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姆特

首頁 哈啦區 鋼彈

【問題】光束麥格農vs.米加粒子炮

追蹤話題

【問題】光束麥格農vs.米加粒子炮

綜合討論
Jin (happychanjin) 2020-04-07 11:50:56
#1
稍為問幾個問題
1. 從Z,ZZ所使用的米加粒子炮,火力看起來應該是在光束麥格農之上,為什麼獨角獸最終選擇使用的是光束麥格農?

稍為看了一下設定米加粒子炮最大的缺點應該是冷卻和發電機,但Delta Kai能夠在盾牌上裝上發電機,理論上這個問題應該在uc0095之前就已經解決了才是...? 是有其他我不知道的致命缺點嗎?

2.一般機體使用光束麥格農會導致手臂部件損毀,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鎮壓者會通過更換手臂而不是強化手臂規格來使用麥格農?

3.攜彈量對比到底如何? 光束麥格農是六發,米加粒子炮是看發電機,但總體來說是怎麼樣的,哪方比較優秀?

看較舊的 5 則留言

椎名竜希: B6 2020-04-16 10:23

以我小說的記憶而言,光束麥格農是MEGA火箭炮的威力+光束彈夾的技術+光束粒子砲的射程+光束步槍的連射性集大成。年代久遠,細節記錯了話還請見諒

椎名竜希: B7 2020-04-16 10:24

至於換手臂,也許這樣技術比較容易或是備品多,所以省錢

椎名竜希: B8 2020-04-16 10:27

彈夾化就是攜帶方便,又輕了吧,以現實角度來看,發電機或電池是個很重又佔空間的東西,另外有時輸出過大不見得是優點,溢傷基本上很浪費能源,比如說飛翼零式就是個例子。

被輾的綿花糖: B9 2020-04-17 04:07 編輯

光束兵器的"彈夾"還不是"電池"……

被輾的綿花糖: B10 2020-04-17 04:15

不然就是電容,而電容的體積比同樣載量的電池還大……好處是瞬間放電快,以光束麥格農那個打一發退一彈夾的表現看來,是電容的機會比較大。

R1手把按鈕的一員 (a128098527) 2020-04-07 12:15:40
#2
※ 引述《happychanjin (Jin)》之銘言

除了銀彈抑制型的問題
所有答案都在連結裏了

銀彈抑制型的光束麥格農部份
(HGUC 銀彈抑制型 說明書
來源:dalong)


講到銀彈抑制型
損友好像放棄推我買它了⋯(; ̄ェ ̄)

看較舊的 37 則留言

Sundow: B3 2020-04-07 16:37 編輯

鎮壓型的潛力明明很高(X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004/885274c5c074b34f9af51987476b57f8.JPG?w=300

Sundow: B9 2020-04-07 17:35

[dorakei:DORAKEI] 不用水鳥拳也沒關係w https://truth.bahamut.com.tw/s01/202004/391690eda5842721658bd7e9f7b6b3fd.JPG?w=300

安餒L7: B41 2020-04-11 20:56 編輯

若是打游擊戰或是小規模衝突,而且戰場是在中立平民地區的場所,拿這種武器很容易誤傷平民,擴大不必要的傷害(威力過大又無法調整出力)

歷戰泥魚龍: B42 2020-04-13 12:41

那巴垃圾上集才用火箭筒打吉翁,然後被隊長幹醮,下集就看到尚布羅殺平民,就最大火力打地板,附近平民: WTF

科科科博文: B43 2020-04-14 03:26

如果S鋼的機設沒有不同的話,這部就有提到mega加農砲可調整功率/提升射速的劇情

ゼス(ZESU) (gmf91) 2020-04-07 15:59:44
#3
※ 引述《happychanjin (Jin)》之銘言
> 稍為問幾個問題
> 1. 從Z,ZZ所使用的米加粒子炮,火力看起來應該是在光束麥格農之上,為什麼獨角獸最終選擇使用的是光束麥格農?
> 稍為看了一下設定米加粒子炮最大的缺點應該是冷卻和發電機,但Delta Kai能夠在盾牌上裝上發電機,理論上這個問題應該在uc0095之前就已經解決了才是...? 是有其他我不知道的致命缺點嗎?
這個部份的話,光束麥格農和米加粒子砲,最大的不同是在「充能時間」上。
依照設定,光束麥格農可以打出和メガ・バズーカ・ランチャー同等的威力。
但是後者需要充能的時間,而光束麥格農的彈夾是已經先壓縮好當時MS的光束步槍四發份的能量,所以就連射上來講,前者會比後者要來的多。
這部份就算是加了發電機,基本上還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再來是麥格農彈夾可以回收再利用,在整備上也不會像米加粒子砲要再專門整修,也大大減少了後勤整備的負擔。
畢竟彈夾式的光束步槍,只要把彈夾重新充能就好。

