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周星馳的降魔篇不是還原吳承恩西遊記的孫悟空!

卡卡羅特 | 2023-07-18 19:21:10 | 巴幣 0 | 人氣 439

我想打這篇的原因是因為,在臉書看到有人說吳承恩的《西遊記》悟空身高四尺,也就是一米三我覺得很鬼扯,更扯的是一堆沒認真看原書或者跟風的單方面認為降魔篇的悟空是最還原的。
其中遇到一個自稱看過原書的路人,講我沒看過原書。
當然我就反駁了,拿原書裡的內容講還一個一個段落打出來,想當然對方反駁不了,直接說我看得不是正版,他說原書是文言文。
我當下就想他是看哪個平行時空的《西遊記》?

原書是用古白話寫的,也就是古代白話文。
源於日常生活的俚語俗句,稱不上大雅之體,多為民風小傳,俠情逸致,故不得擬為文風正統,實堪坊舍村宇間酒足飯飽,消閒永晝之玩話笑語。 因此,文言統其語境,白話領其文旨。

古白話雖說是白話文,但不同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白話文,一般都是以口頭語為基礎而夾雜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語,由於區域性和時代性的差異,今天讀起來也不那麼容易,因此,稱之為“古白話”。
 
再說《西遊記》一部分就是諷刺嘉靖而寫的,所以吳承恩選擇了通俗易懂的古白話來寫,比起用文言文更有傳遞力。如果西遊記當初是以文言文寫的,我想絕對不會這麼紅。

因此我才想替可憐的被黑成只有一米三的悟空洗刷一下。
畢竟太多人被周星馳的降魔篇悟空荼毒了,周星馳也承認他自己根本沒看完整本原書的《西遊記》。
當然我不是說周星馳的降魔篇不好,但非要說是最還原原書,抱歉身高樣貌還有氣場這三樣完全不及格。


觀看前一邊聽西遊記的歌,一邊看文章。


為什麼我要把吳承恩的《西遊記》說成原書而不是原著,首先應該先了解《西遊記》的成書背景。

在吳承恩創作《西遊記》之前,唐玄奘取經的故事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了。唐玄奘取經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僧人玄奘為求佛經真義,不顧禁令,偷越國境,去天竺(印度)取經,歷時十七年,行程5萬餘公里,途經數十國,備受艱難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經律論657部,堪稱歷史偉人。梁啓超稱他為「佛學第一人」,魯迅讚揚他為「民族的脊樑」。
後來,其弟子辯機根據其口述西行見聞,整理成《大唐西域記》,記敘了取經途中的艱難困苦和異域風情。

之後,另兩位弟子慧立、顏棕又寫成《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描述了山河險阻、氣候嚴酷、野獸威脅、強人襲擊,以及種種奇特的異國風貌和自然現象。由於取經事件本身就極富傳奇色彩,加上佛門弟子的著意渲染,所以唐代時取經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

當然,這時候的玄奘取經的故事也是屬於個人傳奇性質的故事,還沒有向神話故事傾斜。
是大約到了北宋時期,根據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經壁畫,畫中已出現有持棒的猴行者。
再到元明之際,有了一部《西遊記評話》,故事內容已遠離了歷史上的取經事件,不僅悟空取代唐僧成了男一號,沙和尚、豬八戒也紛紛加入了取經隊伍,取經也由一個個人傳奇故事演變成了一個神話故事。

吳承恩正是在這些基礎上,融合了宋、元以來關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楊景賢雜劇《西遊記》等,加以擴充、組織和再創作才誕生出了《西遊記》。
所以吳承恩是個二創創作者,也就是古代最早同人作品的開山祖師。

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一本披著神魔外皮卻暗諷權力官場的諷刺小說。
吳承恩(1506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或射陽居士,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東,明代文學家。

吳承恩活了83歲,在古代算是非常高壽的了。
他一生歷經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五個朝代。
同歷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樣,明朝進入中後期以後,也是問題重重。
明朝的皇帝很多都崇尚道教,沉迷於修道煉丹,這也和國家無事,政權穩固有關。
其中尤其以嘉靖一朝最為盛行,嘉靖皇帝一心痴迷修道,而把國家大事交給嚴嵩這樣的奸臣打理,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貪腐盛行。
嘉靖在位45年,這段時期正是吳承恩從青年到老年的這段時間,所以,他對嘉靖一朝各種不良風氣尤為反感。


除了朝廷風氣不良以外,吳承恩的個人際遇對他的思想也有很大影響。
吳承恩祖上曾經做過的都只是負責教化和訓誨童生秀才的小學官,是九品之外未入流的官,正相當於孫悟空那「弼馬溫」一樣的卑微。

吳承恩渴望通過科舉,進入仕途,來改變家族的命運。
但是直到四十七歲的時候,他還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老秀才。
最後按照明代科舉的常例,老秀才凡屢試不中舉人的,依次排隊等候選送,於是吳承恩便成了一名歲貢生。但朝廷沒有讓他做官,而是讓他去南京國子監繼續讀書。
直到六十七歲時,吳承恩在北京又候選了幾年,才得到一個浙江長興副縣丞的八品小官,這和悟空被騙上天庭做「弼馬溫」沒有兩樣。

吳承恩的副縣丞做得很不順心,他厭惡官場的污濁,不會攀緣附會,一意獨行,又完不成上司規定的征賦指標,最後被拘捕鋃鐺入獄。
後來雖然又以「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將他釋放,並依八品職銜補給他一個類似給皇親大戶做家庭教師的官職,但他已看透了官場的險惡,於是拂袖棄官而歸。

這些經歷使吳承恩對現實世界心灰意冷,從此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小說的創作。
《西遊記》是他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小說。了解了吳承恩所處的時代,以及他的個人遭遇之後,我們可以想像,他寫的這部《西遊記》,絕對不是一部暑期逗小朋友開心的童話故事,而是有深刻隱喻的。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在小說《西遊記》裡,各路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都能在現實中找到他們的原型。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就表達了他對現實世界的批判和諷刺,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道教的諷刺

《西遊記》裡面出場的道士就沒幾個是好的,往往都是為害一方的反面形象。
比如比丘國的國丈,是道家福祿壽三星中壽星的坐騎白鹿化身的一個道士,這個道士蠱惑國王去取小孩的心肝來做藥引,濫殺無辜。
車遲國的三位國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把持朝政,迷惑國王,使全國的僧人受害,這三個妖精也是以道士的身份出現的。

吳承恩諷刺的就是道教,明朝皇帝崇尚道教,超過了歷代王朝。
嘉靖皇帝更是自封道教帝君,整天修道煉丹,想著長生不老,不理國政,一大批道士被封為真人,國師。嘉靖帝經常需要撰寫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詞,而嚴嵩為了迎合嘉靖,練就了一番寫青詞的本領,由此得到嘉靖賞識,官至內閣首輔,嚴嵩也被詩人諷刺為「青詞宰相」。
嚴嵩當權期間,跋扈專權,貪腐斂財,蒙蔽皇帝。
吳承恩就是用車師國的虎力大仙等妖精來諷刺隱喻嚴嵩一黨。


2.對官場黑暗的諷刺

吳承恩自己也是做過官的,雖然只是副縣丞這樣一個不入流的小官,但他對官場還是有深刻了解的。中國歷來不論是官場還是社會,向來講究的是人情關係。吳承恩為官期間,就是因為不願巴結貪附,討好上司,最後在徵稅的時候,因為沒有完成指標,被上司當做替罪羊關進了監獄,雖然不久就被放出來了,但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晚年還要受牢獄之災,想想就淒涼。

在《西遊記》裡,吳承恩就深刻刻畫了這一官場現象。
那些天庭下凡來的妖精,無論闖了多大的禍,但就是因為背後有靠山,往往被要被悟空一棍子打死的時候,他們背後的主人就出現了,然後三言兩語,就把妖精救下了。
而那些沒有背景的山精野怪,就難逃一死了。這就是有背景和沒背景的區別。

最具諷刺意義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歷盡艱辛,終於來到大雷音寺,準備求取真經,卻被阿儺、迦葉兩位尊者為難,只因為沒有給他們點「人事」(賄賂)。
最後不得已,唐僧只好把自己吃飯的傢伙--紫金缽盂給了出去。
連西方極樂世界都貪,那大千世界誰又不貪呢?
吳承恩在這裡,隱喻的就是,朝廷上下貪附成風,究其源頭,正是最高掌權者皇帝的縱容默許造成的。


3.對嘉靖帝的諷刺

縱觀取經路上遇到的國王,基本上沒有幾個是正面形象,要不是被妖精蠱惑,要不就是自身昏庸糊塗。
我們把車遲國王和嘉靖皇帝比一比,就不難發現,這位國王的一言一行,就是現實中崇奉道教,自號「靈宵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的嘉靖皇帝朱厚璁的一面鏡子。
嘉靖皇帝在位長達45年(1521—1566),當時文有楊廷和、海瑞,武有俞大猷、戚繼光,朝中不乏能人志士,但嘉靖帝對內不修朝綱,不問政事,任由嚴嵩、嚴世蕃父子專擅朝政;對外疆界荒蕪,武備鬆弛,使得倭患不斷,黎民塗炭。
而他自己的主要興趣和唯一志向僅僅在於向神仙祈禱和覓取道家的秘方以期長生不死。
可以說,明朝滅亡的種子,在嘉靖的時候就種下了。


雖然《西遊記》是本諷刺小說,但依然不影響它的熱度。
當然同時代也有很多以吳承恩的《西遊記》為同人的續書,最出名的三大續書是《後西遊記》、《續西遊記》、《西遊補》。 
各位絕對想不到現代人想的,古人早就想到了而且還玩的溜。


《續西遊記》
主要講述師徒四人取經歸來的故事:由於取經路上師徒四人殺生太多,如來意欲讓悟空三人勸化妖怪,於是悟空、八戒和悟淨的兵器都被如來收繳,只留下三根沒用的禪杖給他們保護經文。

悟空一怒之下生出八十八種機變心,由此生出八十八難,造就了又一段降妖伏怪的故事。

小說的主旨其實有可圈可點之處,闡述的是佛禪宗明心見性的思想,但是在藝術表現上,這本《續西遊記》就很一般,除了笑點有點多以外,劇情的套路化十分嚴重,說教味十足,同時還引入了靈虛子這個無聊角色,削弱了原著中師徒四人的性格魅力。

悟空在裡面也是極其窩囊,因為金箍棒被佛祖收走了,實力大降。
一路上遇到的妖魔既沒有什麼強大的後台,也沒有什麼厲害的法寶,可悟空還是搞不定。 要么躲、要么逃、要么感化,總之很少有爽爽快快好好打一架的。

在《續西遊記》中,絕大多數的妖魔鬼怪都由心生,而非如《西遊記》一樣是各種生物修煉而成、或者是神仙寵物下凡什麼的。

《續西遊記》中的妖怪一般都叫做“XX魔”,而《西遊記》中則更多地被叫做“XX怪”、“XX精”
“妖”的形象更多地出現在道教文化中。 而“魔”的形象則在佛教典籍中出現得比較多,比如魔王波旬。 魔王波旬曾妨害佛祖修行、傳法。



《後西遊記》
唐憲宗年間,玄奘當年所取回的真經為貪僧歪解,用作騙取銀錢所用。
如來遂封了經文,令唐玄奘師徒再尋取經人到靈山求取真解,唐玄奘找到正僧大顛,由其集得孫小聖、豬一戒、沙彌。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又一次取來真解,普渡眾生,終成正果。

這部小說開篇即對政壇和宗教進行了一番辛辣的諷刺。
取經路上妖怪們的能力、性格也是各不相同,每一關的通關過程也都設計得花樣繁多。
沒有各種後台身份潛規則,師傅大顛(唐半偈)也不再和唐僧那樣是非不分,西行的降妖之旅凡是妖魔鬼怪,一概亂棍打死。
至於原主角唐僧和悟空則以串場的形式出現。

除此之外小說中惡趣味十足,搞笑程度比起《續西遊記》,又強了一個層次。
如第二十三回:小行者罵陣道:“你這兩個軟東西,才戰得幾合,已似鼻涕一般。想是哪裡去搓了一陣,卻怎又硬將起來了”

現代人以牛奶作為精液稱呼,古人則是用鼻涕為代表,比起現代人的含蓄,還是古人會玩XD


《西遊補》
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穿越小說,第一部意識流小說。
這本書承接《西遊記》主線,從唐僧師徒四眾過火焰山之後開始講起。
悟空化齋,被鯖魚精所迷,撞入了這個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所幻造的“青青世界”。

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想用來把西天路上所有的藏妖怪的高山趕走),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台”。
從而他通過這樓台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後來又進入“未來世界”。

化身虞美人與項羽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又當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
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 接著,從鏡子裡跳出來,又在小月王的王宮和“青青世界”有了許多經歷。

最後,悟空得到虛空主人的呼喚,才醒悟了,及至他從“青青世界”這個假天地脫身出來,走回到舊時山路上,恰好見到那想吃唐僧的鯖魚精已變作一個小和尚,正在把唐僧哄弄。
於是,他一棒對小和尚打了下去,現出鯖魚屍首。

可以說這本《西遊補》想像之詭譎、描寫之迷離,與從前的神魔小說完全不一樣。

魯訊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作出評價:
“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俳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望也。”

以往的神魔小說是從評書中脫胎而成,但也繼承了評書的程式化特點,前後關聯甚少、劇情缺乏聯動性。初看時每一章都會覺得引人入勝,可是看多了,難免千篇一律的疲乏感。
最典型的就是《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和現在的很多的中國的網路小說一樣,故事本身套路化嚴重,只是勝在設定。
十絕陣、誅仙陣等等基本都是一個模板:炮灰送死——救兵出馬——陣破。任誰死了,就是一句“命該如此”簡單帶過。

然而這部《西遊補》則完全沒有這種套路化的模板。
層層相套的夢境(全面啟動?),意識流式的寫作手法,都堪稱創舉。
由於《西遊補》是文人寫作,不面向市場,所以在小說中很大程度上寄託了作者董說的主觀情感。

董說出生於明末,祖上顯貴,但傳到其父時家道已趨衰落。
董說是典型的明末文人,年輕時受業於復社領袖張溥,明亡後不仕,隱居在豐草庵中,改姓林,名蹇,字遠遊,號南村,又名林鬍子,並自稱槁木林。
董說深受佛教虛無主義思想的影響,晚年曾任主持靈巖寺。

“夢”是他的小說中揮之不去的主題,他曾經成立“夢社”,並作《夢社約》,還有專寫夢的《昭陽夢史》、《夢鄉志》等書,在奇異的夢幻世界中透露出現實的內容,寄寓他對官場醜態、科舉制度、等腐朽現象的不滿。

