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在「戰爭的氣味」之間:觀《機動戰士鋼彈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

迫水未來 | 2023-12-22 23:58:22 | 巴幣 1028 | 人氣 356

※本文有《機動戰士鋼彈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以及《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的劇情透露。


「庫克羅斯.德安,不正是你身上戰爭的氣味引來戰爭的嗎?請把它消除掉吧,德安!」

ーー阿姆羅.雷
《機動戰士鋼彈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




 前言          

今天,也就是2023年12月22日,是《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Blu-ray&DVD最終卷第2季官方資料集官方畫冊「《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畫集」&「《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辛苦了本」總計四項官方出版品推出的豪華之日。官方資料集的介紹中直接寫三年後的蘇萊塔與米奧琳涅有成對的戒指、Blu-ray&DVD版最終回增添了更多有戒指的畫面、小林寬導演在Blu-ray的小冊子中明說從一開始就決定最後米奧琳涅和蘇萊塔會結婚。於是乎我推特上《水星的魔女》同溫層一片激情狂喜,「解釋的餘地」正式宣告終結。我個人當然也一整天都充滿スレミオ能量不已。不過,嚴格來說因為有些廠商提前一天開始寄送原本22日才要發送的商品,所以這陣スレミオ狂潮其實是從昨天就開始了。

昨天推特突然大當機,讓人不禁開玩笑道馬斯克是否和《水星的魔女》有仇,上次《水星的魔女》最終回前夕馬斯克大搞限流怨聲載道,然後最終回第二次推出的Blu-ray&DVD最終卷正式發售前夕又大當機。似乎每次只要米奧琳涅和蘇萊塔有重大發表推特就會爆炸。結果昨天推特日本區趨勢一片「推特異常」中「スレミオ結婚」異軍突起。足可見這兩天《水星的魔女》與スレミオ的聲浪有多高了。

不過今天其實不是要談《水星的魔女》。倒也不是完全不會談及,只是不是今天要說的主軸。今天要來談的是從8月就一路拖稿到現在的動畫電影《機動戰士鋼彈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心得......拖那麼久真不好意思,這幾個月各種事務繁忙,連滿心期待的「S.H.Figuarts 米奧琳涅.連布蘭」都還沒開箱。其實本來昨天就打算開始寫了,只是因為21日的スレミオ狂喜根本無法好好集中精神做事,所以......。總之,還是快點進入正題吧。

2022年6月上映的動畫電影《機動戰士鋼彈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是由初代《機動戰士鋼彈》主要製作陣容之一的安彥良和所主導的作品。電影《德安之島》改編自初代《機動戰士鋼彈》第15集「庫克羅斯.德安之島」。原典的「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本身並沒有被收錄至後來的初代《機動戰士鋼彈》電影三部曲之中,但這一集本身就是相當有名的故事。「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有名之處不只在於該集中所謂的「作畫崩壞」,更重要的是,本集可以說是整部初代《機動戰士鋼彈》中反戰色彩最濃厚的一部。「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本身就是一個完成度夠高的反戰故事,而電影版則以這集24分鐘的故事為基礎,擴張成108分鐘的電影。

《德安之島》本來是我很期待的作品,很可惜的是當年台灣並沒有上映,無緣第一時間欣賞這部改編自經典反戰名作的鋼彈新作。我原本還打算今年8月赴日參加《水星的魔女》節時順道在BOOKOFF購入二手BD,不過因為那趟赴日之行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去,行程時間安排上有許多不盡理想之處,沒辦法好好選購。而且Gundam.info剛好也在8月時把整部《德安之島》期間限定公開,進一步降低了想買BD的慾望。所以,最後回國後我就在Gundam.info上看完了。也因為如此,我是看完《水星的魔女》之後才看《德安之島》的。如果順序反過來的話,或許我對《德安之島》的評價會有些不一樣吧。

不過不管如何,最後我就是在經歷過革命之作《水星的魔女》之後才第一次欣賞《德安之島》的。《德安之島》是一部很有趣、值得一看的作品,但是看完之後,嗯,我會覺得好險當初沒買BD。不是說《德安之島》不好,只是,我並沒有有愛到想收BD的地步。


1. 名為「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故事                  


※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的德安薩克沒有電熱斧


要談《德安之島》這部電影,或許得從「『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是怎麼樣的故事?」這個問題開始。原典,也就是初鋼版的「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故事進展大致如下:

一年戰爭時期,聯邦空軍的戰鬥機在地球某座島嶼上遇難,在附近的白色基地派出阿姆羅駕駛核心戰機進行調查。抵達現場的阿姆羅發現了被擊毀的戰鬥機,以及向他丟石頭的小孩。接著,德安駕駛的薩克出現了。德安要求阿姆羅解除武裝放棄核心戰機,但阿姆羅不從。阿姆羅要求德安放棄武裝,但德安拒絕,堅持薩克是為了保護孩子們所不可或缺。兩人發生戰鬥,結果阿姆羅被德安擊敗。

