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0 GP

[軍火百科]捍衛戰士:F-14雄貓戰鬥機

作者:血雨死神.飛燕│萌幻之星(原名:少女兵器 Web)│2018-11-03 15:57:48│巴幣:1,036│人氣:1572
[電影台永遠重播不膩的經典]

最近終於聽說續集開拍中....(淚目)

=================
F-14「雄貓」(Tomcat)式戰鬥機(中文維基百科)



(圖:尼米茲號[CVN-68]航空母艦上配屬的211飛行中隊[VF-211]所屬F-14A,拍攝時間為尼米茲號正在波斯灣進行「南方守望」任務時)

類型 攔截/制空/多功能戰機
生產公司 格魯曼(Grumman)
首次飛行 1970年12月21日
退役 2006年9月22日
主要用戶 美國海軍(已退役)
     伊朗皇家空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空軍
其它用戶 NASA
生產數量 712
單位造價 3800萬美元(1998年)

F-14雄貓式戰鬥機(F-14 "Tomcat" Fighter)是美國海軍曾使用的一款超音速空優及長程攔截用艦載戰鬥機。為雙發噴射機、可變後掠翼與雙尾翼、雙座配置,由格魯曼公司承包開發製造,專門負責以航空母艦為中心的艦隊防衛任務。首架F-14於1970年試飛,1974年正式服役,取代F-4幽靈式戰機擔負美國航空母艦艦隊的防衛任務。F-14在服役後期曾追加低空導航暨夜間紅外線標定筴艙,具備基本精確對地攻擊能力。在美國海軍服役32年後,F-14於2006年9月22日正式退役,由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所取代。伊朗(巴勒維王朝時期)是唯一獲准購買F-14的國家,而且一直操作至今。

設計

F-14的設計定位為制空戰機及海軍長程攔截機,為使駕駛者有良好視野,其駕駛艙罩為泡型艙罩設計,駕駛艙有兩個座位,前者為駕駛員,後者為雷達攔截官(RIO,Radar Intercept Officer)。機翼為可變後掠翼設計,機翼後掠角度可隨飛行速度改變,以使在任何速度機翼的升力及阻力都能做到最優化。

兩具發動機分別置於機身左右兩側的獨立機艙,各離機身1-3呎遠。機身由駕駛艙往後漸修薄,在兩發動機之間形成一扁平機體,這個扁平機體形成了機翼以外的另一升力體,產生額外升力,佔整體升力的40%-60%(視機翼後掠角而定),當中容納油箱、航空相關裝置(例如可變後掠翼的機械)及飛控系統。此扁平機體下方可以掛載各式各樣武器或其他裝備,基本包括AIM-54、AIM-7及AIM-9飛彈,而內置武器為左側的一具M61火神式20mm機砲。

機身與機翼
F-14機身為三胴機體結構,兩個發動機分別置於駕駛艙兩側後方的獨立艙體內,與駕駛艙相隔數吋之遠,駕駛艙往後漸修薄,在兩發動機之間成一扁平狀機身把兩發動機相連,此段機身容納了油箱、電子、飛控系統,與及可變後掠翼的機械結構。這種氣動布局與把發動機噴嘴緊密靠近,相比之下有較低的氣動阻力,因為兩噴嘴過於緊密會導致氣流交互干涉。而扁平的機身也成了機翼以外的升力體,為戰機帶來額外升力,翼負荷降低,轉向能力大為提升。前蘇聯的Su-27「側衛」系列也使用類似設計。

F-14的機翼後掠角度可以由20°(完全伸展)至68°之間變動,最大變動速度為每秒7°。後掠角由機上的飛行電腦(Central Air Data Computer,CADC)自動控制(必要時也可由飛行員直接控制),使機翼在任何高度與速度下都能達到最佳的升阻比,使得F-14有驚人的高速及轉向性能。停泊時,機翼後掠角可增至75°,與水準尾翼(升降舵)部分重疊,以節省航空母艦上的寶貴空間。在緊急情況下,機翼後掠角68°或不對稱也能在航艦升降。

機翼前後都有襟翼,在低速時(例如降落),可以下打以增加升力。每機翼上有4片擾流板,控制擾流板打開的數目就能在不影響俯仰角不變的情況下控制升力,在航艦降落時,飛行員就能保持對飛行甲板的視線下精確控制飛機的高度及下降速度,以使飛機在甲板上的適當位置著陸,格魯曼稱這控制方式為「直接升力控制(Direct lift control,DLC)」。