這一點在《西遊補》中悟空對秦檜的審判、太上老君對讀書人的諷刺等情節中都也可以得見。
不過《西遊補》不是一本單純的諷刺小說,裡面虛無縹緲的故事情節,迷離恍惚的對白,都使人難解其中真意。


所以從這三大續書也可以看出,惡搞和同人並非是現代人的專利。
要說為什麼現今西遊題材的電影拍的那麼多那麼爛?
除了中國本身電影的限制的問題以及導演劇組濫竽充數隨便了事外,不是因為歪曲了原著,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改編得還不夠,想像力不夠豐富。每年一部西遊大戲,腦洞甚至還比不上前人。

而1995年周星馳和劉鎮偉的《齊天大聖東遊記》的不管是故事還有形象上肯定有參考雜劇版本的好色孫悟空,然後再融合吳承恩的部分設定後,在自己衍生改造創造屬於周、劉二人風格的西遊題材。
雖然當時票房不理想,但時間證明了周星馳和劉鎮偉這部《齊天大聖東遊記》是成功的西遊題材作品。



接著我們再說說元代版本的悟空的故事。
元代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作者不詳,原文中齊天大聖的自白:
齊天大聖上][雲] 廣大神通變化,騰雲駕霧飛霞,九天神鬼盡皆誇,顯耀千般惡吒。不怕天兵神將,被吾活捉活拿!金精閃爍怒增加,三界神只懼怕。
吾神乃齊天大聖是也,我與天地同生日月並長神通廣大變化多般

閒遊洞府,賞異卉奇花;悶繞清溪,翫青松檜柏。
衣飄慘霧,袖拂狂風,輕舒猿臂起春雷,舉步頻那轟霹靂。
天下神鬼盡歸降,蓋世邪魔聞吾怕。

吾神三人,姊妹五個:大哥哥通天大聖吾神乃齊天大聖姐姐是龜山水母妹子鐵色獼猴兄弟是耍耍三郎。姐姐龜山水母,因水淹了泗洲,損害生靈極多,被釋伽如來擒拏住,鎖在碧油壇中,不能翻身。 

我聽知的太上老君,煉九轉金丹,食之者延年益壽。
吾神想來,我搖身一變,化做一個看藥爐的仙童,扳倒藥爐,先偷去金丹數顆,後去天廚御酒局中,再盜了仙酒數十餘瓶,回到於花果山水簾洞中,大排筵會,慶賞金丹御酒,豈不樂哉!
不怕天符玉帝差,吾身忿怒夯胸懷。仙酒靈丹延壽永,洞中排宴樂開。

通天大聖的自白:
[外扮通天大聖上][雲] 三十三天別一天,則我是玉皇殿下小神仙。為吾扳折蒼龍角,罰在深山數百年。 吾神乃通天大聖是也,二兄弟齊天大聖,三兄弟乃是耍耍三郎。
俺弟兄三人,久佔此花果山千百餘年。為吾神神通廣大,變化多般,三界神只,不敢與吾鬥勝。
我喜來霧斂雲收,怒後興風作浪。折太嶽高峯頂,攪亂東洋大海波。
我輕輪鐵棒,攀藤攬葛鬼神驚,怒逞雄威,走石飛沙天地暗。
閒觀花果坐石崖,悶引猿哥遊翠嶺。正在洞中閒坐,看有甚麼神聖到來。


在《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齊天大聖本名是孫悟空,弟弟耍耍三郎的本名叫孫行者。
然而在楊景賢的元代《西遊記》雜劇裡,通天大聖卻變成孫悟空,同時也叫孫行者。
大哥則變成齊天大聖,一樣有五個兄弟姊妹的設定。


以下是原文通天大聖孫悟空的自我介紹:
一自開天闢地兩儀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嶽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擾,七冥北斗難分,八方世界有誰尊,九天難捕我,十萬總魔君。

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祗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喜時攀藤攬葛,怒時攪海翻江。金鼎國女子我為妻,玉皇殿瓊漿咱得飲。

我盜了太上老君煉就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擺錫~雞~巴(原文如此)。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與夫人穿著。今日作慶仙衣會也。"


上面的敘述講悟空的外號是通天大聖,齊天大聖是他的哥哥,而且還娶(搶)了一位金鼎國的公主為妻。他先偷了老君仙丹,煉成本事,之後又偷了王母仙桃(這裡已經把蟠桃合併進來了),然後李天王和哪吒下界拿他。

和他戰鬥的主力是哪吒,二郎神沒有上場,而幫忙的,不是如來,是觀音。
並出手把他壓在山下,不過這座山不是五行山,而是花果山。
所以哪吒是主力,觀音幫忙,把通天大聖孫悟空壓在花果山下,等唐僧路過再放他出來……
順便提一下,雜劇悟空的洞居叫紫雲洞。

後來悟空跟隨唐僧去取西經,觀音還特地贈悟空緊箍道:“鐵戒箍戒你凡性”“戒刀豁你之恩愛”。
為的就是控制悟空的好色。
甚至被壓在花果山下不忘舊情,惻惻地唱:“金鼎國女嬌姿,放還鄉到家時。他想我須臾害,我因他廝勾死。他寄得言詞,抵多少草草三行字。我害相思,好重山呵,担不起沉沉一担兒”

即便帶上緊箍也依然好色之心難泯,在女兒國,國王要招贅唐僧,悟空一再表示愿意替師父完成使命,替做新郎!白話一點就是:我師傅還是處男,不如讓我來代替他吧。 這個時候悟空已經被一個女子按倒在地,如果不是緊箍咒的製約,早就破戒了。

去找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悟空先問山神,鐵扇公主有丈夫沒丈夫,肯招我做女婿么?見了公主,忍不住言語騷擾:“弟子不淺,娘子不深;我與你大家各出一件,湊成一對妖精”……鐵扇公主是聰明人,明白這色狼的意思,惱羞成怒,不借扇子,以致鬧出后來的大動干戈。


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鐵扇公主原是天庭風部祖師,因醉酒與王母爭競,而下凡到火焰山,並且鐵扇公主和悟空的大姊驪山老母還是個閨蜜。


所以楊景賢的《西遊記》上述這兩個設定觀音和鐵扇公主都出現在《齊天大聖東遊記》裡。
也因此至尊寶那部沒有紅孩兒,因為雜劇的鐵扇公主根本就沒結過婚,是個單身。
但吳承恩的原書裡也只是提到紅孩兒是鐵扇公主養的。

原書四十回:……眾神道:“說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牛魔王使他來鎮守號山,乳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

之後悟空又向八戒和悟淨說明情況:
行者道:「剛剛這伙山神土地告訴我,這妖怪是牛魔王的兒子,後由羅剎女養大,名叫紅孩兒,對外號稱聖嬰大王。」

原書第五十九回,到火焰山期間,也透露了紅孩兒是鐵扇公主扶養長大的。

樵子道:「正是正是,這聖賢有這件寶貝,善能熄火,保護那方人家,故此稱為鐵扇仙。我這裡人家用不著他,只知他叫做羅剎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
孫悟空聽罷,大驚失色,心想:「沒想到,又碰到冤家了!之前降伏的紅孩兒就是這羅剎女養的。」
所以鐵扇公主算是紅孩兒養母,也說明鐵扇公主可能不是第一任妻子,而是牛魔王的第二任。
又或者是牛魔王帶著還是嬰兒的紅孩兒娶了單身的鐵扇公主。
如果紅孩兒真是鐵扇公主的親兒子,那麼就不可能有「羅剎女(鐵扇公主)養的」這樣的表達。

而紅孩兒在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裡是鬼子母的兒子,名字叫愛奴兒。
是鬼子母500孩兒中最小的兒子。
這也是為什麼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會說紅孩兒是羅剎女養的,因為鬼子母是佛教的護法之一。
而且參雜太多故事,導致吳承恩可能腦容量一時無法轉化,所以直接刪去不改編讓鐵扇公主變成紅孩兒的養母。

不過原書中牛魔王雖然沒有和鐵扇公主有子嗣,但卻是一直深愛著鐵扇公主,從來沒有放下過她而且對她用情至深。 雖然後來影視作品的故事情節和大體框架跟原書差不多,但是缺少細節和支線,人物神態表現不到位,所以導致影視作品和原書看似差不多但其實大不一樣,只是簡單地還原了原書表面的故事內容和台詞而已,所表現的人物形象特徵和背後的深意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原書中好幾處描寫都能體現出牛魔王始終愛著鐵扇公主,對玉面狐狸根本沒有感情,身在曹營心在漢。

我就簡單講幾個例子。
玉面狐狸被悟空欺負跑來和牛魔王訴苦,話語中還捎帶了鐵扇公主。
而牛魔王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他沒有順著玉面狐狸的意思,而是及時為鐵扇公主辯護,維護她的名譽,並且不允許有人詆毀她。 所以也只是哄哄她就過去了而不是給她報仇。

女子道:「適才我在洞外閑步花陰,折蘭採蕙,忽有一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來施禮,把我嚇了個呆掙。及定性問是何人,他說是鐵扇公主央他來請牛魔王的。
被我說了兩句,他倒罵了我一場,將一根棍子趕著我打。若不是走得快些,幾乎被他打死。
這不是招你為禍?害殺我也。」牛王聞言,卻與他整容陪禮,溫存良久,女子方才息氣。
魔王卻發狠道:「美人在上,不敢相瞞。那芭蕉洞雖是僻靜,卻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個得道的女仙,卻是家門嚴謹,內無一尺之童,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來?這想是那裡來的妖怪,或者假綽名聲,至此訪我。等我出去看看。」

後面悟空道歉後,他也很快就念在和悟空的結拜之情不計較了。
牛王罵道:「這個乖嘴的猢猻!害子之情,被你說過;你才欺我愛妾,打上我門何也?」大聖笑道:「我因拜謁長兄不見,向那女子拜問,不知就是二嫂嫂。因他罵了我幾句,是小弟一時粗鹵,驚了嫂嫂。望長兄寬恕寬恕。」牛王道:「既如此說,我看故舊之情,饒你去罷。」

而悟空一提到鐵扇公主,牛魔王的反應的是什麼呢?
牛王聞言,心如火發,咬響鋼牙罵道:「你說你不無禮,你原來是藉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來尋我!」

這區別待遇有多明顯? 玉面狐狸是實實在在告訴牛魔王自己被欺負了,牛魔王都沒生氣,而悟空只是提到了鐵扇公主,並沒有說他對鐵扇公主做過什麼,牛魔王只是自己猜測鐵扇公主被孫悟空欺負了,就"心中火發,咬響鋼牙",所以牛魔王心裡愛的是誰,誰在他心中的分量重,一目了然。

再接著看這一段 :兩條棍響振天關,不見輸贏皆傍寸。
這大聖與那牛王鬥經百十回合,不分勝負。
正在難解難分之際,只聽得山峰上有人叫道:
「牛爺爺,我大王多多拜上,幸賜早臨,好安座也。」
牛王聞說,使混鐵棍支住金箍棒,叫道:「猢猻,你且住了,等我去一個朋友家赴會來者!」
言畢,按下云頭,徑至洞裡。 對玉面公主道:
「美人,適才那雷公嘴的男子乃孫悟空猢猻,被我一頓棍打走了,再不敢來,你放心耍子。我到一個朋友處吃酒去也。」
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跨上闢水金睛獸 ,著小的們看守門庭,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

牛魔王對玉面狐狸說,猴子被他一頓棍子打走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明明兩人打得不見輸贏難分難解,只是在打鬥的過程中牛魔王接到了赴宴的邀約,才停止了與孫悟空的爭鬥, 所以很明顯,牛魔王在撒謊。

然後當鐵扇公主被悟空變成的牛魔王欺騙芭蕉扇後,牛魔王的當下反應又是什麼呢?
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趕上猢猻,奪了寶貝,剝了他皮,剉碎他骨,擺出他的心肝,與你出氣。」可想而知牛魔王當下反應多激烈? 第一時間就勃然大怒,要報仇雪恨。

而且這裡還透露了一個更能體現牛魔王對鐵扇公主有多溫柔的細節,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可是封建社會,女性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鐵扇公主和悟空喝酒調情,在當時看來就是失了貞潔。

羅剎見他看著寶貝沉思,忍不住上前,將粉面搵在行者臉上,叫道:「親親,你收了寶貝吃酒罷,只管出神想甚麼哩?」
粉面指的是粉嫩的臉龐,而搵就有幾種解釋:
1浸入;浸沒。如:搵透。《説文•手部》:「搵,没也。」
2按;用手指按住。如:搵住;振倒。《正字通•手部》:「搵,《六書故》:指按也。」
3擦,揩拭。宋秦觀《點絳唇•桃源》:「背燈偷搵,拭盡殘妝粉。」
4吻;啃。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
將粉面搵在行者臉,可以說鐵扇公主當下是跟悟空臉貼臉的的狀態。

儘管鐵扇公主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是非常嚴重的,那時的女性"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古代對女性的貞操看得非常重,但是牛魔王對此卻隻字未提,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婆受了欺負,要為老婆出氣,而不是老婆失節,從來沒有說過鐵扇公主半點不是。
所以這一點一品出,更加足以證明老牛對鐵扇的真心!

