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心情雜談] 為什麼我們不再閱讀?|20220604

銘叔 | 2022-06-04 10:00:25 | 巴幣 11586 | 人氣 987

  之所以要分享這個主題,一切的原因,都是源於一場我在公司中與同事的閒聊。


  某一天午休,我正在用電子書閱讀器看書的時候,同事很新奇的看著我手中的電子書閱讀器,他表示他非常意外居然真的有人會買這種產品,在他的記憶中電子書閱讀器反應慢、摸起來也不是很滑順,重點是價錢不便宜。


  於是經過我一番介紹後,他才知道原來新的電子書閱讀器速度已經算是堪用,價位也屬於他能夠接受的合理範圍,但對他來說這種產品依然是吸引不了他半點興趣,原因很單純,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看書的習慣。過去為了出國還偶爾會買旅遊書,又或者想要煮新的菜色而去買料理書,但當他的這些需求已經被 YT 影片滿足之後,書這種東西已經完全被他打入冷宮。


  如果只是一位同事沒有閱讀的習慣,我還覺得沒什麼,但當我懷著好奇心詢問另一位同事是否有閱讀習慣時,我卻又得到相似的答案,後來我又跑去問喜歡看輕小說的朋友,一問之下,我是真的震驚了,大學時期每天書包裡都裝著一、兩本輕小說的,如今也幾乎沒有在讀輕小說,從過去一周三到五本,到如今一年三到五本的程度,他表示現在的動畫幾乎都會翻拍自己喜歡的輕小說,看動畫自然比看小說輕鬆得多,不過若動畫演太爛,他還是會考慮回去看輕小說,但前提是真的爛到不行,否則他也很懶得在看書了。


  接著我又花了快三周的時間,到處詢問同事、朋友、家人是否仍有閱讀習慣,最後在我訪問約五十八人後,僅只有四人會偶爾閱讀,頻率大約是一個月一本的程度,不得不說這完全突破我對於閱讀習慣的想像,在還未調查的情況下,我本來以為至少有三成的人會有閱讀的習慣,但沒想到居然連一成都沒有,簡直是讓人大呼不可思議的程度。


  不過在我詢問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大多數人不願再閱讀的共同點,那便是「沒有吸引力」。


  沒有吸引力,主要是因為書本中雖然多少有些插圖,但依然是以文字為主體,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逐字閱讀,並在腦中對這些詞句進行編譯,並在腦中自行想像畫面,以輔助自己更好的去體會故事的奧秘,可能短短的兩、三行字,就已經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或是令人心痛難耐的分離,但這一些都需要讀者自行想像,若是中文作者可能還沒什麼問題,若是西方文學且譯者的能力不足,這將使得讀者完全無法融入其中,甚至無法理解為何主角要痛苦哭、難過,究其根本閱讀是需要想像力的、需要大量思考的,相較於電影、戲劇,乃至動畫,觀賞者只需要張開雙眼、豎起耳朵,腦子不再需要想像每個角色模樣、他們的家鄉長什麼樣,甚至世界是長什麼樣的,腦子只需要記得前面的劇情跟後面的劇情的連動,與角色間的關係便已足夠,然而閱讀,卻需要讀者透過文字構築一整個自己所想像的世界,如此想來確實太過耗費心神。


  若我們要娛樂身心,以達到放鬆的目的,似乎閱讀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相反它更像是一種讓人更加疲倦的選擇,因此閱讀會逐漸沒落也不是讓人意外的事情吧?


  若是以放鬆為目的,我確實很難再替閱讀辯駁,無論是何種閱讀方式,都必須經歷上述在腦中重新架構的過程,這是絕對必須的損耗,雖然我不能反駁閱讀比起看影片更累,但我可以告訴你,閱讀一本好的著作,比起看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還要讓你感動千萬倍,閱讀後的感動跟看影視作品後的感覺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它不僅會給你帶來美好的回憶,更會影響你的思維,你看待人生的方式,儘管影視作品也能有類似的效果,但其影響實在太過輕微。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我想這一切還是源於想像,因為閱讀所架構的世界是屬於你的世界,儘管故事是相同的,但角色的樣貌、世界的樣貌,寒冬的冰涼、酷暑的炎熱,這一切的感官感受都始於你的想像,有些作者雖然會簡單的描述角色的外型與語氣,但說實在的,這都只是描述,實際上在你的腦中所呈現的又是什麼樣的呢?所謂的俊男美女,對你來說什麼是帥哥?什麼又是正妹呢?


