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OCZ ARC100 120GB開箱不專業簡測

天空の夜明け | 2015-07-03 12:12:58 | 巴幣 4 | 人氣 675

OCZ ARC100 120GB開箱不專業簡測

上次看到PCHome這顆SSD殺到1700元
之前就有在物色給備用機用的第二顆SSD,那時就馬上下手了

OCZ在早一點的時期常被戲稱為"ORZ"
因為OCZ的SSD在當時的耐用度實在令人ORZ(最主要是顆粒的問題)
那時候在Hardware.fr上的SSD項目更是榜首等級


⇧ (擷取自2013年五月時的文章)

前年底破產被Toshiba併購 (現稱為OCZ Storage Soultions)
現在也常被稱為"有富爸爸"(指Toshiba)

所以現在顆粒來源就比較有保障了(由Toshiba所提供的A19顆粒)
且自家Indilinx主控(這顆為Barefoot 3)的綜合表現也不錯

所以就選了這顆啦~
================

⇧PChome常見的包裝盒


⇧外包裝有用塑膠套給包起來


⇧拆掉後


⇧背面 

特寫:


SATA III 6Gb/s,也可相容於SATA II 3Gb/s
2.5",7mm高度
一天可寫入20GB,持續三年
MLC顆粒
支援TRIM
AES-256加密
三年保固


⇧沒有繁中感覺就是少了一味


⇧出來了~


⇧內容物很簡單,保護外殼、說明書與保固說明

說明書





⇧簡體中文


⇧保固說明,繁中


⇧SSD本體(還挺重的),(背面有SN,沒拍了)
正面四個角落下方都有螺絲,由於撕下貼紙極有可能失去保固所以就不拆了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2400(TB off,C1E&EIST off)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Genesis DDR3 1600MHz 4GB*2 @CL9
主板:MSI Z77MA-G45(BIOS ver. 1.B)
顯卡:MSI GTX670 Power Edition(Driver:337.88 WHQL)
網卡:Intel 9301CT
電供:Seasonic G-650W
作業系統:Windows 7家用進階版64位元
機殼:海盜船Air 240極地白

兩顆都是接上Z77 PCH原生的SATA 6Gb/s
SSD SATA_1: Intel 730 240GB(FW:L2010420)               
SSD SATA_2:OCZ ARC100 120GB(FW:1.01)
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藍,硬的)                           
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藍,軟的)
AHCI驅動:msahci
開啟TRIM

Z77 PCH原生的SATA 3Gb/s
SATA_3:Seagate ST1000DM003 1TB
線材: Amphenol


Crystal Disk Info+SSDOK
可看到並未提供溫度監控功能,也不支援之前還蠻夯的DevSlp


(跑分參考就好,好料的在Iometer測試那邊...)
AS SSD Benchmark


ATTO Benchmark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接著用IOmeter 1.1測試
為求準確性,做完一次測試後都會進行一次Secure Erase,才會再進行下一個測試
本來要利用CSV檔案來畫圖,但不管怎麼樣都還是不會弄就算惹...
(某幾個項目例如穩定態那個項目畫成圖表會更有參考價值,以便觀察IOPs的變化,
CSV檔案內的"Latency"也很有參考價值)

4KQD1 32 Reads

⇧依序從QD1=>QD2=>QD4=>QD8=>QD16=>QD32

4KQD1 32 Writes

⇧依序從QD1=>QD2=>QD4=>QD8=>QD16=>QD32

4KQD1 Random Read


4KQD1 Random Write


4KQD32 Random Write "steady"

⇧ (連續寫入5000秒,此項目考驗SSD主控在[不間斷的高負載情況下]的GC能力)
這個項目是測"穩定態"(steady state)用的,更應該畫成圖表來觀察IOPs變化

本來還想再測80% Read  20% Write的混合讀寫測試
(畢竟一般情況下沒有這麼高壓力的負載,跑分除外,所以測那項會更貼近實際應用)
不過Iometer把設定檔案開起來時都會出現錯誤,所以就沒測了
==
接著安裝到備用機上,簡單測測在SATA 3Gb/s的表現
CPU:Core 2 Extreme QX6700(預設)
CPU Cooler:SilverStone SST-AR03 + MX-2
Motherboard:P5Q Premium
RAM:Kingston DDR2 800MHz 2GB*4
Graphics Card:NVIDIA 7900GTX
兩顆都裝到ICH10R所提供的SATA 3Gb/s並使用Intel的RST驅動(8.9.0.1023版)
SSD1:Plextor M6S 128GB
SSD2:OCZ ARC100 120GB
PSU:銀欣SST-ST60F-ESG
OS:Windows 7 Home Premium 64Bit
Case:SilverStone RV05


Crystal Disk Info(才第一天而已,用軟體一直測就有這樣的寫入,不怕不怕)+SSDOK


簡單空碟測試AS SSD Benchmark


將系統移到SSD後

⇧開機的處理程序數量

開機速度參考

⇧ (還可以更快,僅供參考)

OCZ的SSD Guru工具箱1.2.1351版本

⇧可惜還尚未提供中文的介面
Overview內的Dashboard可選擇你要看哪顆OCZ SSD(僅支援OCZ SSD)
健康度、空間占用比例、韌體版本是否為最新版、連接到哪種速度的接頭上和AHCI是否有開啟都有列出

Overview內的SSD Details

⇧可看見該顆OCZ SSD的詳細資訊

Overview內的System Details

⇧系統的各種資訊

Overview內的SMART訊息

⇧有標上耐用度相關、功能相關與資訊的圖示

SSD Tuner

⇧可手動使用TRIM,似乎在作業系統沒有開啟TRIM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也可以手動設定OP(預留空間),沒事可以不用管這項
畢竟這顆SSD在NAND的分配上也已經有考量到一些OP了(應該是128GB-120GB=8GB的設定)

Maintenance

⇧可以更新韌體與Secure Erase

Settings

⇧可以設定是否有開啟logging的功能和監控

Help

⇧可以通知客服或是到討論區尋求協助
下面的Save能夠將系統資訊給儲存下來,方便客服確認電腦的情況
=====總結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
看上的是OCZ的ShieldPlus保固方案  https://goo.gl/p3kWEN
還有Indilinx主控的表現
(家用入門級SSD也能有一定的performance consistency表現,雖然家用環境下很難會去達到啦)

其實會更建議購買240/256GB的產品, CP值更高(GB/$)

最後一定要來一個疊疊樂,順便比較一下包裝盒的大小

⇧從上面數下來是OCZ ARC100、Plextor M6S外盒、OCZ ARC100外盒和Intel 730外盒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