兩發動機前方、進氣道外各有一翼套,可變後掠翼的轉動點就在翼套內,使得轉動點遠離機身縱軸,目的是為了減少因可變後掠翼改變後掠角而引起的升力重心位置變動,由於三胴機體的兩發動機相隔較遠,相比同時期的F-111,F-14機翼轉動點離機身較遠,因此升力重心的移動更少。機翼固定於兩個翼樑,各置於一長6.7m、橫跨機身的箱型結構兩端,箱型結構內建油箱,以鈦合金製成,輕而強度高,但加工困難且成本高,格魯曼在生產時使用電子束焊接技術。由於可變掠翼轉動的需要,當機翼由完全後掠轉至伸展時,原先後掠時機翼所在位置就留下縫隙,這個縫隙會由可以縮脹的氣袋封密填補,以免縫隙產生氣動阻力,而氣袋縮脹所需的高壓氣體則由發動機提供。

兩翼套的前側位置設有可收納和張開的小三角前翼,作用可以讓升力重心前移,目的是扺消機翼後掠時導致的升力重心後移及超音速飛行時產生的機首下壓的現象。當主翼伸展至後掠角小於35時前翼會被禁止張開,以避免升力重心過度前移而導致不穩定。在M1.4以上會自動伸出,這使F-14在M2下仍可以有7.5g的機動性,但後來為了簡化維修而取消此功能。就算前翼收起,翼套本身也對F-14的飛行性能有所幫助,除了提供升力外,翼套的後略角較大,形成像雙三角翼或LEX的作用,在較大攻角時(16°~25°)會產生邊緣渦流,流經主翼上方時令升力提升最多達40%,並在攻角達至90°也不失速。而機翼上的襟翼也可在機動時下打,除增加升力外也在主翼上方產生低壓吸引機首產生的渦流遠離垂直尾翼,使垂直尾翼在高攻角時也能發揮較大的作用,保持機身的橫向穩定性。以上使F-14有相當的高攻角性能,在小於38°攻角可完全受控,而瞬間則可以拉大到65°。

三胴機體減少氣動阻力、可變後掠翼優化了在任何環境下的升阻比、加上扁平機體產生相當的額外升力(特別是當主翼收入至最大後掠角時,超過60%的升力由機身產生),F-14的敏捷性遠比預期為佳。但由於可變後掠翼的翼軸在機動時會承受極其強大的應力,F-14的機動最大只可有7.5g。

F-14的水平尾翼可以在+15°至-35°之間差動或連動,負責控制升降及與擾流板一起充當副翼的功能,當主翼後掠角小於50°時,側滾是由擾流板及水準尾翼一起負責,大於50°時就由水準尾翼負責。

F-14的原設計只有一片垂直尾翼,在發動機艙下方設有可收摺的腹鰭,以增加在超音速飛行時的穩定性,但經風洞測試後改為後果更佳的雙垂直尾翼,外傾5°,置於兩發動機艙的上方,只保留細小的外傾腹鰭,以平衡垂直尾翼所產生的阻力,並簡化為固定式。與單一垂直尾翼相比,雙垂直尾翼可以在保有同樣操縱性下有較低的高度,較適合航艦的操作環境。

發動機
F-14A使用兩具普惠(Pratt & Whitney)生產的TF30低旁通比渦輪風扇發動機。TF30是美國第一部渦輪風扇發動機,使用於當時的F-111、A-7。TF30是當時海軍無可選擇下的「臨時性」決定,TF30的性能並不符合F-14的設計要求(F-14設計推重比為1),用上了TF30的F-14推重比與F-4一樣,只是F-14優異的氣動性能使F-14比F-4有更高的爬升率。