在與德安的戰鬥中昏厥的阿姆羅被德安所救。阿姆羅想要回核心戰機但被德安拒絕。原本屬於吉翁軍軍人的德安在戰爭中殺害了現在與其一起生活的孤兒們的父母,結果上級要求德安進一步連小孩都殺掉。拒絕從命的德安帶著孤兒逃到了孤島隱世生活,同時以薩克將所有發現自己的聯邦軍與吉翁軍排除。而一開始對於德安抱持反感的阿姆羅,也在與德安和孩子們的生活中逐漸對德安產生興趣。在故事的後半段,德安的島被追擊逃兵的吉翁軍襲擊,阿姆羅與德安一同出擊,但是即使阿姆羅取得了鋼彈,德安仍要求要自己一個人對付來犯的薩克。德安最後以肉搏戰把薩克擊落海中。最後,阿姆羅告訴德安,之所以會不斷引來敵人、無法脫離戰爭,是因為德安身上有著「戰爭的味道」,也就是保有「為了自衛的武器的薩克」。阿姆羅最後幫德安將薩克丟入海中,德安也讚許。隨著德安的薩克=兵器也消失於大海之中,德安和孩子們才真正得到了遠離戰爭的平靜生活。

以上,就是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概要。「庫克羅斯.德安之島」這個故事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最後阿姆羅所說的「只要不消除『戰爭的味道』,就無法真正脫離戰爭」。德安因為軍隊的不人道而選擇反抗逃亡,但是德安卻始終無法逃離「軍隊」與「戰爭」。原因無他,因為德安認為「保護孩子所不可或缺」的薩克=兵器的存在本身就會引來戰爭。要真正逃離「軍隊」與「戰爭」,就必須把薩克=兵器--即使是以「正當防衛」為名的兵器--也消除掉才行。可以進一步說,「庫克羅斯.德安之島」要說的是「『軍事力』只會喚來『軍事力』,只要無法放棄『軍事力』,就無法真正脫離『軍事力』與『戰爭』的結構性暴力」。這個精神可以說是和「必須否定所有的GUNDAM=作為兵器的鋼彈」的《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相符的(※)。




電影版《德安之島》大體上維持原典的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框架,然後填入更多東西與加入一些變更之處。安彥良和曾說「阿姆羅說的是正確的。只要德安身上仍然有著戰爭的氣味,就或許會有不同的敵人來襲。或許會有別的災難降臨。所以,雖說留下『丟掉武器真的好嗎』這個疑問也不是不行,但答案我想是很清楚的。」(參見:安彦良和監督が『ククルス・ドアンの島』のすべてを語り尽くす!「安彦良和 マイ・バック・ページズ 『ククルス・ドアンの島』編」本日発売! | GUNDAM.INFO)。換言之,就電影版《德安之島》導演安彥良和的想法,電影版《德安之島》的精神和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精神應該是相符的。也就是說,理論上,電影版《德安之島》想要傳達的也是「『軍事力』只會喚來『軍事力』,只要無法放棄『軍事力』,就無法真正脫離『軍事力』與『戰爭』的結構性暴力」這件事。

確實,在電影的最後,阿姆羅也和原典中一樣跟德安說「正是因為你身上還有戰爭的氣味=兵器薩克,所以才會不斷引來戰爭」,然後把德安的薩克投入水中,幫德安消除了「戰爭的氣味」。而在消除「戰爭的氣味」之後,德安和孩子們才真正遠離了軍隊與戰爭。

原典的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本身已經是足夠完整的故事。電影版《德安之島》除了以最新技術重新打造之外,更增添了更多內容,並且調整了部分設定。四十餘年前的「庫克羅斯.德安之島」在21世紀下由安彥良和以自己的解釋方式重新打造成電影版《德安之島》。可是,除去畫面表現這點,電影版《德安之島》有比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完成度更高嗎?在傳達「必須消除戰爭的氣味」這一點 名為「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故事的核心精神上,電影版《德安之島》有做得比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好嗎?


2. 「巨大機器人兵器」的魅惑,或言:在娛樂化的戰爭中反戰是否可能?          