說到牛魔王在火焰山的戲份,早在元代《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就有牛魔王的故事,叫九首牛魔王。
而他的兄弟,有一百個眼,叫金睛百眼鬼。
劇情中九首牛魔王與百眼鬼觸犯天條,被封在鎖魔鏡,哪吒與二郎神飲酒比武,二郎神射破鎖魔鏡而逃出。 所以吳承恩的《西遊記》中的天兵天將和悟空捉拿牛魔王的劇情就是改編上述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只是把二郎神換成悟空。




不過鐵扇公主雖然沒有和牛魔王有子嗣,卻真的和悟空有一個兒子,叫波羅蜜王。
波羅蜜王出現在《西遊補》,其中悟空尋照唐僧的過程中發現他登台拜將成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不僅如此還有了妻室,放棄西去取經,寫了兩封離書,把八戒和悟淨給趕走了。

悟空為了幫助他化作六耳獼猴的模樣,並齊名孫悟幻,
唐僧連傳號令教軍士擺個『美女尋夫陣』趁此明月,殺人西戎。兵入西戎!」
兵入西戎境界後,遇到一個叫波羅密王的敵將 ,行者問:「來者何人!」
那將軍道:「我乃波羅蜜王便是。你是何人?敢來挑戰!」
行者道:「我乃大唐殺青掛印大將軍部下先鋒孫悟幻。」
那將軍道:「我是大蜜王,正要奪你大唐王!」掄刀便斫。
行者道:「可憐你這樣無名小將,也要污染老孫的鐵棒!」
舉棒相迎。戰了數合,不分勝負。
兩個人打著打著,那將軍道:「住了!我若不通出家譜,不表出名姓,便殺了你,你做鬼的時節還要認我做無名小將!等我話個明白罷:我波羅蜜王不是別人,我是大鬧天宮齊天大聖孫行者嫡嫡親親的兒子!」

這裡悟空因為穿越到未來,卻被小月王為了哄騙唐僧放棄西行之路,於是編寫戲本說他做了丞相,娶了妻子和生了五個孩子。當時悟空看著戲曲心下笑笑不當一回事,因為他決不可能娶妻生子。
所以再聽到波羅蜜王說是自己親兒子,這下確實是真的訝異了。

行者聽得,暗想道:「奇怪!難道前日搬了真戲文哩?如今真贓現在,還有何處著假?但不知我還有四個兒子在哪裡?又不知我的夫人死也未曾?倘或未死,如今不知做什麼勾當?又不知此是最小兒子呢,還是最大兒子呢?我欲待問他詳細,只是師父將令森嚴,不敢觸犯。且探他一探看。」
便喝道:「孫行者是我義兄,他不曾說有兒子,為何突然有起兒子來?」

那將軍道:「你還不曉其中之故:我蜜王與我家父行者,原是不相識的父子。
家父行者初起在水簾洞裡妖精出身,結義一個牛魔王家伯。家伯有一個不同床之元配羅剎女住在芭蕉洞里者,此即家母也。只因東南有一唐僧,要到西天會會佛祖,請家父行者權為徒弟;西方路上,受盡於辛萬苦。忽然一日撞著了火焰危山,師徒幾眾,愁苦無邊。

家父當時有些見識,他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暫滅弟兄之義,且報師父之恩。』
徑到芭蕉洞裏,初時變作牛魔王家伯,騙我家母;後來又變作小蟲兒鉆入家母腹中,住了半日,無限攪抄。當時家母忍痛不過,只得將芭蕉扇遞與家父行者。家父行者得了芭蕉扇,扇涼了火焰山,竟自去了。到明年五月,家母忽然產下我蜜王。我一日長大一日,智慧越高。想將起來,家母腹中一番,便生了我,其為家父行者之嫡系正派,不言而可知也。」話得孫行者哭不得,笑不得。


只能說董說真的很屌,思想前衛,在那種環境下居然敢寫NTR劇情XD
喔幹悟空在原書是黃毛......
「黃髮緊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棉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査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
這下真的好笑了XD
重點悟空不是跑到胃裡而是子宮,所以待了半天在子宮裡尻了一發。
卻沒想到那天剛好是鐵扇公主的危險日.......

雖然這個波羅蜜王只出現在鯖魚精的“青青世界”裡,屬於虛幻世界。
悟空衝破青天回到現實後,一切就都結束了,然而這個“青青世界”又是一個貫通古今的世界,所以不知這個蜜王究竟是色還是空,是真還是假。
如果是我本人絕對希望這麼波羅蜜王是真的,因為這樣才好發揮讓劇情況大更好發展。


當初《齊天大聖東遊記》上映時,票房不好,我想就是因為很少人了解過楊景賢的西遊雜劇,如果有看過,那便會覺得孫悟空好色機八其實是正常不過的設定。
因為觀音追悟空也是因為楊景賢的關係,甚至鎮壓悟空以及戴上緊箍不能動凡心全都是致敬雜劇。
牛魔王、鐵扇公主、孫悟空的三角關係,更加證明了雜劇和吳承恩版本的融合。

董說都讓鐵扇公主生下悟空的孩子,周星馳和劉鎮偉讓悟空與鐵扇公主愛恨糾葛真的是小巫見大巫,關公面前耍大刀。


至於2015年的第三集,純粹就是劉鎮偉因為齊天大聖東遊記突然莫名在中國紅起來,以及粉絲過度腦補解讀和陰謀論,讓劉鎮偉本人覺得觀眾的想像力太豐富,因此強行推出的爛作。
他自己承認當初拍這部就沒想這麼多,更沒想到20年後突然翻紅。



雜劇的孫悟空對比一下吳承恩的孫悟空是真的充滿負面形象的人物。
而吳承恩的孫悟空直接一個重大的改變,好色的一部分由豬八戒一個人擔任,悟空負責搞笑和降妖除魔,把身上的好色和粗俗漸漸剔除掉了。
不僅如此吳承恩還把孫悟空兄弟姊妹的本領,所有的能耐全部給了孫悟空一人。
也就是說原書中悟空的部份神通原本都是他的兄弟姊妹的能力。
但百密也有一疏的時候,觀世音收服紅孩兒這回還是保留了楊景賢的一些蛛絲馬跡。

原書的觀音這麼說的:
“悟空,我這瓶中甘露水漿,比那龍王的私雨不同,能滅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與你拿了去,你卻拿不動;待要著善財龍女與你同去,你卻又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你見我這龍女貌美,淨瓶又是個寶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你還是留點什麼東西當抵押品吧。”

這說明悟空在觀音跟前是個慣犯了,知道他愛寶貝也愛女色。 既然已經被菩薩拆穿,孫行者只好坦白說自己皈依佛門之後就不再騙財騙色了。 但觀音菩薩還是放心不下,決定親自前去收服紅孩兒。

這幾段形成了上面所說的矛盾。 但總體來說,吳承恩版的孫悟空確實不好色,或者說興趣不大又或者已經過了那個年齡。
要知道悟空去斜月三星洞前就已經經歷一次’’西遊’’,而且也懂得人類文化。
也就是說整本書悟空總共經歷兩次’’西遊’’。
這兩次西遊,讓他歷經“精,怪,人,妖,仙,佛”的成長歷程。

悟空的第一次西遊,即其從花果山漂洋過海去求仙訪道,跟隨菩提祖師學藝。
菩提祖師所在的地界,即西牛賀洲,《阿含經》稱:“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瞿陀尼即是Aparagodaniya 的音譯,在梵語中是指貿易牛。

在《西遊記》中,如來所在的大雷音寺即是位於西牛賀洲。 悟空先是輾轉到了南瞻部洲,學習模仿人類之禮教習慣,而後乘竹筏越海而至西牛賀州得遇須菩提祖師。 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由精到怪”,“由怪到人”的過程,是一次“術”的修煉過程。




“精”——靈根孕育

悟空是天地精華所化生成的石猴,《西遊記》中說:“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悟空在這個階段,是一個有靈氣的猴子,比一般的猴子更有靈性,所以才能一出生便“ 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 ”

精靈與凡猴的區別,在於天生的膽魄和深遠的思考。
石猴敢於跳入水簾洞,自稱為王,帶領群猴在自然中享樂天真,可見其先天之膽魄。
而在享樂之餘,還能思考生死的問題,可見其思慮深遠,絕非及時行樂的普通動物能比。
怪不得通臂猿猴也因此讚歎: “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

這個階段,作為精靈的石猴,憑著天賦異禀,安頓好了花果山群猴的生活,也因此領悟到了要求長生的道心,因此便開始了訪道之旅,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成長。



“怪”——驚人四散

悟空乘著竹筏,漂洋過海,到了南瞻部洲的岸邊,其實南瞻部洲指的就是人間。 悟空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挖蛤、淘鹽。 他走近前,弄個把戲,妝個ㄑㄧㄚ(上左“齒”右“可”,下“女”)虎,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 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

(上左“齒”右“可”,下“女”)是一個不常見的古漢字,音“掐”, 就是做一個嚇人的模樣,驚人四散。 這時候悟空在人的眼裡,就是一個“怪”,不人不猴的怪物。 這時候他還不懂得和人溝通的方式,只能暴力野蠻的嚇人,並剝衣搶劫,裝作人的模樣。

這段描寫著墨不多,其實是一個悟空初入人間的狀態。 這個狀態一定也會有很多經歷和故事。 悟空半人半猴的樣子和舉動,一定還是會嚇到很多人,不過他因此學習了很多人的禮貌和溝通方式,漸漸懂得了人的一些習性。



“人”——遊歷人間

悟空在人間遊歷,“ 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 他一方面學習了人的規矩禮貌,一方面還觀察了世人的短處:“ 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

悟空在人間的停留時間非常長,有八九年多,這方面原書也是一筆帶過。 可想而知,這不短的時間裡,他見聞了多少人間喜樂,目睹了多人世人的哀怨,甚至是否在這段時間經歷了自己的友情和愛情? 這個時間的留白,其實給後人很多的遐想空間。


總之,後來悟空不滿足於人間,又坐竹筏度過大海,這才來到西牛賀洲。
在南瞻部洲的經歷,悟空已經懂得人類的很多文明禮儀,以至於見到樵夫,見到菩提祖師,都能以人的禮儀進行溝通。 這時候的悟空已經有了人的樣子,不再是怪物了。
菩提祖師的小童出來見到悟空,並沒有覺得詫異,因為悟空雖然還有好動頑皮的本性,但已經基本符合人的行為規矩了。


拜了菩提祖師後,灑掃庭除,更是做了七年的生活積累,悟空已經逐漸穩固的了解了人的生活起居,以及也和同學了解了很多四方見聞。 看看看後來西行路上悟空見到不同的妖怪,都能了解很多背景,且也能懂得照顧唐僧起居,都是這時候做的功課。

此時,祖師並未傳授長生和變化之法,悟空得了人的姓名,有了人的名分,也做足了人的生活功課。 可以說,這個時候,孫悟空已經是一個沾染仙氣,被教化了的人了。



“妖”——大鬧三界

悟空打破菩提祖師的盤迷,獲得秘傳,得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等本事,有了法力,他已經不是簡單的人了,而是可以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法師。 這時候,悟空的心態產生了問題,開始“賣弄手段”,給師兄弟們表演了“變松樹”

原書描寫這段的詩詞是: “鬱鬱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 全無一點妖猴像,盡是經霜耐雪枝。” 可見,吳承恩也覺得這個階段的悟空是“妖猴”,這時候的悟空心存賣弄,已經沒有了當初純粹,有了內心的優越感,內心深處已經有了無法無天,無視秩序的潛意識。


這個雖然只是一個念頭,但是菩提祖師看的深遠,悟空不能再待在山里了,一是他的賣弄會讓其他弟子產生攀比心,打亂了菩提祖師的教學規劃;二是悟空需要在紅塵中修煉,去吃點苦頭才能重新定位自己。

於是菩提祖師說: “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凶,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菩提祖師這一段詛咒的話,獄乎提前看到了悟空將來可能會犯彌天大錯,成為撼動三界的妖猴。
這時候的話似乎聽起來還是太過嚴厲了,不過悟空後來的表現,說明菩提祖師的擔心不是多餘的。

須菩提祖師本身應該是一位隱居的佛教尊者,且以道士面目示人。 在佛教中,須菩提尊者本身就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須菩提聞佛說法,證悟空理,在佛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這又與賜名猴王“悟空”暗合。

西遊記中其洞府門前對聯名為“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上聯首字末字相合便是佛界“靈山”,而靈臺、方寸,都是心的別稱;斜月三星,秦觀的詞句:"天邊一鉤殘月帶三星",是個拆字的字謎,謎底還是個心字。 西遊記曾反复討論“心”的話題,如“真假悟空存二心”,“烏巢禪師送心經”等等。

悟空與須菩提學藝,得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長生不死與筋斗雲,修得妙術,卻因修性不足而被驅趕,這裡體現了“術”的局限性與“道”不足的缺憾,為後來的闖禍埋下伏筆。



仙——得封列仙班

離開菩提祖師之後,悟空就是一路任性的闖禍:鬧龍宮得金箍棒、鬧地府去死籍、惹得三界不安寧,十足的體現了“妖猴”的煞氣。 雖然這個猴子胡鬧,但是畢竟沒有什麼政治野心,故而太白金星勸說玉帝給他一個看馬的小官“弼馬溫”。 後來不滿意,就又給了他一個虛設的官位“齊天大聖”

因為悟空終究不是修煉得道而成的仙,還是有冥頑不靈的衝動,因為蟠桃會沒有請他,狂心大發,大鬧天宮,窮其術而妄為,終被更大道者“佛”降服,被壓五行山下。 這個地方體現了“道勝於術”。


雖然五行山下被壓五百年,但是悟空頑劣野性依然沒有完全改掉,後來跟隨唐僧,觀音又送給唐僧緊箍咒,讓其約束悟空。 五行山與緊箍咒成為束縛其的工具。 約束他的“術”的任性發揮。

不論如何,畢竟得了天宮的封號,悟空不再是下界的妖猴,而是被天界招安收編了,雖然不是正統的仙籍,至少也是一個太乙散仙,和妖有了區分。 自此之後,孫悟空在三界都以“齊天大聖”而揚名,雖然沒有實際權力,名聲上卻的確起到了作用

但這裡的“仙號”只是強行自封而強行要來的,實在名不符實,齊天大聖的名不符實讓孫悟空由“術”的巔峰狀態顯現了內在的“道”的不足。



佛——歷劫而成佛

悟空跟隨唐僧,一路降妖除魔,也在和自己的內心不斷做鬥爭。 從剛開始對唐僧肉眼凡胎的看不起,到後來與唐僧的師徒情感的建立,幾次出走幾次回來,保護唐僧的過程中,悟空磨煉著自己冥頑凶殘的個性。

遇到六耳獼猴,是悟空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其實六耳獼猴的性情,正是從前的他自己,他一棒打死六耳獼猴,其實是和從前的自己告別。 從而不斷的在順境和逆境中增長自己的智慧。

由一個有虛設仙名的妖王,一路扶正祛邪,降妖除魔,悟空的仁勇智慧也慢慢生長起來,處理各種事情也越來越有辦法,即使幾次危機的考驗,悟空也沒有放棄,韌性超凡,堅定不移,終於在最後修得正果,成為“鬥戰勝佛”


其實吳承恩的《西遊記》,有非常多前言不對後尾的問題,原因就是故事本身就是拼拼湊湊的。
如果吳承恩知道修正版或新修版的概念,或許就沒這麼多BUG的問題了。
但偏偏這些BUG又有很多方向讓讀者去解讀,彷彿怎麼說都非常合理。

也因為吳承恩的《西遊記》,大多數人也只知道吳承恩的《西遊記》,因此我才用原書來稱呼。
而現在的有關《西遊記》還是悟空的個人電影或二次創作都是從吳承恩這個《西遊記》原書來衍生創作的。




再來就是文章標題的重頭戲,悟空的身高。

一樣討論前這裡依然先聽首歌,再接著看下去。

原書裡提到悟空的身高有兩種敘述,第一個七尺、第二個就是四尺。
以明朝的算法一尺是31.1,唐朝一尺30.7。
為何要分明朝和唐朝,吳承恩是明朝人,書中角色是唐朝人,所以來對比一下。
明朝七尺、四尺:217.7、124.4。
唐朝七尺、四尺:214.9、120.4。
所以唐、明的一尺其實差沒多少。

我們再看看其他朝代的一尺是多少:
商代:一尺約16.95cm。按這一尺度,人的身高約一丈左右,也就是乘以十尺才可以大概得知商代男子的平均身高169.5

周代:一尺約23.1cm。乘以七尺:161.7

秦時:一尺約23.1cm。乘以七尺:161.7

漢時:一尺約21.35到23.75cm。乘以七尺:149.45、166.25

三國:一尺約24.2cm。乘以七尺:169.4

南朝:一尺約25.8cm。乘以七尺:180.6

北魏 :一尺約30.9cm。乘以七尺:216.3

隋代:一尺約29.6cm 。乘以七尺:207.2

以上的平均身高只是提供參考,但古人的身高確實比現代人還要高。

可以查到的最早記述古人身高資料的是《靈樞經》。
《靈樞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可謂中醫學的奠基之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其中卷四第十四篇「骨度」提高了一個古人高身:「人長七尺五寸」,並以身高出古人身體各部分的骨骼長短數據。


古人的標準身高「七尺五寸」,那換算現代多高呢?
這要結合《靈樞經》的成書時間來考察 。
一般認為《靈樞經》成書是東周戰國時期,也有人認為是漢代人所作,但不論哪一種說法正確,這兩個時間的尺度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從周代到漢時的一尺乘以7.5就可以知道古時男子平均身高大概是173。




我們先講原書中提到的七尺:
1.原書第二十一回:那怪仔細觀看,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笑道:
“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
”行者笑道:“你這個兒子,忒沒眼色!你外公雖是小小的,你若肯照頭打一叉柄,就長三尺。
”那怪道:“你硬著頭,吃吾一柄。”大聖公然不懼。
那怪果打一下來, 他把腰躬一躬,足長了三尺,有一丈長短 ,慌得那妖把鋼叉按住,喝道:
“孫行者,你怎麼把這護身的變化法兒,拿來我門前使喚!莫弄虛頭!走上來,我與你見見手段!”

