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思想練習]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心得

小小庫貝薩 | 2018-05-06 09:33:59 | 巴幣 6 | 人氣 362

  最近因為選修課程研究的關係,有幸拜讀了幾篇胡適先生的散文及演講稿,使我深受啟發。其中個人最喜歡的是〈文學改良芻議〉。
  1917年,胡適先生在新青年上發表了這篇文章的中文版,他以淺白的文言提出了文學改良的八個重點:須言之有物、不模倣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等。
  上述八點中,「不用典」是最容易遭人誤解的了。此處所言的「不用典」,並不是廣義上的「不使用典故」,而是「典故反客為主,成為文章的重心」,或者是「使用生僻的典故」。「不避俗字俗語」,也不是以口語上的用法來做文章,而是以淺白的文字讓普羅大眾可以欣賞。因為在口語中,常常會出現不合乎為文標準的錯誤,比如說句讀不明、字詞的誤用等等。但因為不影響溝通,所以人們大多不會注意到。但是做文章時,缺少了肢體語言、語氣以及表情的輔助,如果不使用正確的文法、結構,可能會使得意思有所偏差。所以胡適先生說「須講求文法」,可以讓上述的「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不流於弊病。
  也許有些人會質疑:這是不是有些反智主義的味道?其實不然。這些推廣白話文運動的文人,都是博覽群書的。胡適先生便曾言:「今年(1959年)我六十九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本行到底是哪一門。是中國哲學呢,還是中國思想史?抑或是中國文學史?或者是中國小說史?《水經注》?中國佛教思想史?中國禪宗史?我所說的『本行』,其實就是我的興趣,興趣愈多就愈不能不收書了。」
  我想我之前對「白話文運動」一事是有所誤解的。我以前認為,「我手寫我口」這個口號的意思,便是字面上的「以說話的方式執筆為文」。然而看完這些文章之後,我了解到:不論是元代的施耐庵、清代的曹雪芹,或是近代的胡適、魯迅等,都相當有才華。如果單以「以說話的方式執筆為文」這個標準來看,也太輕視他們了。當有了深厚的文學底蘊後,才有資格說「我手寫我口」。我畢竟不是出口成章、博通古今的大儒,因此不可妄自尊大,仍須持續加強自己的文學素養。
  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正值中西文化相互衝擊的時期。胡適先生發表的這篇文章,就如同《孟子》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因信稱義」,或中共推行的漢字簡化運動,讓學問不再處於遙不可及的天邊,而在生活中的一隅。

創作回應

linray
中肯
2018-05-06 09:57:23
小小庫貝薩
感謝
2018-05-06 14:03:28
楓&貓 - 祈禱模式
2018-05-06 12:48:50
小小庫貝薩
我蒸蚌
2018-05-06 14:03:4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