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粉紅窗簾】偶像、虛擬、平面化 —— Hololive到底是不是個偶像團體?

弦外之音 | 2022-04-20 20:32:30 | 巴幣 22 | 人氣 621

(原發表於2021/05/24)

自2011年的TV動畫《偶像大師》提出了「偶像,到底是什麼啊!」這麼一個大哉問後,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人對"偶像"一詞的定義爭論不休。

有人說偶像一定要是キラキラ的,一定要會跳舞、能唱歌、長得帥氣或可愛;有人說偶像是世上完美的存在,她們甚至不需要上廁所,不會結婚,只會跟我談戀愛;也有人說偶像可以是任何樣子的,藍髮神經病、魔界美大生、偽娘八美肉,她可以是匹賽馬,也可以開著機甲,只要有本事獲得粉絲,她就可以是偶像。

所以偶像到底是甚麼呢?

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這篇也沒打算討論這個。(啪

好啦,雜談偶像與Vtuber,有《佐賀偶像是傳奇》的微雷,請自行注意。

如果對偶像沒興趣,可以直接跳到第三或第四段的【永遠不會結婚的老公/老婆】或【人物平面化】,看看我對Vtuber這種新興的公眾人物型態的一些理解。

那麼,以下正篇。

【從昭和偶像到平成偶像】


《佐賀偶像是傳奇》雖然以鬧劇起頭,但其後續發展,對於時代矛盾,以及最關鍵的「偶像」的詮釋,或許可以說是近幾年流於販賣人設與符號的偶像番中,最優秀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在第一季的第六話中,昭和偶像紺野純子,因為無法接受與粉絲過於親暱的互動(拍立得見面會),與團員平成偶像水野愛起了衝突。這起衝突,其實就源自於不同時代,對於偶像的不同理解。

對於純子而言,偶像應該是站在舞台上,靠著歌唱、舞蹈、或任何表演實力來吸引粉絲,那個時代的偶像更接近於前言中提到的,是舞台上閃閃發光的完美生物,與粉絲間的距離永遠隔了層媒體,並且大多時候都有著明確的界線。

而對於愛而言,偶像雖然同樣需要努力和實力,但「完美形象」已經不是必要條件了,自從網路社群的高度發展,以及AKB48以「隨時隨地都能見面的偶像」為口號出道,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後,偶像與粉絲間的物理距離被戲劇性的縮短,成長的過程與粉絲服務都成了賣點,缺點有時甚至還可以是萌點。

偶像的面相開始變得多元,也變得更像一個活生生的,可以看見、可以觸摸到的「人」,相比起上個時代那樣給予人們崇拜的對象,這個時代的偶像則更傾向於提供粉絲參與她們的故事。

不過,而後的第七話中,經紀人幸太郎為了開導純子,於是有了以下的這段台詞:

「希望能給粉絲帶來夢想,希望自己的歌聲和舞蹈能給粉絲帶來笑容,偶像的本質從過去到現在從未改變過,如果你認為"想要成為偶像"這種夢想變得低廉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佐賀偶像是傳奇》雖然乍看之下是一部搞笑番,但或許也正因為此,才讓它能夠突破框架,觸碰到"偶像"這一題材的本質。

無論是崇拜的對象,還是凡人的故事,只要能給與粉絲夢想,我想,就能稱之為偶像吧。這個夢想或許是單純的娛樂、或許是心中的榜樣,或許是一種支持與為此努力的動力、也或許只是一種沒來由地喜歡。

關於這個夢想,可以參考《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館我就死而無憾》這部動畫,對於偶像宅的心境,有著頗為細膩且多面的闡述。

至於對我來說,偶像則更接近於一種對生活方式憧憬:自我價值的追求、努力做著喜歡的事、對於目標義無反顧、以及那看似無所不能的衝勁。

「我想,殭屍與偶像間最大的共通點,或許就在於她們看起來都是那麼無所不能吧。」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佐賀偶像是傳奇》的原因吧。

【虛擬時代的變遷複製】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縱觀Vtuber的發展,會發現它幾乎與偶像型態的變遷一模一樣。

從最早的絆愛在16年底出道,17年四大天王陸續登場,以及18年的大幅流行,那段時期的Vtuber以發布短片為主,雖然偶爾也會有一些遊戲影片,不過也都是些精華剪輯。

