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帕格尼尼小傳

作者:幽影│2008-02-28 22:06:17│巴幣:0│人氣:1833
尼科羅‧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

出處:
http://pop.pcpop.com/zpt/default.html?MainUrl=http://pop.pcpop.com/030607/469591.html&referrer=http://www.google.com.tw/search?q=%E7%BE%85%E8%A5%BF%E5%B0%BC+%E5%B8%95%E6%A0%BC%E5%B0%BC%E5%B0%BC&complete=1&hl=zh-TW&start=20&sa=N

小提琴家中間任何人也沒能擁有象帕格尼尼那樣巨大的聲望。在同時代人的眼裡,他似乎是個謎,是個奇人。有些人認為他是天才,另外一些人又把他看成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冒牌大師;他的名字即使在生前就已經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奇談怪論結下了不解之緣。

十九世紀前半葉整個浪漫主義演奏藝術思潮的興起是由他首先掀起的:他在器樂效果方面的創新曾經是白遼士和李斯特改革管絃樂和鋼琴音樂的典範;舒曼十分讚賞他的隨想曲,並且由此特意把它們改編成鋼琴曲;羅西尼、梅耶貝爾、肖邦、李斯特從事創作無不接受過他或多或少但不容忽視的影響;布拉姆斯根據他第二十四首隨想曲的主題進一步盡意發揮地寫出一首鋼琴變奏曲,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拉赫瑪尼諾夫又用同一個主題創作出一首樂隊演奏的《狂想曲》。一百多年以來帕格尼尼的作品始終沒有離開過音樂會舞台,它們以明朗的配器、鮮明的造型和滿含深情而又永葆青春的旋律使人百聽不厭。然而在今天也可能聽得到這樣的見解:只就表演而論,帕格尼尼是個很了不起的偉人,至於說到他的創作,無非依靠炫示絕技動人心目而已。在這方面,看來他的命運倒和李斯特頗有類似的懷才不遇之處,李斯特的創作才能長期以來也是未曾得到大多數人的許可。但是帕格尼尼一生之所以如此光輝而至今仍然不朽,恰恰證明他同時還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在熱那亞誕生。他的童年時代過得極不愉快。父親--安東尼奧‧帕格尼尼--開了一家小雜貨店,店裡的收入就連供應全家粗衣淡飯的需要也嫌不夠,何況他還是個賭起錢來不要命的賭徒,這種惡習使他變得越來越貪婪,越來越想發財。這個人一碰就愛發脾氣,肝火旺得很,難得有心平氣和的時侯,簡直是這個家庭裡的暴君。

安東尼奧對音樂十分喜歡,可是他那點能力充其量只夠在家裡或者朋友小圈子裡拿起曼多林彈一段民間小調開開心而已。當他在兒子身上發現了一種絕非尋常的才能時,他激動得差一點變成了個白癡。從此兒子就成了老子手裡一付可以用性命去賭輸贏的活的撲克牌。他開始親自教尼科羅,起先教孩子彈曼多林和吉他然後又教他拉小提琴,逼著他從清晨一直練到深夜,要是他覺得孩子似乎還不夠刻苦,那就乾脆不給他留什麼吃的東西。極其繁重的課業損害了尼科羅的健康;結核菌和神經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開來。本來已經削弱的體質很容易聽從病魔的擺佈。麻疹和猩紅熱又差一點兒要了他的命;之後,尼科羅一輩子也未曾擺脫掉這種強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時痙攣的毛病。

母親--捷列扎‧鮑拉爾多--真心地疼愛著孩子,但這個對丈夫百依百順的女人是個頭腦簡單的農民,一向篤信上帝而又講究迷信,幾乎從尼科羅剛剛哇哇落地起,她就十二分肯定地預言這個嬰兒前程遠大,將來會成為一位大音樂家。