F-14的進氣道有活動的斜面、分流門,由飛行電腦控制,使震波在任何速度、高度下也遠離發動機,噴嘴有可動瓣,可根據發動機需要而調節。即使如是,TF30的可靠性、穩定性仍遠低於要求,壓氣機失速容限設計得太小,進氣氣流變化很容易導致停車。有28%的事故跟發動機有關,壓縮段葉片容易失速,例如吸入已發射飛彈留下的氣流,如果問題發生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修正,F-14會進入難以回復的水平旋轉(以F-14飛行員為主題的著名軍事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就曾出現過類似場景),初期曾有壓縮段葉片斷裂後飛出而損及機體,因此要更換葉片材質,另外還在發動機的風扇段加外殼,以減少斷裂葉片對機體的損害。渦輪段的單晶葉片耗損速率高過預期、良品率低。後燃器常常無法點燃。TF30問題曾經導致F-14需要停飛。飛行員也不能隨意快速改變油門。1976年9月14日由甘迺迪號航艦上,一架F-14失去控制掉入北大西洋的意外算是最有名的一樁事件。美國海軍怕蘇聯會撈起並得到機上雷達與AIM-54鳳凰飛彈,威脅艦隊整體安全,調動大批艦艇以及機密的NR-1核子動力潛艦進行打撈,兩個月後終於將飛機與所有的飛彈撈起。

性能不足、可靠性低,海軍曾想改用為美國空軍F-X計畫(後來的F-15)研發的發動機,海軍版為F401-PW-400,但是在發展階段海軍決定退出計劃,這也間接導致後來F100發動機的測試與性能發生問題,美國空軍一度還要和普惠對簿公堂。之後美國海軍考慮過勞斯萊斯授權生產的斯佩(Spey)發動機(美軍授予型號TF-41)、F401-PW-26C以及奇異公司(GE)新開發的F101X,但最終還是回頭和空軍合作,使用發展替代F-15與F-16這兩款戰鬥機所使用的F100發動機。

經過普惠與奇異兩家公司的競爭之後,美國空軍在1979年3月給奇異公司一份30個月的F101DEF發動機的研發訂單。換裝F101DEF進行試飛的F-14於1981年7月14日試飛,到1982年3月測試完畢,效果良好。新發動機的效率較高,增加了F-14的作戰半徑;推力的增加,彈射起飛時再不用開後燃器,更重要的當然是再沒有TF30的可靠性問題。在美國空軍首先訂購的誘因下,海軍也決定採用F110-GE-400發動機在新生產與現役的F-14機體上面,而這一款海軍版的發動機與空軍的F110-GE-100有82%的零件互通性。裝上新發動機的F-14,爬升率增加61%,作戰半徑增加35%,攔截半徑增加62%,除此之外,飛行員再也不需要擔心快速變化油門時發動機會有熄火或更嚴重的問題發生,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操作以發揮F-14最大性能,且維修間隔也比TF30發動機增加近一倍。

航電與飛控
F-14的駕駛艙內配置兩位飛行員,前座為駕駛員,後座則是雷達攔截官(RIO)。駕駛員座設有抬頭顯示器(HUD),由於研發年份較早,在F-14A、B型上並無多功能顯示器(MFD,Multi function display)的配置,一直到之後的F-14D才開始配置。

F-14有一值得注意的「飛行電腦(Central Air Data Computer)」,是早期版本F-14的綜合飛行控制系統,採用以MOS技術製成LSI的晶片組MP944,是史上第一部的微型處理器設計。 F-14的電子反制系統(ECM)十分複雜,主要裝備是休斯(Hughes)開發的AN/AWG-9遠程火控雷達系統,工作於X波段,其內置了敵我識別功能,使用平面陣列雷達天線,功率達10kW。量大對搜索範圍達190km,單一目標追蹤距離達150km,對戰機目標鎖定範圍120-140km。可以同時追蹤24個90km內的目標,並能同時導引AIM-54「鳳凰」空對空飛彈對其中6個目標進行攻擊。AWG-9對低高度目標同樣有探測及鎖定能力。

F-14也擁有在當時獨有的資料鏈,能把雷達測得的資料與其他F-14分享,如此,F-14的雷達畫面可以顯示其他F-14探測到的目標。

其他航電的電戰設備有電戰系統、雷達告警系統,雷達干擾絲,紅外線干擾誘餌及導航系統。早期使用慣性導航系統,後來增加GPS。紅外線干擾火焰彈誘餌置於機尾。電戰系統、雷達告警接收機系統共有4個天線,可以大約測出威脅所在的方向與距離,也可分別出該雷達正工作於搜索、追蹤或導引模式,該系統還可分析並發射所需的干擾訊號。

