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備忘錄已經寫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心得筆記

爆炸哥布林 | 2023-06-06 22:13:55 | 巴幣 2 | 人氣 166




  兩邊主題差異不算大,就是寫作方向有別。

  雖然備忘錄我拿來分享的感覺還不錯,甚至有人願意回應,可仔細一讀感覺不足之處還是太多了。主要的問題我上次也提過,就口氣感覺有些虛偽,很像是還沒有離開學校或者求學期間有太多陰影的人寫出來的,不夠自然,回想起來還真有些羞恥。

  此外,我真正想講的不會只是那一點內容,純粹為了方便入口就減少批判成分也實在不合我個性。多講點時事或者大膽摻入政治成分或許會顯得突兀,對不少人來說這甚至是心得文的大忌,但只要夠營養,刺激度稍微高一點也沒啥不可。那就是我要的感覺。在回應大家的期待之前,先符合我的個人需求才是最要緊的。

  啊對了,有件事我忽略不得,就實際上心得文要是涉及技術層面的,那通常還是要由已經闖出名堂來的人負責撰寫會比較有說服力。我這些年只過著享樂主義式的生活,就算說不上是渾渾噩噩,也是離夢想很遙遠。

  所以就算對我自己還算有信心,又在標題就強調不過是備忘錄,這種好像真實感不足的概念分享還是會顯得可疑且我大概寫到一半很想把別人的繪圖心得也加進來,導致文章越到後期又多添了幾分做作的感覺,就算大家同意漫畫家等在故事的認知方面也和小說家有多處重疊,也因為我幾乎沒有培養繪圖方面的技巧,連分鏡常識都很勉強,所以整理到最後一定都還是文學方面的東西居多,其餘的部分則顯得不上不下的。

  在搞了八篇之後,剩下的部分其實說穿了也沒那麼重要,都是一些小技巧,要不就是小牢騷,分享起來有點難為情不說,弄成教條似的就像我前一回強調過的,看起來就是不太合適。我這人還算有點常識的,曉得小屋該走的調調應該更輕鬆一點,而不是掌握才一點有的沒的就拿來當寶現,那對形象不好。

  稍微仔細整理一下,從最不重要的開始講起,大概也就以下幾個重點:


  不要把才能用於爭辯


  嘗試說服太多人是不切實際的。

  更正確的說,是不要太在乎觀眾以外的人,為此傷神更是不值得。

  不少文字工作者以為自己的專業可以有更多發揮,於是很積極的在網路上筆戰,但通常結果是把對方搞到更火大,也許還附加封鎖。根本沒有讓誰改變想法不說,還浪費不少時間。

  試圖讓對方難堪或很執著於要對方認錯,這顯然就是人類的本性,但如今看來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野蠻不說,還帶有偏執狂的成分,就算是偶一為之也很不可取。

  我得承認,用這種方式鍛鍊文筆的效果還不錯,但害自己死一堆細胞,還可能導致品行變差,想想還是很划不來。

  社運咖最在乎能否和誰共喝一碗迷湯,他們與任何人建立關係的方式往往就是洗腦對方,和尋常作家的差異在於他們通常沒有像樣的創作能力,大不了就小圈圈內故事接龍一下,主題和大方向等又是由非營利組織的撈仔制定的。意味著這些人再有一套也就活動家的狗,撈不到什麼,也常常喝不到湯。

  有用的蠢蛋通常就是指這種人。歷史對史達林的人格評價不高,但他確實算得上是政治天才,不只是因為他在政治目標上的實現通常都很有效率,更是因為他早年在缺乏足夠教育的情形下就意識到駕馭一票訓練有素的敗類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幫助。

  這類人平時很被大家瞧不起,就算自認為專家好了,在業界中也等於邊角料,可能私德已經有不少問題,還不那麼在乎外在形象。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是給惡意排擠,遲遲得不到溫暖。只要稍微抬舉這種人幾下,就能讓他們死心蹋地的為蘇聯進行正面宣傳。即便已親眼見到許多當時的亂象,他們也願意透過一套剪接技巧來迴避,再利用滑溜的修辭學來美化許多不足之處,不因為別的,就史達林有讓他們感到溫暖,即便沒打算脫離資本主義陣營,他們也很樂於成為形象可議的棋子,為鐮刀與鐵鎚奉獻一生。

  史達林不僅把自己的慈父形象給推廣到世界各地,還把這套理論給明白寫下,表示他是有計畫的去實現這一切,哪怕在蘇聯境內要維持這樣的謊言已經很不容易,但各類大大小小的鬥爭結果卻往往如他所料。

