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兔二隨筆] 朝聞廚,夕可射焉---這不是很戲劇化的發展嗎?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21-12-29 12:06:58 | 巴幣 268 | 人氣 539

  最近頻繁回憶一生。說沒遺憾,恐怕是欺瞞自己。人最怕的,不是騙人又被發現,這只是折損名譽;而是自己騙自己,還騙過去了。這會引發「沉沒成本式的認知失調」。

  是這樣的。你覺得自己很好,好到不行,或者慘到不行。無論好壞,由於開頭你這麼想了,就不想調整自己。一來,調整前的自己像個白癡,怎麼會錯認自己;二來,調整後的自己更像白癡,浪費了過去努力認知的自己。更進一步說,人存在一種僵固性,無論心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如何描述、定義、做實驗、發論文,仍然無法協助人們脫離這種僵固性;改變認知,尤其對自我的好壞認知,何其困難,起碼有兩重不相關的因素困住自己。

  可惜的是,許多勵志作品,鼓勵人們看向善,這否定了人們的黑暗面,但多少黑暗面促成了人類的生存,甚至豐功偉業?一些反諷作品,描述了黑暗面,譬如人間失格,卻生動得讓人陶醉自我的惡。扼腕之至也。




  我這個人,大抵就是上述兩類的人;或更精確地說,兩種道路都經歷。

  在上大學之前,覺得自己廢得不行,周遭的人都比我強;上了大學後,覺得自己強到不行,倒不是周邊的人都比我廢,而是明確感受到自己想學甚麼,而且前進。

  我從簡單的批判性思考的文句,掌握運算詭異教科書文字的訣竅;也掌握最簡的記憶法,可以應付考試。剩餘時間,我可以聽喜歡的課,更深一層認識哲學和研究一業,是為何物。確實,我有了一部份的了解,這促成我智識,更重要的是自信地提升;然而,我終究沒有思考就業問題,也不知道這些事物該如何成為職涯的一部份。報應就是,我追求精神富足、自由自在,仍然無法逃脫畢業之後的顛沛流離,甚至一度回頭反噬我對精神生活的追尋、渴望和累積的些微心得。

  然而,我也常陷入自我矛盾。一方面,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是真的;另一方面,物質生活匱乏,也欠缺可以在人群中炫耀的資本,也不斷侵蝕我的快樂,增加我的不安全感。慢慢地,會認為自己沒資格在人群前面快樂,因為自己並不優秀,至少比不上眼前的人。眼前的人,要嘛有才華;要嘛為事業打拼;要嘛為家庭賣命。俗話說,不是才人,也不要當不事生產的廢物。也許,我也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工作,但這工作、帳面上能力和各方面資源,似乎沒甚麼可以放到他人面前,證明我有資格快樂。儘管如此,我很幸運,看到了許多優秀,或者說比我努力、認真、認分的老實人,他們擁有的名聲、財富和未來性都比我大得很,但我並沒看到他們的快樂。


  這讓我體悟到,快樂沒有資格問題。既不在於他人,更不在於自己。

  不在他人也許容易理解,你的快樂不是受他人控制,認同或不認同,並不會影響你想展現的情緒或行為,頂多是不會增長與延續。你愛的人不愛你,當你示完愛,甚至示愛的當下,你並不求任何回饋,你反倒是向天地之間,證明自己的意志,你證明完了意志,也就老無牽掛,這就是「快樂不在乎他人」。哪怕你的示愛確實促成了回應,對你而言,這也跟上一個快樂事件無關,而是下個獨立處理的快樂事件。

  那麼,快樂不在於自己,又是甚麼意思?這得從自己這個詞說起。古老的哲學會認為身心二元,當然,現代科學理論或其他思想挑戰這觀點,但大體而言,我認為身心二元的模型並沒有問題:人在某部分來說,自己是可控的,但又是不可控的;有時他像個獨立的人,有時又是與自己一體。

  更進一步說,讓自己快樂,有時候就得觀察、伺候這個「不純粹的自己」。觀察他真正的慾望,用正確的方式疏導,別製造額外挫折感,有些挫折感甚至認知不到,會成為未來不快樂的因子。前陣子,觀察到這個現象後,我嘗試拆解和重組我許多慾望和實現,確實有所斬獲,自己不再隨意精神低落,依賴他人、依賴他物,造成困擾。儘管如此,我還是得說,我不是很全然懂「不純粹的自己」;更多時候,我寧可把他當成獨立的人。換句話說,現在我的所寫所說,不全然是我一個人的意思,部分是其他的自己,包括不純粹的。

  職是之故,快樂有兩個關鍵,不在於他人,也不在自己。




  這回頭說到文首。我的文首提到,我有許多遺憾,但我又語帶保留。理由就是,儘管我現在能看開,但我相信當年絕對看不開。

  記得先前的文有提到。我既喜歡人群又討厭人群,也是此理。有時有些無心插柳,能夠引發他人友善的回饋與好感,認識了一些知己。我很幸運,有些仍然來往;但有些忽冷忽熱,更有些老死不相往來。這部分很挫折。依照我的個性,嘗試理解,但也理解不了。人心總是總是難以研究的問題之一,唯心唯物都有無法解釋,更別說預測的問題。想理解別人為何討厭你、恨你,就跟理解別人為何喜歡你、愛你一樣困難。