好幾種帕格尼尼的傳記都提到過,在父親管教之後,尼科羅曾經到一個名叫喬萬尼‧塞韋托的普通樂師那裡上課。大家確實都知道,小提琴家又是作曲家的弗朗切斯科‧涅科(Francesco Gnecco)對他相當關心。不能說沒有受過他影響的帕格尼尼開始到賈科‧科斯塔(Giacomo Costa)那裡學琴,這位老先生向來緊緊抓住小提琴古典學派已經過時的教學原則不撒手。這種迂腐而嚴格的教學當然不會使這個極其任性的學生老實聽話。後來帕格尼尼在寫信時提到他:"我懷著愉快的心情想起親愛的老科斯塔,可是當時我跟他上課未必給他帶來過很多愉快,因為我意識到他的指示有不少地方是違反自然的……"

在1794到1795年間熱那亞音樂會上的聽眾就曾聽過還是科斯塔學生的帕格尼尼表演。按照當地的慣例,音樂會總是要在教堂裡舉行。那個時期對熱那亞來說是個風波迭起的年代。相當多的熱那亞人對法國革命抱著十分同情的態度。因此像這樣的聽眾對少年小提琴家在1795年7月31日那場音樂會上首次表演的《卡馬尼奧拉》革命歌曲主題變奏曲會懷著何等欣喜若狂的心情去歡迎,那就不難想像了。

在尼科羅和極其愛慕他藝術的季‧涅格羅侯爵之間的深厚友誼據認為是從1796年前不久開始的。正好是那一年,克萊策在侯爵的沙龍裡聽到了帕格尼尼表演,當場預言這個少年的前程將會無限光明。受到鼓勵的帕格尼尼由侯爵和父親陪同去實現他生平第一次到意大利各地巡迴的公演。在帕爾馬,他想拜著名的亞歷山德羅‧羅拉(Alessandro Rolla)為師。不過,聽過他表演的羅拉聲稱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他了。有次路過帕爾馬,尼科羅曾經到加斯帕羅‧吉雷蒂(Gasparo Gldretti)那裡上作曲課,並從菲迪‧帕埃爾(Ferdinand Paer)的好心勸告中得到不少啟發。經過這個時期的學習,他寫了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和不少的器樂曲。

1798年的國內政治局勢變得更加動盪,迫使他父親帶著兒子回到了熱那亞。意大利北部多年來一直受奧地利統治的壓迫,一旦拿破侖軍隊開到,當地人民把他們當作是救星來熱烈歡迎。

這件震撼熱那亞的大事使少年時代的帕格尼尼無限神移,同必然會在他的演奏藝術中有所體現。他和古典傳統實行決裂的行動越來越堅決了。大風大浪的時代培育出這個急性子意大利人浪漫不羈的性格,由此激發起靈感潮湧的即興創作和熱烈得什麼也抑制不住的幻想。1801年,他開始寫作他那些足以名傳千秋的隨想曲。

還沒有進入1801年,帕格尼尼和父親的關係已經弄得越來越僵。他利用應邀到盧卡演出的機會和家裡一刀兩斷,從此進入生活的一個新階段。在盧卡之後,他到比薩、米蘭、帕爾馬、裡窩那等地舉行獨奏音樂會。他絕技超群的名聲迅速地傳遍意大利。他的表演和脾氣令人覺得稀奇古怪,而他的技巧又是那麼神妙莫測、新鮮而獨特,於是乎就有一些東扯西拉的離奇故事一點一滴地纏到了帕格尼尼的身上,他渾身上下很像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光圈。年輕的熱那亞人對這種說神道怪的傳播顯得很不在乎--像這樣的街談巷議對他又會有什麼壞處?只能使他的名氣變得越來越響亮!他在裡窩那有一次取得的成功真是了不起,有個崇拜者恭恭敬敬地拿一把由瓜內科‧德‧傑蘇親手製作的絕妙的小提琴奉贈給他,帕格尼尼就是到自己生命結束那一天也沒有和這把琴分過手。