  沒有人能真正的朔造出所有人都覺得美的事物,因此這一切都只能靠所有人去想像,甚至進一步地說連性格也是,性格也必須要靠人們自行去想像,因為只有如此,你的想像才能創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傳奇之旅。在此我不得不抱怨一下,最近很多小說作品都太過刻劃角色的外型跟性格了,完全失去了對於角色的想像空間,雖然彰顯角色性格才能使劇情的推動顯得流暢,但過度的彰顯,會顯得角色失去靈活性,這一點是我自己對於看小說上很大的一個禁忌,若是角色的性格寫得太死,我就會失去繼續看下去的動力,因為對我來說這個角色,已經不再是個活生生的存在,只是作者的提線木偶罷了。


  看到這,你可能會認為我會很反對看影視作品,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在愛上閱讀之前,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看劇,無論是歐美、日韓、東南亞、大陸等等國家的戲劇我都會看,接觸的類型也是各式各樣,但愛情、搞笑的類型偏少,主要是懸疑、鬼怪類型為主,順帶一提,最近台灣的恐怖片「咒」,我認為是一部超脫過去陰霾的作品,難得的一部中上等級恐怖片,其中最讓人滿意的就是詭譎氣氛的營造。


  儘管我如此也喜歡上了閱讀,但喜歡看劇的習慣並沒有因此而消散,甚至因為常常閱讀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於看劇的觀點跟以前大不相同,在此我就稍稍提一下就好,否則真的寫不完了。


  簡而言之,自從我習慣閱讀之後,看劇時,我不再注重合理性,而是更注重角色想要傳達的心情,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涵義,甚至這種想法也能體現在綜藝節目之上,讓我在觀看這些影視作品之際,不再去想這都是別人布置好的、這都是套好的、這都是假的、這都是不科學的、這都是反邏輯的,雖然上述這些確實會影響人們看下去的動力,畢竟這種作戲,甚至有種騙傻子的感覺不好受,但小說不也大多如此嗎?與其花時間抓這些毛病,還不如細細品味,書本或是影劇上的演出,因為這些演出都是具有某種象徵性的意義的,而這些特殊的心境,可能是你這輩子無法體會,甚至無法理解的,如今它給了你一個感受的機會,儘管它不夠真切,但當你感受過後,將不再那麼容易受到情緒的衝擊。


  對我來說,閱讀就是一種讓自己心境更加平穩的練習,我可以想像當某些糟糕的狀況發生時,我會如何作為,透過文字的輔助,在我腦中想像,進而對自我的心靈進行拷問。


  但這並不代表著閱讀僅是如此,別忘了,除了文學創作外,還有工具書這一類型的存在。


  無論是科普類或文史類的工具書,都是一種讓你練習思辨的存在,要知道不論是哪本工具書的作者都是有特定立場的,因此你在閱讀一本工具書時,最好還是去查一下它所參考的文獻,以及相關文獻,你會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的作者所發表的內容,很多時候會跟主流學派的意見相左,又或者倒過來,當有人跟你說睡覺要八小時才是最好的,往往就會有另一篇文獻說睡六小時才是最佳的,而之所以說是一場思辨,並不是說要你去找出真相,畢竟你也很可能不是什麼學者,因此我們要思辨的是究竟是什麼?