初期裝有紅外線探測器,但發現效果不佳,被諾斯洛普的AAX-1光學電視所取代,但只在晝間有作用,電視的有效範圍可達97km,可以自動追隨雷達所發現的目標。當新的F-14D裝備服役時就換上IR/TCS戰術電眼系統,同時包含了紅外線與光學追蹤功能。

武器

基本武器為內置於機身左則座艙下方的一門20毫米口徑M61A1火神機炮。F-14的砲彈供應系統與其他戰鬥機稍有不同的地方是,使用完畢的彈殼會被送回到彈藥鼓中,不會排放到機身外,原因是機炮位於進氣口的前方,拋棄的彈殼有可能被吸入而損傷發動機。備有藏彈量676發,射速可選每分鐘4000或6000發。

由於使用幾何可變翼,翼下掛架需要配合機翼的角度變化而旋轉,所以F-14的機翼並無掛架,武器掛架置於機身多處:

機身下方、機腹(前後兩排,共有4個武器掛架)-攜帶炸彈,空對空飛彈,干擾與偵查莢艙等。

兩翼套下武器掛架(各一)-使用雙聯裝掛架攜帶兩枚空對空飛彈,一枚飛彈與一具火箭夾囊,或者是一枚飛彈與低空夜間標定暨導航莢艙(LANTRIN)。當F-14攜帶6枚AIM-54鳳凰飛彈時,其中兩枚是裝在這個位置。

兩邊進氣道下方(各一)-專門攜帶副油箱。最初是設計用來攜帶鳳凰飛彈,可是基於與地面的空間過小而改到翼套的位置。

其他可掛載的武器:包括AIM-54鳳凰長程空對空飛彈,AIM-7麻雀半主動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飛彈,AIM-9響尾蛇紅外線導引短程空對空飛彈。

冷戰時代,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勢力所擁有之機載型反艦飛彈以及反艦巡弋飛彈,有能力對美國艦隊短時間內發射多枚飛彈,令美國艦隊在同一時間內受到多枚飛彈攻擊,也就是飽和攻擊。為了防禦敵方的飽和攻擊,F-14配置休斯(Hughes)開發的AN/AWG-9長程雷達系統,配合專為此雷達而設計的AIM-54鳳凰飛彈(由於雷達系統與重量問題,其他戰機難以使用此型號飛彈),可以同時追蹤24個90km內的目標,並能同時對其中6個目標進行攻擊或欄截。這是當時美軍海軍唯一擁有的多目標同時接戰系統,另一個多目標接戰系統是9年後服役的神盾系統(AEGIS)。F-14是當時唯一擁有類似「多目標同時接戰功能」的戰機,直到十七年後的1991年,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服役後,美軍才有其他戰機做得到。

由於A-6的退役(而且無後繼機),F-14在1990年代被賦予對地攻擊任務,但因為F-14的主要任務是艦隊防護,對地由其他戰機負責,起初F-14只能使用無導引炸彈。之後為了能使用精確導引武器,F-14加裝低空導航暨夜間紅外線標定筴艙(Low Altitude Navigation and Targeting Infrared for Night,LANTIRN),使F-14具有前視紅外線系統,可於夜間作戰及提供雷射目標標定能力。

其他武器與系統
早期F-14只有掛載各種空對空飛彈,經過改良之後可攜帶炸彈、火箭、偵查莢艙和電子干擾系統等。F-14選擇在固定翼套上設置左右各一處掛載點。

生產次型

F-14A
F-14A是F14系列中第一種服役的機型,也是唯一外銷的F-14。2006年9月所有美國海軍F-14全部退役完畢,因此目前只剩下伊朗的F-14A仍在服役中。
使用發動機型號為TF30-P-414A,最大推力:14560 lbf (64.766kN),後燃器開啟時推力:25100 lbf (111.65kN)。

F-14C
早在F-14A服役之前,格魯曼公司已經知道TF30渦輪扇發動機有許多問題,因此於1970年2月提出換裝新發動機的建議,預備採用的對象將會與設計中的FX,也就是後來美國空軍的F-15相同的發動機。改用新發動機的編號為F-14C。

可是在試飛33小時之後,海軍決定取消換裝計畫,並以TF30繼續裝配F-14A,因此F-14C生產計畫於1974年4月宣告終止。但許多技術應用到 後期型的F-14B、F-14D上面。