擺脫了父親嚴厲的管教,他過起一種滿不在乎的生活,有時候打起牌來會把靠演出掙來的一筆數目驚人的巨款輸得精光。

1802年,他嘗到了初戀的滋味。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女人的名字。帕格尼尼在她的托斯卡納別墅裡一住就是三年,他在當地農田里一面從事耕作,一面還彈彈吉他;當時他寫過一些絃樂和吉他合奏的四重奏以及專門由吉他獨奏的樂曲,可以這麼說,他為小提琴演奏心增加的許多引人注目的絕技手法其中有不少原來是他深入研究吉他演奏技巧之後領悟而創新的產物。

到1805年,他突然在盧卡出現。拿破侖此時終於撕下了革命的偽裝,並在意大利本來實行共和政體的地區成立了君主國。他把盧卡交給他那位受封為公主的妹妹伊麗莎‧巴西奧希。巴西奧希王妃向帕格尼尼發出聘書請他去擔任室內樂師和樂隊首席的職務。帕格尼尼答應了,這不僅是由於王宮裡那種濃厚的音樂氣氛把他吸引住,而且也由於和他開始調起情來的這位美貌多姿的公主身上很有魅力。他和親王在音樂方面的關係也很不錯。這有布捨‧德‧佩特裡在1809到1810年之間與人通信時提到的內容為證:"巴西奧希親王十二萬分喜歡小提琴這件樂器,我們在一起拉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由一個名叫帕格尼尼的熱那亞人來擔任,他還會彈吉他。"

在這些通信裡曾經對帕格尼尼拉琴作過相當生動的描寫:"……任何人也不會是這樣拉琴的。實際上他不過用根本配不藝術和他本人絕妙才華那種丑角興妖作怪供人笑樂的手法在糟蹋演奏;我聽過他表演維奧蒂協奏曲華彩樂段時那種隨意即興的發揮,他逞一時意興地模仿了驢、狗、公雞和其他畜牲的叫吼聲。有時,音樂剛剛開始,他卻故意把根琴弦扯斷,誰都認為不得不停下來了,想不到他用其餘三根弦照樣拉下去,然後不時在第四弦上來那麼一段變奏。他的琵音、雙音和左手撥奏確實出神入化,但還不致使小提琴走音。隨後他又把所有的演奏手法統統串在一起,使人聽得簡直暈頭轉向……"

帕格尼尼後來用來震驚整個世界的那種獨特的炫技手法和效果原來在這個時期就已經練成了。在盧卡,他在音樂方面必須完成的工作是頗為廣泛的--他需要獨奏,參加四重奏,為歌劇演出擔任指揮。但是帕格尼尼天生不願意長時期在一個地方住下去,從1809年起,也就是還沒有最後正式辭職,他又一次過起他那種飄泊無定、到處公演的生活,走遍了整個意大利。1813年春天,他在米蘭住下,全心全意地參加到當地浪漫派和"古典派"正在開展激烈競爭的藝術生活裡去。

帕格尼尼有一手善於出奇制勝耍弄絕技的名聲這時候已經傳出意大利國境之外。二十四首小提琴獨奏隨想曲公開發表了,這在巴黎引起巴伊約、貝裡奧、阿本內克的懷疑。誰也不敢相信這些曲子真正能夠在琴上拉得出來。法國著名演奏能手拉封特意趕到米蘭,他要和帕格尼尼作一番較量。1816年3月7日他們比賽高低那場音樂會假座拉‧斯卡拉劇院舉行,拉封在這場比賽中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不過,揚波爾斯基說得十分有理:"用現在的眼光去觀察歷史上發生過的這件事,很清楚,拉封和帕格尼尼是兩種不應該擺在一起加以比較的類型。說起帕格尼尼這個人,就要用海涅的話來形容,"他弓子輕輕一揮,時而把我們送到陽光明媚的高空,時而又在我們面前打開十分嚇人的深淵。"而那位溫文爾雅的拉封卻屬於法國小提琴家中間貴族型的表演家,因此,他們之間正像李斯特和塔爾堡之間一樣,不可能實行名符其實的競賽。"

