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宅時事:從「鮭化」事件淺談年輕世代的下流趨勢

夏目上將 | 2021-03-19 11:02:41 | 巴幣 1666 | 人氣 1485

最近台灣發生了一件受眾人注目的事,那就是壽司郎「鮭化」事件。

事件的緣起是這樣:

1. 壽司郎發起了名字有「鮭魚」就能吃到飽的活動


2. 有人開始去戶政事務所改名為內有「鮭魚」的名字,然後去壽司郎吃到飽

︾  》支線:有人改了才發現自己父母已經幫自己改過兩次,回不去了
︾  》支線:跑錯店跑到藏壽司去吃,吃完才發現跑錯店

3. 在網路上瘋傳,改名去吃的人越來越多,針對這現象批評的人也越來越多。

︾  》支線:有人改名改得超長,各種美食都包進名字裡  
︾  》支線:有人開始靠改名帶人吃飯賺錢

4.店員出來痛斥台灣人吃到飽各種浪費食物亂象(現在到這)


這起事件除了引起地域歧視(特別專注報導某縣市奪冠),也引起年齡歧視。

因為改名為鮭魚且願意自曝身分到網路上的以年輕人居多,所以新聞媒體的報導還引用網路上的調查,稱呼某年齡層的年輕人為鮭魚世代。

參考新聞連結:

其實,這幾則新聞的可信度需要再研究,主要疑問有兩點:

1. 曝露在網路上的「鮭魚」們大多是年輕人,是否是因為年輕人比較習慣在網路上公開發表自己的動態才會有這趨勢?實際上改名整體的年齡層並非是如新聞中所說,都是20到30歲年齡階段的年輕人在跟風?

2.  媒體是否特別針對年輕人,就如以往的「草莓族」稱呼那般,刻意在製造社會對年輕人的歧視?

當然,就算有這些疑問。也改變不了年輕人在社會上的弱勢情況,為什麼年輕人會被貼上這種標籤?或是為什麼年輕人會願意改名去吃鮭魚吃到飽?其實都在反映同一個趨勢。

那就是年輕世代的下流趨勢。

下流這個詞並不是傳統的卑劣卑鄙之類的解釋,而是「向下層流動」的意思。在wiki可以找到下流社會這個詞的資料,稱下流社會階級是從中產階級往下層流動而形成的新社會階級。

像是「小確幸」、「鹹魚」等用詞,都是在反映下流社會階級的處境。至於下流社會階級為什麼會出現?

為什麼中產階級會逐漸從原本的社會主流逐漸邊緣化,淪為下流社會階級?

主要的原因在下流社會:新社會階級的誕生中就有提到,這是因為全球化的影響,資本與社會人口結構組成開始改變。

我個人的觀察是這樣, 原本中產階級算是整個社會的主要階級。但隨著全球化影響,資本開始集中的結果,中產階級大多向下流動,進入「準貧窮」甚至「貧窮」的狀態。

其實也就是貧富不均意思,財富大多集結在各國經濟起飛時崛起的人身上,而年輕人因為時代的錯誤而沒有機會或機會很少,只能努力掙扎。

M型社會的Wiki中也有提到,M型化的影響就是年輕世代失去競爭力,無法拿到更高的薪資過更好的生活,以及世襲貧窮,也就是階級複製。

這就是年輕世代下流趨勢的主要背景,至於年輕世代的下流趨勢與「鮭化」事件的關聯性在哪?

1. 不良的經濟基礎失去對價值判斷的基準,一個貧困,整天只想著省東省西,未來不知道工作在哪的年輕世代,貪小便宜很正常。

鮭魚壽司這東西偶爾吃吃可以,但要吃到飽可是很難的。尤其對於只拿基本薪資的年輕人來說,這種機會還真的看起來像千載難逢。

就算壽司郎本身也是打著平價的壽司店,最便宜只要40元。有些人一個品質尚可的早餐就40元了,只換兩個鮭魚這差距就有感了。

有人說這是短視近利?那我就問了,對於自認一輩子年薪不可能破百萬,甚至只能做一輩子超商店員的一些年輕人來說,它們的未來會因為自己不改名就有更大的利益嗎?

2. 將金錢得失當成主要的價值觀,是由於沒有培養起其他的價值觀

台灣的老一輩最喜歡跟年輕人講的就是「你做這有甚麼用?又不能賺錢。」

這種論調對於年輕世代的價值觀是有極大影響的,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賺錢最重要,讀書是為了以後賺錢,做甚麼興趣都用這又不能賺錢否定。

這種灌輸久了,你能期待年輕人對自己的名字跟尊嚴有多看重?去戶政事務所改個名字價格一兩百吧,又不是改了就不能改回來還有三次機會。那等於花個一兩百去吃一趟豪華的鮭魚吃到飽,而且還不是只能一個人吃,是可以六個人吃。

對某些已經開始往下流發展的年輕人來說,我還不吃爆?名字是啥?可以吃嗎?可以賺錢嗎?不能的話改一下又怎樣?又不是改了就不能反悔?