在書寫《水星的魔女》第13集&第14集的心得+分析文(參閱:在娛樂化的戰爭中反戰是否可能?ーー觀《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13集「來自大地的使者」&14集「她們的願望」)時,我將「在娛樂化的戰爭中反戰是否可能?」這個課題視為第13集&第14集心得+分析文的核心。我提到《水星的魔女》正面面對了「在娛樂化的戰爭中反戰是否可能?」這個問題。在上述的論文中我進一步提到,這裡所說的「娛樂化的戰爭」不只僅限於「虛構的戰爭」而已,同時也適用「在我們這個世界所發生的戰爭」。因為,即使是「現實中的戰爭」我們這些遠離戰場的人仍然是透過螢幕去「體驗」戰爭的,而即使是對於「現實中的戰爭」,許多人「體驗」它的方式仍然是宛如欣賞有趣的電影或是真人實境秀一般。這點,只要看看網路上的許多人是怎麼樣「觀戰」現下的俄羅斯-烏克蘭戰爭與以巴戰爭就知道了。

日本怪獸電影名導金子修介曾經說過,日本人沒有辦法像美國人一樣拍出「單純痛快的戰爭電影」,而日本的怪獸電影正帶有「單純痛快的戰爭電影」的側面。這裡所說的「沒有辦法像美國人一樣拍出單純痛快的戰爭電影」不是指技術力的問題,而是對於日本的電影人而言,沒有辦法拍攝一部單純在戰爭中尋求娛樂的作品。在面對向外侵略與毀滅性結果的戰爭之後,戰後日本社會在談論戰爭--特別是「那場戰爭」,也就是15年戰爭--與軍隊時,無法像戰勝國一樣單純天真地將戰爭與軍隊視為「正義」而去描繪出「單純痛快的戰爭電影」。套用柄谷行人所言,戰後的日本人(這裡所說的是作為集體的日本人、日本社會,而不是個別的個體)在潛意識的層次上對於明治維新到終戰為止的向外擴張侵略武力行使帶有罪惡感,而且正因為是潛意識上的罪惡感而不是意識層次上的罪惡感,所以即使過了70年這份促此日本人無法單純天真地看待戰爭與軍隊的罪惡感仍然存在。(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拙作「憲法九條與潛意識:柄谷行人《憲法的潛意識》中對於日本國憲法第9條在日本文脈中之分析」

如同我在「在娛樂化的戰爭中反戰是否可能?ーー觀《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13集「來自大地的使者」&14集「她們的願望」」一文中所言,在戰後日本社會,處理到「戰爭」的創作者往往必須面對「必須對於反對戰爭、必須對於軍事力抱以疑問」的道德上義務以及「想要盡情描寫作為兵器的機械的魅力、想要創作出酷炫的戰爭場景」的慾望的衝突(好吧,並不是所有戰後日本的創作者都有這種葛藤)。兩相衝突的結果,就是很多時候前者的訊息被削弱了。而這在鋼彈系列上其實也並不罕見。

富野悠由季日前在東洋經濟有一篇頗有意思的訪談。雖然在這篇訪談中富野主要說的是「動畫熱潮已經到了最高峰,這股熱潮可以再維持五到六年,但再下去大概就會走下坡了,因為環境、人心、文化都是會改變的事物,如同電影與小說般,動畫也勢必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興盛與衰退」(參閱:富野由悠季が断言「アニメブームは今が頂点」 デジタル化、いい作業環境が作品性を劣化させる | 最新の週刊東洋経済 | 東洋経済オンライン),但其中也有特別提到鋼彈系列的問題。富野認為,「巨大機器人」這個元素會妨礙社會論、戰爭論等等鋼彈作品主題的傳達,因為被「巨大機器人」這個元素干擾造成創作者真正最想說的社會論、戰爭論議題沒辦法完整傳達。富野認為支撐起鋼彈系列的「機械戀物癖者」(メカフェチ)視野太狹隘,而他們也是造成鋼彈系列作為系列很有人氣,但個別作品的人氣卻往往不如《櫻桃小丸子》、《海賊王》等超人氣作品的原因。

富野這篇文章有稍微提到他認為迪士尼改成CG動畫後就變無聊了,於是乎有些「反政確戰士」就開始曲解富野的話想讓富野也變成「反政確戰士」的象徵。但其實喔,看上面那段富野的想法就知道,抱持「鋼彈就是要機器人大戰打到滿!」這種見解的宅宅反而才是富野會討厭的對象。「反政確戰士」總愛說「創作者忽視了觀眾的需求,才會一廂情願填滿『政治正確』的內容做出不好看的作品」,但是,難道這些「反政確戰士」會覺得富野是認為創作者的意志應該(完全)屈服於觀眾需求的人嗎?這未免太過誤解富野了。如果富野覺得自己身為創作者的意志必須服務於觀眾的需求,他就不會說出上面那些明顯是在批評佔據鋼彈系列核心客群而且講話很大聲的宅宅們的話了,他也不會一直想要「脫.鋼彈」了。「『巨大機器人』元素會干擾社會論、戰爭論等作品最重要主題的傳達」是富野基於自身經歷的肺腑之言,事實上富野也一直努力於創作出「脫.鋼彈」的作品。近年的成果就是《Reconguista in G》。不過就結果論而言我是認為富野沒有參加的《水星的魔女》其實比《Reconguista in G》更加徹底地「脫.鋼彈」。