浪漫主義藝術是個存在著不同的有時甚至是對立的美學傾向的形態多面的藝術天地。在十九世紀初期,正當浪漫主義剛剛形成,就曾出現過一些兼有古典和浪漫兩派特點的混雜性的流派。拉封就屬於這樣一種小提琴家,他在演奏方面已經受到浪漫派某些影響,但是大體上卻仍然遵循法國古典學派古老的原則。在他的演奏裡已經具備那種為高級客廳所固有的軟綿綿的傷感的抒情和精美但脆弱的巧技,這些因素逐漸成為十九世紀初期法、比小提琴和大提琴學派很典型的一種特徵。這個學派的代表和充滿激悄但顯得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者帕格尼尼當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再說,帕格尼尼也並沒辦法得到象斯波爾這樣的浪漫主義者的欽佩。1816年斯波爾雖然在威尼斯已經和帕格尼尼見過面,可是聽到他的表演卻是後來回到自己家鄉的事。他對早在意大利就已風聞使熱那亞人出盡風頭那種炫技效果作出毫不客氣的指責,在他看來這簡直是一種只能欺騙外行的華而不實的貨色。

斯波爾在自傳裡這樣寫道:"他演奏中那些使意大利聽眾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絕技原來不外是我們同國人席勒多年前早就以此博得老太太們讚歎不絕的』絕妙的魔術表演』。這些魔術是人工泛音、單弦上的變奏……五花八門的左手撥奏以及許多根本不像小提琴本來發聲的類似吹低音大管或者老娘們吵架之類的古怪聲音。".

在威尼斯,帕格尼尼進行創作他一生最負盛名的一首作品--《威尼斯狂歡節》。這首《狂歡節》可以說幾乎把他全部巧技和變奏的能耐統統都使出來了,隨後照著這種格式寫的人始終絡繹不絕。它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正由於其中有或明或暗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不落俗套的民間音調。恰恰是這首作品好像成了帕格尼尼信徒們頂禮膜拜的一座像征著浪漫主義炫技演奏藝術頂峰的紀念碑。

受帕格尼尼聲譽吸引的著名波蘭小提琴家卡爾‧利平斯克在1818年到達意大利。起先他和拉封一樣,打算和這位意大利同行比一比高低,但是,真正聽到帕格尼尼拉琴之後也就打消了這種念頭,兩個人還成了知心朋友。帕格尼尼的巧技把利平斯克完全迷住了,不僅如此,他還想在演奏風格上盡量向帕格尼尼靠攏。但是他們各有各的個性,其間的差別比起帕格尼尼和拉封來差不多,儘管這是另外一種差別。利平斯克天生就有那種氣度高尚而又剛毅嚴謹的性格,這種性格使他和古典主義演奏藝術必然心心相印,但同時也就成了他向帕格尼尼靠攏道路上一道難以逾越的深淵。

帕格尼尼和羅西尼在1818年被友情的帶子連結在一起。作曲家真心地喜歡小提琴家。而帕格尼尼也懷著相等的尊敬之情去報答他。大家都早已知道,帕格尼尼曾從羅西尼的歌劇裡選出一些詠歎調主題作為他編寫許多幻想曲的主要素材。

緊張的演出活動,極不安定的起居方式使帕格尼尼得了帶有精神憂鬱症狀的重病。他停止公開演出,孤獨地過起與世隔絕的生活。只是到1824年4月,他好不容易克服了這種精神危機開始重新登台表演。同年冬天,回到熱那亞的帕格尼尼興致勃勃地給七齡神童卡米洛‧西沃裡上起提琴課。在他指導下,西沃裡進步神速。雖然給孩子上課總共只不過才七個月,帕格尼尼直到臨終那一天也仍然把西沃裡看作是他生平唯一的得意門生。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是使帕格尼尼嘗到不少甜酸苦辣滋味的時期。有些傳記淋漓盡致地描寫他那些數也數不清的風流事件。不過,楊波爾斯基根據瞭解帕格尼尼生前親筆書信的內容得出結論認為他決不是像唐璜或卡尚諾夫那樣的獵艷老手,而是個總在渴望得到真正愛情和寧靜家庭生活的普通男子漢。