  我們不難看出,就算是為了捍衛相對政經的思想,和誰筆戰也極有可能是源自於控制欲,就算用意沒特別糟糕,也會因為衝突強度提升而逐漸往病態的方向發展,且發展方向往往也和現實中的社運混戰一樣,玩到最後大致上只想著要贏,至於一開始的衝突點是否合理,以及雙方是否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可能沒幾個人在乎,還都不允許自己太在乎,倒是可能意識到走極端會更有勝算,所以會拋棄更多底線。

  我的結論很簡單,別去試著說服太多人,特別是在和工作無關的時候。就算觀念受到否定,還明顯遇到挑釁,我們也別以為自己真有什麼義務要讓誰聽話,因為那在多數時不過就是一種清教徒式的傲慢,也是極端主義的根。

  先前我提過要分析主要受眾和慎選工作夥伴等等,其實避免參與筆戰遠比這兩項要求基本。我們甚至不該用職業病這個角度去分析,那只是在模糊焦點,還顯然刻意淡化衝突的事實。


  不要與朋友聊起創作內容


  這很重要,雖然聽來會讓人沮喪,但相信我,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不是個好的聊天選項,不是因為透漏商業機密之類的問題,而是因為很花腦筋去理解。既達不到放鬆效果不說,還一下令社交負擔加倍。就算雙方分開時沒顯露出多少不快,創作者也該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很積極的拿別人來打發時間,或許還會因為強化一堆無關緊要的信仰而更難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說得更白些,就是求別人鼓勵自己繞遠路,還假裝自己有在反省。

  無論朋友怎樣支持,都不比實際下筆要來的重要;要獲得肯定,絕對不能採用最廉價、最不考驗技術的方,那在事後會讓空虛感加倍,還顯然會讓對話變得拖泥帶水。

  再說了,難得享受一段休閒時光,結果聊天的內容又和工作有關,還明顯和周圍的人根本經驗不重疊,菶於騷擾別人不說,還幾乎不可能合理判斷到方哪邊是真實感想,哪邊不過是客套。會犯這一連串錯誤的人社會化程度顯然不高,個性也算不上好。


  矛盾的融合


  這類體驗有一陣子在日系作品中特別常見,像《甜蜜日常生活》,主角的個性很奇怪,她選擇的生活方式也會給她帶來相當多的麻煩,幾段故事的風格也是相當瘋狂。

  讓人意外的是,劇中的溫馨場面不少,有些展開基本上是治癒系走向。主角不僅是個外表甜美的人,也很把朋友當一回事,還顯然能夠理解真愛。

  然後我們會重新意識到,像這樣配色帶有童話氣息,連線條都很溫和的作品,賣點竟然是色情與暴力,裡面變態的出現次數之多,已經到了轉個彎就會遇上的地步。

  劇中的灑血鏡頭還算節制,不過有出現分屍場面,且幾個主要人物的思考方式極為反社會,這種常常甜到發膩卻又處處讓人毛骨悚然的設計,在OP動畫中也是大把出現,原來,幾個徹底衝突的元素不僅可以黏附在一起,還真的能夠讓人感到很新鮮。

  要談比較古老的經典作品,《聖戰士丹拜因》和《機動戰士鋼彈》其實也給人這樣的印象。

  在聖戰士中,主角的母親走極端,逼得委屈至極的他乾脆也配合演出一段,讓自己看來就只是個邪惡的侵略者,讓她有台階下。全劇對於機械人的定義其實很破壞夢想,就是一票人無論再怎樣能幹,也被兩個世界給視為是毒瘤

  機戰常客阿姆羅的外在形象更為無害,至少光看房間內的擺設和平常鑽研的興趣等都和軍武無緣,然後他卻不得不在家人面前開槍,還因為時常鬧情緒而與許多艦上成員都起過爭執。等他覺醒戰鬥才能的時候又因為理解到更多戰場上的矛盾而經歷多次打擊。

  這兩部都是戰鬥場面精彩,且每一回都有得打的作品,但通常越激烈、死傷越慘重,劇中的氛圍就越是讓人不舒服,導演很擅長透過衝突來避免歌頌尚武精神,還成功避免單純的說教和創造完人角色。

  而在歐美,七零年代開始出現像《制裁者》這樣的漫畫。身為反英雄的法蘭克,原則很單純,就惡即斬。滿滿的私刑不說,視覺風格也要嘛陰沉,不然就是充滿暴戾之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超級罪犯很多時候真差不了太多,大部分的超級英雄也不願意和他們扯上關係。