> 2.一般機體使用光束麥格農會導致手臂部件損毀,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鎮壓者會通過更換手臂而不是強化手臂規格來使用麥格農?
因為原本就是專門給幼女控的裝備,是考慮到幼女控的骨架材質是感應框架,能夠承受了麥格農發射時所帶來的後座力影響而設計的。
雖然可以讓其他亞那海姆製造的MS去使用,但因為沒有感應框架的強度的關係,所以會造成手部損壞。
而鎮壓者已經是使用當時除了感應框架外最好的材質去作的機體了,所以要再強化的話就只能用感應框架而已。
在感應框架公式上已經被禁用的NT,要再用感應框架去作也不太容易。

> 3.攜彈量對比到底如何? 光束麥格農是六發,米加粒子炮是看發電機,但總體來說是怎麼樣的,哪方比較優秀?
這個部分又回到第一題的答案,整體綜合來看都是光束麥格農比米加粒子砲優秀許多。但因為麥格農是專給幼女控使用的裝備,所以單論通用性的話會是米加粒子砲優秀。

看較舊的 6 則留言

R1手把按鈕的一員: B7 2020-04-07 17:59

[happychanjin:Jin] 我貼的連結有解

尼哥: B8 2020-04-08 08:49 編輯

我有問題,請教一下那敘事鋼彈C裝拿光速麥格農開槍的話手也不會爆囉?A跟B裝就會爆嗎?

R1手把按鈕的一員: B9 2020-04-08 09:26

[zox0318:光氏] 目前模型說明書都沒看到關於光束麥格農的支援度,跟樓上問新安州原石拿光束麥格農會不會手爆一樣

R1手把按鈕的一員: B10 2020-04-08 09:27

[zox0318:光氏] 我的意見是,這種太OP的東西,會阻礙作品擴展性,能封就封吧

貓咪: B11 2021-10-08 16:34

[zox0318:尼哥] C裝的框體是外掛在骨架上的,應該沒辦法通用

天使長 (archangel) 2020-04-08 11:55:31
#4
※ 引述《gmf91 (ゼス(ZESU) )》之銘言
> 這個部份的話,光束麥格農和米加粒子砲,最大的不同是在「充能時間」上。

其實還有出力差和集束性能等不同.

> 依照設定,光束麥格農可以打出和メガ・バズーカ・ランチャー同等的威力。
> 但是後者需要充能的時間,而光束麥格農的彈夾是已經先壓縮好當時MS的光束步槍四發份的能量,所以就連射上來講,前者會比後者要來的多。

因為米加火箭炮發射器(MBL)本身沒有設定出力, 我們要繞遠一點來找這出力是甚麼.
Zeta的Hyper Mega Launcher(超米加發射器)是MBL的改良小口徑化版本.
加了自己的發電機再由使用機充填.
因此我們可視兩者的出力類同.(只是小口徑化)
HML的出力是8.3MW,
MBL大概也在這左右的話, 頂多就10MW上下.
考慮到同樣使用同型E-Pac的Zeta光束步槍最高也只是5.7MW,
更別提同E-Pac的Mk-II甚至只有2.6MW, 最高出力發射也只有個位數殘彈...
而且當時MS應該是講量產型吧?
GM II/Nemo是1.9MW, 加奇戴亞斯(光束手槍)2.2MW, GM III是2.8MW,
Beam Magnum(BM)出力是當時MS光束步槍4發出力的話在10MW上下應該算正常.
就算取較高的5.7MW來個4倍也不過是22.8MW.

然後ZZ的頭炮高米加炮(Hi-Mega Cannon)出力是50MW.
應該最少有兩倍出力吧?


> 這部份就算是加了發電機,基本上還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
>
> 再來是麥格農彈夾可以回收再利用,在整備上也不會像米加粒子砲要再專門整修,也大大減少了後勤整備的負擔。
> 畢竟彈夾式的光束步槍,只要把彈夾重新充能就好。
>

而且ZZ原本的發電機出力就較高.

ZZ的HMC在設計上應該算是光束步槍和米加粒子炮之間的產品,
代替壓縮段/E-Cap的是E-Condenser.
可視為比一段艦載米加粒子炮有更長儲能時間, 但又未及E-Cap的長時間儲能功能的種類.
相對上在那單發的大炮上面能量效率就較高.

>

> 因為原本就是專門給幼女控的裝備,是考慮到幼女控的骨架材質是感應框架,能夠承受了麥格農發射時所帶來的後座力影響而設計的。
> 雖然可以讓其他亞那海姆製造的MS去使用,但因為沒有感應框架的強度的關係,所以會造成手部損壞。
> 而鎮壓者已經是使用當時除了感應框架外最好的材質去作的機體了,所以要再強化的話就只能用感應框架而已。
> 在感應框架公式上已經被禁用的NT,要再用感應框架去作也不太容易。
>

工程學上的思考就是: 加粗就好.
用同樣的材質去達不到強度要求就請加大截面積, 然後就是強化穩定性以減少橫向力.
大不了改成固定武裝就不用那麼多個關節去承受了.
或者像同人圖那樣幾隻手一起拿就好, 為甚麼要壞一隻換一隻...
再不然來個Power Loader方式來強化右手持槍也行.
反正那邊TR系列都能這樣玩了.