他在1824年愛上了女歌唱家安東尼婭‧比昂希,她生的兒子阿希爾成了帕格尼尼最寵愛的對象。但是比昂希孤僻而難以相處。他們共同的生活很快就成了帕格尼尼無窮煩惱的源泉。但多年分居又妨礙父子享受相聚的樂趣。帕格尼尼只是到1828年付出一大筆撫養費才得以把孩子從母親身邊帶走。

這件事發生在帕格尼尼啟程赴維也納的前夕。從維也納起,又開始了他漫長生活道路的一個新階段。

雖然當時人們素來都用聚精會神的眼光盯著帕格尼尼,可是這位偉大小提琴家的一生中仍然有許多經歷未能真正弄清楚。他是個燒炭黨黨員嗎?他和意大利革命運動倒底有什麼關係?他為何如此痛恨天主教教會--是出於信奉無神論而反對教會勢力無限擴張呢還是因為腦子裡有擁護革命的自由思想?

多數傳記作者認為帕格尼尼曾參與意大利革命運動一事無容置疑,這有他和烏‧福斯科羅等革命黨人密切往來的事實為立論的根據。

教會曾經頗費苦心地想把帕格尼尼籠絡過去。1827年教皇列夫二十二世向他頌發過"金距"勳章以示恩寵;可是,這種象徵王權的金牌哪能制服得了這位天生敢於蔑視封建特權的音樂家呢!

在奧、德、法三國各地的巡迴公演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績,一些具有全球性聲譽的音樂家都被帕格尼尼這種奇妙的表演感動得極為興奮。他從維也納來到布拉格,想不到在那裡會受到冷冰冰的接待:然後接著去德累斯頓和柏林。他在柏林又一次征服了聽眾。但是,離奇的傳說、下流的捏造和對他的稱頌同時在到處流傳。有些人肯定地說他是個親自殺害過情人的罪犯。聽眾雖然為之不勝驚駭,但到後來卻也就俯首貼耳地接受了他表演魔力的支配。他用激動到頂點的感情,戲劇性的處理和用之不盡的色調變化使人入迷。…他那件樂器真正像在說話、像在呻吟、無論是大雷雨、深夜的寂靜、從蒼空降落但尚未飛回天空的鳥兒,都無不模仿得十分逼真,其中一切……充滿了詩;般的感情……"

1830年4月11日,舒曼在美因河上的法蘭克福聽到他的演奏,隨即異常激動地在日記中寫道:"難道這會不使人樂而忘形!在他的雙手揮動之下,就連極其枯燥的練習曲也像畢菲亞(古希臘阿波羅神殿女祭司)的預言那樣在冒起熊熊的火焰。"海涅出席過他在漢堡舉行的音樂會。這位偉大的詩人後來在他的傑作《佛羅倫薩之夜》裡用美妙的詩句把帕格尼尼的形象刻劃得異常生動而鮮明。

他在美因河上的法蘭克福帶著兒子住了一個時期。在那裡和卡爾‧古爾(KarlGuhr)有了交情。平常總是觀察帕格尼尼怎樣拉琴的古爾靠留神聆聽和憑記憶把第一協奏曲中那段《神奇的二重奏》片斷記成了樂譜。古爾後來又出版過一部取名為《論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其中具體描寫了這位偉大小提琴家平日拉琴時一些極其有趣的細節。

帕格尼尼終於在1831年2月來到巴黎。法國的首都剛剛充分領教過革命和霍亂的滋昧。可是白遼士怎麼寫呢:"就連被這種帶來死亡的禍患嚇得普遍麻木不仁的狀況下也阻擋不住人們突然爆發出一陣十分好奇的熱情,接著而來的則是吧普通老百姓都推倒在帕格尼尼腳下那種一片興奮得忘乎所以的熱烈氣氛。