  在差不多進入九零年代時,這類狠角色開始受到更多人吹捧。如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現役軍人身上有制裁者的標誌,接受採訪還不會在開拍前取下,哪怕退伍了也一樣。相關象徵還出現在《美國狙擊手》等非美漫改編的電影中,可見就算《制裁者》的下一部影集遲遲沒消息,前一部特別講究配色和血腥場面的電影票房又慘到不行,法蘭克的存在意義早就廣受肯定,已經是一種社會現象,還很難過氣。

  但包括金鋼狼在內,許多反英雄都不鼓勵年輕人模仿,甚至不希望有像他們一樣的成年人出現。大概每次有重大事件發生時,法蘭克就會開始傷害朋友和粉絲的感情,好逼使他們和他保持距離。他不急著證明自己是真被大家需要的,也承認自己就是不正常。所以當他造成的破壞早已經超越了復仇,變成一連串經過精心設計的屠戮時,他也沒打算停下來。

  給警方帶來太多困擾,或許還惹怒了不少超級英雄,然後不得不展開大逃亡,很難想像,這樣的角色在計畫大規模屠殺的同時,還意識到騎士道精神的重要性;平時,他對一票犯罪者陰招百出且幾乎不曾講武德,但在不小心波及到臥底警探的時候,他會選擇把制裁自己的權力交由受害者家屬,讓他們來決定要不要讓他活下去。

  說這人野蠻,劇中沒有幾個正經角色會否認,可神奇的是,滿手血腥的他在人類情感方面看似麻木,在關鍵的時候卻又表現出高於常人的同理心,總會在一個相當尷尬的段落表現得極為節制,就因為他重視原則。他把法律踩在腳下,所到之處不是化為一片火海就是堆出好幾座屍山,但顯然很少是出於狂怒和一時糊塗就動刀動槍。

  從這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兩大重點:一是不用讓角色形象過分單純化。為求寫實和顧及社會探討方面的深與廣,是可以試著安排給他們更多逆境,就算直接給他們的表現和形象等帶來負面影響,只要邏輯大致還過得去,且娛樂性有顧到了,那就真的可以放手去幹;二是任何看似不可能重疊在一起的元素有時真可以同時出現,所謂的轉折強度往往取決於此,當然,前提是說故事能力足夠,否則就只是支離破碎的硬湊,最關鍵的展開可能還給人強迫中獎的印象。

  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的通常因為創作者不願意造出不完美的角色,或希望通往劇中特定目標時能少點阻礙,等於默許自己在多數細節上偷懶,以上,就是《革命機》、《SEED-DESTINY》和《鐵血的孤兒》之所以那麼難看的主因。我不清楚要扯多少謊才能在開會時說服大家此類安排可行,但顯然負責劇情走向的人在辦公室政治方面都非常有一套。


  環境很重要


  有一句話叫「善書者不擇筆」,這話只對一半。以個人的寫作經驗為例,有啥想法基本上可以在平板上先開始,軟體方面也可以不用很講究,算得上是很低成本的創作方式沒錯。

  WORD的功能很完整,但我偏偏習慣的是XP時期的版本,所以我買新筆電時也想通了,無論是開便條紙還是點巴哈小屋的創作欄,只要能夠填入大量文字,就能夠開始寫作。但說穿了,這樣過分湊合是沒必要的。

  摳門或者懶散導致選擇工具的階段就七零八落,只顯示該名創作者的心態不成熟。就算沒打算改善,也不應該拿去炫耀。

  同樣的,椅子也是省不得的。如果只需要打字,桌子是可以隨便,甚至拿個塑膠箱來代替就行,但久坐畢竟無法避免,所以在椅子上多花些錢是應該的。選擇在床上寫作很傷身,更別提在地板上盤腿了。

  椅子只符合尋常校園或餐廳的標準絕對是不夠的。在我的經驗中,像樣的電腦椅子可能萬把塊起跳,聽起來很誇張,但也只有這個價位的產品,才能夠好好承接使用者的臀部,就算坐超過三小時也不會導致腰酸背痛。當然醫生會建議我們無論如何請不要坐超過半小時,偶而做個熱身操或者出門晃一圈對健康才真正好。在作品完成前先出現坐瘡等離不可逆傷害等很遙遠,但也確實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畢竟光忍受疼痛就夠受的了。

  其餘至關重要的當然也包括室內溫度控制,和身旁是否有足夠的飲用水等等。我強調過,要善待自己,就算沒遇到長假,也要試著放鬆。不少地方看似無關緊要,但只要是有助於改善創作體驗的,就千萬別輕忽。

