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外來種的台灣史?

季陶產瑞穗鮮乳 | 2021-07-23 14:18:48 | 巴幣 1002 | 人氣 333

  話要說回去年,做科技部研究計畫時意外發現台灣現在有一半以上的竹子是中國外來種,原生種竹林裡只有桂竹還稱得上有規模。台灣之所以有一堆中國竹,得歸功於清領時期漢人覺得台灣竹子難用又難吃,所以把福建(或許還有廣東)的竹子引入台灣。這些竹子包括台灣佔比最高的麻竹、一定聽過故事的孟宗竹、配沙拉很好吃的綠竹,或許還有刺竹。

  想想看,我們身邊的植物有多少是外來種?多少是原生種?台灣稻米毫無疑問來自中國,近代經過一系列品種改良與配種,總而言之絕對不是原生種;現在盛產(也是我最愛的)芒果雖然有原生種,市面上常見的愛文、金煌則是與外來種配種的產物;常吃的高麗菜、番茄、馬鈴薯、番薯、豆芽菜...全都是外來種。

  現代台灣是個充滿外來種的島,我是福建外來種,吃的大多是外來種,周圍的動植物也一堆外來種。搞清楚這些外來種的歷史會是個極其麻煩且龐大的工程,卻又重要到沒人做會很奇怪。考慮最近環境史、大眾史學盛行,把生活周圍外來種的歷史搞清楚是有前途的方向,但明顯太大了。

  一個可行的方向是先從相對簡單、專一的主題著手,最後把拼圖拼回去。回到清朝,要從中國本土把外來種引入一定得用船運(廢話),而清領時期在台灣海峽搞貿易的商人就是「郊商」。搞清楚清代時郊商在引入外來種過程裡扮演什麼角色會是很有趣的起點,只是史料有點難取得。郊商的貿易資料依舊有限,據我瞄過幾眼淡新檔案的經驗,裡面實際提到貨品品項的紀錄不算多,之前搞研究時用的是方豪整理的清末資料,或許是因為夠近代(加上總督府什麼都想看什麼都想管什麼都想紀錄)所以才會留下。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