三十年代的巴黎是古典和浪漫兩派首腦人物進行激烈競賽的鬥技場。雨果、大仲馬的話劇、梅裡美的小說,音樂方面有白遼士的帶標題的交響樂;在歌劇舞台上演的節目有梅耶貝爾的《惡魔羅伯特》、威柏的《自由射手》、斯波爾的《浮士德》--洶湧而來的幾乎把整個藝術生活都淹沒的浪漫主義浪潮就是有著如此礎礎逼人的聲勢。帕格尼尼正好在這個時候出現。毫不奇怪,他的表演會使那些就像觸了電似的聽眾又吃驚又叫好。其中所有能夠打動人心的因素:烈火"-般的激情、出神入化的意境、抒發不盡的感慨、崇高和卑劣情操的強烈對比、離奇曲折的情節結構再加上輝煌到不可思議的絕技,無不是浪漫派一家所獨有。生平頭一回聽過他公演的李斯特激動得要命,他承認在他面前突然出現一個任何人以前都無法設想得到的新的天地。他那首以帕格尼尼"鍾"的主題為原始題材的幻想曲就是順著這條道路前進所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這首作品為鋼琴技術寶庫增添了不少為古老的古典演奏藝術所未曾具備的、使入耳目一新的光彩和巧技。隨後他在匈牙利狂想曲、交響性詩篇中所表現出來的壯麗的配器風格也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其實就連李斯特慣用而不肯放棄的梅菲斯圖主題也是和帕格尼尼藝術中"魔鬼的"動機有著息息相通之處的。

巴爾扎克推崇帕格尼尼,歌德對他甚為注意,法國浪漫主義者由於他的到來而感到歡欣鼓舞之至。本來,根據浪漫主義最高的準則去衡量,一種足以表現狂放豪邁精神的音樂文化特別有它的代表性。他們的理想在此時此地好像變成了十分具體的東西多麼值得高興。這樣一來,帕格尼尼就成了人們舞文弄墨的對象,有人挖空心思地編造出一些不三不四的故事,到處傳誦著他個人的趣聞,其中真假混雜,難以分清。但是這倒無關緊要,大家只想聽聽帕格尼尼這個怪人的怪事,誰管它倒底是假還是真呢!最後弄得他只好從巴黎逃到英國,可是,在這裡,在第一次登台表演之後,同樣的經歷又開始再現。

帕格尼尼由於拒絕在巴黎救濟意大利革命者的慈善音樂會上表演,後來在倫敦又打算把票價提高一倍,因此有人指責說他貪婪成性,一味追求暴利。毫無疑問,他這個人確有貪財的毛病,雖然並沒有像有些人形容得那樣嚴重。隨便舉個例,他和白遼士那件眾所周知的軼事就可以證明他對人很有同情心;當帕格尼尼聽說這位作曲家經濟上非常困難,馬上拿出了兩萬法郎送給他。

白遼士的創作當時唯有帕格尼尼稱讚,這說明他鑒賞音樂確實能夠獨具慧眼。白遼士寫過一首帶有中提琴獨奏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意大利》,這首傑作的誕生也正是帕格尼尼出的主意。帕格尼尼平常喜歡拉拉中提琴,他請白遼士為他專門寫一首中提琴獨奏和樂隊合奏的樂曲。不過,當作曲家把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寫好了交給他,因為其中使用了交響性的寫法使他甚為不滿:"他看到快板樂章總譜上中提琴長期休止的部分,提高聲音說:』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在這裡沉默得太久了;我要從頭到尾一直拉下去。,白遼士的答覆是』可是我說--您需要的原來是一首中提琴協奏曲,要寫作那樣的樂曲,您是唯一的行家』。"交響曲雖然全部寫好了,可是畢竟並沒有符合帕格尼尼原先的期望。

帕格尼尼在五十二歲以前總是在歐洲各地往來,過著飄泊無定的生活。他終日處於緊張狀態,就這樣費力不盡地掙下了百萬家產,由此卻付出了犧牲本人健康的代價。到了五十二歲,他不得不停止演出活動。既然已經在帕爾馬附近添置了那塊山清水秀名叫"海伊昂娜別墅"的地產,1834年秋,他就搬到那裡去住了。