十尺為一丈,悟空長了三尺就是一丈,說明悟空沒長之前是七尺。
這裡出現了兩個身高,一個是黃風怪的看法,“不滿四尺”,另一個是旁白,“足長了三尺,有一丈長短”,一丈減三尺等於七尺。
一般來說,當小說人物的看法與作者旁白髮生衝突時,我們默認旁白是正確的,四尺可以看作是黃風怪對悟空的蔑視。


2.北海龍王 敖順道:“說的是。我這裡有一雙藕絲步雲履哩。 ”
西海龍王 敖閏道:“我帶了一副鎖子黃金甲哩。”
南海龍王 敖欽道:“我有一頂鳳翅紫金冠哩。”
老龍大喜,引入水晶宮相見了,以此奉上。
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那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對眾龍道:“聒噪!聒噪!”

龍王拿給悟空的衣服可以直接穿戴,是正常身高。也就是說龍王幾乎有兩米以上。


3.行者又有眼色,見師父洗浴,脫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過來披在身上 ,卻將那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走到師父面前道:
“老孫今日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
三藏道:“好!好!好!這等樣, 才像個行者 。”
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殘舊,那件直裰兒,你就穿了罷。”
悟空唱個喏道:“承賜!承賜!”

唐僧脫下來的衣服,悟空披在身上沒什麼違和感,唐僧還覺得挺合適,說明悟空身高和唐僧差不多,
甚至比他高一點。

原文有一段可以大概推測出唐僧身高:
行者聞言,演了一會,徑直尋到宮後,看果有一個石匣,卻像人家槽房裡的豬槽,又似人間一口石棺材之樣,量量足有六尺長短;卻伏在上面,聽了一會,只聽得三藏在裡面嚶嚶的哭哩。

躺在一個六尺長短,以唐朝一尺30.7乘以六尺=184.2。
明朝一尺31.1乘以六尺=186.6。所以唐僧身高一米八多上下。
歷史上的孔子也是九尺六寸,周代23.1乘以九尺六寸=221.76。
所以孔子兩米多高。

還最上面提到精轉怪的敘述,悟空第一次西遊來到南贍部洲的海邊,見到漁民把他們嚇走,並當場扒下一名被嚇的無法動彈的漁民所穿衣物,也證明悟空的身高起碼是正常人類男性成年的身高。

後來悟空跟菩提祖師學藝,菩提祖師讓他走兩步,悟空拐呀拐呀(圈盤腿,又稱外八)走了兩步,菩提祖師卻說:“ 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 ”,遂為他取名孫悟空。
這裡,菩提祖師沒說悟空矮,只說他走路像猢猻,也就是說菩提祖師認為悟空是個長的像猴的怪人。
也就是說悟空可能不完全長的像是猴子的樣貌,也有一部分人類的特徵。



長老在馬上聽見,道:“這個夯貨!正走路,怎麼又胡說了?”
八戒道:“你兒子便胡說!你不看見孫行者那裡哭將來了?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凶狠。
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麼去得?”

長老道:“你且休胡談,待我問他一聲,看是怎麼說話。”
問道:“悟空,有甚話當面計較,你怎麼自家煩惱?這般樣個哭包臉,是虎唬我也!” 
行者道:“師父啊,剛才那個報信的,是日值功曹。他說妖精凶狠,此處難行,果然的山高路峻,不能前進,改日再去罷。”

長老聞言,恐惶悚懼,扯住他虎皮裙子道 :“徒弟呀,我們三停路已走了停半,因何說退悔之言?”

坐在馬上的唐僧能伸手扯到悟空,如果悟空只有四尺的話估計這樣扯不到。



四尺原文:
1.原書第二回:悟空急睜睛觀看,只見那魔王——
頭戴烏金盔,映日 光明 ;身掛 皂羅袍 ,迎風飄蕩。 下穿著黑鐵甲,緊勒皮條;足踏著花褶靴,雄如上將。 腰廣十圍,【身高三丈】。 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 稱為 混世魔 ,磊落兇模樣。
猴王喝道:“這 潑魔 這般眼大,看不見老孫! ”
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什麼上下? ”

很多人認為悟空不滿四尺都是從這一段看來的。
但一方面,混世魔王有三丈高,看誰都很一樣,在他眼裡悟空不滿四尺很正常。
另外,後面提到“身不滿四尺”的時候大家都忽略後面半句話,“年不過三旬”,悟空從誕生到學藝歸來,才不過三旬? ? ?  
人家明明都三百多歲了,所以混世魔王的話語有很大的誇張成分,不能作為直接參考。


2.師徒們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吒一聲道:
“那和尚!那裡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
三藏道:“ 好手不敵雙拳 ,雙拳不如四手。 他那裡六條大漢 , 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 ,怎麼敢與他爭持? ”

唐僧把悟空和六個強盜對比時,說悟空是小小的。
七尺高的悟空,在隨便跳出來的六個強盜面前都是小小的,那六個強盜得多高多壯,有點想像不到,所以認為悟空只有四尺的就是這個原因。


然後我們比對一下巨石強森和NBA球星的合照。
巨石強森1米九六高。


把巨石看成原書悟空,六個強盜比悟空高是說的過去的,而且原書非常多次提到悟空是【瘦】不是矮。


【只見那小仙報導:“師父,油鍋滾透了。”大仙教“把孫行者抬下去!”
四個仙童抬不動,八個來,也抬不動,又加四個,也抬不動。 眾仙道:
“ 這猴子 戀土難移 ,小自小,倒也結實。 ”】


【那老者扯住三藏道:“師父,你倒不言語,你那個徒弟,那般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鬼,怎麼反沖撞我這年老之人!”
行者笑道:“你這個老兒,忒也沒眼色!似那俊刮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吃。 想我老孫雖小,頗結實,皮裹一團筋哩 。”】


【公主道:“和尚啊,你莫要尋死。昨者你兩個師弟,那樣好漢,也不曾打得過我黃袍郎。
你這般一個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個螃蟹模樣,骨頭都長在外面 ,有甚本事,你敢說拿妖魔之話?”
行者笑道:“你原來沒眼色,認不得人。俗語雲: 尿泡雖大無斤兩,秤鉈雖小壓千斤。
他們相貌,空大無用,走路抗風,穿衣費布,種火心空,頂門腰軟,吃食無功。咱老孫小自小,筋節。 ”】


【好大聖,耳中摸一摸,拔出一個繡花針兒道:
“列位,我出家人,果然不曾帶得盤纏,只這個針兒送你罷。”
那賊道:“晦氣呀!把一個富貴和尚放了,卻拿住這個窮禿驢!你好道會做裁縫?我要針做甚的?”
行者聽說不要,就拈在手中,幌了一幌,變作碗來粗細的一條棍子。  那賊害怕道:
這和尚生得小 ,倒會弄術法兒。”】


【卻說三個魔頭帥群精回洞,二怪道:
“哥哥,我只道是個九頭八尾的孫行者, 原來是恁的個小小猴兒
你不該吞他,只與他鬥時,他那裡鬥得過你我! 洞裡這幾萬妖精,吐唾沫也可湅殺他。】

獅陀嶺三妖的插圖

西遊記敵方妖怪幾乎不動就幾丈的身高,連神仙起碼也是一丈以上。
對此悟空在這些仙妖面前確實小小的。



3.八戒道:“古人雲,夜行以燭,無燭則止。你看他打一對燈籠引路,必定是個好的。”
沙僧道:“ 你錯看了,那不是一對燈籠,是妖精的兩隻眼亮。”
這呆子就唬矮了三寸,道:“爺爺呀! 眼有這般大啊,不知口有多少大哩 !”......
大不大,兩邊人不見東西;長不長,一座山跨佔南北。  
八戒道:“原來是這般一個長蛇!若要吃人啊,一頓也得五百個,還不飽足!”  ......

那老者滿心歡喜,即命家僮請幾個左鄰右舍,表弟姨兄,親家朋友,共有八九位老者,都來相見。
會了唐僧,言及拿妖一事,無不欣然。
眾老問:“是那一位高徒去拿?”
行者叉手道:“是我小和尚。”眾老悚然道:“不濟!不濟!那妖精神通廣大,身體狼犺。
你這個長老,瘦瘦小小,還不彀他填牙齒縫哩!”
行者笑道:“老官兒,你估不出人來。我小自小,結實 ,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氣在內哩!”

因為妖精的眼睛比燈籠都大,身子足以橫跨大山,把八戒沙僧拿去都可能不夠塞牙縫。
這個很明顯就是老頭們拿悟空和蛇妖的身高作對比,老頭們肯定是有看過妖怪本體,不然根本不可能用這麼肯定語氣。

還有黃風嶺這段:這行者見請,才牽了白馬,教高才挑著行李,與三藏進去。
他也不管好歹,就把馬拴在敞廳柱上,扯過一張退光漆交椅,叫三藏坐下。
他又扯過一張椅子,坐在旁邊。  那高老道:“這個小長老, 倒也家懷。”行者道:“你若肯留我住得半年,還家懷哩。”
老者道:“經非難取,只是道中艱澀難行。我們這向西去,只有三十里遠近,有一座山,叫做 八百裡黃風嶺

有人說這段老者是無法看出悟空年齡,所以認為悟空是矮的就因為長老,但長老除了是年長者的通稱外,也可以指佛教的得道高僧或宗教的主持會中的執事者。
所以這個【小】大概率是指輩分
至於年齡,上述提到悟空可能長的不完全是猴子。
前陣子的《黑神話:悟空》 其實就是按照原書的形像做的。

製作組有透露, 遊戲標題中的“悟空”也不僅僅指的是“孫悟空”這一個角色 。
“悟空”本身是“悟出空性,打破冥頑”之意,所以勘破“凡有所相,皆是虛妄”的就稱得上是悟空,大可不必局限於孫大聖。
下面這張成佛悟空看起來就很年輕。

然後是本傳被稱作"悟空"的主角卻有了一點年紀。

上面幾張不正是菩提祖師說的身軀雖是鄙陋,卻個食松果的猢猻?!
所以原書悟空的年齡外表是可以看出的。
小長老可以指外表年紀或是輩份。



豬八戒在原書裡是這樣描述的:他生得: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釘。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腦後鬃長排鐵箭,渾身皮糙癩還青。手中使件蹊蹺物,九齒釘鈀個個驚。
原書沒有明說八戒的具體身高,只有提到他嘴長三尺,按正常的比例來推斷,三米五左右。


沙悟淨身高:
三藏道:“不敢說。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淨和尚,他生得身長丈二,臂闊三停,臉如藍靛,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他都是這等個模樣,所以不敢擅領入朝。”

丈二換算是三米七,我算四米,因為沙悟淨剛登場是把九顆骷髏當項鍊掛在身上,能夠把人頭當項鍊,我想不用說了肯定夠高。



原書還有很多悟空是七尺的證據,比如馱起銀角變化的老道士:
眾妖散去,他獨跳下山來,在那道路之旁,搖身一變,變做個年老的道者,真個是怎生打扮?
但見他—— 星冠晃亮,鶴髮蓬鬆。 羽衣圍繡帶,雲履綴黃棕。
神清目朗如仙客,體健身輕似壽翁。 說什麼清牛道士,也強如素券先生。 妝成假像如真像,捏作虛情似實情。 ……

行者聞言道:“這廝造化哩!我那師父是個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裡槎。我待不馱你,他就怪我。馱便馱,須要與你講開,若是大小便,先和我說。
若在脊樑上淋下來,臊氣不堪,且污了我的衣服,沒人漿洗。”
那怪道:“我這般一把子年紀,豈不知你的話說?”【行者才拉將起來,背在身上】,同長老、沙僧,奔大路西行。 那山上高低不平之處,行者留心慢走,讓唐僧前去。



悟空把唐僧從馬上抱下來回頭就跑。
師徒兩個正然看處,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就搶長老。 【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師父抱下馬來,回頭便走】。 那條龍就趕不上,把他的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潛蹤。


悟空扯住豬八戒的耳朵。
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變!”即變做一條 三股麻繩 ,走過來,把手背綁剪了。
那怪真個倒背著手,憑他怎麼綁縛。 卻【又揪著耳朵】,拉著他,叫:“快走!快走!”
那怪道:“輕著些兒!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 。”
……
頃刻間,到了莊前。行者拑著他的鈀,【揪著他的耳】道:“你看那廳堂上端坐的是誰?乃吾師也。”
那高氏諸親友與老高,忽見【行者把那怪背綁揪耳而來】,一個個欣然迎到天井中,道聲
“長老!長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
那怪走上前,雙膝跪下,背著手對三藏叩頭,高叫道:
“師父,弟子失迎,早知是師父住在我丈人家,我就來拜接,怎麼又受到許多波折?”
三藏道:“悟空,你怎麼降得他來拜我?”【
行者才放了手】,拿釘鈀柄兒打著,喝道:“呆子!你說麼!”


