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八田與一把台灣農民奴隸化/許介鱗(網路下載)

—— | 2016-04-02 00:45:18 | 巴幣 2 | 人氣 370

本文節錄自《日本殖民統治的後遺症,台灣VS.朝鮮》一書,作者許介鱗,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政治學博士,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社會科學院長,為日本政治與外交、中日關係、台灣現代政治史等權威學者。

********************

台灣的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調─Affirmative tone of Japan's colonial rule

  台灣的學界、政界,充斥著日本殖民統治贊美論調。

  從李登輝執政時代開始,遵照日本右翼史觀以及美國的現代化論,台灣進行修改歷史教科書。日本與韓國的學者共同比較東亞的歷史教科書,得到的結論是:台灣的歷史教科書,除了在政治面提到台灣人對日本的鎮壓有抵抗之外,不論經濟、社會、教育、文化各方面,幾乎全面肯定地記述日本殖民地統治的「發展」面,而不去看基本上的「侵略」「掠奪」面。

  舉一個例子。日本文部省的海外宣傳員古川勝三,於1989年出版一本『愛台灣的日本人』,形容台灣總督府的水利技師八田與一,是「嘉南大圳之父」。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之後的2001年出版中文譯本,從此台灣一窩蜂地追隨日本人的宣傳,歌頌八田與一為「嘉南大圳之父」。2007年7月12日,總統陳水扁對八田與一頒贈褒揚令,表彰他對台灣農業的貢獻,由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代表陳總統頒贈。馬英九上臺前,也前往烏山頭水庫,參與八田與一追思會。2009年5月8日,馬英九以總統身份再次前往烏山頭水庫,參加「八田與一技師逝世67周年追思音樂會」,幷表示將建立「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編列經費1億元,預定在2年工期完成。

  台灣總督府建造嘉南大圳時,八田與一是總督府內的農務課技師兼專賣局技師,他設計監督台灣的水利工程,對台灣稻米的增産的確有貢獻,也得到日皇的勛五等瑞寶章(1938年)與勳四等瑞寶章(1939年)。然而在嘉南大圳建造之後,1935-38年當時,台灣稻米生産量達9,344萬4,000石(1石10斗),移出日本4,750萬石,即移出50.8%到日本食用,日本的經學者稱此爲朝鮮和台灣殖民地的「外地米飢餓移出」。這明明是日本對殖民地的侵略和掠奪,救了危機中的日本資本主義。台灣史的教育,怎麽可以忽略當時台灣的老百姓沒米飯吃,而吃「蕃薯簽」的事實。

  而且建造嘉南大圳的配套「三年輪作給水法」,更是驅使台灣農民奴隸化的措施。八田與一的「三年輪作」設計,就是以水的供給爲手段,强制台灣農民分區,每年分別種甘蔗、水稻、雜糧,以配合日方每年都有甘蔗、稻米的供應,解决日方的「米糖相剋」,即有米無糖或無米有糖的難題、然而台灣農民則完全失去選擇耕種的自由。當時『台灣新民報社』的經濟記者都嚴厲地批判,嘉南大圳的强制甘蔗耕作。劉清風批判:「讓農民虧損也得從事蔗作,是因為嘉南大圳的特別水租(水稅)負擔和三年輪作的設計。即台灣農民除非向製糖會社借錢,無法繳納水租,幷且依嘉南大圳對水的統制,非實行甘蔗的强制耕作不可。從製糖會社看來,這樣可以把個個農民的反抗當成屁事。」日方的製糖會社,把台灣農民的反抗視爲「屁事」,這樣粗野的話都講出來了。劉明電批判實行三年輪作:「台南州下的農民,無論如何掙扎,也不能逃避被製糖會社榨取的命運。」歷史事實就是,日本人運用水利資源的控制,利用高明的科學手段,驅使台南農民變成日本製糖會社的奴隸,幷促使台灣的農民運動瓦解。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之後,台灣人的農奴才得到解放,台灣農民要種什麽,就可以種什麽啦!但是有一小蕞「台灣人」竟追隨日本,以「終戰」取代「光復」寫史,白痴化得太可悲!政府竟追隨「白痴化」的潮流,不去紀念「台灣光復」,而去紀念把台灣農民奴隸化的技師「八田與一」。

  今日,台灣的總統陳水扁、馬英九,都不顧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侵略與榨取,追隨日本海外宣傳員的宣傳,歌頌八田與一興建台灣水利的功績,對台灣農業發展的貢獻,真是諷刺。

  現在,台灣歷史文化還停留在日本統治的「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相對地,韓國文化則早已經「脫殖民化」(de-colonization)而創新了。有人憂慮現在的台灣,小孩看韓國教導知識的漫畫,大人迷韓國的連續劇。台灣的出版界、文化界、傳播界、政府機關爲什麽那麽沒出息呢?脫離不了日本殖民主義的後遺症,仍然「喪失祖國」和「白痴化」,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吧!
八田與一把台灣農民奴隸化/許介鱗(網路下載) - 蕭之華部落格 - udn部落格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