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考據強迫症】來去公學校運動會比什麼?

千晴 | 2020-02-08 20:10:07 | 巴幣 12 | 人氣 364

  這次的考據沒有上回那麼曲折離奇,主要資料來自上次提過的國立台灣圖書館神奇 pdf 系列的其中兩篇〈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運動會〉〈台灣近代學校體育課〉



  「公學校內底的比賽爾,遐認真是欲創啥?就算講得著冠軍,州內比賽嘛攏是會予日本人贏,咱舊年毋就是按呢?」

  「毋過阿叔講,啥物代誌欲做就袂當凊采。」

  「嘛是愛有機會的代誌才有算,裁判攏是日本人,是欲按怎比?當初怹戰贏大清,就一直看咱袂起,我就想無阿爹是按怎欲去看這款的運動會?」

  「人佮邀請就罔看吧?聽講會放煙火呢。」



  這次寫到運動會相關劇情,一開始也只是為了讓知來有機會出門,讓惜惜有機會跟蹤(?),所以把弟弟知新要練習運動會比賽當作藉口,我想兩位哥哥也只是把運動會當出去玩的藉口吧?可是既然要寫運動會了,總得知道那時的運動會到底做些什麼?更重要的是,到底有沒有運動會?

  朋友跟我說,想到運動會只想到霧社事件XD 不過這也是個突破點,當時的運動會確實不只是運動會,而是日本把近代化帶入殖民地的過程中,「富國強兵」的表現,這種炫耀性質使得公學校的運動會彷彿祭典一般。

  公學校運動會的日漸普遍與公學校普及的歷程相應,通常,運動會的舉行多半利用秋季、天長節(在位天皇的誕生日)前後的星期假日舉行,並燃放煙火通知民眾與會。而民眾的參與則因運動會場多半美輪美奐,運動會競賽過程相當刺激,民眾不僅可參觀此精采的過程,並可親身參與,甚至獲得獎品。總之,到明治四十年代為止,公學校運動會已成為地方社會的年度重要活動,參觀者也對此活動抱持新鮮好奇的態度。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的運動會便在此情形下,由學校的年度行事轉而為地方的年度盛事。

  很好,明治四十年代就有運動會,大正五年絕對沒問題!而且看到會放煙火的時候,我相當高興!如同標題「煙花未開」,煙火會在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待下回分曉。



  接著,為了決定故事發生的季節,我得知道天長節到底是什麼時候?簡單查了一下維基,維基上的天皇誕生日是指現在位的德仁天皇,11 月 3 日才是明治天皇的生日,符合資料上「  秋季」的描述,至於當時在位的大正天皇的生日則是 8 月 31 日。

  這樣看,或許應該把故事季節訂在八月底,也就是農曆九月,但考慮到劇情上有「啥知知來雄雄對頭殼頂挑一劍,樹尾搖一下這邊包袱仔落落地,彼邊樹子落大雨。」,我想像中一搖就掉的是榕實,是台灣常見的樹種,查了一下,榕樹結實的季節是 4-5 月,於是決定稍微不符合歷史一下,把運動會的時間訂在日本的兒童節——陽曆 5 月 5 日。



  那麼知新到底要比賽什麼項目呢?這個問題隨著時代和年級改變,日本治台之初,很多學校連運動場都沒有,運動會跟遠足差不多,但 1900 年代之後,已經開始有比較正式的項目,  像是田徑或拔河,在日俄戰爭或太平洋戰爭期間,也流行騎馬打仗之類的戰爭遊戲,但設定上知新是小學低年級,也還是趣味競賽或唱歌之類的活動而已,我最後決定模糊化知新的比賽項目,就當他們找藉口去玩的吧(再次)。

  我更頭痛的是,知來和鑑青到底要比劃什麼?最先想到的其實是 黎清波很愛的 劍道之類的,為此我去查了日治時代的體育課內容。

  早期日本人就讀的中學校以及1915年成立的臺中中學校,都有體操課的相關規定,內容主要是體操與教練……

  (中略)

  1933年中學校規則修正,以「劍道及柔道是我國(日本)固有武道,於涵養堅實剛健的國民精神, 鍛鍊身心上非常適切」為由,將劍道及柔道改為必修,可視情況教授游泳,每週5 - 6小時。

  很好,把設定上他們讀的台中中學校直接寫出來了呢!不過看起來劍道是進入皇民化時期後才開始流行的(想也知道),1916 年時的體運課應該是以體操和教練(軍事體操)為主,感覺沒什麼劇情性。

  我也想過要不要讓他們練騎馬打仗,日俄戰爭是 1905 年左右,時代差了一點,而且要寫好多人很麻煩,最後我決定讓他們以台灣傳統武術對打(現代來說叫國術,但當時一般所謂練武就是指這個吧?畢竟當時人也不知道國外的武術是怎樣),他們學武的合理性小說內已經說明,要講到林家引用的歷史考據又得需要一篇文章了。

  雖然這次的考據最後都沒什麼用上,但還學到滿多東西,譬如後面還有些女性上什麼體運課之類的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把那兩篇文章都看一看XD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