那時也還沒有所謂的live 2D,基本上所有人都是3D皮,這也意味著一隻Vtuber無論是造價還是使用成本都比現在高了許多,和早期的偶像類似,入門門檻偏高,呈現出來的內容品質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很多"老人"三年前的3D拿到現在都還可以和Hololive和2434不分上下,甚至把她們吊起來打,比如始祖絆愛、Ruki Roki Channel、或是ここあMusic。(對,這同時也是私心推薦w)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比較指的不是好不好看,而更多指的是肢體動作、表情捕捉、破圖穿模等成本技術上的問題。比如四大天王之一的 未來明 以模組來看不一定有比現在的VT好看多少,但其3D的表情豐富度、手指動作的準確度、還有那香噴噴不穿模的馬尾,都比現在大多的VT好上許多。

另外,那時的VT與粉絲間的互動也大多僅限於唸唸留言來信而已,不像現在還會和聊天室互嘴、或有視聽者參加型的直播。

然後接著,就進入到我們現在所處的大Holo的時代了。

雖然我們總調侃yagoo說的那句「我們公司運營著類似AKB一樣的主播團體」,嘲笑著他的偶像夢,但從Vtuber發展的角度來看,Hololive的地位還真的就類似於偶像界裡的AKB48,即從他們開始,誕生了隨時隨地能見面的Vtuber。(當然這裡不是說他們是第一個,但他們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

從單打獨鬥到箱推,從影片勢到直播勢,再從3D到低成本低門檻的Live2D,Hololive為VT的生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幾乎就與AKB出道後,偶像的變化一模一樣。

其實就連Holo成員本身,也可以看出這樣的時代差距,零期生的時乃空和蘿蔔子就有著遠超其他人的常駐3D模組,以及直到二期生以前,同期成員也都沒有那麼顯著的箱推環節。

所以,Holo的爆紅絕不是偶然,也絕不只是蹭了疫情的熱度那麼簡單,她們可以說是直接從一個性質類似的圈子,抄了一份接近滿分的答案。

那麼,Hololive到底是不是個偶像團體呢?

我想,絕對是的。

至少在大部分的時候是啦。

在這個偶像與藝人趨近同質化的時代,她們同樣販賣故事,同樣帶給人們快樂,同樣給予粉絲各式各樣的夢想。尤其他們二次元的性質,又替這些夢想增添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社恐巨兔的成長過程充滿閃光點、PP天使的堅強令人動容(雖然最近崩潰了w)、看過了星街的故事,誰又能說她不是最棒的偶像呢?

百鬼...百鬼……總之她就是非常可愛,不是嗎?


對了,他們甚至還讓肥宅實現了可以和二次元/可愛妹子說話的夢想ㄟ。

簡直是太偉大了。

【永遠不會結婚的老公/老婆】

前面聊了偶像,聊了VT的變遷,接著,我想來聊聊VT,或者說,「虛擬形象」本身吧。

我一直在想,虛擬形象或許可以說是偶像、藝人、實況主、乃至於公眾人物的終極型態。

沒有了身材外貌這種先天門檻、提供了與私生活完全切割的選項、自live2D出現以後也將先行成本降低了許多、以及我認為最重要,也是如今網路世代最需要的特質:人物平面化。

可能有人會說,不開視訊、不套皮不就幾乎沒成本了嗎,而且還沒有甚麼身材外貌跟私生活的問題,也有很多實況主一開始是不露臉的啊?

對,但作為公眾人物,不論自願與否,總有一天你還是得有個"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即便外表從來就不是公眾人物的必要賣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外表確實會對公眾人物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和限制。

而且,就算是不怎麼露臉的實況主,也還是需要一個"外觀形象"鎮樓,像餐哥的懶妹、希夫的六醬、或是很久以前菜喳有個我也不知道他叫甚麼但看起來很像探險活寶裡的角色的人物等等,這也再再證明了外觀形象確實有其必要性和功能性。

另外,過去我們在討論公眾人物的外表時,也大多都是胖瘦美醜、現充肥宅,沒露臉的嘛,就不會去討論,但「擁有外表」這件事,是無庸置疑的默認常識,這確實是到Vtuber出現以後才有,或者說像我這麼無聊的人,才會覺得這是有討論意義的概念。

而外觀形象的延伸之一,就是公眾形象與私生活的關聯。

真人露面的最大弊端就是公私生活的高度關聯,尤其現今的主流還是像網紅這種以分享日常瑣事為主的型態,這讓網紅們即便不在鏡頭前,也不太能有所鬆懈。

而VT可以說是最大程度阻絕了這方面的問題,不討論自爆和惡意肉搜的情況,VT們甚至可以隨意捏造和包裝他們的「私生活」,並作為話題和賣點分享給觀眾,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前陣子Holo五期生桃鈴捏捏在推特po的工作照系列;或是上一次彩虹社所屬的VT星川莎拉珍奶炎上事件,雖然後者是操作失誤的例子,但這也證明了,唬洨是真的可以當飯吃(X

