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關於銀英戰艦的一點研究-埃阿斯級6

Takaru | 2023-06-24 05:59:15 | 巴幣 110 | 人氣 221

彭忒西勒亞 舷號 未知

服役經歷

789年5月       在賈姆希德中央船廠竣工

789年6月1日   成為第4邊境星域分艦隊旗艦

795年1月       第一次改裝

796年8月15日  成為第7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10月13日 在亞姆立札前哨戰中被擊沉

796年11月1日   除籍

彭忒西勒亞只出現在舊設定中,而且沒有配圖,所以不清楚是艦隊型還是分艦隊型。在本艦的服役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同盟軍對於這些旗艦的使用是平時作為邊境警備艦隊旗艦帶領麾下艦隊日常巡視,戰時作為常備艦隊的分艦隊旗艦參加作戰,結束後繼續返回原艦隊繼續執行日常任務。但是如果不幸被擊沉的話,警備艦隊就只能等待新旗艦的服役了。

彭忒西勒亞所屬的第7艦隊在亞姆立札前哨戰中遭遇了吉爾菲艾斯艦隊的突襲,在付出了包括彭忒西勒亞在內的大批戰艦被擊沉的慘重損失後,艦隊司令赫伍德接受了吉爾菲艾斯的勸降。

阿格特拉姆 舷號 BG-20

服役經歷

790年4月        在海尼森第三工廠竣工

790年5月1日    成為第6邊境星域分艦隊旗艦

794年11月1日   成為第4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2月11日   亞提斯星域會戰

796年3月15日   成為第13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5月14日   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

796年10月16日  亞姆立札星域會戰

796年12月3日   成為伊謝爾倫要塞駐留艦隊分艦隊旗艦

797年5月19日   多利亞星域會戰

798年4月10日   第八次伊謝爾倫攻略戰

799年11月       第九次伊謝爾倫攻略戰

799年4月24日   巴米利恩星域會戰

799年5月        拆解除籍

隨著埃阿斯級的陸續服役,同盟軍也啟動了新一代艦隊級旗艦的設計工作。作為新型旗艦,設計指標肯定是要全面超越埃阿斯級的,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更強的火力,儘管埃阿斯級的火力已經足夠強大了,但是在得了火力不足恐懼症的同盟軍眼裡,火力永遠都是不足的。於是設計師們以埃阿斯級為基礎,設計建造了新型旗艦的技術驗證艦阿格特拉姆。
艦橋懸空的獨特外形

因為新一代的旗艦的設計要求不超過1000米,所以阿格特拉姆在設計之初就被限制在了分艦隊型埃阿斯的尺寸大小,憑藉模塊化建造的高靈活性,設計師們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設計該艦,最終阿格特拉姆的定型長度為983米,達成了原定指標。在主砲方面,搭載了68門主砲,並按照新型旗艦的設計,佈置在3個模塊內。更難能可貴的是,阿格特拉姆擁有完整的指揮管制系統,不像莫利亞型一樣做了一定程度的縮水。
阿格特拉姆擁有完整的指揮能力

阿格特拉姆的整體設計是圍繞著64門主砲展開的,一個標準的艦首模塊內搭載了32門主砲,其下是新設計的武器艙段,該艙段安裝了2個主砲模塊、軌道炮模塊和大型電容器模塊。主砲口徑因為供能和散熱問題改為了22CM,不過齊射的威力還是在埃阿斯級之上。能源需求的水漲船高使得在戰時本艦的反應堆不得不時刻保持滿功率運行,由此帶來的散熱問題迫使設計師們把艦橋艙段移到巴薩德沖壓發動機上後方處,留出空間給反應堆散熱。這也造就了阿格特拉姆艦橋懸空的獨特外觀。但是暴露在外的艦橋也更容易被炮火擊中,為此設計師將3個水箱安裝在艦橋前,希望能擋下致命的一擊。在艦橋上方是探測器列陣,阿格特拉姆安裝了新型FTL天線以及警戒搜索雷達,同時該處也安裝了3個水箱,在給反應堆提供推進劑的同時兼做探測設備的冷卻水。艦尾外觀類似標準型埃阿斯級,但也做了些調整,比如將艦尾的兩根超大型FLT天線內藏化,將安裝在動力艙段的FTL天線移至穿梭機庫上方和亞空間穩定器的下方,同時穿梭機庫也做了小型化設置。兩舷的副砲採用了莫利亞同型號的15CM荷電粒子炮。
可以清楚的看到呈品字形佈置的主砲模塊
楊艦隊出動!
艦橋特寫