不過今天不談《水星的魔女》與《Reconguista in G》的話題。雖然我認為「『巨大機器人』元素會干擾社會論、戰爭論等作品最重要主題的傳達」這個命題或許沒有像是富野說的那麼絕對,不過電影版《德安之島》可以說正好恰是「『巨大機器人』元素會干擾社會論、戰爭論等作品最重要主題的傳達」的好例子。


※在最終決戰中登場解救德安最終擊敗(殺害)敵人的阿姆羅的鋼彈,宛如「正義的英雄」一般。


相較起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電影版《德安之島》有許多擴充描寫,其中之一就是戰鬥場景的大幅升級(雖然就整部電影而言戰鬥部分的占比並沒有很高)。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除去前頭德安擊落阿姆羅之外,最後決戰的描寫相較之下顯得相當陽春。一架吉翁軍的薩克襲來,最主要的戰鬥是德安駕駛沒有兵裝的薩克以肉搏戰一邊挨著子彈一邊前進,最後用拳頭打倒吉翁軍的薩克。這場戰鬥並不長,而且德安的薩克一下就被打的破破爛爛。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德安的薩克只有拳頭和石頭,不像電影版《德安之島》中還有電熱斧。當然一方面是四十年前與四十年後動畫技術力的問題,但在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德安的戰鬥只是短短一小截,雖然看得出德安有兩把刷子,但也很難說「德安大展威風遇神砍神遇佛斬佛」。它就只是一個簡單、篇幅不長的小戰鬥。

可是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中就不同了。電影版《德安之島》中的德安可以說是「大展威風遇神砍神遇佛斬佛」。先是開頭三兩下就解決了聯邦的MS小隊,之後如同恐怖的化身般打倒了阿姆羅的鋼彈(這是一個重要的改變點,電影版《德安之島》中阿姆羅駕駛的是綜合性能高出核心戰機許多的鋼彈)。在最後的決戰中更是一人單挑整個地上用高機動薩克小隊,如同「軍神」般用機體性能明顯居於劣勢的德安專用薩克一個人就差點全滅了高機動薩克小隊。

而在最後關頭,德安在與最後一架高機動薩克的戰鬥中處於劣勢時,阿姆羅駕駛鋼彈颯爽登場。在黑夜燈塔的白光下登場的鋼彈,如同終於到來的正義英雄一般解救了(觀眾會寄予共感的)德安,然後阿姆羅在用帥氣的二刀流解決了最後一架高機動薩克。德安的「一個打全部」戰鬥和阿姆羅最後與高機動薩克的決鬥作為動畫表現確實相當精彩,而且某方面而言更重要的是,這場「戰爭」被描寫為具有強烈正邪對立的「正義自衛戰爭」。


3. 阿姆羅與蘇萊塔,但是又是誰真正超克了「自衛戰爭的意識形態」?          




雖然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來襲的薩克炸了德安與孩子們的小屋,德安最後的戰爭=殺人基本上也是作為「正義自衛之戰」而描寫,但這場戰爭畢竟仍然只是短暫小小的武力衝突,而不像電影版《德安之島》中直接升級成史詩大戰。還有,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的德安唯二的武器只有拳頭和石頭,不像電影版《德安之島》有電熱斧這個真正的兵裝。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來襲的薩克是「無臉的敵人」,但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中最後駕駛地上用高機動型薩克來襲的南十字隊是一群有臉,而且除了賽爾瑪.李文斯(セルマ・リーベンス)之外,其他南十字隊成員都是偏向「惡人」的描寫。除了「屬性為女」(這本身是個問題,後述)的李文斯之外,南十字隊成員稍微比較正面的就只有忠實任務的軍人,但忠實任務的意思是不只會對於阿姆羅以及與德安一同生活的少年造成生命威脅,而且還會讓吉翁軍的彈道飛彈發射攻擊地球各都市......雖然看起來是「盡忠職守的軍人」,但很難說在劇中做為阿姆羅與德安的生死交戰的他們算是正面角色吧。去除這三個人之後,剩下的兩位南十字隊成員一個是明顯對德安有私人仇恨想置前隊長德安於死地的現任隊長,另一個則是顯露狂氣的好戰份子。嗯......。

當然,作為一部想要批判軍隊的非人道性的電影,把軍人做負面描寫是很合理與正確的選擇。但問題是,駕駛薩克與他們進行戰爭=互相殺害的德安在電影中卻是駕駛技術高超+為了保護戰爭孤兒而挺身而戰+設定讓彈道飛彈自爆拯救無數生命+正派又有擔當的擬似家族中的父親的大英雄、正義的夥伴,而且電影版《德安之島》不知為何拔掉了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與德安一起生活的戰爭孤兒的父母其實是被德安所殺」的設定(我認為這很重要),讓德安「正義英雄」的形象又進一步升級了。