  所以我也勸各位,不要輕易接受那種都市傳說等級的自虐挑戰,像是多少天不洗澡只為創作等等,要不就是連吃飯都忘記,或者長時間只吃應急食品。

  什麼廢寢忘食的例子通常在上個世紀末很受到推崇,是因為當戰後嬰兒潮徹底結束,經濟發展明顯遇到不只一個瓶頸,還可能預見不少全球金融風暴的同時,一票實際上缺乏醫學常識(且實際上可能也不懂管理)的所謂專家會為了協助突破,而多次要求大家用虐待自己的方式來發揮潛力,甚至以為在這些粗魯至級的對待下可以讓產量加倍成為常態,所以什麼每天只睡一小時還成為知名廣告台詞,許多名人傳記也是把誰忙到連家在哪都忘了又或者看到餐桌上沒剩多少食物還以為自己早已吃過等例子給視為是他們比尋常人加倍努力的證明。

  故意不提倖存者偏差等概念,還特別讚賞工作狂的態度與生活方式,那真是一個相當離譜的時期。就算遠遠不到百業蕭條的地步,為了避開貧窮的可能還是會導致一票人變得如此瘋狂,也難怪日後差不多同一票人對資本主義的敵視加倍。

  用膝蓋想也曉得,絕對不是共產主義比較有搞頭,或者在最極端情形下的湊合就該拼湊極左路線來湊合,而是這些人當初的觀察角度就有問題,外加上期待也太不切實際所致。會得出更荒唐的結論不僅不讓人感到意外,實際上也差不多就是遷怒的結果,等於錯誤加上錯誤和錯誤,然後再進入一個錯誤乘錯誤的惡性循環。

  我的結論很單純,就創作可以很單純,或至少不用那麼苦。

  因為自己的古怪堅持和詭異挑戰而導致創作經驗不佳,十之八九會讓一個人的心態變得扭曲,要嘛責怪這個社會,不然就是否定創作本身,這不僅對不起觀眾,更對不起自己。在這過程中,任何的潛能發惠都不是真的,倒是有可能因為給身心帶來的傷害太多而導致日後中斷創作,要不就是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水準,這不僅浪費人才,還是很嚴重的糟蹋。

  所以聽我的,不要太勉強自己,也不要選擇太詭異的創作環境和創作方式,更不要一時興起就決定要創造什麼傳說,就連為了讓休息時間加倍而選擇讓工作量和效率在幾天內增加也是不智的。

  就我個人的經驗,只讓工作量提升五成也可能搞砸生活節奏,就算精神方面還過得去,腸胃的健康和血糖等也可能會首先出問題,所以我還是建議各位最好連嘗試都不要嘗試。

  順便再提一件事,廣東大儒陳獻章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他發現一種草,很適合用來書寫特殊字體。他成為茅龍筆的發明者,意味著「善書者不擇筆」雖然聽來很酷,不可能一點道理也沒有,但在現實中也是不十分正確的,甚至可能連三分正確也沒有。

  以虛擬主播為例,或許皮可以便宜一點,但他們的麥克風還真的不能太廉價,甚至最低要求也很接近遊戲機的價格,這當然是合理投資。沒有這些好工具,他們直播的效果會很差,而就算不是身在業界也該小得,錄音時品質就太低,後製再強也救不了。

  為了不讓自己輸在起跑點上,投入相當資金是無可避免的,包括學習階段在內,沒有在書本和課程上花錢,那要花更多時間。更慘的是,有些冤枉路走太多還不好走回來,主要是因為誤解已經根深蒂固,變成一種壞習慣,日後就算有心改正,也得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心力,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不得不承認,單看創作成本,作家或許真的是相對較省錢的行業,因為現在寫作連稿紙和筆都用不著,電腦方面也不用特別講究。

  總之,熱情本身不具有太多奇蹟般的效果,硬體和軟體等方面的問題先克服了,再談下一步會比較合理,說得更明白些,要是連在一旁支援的東西不夠好,也只無法讓創作者的才能正常發揮,等於浪費時間,還可能生出垃圾。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什麼都可以明天再說


  這是個很簡單的創作訣竅,可能是因為事先計畫不足又或者缺乏自信,導致你總覺得這半天下來的創作成果有些微妙,但畢竟已經給折騰了幾個小時,所以不僅腦袋轉不過來,身體有擠出還好像已經出現發炎反應。