  統整各種說法,並透過親自實驗、調查、研究等等方式驗證,但若真的用這些方法如果下去執行,就算不是學者,你也會變成半個學者了,這只會讓人更加排斥閱讀而已,因此我們只能採取說服自己的立場作為出發點,或許你會覺得這種說法很不可理喻,以文史來說,若不是真相,為何要相信它?但你也要清楚知道,許多研究都會在一個新文物的出土而崩壞,因此你現在所知的歷史知識,或許會在幾十或幾百年全然不同,真相是相對的,是被人們各自詮釋的,就如同錫安主義與反猶太主義,以色列真的是應許之地嗎?他們真的沒有種族屠殺巴勒斯坦人嗎?這一切理應如此的事情,卻正在被一件件的推翻當中。


  歷史始於人性,人性終究難測,因此所有的考究都可能因為人性而產生非邏輯性的結果,然而科學呢?科學總歸是理性的存在了吧?


  大多數的科學只要能被驗證的,那麼幾乎變是真理,但工具書大多是談論應用,很多過去被認為是最佳的解方,往往只要在新材料的發明,或新技術的實現後,便隨之落寞,因此無論是文史或是科技,我們應該保持的開放的態度,我們相信卻不全然相信,我同意這本書的觀點,但卻不能將這本書的一切奉為圭臬,接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便能驗證這些史料與科技的發想是否為真。


  思辨並不是二元思維,而是包容並質疑著,理解正反兩方的立場,接著發想自己會接受的立場,沒有人可以說你是對的或是錯的,只有時間能夠證明這一切。


  然而工具書的閱讀也是逐漸沒落的一群,因為現在也有許多網紅也在製作類似的節目,透過他們的介紹,人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吸收網紅所彙整的資訊,以他的觀點去了解這本書的內容,而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以我方才做法來看,這名網紅所做出來的內容,很大的程度會是他自己所接受的立場,意思是他可能製作出的內容很可能跟你自己去看得感想出入會很大,但想當然的並沒人介意這件事,畢竟看網紅搞出來的圖文介紹更輕鬆省事,甚至還能假裝自己看過了這本書,以此向身邊的人再次輸出相同的觀點,讓不明所以的人以為他相當的博學多聞,甚至在他們的同溫層中,只要幹道這一點,你就是個喜歡閱讀的人,但在我眼裡卻只是個複製貼上的存在,失去了自我的人偶。


  不過這也跟說電影差不多,我爸媽最近也愛上看說電影的 YT,他們一個晚上看了七部說電影的,就認為自己看完了七部電影,這種想法讓我感到悲哀的同時,也多了一層無奈,我可以理解他們為何這麼想,畢竟他們不理解閱讀是怎麼一回事,又或者他們不理解我對於閱讀的詮釋,因此就算我父親是個愛閱讀的人,他也會如此認為,只要看過別人介紹,就等於知道了這些知識或故事,對他而言,他只要知道起承轉合便夠了,對我而言這些只是輔助,重要的還是文學給我的觸動,工具書給我的思辨,而這些恰恰不是 YT 說書或是說電影能夠給予的,甚至是書評或是電影評論能夠給予的,因為他們的體會是源自他們的人生閱歷,而我的體會,只有我能理解。


  不過我並非否定 YT 書評或電影評論,相反我相當支持,我看完一本書,也會很想跟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互相交流心得我覺得很棒,這也是人的需求之一,認同與歸屬感的需求。


  總之說了大半天,我對於一般人不願閱讀這件事只能理解為「閱讀太累人了」,除此之外,我無法想到其他為何不願閱讀的理由。


  最後讓我再問你們一句,為什麼你們不再閱讀?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白河
對我自己來說,看劇門檻低,吸收的資訊量也低(跟閱讀比起來),閱讀能帶給的資訊量極大,但是相對地入門門檻也較高。舉個例子,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拿手機滑YT,但是要閱讀一本書的話,非得在家裡的書桌前才行,以避免受到周遭環境的干擾。