於是乎電影版《德安之島》最後的戰爭(我要強調,電影版《德安之島》最後並不是像《水星的魔女》一樣以「否定戰爭=殺人的方式對抗戰爭=殺人&軍事力」,而是「參加戰爭=殺人」,以「戰爭=殺人」對抗襲來的軍事力,這裡的差別很重要)變成了比原典更加強調「正邪對立」、而且「精彩」程度大升級的「正義的自衛戰爭」。在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其實有「一開始德安不願意放棄他認為保護孩子們所不可或缺的『自衛』兵器薩克」和最後的「只要戰爭的味道不消除,就只會繼續引來治戰爭」的變化與對比,原典是存在對於「為了自衛的軍事力」之批判的,但電影版《德安之島》在強化「正義的自衛戰爭」敘事下,使得原典存在的對於「為了自衛的軍事力」之批判的力道減弱了不少。

結果,電影版《德安之島》最後還是陷入了「自衛戰爭」「正戰論」的思考之中。而這種「肯定自衛戰爭正當性的正戰論」與前述的「『軍事力』只會喚來『軍事力』,只要無法放棄『軍事力』,就無法真正脫離『軍事力』與『戰爭』的結構性暴力」其實是難以相容的,因為在前者的框架下,自我防衛的軍事力是「正義的軍事力」。我想這種敘事台灣人應該熟悉無比。「我們的武器是拿來保護自己的,為什麼有錯?你怎麼可以說抱有這種自我防衛的軍事力就是挑釁、是在挑起戰爭?!錯的是侵略者吧!怎麼可以認為我們自己也有責任?!」,甚而更甚,「沒有自我防衛的軍事力才會招來戰爭!我們這些自我防衛的武器才是和平的關鍵」。在「肯定自衛戰爭正當性的正戰論」之下,「把武器丟掉才有和平」往往是會被反對與否定,甚至被各種罵得很難聽的。

「肯定自衛戰爭正當性的正戰論」敘事往往會故意忽略、隱匿「戰爭的本質就是殺人」的事實,而用「這是在幫助大家」、「這只是自我防衛」、「其實我也不想,但這是不得不為」等等敘事抽換掉或是隱匿調「戰爭就是殺人」這件事實,將「自衛戰爭」予以正當化,隱蔽「即使是自衛戰爭,仍然是在殺人」這件事情,並且減弱人們對於「自衛戰爭」的抵抗感。我在「「ガンダム」へのアウフヘーベンとキャリバーンの「魔女」——フェミニズムとアンチミリタリズムによる革命としての『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水星の魔女』」一文中將上述的思考方式稱之為「自衛戰爭的意識形態」(自衛戦争のイデオロギー,我們日本憲法學所說的「意識形態=イデオロギー」是指「隱蔽真實的虛假思考」)並且指出「自衛戰爭的意識形態」可能是所有正戰論中最難克服的一種。

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有一個和《水星的魔女》第12集「比起逃走選擇前進」C-PART的蘇萊塔類似又不同的劇情發展。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取回鋼彈的阿姆羅面對威脅自己與同行少年生命安全的吉翁軍軍人,阿姆羅以鋼彈的巨大身軀直接踩扁了只有穿駕駛服的人類。




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阿姆羅與「比起逃走選擇前進」C-PART蘇萊塔,都以「正當防衛」為由,以MS殘忍地直接將一個活生生的人類完全壓碎。但是兩者的描寫卻截然不同。首先,蘇萊塔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殺人」、自己正在犯下「罪」,而是認為自己正在「拯救米奧琳涅桑」;阿姆羅卻剛好相反,阿姆羅非常清楚自己正要殘忍地殺害一個活生生的人類,而且最後在有所自覺的情況下實行了「殺人」,阿姆羅知道自己正在做極其殘忍的事情,劇中有阿姆羅自己都不敢直視自已所為的描寫。

另一方面,《水星的魔女》比電影版《德安之島》更加暴力殘忍地描繪這件「殘忍的殺人行為」。電影版《德安之島》中透過實行者阿姆羅都不敢直視自己的所作所為傳達這件事情的殘忍,但《水星的魔女》卻直接把血肉模糊端給觀眾看。《水星的魔女》比電影版《德安之島》更加要求觀眾必須直視「這就是殘忍無比的殺人行為」這件事實。

