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人與AI概念的學習差異推導

七七 | 2022-11-03 08:09:10 | 巴幣 0 | 人氣 93

依照我自己的思考順序進行紀錄。


人的思考創造了概念,
概念的堆疊造就了世界。


破框思考力書中說睡前適合讀單純的知識。
維基百科?


發現維基百科對於「概念」的說明,
更直接更明白的解釋了我的說明。

『概念是意義的載體,而不是意義的主動者。一個單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數目的語言來表達;術語則是概念的表達形式。狗 的概念可以表達為德語的 Hund,法語的 chien 和西班牙語的 perro。概念在一定意義上獨立於語言的事實使得翻譯成為可能 - 在各種語言中詞有同一的意義,因為它們表達了相同的概念。』

2022/09/27-筆記
在腦中想像一個「不存在的事物」,
然後用「詞語」把它表達出來,
就會發現這個「不存在的事物」沒有既有的詞能描述,
而這個「不存在的事物」就成了意義本身。
再創造專門描述這「不存在的事物」的「詞語」,
詞語與這件事物就產生了關聯。
這裡「不存在的事物」描述的就是取得「詞語」前的意義本身。


概念字典?
…不對…不能用字表達

概念典?

收藏概念的博物館


啊…人類的共同語言其實就是概念,
同時也是超脫二維、三維紀錄的載體。


現實與概念相輔相成,
但元宇宙卻是能超脫現實的概念存在。

補述:
「現實」的概念由人類的意識定義,
而「非現實」則是人類還未能系統化的概念,
而在電腦的虛擬世界中,
可以利用與現實世界不同的規則去創造世界,
所以才說元宇宙是能超脫現實的概念存在。

2022/11/05 補述:
簡單來說就是:
可以在虛擬世界(元宇宙)裡體驗非現實,
其實跟玩遊戲差不多,
可以實現並系統化修仙、超能力、魔法等等非現實概念,並融入生活中。
變成另一種現實,
活在虛擬世界。

然而科技持續突破,
可能就能在現實中達成相同的能力。

超科學跟魔法無異。

所以在元宇宙中有趣的事,
就是把想像化為現實,
讓科技發達前先體驗看看


目前AI所學習的、或者說統計的,
就是人類的概念,
因為電腦目前沒有類似人類的意識,
電腦學習的方法是從人類優先整理並歸納後的各種資料、或是賦予的價值,
進行統計,
而非由人類意識主導的概念對應。

人小時候是被直接教導什麼是什麼,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不需要用一大堆的資料去摸索這個概念,
而是根據外部教學,
直接把眼前的事或物跟概念連接,
進行學習。
這大概就是目前AI學習與人類學習最大的不同處。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