F-14A+/F-14B
美國空軍對於普惠解決F100渦輪扇發動機問題的消極態度不滿之下,決定與海軍合作發展第二來源,也就是獲勝的奇異公司F110渦輪扇發動機。空軍用來換裝F-15與F-16,海軍則為飽受批評的F-14更換。由F-14A換裝發動機之後的編號最初為F-14A+,海軍生產38架全新F-14A+與及改裝48架F-14A為F-14A+。新發動機推力達123kN(開啟後燃器),在不開啟後燃情況下也能在航艦上彈射起飛,除爬升率增加61%,戰鬥巡邏半徑增加35%,攔截半徑增加62%外,戰機的推重比也能在低載油量下超過1。F-14B也改用了新的雷達鎖定預警系統ALR-67,第一架改裝F-14A+於1986年12月首次試飛,第一架全新生產的F-14A+則於1987年11月首度飛行。1991年5月美國海軍決定將這些飛機的編號修改為F-14B。在最初的改裝計畫當中,F-14A+/F-14B只是一個中間改裝計畫,所有F-14B最後都將提升至F-14D的規格,最後卻因惡劣政治干涉取消。

F-14D
最後一型號的F-14為F-14D,跟F-14B一樣改採用F110發動機。駕駛艙也全面玻璃化,增加兩個多功能顯示器,雷達改用APG-71雷達,使有效探測距離增加至370km。資料鏈改用Link-15,並且加裝IR/TCS系統。按原有計劃,所有的F-14都會升級至F-14D的水準,但當時的國防部長錢尼拒絕批准F-14D升級,美國國會決定關閉F-14的生產線。前期承諾購買55架F-14D,最終有37架新造的F-14D,18架從F-14A升級至F-14D的水準,稱為F-14D(R)。另有一計劃為F-14更新電腦程式,使F-14能發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但在試射成功後被取消。在2005年,部分F-14得到Rover III(Remotely Operated Video Enhanced Receiver,遠端視訊接收器)升級、使地面部隊的前沿空中管制官能即時看見機上所能見的地面影像。

F-14 ADF
F-14的空軍型,原本計劃取代XF-108長劍式戰鬥機的本土防空攔截機的構案。最後輸給F-16ADF。

技術資料(F-14D)

一般規格
乘員:2(機師與雷達攔截官)
長度:62 英尺 9 英吋(19.1 m)
翼展:31 英尺(9.45 m)
   展開 64呎1吋(19.54 m)
   收折 38呎2吋(11.65 m)
高度:16 英尺(4.88 m)
翼面積:565 平方英尺(54.5 m²)
翼型:NACA 64A209.65 mod root,62A298.91 mod tip
空重:43735磅(19838 kg)
一般起飛重量:61000磅(27700 kg)
最大起飛重量:74350磅(33720 kg)
發動機:兩具奇異F110-GE-400後燃器渦輪發動機
    軍用推力 16610 磅 (73.9 kN)(每具)
    最大推力 30200 磅 (134kN)(每具)
最大載油量:內部油箱16200磅

飛行性能
最大速度:2.34馬赫(1544 英里/時,2485 km/h,高空)
作戰半徑:500海哩(572 英里,926 km)
最大航程:1600海里(1840英里,2960 km)
最大升限:50000英呎(15200 m)
爬升率:> 45000 英尺/分(229 m/s)
翼負荷:96 磅/平方英尺(468.7 kg/m²)
推重比:0.88(滿載時)

武器裝備
機炮: M61火神式20mm機砲,備彈675發

飛彈:
AIM-9兩枚 + AIM-54六枚
(此配置之重量使F-14無法在航艦上降落,加上阻力限制,很少出現)
AIM-9兩枚 + AIM-54兩枚 + AIM-7三枚
(冷戰時期經常性配備)
AIM-9兩枚 + AIM-54四枚 + AIM-7一枚
AIM-9兩枚 + AIM-7六枚
AIM-9兩枚 + AIM-54四枚
AIM-9兩枚 + AIM-7四枚
AIM-120八枚+AIM-9兩枚(僅作為測試用途)