那麼,《水星的魔女》與電影版《德安之島》又是分別如何評價蘇萊塔與阿姆羅的「殘忍的殺人行為」呢?後者在描繪為心驚膽跳的這一段後就沒有再繼續圍繞著這個話題,再配上後面的「正義的自衛戰爭」,基本上我們可以認為電影版《德安之島》將阿姆羅的這個行為視為一種「必要惡」。「這是一件殘忍無比的事情,但都是因為陷入戰爭之中,阿姆羅才必須做出這種不人道的事情。阿姆羅是不得不為,但可以的話阿姆羅根本不想做」。這是一種戰爭批判沒錯,但一方面它同時又帶有正戰論的色彩,藉由將之定位為「不得不為的必要惡」正當化了這起「殘忍的殺人行為」。

但是《水星的魔女》不一樣。《水星的魔女》說這就是錯的。既然只要是戰爭=殺人就是錯的,那就無法透過「正當化」「不得不為」「必要惡」予以正當化。(詳請參閱:「Es muss sein,米奧琳涅:《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16集「罪過的輪迴」初感-下篇-」「照耀星元希望之光,米奧琳涅的蕃茄:《機動戰士鋼彈 水星的魔女》第22集「交織而成的道路」初感下篇」


「我也,犯下了錯誤。」
「我在奎達工廠,殺了人。蘇菲桑的事情也是一樣......我一直告訴自己,這是為了保護大家所做的正確的事情。」

--蘇萊塔.墨丘利

「我會在這場交涉中展現出來給世界看。我和GUND-ARM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從今以後的貝納里特集團,不是戰鬥,而是拯救生命。」

--米奧琳涅.連布蘭


電影版《德安之島》與《水星的魔女》都有揭露被「自衛戰爭的意識形態」所隱蔽起來的「自衛戰爭的本質仍然是殺人」這件事實,只是電影版《德安之島》在揭露這件事實後肯定了「自衛戰爭=為了自衛的殺人」的正當性;而《水星的魔女》更進一步,不僅止於揭穿被「自衛戰爭的意識形態」所隱蔽起來的「自衛戰爭的本質仍然是殺人」這件事實,更進一步否定「自衛戰爭=為了自衛的殺人」具有正當性。換言之,《水星的魔女》比電影版《德安之島》更加前進,《水星的魔女》不僅止於克服「自衛戰爭的意識形態」,而且更進一步超克了正戰論(詳可參考前述論文:「「ガンダム」へのアウフヘーベンとキャリバーンの「魔女」——フェミニズムとアンチミリタリズムによる革命としての『機動戦士ガンダム 水星の魔女』」)。
※當然,我會將《水星的魔女》評比為「更加前進」是基於我批判正戰論、肯定戰爭非合法化論的學問上的立場。

也就是說,電影版《德安之島》對於戰爭的描寫仍然是在正戰論的範疇之內,這恐怕也是為什麼有些觀眾會對於這部電影最後阿姆羅所說的「庫克羅斯.德安,不正是你身上戰爭的氣味引來戰爭的嗎?請把它消除掉吧,德安!」感到違和感與矛盾的原因。名為「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故事的精神,也就是「『軍事力』只會喚來『軍事力』,只要無法放棄『軍事力』,就無法真正脫離『軍事力』與『戰爭』的結構性暴力」這個想法本身是「反正戰論」的,但問題是電影版《德安之島》直到最後阿姆羅說句話之前,卻又是比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更加強烈不少的「肯定自衛戰爭正當性的正戰論」敘事。這正是電影版《德安之島》內部精神的矛盾之處。而這個矛盾為何會產生?參照安彥良和自己的說法,他其實也是贊同名為「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故事的精神的,但為什麼又會描繪出直到最後為止都是「肯定自衛戰爭正當性的正戰論」敘事的故事?我想答案恐怕就是前文中所言的處理「戰爭」的創作者們所必須面對的矛盾。「必須對於反對戰爭、必須對於軍事力抱以疑問」的道德上義務以及「想要盡情描寫作為兵器的機械的魅力、想要創作出酷炫的戰爭場景」的慾望之間的衝突。結果,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恐怕又是後者太過強烈的關係,而造成無法好好貫徹前者。這就如同富野所言的,「『巨大機器人』元素會干擾社會論、戰爭論等作品最重要主題的傳達」。


4. 比原典更加「昭和腦」的性別意識          




最後我要提一下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的性別意識。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的性別意識實在太過昭和了,以至於我實在無法忽視這一點。

電影版《德安之島》的其中一個擴充之處就是大幅增加了與德安同住的戰爭孤兒們的人數,以及德安與孤兒們的日常生活。和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一樣,德安與戰爭孤兒們一起組成了非以血緣為前提的家族。這乍看之下或許很前衛,不是基於血緣的家族耶!這不是反前近代共同體的價值嗎!確實,這帶有反前近代共同體的色彩,但這種「因為戰災而失去血緣關係家人的人們一起生活組成新的家庭」的家族型態在大規模戰爭之後並不是那麼罕見的事情。而且,參照電影版《德安之島》中對於這個家族與家族成員的描寫,就會發現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的家族觀與性別意識有非常強烈的昭和時代色彩。

