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非基改鹽 x 異世界小說

Kmyth | 2022-10-19 00:46:52 | 巴幣 0 | 人氣 133

在DC群被傳了一張非基改鹽的
查了一下,原來早在2019就有人提到了此類事件。

所謂非基改的全名是:非基因改造,而基因是生命體才有的東西。
是礦物,如果化學課的內容還記得,它就是氯化鈉,化學式寫成NaCl。
因此鹽是沒辦法基因改造的!
但嚴格來說,那張圖上面並沒有寫錯。
正因為鹽沒辦法被基因改造,所以鹽沒有基因改造,即是非基改鹽。
這就好像礦泉水,還刻意強調是無糖礦泉水一樣詭異。
說的好聽一點叫做話術、銷售技巧、消費者心理;但說白了就是詐欺。
但真的要吵到消保官那裡,恐怕也不會成案,畢竟它字面上的敘述是符合的。

再認真的去分析,就要從基因改造來講。
對部分人的印象,是把食物拿去做的一些事,可能是加了甚麼奇怪化學物質。
因此保守的人會有所質疑,而傾向購買非基因改造的食物。
比起賭運氣的去獲取不需要的改善,不如迴避可能致癌等的風險。
所以非基因改造 = 天然,然後 天然 = 健康,這樣的想法就出來了。
既然天然可以用在食物上,那隨便替代一個同義詞應當也成立吧?
所以合理一點的解釋是:同義詞的誤用。
不過當然我更傾向於,商人刻意的標籤化,
用非基改 = 健康 這樣偷換概念的方式來自抬身價獲取利益。
最後,也比較有趣的是,這可能是贊成基改派故意反串的傑作─
用來反諷對於基改無知、為反而反的人,並向其抽取的智商稅。



非基改這件事,就讓我剛好想要抒發一下自己對於異世界的看法。
異世界的概念,大概是從《刀劍神域》開始的吧,甚至是更早。
但這個詞明確地烙印在大眾的印象裡,很可能是《RE:從零開始異世界的生活》。
這部作品可能是因為蕾姆、艾蜜莉亞,又或者是館長,而紅起來的吧。
他是極少數幾部我有看輕小說的作品後才看動畫的作品。
然而,「死亡回歸」這種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的題材明明很好發揮,卻寫得有些冗餘,
讓我在輕小說前幾冊就停下來了。
動畫也沒有把輕小說前半拖沓的節奏修改好,
但當初棄番卻是其他原因。

在說明之前,想讓大家想一下,究竟「異世界」是甚麼?
在我開始打這篇文章前,看到一個不錯的文章
很簡短,也有說中我心中的一些想法。
之所以是異世界,就是它的世界觀不同嘛。
「疑?不同的世界觀,那不就是奇幻文學嗎?
那為什麼還要特地創一個『異世界』這個詞呢?」
喔!原來是開頭多了一個穿越或轉生的過程阿!
讓主角擁有跟讀者、觀眾有同樣的原世界觀知識,
而能夠營造更強的帶入感。

因此我認為異世界的起源可能之一是:合理化。
可能是為了修正早期某些作家將自身知識與世界觀混在一起導致的敘述「瑕疵」。
譬如一個中古世紀的角色居然對PS5類的電玩有所概念。

但這個合理化是必要的嗎?
在漫畫裡常常會有一些誇張的表現,但是較少會去影響、推動主要劇情的發展。
但在航海王裡會有索隆迷路導致戰力損失;騙人布靠意外打贏培羅娜。
(我應該舉更具體的例子的,可是一時想不到)
當下你可能會覺得很扯,或是作者過於隨便,
但是故事這樣推進的時候,有趣性會去填補上敘述不夠合理的缺漏。
(當然通篇故事都是這樣發展的話,讀者就比較難接受了,
這也是航海王在人人果實尼卡型態出來時,受到議論的原因。)
因此,在異世界中那樣的瑕疵,可以用自我吐槽的方式來帶過,不需要過於在意。
若是為了填補這樣的合理性,多出那樣開頭的一個設定,是顯得多餘的。

因此,「異世界」這個新分類如果要成立─不論是平行於奇幻,或是做為其底下的一個分支,
其後續的故事必須去緊扣這個開頭來發展。
回到定義上,既然有「異」世界,那就要有「原」世界,
而劇情必須圍繞在這兩個世界的相對性上。
然而這是我對《Re》一作耐心用完之前,都未看到的東西。

今天我把《Re》開頭拿掉,主角不是轉生,
而是異世界居民的一員,擁有「死亡回歸」超能力的特別的存在,那故事會不成立嗎?
如果有,而且是劇情的核心,那就只是它太慢熟;
但沒有差的話,這開頭不就是為了湊足這種「異世界感」刻意加上的片段嗎?
(就好像為了自己生涯規劃,去「買」一個碩士)

不僅僅是《Re》,近期又給了機會,還是沒有看到名符其實的異世界。
世界頂尖的暗殺者轉生為異世界貴族》,
像是為了合理化一個小小孩能成為真正的殺手,所以講述了他投胎前的身分。
但是連一個17歲高中生都可以學會開直升機、射擊、拉小提琴...(無所不能的夏威夷大學)
其實再離譜的設定,只要開頭定好了,後續故事有依循著發展下去,多半讀者也不會反彈。
(畢竟反對的一開始就走人了)

總結一句話:
如果整個故事裡只有「一個世界」,真的不需要「異」世界。
這是為何我對於異世界、轉生類的作品,一看到就倒胃口的原因。

然而我也不是全部討厭。
《異世界四重奏》,就是初期最出名的此類作品所集結的小品作。
撇除我沒看的《幼女戰記》,《Re》之外的兩部,都是我滿喜歡的。
所以讓我糾結的點,其實是「冠名」這件事情。
當你是自己宣稱而非被動的被分類時,
有沒有帶出上述那點,對我而言,就是棄番的標準。

目前唯一的例外就是《骸骨騎士大人異世界冒險中》,
最初是因為pellek的OP而追,最後角色真的太香而看完。
但是必須提一點他做對的地方:開頭並沒有糾結在「我要交代這是一個異世界故事」上,
而是草草帶過後,角色直接就在這個世界開始帶玩家探索。
所以在這種商業標籤的歪風之下,確實也是有一些不錯的作品,
我會把它歸類成「不知道如何取好書名」的錯誤上。
(像是我自己文章起頭常常也是卡在標題,之後就隨意了)

這類異世界大量發生,也正是在四重奏之後,
除了沒提到兩個世界的相對性之外,它甚至也很難歸類成奇幻文學。
因為世界觀都太相似了─說穿了,都是遊戲世界。
全都一樣,是怎麼帶給讀者、觀眾新奇感? 稀鬆平常自然就「奇幻」不起來了。
這情況,不難想像大概是甚麼輕小說家培育學校,
給初學者標準的得分題材和典型的開頭起手式,所導致。
(但這是創作耶!又不是甚麼作文考試!)

回到輕小說的用意上,確實以青少年為主要客群,描寫重點在於氣氛營造大於劇情新奇度。
也許那樣公式般的開頭對於進入情境真的很重要。
而讀者輕鬆的選擇不去注意太多,也沒甚麼錯。
但就是替那些不同類型的好作品,錯失被看到、動畫化而感到惋惜。
就像是大家也許曾因考試分數、學歷、收入數字,
而錯失掉的遊戲機獎勵、工作、愛情或夢想。
誰輕鬆了一些,誰就苦了一些。
也許,下次又被「異世界」給吸引的時候,
可以想想你是不是又迷上了「非基改鹽」了呢?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