我還是很喜歡閱讀的,最近才剛買了三本小說教學書,過去也很長在誠品買一買就破千,雖然不一定買回家都會看就是了。有些書買回家之後才真正知道自己看不看得下。
2022-06-07 23:49:47
銘叔
我懂你的感覺,閱讀真的很吃環境,最近發現如果有用擴香(迷迭香)真的幫助很大,再加上抗噪耳機,簡直完美,我習慣在電腦前面看,主要是我會邊看邊查資料,尤其是最近在看中東的書-這才是以色列,真的有夠痛苦,因為太多歷史事件都不懂,看兩頁查了幾十分鐘。

買書跟Steam買遊戲一樣,帶著某種收藏的概念,我想你應該是懂我的意思的~
2022-06-08 19:43:52
塵夜
出社會後閱讀時間確實比學生時期少了許多,但也不是因為懶或者是書本缺乏吸引力,而是單純的沒有時間,就連在這裡回文也是朋友轉發你的文被我看到,利用公司給的20分鐘休息時間回的。工作內容要求的時間很長,一到六每天早上七點出門九點到家,幾乎是吃飯洗澡倒頭就睡,唯一一天的假日不是陪朋友就是陪家人,能拿出個半小一小時的個人時間是極限了,我看書又很慢,因為會在腦中把作者描述的場景人物跟事件確實的想像出來才會往下讀,有時還會再拉回來重看一次,一本不到300頁的輕小說能看五個小時,相較於看個動畫只需半小時的時間,書本真的是只能放掉了,我發現看完一本書需要用我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那個讀書的沈浸感跟氛圍都沒了,久而久之也就不再看書了,可能老了退休後如果眼睛還行才會再拿起書本來看吧
2022-06-13 17:28:09
銘叔
工作時間佔走大部分休息時光,確實沒辦法再塞進去看書這一環,這一點只能看未來能不能有減少工時的可能性了,我也認為你目前做的也很對,陪伴家人、朋友,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這讓我們知道,我們為了什麼而努力、生活。

再者,看書慢這件事,我也深有同感,我的工作雖然沒有像你這般長工時,但有時也是要密集加班的需求,屆時一本書我也只能一天翻個兩三頁,說實在的閱讀體驗真的很差,還真的不如看劇或是看YT廢片,甚至玩手遊或單機,如果真的沒時間,又想要紓壓,不如就找一個真的能讓你放鬆的事情做,沒必要逼自己去看書啥的,放送,就是真的要讓自己放輕鬆,體味生活,而不是增加自己的壓力,話雖如此,我自己是會有一種罪惡感就是了,這也是我在努力轉念的地方。

最後,看書速度這一點是能夠培養的,只要能掌握圖像記憶法的技巧,將文字轉化成圖片,加上在看書前,先看看簡介與書背,讓自己預先知道想要在這本書得到啥,這時再去讀書,就會下意識地尋找重點,這樣一來靠著圖像記憶法跟自我暗示,慢慢練習,看書的速度應該會有所提升,不過如果是看小說就不太適用了,但看好看的小說,靠著心流(極度專注而忘卻時間)應該也能看很快,甚至欲罷不能,想想高中的時候,每天晚上都再熬夜看小說,真的超痛快。

我個人認為閱讀是提升想像力的最好途徑,而想像力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的理解力,更可以幫助自己在困境中穩定心態,希望閣下之後的工作能輕鬆一些,加油!
2022-06-13 21:20:52
景碇亭洋平
自我剖析了一下,我算是喜歡閱讀的,不管是當學生還是出社會後,都會努力擠錢去買書。

但有一天我發現,書櫃、手機的電子書App滿滿都是書,但我真正翻開的有多少?看完的有多少?多次翻閱,反覆咀嚼的有多少?