我是說,除了公私得以切割外,經營得好的話,VT是真的可以模糊虛實,完全客製他們想讓觀眾看到的形象,並且還不用擔心私生活可能導致穿幫的問題。包含那些不符合虛擬外觀的撕皮言行,其實說穿了也只是一種表演。

當然,以目前的技術來說,虛擬形象能做的事還是有很多限制,但我想這些限制總有一天大概都能被科技的力量克服吧,就像VT老祖宗絆愛就不斷在向我們證明,虛擬人物作為偶像,是真的可以做到宛如動畫《佐賀偶像是傳奇》裡那樣異想天開、效果滿載、卻又足夠真實的大型演唱會。

對了,所以說各位最近痛失Gakki的朋友們,永遠不會結婚的老婆就在這裡啊 !


【人物平面化】

而外觀形象的延伸之二,就是人物所呈現的資訊深度。

網路世代最大的特質,就是快速便捷,與隨之而來的資訊爆炸,從70年代開始,人們每日所要接收與處裡的資訊量,無論公私,都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有著指數級別的增長,也因此,人們的消遣也開始變得越發簡便和無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帶來足夠的放鬆。(當然,我沒有任何貶義的意思)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今所有的內容產業與社群經營都不斷在強調標題的重要性,吸引眼球的第一原則就是「簡潔有力」,而這四個字用白話文來翻譯其實就是「不用動腦就能看懂」,諸如懶人包之類的文章也都是這個潮流下的必然產物。

龍慠天和異世界番的興起,除了滿足肥宅們的幻想外,也是因為他們的內容足夠簡單粗暴,我們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就能輕鬆配飯把他們看完。

唉,所以說像我這樣老是丟些長篇大論上來真的是很有愛啊,連有多少人能夠看到這裡都不好說咧。

而對於娛樂、影視產業來說,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人物角色的平面化。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人說一個角色生動立體、一個角色平面無趣,那麼這個立體和平面,到底指的是甚麼 ?

我的理解是,角色之所以有趣,之所以像"人",就是因為他足夠複雜,而且充滿矛盾。

人會笑,但人在笑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他開心,也可能是因為他在生氣;面對相似的情境,同樣的人卻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的選擇;小時候喜歡的東西,到了長大卻再也喜歡不起來了……這些矛盾的、不可預測的、卻又其來有自的事物交錯堆疊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人。

所以我們會需要不同的社交技巧來應對人,需要有各式各樣的社會和心理學科來了解人。

我們感覺到一個角色立體,覺得他有深度,無論是演員還是二次元,無論是人還是其他生物,我想大多指的就是這個角色他足夠複雜、足夠矛盾、卻也足夠合理。

而與之相對的,就是平面化。

笑即是快樂、哭即是難過、生氣動作就會變得粗魯,或是乾脆不說話,這些角色的情緒都不難解讀、充滿既定符號、具有固定的詮釋、他們的行為也顯得容易預測,反正笨蛋就是無腦衝鋒,反派就是想統治世界,這點在二次元尤為明顯,一方面是媒體型態本身的關係,但另一方面,我想也是趨勢所致。

宅宅很常會有的自言自語的習慣,其實有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動畫很常為了讓資訊簡化,或劇情安排上的方便,而故意讓角色用自言自語的方式來把資訊呈現給觀眾,比如想隱瞞某件事,可能就會有明顯的「隱藏慌張的表現」,但事實上,一般人在說實話和(有想過的)謊話的時候,其實是不會有這麼誇張化的差異的,想到甚麼事情也不會動不動就自言自語地講出來。

回到正題,立體與平面,套用到公眾人物上其實也是一樣。

三次元的形象有太多資訊需要去解讀,無論他在意與否,也無論觀眾在意與否,這些帶有不確定性的資訊都會對雙方造成影響,為甚麼公眾人物需要調整儀態,作表情管理?一方面是為了呈現他們想給觀眾看到的情緒,而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實在有太多的解讀空間,拍完節目下班沒表情可以被解讀成沒有熱忱、表裡不一;笑容少一點就被理解成不開心、有心結。