  這時啊,就該好好休息去,試著完全不去回想剛剛的過程,也盡量別去計畫明天該怎樣繼續下去。如果不是那麼累,就去玩一玩,也許再喝一杯。最好一覺醒來時感覺腦袋一片空白,然後再很自然的讓經驗和直覺去引導自己該怎樣修改。

  不用說,最好睡超過六小時。聽起來有些胡來,甚至好像暴露出工作態度不佳,但相信我,忽視疲勞是不會給創作帶來好結果的。

  我個人的經驗是一開始草稿就不要寫太多,也許兩千字左右就停一下,然後要等到休息過後再開始整理。一開始完成度就不低,日後修改起來也不會太難。

  太過支離破碎的文章好像能容納更多新點子,但實際上除非只修改修辭方面的,否則我建議還是選擇從零開始,因為整體輪廓都出來了還擅自加入新的段落是一定會導致前後矛盾之類的問題,要不就是幾個關鍵段落的描述重點重複太多,那樣的文章看起來就很詭異,要修得不像是酒鬼的囈語還得花很多功夫。

  因此就像我先前提到的,筆記很重要,有些段落我們不得不刪除,要不就是當前的焦點容不下太多新冒出來的點子,那就乾脆扔到筆記本中,看看下次能否有機會它們都寫下來。如果實在沒機會也別太在乎了。人生要在意的事情很多,沒法徹底回收資訊片段真的稱不上什麼大事,也不應該是。

  分段方面多講究點也可以讓這方面的負擔減少,而我個人會建議哪怕新手也該嘗試一下長篇創作,人物不用少,世界觀也該複雜些。這樣等於是一種魔鬼訓練,哪怕只嘗試一點,也能很快就看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不要強逼自己喜歡和不喜歡


  國片熱潮有持續下去是真了不起,但我始終沒有去趕這個流行,也沒打算日後花時間補上。原因很單純,就是當我看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時,發現這類看似強調全新感覺的東東還是太常出現早期連續劇的那種噁心情節,演員的肢體動作和背景音樂都帶有一種油膩感,再加上好像幾部特別出名的都把青春氣息賣得很假,要不就是大量偷渡政確議題在其中。

  一些人愛得要死,但我永遠都無法成為那種人。周圍自認覺醒然後在殺警案等重大社會事件出現時馬上就強推這類作品的傢伙多半很讓我感到羞恥,除非迫於無奈,否則我不可能和這類人來往,也不希望形象和他們有任何重疊。

  所以無論類似的東西怎樣獲獎,又或者河道之類的地方給粉絲占滿,我都是敬而遠之,更別提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光開頭的夫妻吵架就有人提到廢死,但曉得自己爭議太多又想灌別人迷湯的覺青就說從沒提過,且因為他們從不是多數到現在變成少數中的少數,還有不少國家用行動證明得收回廢死才有機會改善治安,不然就是廢死收不回所以犯罪率也降不下來。以上,廢死支持者不是不提,就是用咆哮來取代回答,很像是至今仍堅持「社會主義沒實現,那又怎麼能被迫認為是徹底失敗」的那一群極左。

  粉絲群不老實我也見過不少,但有政治意圖外加上製作團隊有強調過本片部分情節參考自真人真事
這種邏輯蝴蝶步配上滑溜至極的操作讓我誤以為自己是被小粉紅包圍,還有,試圖把觀賞特定戲劇和愛國情操連接在一起更是讓我感冒。反正民主價值和台灣什麼風氣什麼鬼的我不會押在幾部國片上,也對先覺之類的概念極其感冒。

  那一票至今還在討論什麼烏托邦的可能發現小黨靠不住就想黏回大黨,但思維和手法還是太過粗糙。說的更直接一點,他們罵時代力量是因為嫌人家的組成主要是左膠,但自己高喊的那堆亂七八糟基本上在時代力量也很常見,更別說之中特別沒有道德底線的在跟民進黨不好時老覺得槍決死刑犯是為了選票,然後喜歡民進黨的呢,也覺得槍決罪證確鑿的死刑犯是為了選票,差別在於一個覺得有關係,另一個覺得沒關係。

  這兩種咖認為自己離深綠很近,離廢死也不至於太遙遠,在我眼中看來都和善良無緣,屬於政治廚中的最下品,所以只要是他們喜歡的,除非純粹娛樂考量又至少明顯不帶有極左色彩,否則我都不會碰。很抱歉突然又扯到政治相關的,但說真的,政治無所不在,就連本來只是想拍一部更真實又明顯帶有濃厚文學氣息的《小丑》也被社運咖與隨機殺人者視為是革命象徵。