綜合上述,如果悟空只有四尺,根本不合常理。
我看過很多都認為悟空矮的都把他當一般猴子,但悟空本身就不是普通的猴子。
會覺得矮的情況大多就是躬著身子,躬著身大概五尺也就是一米六多,站挺身子就是七尺。
雖然高但是纖瘦,所以別人看起來才覺得病懨懨的。


再者金箍棒在原書的戰鬥型態是丈二(三米七多)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
“再短細些更妙!” 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正嚷間,大聖到了。 叫一聲:“開路!”掣開鐵棒,幌一幌,碗來粗細,丈二長短,丟開架子,打將出來。 九曜星那個敢抵,一時打退。


棍也被稱作「棒」,中國武術器械裡的一種,屬長兵器。長度約為1.3-2.6米(齊眉棍、七尺棍、九尺棍),也有的長達4米(丈二棍,又稱「殳」)

如果只是四尺,拿三米七多快四米的金箍棒,那畫面.......
實際上可能就是小孩拿丈二棍。

用圖做對比抓個大概,悟空七尺身高和四米的棍

而剛好《黑神話:悟空》的金箍棒長度就像我上圖那樣
(螢幕前的各位可以用自己的食指和大拇指,比對上圖中悟空的身高和金箍棒的長度)

一寸長一寸強,尤其面對的敵人都很高,金箍棒丈二四米搭配悟空七尺兩米多的身高,完全沒問題。


當然如果真的要以現代人的標準也就是上面的商代到的三國的標準來看,乘以七尺悟空起碼也是一米六~一米七左右起跳。
總之悟空不可能會是四尺(124.4),反觀唐僧要跟悟空對調,要更加矮小,一米三~一米四。
也就說四人組最矮的反而是唐僧!

而那些堅持悟空只有四尺的無非就是因為李贄的《李卓吾批評西遊記》和陳士斌《西遊真詮》這兩本內容提到的【他把腰躬一躬,足長了六尺,有一丈長短】



《李卓吾批評西遊記》


《西遊真詮》


但最初版本是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遊記」
(簡稱世本《西遊記》)。
記載的是三尺

做為現存最早的百回本西遊記,成書於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 年)。
百回本的《西遊記》其版式很多,如以明刊本為例,分為華陽洞天主人校本與李卓吾批評本兩類,其中以世德堂本作為現存最早的刻本,是非常則具有歷史性的學術價值。

所以在吳承恩的筆中,悟空就是七尺男兒,而且上述也有很多原書悟空七尺的例子。
如果真的不滿四尺,那又跟原書展現出悟空七尺身高的橋段產生衝突,甚至連帶著唐僧也會不滿四尺的形象。

至於為什麼李贄與陳士斌要改成【長了六尺】?我想他們覺得悟空太高,想讓他符合正常的猴類,但他們忽略掉最初的刻本中多數表現悟空七尺的段落。
哪些堅持悟空矮的可以接受其他妖怪幾丈高,卻無法接受悟空兩米多身高?
在加上悟空本來就不是普通的猴類,是花果山的一塊仙石誕生的,本身就不普通。


花果山乃是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
原書中對花果山的描寫,小說第一回一開篇,作者就向我們介紹了花果山的基本情況,其中有一段話寫道: 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乃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 這句話。
在《西遊記》中,十洲、三島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裡人跡罕至、遠離世俗,仙草靈芝遍地叢生,是道家理想的修煉之地,神仙之宗福、祿、壽三星即生活在這裡。
祖脈、來龍都有來源、源頭的意思,花果山是十洲、三島的源頭,可見花果山的輩分要遠遠高於十洲和三島。

“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 ,則交代了花果山形成的時間,乃是盤古開天闢地之時,屬於四大部洲中最早形成的山脈。

“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體現了花果山的重要作用——擎天、固地。
總之一句話,花果山非同凡響、神氣沖天,乃是一塊風水寶地,非一般神仙所能擁有,只有 “祖” 一級別的神仙才能配得上。
在《西遊記》中,被稱為 “祖” 的神仙屈指可數,有佛祖如來、道祖太上老君、菩提祖師、地仙之祖鎮元子以及九天蕩魔祖師。

這裡我也順便說一下,網路不知道究竟是誰亂傳悟空是女媧補天的石頭誕生的,這真的是在誤導大眾,影視我倒是知道TVB的西遊記貳。
但這也就算了,但幾乎清一色電影或是動畫二創同人小說幾乎都設定女媧補天,身為原書迷的我真的快昏倒。


首先女媧補天的地點不周山:
不周山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座山,亦是人間的天柱,被共工在一氣之下撞斷,使天崩塌,後才衍伸出女媧補天的故事。根據古書記載,不周山據說在崑崙山西北。有提及「不周山」的書籍有《山海經·大荒西經》、屈原的《離騷》等。

用西遊記的世界觀,不周山在南贍部洲,而花果山沒有人類居住,只有當地的花果山猴精。
所以就算是女媧補天留下的石頭,也不可能會飛到東勝神洲。
而花果山形成時間是盤古開天闢地後就誕生了,更何況是山頂的石頭。

而女媧補天的石頭成精又轉世為人的是紅樓夢的主角賈寶玉。
不過賈寶玉的前世是仙石的設定是後來抄錄的失誤所致。
最初曹雪芹是設定是賈寶玉前世是赤瑕宮神瑛侍者,仙石吸收日月精華成精變成通靈寶玉。
兩者沒關係,通靈寶玉是因為想體驗人間所以被編在絳珠仙子還淚的隊伍中。

所以論輩分時間,孕育孫悟空的仙石比所有三皇五帝還要高齡。
還有任何東西時間久了都會產生靈性並開始修練吸取日月精華,像是九十九神。
通靈寶玉就是類似九十九神,也就是俗稱的石頭公。

然而悟空他是石猴而不是石精,如果是石精,那悟空一開始登場就應該對世間懂很多的知識。
甚至有一定的法力和修為,不然是不可能化形的。
可是他並沒有,宛若新生兒般對所有一切都很好奇,而且沒有法力與神通,只有展現出極高一點就通的悟性天賦和無限潛能。

任何妖怪從原形修到人身,時間是最重要的,哪怕是花草樹木和石頭,時間久了並不會讓他們如悟空那樣生出一個生命,而是不斷累積修為,雖然沒有修成人身,可是卻有靈智可與人溝通說話。

像玉皇大帝在書中是經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正好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用科學的進化論算下來是活了2.268億年。恐龍正好出現在大約2.25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因此玉皇大帝的原型真身極有可能是一條恐龍,很可能還是一條霸王龍。

而盤古開天時間點用宇宙的誕生來說,起碼是137億-138億年之間。
就算是138億年之間億年前就誕生,仙石也只會變成更古老的修為更深石精。
而不會是孫悟空這個石猴。
還有原書說得是石卵,因此所謂的石卵其實不是石頭,可能是盤古的心臟。
西遊記原書包括有關盤古的神話傳說,都沒有提到盤古的心臟化身成什麼。

看看上述花果山的介紹和來源,靈氣澎湃無比。
而心臟的功用是推動循環系統中血管的血液。
血液提供身體氧氣以及養分,同時也協助身體移除代謝廢棄物。
這不就跟石卵不斷吸收日月精華卻鄙棄穢氣濁物很像嗎?


要知道悟空出生的時候原書的描述是:
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剛生下來瞬間就學會了爬和走,並且向四方叩拜。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兩隻眼睛還有金光冒出直射斗府星宿。
《滕王閣序》,其中就有一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王勃所寫的「物華天寶」中的「物」並非俗世的物產,而是吸天地日月精華之精靈寶物。
「斗」和「牛」是天上的兩星宿,也代指天庭。
悟空出生後飲用了凡間的水和食物,眼中的金光就消失潛藏在體內。

悟空眼中的金光為什麼會消失,其實代表著剛出生的嬰兒的眼睛,裡面就透露出來一股靈性,如同清澈的泉水一樣。
古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有這樣眼神的孩子,他的內心也是純潔的。
所以當悟空出生時,也是這樣的相當純潔。

但是,隨著悟空學會了走、學會了爬,還拜了四方。 他不斷地接受著人類社會文化的熏陶,慢慢地也就有了人類的貪欲。 悟空開始吃了人間的飲食,於是就產生了——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曾經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從佛家和道家的角度來說,悟空的純潔心性慢慢地被遮蓋住了。
孫悟空要想再變得純潔,就要學道或者學佛。

所以《西遊記》第一回的標題,吳承恩就暗示了這一切——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人要遠離貪欲,才會心靈通透。


接著我們再從原書的描寫來看石卵: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週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
悟空的出生很謎,石頭生出石猴本身就很奇怪,生他的石頭更怪。

石卵的尺寸剛好暗含時間節氣,上面的九竅八孔也是別有意思。
九竅是指哺乳動物的眼鼻口耳七孔,加尿道和肛門。八孔是指禽類的眼鼻口耳,禽類的尿道和肛門是合二為一的,所以是八孔。西遊記中講“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是否正是因為這塊石頭上有了九竅八孔,所以這塊石頭也走上了修仙之路,孕育出了石卵。
所以原書中孕育悟空的石卵比女媧的補天石高了不知道多少檔次。

我們再說回身高部分,如果要以科學方面來說氧氣越多,生物的體型就會越大。
所以花果山的養分讓當地的生物比其他地方還要高大的許多。
以玄幻方面更是說明悟空誕生在不平凡的地方,所吸收的精華肯定比一般的精怪還要好
甚至花果山的猴子大小絕對和其他地方的猴子是不一樣的,起碼都是成年人的身高。
不要說有兩米多的身高,悟空擁有正常男子成年身高是真的再正常不過了。

至於為何會從正常成年男子的身高突然變成兩米多?
原書寫悟空剛出生就會走會爬,這代表著悟空還沒開始發育就是個巨嬰。
發育後成長到兩米多才是正常的。





接著再看看原書對悟空的五官的描述: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眉又硬。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鐘磬。」
沒什麼特別的,兩耳過肩應該是誇式法。


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
「身軀猥鄙,面容羸瘦,不滿四尺。」這個就是黃風怪那段,就不再解釋身高問題。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
「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這部分就開始讓讀者想像悟空的妖怪臉。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
「那妖魔笑道:『這猴兒強勉纏帳!我倒使槍,他卻使拳。那般一個拳頭,只好有個核桃兒大小,怎麼稱得個錘子起也?』」 青牛精(獨角兕大王)身高也是丈起跳的。


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
黃髮緊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棉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査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描寫非常具體了,包括衣著細節。


黃髮,代表悟空在原書的毛色是黃色,所以降魔篇........根本就是矮黑猩猩。
再看其他形容:
1.圓頭毛臉,孤拐面,凹臉尖嘴(尖嘴縮腮、毛臉雷公嘴)
2.磕額頭
3.金睛火眼(紅眼睛)
4.塌鼻子
5.兩耳過肩查又硬(查耳朵)
6.獠牙向外生
7.一身黃毛
8.兩塊紅股(紅屁股)
9.一條尾巴
10.圈盤腿(拐呀拐的走路)
11.癆病鬼模樣

吳承恩在原書裡說了這麼多形容詞,但其實就是指獼猴。

而金色的獼猴更是少之又少,但不是沒有,原因好像是基因突變。

孫悟空的稱號美猴王在猴群中應該算是漂亮的。
齜牙裂嘴大概就是這樣。
既然獼猴這麼可愛,為什麼原書卻把悟空形容的很可怕?

形容的可怕是悟空和妖靠攏有了暴戾的一面,也是誇張的想表達悟空此時的性格和外表,也就是象由心生。
原書也說了一開始的悟空就是個長得很奇怪的猴人,似人非人似猴非猴。
那時候的他心思單純,不像後來學藝歸來後的膨脹的心態。

但悟空會膨脹,我覺得也是他在人間歷練後看了很多例子,也就是說當心思單純的悟空就好比現實社會年輕人的縮影,懵懂無知,在職場歷練幾年發現職場的黑暗後,更加決奮發向上也想獲得成功。
而整部《西遊記》,除了是吳承恩諷刺當時的朝廷風氣外,又何嘗不是現代社會的另一種表達?

一百人看《西遊記》,就會有一百種看法。
有陰謀論有導人向善等等等,但這些全都是"社會"的其中一個環節不是嗎?
所以我更頃向《西遊記》有黑暗面也有光明的一面,是綜合所有看法元素的一本經典巨作。
不然悟空踏入人世又再度踏上學藝的旅途,心態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
但他沒有,說沒有或許不對,應該說悟空的內心多了爭強好勝的引子。
甚至學會隱藏自己的心思,但還不夠成穩,所以學完七十二變和筋斗雲後才又暴露出自己的真實內心,導致菩提祖師看到悟空未來的闖禍的契機。

這裡我覺得菩提祖師也沒有盡到一個老師和師父的責任,既然知道他會闖禍卻又不即時把悟空的思想拉正,反而驅逐悟空離開斜月三星洞,還落下狠話不准悟空透露自己。
所以悟空犯錯有一半要歸咎菩提祖師沒有即時導正思想。


因為降魔篇的問題,所以徐克的伏妖篇悟空外型上就真的還原原書的形象。
但也就是外形還原罷了,因為原書的悟空外表是人類和猴子的五官樣貌混合。

所以要說真正還原的還是前面說的《黑神話:悟空》。
畢竟原書裡悟空化成和尚是毛臉雷公嘴。

當然《黑神話:悟空》的故事是西遊記之後的故事,而上圖的老人也被眾多原書粉絲猜測是悟空本人
不過以原書來看,悟空化作的和尚多半是年輕的版本。

所以說《黑神話:悟空》的形象,才是真正的原書的形象,也符合大眾對於悟空究竟是美還是醜。
但以我個人來說悟空可以不是俊男,但絕對不是醜陋的形象。因為"似人非人,似猴非猴"。

而且原書的真假美猴王中,如來說過混沌四猴者,"不入十類之中,不達兩間之名"。
十類是五仙:天地神人鬼;五蟲,蠃鱗毛羽昆。

鬼仙
死後成仙,亦指鬼中神仙。
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入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雖曰仙,其實鬼也。

人仙
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若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悞交恨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相當於網絡小說中的修真者。

地仙
方士稱住在人間的仙人。
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

神仙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
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舉形升虛即所謂白日飛升也。