所以他們必須盡可能讓自己在鎂光燈下看起來足夠單一,足夠扁平,以避免過多的雜音。

而即便最低限度的去解讀公眾人物,其實都還是帶有一定程度的臆測,更不用說這些可能還夾帶了對私生活的種種猜想,而這無論是對於想提供資訊(知識、政治等)、或是提供娛樂,尤其是要達成先前提到的簡單而無腦的這個目的來說,無疑都是有毒的。

不開視訊是個解,但就像先前所說的,你總有一天還是要有個形象,而且有形象,才有記憶點。而虛擬形象就能將這些噪點盡可能去除,刻意使得角色扁平化,從而提供較為純粹的內容。

打遊戲就是要開開心心,看到難過的故事就放個哭哭臉,嗑嗨了還有專屬的笑容。簡化後的表情甚至還能形成符號,用來製造效果,就像過去的「綜藝摔」 一樣,我們很難清楚描述綜藝摔到底代表了甚麼,但我們都可以馬上知道:「這時候很適合綜藝摔」,而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簡單、無腦、卻又足夠明確。

所以即便其實有很多人根本就聽不懂Vtuber們到底在說甚麼,必須仰賴翻譯精華和萌娘百科才知道原來他們做過甚麼,但這些人依然會去追直播,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VT們想傳達給觀眾們的情緒。

同樣的,相比起每天讓媒體去給阿中部長看相,我還寧可他們直接放個阿中超人或阿中熊貓的立繪,然後講一些真的有價值的資訊。當然,以政府官員來說,畢竟是需要承擔責任的角色,有太多前提讓他們不適合用虛擬人物就是了。

至於那些更深入的內容呢?那就是有興趣的人、和通靈師的工作了,後者就算你今天給他一張白紙,他也可以寫一部八點檔出來,所以他們不在討論範圍內。

角色平面化或許會限縮了人對人的解讀空間,或許會讓我們將這個複雜的世界想得過於簡單,但反璞歸真,這種類似於扮家家酒的單純樣貌,或許就是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下,人與人之間連結方式的最佳解也說不定呢?

而且就娛樂來說,簡單點又有甚麼不好呢?

人因為複雜而有趣,但其實更多時候,我們都疲於應對這些複雜。

不然你以為我好好的幹嘛來當肥宅?

所以我早就說了,我們這些肥宅簡直就是救世先知,不僅為防疫超前部署,我們還有一條龍的肥宅產業鏈,推動科技發展,展現未來趨勢。

大概就是醬。

【後記】

好久不見的後記閒聊,大家好,這裡是弦外之音。

前兩段因為主要想談的是偶像整體和變遷方向,所以刻意忽略了一些細節,比如早期的VT背後大多有企業支持,所以個體自然可以擁有更多更好的資源;還有這幾年來觀眾口味的變化,也間接影響了產出內容;以及Youtuber、實況主、與偶像還是有些不同,VT也不全都是朝偶像發展等等。

但因為完全展開來聊的話容易失焦,這些內容本身也沒有完全否定我說的事情,而且也因為我懶,所以就沒有特別提到了,也許之後有甚麼想特別拿出來講的,就會再寫一篇來聊聊。

或者也可以在留言裡討論討論,搞不好就又生出一篇文了?

後兩段也是,有些東西其實都還可以展開來談,但就會太多太雜了。

對於VT這個主題其實想聊很久了,大致想提的內容應該也都在這裡了,其他可能就是些細節,或是我沒想到因此暫時被我歸類成不重要的東西的內容,想到了再說。

這是我最近學會的新招,叫做薛丁格的坑,也就是說只要我沒想到新內容,就代表我沒挖過這坑的意思。

當然,雖然我這裡把虛擬形象說的那麼厲害,但終究還是有它的問題,現實也不總是那麼單純美好,角色IP的歸屬權、中之人的待遇、想離職換皮了怎麼辦、想走出螢幕了怎麼辦、中之人出事了能不能直接找到人救等等。

這大概就和紙本書跟電子書的關係類似吧,電子書看起來好像不管哪方面都完勝紙本,都是時代的贏家,但電子書還是有它的缺點,而紙本書終究還是有他的客群和魅力。

所以我也不是要說誰更好,只是想提出我對虛擬形象的可能性的一些看法吧。

最後來推個Vtuber吧!

獅子神レオナ,以唱歌為主的Vtuber,通常每周六晚上八點會有固定的唱歌實況,厚實的中音爆發和穿透力都超級足夠,從帥氣、抒情、到可愛等各式的曲風也都駕馭得很好,而且講話超級可愛。

大概就是醬。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