  就算聽來可笑,且我們也知道超級罪犯與反英雄的重疊度極為有限,依舊阻止不了那些思想極端的人利用相關圖騰來協助表達。有些自HIGH真的不妥,因為參與者不是只想要快樂,也不認為自己的愛好只會是虛構的,所以他們意圖創造的許多社會現象都明顯具有毒性,且排外心太重也導致那幾個圈圈只能容納一種聲音,有點像《嫁給大山的女人》,只是比較受歡迎,一定程度上讓我們見識到臺灣人在某些時候果然比中國人還像支那人。

  同樣的,網飛有不少看上去很想討好青少年和兒童觀眾的玩意兒,有些實在稱不上佳作,像是《末日失心瘋》,光開頭就很奇怪,頭一回才看不到一半我就失去耐心,就算這片在網路上還是有人在推,我也很難再把它點開來研究。至於什麼《酷兒特務組》,呵我也研究過,視覺風格噁爛,劣評如潮,趕搭政治正確熱潮且一下衝過頭的玩意兒,真的不是什麼好東西,以諷刺角度來看它也很糟糕,是屬於進步議題中最諂媚也最沒內容的東西。

  在日本機器人動畫中,《笑容的代價》我光看預告就覺得很不舒服,龍之子的週年紀念作不僅看上去很沒搞頭,也真的是那種欣賞起來很困難的東東,比《革命機》要更不具有討論價值,惡搞的潛力也高不過《鐵血的孤兒》。

  就算只提好東西,也有很多是連同好都很難找到的,像《逆A鋼彈》,知名度不低,但撥出時願意看幾眼的人就不多,強調機體神性的設計質感讓劇中的多數新型MS看來都偏離主流。我喜歡得很,可它的模型常常滯銷,也出不齊,就算劇情很受到肯定,再加上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顯然越來越多人都能接受它的奇異線條,但我們都曉得,萬代再出高規格產品的意願不高,更別提劇中的那堆雜魚了。

  前衛又精緻的線條讓逆A的全身上下都與其他鋼彈重疊有限,稍微脫離常識卻又處處強調溫馨感的故事風格也真是迷人,像是主角明明擁有史上最不得了的鋼彈,確曾拿它來幫忙洗和曬衣服,甚至出現核彈時也有一段是它用砂土填塞胸前空隙的描寫。顯然比起強調機器人有多帥,導演更在乎它看來像不像是人開的,更不吝於用它來賣萌。

  我也特別喜歡村田蓮爾過去負責編輯的漫畫刊物《ROBOT》,全彩且台版印刷特別厲害,之中《龍之蠅》與《PEZ》等長期連載尤其讓我有墜入愛河的感覺。但說真的,這堆漫畫在商業方面很難有啥搞頭,初期看來就過分偏離主流,如果還是全彩印刷,那鐵定加倍虧損。

  實際數據是沒公開,但這套刊物最後也果真成為那種一閃而過的巨星,因為初期就缺乏廣告,抽象的內容外加詭異到家的視覺風格鐵定嚇跑一堆人,然後是一票作者對腥羶色追求簡直沒有極限,讓它在創刊號就跑出一篇以戀屍癖為主題的漫畫。

  同時,這一票還算年輕的創作者在強調實驗感的同時卻又不停推廣日式萌系風格,導致它在業界的存在感相當微妙,可能藝校生喜歡更難懂的東東,尋常阿宅則希望故事至少不要那麼奇怪。我相信封面看上去好像是在服務羅莉控這點還上許多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特別是在看到安倍吉俊與前嶋重機等人的作品後。

  我還要特別提一下SABE,他畫的《機器麻雀向前衝》或許是這套刊物中最具羅莉控氣息的玩意兒了,卻讓人不知該從何評起,就一部超黃超暴力的搞笑作品,但主角是一隻機器麻雀,在一票長期連載中最顯得突兀,卻也是唯一一部堅持搞笑且不希罕任何高級演出的東東。

  主題是和女主角可能受到巨大化生物侵犯有關,一個有繁殖能力的機器麻雀特地穿越時空來到過去,就為了拯救他,還順便跟一隻母麻雀生下了一個會高喊抹殺人類的小孩,就是遭到入侵種鸚鵡NTR導致家庭破碎。

  我的老天爺,這都什麼跟什麼!