五蟲
古人把動物分為五類,即:
羽蟲
禽類,鳳凰為羽蟲之長。

毛蟲
獸類,麒麟為毛蟲之長。

甲蟲
後多稱介蟲,指有甲殼的蟲類及水族(如貝類、螃蟹、龜等,靈龜為甲蟲之長)。

鱗蟲
魚類及蜥蜴、蛇等具鱗的動物、還包括有翅的昆蟲,龍為鱗蟲之長。

蠃蟲
也作倮蟲,倮通裸,即無毛覆蓋的意思,指人類及蛙、蚯蚓等,人為蠃蟲之長。

以上合稱「五蟲」。

從上述分類來看我們知道拿出任何一種周天物種都可以歸屬到上述的五仙五蟲。
而這些物種又可以歸屬到其他分類方法。
比如說陰陽,比如說五行,比如說八卦,比如說四大,比如說五蘊。

所以如來的意思是要我們不設限,我們在分類物種的時候要考慮周全和例外,要有開放的分類方法。另外我們從四猴會有的本事來看,確實很像四大,也是佛教常說的四大皆空的四大。

四大的觀念,也不是佛教發明的,這是人類對於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結果,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幾乎有著同樣的趨勢。
比如中國書經所記的「水、火、金、木、土」五行。
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說的世界形成,是基於「地、水、風、火、空」的五種自然因素。
希臘古哲學家恩培多克勒(Ἐμπεδοκλῆς),也曾提出「氣、水、土、火」為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

總之,不論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僅限於此而膠著於此,那麼,發展的結果,便是唯物論者,所以,這些思想,也是唯物論的先驅。
所以說把悟空局限於"猴子"一類,就代表思想格局被局限了。




再來就是妖,悟空吃人這部分。
原書以及最前面我就提到悟空再拜師學藝前有在人間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更不用說他從猴到人學會人類的禮法,更加代表著悟空對普通人比起其他妖更有親切感。
拜入菩提祖師下更是學了一些正門正宗的觀念,待在這樣有良好道德的環境下。
就好比要我們正常人吃人肉,會有莫名的不適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救烏雞國國王,悟空從老君那裡要到九轉還魂丹,但尚欠一口清氣。
原書這段是這樣寫的:
"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氣,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還教悟空來。”
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惟行者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

這裡代表悟空的確沒吃過人,但卻有唬爛唐僧吃過人的橋段:
“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裡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

原書裡悟空很愛誇大和吹牛,實際上確實沒吃過人。
拜師學藝歸來後和牛魔王等妖魔稱兄道弟,沒吃過人但也見過各種吃人手段。
甚至有人非常肯定悟空再當妖怪期間就是吃過人。
這就好比一群朋友之間,他們抽菸,但我不抽也不傷和氣的概念。
但也不會叫他們別抽菸,悟空應該偏這種,他不吃人肉卻不會阻止別人吃人肉。

可以說悟空擁有妖怪身上的暴戾氣質,但絕對不能說他是意義上的妖魔,他甚至沒有任何一絲妖氣。
師從玄門正宗修練大品天仙訣,又在充滿靈氣旺盛的花果山中出世,和一般的妖怪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大品天仙訣
無上妙法,菩提祖師精通道佛儒之法,此功法也含有道佛儒無量自在、太上無窮與至高無上之意,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因每五百年渡一災,共雷火風三災。

詩曰: 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幹。

功法口訣: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説。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裏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菩提祖師三教皆通,在悟空學藝時,菩提自述精通百家讓悟空隨便挑一樣學,他讓悟空選學低級的課程,就有道字門的三百六十旁門,包括術字門的請仙扶鸞、趨吉避凶,流字門三教九流的看經唸佛、朝真降聖,靜字門的參禪打坐、戒語持齋,動字門的採陰補陽、攀弓踏弩等等,十分駁雜。

菩提開講大道能夠"説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
從這些能夠看出:菩提不拘泥於一門一派,兼容幷包、百家皆通。
後來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又教會了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等等。
可以説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神通,是書中其他神仙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即便是如來和太上老君,也只不過是專精佛、道兩家。

所以在這樣正門正道出師的悟空,絕對不可能是一隻意義上的妖。
被稱作妖只能算品行和行為上偏差的行為,雖然殺過人但都是有目的的。



他殺六個強盜,是因為強盜想殺他和唐僧。
他殺獵戶,是因為獵戶大肆捕獵他的猴子猴孫,都快把花果山的猴子都抓去耍雜技和吃猴腦了,他才動手的。
在三打白骨精後,悟空回到花果山殺了獵戶,他咋吩咐猴子的,獵戶的屍體扔下懸崖,馬的屍體醃成鹹肉。縱然悟空再怎麼暴戾桀傲不馴,但那顆被外在狂氣遮蓋的純潔內心卻始終沒被汙染。



寫到這裡了,我看.....乾脆也講一下悟空在原書的大鬧天宮的真實場景以及哪些通天的本領。
那就再聽一首,從音樂和文章敘述感受齊天大聖的魅力!


悟空的實力在大鬧天空有很大的戰績。
而很多沒熟讀原書的人說悟空很廢,被小保安的王靈官檔在南天門外?根本沒打進凌霄殿。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原書裡這一段是這麼描寫的:
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
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

日滿開爐我跳出,手持鐵棒繞天跑。縱橫到處無遮擋,三十三天鬧一遭。
上方擊壞鬥牛宮,下方壓損森羅殿。天將曾將九曜追,地府打傷催命判。

有詩為證。詩曰:
混元體正合先天,萬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無為渾太乙,如如不動號初玄。
爐中久煉非鉛汞,物外長生是本仙。
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又詩:
一點靈光徹太虛,那條拄杖亦如之。
或長或短隨人用,橫豎橫排任捲舒。  

又詩:
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  
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拴莫外尋。  
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後面這一段是直接明說了“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里,凌霄殿外”

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里,凌霄殿外
幸有佑聖真君(真武大帝)的佐使王靈官執殿,他看大聖縱橫,掣金鞭近前擋住道:
“潑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
這大聖不由分說,舉棒就打;那靈官鞭起相迎。

兩個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好殺:
赤膽忠良名譽大,欺天誑上聲名壞。一低一好幸相持,豪傑英雄同賭賽。
鐵棒凶,金鞭快,正直無私怎忍耐?
這個是太乙雷聲應化尊,那個是齊天大聖猿猴怪。
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
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愛。
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
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勝敗。

所以悟空不是沒打進凌霄殿,而是只剩下凌霄殿沒打進去。
一些沒看過原書的傢伙或者沒讀熟的,都認為凌霄殿是在南天門外,天子守國門?
悟空是從兜率宮一路打到凌霄殿外,兜率宮什麼時候在南天門外了?

悟空不僅不是沒打進南天門,而是基本打的天庭只剩靈霄殿這一塊遮羞布,出八卦爐不是直走,而是一邊打一邊繞圈子全部打了一遍,不僅打人還拆宮。
遮擋:指可以遮蔽攔擋的東西
悟空所過之處都被拆的連遮蔽攔擋的東西都沒了。


即使有王靈官擋住,後來又得調三十六員雷將來支援:
他兩個鬥在一處,勝敗未分。早有佑聖真君(真武大帝)又差將佐發文到雷府,調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聖圍在垓心,各騁凶惡鏖戰。
那大聖全無一毫懼色,使一條如意棒,左遮右擋,後架前迎。
一時見那眾雷將的刀槍劍戟、鞭簡撾錘、鉞斧金瓜、旄鐮月鏟來的甚緊,他即搖身一變:
變做三頭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變作三條;
六隻手使開三條棒,好便似紡車兒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裡飛舞。眾雷神莫能相近。


真個是:
圓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學?
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
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
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
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
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
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游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後面如來回憶是這樣的:
如來道:“那廝乃花果山產的一妖猴,罪惡滔天,不可名狀。
概天神將,俱莫能降伏;雖二郎捉獲,老君用火鍛煉,亦莫能傷損。
我去時,正在雷將中間揚威耀武,賣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問他來歷。
他言有神通,會變化,又駕筋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
我與他打了個賭賽,他出不得我手,卻將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壓他在那裡。
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很多人都不瞭解時代背景,居然以為王靈官是保安隊長???
人家王靈官在明朝那可是被皇帝親自供奉的道教第一護法神,太乙雷聲應化天尊,司掌生殺枯榮、善惡賞罰、行雲布雨、斬妖伏魔、號令雷霆。

《明史·禮志》稱,“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
永樂中,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乃於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
宣德中(1426-1435)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觀曰顯靈宮。”

“夫薩真君之法,因王靈官而行。王靈官之法,因周思德而顯。”

明成祖朱棣在得到一個靈官像後,將其安放寢宮,“崇禮朝夕,如對賓客”。每次出戰都要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神。

明宣宗將天師廟改為火德觀,王靈官為“隆恩真君”,並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又在現內建崇恩殿、隆恩殿。成化年間,明憲宗改觀為宮,稱之為顯靈宮,四季為二神更換袍眼,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復換新袍服,珠玉錦繡,所費不惜。
而在民間,更是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靈官”的俗語存在。

還有,雷部也不是什麼小兵,那可是36員雷將!
雷神崇拜那是從上古時期就流傳下來的民間信仰,這個信仰也影響到了道教。
道教以雷法為尊,因此雷部三十六雷將不管是在世俗信仰還是道教信仰都是天庭第一戰力。
都是真君元帥的程度。


如果再加上在之前所調的十萬天兵:
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

可以說,天庭已經是把能調的兵力全派出去了,王靈官和三十六員雷將實際上已經是最後的底子了。
面對開三頭六臂的悟空,王靈官與三十六雷將連靠近身都做不到,只能把悟空圍起來。
直到如來現身,悟空一直在中間耀武揚威。


更不要說被吹捧過頭的真武大帝,那些過度解讀陰謀論的人都說天庭再放水,所以才會任由悟空大鬧,一切都是局,如果這些幕後強者出來(比如太上老君和真武大帝)還輪的到悟空放肆?
結果原書人家就再現場,只是沒參戰,或者說他參戰也沒用因為打不過XD
不然玉帝何必捨近求遠去千里靈山求救佛祖如來救駕?
這時期的真武大帝還不是後來悟空西行上已經成為"九天蕩魔祖師”的真武大帝。
他當然打不過這個時期的悟空。

在《西遊記》中多次出現過有“道教真武大帝”不同稱號的人,至於他們是否是同一個人,再此也不好斷定,畢竟《西遊記》自成體系。
但是那些陰謀論者,既然都喜歡將他們視為同一人來黑悟空,那麼就辜且當成是同一人吧。
所以結論就是真武大帝打不過悟空。

如果不是因為王靈官在當時明朝的地位,再加上玉帝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皇帝,我估計吳承恩真的要寫出悟空吊打王靈官打進了凌霄殿玉帝被嚇得躲桌底的劇情。
後面天庭包括玉帝在內也是對悟空充滿了心理陰影。


天師笑道:“那個猴子還是這等村俗,替他收了怪神,也倒不謝天恩,卻就唱喏而退。
”玉帝道:“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馬元帥同張、葛、許、丘四天師奏道:“下界有一般兩個孫悟空打進天門,口稱見王。”
說不了,兩個直嚷進來。諕得那玉帝即降立寶殿,問曰:“你兩個因甚事擅鬧天宮,嚷至朕前尋死?”
諕: ㄒㄧㄚˋ 、欺瞞、欺騙。 意思是玉帝裝模作樣故作鎮定的質問兩位悟空。


其他人更不用說了
好行者,一筋鬥跳上南天門里。
諕得個龐、劉、苟、畢躬身,馬、趙、溫、關控背,俱道:
不好了,不好了!那鬧天宮的主子又來了。”

卻說行者取了闢火罩,一筋鬥送上南天門,交與廣目天王道:
“謝借,謝借。”
天王收了道:“大聖至誠了。我正愁你不還我的寶貝,無處尋討,且喜就送來也。”
那二十七宿星員,領了旨意,出了天門,各念咒語,驚動奎星。
你道他在那裡躲避?他原來是孫大聖大鬧天宮時打怕了的神將,閃在那山澗里潛災,被水氣隱住妖雲,所以不曾看見他

再看看當初孫悟空對二郎神的戰鬥,不是單挑也是悟空一個人打二郎神和梅山七聖全部。
原書這樣寫:
這真君即喚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聚集殿前道:
“適才玉帝調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來。”
眾兄弟俱忻然願往。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搭弩張弓,縱狂風,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

自天門上往下一摜,滴流流,徑落花果山營盤里,可可的著猴王頭上一下。
猴王只顧苦戰七聖,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
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罵道:“這個亡人!你不去妨家長,卻來咬老孫!”
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聖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
那老君收了金鋼琢,請玉帝同觀音、王母、眾仙等,俱回靈霄殿。


悟空真的不如二郎神?
在看原書寫的:
卻說真君與大聖變做法天象地的規模,正鬥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老家被砸悟空心急才撤退。

從原書裡看,悟空都是一個人單挑全體還不敗,甚至把所有一線戰力打的節節敗退。
會輸不外乎是被偷襲和老家被砸。

而現在的遊戲和網路同人害人不淺,以為三清就必須會戰鬥。
甚至有人瘋魔到把《封神演義》的設定融入到吳承恩的西遊記裡,兩本根本就是不同設定的書。
不知道有句話叫各司其職嗎?
用現代科學比喻,太上老君充其量是發明家和科學家以及哲學家。
又不是軍人。
老一輩的就很強?
甚至一些說悟空是太上老君的兒子言論,把繩索和勾刀去掉是為了幫孫悟空。
就很好笑,你不去掉文武火就燒不壞這一堆東西了?
悟空能活也不是因為什麼太上老君幫忙,他是沒想到悟空懂八卦,跑到巽位
還有人說老君故意弄出巽位的,不然悟空就死了!!!!
八卦爐沒巽卦還是八卦爐?乾脆叫七卦爐吧~

用遊戲來比喻悟空,除了"補師"外,坦克、打手、輸出、暗殺、走位等等,悟空幾乎全都佔了而且還是專精的程度。不論單挑還是一對多,是真正全方位的戰士。

而在最上面述說悟空是從精怪人妖仙佛過成轉變的介紹,在"仙"的部分我不是說過齊天大聖名不符實只是強行自封,讓悟空由“術”的巔峰狀態顯現了內在的“道”的不足。
就是指大鬧天宮悟空在實力("術")上確實達到了【齊天大聖】該有的實力。
但是內在的"道"(心境)在當時是無法匹配【齊天大聖】這四個字的。

簡單來說悟空雖然打出了【齊天大聖】的威名,但在形象上卻是負面而不是正面的。
甚至遭原書中的黑熊精取笑。那怪聞言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麼?”
當然黑熊精說這句話代表下界妖怪只知道悟空鬧天宮被佛祖封印,卻不知道當時的過程。

如果下界妖怪知道當時悟空鬧天宮的程度,我想西行之路上是真的絕對沒有一個妖怪敢打唐僧肉的主意。能夠差點幹翻天庭的主,這個能耐大部分所有的妖怪都絕對沒這種能耐。

所以我們再看看悟空在原書有哪些通天本領的表現:

1:身外化身:悟空的化身是實體而非虛幻,全書僅他用過,可能因為悟空是天地生成,所以成仙后才有這項絕技。
悟空八戒沙僧純武力打不過七個獅子精,但悟空用身外化身後秒擒四頭獅子精並打死黃獅精,缺陷是被金剛鐲、後天袋、芭蕉扇等可破,毫毛是有數的,所以用後會收回,被芭蕉扇等破了就沒了,因此猴子越是後期越是很少用猴毛分身。
(即使會七十二變的牛魔王,也不會身外實體化身,悟空會應該與其是天地所生有關)

2:法天象地:只有大戰二郎神、牛魔王時用過,身高萬丈,頭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門扇,手執一條鐵棒。威力應該僅次於身外化身。(這個類似於現原身進行物理攻擊了)

3:如意金箍棒:金箍棒化作千萬飛蛇走蟒也是速勝手段,也可變成其他武器,但變不成法寶。(大多妖怪不會)

4:三頭六臂:防禦力超高,對進攻也有提升。(大多妖怪不會)

5:金剛不壞:硬接豬八戒一鈀、青獅精一刀、銀角大王砍了悟空七八劍、鐵扇公主十幾劍、被眾天兵押去斬妖台下,綁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槍刺劍刳,莫想傷及其身。缺陷進攻時無法防禦。
(沒一個妖怪會)

6:火眼金睛:行者火眼金睛,其實認得好歹,那老母攙著孩兒,原是觀音菩薩與善財童子。識別妖精變化,但需運用法力。(基本上沒有妖怪會)

7:筋斗雲:按悟空說法一天可翻至少五十或者一百個筋斗雲,太陽還不落山。(大鵬在悟空有防備時也追不上,不過九頭蟲飛翔能力力可能勝過悟空)

8:萬劫不老長生:西遊記中神仙妖怪均有壽命,天地也有壽命,這是很多妖怪想吃唐僧的原因。唐僧作用相當於一枚人參果及一顆中型蟠桃,可長生不老,一顆大型蟠桃可與天地同壽。
(全書能做到這點的妖怪只怕沒有)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

玉帝經過一千七百五十次天地大劫,而大多數神仙會被天地大劫殺死。
悟空有萬劫不老的本事,但一劫也沒過,也就活了一千一二百歲,才一劫的不過百分之一。和吃蟠桃仙丹有關,但主要是大品天仙訣及天資。

9:變化多端,這一點不用多講,且變化後擁有其功能,盤絲洞猴毛變七鷹殺七蟲可見變化一物可降另一物,至於蜈蚣精、蝎子精屬於修煉的太厲害,因此變化後也沒用。
(即使牛魔王會七十二變,變化修煉也弱於悟空)

10:精神十足:全書打鬥從不疲憊,牛魔王鬥了不到一日就力倦神疲,青牛精打了三個時辰也去歇息了,唯一對手二郎神與其大戰三百餘合平後又打了好久,可見牛魔王武力是稍遜悟空的。
(全書基本只有悟空)

11:修復極快:三昧真火傷不了猴子,悟空受傷因為怕煙,後來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氣攻心,差點喪命,但隨後迅速恢復活力。
(全書基本只有悟空)

12:千里眼:悟空可看到一千多里內東西,但需運用法力。(沒幾個妖怪做到)“師父,寬哩寬哩!去不得!老孫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曉得是,夜裡也還看三五百里。”

13: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將身一幌,只見滿洞紅光,預先走了。似這般手段,著實好耍子,正是那聚則成形,散則成氣。

…還有悟空的砍頭重生、刨心挖腹、油鍋洗澡、移山縮地也是很多妖怪不會的。


綜合一下這些本領,西遊記中妖怪除了九靈元聖外,其餘沒一個法力武力比得上悟空,而且差很遠,二郎神、牛魔王的法力武力也比悟空差不少,青牛、大鵬還更差。

黃風怪:三昧神風的確厲害,但悟空之所以被三昧神風擊敗是因為悟空舉著鐵棒去打黃風怪才被眼珠酸痛。
再打一次,悟空只要有防備,三昧神風就壓根傷不了悟空的眼睛,只要一直打下去,黃風怪早晚完蛋。
因此原書悟空在不知道靈吉剋黃風怪時便有把握幹掉黃風怪。

紅孩兒:三昧真火的確厲害,但悟空之所以被三昧真火擊敗是因為悟空舉著鐵棒去打紅孩兒才被煙噴到眼睛

如果沒有打死妖精救唐僧這個因素,悟空就沒必要那麼拼命,只要圍著紅孩兒一定距離打,三昧真火就壓根傷不了悟空眼睛,只要打個二三十合,紅孩兒就是第二個黃風怪。

蝎子精:蝎子精的武功叉勢被悟空破了然後使倒馬毒樁,倒馬毒樁的確厲害,但悟空如果用分身法,蝎子精倒馬毒樁雖快但還是攔不住的,結局同七個獅子精。
而且悟空交手後便知道了倒馬毒樁,蝎子精很難讓悟空再一個坑摔兩次跟頭。

牛魔王:牛魔王會的本領孫悟空都會,牛魔王不會的本領悟空也會很多。
單武力一項,二郎神戰孫悟空三百餘合平手,而牛魔王力倦神疲,可見牛魔王武力遜色於悟空的。
論變化,牛魔王變化速度弱於悟空,原文又是急又是慌,悟空的身外化身、金剛不壞、目視千里、筋斗雲等牛魔王應該也不會,其本領與悟空其實有不小的差距。

九頭蟲:純武力戰平猴子三十餘合,八戒一上速敗,基本也就孫悟空四五十合水平,化成本像後厲害,但猴子完全可以用身外化身法天象地幹掉九頭蟲。

飛翔能力勝過大鵬為一絕。青獅白像大鵬三兄弟:從戰鬥結果看青獅白像大鵬打敗孫悟空三兄弟是因為天黑導致【八戒耳大,蓋著眼皮,越發昏蒙,手腳慢,又遮架不住,拖著鈀,敗陣就走】……


總和以上應該了解悟空的能耐了吧?
也就說後來改編的影視作品其實是削弱悟空的實力,尤其是七十二變。
很多不看原書的或是沒認真看的都把《西遊記》中的七十二變與《三遂平妖傳》的地煞七十二變搞混。就連TVB西遊記貳都出現天罡三十六變。
原文:“萬望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也就是說《西遊記》中變化之術是躲三災之用,取地煞數天罡數,乃一種輔助性的變化術,是七十二種法術的合集。

只有一項神通有改編強化,那個就是【火眼金睛】。

原書的火眼金睛是的有弱點的神通。
【只是風攪得煙來,把一雙眼熏紅了,弄做個老害眼病,故喚作“火眼金睛”。  】
當然火眼金睛也並不是真的這麼廢,還是有一點能力,只是相對沒有後來影視作品改編的這麼強。

火眼金睛分辨妖怪是依賴對方身上的氣息來分辨,是人是妖是神,身上的氣息都不相同。

比如下面幾段:
【行者道:“兄弟,你說的也是,奈何師父不聽人說,我老孫火眼金睛,認得好歹,才然這風,是那樹上弔的孩兒弄的。我認得他是個妖精,你們不識,那師父也不識,認作是好人家兒女,教我馱著他走。是老孫算計要擺佈他,他就弄個重身法壓我。
是我把他摜得粉碎,他想是又使解屍之法,弄陣旋風,把我師父攝去也。
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 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
既是賢弟有此誠意,教老孫進退兩難。 八戒,你端的要怎的處? ”】

【行者火眼金睛,其實認得好歹,那老母攙著孩兒,原是 觀音菩薩 與 善財童子,慌得倒身下拜,叫道:“菩薩,弟子失迎!失迎!”】——可見,同樣是紅孩兒變的小孩,前後看起來是不同的……

成功辨認的妖怪還有白骨精和白鼠精,這裡更是說明每個妖怪的氣也是不一樣的:
白骨精【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鬥,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 】

白鼠精
【行者道:“你豈知道!前日在那黑鬆林綁的那個女子,老孫火眼金睛,把他認透了,你們都認做好人。 今日吃和尚的也是他,攝師父的也是他! 你們救得好女菩薩! 今既攝了師父,還從舊路上找尋去也。 ”】

也就是說悟空透過氣知道對方是一名妖怪,雖然不知道是哪路妖怪,但卻可以認得何時何地見過的妖怪。

判斷的是氣的原書根據:
【才別了唐僧,打了唿哨,一筋鬥跳在空中,睜火眼平西看處,果見有一座城池。  你道怎麼就看見了?  當時說那城池離寺只有四十里,故此憑高就望見了。  行者近前仔細看處,又見那怪霧愁雲漠漠,妖風怨氣紛紛 。   】

此外多次辨識成功四值功曹。
【大聖閃火眼金睛,仔細觀看,認得是年、月、日、時四值功曹使者,隱像化形而來。  】

再上一些原文: 【行者道:“老孫的火眼金睛,但見面,就認得真假善惡,富貴貧窮,卻好施為,辨明邪正。”沙僧與八戒笑道:“哥哥近日又學得會相面了。”行者道:“相面之士,當我孫子罷了。”】

玉兔精
【行者暗裡欣然,丁在那毘盧帽頂上,運神光,睜火眼金睛觀看,又只見那兩班彩女,擺列的似蕊宮仙府,勝強似錦帳春風。 】
【行者早已知識,見那 公主頭頂上微露出一點妖氛 ,卻也不十分兇惡】

這裡說了分辨的氣是從頭頂看的。
從上述可以知道除了火眼金睛外,還有悟空的頭腦機敏,危機意識,所以才可以先一部看穿敵人的行動。不過可以分辨妖怪是否和看穿妖怪原形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後來的改編都把火眼金睛改成可以看出妖怪原形。
比起大多數人認為火眼金睛是眼病,我倒是認為是個輔助的小神通。
沒必要把火眼金睛說成一無是處的眼病。

然後上述提到【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曉得是,夜裡也還看三五百里】是真的可以看得很遠。

但那些認為是眼病的就會拿原書這段來講:
【 行者道:“想是扳穀的漁人,等我問他去來。”拿了鐵棒,兩三步跑到面前看處。呀!不是人,是一面石碑。 】然後認為悟空的視力不怎麼樣。

對此我只好拿火影的寫輪眼和白眼來比喻了。
寫輪眼可以複製對手動作來複製忍術或體術,甚至可以因為動態視力(洞察)看穿對手行動。
當然也是可以看到人體的查克拉,但沒有白眼看的那麼精準的查克拉經脈流動位置。
也就是說把少量查克拉當成分辨妖怪的氣,白天能看千里,夜晚能看三五百里等於動態視力。
所以火眼金睛相當於寫輪眼。

寫輪眼也是有弱點,遇到霧隱之術就無法分辨對手在哪裡,相反白眼就沒這個問題。
而《西遊記》類似白眼的神通就是二郎神的第三隻眼。
不僅可以看出悟空的化身,還可以找出悟空的躲藏之地。


甚至那些被《封神演義洗腦》或是從悟空一開始出生眼睛露出的金光代表悟空原本的眼睛很強但是因為被八卦丹爐的煙給燻出眼病消弱的原本"靈明石猴"的神通,對此我只能說想太多了。
如果真的有本事悟空一出生就不用拜師學藝了。


悟空確實是躲在巽位,那巽位在八卦中代表什麼?我以《易經》的排序來講:
乾天為后,為陽脈之督,為來龍與后靠;坤地在前,為陰脈之任,為明堂與前途;天地定位,宅之乾坤已定,前后定矣。坎水在左,為陽精之顯,為左環之護衛;離火在右,為陰精之現,為右抱之護衛;至此乾坤坎離、前后左右四正定位矣,此正是風水形象學中的四象理論的依據來源,此為上經。

震雷顯于右前,為權杖或威煞;艮山昂聳于左前維,為人氣或財帛;巽風柔順于左后維,為文才或心性;兌澤潤飾于右后維,為氣氛或飲食,此為四維之風水,易經已定格也,此為下經。四正加四維,八方八卦成矣;四正為主,四維為輔,主輔相合,風水之先天格局定也。故用先天八卦位學,是風水形巒學的基礎,也是形巒學的最高絕詣,至于技藝的高與淺,在于對易卦之理解,靈活運用,存乎一心。


但是巽位在先天巽位的風水類象有三個意思:
1《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隨風者,順從事物之理也;順從事理者,以文而襯,或以文章才理而行三令五申之法政。故巽象為文象,后人又將巽象演化為九星之文曲星;故先天的巽位,代表文化才學之位。

2“隨風,巽”,巽字乃順從柔順謙遜的含義,是代表心性性格;巽卦為屬陰,代表女性,風性飄蕩,心性之貞或淫,此巽位可辨也。

3在天人合一觀中,巽位正是左肩之位,代表家中人員身體的左肩或左手,亦可引申為兩手臂。

也就是說巽屬風卦,所以沒有火只有風,因此悟空躲在巽位,所以眼睛被煙燻的通紅。
然後巽又代表心性或性格,有順從、柔順、謙遜的意義。
這些不都就是在隱喻悟空嗎?拜菩提祖師前非常乖巧,然後原書反覆提及"心"這個話題。

那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的火是什麼火?
老君提及用文武火煉悟空,文火指小火,武火指大火。
取經路上悟空曾經兩次向妖怪介紹八卦爐中的火是六丁神火。
六丁神火即是文火,原句是:“六丁神火慢煎熬”,慢煎者必定是文火,天干中只有丙和丁代表火,其中丙是武火,丁是文火。

一次是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中悟空在向黑熊精介紹自己的身份時曾説過:
將身綁在降妖柱,即命神兵把首梟。
刀砍錘敲不得壞,又教雷打火來燒。
老孫其實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
送在老君爐裏煉,六丁神火慢煎熬。

另外一次是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中悟空向獨角兕介紹自己身份時曾説過:  綁見玉皇張大帝,曹官拷較罪該當。
即差大力開刀斬,刀砍頭皮火焰光。
百計千方弄不死,將吾押赴老君堂。
六丁神火爐中煉,煉得渾身硬似鋼。
原書中,悟空捻著闢火訣可以去火中尋找紅孩兒。從這裡可以看出悟空不怕三昧真火。

而且原書悟空也會三味真火: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昧火,煅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煅煉。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

就是說悟空是用三昧真火將體內的仙丹蟠桃等寶物煅成一整塊的。
只是悟空的三昧真火是用來煉體所用,而不是像紅孩兒那樣傷敵用的。

六丁神火的威力有多大?原著中太上老君曾與觀音菩薩打賭,將觀音菩薩的楊柳枝放在八卦爐中炙得焦乾。金箍棒、九齒釘耙、紫金鈴等兵器法寶都是從八卦爐中煉出來的,由此可見六丁神火的威力。