儘管阿格特拉姆擁有破表的攻擊力和完善的艦隊指揮管制能力,但沿用埃阿斯級艦體設計也意味著逃不開反應堆功率不足的問題。雖然本艦安裝了大型電容器模塊,也僅夠儲存讓阿格特拉姆開展6輪齊射的能量,在等待充能的時候就只能處於被動防禦的尷尬處境,不能充分發揮其強大的攻擊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下方的武器艙段過重造成了艦體重心朝船頭底部偏移,讓本艦變得非常難操控,而獨特的外形設計,使得本艦在突入亞空間時,艦橋會發生週期性的震盪,可以說已經影響到該艦的正常航行了。
十分罕見的主砲齊射畫面

在短暫的服役期中,同盟軍也對本艦的運用感到頭疼,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讓阿格特拉姆參加完大型會戰後,收集完必要的實戰數據後就將其改造或者拆解退役,所以在794年11月,本艦編入第4艦隊,作為副司令官費雪的坐艦。結果因為軍費不足,第4艦隊沒能參加795年2月的第三次迪亞馬特星域會戰,只能等待下次出擊的機會,而這一等就是1年,終於等來了亞斯提星域會戰。第4艦隊在此戰中首先遭到帝國軍的突襲,旗艦列奧尼達斯也在開戰不久後被擊沉,艦隊陷入混亂,在費雪準將接過指揮權時,艦隊已損失大半,接下來費雪命令殘存艦艇關閉反應堆,任其在殘骸中漂流。而帝國軍也未進行掃蕩戰便脫離了戰線,因此第4艦隊有將近1/3的戰艦倖存下來。戰後和第6艦隊的殘部以及新造戰艦一起整編為第13艦隊。阿格特拉姆依舊費雪的坐艦,並一直陪伴他到巴米利恩會戰結束,戰後根據巴拉特合約,阿格特拉姆被拆解。
可以清楚的看到艦底的佈局
在實際作戰中,因為休伯利安的指揮管制系統不足以指揮整支艦隊,所以第13艦隊的指揮模式由集中式改為了分散式,阿格特拉姆因為有完整的艦隊指揮系統,所以負責艦隊調度,加上費雪是一名優秀的調度專家,這就保證了艦隊能按照司令部的命令完美運作。通俗的講就是每支戰艦編隊都能按照指揮官的戰術意圖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完成正確的任務。而阿格特拉姆持續攻擊力不足的問題因為費雪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艦隊調度上,所以並沒有什麼影響。
阿格特拉姆其實是艘難操控的戰艦

阿格特拉姆不僅是新型旗艦的技術驗證艦,還是同盟軍為了探索埃阿斯級的升級潛力的一次嘗試,因為日益進步的科技和合理化戰艦設計,在以前1159米級的艦體才能做到的艦隊指揮管制能力,現在只需983米級就能做到。可惜因為艦體寬度過窄無法安裝新型反應堆的缺陷導致阿格特拉姆不能發揮其強大的攻擊力,這也讓同盟軍認識到,想要真正發揮出多砲塔戰艦的威力,只能重新設計新艦體和新型反應堆。

阿格特拉姆的舊版設定中,艦體下方是2段式斯巴達尼恩機庫,全艦共搭載78架斯巴達尼恩,搭載量與皇甫級輕型航母相同,新版則將機庫改成了電容器,舷號BG-20是指製作組給本艦上色的色號是BG-20。
阿格特拉姆的3DCG
阿格特拉姆的側視圖
銀英艦隊收藏的阿格特拉姆

門農 舷號 未知

服役經歷

791年5月       在賈姆希德中央船廠竣工

791年6月1日   成為第1邊境星域分艦隊旗艦

796年8月15日  成為第10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10月12日 在亞姆立札前哨戰中被擊傷,中度受損

796年11月1日  維修完畢後繼續擔任第1邊境星域分艦隊旗艦

797年4月       帶領旗下艦隊加入楊艦隊

797年5月19日  多利亞星域會戰

797年8月1日   返回第1邊境星域艦隊母港

799年2月8日   蘭迪馬利歐星域會戰

799年4月24日  巴米利恩星域會戰

799年7月16日  在雷薩維庫星域加入梅爾卡茲艦隊

799年12月1日  成為艾爾··法西爾革命預備軍分艦隊旗艦

800年1月2日   第十次伊謝爾倫攻防戰

800年4月29日  伊謝爾倫走廊之戰      

在阿咯琉斯被擊沉後,同盟軍認識到邊境警備艦隊的旗艦不僅要有分艦隊型,還需要少數標準型,當常備艦隊旗艦被擊沉時可以迅速替換,於是以帕特羅克洛斯為模板,建造了門農號。門農的性能和外觀與帕特羅克洛斯一致。
門農是艘標準型旗艦