  《龍之蠅》和《PEZ》我過去還撰文介紹過,國內的情況是前者沒有出完,後者則是連單行本都沒有,且雜誌玩完了那就等同於都給腰斬。

  就算國內舉辦的畫展中偶而可以見到《PEZ》的身影,故事的發展和改編等真的是不用再期待了。這段回憶對我來說極為美好,但對不少人來說其實沒那麼重要。隨著原動力給收購,最後一回的ROBOT也沒指望了,不可能在版,也少有人再提起,書本數位化看上去是有利於文化傳遞和減少收藏負擔,但沒有照顧到像這樣小眾的存在,讓本來就難以推廣的東西一下又變成近乎失傳,連EX-HENTAI上的內容也不齊全,實在可惜。

  要見得了別人好

  見到誰的技藝傑出、收穫頗豐,感到羨慕不已很正常,忌妒恨則否。在我看來,不能祝福別人的通常稱不上有才能,因為拒絕理解他人優點的傢伙通常學習能力也差,還可能為了避免與別人的優勢重疊而故意繞遠路,最終不僅成品詭異、嚴重偏離觀眾需求,還可能在完工前就累積太多負能量,而導致創作過程不停出問題。

  沒錯,有些人確實贏在起跑點上,成年後的運氣也是點滿,意味著此種人不僅才能足夠,身旁的資源和人脈等也是樣樣齊全。

  他們的人生就是童話故事,至少在某個階段,他們擁有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享受到的。說這種人受老天爺眷顧真是一點也沒錯,且不能只說他們人生首抽不賴,他們實際上也真的夠爭氣,才沒有讓才能與機會給浪費掉。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例子還不算少,特別容易被心眼比屁眼還狹小的人給排擠,之中最誇張也最無恥的莫過於像藝校中的魯至深,多半以管窺天且十分勢利,平時的消遣就是故意放大別人缺點,要不就是扭曲別人的創作用意,和現在的SJW很像,只是目的更加個人。

  那些形象特別猥瑣的生物一票人在出社會前就見多了,可能他們某個時期會很積極諂媚誰,還很努力表現出既陽光又積極的形象,可一但發現自己其實沒機會獲得好處,就會像我剛剛講的那樣,給誰搞黑色宣傳,要不就情緒一上來就把同儕、後被給數落不只一頓。

  毛剛長齊就表現得比中年無能還糟糕的魯至深往往以為不好相處就是追求高品質的證明,長時間缺乏禮數又排斥正確思辨的結果,是他們很習慣靠著刁難身旁好相處的人來獲得自信。聽起來有些莫名其妙,但就像日本動畫界偶而也會出現幾個臭名遠播的怪咖一樣,不是訪談時說一堆幹話,就是開回時也在貶低同行,甚至會在社群網站上怒嗆觀眾。

  無論幹哪一行,自卑過頭的蠢材總是需要給自己下大量猛藥。情緒問題只是第一步,他們後來嫌就是論是缺乏火力,就一定會混合造謠等惡行,顯然羞恥心和上進心大概都在一連串的自我否定中變得稀薄,發展到後來一定對身旁的人有害,也對業界帶來不良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在音樂祭之類的場合見到一堆身分複雜的人,他們多半都敢自稱創作者,可能是文字方面的,也可能是影片後製,再不然就是作曲家,也許還身兼塗鴉客和搞手工藝之類的。他們都很愛吹噓,尤其樂於分享自己和名人擦身而過的經歷,但給問起成品和實際的創作經驗時要嘛含糊其辭,要不就是小圈圈式的自HIGH。

  他們寧可和社會邊緣人混在一起,不因為別的,就他們自己也在通往臭水溝的路上,還不停加速前進。除此之外,他們可能又因為情緒等問題而不停換工作,不僅存不了錢,過程中還得罪太多人,所以他們就算偶而有什麼東西上得了檯面,也會因為已經身在深淵中而不可能有更多發展,更不用說祝福他人了。

  如果只是少關心外界,那其實還很難受到太多非難,真正麻煩的當然還是那些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而參與社運的人,不僅真的樂於當SJW,還強調自帶聖母光。

  以京阿尼縱火案為例,當年一堆阿宅難過得要命,非阿宅當然也表示遺憾,但突然有一票左膠冒出來要求不要歧視縱火的人,強調這老兄有病又經濟弱勢縱火難免,都是這個社會缺乏關心缺乏愛才逼得他出手。誰痛恨他,就成了所謂推了不只一把的人,還指控說那些義憤填膺的人是酷刑愛好者,只因為燒在他們在乎的東西上就有這麼有意見,實在不夠進步、拒絕覺醒吧啦吧啦。