  然而,記憶很深刻,那些年,我的任何行動,尤其是對自身以外的事物,譬如人際關係等,都是期待得到回饋與回應。否則,我是一個很懶的人,我寧可自己一個人順著任何感覺走。總之,偶爾引發他人對我的友善,這就引發我對他人與他物的依賴了。往往很多人這時,就發現我不像他們想像和理解的這麼有趣,也就自然會保持適當的距離。

  本來,對這種溫差我難以接受;後來想,這也是理所當然。連我都不夠了解自己,稍微了解都討厭自己了,何況是軀體之外,生活和思考方式迥異的他人?於是,漸漸的,我從對他人從陌生產生了期待,又從期待成了失望,但又從失望,轉化為挫折,轉化無力,卻又轉化成理解和包容,最後無可奈何的接受。我會無可奈何地歸咎,自己不夠優秀,甚至不夠有趣,沒資格在他們人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的重要性自然不如空氣,但存在感跟空氣有得比,可是空氣比我好的地方是,他總是被需要,而我總不被需要。這種自卑和消沉的想法一直持續,儘管與很多知己和前輩商討,也偶爾跟死去的先賢們請益,尤其是著作的那群,也偶爾在電視劇中尋找啟發。可是,很多時候我只是被它們的優秀和有趣吸引,無論是老人或年輕人、活人或死人,書本或影劇。至於自己該如何思考、如何自處,如何行動?卻毫無頭緒。我忘了消沉到甚麼時候,嗯,真的是很戲劇化的發展,前輩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更是幹話,讓我思考了好幾分鐘。最後,我幾乎全盤推翻了過去所有思考,也自動校正了許多行為的前置思考。

  想想,真的很不可思議,但最後的產物就是「廚」。




  總而言之,我在人生至今或未來,所追求的事物都可以化約成這個概念,也就是「廚」;但追溯起來,應該就是一種對於戲劇性,或者說巧合的一種潔癖一般的愛好。

  我從小喜歡看戲,但這裡指的是看電視,而抓準機會也喜歡演戲,就是對著大人語不驚人死不休。我依舊記得,做為一個小孩子的特權,就是任何時候,都有一堆大人盯著你。父母就像是經紀人,到處帶你走秀;你就像是演員,到處出演「我是好寶寶」的戲碼。然而,演員上了台,就自由發揮了,經紀人控制你不住,更別說父母。他們唯一節制小孩子頑皮的手段,就是當下或事後痛罵。當然,我時常被痛罵,也害怕被痛罵,也就聽話了。這點說明大人暴力和野蠻的教育真的很文明,值得薪火相傳,但也造就我喜歡臨場發揮的刺激感---在這瞬間,他們的辱罵和棍子都招呼不到我身上,這幾秒鐘,我就像是DIO,盡情替身攻擊。

  這幾秒間,我是自由的。

  即使作為小孩子,我仍思考:在這幾秒間,如何讓自己快樂。

  即使快樂之後被使眼色、被當眾羞辱、被事後痛罵,但我覺得值得!仔細想想,我喜歡廚人,也就是表演,感受一瞬間蒙太奇疊加和爆發的戲劇化發展,也就是各種巧合的連結,大概就是這時候產生,並伴隨母親的棒子烙印至骨髓,即便他現在沒能力打我,也不敢打我,骨子裡隱隱作痛,更閃耀著我對戲劇化的追求。

  寫到這,我想起人間失格的主角,似乎也喜歡嘩眾取寵,也是成功的演員,總逗得大家開心;我沒他這麼行,有取悅他人的效果,我純粹就是為了自己的爽、自己的快樂。年紀越輕、年紀越小,我越是如此,但越是如此,我越快樂,越不在乎他人臉色,甚至看到別人反感,我才開心。也許,在內心深處認為,我的父母,就是為了取悅他們,才逼得我不得不快樂;逼我展現出也不知道展現出來除了炫耀父母管教有方、應對得體之外,有何意義的形象。或許,討厭群眾,討厭陌生人的心情,從那刻也同時烙印在我骨髓裡;廚的表演既變成一種樂趣,也變成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讓自己不至於完全從這破爛和虛偽的人際關係中被剔除,成為一個不適應群體生活的可憐蟲。