炸彈:
JDAM精確導引彈藥(PGMs)
鋪路者(Paveway)雷射導引炸彈,包括GBU-10、GBU-12、GBU-16(鋪路者II)與GBU-24(鋪路者III)等版本
Mk 80系列通用(無導引)炸彈,包括Mk-82、-83與-84等不同重量的版本
Mk 20石眼II(Rockeye II)集束炸彈

其他:
戰術空中偵察莢艙系統(Tactical Airborne Reconnaissance Pod System,TARPS)
夜間低空導航暨紅外線瞄準莢艙(LANTIRN pod)
外掛油箱

航電:
AN/APG-71雷達
AN/ASN-130慣性導航(INS)、紅外線搜尋追蹤(IRST)與戰術控制(TCS)系統
遠端視訊接收器(ROVER)

實戰紀錄

兩伊戰爭
在1970年代的伊朗巴勒維王朝受美國大力支持,當時伊朗空軍與蘇聯空軍在裏海地區經常對峙,當蘇聯在高加索地區及裏海周邊部署飛行速度最快的米格25後,美國於是決定向伊朗出口當時最先進的F-14及專用的AIM-54飛彈,令伊朗可繼續對抗蘇聯。伊朗首批訂單共80架,其中79架完成交機,另有一架留在美國測試。後來何梅尼發動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勒維王朝,使得美國與伊朗斷交,雙方商議中的軍購全數取消,並中止了F-14的技術與後勤補給支援,因此使伊朗F-14在保修、訓練方面陷入窘境,由於要從狀況不能修復的飛機拆除零件維修其他飛機,讓F-14的出擊次數大幅縮減,只能有限度用於本土防衛,或攔截入侵的伊拉克軍機。雖然伊朗空軍實際可操作的F-14數量有限,但伊拉克空軍每當遇上F-14仍是聞風喪膽。有鑑於美國中止對伊朗的軍火援助,伊朗當局只好自行複製組件,有傳指中國曾經幫助伊朗製造飛機零件,逐漸將F-14零件國產化,令F-14可操作至今;在此同時伊朗也轉而向前蘇聯、北韓和中國購買武器。由於伊朗購入的AIM-54飛彈數量有限和零件老化,伊朗在兩伊戰爭期間曾經嘗試將MIM-23鷹式防空飛彈改裝掛載於F-14,後來則自行製造AIM-54飛彈的國產版本。

錫德拉灣戰役
美國與利比亞在利國地中海沿岸的錫德拉灣曾經發生過兩次小規模的空戰,史稱「第一次和第二次錫德拉灣事件」,而利空軍在兩場空戰中分別派出兩架Su-22和MiG-23均被美軍擊落。

F-14發動機停機時的「噴口不對稱」現象

停泊狀態的F-14A尾噴管會出現左小右大的情況,這與F-14和TF30的設計有關。

F-14全機的液壓系統和電力系統的能源供應全來自兩台發動機,TF30發動機的變截面噴管動作由發動機上的加力燃燒室供油泵提供,噴管截面的調整除了可在飛行中由飛控電腦控制外,還設置了兩種自動模式:起落架負重(weight on wheels)和起落架空載(weight off wheels)。這兩種模式由主起落架上的重量傳感器控制,飛機在地面時處於起落架負重模式,發動機噴口會自動擴張至最大的狀態降低排氣速度,減低推力,避免高速排氣對地勤人員造成傷害。飛機起飛離地後,就會自動轉換成起落架空載模式,此時除了開加力,發動機的噴口都是在收縮狀態,增加推力。

由於TF30的這兩種模式切換需要電力操作,出於安全理由(萬一在飛行中出現電力系統故障,需要自動收縮噴口以獲得高推力),所以發動機在沒有電力供應時的預設為起落架空載模式,而無論飛機是在地面還是空中,F-14發動機停車是先右後左,右發停車後左發仍持續提供電力和液壓供應,此時兩台發動機都處於起落架負重狀態,所以噴管都處於最大狀態;當左發停車後,由於失去電力所以左發從起落架負重自動轉成起落架空載模式,此時機體液壓不會立即消失,還能以3000psi的壓力運行一段時間,於是噴口就自動收縮,形成一大一小的情形。基本上F110也是這樣,由於噴管動作方式不一樣,停車後F110已經收縮的左噴管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變回擴散狀況,故停泊狀態的F-14A+/D兩個噴管都處於最大狀態。