  不難發現之中也有動漫迷,但顯然是搞二創和原創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瓶頸,結果就開始把自己想像成是受折磨的藝術家,但實際帶入的又是這種犯罪者,變成只要誰和那些殺人放火的站在對立面就一定要承受他們的非難。

  對於一票給社會敗類提鞋的人來說,強調人家精障皇帝大不僅僅是一種辯護技巧,更具有革命意義。從社運咖的角度看來,犯罪者就像是先行者,還直接動手,哪怕人家實際上根本就沒有參與社運,只要形象符合某個圈圈的基本公式,或許再配上一點個人訴求,就具有政治潛力。

  所以有段時間一出現隨機殺人的,他們各個像是見到偶像那樣想撲過去,再不然就是藉由支持廢警等口號把竊盜、搶劫等罪行給描述成是一種社會必然要進行的賠償,之中當然有不少人是真的幸災樂禍,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弱勢攻擊的對象一定具有原罪性質,平常不得志又反社會的敗類,很需要這些比他們有種太多的人渣。

  就算這類犯罪者沒被視為是多正經的革命象徵,也沒有模仿犯出現,更沒有人騷擾受害者家屬,但只要實際上有造成損失,就算是幫那票魯蛇出了不只一口氣。

  花太多篇幅講述一群爛貨感覺不十分得體,我承認。重點很簡單,就是如此見不得別人好算一種極端人格下的病態行徑,千萬不要對這種人疏於防範。他們要嘛支持恐攻,不然就是靠著噴垃圾話來干擾他人生活。

  我剛剛提到的多半還只是年輕人,真要講起文創界,自然還有一票沒才華又特別惡質的老害在那邊刷存在感。這首先得怪臺灣多次因為政治問題而刻意打壓和貶低庶民娛樂的重要性,之中被歸類在次文化的基本上也經歷過一段冰河期。

  這樣不健康的環境對那些心態純潔的創作者而言真是過於嚴苛,卻也讓不少靠盜版和狹隘民族主義維生的三流貨色有機會低調寄生,不意外的,當年的核心成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

  如今回憶起來會覺得不算太嚴重,純粹是因為我們選擇和某些鄰國比,而它們是極權國家,不要說網路上沒有自由,連喝醉了抱怨政府幾句都有可能給逮捕。

  回到國內,個人相信單純過氣或者某個時期沒有啥優良表現還不足以被稱為老害,要曾經透過黑色宣傳打擊過同行,或者持續用嚴重偏頗且跟不上時代的觀點來影響國內的創作風氣,後一種情形看上去不算嚴重,但相信我,這種咖就算不曾當過評審,也不敢自詡為大師,也已經足以對整個業界造成傷害,甚至連二創等都會被波及到。

  更神奇的是,那種擺明了就是要干擾他人創作的爛咖通常總是有能耐搶到鏡頭。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臺灣人念舊,以為再怎樣都要記得人家年輕時的貢獻,所以如今面對啥問題都選擇淡化;二是各類不算嚴重的勒索只要玩出花樣,就會有人願意加倍買單。

  這不是社運界帶起的風氣,純粹是民族性,連續劇裡玩到爛的小把戲本來就是參考自現實生活,所以各位不僅有機會遇上,還可能見到幾個老害明明是自己半途而廢卻全推給國人不支持和當年的老闆不夠愛護等等。

  沒錯,他們完全不檢討自己,明明有機會在頭髮快全白的時候混個教書的工作就該偷笑了,卻可能還想在死前多騙騙老讀者,說這陣子發現自己搞桌遊也挺行,或強調工作室的抽屜深處還有幾部作品,要大家多投資一點。

  這種咖可能一時衝動就弄了類似劇本的東西,以為丟上來會有不少人願意付費觀看,也順便讓名片上多一個跨什麼創作的頭銜。之中最講究演技的會請來配音員假裝動畫或遊戲正在製作中,還提供預覽片段,沒那麼講究的則是會把動畫弄得像是螢幕保護程式,強調最終成品一定會更好。

  先不論這他媽的是有什麼毛病,這票人在騙到文化部的輔助金之前當然是先花錢,等錢燒得差不多後再哭哭,可能強調前陣子無論動畫還是遊戲方面的投資都給人騙了,再說自己的寵物最近多次重病,反正能幫助他們解釋自己為何不了了之、半途而廢或虎頭蛇尾的都拿來利用再利用,比當年勇還好使,如果還有一大缸子先天不足、後天頑疾和家庭問題三小的就更強了。

  臺灣最醜陋的風景就算外國人沒察覺,我們也得承認,還不得不面對。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