細究原因,我是因為工作完後只想放鬆耍廢,沒什麼心情去看書。就算看也只是看小說、輕小說之類的休閒讀物,對於真正知識性的書籍很少碰。我也努力想改善這種狀態,把耍廢的時間用在對自己有益的閱讀上,而不是每天下班後就虛擲光陰。

其實書對我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常常去看有哪些新書出版,並每月編列預算買書,我總是自我催眠說:「書看不看是其次,起碼買了,在這個日益蕭條的書市中,我還是有點貢獻的。」說起來,近幾年來的書真的是越做越好看,很多出版社努力出書,封面設計也很精美,當然內容看簡介也是頗吸引人,我有一長串的待購清單,錢不是問題,問題就是沒錢。
2022-06-24 18:20:45
銘叔
我自己似乎也有點類似你的現象,我一個月花在書上的錢大概 1000 出頭,差不多就是 2 ~ 3 本的程度,有時候大特價就會失心瘋,有點類似萬惡的steam夏季特賣一樣,然而我一個月卻只能讀 1 本書,工作清閒的時候大概就 1.5 本書,說實在書櫃上就是一堆未開封的書,和一堆需要整理內容的書,目前是打算一本本寫下書評,一則是回顧,二則是分享,我現在很喜歡分享書,某種程度上可能就是想找同好吧。

另外,你提到的封面設計,我是對於封面很美的書,會收藏紙質書,而一般般的就買電子書,最近剛發的-這不是以色列,這本封面就是一般般,但讀墨沒賣,我也只好買紙質書了。

最後,看了很多人的留言,也有許多人與你一樣,工作壓縮了娛樂的時間,我個人認為還是必須平衡好工作與休閒的時間,之前就是太拚工作,搞得健康亮起紅燈,甚至發現自己搞了半天,賺了錢,卻快樂不起來,這麼說看起來很矯情,但確實是真實的現象,每天工作到 11 點多,工時長達 12 小左右,回家就是洗澡睡覺,連跟女朋友打通電話都懶,更別說同性友人了,與朋友的關係越來越疏遠,身材也越來越走樣,每天都只覺得很累,若不是最後搞到看醫生,我想我還是繼續在那埋頭苦幹。

總得來說,生活的平衡真的要好好掌握,至於怎麼掌握,我也很難給啥意見,可能還需要沉澱思考才有答案,目前只能給你一句老話,賺錢有數、性命要顧。

健康的身體與心靈,才能持續生活最重要的元素,希望你能好好消滅你書櫃上還沒讀的書,共勉之。
2022-06-25 11:07:19
高望半糖檸檬紅
我副業是學歷史的
為了這專業需要大量的閱讀
所以我本身是經常閱讀的

我同意你的說法
影像還是有它的侷限性
無法完全取代小說
講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就是日本作家三浦綾子的名著"冰點"
書中有大量的角色內心戲
是影片根本無法表達出來的
(雖然這小說也被翻拍很多次戲劇了)

我也曾跟別人說書籍的好處
(包含整個迷上YT的姪子)
現在網路上即使再多再豐富
知識的品質仍遠遠不如書籍
畢竟書籍的產出是相當費時費工的
而且有著作權保護

但不可否認的誰都希望碰到的資訊不要太難懂
即使是書籍也是一樣
我在小屋寫文章時
也都期望盡量文筆流暢
讓還願意看文字的人不會覺得太厭煩
所以書籍雖然重要
但正確傳達知識與表達功力最好是兩者齊全

臺灣人如果不願意閱讀的話
會無法追上先進國家的水準
日本的閱讀風氣還是很盛行
並沒有因為網路而幾乎被取代
2022-07-10 23:00:57
獨善其身
當我意識到我不再喜愛閱讀時我也曾反思過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無法從文字中構想出畫面了
我不確定是因為沒有畫面所以不喜歡閱讀
還是因為不再閱讀而無法構想出畫面

我依然會去看輕小說 中國網路小說
但很難沉浸於文字上的描述
我覺得是流於表面的"看"而不再是"讀"了
縱使有些小說依然能讓我"再看一篇"直到天亮
但就是無法構想出畫面來

曾經的衛斯理傳奇 絕代雙驕花無缺小魚兒 賭國仇城仇亦森 怪盜亞森羅蘋都曾在我腦海中浮現
至今看過的小說輕小說也不下百部作品
能推薦的好書也有 但卻不再對那部作品的角色有深刻印象了
2022-08-14 21:17:39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