其他作品中的F-14(部分自日文維基百科補充,摘錄)

[電影]
捍衛戰士(1986)
碧血長天(The Final Countdown,1980)
747絕地悍將(1996)
ID4星際終結者(1996)
危機任務(Turbulence,1997)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2009)
(狂派襲擊美軍航空母艦時的艦載機,但以電影當時的時間點來看,F-14已經全數退役)

[電視劇]
超力戰隊王連者
執法悍將(JAG)

[動漫畫]
戰區88
超時空要塞(MACROSS)系列
TV版-VF-1「女武神」系列的設計參考。
Zero-主角座機F-14被敵方的SV-51擊落。
碧奇魂(BLUESEED)
福星小子
機甲戰記
Keroro軍曹
聖戰士丹拜因
新海底軍艦

[小說]
捍衛戰艦系列(星光出版社)
尼世可要塞1986

[遊戲]
空戰奇兵(Ace Combat)系列
衝破火網(After Burner)
空戰菁英中隊/鷹戰X(Tom Clancy's H.A.W.X)
大戰略系列
Sky Target

[遊戲(娘化)]
萌幻之星:少女兵器Web(網頁遊戲)
空戰乙女(手機/網頁遊戲)

================
遊戲造型(少女兵器)

凱特.斐德姆(F-14D)


<飛燕小啟>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18304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萌幻之星(原名:少女兵器 Web)

留言共 3 篇留言

大大
但TOP GUN續集的飛機會是F-18而不再是F-14

11-03 21:21

血雨死神.飛燕
不是F-35B都還好說啦。11-03 21:45
大大
我比較想知道續集的敵人開的會是中國機還是俄國機

11-03 22:26

血雨死神.飛燕
F-5表示:上次是我們扮演編號不存在的米格28,這回總該換別人了吧。11-03 22:57
AN/SPY-1G(V)7
話說Macross Zero中主角初期開的F-14,使用的是AIM-120喔

07-16 23:01

血雨死神.飛燕
魔改+1(?)07-18 10:50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0喜歡★gamera97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陸自活動]福知山快報(... 後一篇:[御城收藏]有恩必報!(...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飛燕的小書桌 (4)
飛燕的翻譯練習本 (4)
遊戲角色小說 (83)
個人原創小說 (19)
飛燕的圖書館 (52)
飛燕的隨手小札 (34)
飛燕的雜言絮語 (120)
附庸風雅燕詩選 (5)
飛燕的偶思筆記 (5)

飛燕的音樂盒 (146)

飛燕的影像記事簿 (14)
飛燕的電影院 (46)
飛燕的電影小百科 (14)
飛燕的日劇茶水間 (2)
飛燕的私心車展 (7)

飛燕的ACG雜談 (140)
飛燕的DVD疊疊樂 (9)
飛燕的超級遊戲瘋 (37)
飛燕的小P遊戲展示區 (13)
飛燕的H-Game檔案夾 (4)
飛燕的OLG戰記 (179)
飛燕的試玩報告書 (15)
飛燕的手機遊戲區 (53)

飛燕的模型玩具盒 (0)
飛燕的模型543 (15)
飛燕的模型543SP (61)
飛燕的武裝JK圖鑑 (87)
機甲少女浪漫譚 (199)
飛燕的怪獸遊樂園 (13)

飛燕的武裝貨櫃 (0)
飛燕的城娘點將錄 (106)
飛燕的冷兵器鍛造坊 (10)
飛燕的夢幻軍火庫 (247)

巴哈姆特相關 (31)
飛燕的勇造相本 (3)
巴哈新聞資料庫 (19)
巴哈小屋串門子 (11)

過期文章庫存區(1) (315)
飛燕的旅行應援團 (12)
城娘點將錄(平成) (132)
Blanche公會會長手記 (43)
艦隊收藏作戰任務報告書 (115)
史實的艦隊收藏(個人翻譯) (178)

過期文章庫存區(2) (0)
模型543SP舊文(鋼彈) (274)
模型543SP舊文(壽屋) (48)
模型543SP舊文(怪獸) (2)
模型543SP舊文(其他) (19)

未分類 (0)

chaosolivier巴友們
小屋更新~~這次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新題材 歡迎入內觀賞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3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