在德安與戰爭孤兒們組成的家族中,最有能力又最年長而且還是戰士擔當以及領導者的德安很明顯也扮演了「父親」的角色,而在這個家族中最年長的女性卡拉(カーラ)則扮演了「母親」的角色。卡拉很「剛好」地專門負責照顧幼兒、家務勞動、承擔護理工作、關心德安提供德安情感上的支持而且又對德安抱有戀愛感情。完全就是「德安之妻=孩子們的母親」的描寫。卡拉是在原典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就存在的角色,但原典的卡拉雖然也關心德安,但並沒有明顯的戀愛情感描寫,也沒有特別描寫是由他負責家族中的家事勞動。原典中的卡拉單純是「孤兒中最成熟的孩子,能夠關心起德安而不是只被德安照顧」,但在電影版《德安之島》卻被塑造成「德安之妻=孩子們的母親」。

德安與孤兒們的家族中最年長的男性馬可斯(マルコス)的相關描寫則完全是新角色。馬可斯雖然有時候不滿德安的決定,顯得叛逆,但其實馬可斯心中想要的是德安的認同。馬可斯認為自己能夠也應該和德安一樣以武力保護大家。另外,馬可斯也是家族中其他男性孤兒的頭頭,帶領男性孤兒進行體力勞動,以及涉及機械技術的工作。馬可斯和德安的關係非常像是傳統的父子描寫,馬可斯這個最年長男性在家族中所承擔的角色就是「長子」。

德安的家族中的孤兒們所從事的勞動基本上都依循於傳統的「性別分工」論,簡單說就是「男主外,女主內」。各種傳統上認為男性從事的勞動由男性孤兒做,而傳統上認為女性從事的勞動則由女性孤兒做。

德安與孤兒們的家族雖然不是基於血緣形成,但其中各個成員所肩負的角色與任務卻非常符合傳統的性別分工、舊時代的性別意識所設定的框架。而相較之下,原典初鋼版的「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德安與孤兒們家族的描寫卻沒有這種濃厚的「THE・昭和」色彩,但是或許一方面是因為相較之下原典描述家族生活的篇幅沒那麼多,但就結果而言,以今日的性別意識來看,原典初鋼版的「庫克羅斯.德安之島」可以過關,但電影版《德安之島》恐怕會被打上大大的問號。(喔,對啦,或許某些堅持「男人就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傳統的家族觀念最好」的「反政確戰士」很愛,但「反政確戰士」之中有多少人可以接受「『軍事力』只會喚來『軍事力』,只要無法放棄『軍事力』,就無法真正脫離『軍事力』與『戰爭』的結構性暴力」這個名為「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故事的核心精神?)

電影版《德安之島》顯得古板老舊的性別意識也體現在南十字隊唯一的女性隊員賽爾瑪.李文斯身上。

南十字隊成員有各種屬性,其中男性成員各有各自的屬性,但李文斯最主要的屬性就是「女」。是的,如同很多人早就說過了很多次一般,只會把女性角色定位為「屬性女」的作品的性別意識是不足的。為什麼男性角色可以有各式各樣除了「男性」以外的身分與定位,但女性角色就只能是「屬性女」?難道除了「是女的」之外女性角色就沒有任何存在意義了嗎?而且問題更大的是,不論是卡拉還是李文斯,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屬性女」的角色都是以德安的存在為前提。卡拉和李文斯都對德安抱有戀愛情感,卡拉是家族中的「妻子-母親」,而李文斯最重要的角色定位是「對於前隊長德安抱有戀愛情感的(唯一)女性隊員」......。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和德安有關係且年紀較長的女性角色都是以「對於德安抱有愛慕之情」為其角色塑造核心,他們都是依附在德安身上、以德安為前提的角色,欠缺自主性。卡拉與李文斯,身為「屬性女」的女性角色存在目的、生活在這部作品的世界之中的意義就是為了與德安戀愛......。喔,90年代的迪士尼公主可能都不會這樣寫了耶。


※雪拉四十年前就在駕駛戰鬥機了。在PF39的見面會上市之瀨加那曾說他在未接觸初代鋼彈以前一直以為「鋼彈就是男孩子的作品」,但看了初鋼之後發現「女性當然也可以駕駛MS戰鬥!」。順帶一提,鋼彈最初的核心粉絲其實是以女性為主體,「鋼彈粉絲以男性為主」的印象其實是更後來的鋼普拉風潮開始之後才有的。只是有些人甚而竄改歷史說什麼「初鋼很少女粉絲」之類不知道是不懂還是歷史修正主義的話。