然後在原書當中,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是在火焰山上練成的,而火焰山上的火就是太上老君八卦爐裡的六丁神火。
原文:"説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

從紅孩兒的例子上來看,悟空躲在巽位被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真的被煙燻了四十九天什麼都不做嗎?
肯定會想辦法讓眼睛不那麼難受,在綜合悟空也會三味真火的情況下,大概率把三味真火集中在眼睛減緩不適感。然後在這四十七天中無意中練成作用不大的火眼金睛。
畢竟原書只是說被煙燻,然後在八卦丹爐煉了四十九天這樣一筆帶過。
所以不能說悟空沒有是有在巽位修煉。
也因為"火眼金睛",才讓所向無敵的【齊天大聖】有了弱點。
這個弱點就是風和煙,還必須吹到眼睛

以遊戲的說法,當悟空的眼睛被煙或者是風弄到悟空就會破防,這個時候任何攻擊都會讓悟空受傷。也算是吳承恩不想讓悟空太過無敵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說到紅孩兒的三味真火,就不免會出現過度解讀的陰謀論者說紅孩兒才是鐵扇公主和太上老君的兒子,對此相信看到這裡的應該覺得來亂的,沒錯是真的來亂的,那些過度解讀卻不了解原書的人都是透過這兩點:
1火焰山的火是太上老君的八卦丹爐所致,而紅孩兒會三味真火,所以太上老君會三味真火。
2兩個芭蕉扇,所以鐵扇公主原本是老君的婢女,因為老君上了鐵扇公主讓她懷孕,所以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失德,所以老君把鐵扇公主貶下凡。

三味真火上面就說了所以不解釋,那兩個芭蕉扇又是什麼?
原書中的芭蕉扇,老君的扇子是生火的,鐵扇公主的是息火滅火、生風、下雨的。
兩者不一樣,如果老君的扇子能滅火,悟空早就找老君了,而不需要找鐵扇公主了。

在加上最前面說了在楊景賢的《西遊記》裡,鐵扇公主是風部祖師。
下凡後居住在鐵嵯山,在天庭時掌管諸風神,但因為與西王母在蟠桃宴起爭執,於是移居凡界,並認為在凡界的生活比天界愉快。

鐵扇公主為孟婆的師父,稱二十八宿的角木蛟與井木犴為叔伯親,而斗木獬與奎木狼則是他的舅姑哥。鐵扇公主公主持有重千餘斤的「鐵扇子」,上有代表二十四節氣的扇骨,搧一次可以起風兩次能降雨第三次則能熄滅火焰山

到了吳承恩的《西遊記》則變成自幼修行而得道,而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由來原書則這樣介紹:
靈吉笑道:“那婦人喚名羅剎女,又叫做鐵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崑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故能滅火氣。假若搧著人,要飄八萬四千里,方息陰風。我這山到火焰山,只有五萬餘里,此還是大聖有留雲之能,故止住了。若是凡人,正好不得住也。”

上面這段描寫,是悟空被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扇子扇到靈吉菩薩所在的小須彌山之後,小須彌山的靈吉菩薩告知悟空關於鐵扇公主芭蕉扇來歷的事情。
從這段關於鐵扇公主芭蕉扇的來歷當中可以看出,這把芭蕉扇,是【本是崑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故能滅火氣】!
而這裡說的崑崙山就是女媧補天的不周山。

所以就算到了吳承恩的故事裡,鐵扇公主就算不是風部祖師,那她自幼修行不就代表她的家人或是師父曾是風部祖師一脈?芭蕉扇則是傳承。


而老君扇子與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差別,老君只有一件扇火練丹的芭蕉扇,在收青牛時用過,要是老君還有幾把芭蕉扇,悟空早被金角大王扇飛了,而不是生火燒孫悟空。

原書三十五回:
止撇得老魔圍困中間,趕得東奔西走,出路無門。 那魔慌了,……取出芭蕉扇子,望東南丙丁火,正對離宮,唿喇的一扇子,將下來,只見那就地上,火光焰焰。 原來這般寶貝,平白地出火來。 那怪物著實無情,一連了七八扇子,天熾地,烈火飛騰。 好火——

“那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爐中火,也不是山頭火,也不是竈底火,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點靈光火。這扇也不是凡間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乃是自開闢混沌以來產成的珍寶之物
用此扇,此火,煌煌燁燁,就如電掣紅綃;灼灼輝輝,卻似霞飛絳綺。更無一縷青煙,盡是滿山赤焰,只燒得嶺上松翻成火樹,崖前柏變作燈籠。那窩中走獸貪性命,西撞東奔;這林內飛禽惜羽毛,高飛遠舉。這場神火飄空燎,只燒得石爛溪幹遍地紅!”

然後悟空遇到太上老君時,老君這麼說的:
【行者仔細觀看,原來是太上李老君,慌得近前施禮道:“老官兒,那裡去?"
(老君)叫:“孫行者,還我寶貝。”
大聖起到空中道:“什麼寶貝?”
老君道:“葫蘆是我盛丹的,淨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繩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帶。那兩個怪,一個是我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我看銀爐的童子。” 】


第七回:“將大聖解去繩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爐中,命看爐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將火扇起煅煉。”


五十二回:“老君道:……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兒,連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老君念個咒語,將扇子了一下,那怪將圈子丟來,被老君一把接住;又一,那怪物力軟筋麻,現了本相,原來是一隻青牛。 老君將金鋼琢吹口仙氣,穿了那怪的鼻子”……


然後再看看鐵扇公主的原文:
五十九回:行者道:“鐵扇仙怎的?”
那人道:“鐵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來,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

羅剎女與行者相持到晚,見行者棒重,卻又解數周密,料鬥他不過,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陰風,把行者得無影無形……

上面的說了扇一下熄火,扇兩下生風,第三下降雨。
對比楊景賢的第一下起風,第二下降雨,第三下滅火。
只是順序不同罷了,能力都一樣。


所以兩者扇子功效也不同,老君的芭蕉扇又叫火扇,悟空在八卦爐中,老君就用芭蕉火扇,扇的火。
陰謀者還忘記了一段,就是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不僅自己能用,牛魔王也會用,所以才有牛魔王變豬八戒,騙回芭蕉扇的橋段。

這二個的扇子唯一的聯繫,都是"混沌以來",但我們再看一次各個扇子的介紹:
鐵扇公主:本是崑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故能滅火氣。

太上老君:那火不是天上火,不是爐中火,也不是山頭火,也不是竈底火,乃是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點靈光火。這扇也不是凡間常有之物,也不是人工造就之物,乃是自開闢混沌以來產成的珍寶之物。

一個是混沌開闢,一個是開闢混沌。
兩個意思差別可大了,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誕生可以說是女媧補天后才誕生的。
而老君的火扇則是盤古開天後誕生的。
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是靈寶,老君的火扇是珍寶。

有意思的是《西遊記》中老君曾化身女媧煉石補天,平頂山上時孫悟空和銀角大戰,銀角介紹自己的紫金葫蘆時說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闢,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觸地,見一座崑崙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看到這裡應該知道鐵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由來大概是怎麼誕生的吧~
如同金箍棒、九齒釘耙、紫金鈴等兵器法寶都是出自老君之手。
所以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多半也是出自老君之手。
但就如同金箍棒、九齒釘耙,前者後來輾轉來到悟空手中,後者本就是為天蓬元帥也就是豬八戒打造的。

所以芭蕉扇可能就是老君替風部祖師打造的,然後成為風部祖師一脈的鎮派靈寶。
最後由鐵扇公主這個傳承者持有。

至於老君自己的芭蕉火扇,就是開天闢地後出現的,比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更早。


而且在吳承恩的《西遊記》裡,盤古開天不是中國神話中的盤古,而是老君。
原書八十六回中,悟空對戰南山大王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行者罵道: “這個大膽的毛團!你能有多少的年紀,敢稱南山二字?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尚坐於太清之右;佛如來是治世之尊,還坐於大鵬之下;孔聖人是儒教之尊,亦僅呼為夫子。
你這個孽畜,敢稱什麼南山大王。“


我們看看《西遊記》裡的開天闢地介紹:
天地之數為元,一元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一元分為十二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除以十二。
每會是一萬八百年。

拿子時來說:23點是子初,0點子正,1點是子末。
而23點子初也就是亥末,1點子末也就是醜初。
十二會也一樣,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

五千四百年後,亥會將終,子會之初,逐漸開明。
再過五千四百年,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 謂之四象。
故曰:天開於子。

又五千四百年,子會將終,醜會之初,地始凝結。
再過五千四百年,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 謂之五形。
故曰:地闢於醜。

又五千四百年,醜會將終,寅會之初,發生萬物。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又五千四百年,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
故曰:人生於寅。

以上是《西遊記》設定的開天闢地,不是傳統中國神話盤古開天的故事。
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稱之為天,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稱之為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群物皆生。



所以從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來看,《西遊記》的天地開闢不止一次,只是老君是第一個起這個頭。
因此悟空才說李老君是開天闢地之祖。


至於那些過度解讀的陰謀論者,是真的會頭大。
我只能說多去翻翻原書吧~
照他們的邏輯來走,那悟空會三味真火更應該是紅孩兒的親生父親吧。
鐵扇公主是七仙女之一,被悟空定住身子上了後,有了身孕後又被王母貶下凡這種八點檔套路。

還有一種過度陰謀論解讀,悟空的出生都是背設定好的,西天取經是一場局。
八戒因為知道西行之路是一場佛、道兩派相爭的賭注。
所以一路上好吃懶惰擺爛,全書只有悟空傻傻的被人設局。
對此我認同後面部份的說法,但悟空的出生或許在原書的介紹看似人工加工過的,卻不至於是一個局。

要知道悟空天生聰慧,可謂一竅通百竅通驚人天賦的靈明石猴。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悟空第一次看到哪吒的三頭六臂也是看一眼就學會了。
原書第八回:
"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撲面打來。
悟空見了,心驚道:「這小哥倒也會弄些手段!莫無禮,看我神通!」
好大聖,喝聲「變」也變做三頭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變作三條;六隻手拿著三條棒架住。這場鬥,真是個地動山搖,好殺也:"
之後悟空偷師並且青出於藍用三頭六臂打敗了哪吒。

還有悟空看破菩提祖師設下的謎題,原書有一段菩提祖師在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
而悟空明白了菩提半夜傳道的謎語,半夜從後門去找菩提。
菩提知道悟空看破自己的迷題很高興:
“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
這個謎題就是山門前石碑上刻的“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那這個謎題怎麼解?

“靈臺方寸”是道家稱呼人體部位的術語,“靈臺”指的是後心,直到如今中醫對人身上後背正對心臟的穴位仍稱為“靈臺穴”。 一個人覺得心裡一片寧靜,不為外物所累,則叫做“靈臺清明”。
“方寸”指的是前心,把拳頭握在第四排肋骨正中,拳頭所罩的位置就叫“方寸”。
“靈臺方寸”指的就是心。 斜月三星是對心字的象形描述。
除了斜月三星之外,還有水簾洞也是對心的象形描述。
心字正好是上面三點水,下麵像是被遮蓋了一半的山洞。
所以悟空從後門找到菩提祖師所在的位置。

按照悟空一點就通的程度,怎麼可能無法看破佛、道兩派之爭的西行之路呢。
一開始悟空的確不知道,但真假美猴王事件後就看穿整個西行目的了。
因為態度判若兩人,所以陰謀論者說如來打死得是真悟空,六耳獼猴代替真悟空去取經了。
真假美猴王前悟空都是叫豬八戒呆子,但真假美猴王後就直接叫八戒。
但真的是這樣?上面我有說過悟空內心的純潔心性沒有被汙染,並且在原書中多次開導唐僧。

當年悟空修道一竅通百竅通,可心性不定,所以未來闖大禍。
後來因為西行之路磨練"心境"時,以往學的道慢慢就凸顯出來。
包括道德和倫理,在遇見這麼多犯下滔天大罪的妖怪,背後都有靠山,而且他們的管理者卻沒有懲罰他們,每次都是即時出現要悟空手下留情,一次兩次後,悟空反應在遲頓當然會懷疑。

真假美猴王事件後,悟空總算明白一切,除了唐僧跟自己外,所有的人都是安排好的。
包括八戒,因為八戒是被貶下凡界而不是投胎。
而且八戒還是天蓬元帥的時後就是一隻豬精得道的。

在原書第八回,觀音前往長安尋找取經人時,八戒曾經解釋了原因——
“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裡,變得這般模樣。”

八戒的解釋因為犯了調戲婦女罪,所以被打下了凡塵,可是,扔他下凡間的神將很不負責任,不往人堆里扔,偏往豬圈裡甩,結果叭嘰一聲,將他的身體摔爛了,他的一絲真靈,只好趕緊找一個肉體來留存,結果鑽進了豬肚皮,出來就是豬頭人身的怪物。


但真的是這真的嗎? 或者說八戒的前世,真的是一個人身嗎?
原書第十九回,悟空在高老莊收服他時,他也自報了一遍家門,但卻與告知觀音的信息有一點出入。 他是這樣說的——
"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閒愛懶無休歇。 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閒裡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 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

這段話說明什麼呢? 說明他在上天之前,首先是一個無賴,其次是傷生。
一名神仙勸他要改變這樣的習性,拜他為師,不然就是死路一條。
八戒後來同意了,跟著他修煉,最終上天成為了一名天蓬元帥。

原書第八十五回,八戒對豹子精時,直接說出他的詩:
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帥。
掌管天河八萬兵,天宮快樂多自在。
只因酒醉戲宮娥,那時就把英雄賣。
一嘴拱倒鬥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菜。
玉皇親打二千錘,把吾貶下三天界。
教吾立志養元神,下方卻又為妖怪。

從中可以看出,“大嘴獠牙”用嘴拱起了鬥牛宮。
足以證明豬頭豬腦就是天蓬元帥前世的真實模樣。
在《西遊記》中,神與妖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妖可以是神,神也可以變成妖。
比如大公雞昴宿星,形像是雞,卻是神仙,是二十八星座之一。

對此悟空看破這一切後,原本與八戒關係好的態度甚至朋友般的喚他"呆子",瞬間都覺得虛假。
所以才有很大的轉變,對八戒不在像從前那般親密,甚至學精了直接請靠山。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悟空就像現實社會的我們,最終活成自己討厭或者身不由己的生活。


最後就看看下面這幾張作畫來感受原書的震撼吧。

白象精

黑熊精

九靈元聖

大鬧天宮

青牛精

托塔天王

鎮元大仙

巨靈神

黃風怪

紅蟒精

大鵬金翅

《黑神話:悟空》的圖
四大天王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