1835年帕格尼尼又接受了帕爾馬王妃"瑪麗亞‧露伊莎的聘請,到帕爾馬擔任宮廷劇院院長和樂隊指揮的工作。當時他曾打算對樂隊進行一番改革,而且想按照新的方式去處理樂隊表演問題。他提出建議要把樂隊編制擴充到五十個成員,選拔演奏員要採取比賽的方式,指揮和古鋼琴演奏員或者第一小提琴首席的職權分工要明確。這些想法在當時看來未免覺得太激進了一點。他這份建議遭到了否決,因此辭職不幹。雖然和那個樂隊在一起工作的時間並不長,但他卻使樂隊合奏水平有了相當明顯的提高。

帕格尼尼一生最後一次的公演是1837年在都靈城。這時他的健康終於徹底地垮下來了。他前往馬賽、尼斯;在熱那亞立下遺囑,遺囑規定,他把自己龐大的全部家產--除掉地產、莊園和樂器收藏品不算,還有現金一百七十萬法郎,統統傳給兒子阿希爾。

接著帕格尼尼在1838年因受人欺騙不幸捲入那個後來以訴訟告終的所謂"卡齊諾、帕格尼尼"合資經營的骯髒買賣中去。這樁買賣純粹是一種暗中偷偷摸摸於些見不得人的真正的欺詐蒙騙的行為。

按照卡齊諾的花言巧語,似乎是在舉辦一個晚會上會有各種的藝術--朗誦、音樂,舞蹈等等娛樂節目的遊樂場。可是,籌備者卡齊諾實際上卻利用這個幌子組織了一個真正的賭場。大藝術家哪能猜得透這種鬼把戲,晚會音樂部分--交響樂節目的安排引起了他的興趣。既然看不出有什麼地方不妥當,他答應卡齊諾利用他的名字。1837年12月25日,小提琴家由於重病在身未曾到場,卡齊諾就正式開始營業了。

1838年1月31日,這家遊樂場被巴黎警察局查封,作為主要股東的帕格尼尼因此受到法院傳訊,法院判決他必須把數目巨大的債款償還給企業的債權人。小提琴家聘請的辯護人提出上訴申請撤銷原判,這場官司就這樣無限期地拖延下去,一直拖到帕格尼尼死去為止。這次訴訟過程轟動一時,他成了報刊雜誌上議論不休的話題,藝術家晚年的生活因此過得很不愉快。他的身體健康變得每況愈下。他的嗓子簡直失去了聲音,不用紙筆就無法和周圍的人交換意見。正好在本人如此痛苦的這些日子裡,他向白遼士伸出了援助之手。

可是就連這樁俠義行為也被人認為並不光彩,似乎有意為消除他拒絕參加救濟窮人慈善音樂會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印象而採取的一種補救措施。

帕格尼尼前往法國南方。他還希望能夠恢復健康。那幾年他只和白遼士以及聚集在他周圍的有限幾個馬賽音樂;愛好者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偶爾要有什麼奏樂消遣的活動,他很願意參加,特別樂意合奏的節目是貝多芬的四重奏。

法國南部氣候對健康有益的預計沒有得到真正的結果。1839年10月帕格尼尼又回到熱那亞,但是痙攣突然強烈發作逼得他再次離開了故鄉。他被護送到尼斯以後,幾乎整天都躺臥在病床上。肉體的痛苦不斷在增加,而精神痛苦--和卡齊諾有牽連的官司--至今還沒有結束的希望。何況天主教教會又一次打起主意要把他拉到上帝的懷抱裡去,但是垂死的藝術家堅定不移地拒絕接受臨終照例應該舉行的聖餐儀式,1840年5月27日他和人間永遠告別了,時年五十八歲。