  直到,開始學習辯論、批判性思考,以及上了有機會和老師討論事物,我才理解,我可以用邏輯看待許多事情,而不是依賴他人的反應,決定自己的安全與恐慌、快樂與悲傷。

  有些人,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人,他們唯一的武器就是孤立你,如果你不怕被孤立,無論是外在技能或內在自娛娛人的能力強,他們的孤立反到顯得滑稽;你會發現,你以為做錯了甚麼被孤立,到頭來孤立只是他們在心靈貧乏當中感受到自己活著的一種途徑,你被孤立不見得是你做了甚麼天地不容的事情,更可能是因為---你被孤立起來難度較低。換句話說,當你難被孤立,或者被孤立影響,他們就會內鬨,孤立其他人去。

  總之,在大學我過得很開心,哪怕這是一間分數不高的學校,但我用很低的成本,能探訪和學習許多讓我精神豐沛的事物,我既有了堅強的心靈,也鍛鍊了自己的日常語言的邏輯能力,也有許多文友與宅友,過得很愜意。因此,當這三、四年,開始因為工作生活而否定精神生活帶給我的一切,我變得不知所措,不只是失了根的浮萍,更像是漂泊之後方知,當初的根也不是真正的當初,膠帶痕跡還殘留著,暗示自己還是外來種。如此,我不知道自己該知道甚麼,就更別說自己能夠知道該相信甚麼了。人的感受容易自我欺騙,所以我們需要邏輯,需要反思;人也有僵固性,沉沒成本地兩方面的否定自身的變化,要嘛過去的自己像白癡,要嘛過去的自己是白癡。為此,除了邏輯,更需要勇氣,尤其是自我否定、自我挑戰的勇氣。你既要滿足「不純粹的自己」的需要,又需要教育他,甚麼是值得共同前進的路,而必須成長和優化自身,不見得為了能揮霍的未來,但至少為了快樂的當下。

  回過頭來,作為一個曾經認為自己人緣好,但現在認真面對自己始終是惹人厭和孤獨的人,基於有感而發寫下這段自述。很巧,2021年也快過了,這些年自己也沒甚麼進步,能拿得出甚麼稱得上傑出的東西,展現自己;想說自卑一下,但懶了。我樂於面對自己,本來就懶得製造形象,尤其是正面或專業的形象。在公開的網路上,寫些給自己的廢文,確實很廢,因為讀者只有我自己,真正產生意義的也只有對我自己,對他人產生不了助益,真是廢到家了。

  但即使是這樣的我,我面對後還是得說,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就做,尤其毫無期待任何回報的時候。倘若有任何期待就要小心,若期待沒達成而落空,最怕隱性的挫折感潛伏心智,等待摧毀自己。這些挫折感又很容易發生,因為人喜歡模仿他們覺得傑出的人,但人覺得傑出的人,不見得就是毫無缺點,有些是光鮮亮麗,思路和行為暗藏自毀的矛盾而不自知。因此,人模仿了他人的自毀矛盾,加上自身環境形塑自身的自毀矛盾,還有沉沒成本式的認知失調,就會更往錯誤的自毀方向強力奔馳。

  等著的,不是快樂,而是更深刻的解離痛苦。




  結尾,我想替自己總結一些事情。自小,我總羨慕很多人,好方面說,是知道自己不足也好、好學也好;壞方面說,被寵壞、自卑、脆弱或簡單一個字廢也好。

  總之,我就是這樣的我,我也沒必要替過去的我裝上甚麼濾鏡,這只會讓我更在往未來的路上迷失。
我想跟自己說,就做你想做的事情。別諂媚迎合其他人,我們已經不需要了。反倒要做的,就是發自內心的做自己,揣摩自己真正想前進的廚藝、更戲劇化的戲劇化的一切因素。也許我們遇到知己或遇不到;遇到喜歡自己的人或遇不到;遇到愛自己的人或遇不到。這些都是戲劇化的廚藝。我們都可以滿足了,從平凡中展現巧合、戲劇化,不就是廚道所追求者?

  願未來無論得遇,我皆可廚、實踐廚道、更領悟廚道。

  朝聞廚,夕可射焉。

  這不是很戲劇化的發展嗎?



筆者資訊
兔二(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創作回應

深藍烈火
能夠說服自己,也算一種結脫吧?儘管我們又往往為這個現象安上個種正向或負向的詮釋。
2021-12-29 13:38:16
兔二:滾你奶奶的
是,至少讓自己 安心 。
2021-12-29 13:39:25
凌壬
越有個性,你就會越孤獨。有個人對我說過這句話,不過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隱藏自己。
2021-12-29 18:02:38
兔二:滾你奶奶的
隱藏也是一種對策。
2021-12-29 18:44:15
BLACK★WING
自慰無法對他人產生助益(硬要說的話大概是賣衛生紙的廠商...)一樣是很有意義的,寫文章也是同理。

https://media.discordapp.net/attachments/665745889033191444/922746848215695360/IMG_4466.jpg
2021-12-29 22:02:41
兔二:滾你奶奶的
感謝尻王勉勵!
2021-12-30 00:05:04
艾爾琈
兔汁新年快樂唷WW
2022-01-01 00:43:18
兔二:滾你奶奶的
謝謝!
2022-01-01 11:32:19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