不過沒關係,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還是有有別於昭和傳統性別意識的女性角色的!是的,就是大家喜愛的雪拉.瑪斯!給人可靠可信安心感的同時又有股獨來獨往的獨立感與自由意志,不依附於男人,也不是為了其他男性角色而存在(確實在初代《機動戰士鋼彈》中雪拉具有「夏亞的妹妹」「對於阿姆羅來說是情感支持的美豔可靠大姊姊」的色彩,但至少在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這兩點沒有出現)。而且還會駕駛戰鬥機,戰鬥不再只是男人的專利!喔,不過很可惜,雪拉的獨立自主性是原本初代《機動戰士鋼彈》中就有的樣子。所以,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唯一突破昭和時代性別意識的女性角色雪拉不是安彥良和的功勞,而安彥良和新增加的女性角色描寫反而比來自於四十年前的雪拉更加傳統更加THE・昭和......?!好吧,這實在有點糟糕。雖然說考慮到安彥良和的年紀他的創作中充斥昭和年代的性別意識並不奇怪,可是,可是,電影版《德安之島》終究還是21世紀的鋼彈耶。我想富野在今天應該也不會做出因為米萊不想被聽不懂明確拒絕的無緣未婚夫勾勾纏就要被史雷格打耳光的劇情了吧。

不用找鋼彈中最高水準的《水星的魔女》來做比較。恐怕現代廢萌番之中的女性角色相關描寫都比電影版《德安之島》之中的女性描寫更具多樣性以及更接近現代的性別意識標準喔。


5. 如果我更早看到《機動戰士鋼彈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的話......?          




雖然通篇好像都在批評電影版《德安之島》,但我並不是真的dislike這部作品,也不是不推薦,只是,有些失望。原典的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是很有名的反戰作品(甚至我還看過有人主張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中鋼彈與薩克的變形其實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作畫失誤而是體現出該集的主題),我原本對於電影版《德安之島》抱予厚望的,結果......只能說和我原本擅自期待的有所落差。

電影版《德安之島》的公開早於《水星的魔女》數個月。但我是經歷過《水星的魔女》之後才看電影版《德安之島》的。在經歷過革命性的《水星的魔女》之後,實在無法不覺得電影版《德安之島》「前進的不夠」。沒錯,電影版《德安之島》確實深刻描寫了戰爭及軍隊的愚昧與殘暴,如同鋼彈歷史上的許多作品。但是,只要這樣就夠了嗎?只要描寫「戰爭及軍隊的愚昧與殘暴」就滿足了嗎?一邊說著「戰爭及軍隊充斥著愚昧與殘暴」然後不斷重複描繪「戰爭及軍隊的愚昧與殘暴」就好了嗎?一邊說著「人類不會進步,人類只會重蹈覆轍」,然後繼續不斷複製複製「人類的愚蠢與重蹈覆轍」這個「現狀」竟滿意了嗎?好好描繪「現狀」當然很重要,但是「描繪現狀」之後呢?就只能也只該停留在「描繪現狀」嗎?就不能試著去「描繪應當存在的未來」嗎?

《水星的魔女》不只描繪了「現狀」,還描繪了「應當前往的未來」。電影版《德安之島》確實也不是完全只有「描繪現狀」,阿姆羅最後的「消除戰爭的氣味」也是一種「描繪應當前往的未來」。只是,看過《水星的魔女》之後,再看電影版《德安之島》,會覺得「為什麼不再多前進一些呢?」

符合現代標準的性別意識、多樣化的女性描寫、對於正戰論的超克等等,《水星的魔女》各方面都比電影版《德安之島》都還有前進。當然,這並不代表電影版《德安之島》是不好的作品,只是,我主觀上擅自失望罷了。又或是,在經歷過《水星的魔女》之後,再也無法以還未體會《水星的魔女》的眼光看待鋼彈了。

但我最後還是要說,電影版《德安之島》是一部有趣、值得一看的好作品。當然前提是要能夠忍受充斥在這部作品之中的「THE・昭和」過時性別意識。如果能夠忍受這一點的話,電影版《德安之島》還是相當值得一看的。當然動畫製作精良,雖然相較起其他鋼彈電影篇幅較少,但充滿魄力的戰鬥的場景也足夠精彩。還有,雖然被精彩的戰鬥削弱了力道,但「戰爭的氣味只會引來戰爭」這個結局與精神還是有所描寫,而且這本身也頗重要。

而除了電影版《德安之島》之外,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也很值得一看。初鋼版「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本身是獨立於主線之外的故事(這也是未被收錄於電影之中的原因),即使沒看過初鋼,只挑這集來看也沒有問題。而且還可以看到只穿汗衫和四角褲的阿姆羅趴趴走?!電影版《德安之島》中阿姆羅大多時間都有好好穿衣服了......。







-個人機動戰士鋼彈系列相關評論文章-



[達人專欄] 《水星的魔女》17集筆記:因為深愛,所以傷害,伴隨撕心之痛的前進 - cmpsedu5310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