在大遠征時,門農編入了第10艦隊,成為了亞典波羅準將的坐艦。 10月10日,第10艦隊遭到畢典菲爾特艦隊突襲,在經過2天的激烈抵抗後,第10艦隊司令伍蘭夫終於決定突圍,此時倖存的分艦隊司令只剩下亞典波羅一人,而門農也被擊傷,所幸不影響航行。在命令亞典波羅帶領受損艦隊撤退後,伍蘭夫帶領殘存戰力掩護亞典波羅艦隊突破帝國軍的包圍,並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了近5000艘艦艇撤離戰場。在平安撤退到亞姆立札星域後,同盟軍將受損戰艦移送至伊謝爾倫要塞緊急維修,因此門農未參與最後的亞姆立札決戰。

戰後,門農作為唯一倖存的警備艦隊旗艦,回到了第1邊境星域分艦隊母港,繼續擔任旗艦,在797年的軍事政變中,門農帶領第1邊境星域分艦隊加入平叛軍,並在4月與楊艦隊會和,在5月的多利亞星域會戰時,門農作為司令部直屬艦隊的一員奮戰在第一線。在擊敗第11艦隊後,司令部重新整編了平叛艦隊,因此時同盟腹地星系的警備艦隊紛紛加入平叛軍,而邊境星域也不能沒有防備,所以命令門農旗下艦隊返回駐地,重新執行邊境警備任務。
多利亞星域會戰前,在休伯利安的艦橋處可以看見門農
多利亞星域會戰時,門農作為司令部直屬艦隊的一員活躍在第一線
戰鬥結束後,航行中的門農。實際上這一幕是截取了亞提斯會戰時的畫面
799年1月,為了應對帝國軍的入侵,同盟軍整編了艦隊,將邊境星域警備艦隊和中央星域巡邏艦隊所屬的重型戰艦,剛下水的新艦以及快退役的老艦組建第14、15艦隊,門農也在其中,但尚不知曉門農是屬於哪個艦隊。在激烈的蘭迪馬利歐星域會戰結束後,門農再次倖存了下來,不過根據巴拉特合約的規定,同盟軍不得保有戰艦和航母,而門農也預定在雷薩維庫星域爆破,難道門農的好運要到此為止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門農的傳奇注定要書寫下去,7月16日,在工兵艦隊進行爆破作業的時候,現場被梅爾卡茲艦隊控制,奪取了準備爆破銷毀的1000艘戰艦和航母,工兵艦隊也有近4000人加入了梅爾卡茲艦隊,他們登上了門農號,和其他戰艦一起離開了雷薩維庫星域,799年12月1日,門農成為了新成立的艾爾··法西爾革命預備軍分艦隊旗艦,隨後在梅爾卡茲的帶領下,參與了奪回伊謝爾倫要塞的行動。門農最後的結局不得而知,可能被擊沉於走廊之戰。
工兵艦隊的“牆頭草”們駕駛穿梭機駛入門農的機庫

其實門農出場的那一幕是截取了亞斯提會戰時的帕特羅克洛斯,和休伯利安同框的畫面只出現了一個艦尾,可能製作組想表現小說中各星系的警備艦隊和義勇軍加入平叛艦隊的劇情吧。另外,國外網站有篇關於門農的同人文,有空的話我會試著翻譯看看。

佩羅普斯 舷號 未知

792年2月       在海尼森第四工廠竣工

792年3月1日   成為第2邊境星域艦隊旗艦

796年8月15日  成為第3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10月12日 在亞姆立札前哨戰中被擊沉

796年12月1日  除籍

佩羅普斯同樣只出現在舊設定中,艦體塗裝與休伯利安類似,作為5艘被編入常備艦隊的邊境警備艦隊旗艦,佩羅普斯跟隨第三艦隊參加了大遠征,並在瓦列艦隊的突襲中被擊沉。
停泊在休伯利安左上角的佩羅普斯

普羅忒西拉斯 舷號 未知

792年5月       在賈姆希德中央船廠竣工

792年6月1日   成為第8邊境星域分艦隊旗艦

796年8月15日  成為第8艦隊分艦隊旗艦

796年10月16日 在亞姆立札星域會戰中被擊沉

796年12月1日  除籍

普羅忒西拉斯是莫利亞型分艦隊旗艦群中的一艘,與首艦莫利亞一樣,艦體中央集中佈置的副砲列陣,不過因為使用了標準型反應堆,加上艦體下部的大型水箱,使得普羅忒西拉斯可以執行長距離巡邏任務而不需要補給。

大遠征中,第8艦隊遭遇梅克林格艦隊的突襲,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不過在阿普頓的指揮下,第八艦隊還是成功抵擋住了帝國軍的攻擊,將帝國軍拉進了消耗戰的局面,但一紙電文使得第8艦隊先前的努力化成泡影,為了擺脫帝國軍的追擊使第8艦隊承受了不小的損失。 10月16日的亞姆立札星域會戰中,畢典菲爾特艦隊穿插進了第8和第13艦隊的中間宙域,用猛烈的砲火擊潰了第8艦隊的防禦。普羅忒西拉斯也在此時被擊沉。
和克利什納一起戰鬥的普羅忒西拉斯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