天主教教會即使在帕格尼尼閉眼之後還要繼續擺佈他。神甫們開會議決取銷他的教籍,並且下令禁止他的棺材入土埋葬。只好把塗上了防腐劑的帕格尼尼遺體轉送到麻瘋病院裡存放。他的朋友和崇拜者開始為取消這項禁令到處奔走。一場長達四年之久的鬥爭開始了。那些迷信宗教的大人先生們堅決不答應撤銷埋葬的禁令。最後,總算得到了許可,允許把他的遺骸運回到意大利,可是不得不在晚上偷偷地把他埋在鮑利維契爾。他的墳墓後來被挖開過好幾次,因此他的棺材一再被轉埋到新的地方:1853年埋在"海伊昂娜別墅",1876年改埋在帕爾馬公墓,1893年他的棺材又一次被打開,這一次打開棺材原來是由於想看看大藝術家遺體的捷克著名小提琴家F‧翁德日切克的請求。1896年終於把帕格尼尼最後安葬在帕爾馬新建的公墓裡。

帕格尼尼生前一直使用那把小提琴--著名的瓜內利‧德‧傑蘇的手製品被完整無損地保存在熱那亞的博物館裡。一年一度照例要打開存放這把小提琴的玻璃罩,讓當時在意大利境內最傑出的小提琴家用它來表演。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在1957年獲得了這樣的榮譽。

帕格尼尼永垂不朽。他一生始終敢於反抗的精神永存於他的作品之中,這些作品由於具有無限迷人的旋律、豐富多采的配器手法和富於詩意的形象以致至今仍然極其受人喜愛。

人們傳說帕格尼尼有六個手指,並且都能運用自如,這自然是笑話。(幽影:這人是不是迷《六指琴魔》迷瘋了啊~)不過,他的《女巫之舞》卻是一首在一根弦上演奏的作品,大量運用雙音、三音和弦甚至四音和弦,有時達到三個八度!這簡直無法想像,更不要說照辦了。偉大的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曾經開過一個玩笑,他對他的學生們說:帕格尼尼的那些三音和弦和四音和弦,本來是無法演奏的,但帕格尼尼耍了個花招--用口哨來幫忙!所以你們還是不要費那份心練琴,只要練好口哨就行了。說完,克萊斯勒拿起琴來當場表演提琴加口哨,令學生們個個目瞪口呆。當然,這不過是玩笑。帕格尼尼還創造了,也可以說是發明了一些特殊的弓法和指法。他的演奏本身也無懈可擊。

他像守財奴保護財產那樣守護著自己的技術秘密,他生前只出版了很少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小提琴獨奏曲《24首隨想曲》。雖然他既演奏小提琴同時也譜寫小提琴樂曲,但他的作品大都是為自己創作的,這些作品包括大量需要高度技巧的艱深樂段,以供他發揮自己的技術,為此帕格尼尼獲得了"專與小提琴家為難的作曲家"的雅號。

帕格尼尼寫過五首小提琴協奏曲。當他在一個大城市首產次公演時,他用來征服這些城市的節目總是他最喜歡的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奏曲。他的降E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寫於一八一七年,是最早的浪漫主義的協奏曲之一。B小調第二協奏曲第三樂章迴旋曲就是著名的"鍾曲",它被無數次地改編:嘉洛舞曲、華爾茲、浪漫曲……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李斯特改編的同名浪漫名曲。

帕格尼尼作品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小提琴獨奏曲《24首隨想曲》。帕格尼尼在這部作品中衝破了古典主義的束縛,在獨奏音樂領域中,為音樂的浪漫主義時代開闢了道路,多年來從未推動藝術上的魅力。它需要獨奏家掌握難度極大的、複雜的指法和弓法。可以說,練習這部作品,是小提琴家的必修課。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4453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帕格尼尼|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angelgug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用靈魂交換音樂... 後一篇:【簡介&分享】拉赫瑪尼諾...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tyu15826大家
羽澤鶇的扭曲仙境 現實狂想曲47 支離破碎的現實(三)更新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8:0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