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為何我不認為TA攻擊指數是一個好的數據

精神全婆教。阿咕 | 2010-11-19 12:50:15 | 巴幣 4 | 人氣 500

至少不能被稱作”攻擊指數”
以下為推論的先行假設,如果你並不贊同,那這篇文你就不用看了
1.     由於被稱為”攻擊指數”,且在此數據中並沒有牽涉到”時機”或”關鍵度”的數據,我們可以推測這是一個用以表示球員隊得分期望值貢獻比較的數據。
2.     在不考慮”時機”或”關鍵度”的情形下(或說考慮平均的”關鍵度”),球員對得分期望值的貢獻分成兩類:上壘和推進。(其中上壘是指由本壘上到一壘的過程,推進則指由一壘回到本壘的過程)
3.     我們相信上壘率可以公正的表現出打擊結果對”上壘”貢獻的相關,而長打率可以公正的表現出打擊結果對”推進”貢獻的相關(雖然在這篇中不重要,但這也表示了對球的落點是不與討論的。好比說我們知道如果球落在右外野,會比落在左外野更難傳到三壘)
PS:如果對2.3.點有疑問,建議上Yahoo的運動名家專欄搜尋一篇”推進打”的文章,雖然那作者語氣……不過內容是很棒的
4.我們知道若以上壘率和長打率來評估上壘和推進,那麼這兩者對於得分期望值  的貢獻並不是1:1,我們假設是Z:X吧
本文開始
我對這數據的疑慮是出於他對打擊結果的配分權重。
這數據的分子配分可以簡化為:
1B=1,2B=2,3B=3,HR=4,SB=1,BB=1
1.比較1B和2B(3B,HR也可類推),推進貢獻1:2,上壘貢獻1:1,得分貢獻Z+X:Z+2X,不是1:2                                                                                                                            
2.比較1B和BB,推進貢獻1:0,上壘貢獻1:1,得分貢獻是Z+X:Z,不是1:1
3.比較1B和SB,由於無法以上壘率和長打率作為標準,這項比較麻煩。但是應該很容易理解: 1B的推進能力不會輸SB,而且還可以上壘,得分貢獻不是1:1
 
換言之,這數據幾乎完全忽略了安打對壘上跑者的推進貢獻
大逆轉的可能?
或許我誤解了,其實這數據是要表達打者本身回來得分的能力?(那叫攻擊指數幹嘛……)但我依舊有幾個疑慮:
1.     由本壘上一壘,和由一壘到二壘的重要性(單指對這個人回本壘的可能)還是不同的。故1B:SB不等於1:1,1B:2B不等於1:2
2.     用盜壘數表示跑壘能力是不恰當的。對於利用隊友的打擊內容進壘的能力沒有詮釋。
總結:這數據對於每個壘包間的價值視為等價,又無法準確評斷跑者的壘間能力,再怎麼看,都不能當作一個用以評斷選手的主流數據吧?

寫在後面:本文同步發在巴哈棒球板及個人部落格(http://s98224007.pixnet.net/blog)

  
 

創作回應

G果凍君
這對我來說...
好深奧啊...


如果:(吃飯了~!!!)



啊!!簡單名瞭XDD
我大概是這種程度而已=口=哈哈哈哈哈哈~~
2011-03-26 23:11:03
精神全婆教。阿咕
想不到這篇會有人回耶XD
發這篇是因為有人一直強調這數據
算是發給少數人看的
我想大部分巴友都看不懂吧[e3]
2011-03-26 23:19:33
幻鳴
看不懂+1

不過看到中間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覺~!XD
2011-08-09 23:47:47
星之心
說的很好
2014-05-07 19:25:40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