm Auto本身的設計目標沒有問題,問題是將如此龐大的能量裝在一把自動手槍裡,尤其10mm Auto能從比.357 Magnum更小的彈殼容積裡榨出一樣多的能量是靠著極高的膛壓,對槍管與整把手槍承受後座力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驗,若試著從當時現有的其他手槍轉換很容易會出問題,加上在這時的10mm Auto儘管有彈藥廠生產,但在市場上和wildcat沒兩樣,同時有興趣又有能力使用的個人並不多,短時間內要普及化只能靠Bren Ten。

第二個問題則是Dornaus & Dixon。作為新創公司的Bren Ten生產商在1981年登記成立,1983年開始出貨,在1986年便破產倒閉,原因眾說紛紜。

當時眾多槍枝雜誌採用的主流說法是彈匣供應問題,這是因為當時他們想要讓一個Bren Ten彈匣可以同時供彈10mm Auto與.45 ACP,將口徑轉換需要的零件簡化到只有滑套與其內的零件,但這些雙口徑彈匣非常容易供彈失敗,所以他們一開始出貨沒有附彈匣,後來以只能供一種口徑的兩種彈匣補上。這件事的確發生了,不過這並不是單一因素,而只是眾多因素之中最公開的一個。

真正的問題是Dornaus & Dixon從1982年開始就接受預售訂單並同時收費,這導致他們的交貨壓力很大,為了能夠更早出貨,除了前面的雙口徑彈匣設計沒有經過充分測試外,就連生產出的手槍本身也沒有經過品管測試就直接出廠,這造成了許多在保固期內就必須要回廠修理的瑕疵槍,加重了 Dornaus & Dixon的產能壓力。簡單來說, Dornaus & Dixon在同時想要盡快出貨給早就付錢的顧客的同時也在試著修出貨之後馬上回廠的手槍與彈匣,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造成了金流問題,才造成了倒閉。

由於早早就倒閉,僅約1,500把的產量與其不成正比的名聲讓Bren Ten現在變成了收藏品,現在一把價值至少USD 3,000。圖中的所有Bren Ten基本上涵蓋了除Jeff Cooper Commemorative的所有型號。

沒有了唯一的主要使用平台,10mm Auto便成了孤兒。然而對10mm來說,事情並不是沒有希望。

希望在於《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

《邁阿密風雲》的主角之一Sonny Crockett在第一與第二季所攜帶的手槍就是一把不鏽鋼Bren Ten,並且滑套不是普通Bren Ten的消光黑,而是閃亮的鍍鉻處理。雖然道具槍只是一把.45空包彈手槍,但這把槍所引起的市場興趣很大,足以讓10mm Auto暫時存留在大眾意識之中,直到Colt Delta Elite上市。

Colt Delta Elite.

Colt在1987年推出了一把10mm Auto口徑的M1911衍伸型,取名為Delta Elite,並有著很有識別度的紅色三角商標。由於基本設計的限制,儘管經過設計修改,最早的Colt Delta Elite有著因為底把在射擊時受力彎曲過於嚴重,並且應力集中在一處而導致滑套軌道龜裂的問題,後來在製造時就先把這一部分移除,給出一個底把可以自由變形的空間,讓應力不會集中而解決。另外,Delta Elite的體感後座力比Bren Ten大上許多,所以槍匠調整是常見的。最後,Delta Elite不是戰術手槍,除了口徑之外基本上就是一把Colt 1911 Series 80,彈匣容量也只增加到八發,普通.45 ACP M1911是七發(註)。

※現代有尺寸不變但是容量八發的M1911彈匣,這類彈匣是1990年代初期才由Colt推出的,單純是由於現代彈簧可以用更少的彈簧鋼提供一樣的彈力,讓出所需的一點空間,加上原本就將近可以多裝入一發的空間而提升容量。

Colt的這一步其實很令人意外,基本上是沒有預兆的上市,尤其考慮到Colt的經營有多糟糕,但不論如何Delta Elite還是一把大型生產商所生產的10mm Auto手槍,雖然銷售量不佳,只有一些邪典式的追隨,10mm Auto暫時是活下來了。

下一回,我們會討論FBI的採用與.40 S&W。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9376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美國|Colt|Bren Ten|手槍|10mm Auto|邁阿密風雲|10mm|M1911|柯爾特

留言共 1 篇留言


在這裡看到邁阿密風雲就讓我想起大榔頭 印象記得當時大榔頭的電視預告是
畫面中出現一台跑車~然後被一隻腳踩爛 畫面上移到大榔頭(右手拿著那把左輪槍)
那台跑車就是暗指邁阿密風雲 沙灘~美女~跑車~帥氣警察~閃亮亮手槍 很不實在
雖然跑題了 還是要說 我現在超想看大榔頭(搞笑) 還有邁阿密風雲(沙灘美女跑車)

05-22 21:0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3喜歡★lightfullsh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1950年代的電視與世界...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MilkBlackTeaeveryone
Neruo~Neruo~you can call me Neruo AI,blue eyes,hiding in your wifi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5:1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