說到底,年輕世代的沉淪與下流化,他們的父母也就是上一輩要負最大的責任,誰叫你們不教好的?沒教好才會讓年輕世代覺得自己的名字不重要不能隨便亂改,才會讓年輕世代眼裡只看到錢短視近利。

3. 世襲貧窮,階級複製,導致年輕世代正確觀念的養成困難

年輕世代的貧窮絕對不是少數現象,但真正可怕的在於現在的社會貧窮世代只會生出更貧窮的世代,越窮越難翻身。而未來,貧窮的年輕世代只會生出更貧窮的年輕世代。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某些人的父母沒教好的主因,說不定自己就自身難保,沒錢沒時間談甚麼教育?談甚麼價值觀的建立?

交給學校,義務教育可不幫忙處理這東西,台灣的義務教育偏重的終究是知識的傳輸,而不是做人處世人際來往等德育與群育的培養。

「鮭化」事件的熱潮已經是一個警訊,告訴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中產階級向下流動,成為「貧窮」或「準貧窮」的階級不再是某些學者口中的預言,而是確實在發生的社會問題。

就如少子化、貧富不均等問題,這些如果不好好解決,未來只會越演越烈。

結語:

對於這個世界的未來我是悲觀的,但唯一慶幸的是我並非在浪潮中無法自主的小魚,至少要做壁上觀難度不大,我也已經不是年輕世代。

但看著媒體霸凌的對象從我身上開始轉移到比我年輕的人身上時,我還是心有戚戚焉。

如果說年輕世代的未來整天都在擔心的是明日下一餐在哪,甚麼時候放假過過小確幸,哪裡有優惠可以佔小便宜的話。

這國家的前景真的堪憂,因為你會很難找到可以顧全大局統籌規劃的人才。而政策的實行是最需要這類人才來執行的,一但年輕世代無法承接起足夠的擔子,那國家社會能不亂嗎?階級複製的結果就是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分隔化,而上層階級能透過全球化逃到其他國家過好日子,下層階級可不行。一但被上層階級拋棄,台灣還有甚麼未來?

到那時看到的亂象絕對會比現在看到的「鮭魚」之亂還可怕,或許底特律這類的都市衰退現況,就是台灣的未來也說不定。

附註:

本文只是借題發揮,並非有完整的立論依據與數據支持。

當然如果要寫一篇嚴謹的社論,對於所有改名的人的家庭背景都要做詳細調查,這其實是不道德的。

不過為了負起責任,我必須在文末提醒,這一切都只是個人臆測與推論,並非反映真實的社會情況。

背後並沒有嚴謹的社會調查,以及社會學理論支持。所有的文章純粹是建立在個人自身觀察與自身價值觀,但其脈絡不完整,有許多偏見的解釋。

比如說,或許改名亂象與M型化社會無關,也跟年輕人遭遇的困境無關。在這立論為假的前提下,將「鮭化改名」的亂象套在年輕人身上是不對的。(這個我在前面講過,媒體的報導可能有誤。)

另外,可能改名亂象背後不是貧窮,而是貪小便宜,這個跟個人的品性有關,與他是否貧窮無關。畢竟也有三代才能養出一個貴族的說法,眼界跟教養得培養個三代才有辦法提高一個人的品性。若是暴發戶,那麼也還是會有窮人的陋習在。

所以說這篇的論述是有某些問題在地,在此特別提醒澄清,這並不是一篇嚴謹的社會現象論述。




創作回應

函和言
階級翻轉早就存在,不僅會隨著世代交替越發頻繁,而且翻轉的永遠是底層人民和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在平等的收割兩者的韭菜,這種奴役是何等的高效又道德,因為我們只能打從心底乖乖服從,更不用說為了這種毫無意義的人性各種撻伐,再度分化本就不怎麼團結的愚蠢大眾。
2021-03-20 06:59:15
飛鳥
老人也沒好到哪,半斤八兩
哪個年齡層都有貪小便宜的
2021-03-20 11:16:39
葛拉法羅
改名去吃的人越來越多?
前兩天看到說全台135人
現在是多少?500?1000?啊都隨便嘴就好的?

上述以及其他的舉證責任絲毫不在作者你或其他非媒體從業者的外人身上
這從頭到尾媒體自導(好吧,自導頂多一半,畢竟活動是壽司郎辦的,要不要報報了要報什麼是媒體選的)自演的鬧劇外面的人就算想嚴謹處理也拿不到資料,搞不好直接把各家媒體主管綁起來拷問一遍還比較快得到真相
也許媒體已經擬好一部劇本按時按進度播放
譴責年輕人這老梗則是很方便的收尾劇本,如果後續沒繼續燒的話
2021-03-20 17:12:09
喵喵
好險俺屬於草莓族(X 我的看法是這僅代表一部分年輕人,還有一些年輕人我看來是很有希望的,如韓國瑜參選總統時嗆韓國瑜那個高中生(似乎還有很多),是我們這個世代幾乎不可能有的那種勇氣 ,這世代就是網路世代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比我們當年高得多,但這也是個廢時代沒錯(許多年輕人以耍廢為傲 以前是在廢也要裝逼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現在是我就爛orz)顯示了年輕世代對於種種社會壓迫的無奈,但我還是樂觀的,因為思考就是武器,不思考就是沉淪,現代年輕人思考能力應該比我們當年強太多
2021-03-21 00:31:16
Sanvendi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為了貪小便宜台灣人會毫無節操,哪怕造成別人困擾也在所不惜,即使造成食物浪費、公家機關的麻煩,他們覺得這是自己"應得的",那你就要給,就是這種心態
2022-02-18 00:59:2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