>

> 這個部分又回到第一題的答案,整體綜合來看都是光束麥格農比米加粒子砲優秀許多。但因為麥格農是專給幼女控使用的裝備,所以單論通用性的話會是米加粒子砲優秀。

另外還有就是HMC的集束率原本就不怎麼好, 那超短的炮管設計上較適合作為擴散炮使用.
當然硬加I-Field段來加長集束距離不是不行(像F90II-L的狙擊槍)
但能量效率又會下降.
還是靠NT神力集中米粒來集束才比較划算.
反正就是近距離使用的設計.

反之, HM原本就是集束力較好的武裝.


再來, 何者比較優秀綜合來談以軍事設計來看肯定是HM.
畢竟短距離高出力擴散炮一遠就不怎麼有威力.
然後就算有米粒干擾下您要打視距戰也好,
到0088~96時期也已經在講一般量產機都有10公里以上的索敵及射擊戰能力了.
只是兩者的設計和運用概念完全不同, 所以也真的不太好比較兩者誰比較好.
比較上用二戰比喻的話, 一門是大口徑臼炮, 另一門是驅逐戰車(Tank Destroyer)的主炮.
前者用途用來打不會動的要塞, 後者用來打坦克.
您用前者來打坦克如果打得中的話那當然也一樣會爆,
但是正常您打得中有鬼...
(不談有大幅命中率加成與及迴避率加成到可以在戰場中如入無人之境可以超近距離開火的NT神力)
至於在整體光束武器中, HM也不怎麼好用才對.
和一般光束步槍來比可以肯定整備資源大增(光是那堆彈匣就是資源)
假設別人帶一個彈匣射6發, 您帶6個彈匣才6發, 別人正常帶3個彈匣有18發, 您帶18個彈匣就算是高階機體也一定影響運動性.
(而且一般量產機一個彈匣不止6發)
場上絕大部份目標根本不需要HM的出力來打, 偏偏出力可能又不像HMC那樣對要塞有效.
專門打MA? MA本來就少, 由一年戰爭到0100的MA加起來也只有2位數.
TMA因為也能用一般光束步槍攻略所以不算,
而且有I-Field的您用HM一樣沒得玩所以也請扣掉...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
算是比較少人發問但是在科技相關討論中經常出現.
就是為甚麼E-Cap這麼好用又能增加瞬間出力的東西沒有在普通的艦炮或MA之類的大口徑炮上使用.
艦本身出力再大也好, 要替主炮充能還是需要時間.
如果主炮是E-Cap方式的話, 最少一開始的十炮左右可以連射.
在炮擊戰中一定是很大優勢.
就算是由15秒加快到3秒一發也很有用, 十發和3秒是以FAZZ的Hyper Mega Cannon為參考.
(15秒則來自CDA中的推估, 特殊高出力的米加粒子炮要90秒)
即使會做成之後充能變慢一點應該也很划算.
單純以15秒對頭十發3秒之後20秒一發來計算, 要到互射第35發之後才開始是15秒一發的較快.
就算拖到30秒一發, 也要第18發才打平...
不管您把用E-Cap那邊拖到多慢都好, 頭十發100%可以肯定在對面的第二發時就全部射完.
然後對面還要120秒才能射完之後的八發,
即使您之後要120秒才能射一發都還是在頭30秒有絕對優勢.
單艦最少也有3基2連裝共6門炮, 所以頭30秒那壓倒性的火力差絕不容忽視.
而且頭一兩發應該是用來作彈道調整用的, 您3秒一發一定比15秒一發易調整.(對方沒動那麼遠)
更別提沒人叫您站著不同打炮擊戰, 您所有炮打完十發沒打沉對方可以跑, 然後同時替E-Cap充能.
後來出E-Pac就更沒道理了, 打完十發換個彈匣就可以再打十發...
充能再慢都很划算才對.
FAZZ的HMC是會過熱, 所以射完十發就沒得玩,(所以也沒設計成E-Pac)
但艦載主炮當然可以一堆冷卻裝置.

設定從來都沒談過為甚麼大口徑炮沒使用E-Cap, 也沒提供任何限制不能用的理由.
所以一般也就只能推論其實艦隻也有用才比較合理.
沒裝的MA或MS大炮則比照FAZZ, 猜有過熱之類的限制不能連射.
今天如果真的出了一門有這些大口徑炮出力, 卻又沒有限制, 又可以用E-Cap的炮就完全是Bug了.
(S的BSG, 對, 我就是在看著您)
不過因為出力那個MW數值, 根本也難以參考, 沒給照射時間根本不知道實際用多少能量.
一門10MW的炮只要照射時間為一門50MW炮的5倍就有同威力了.
而且看照射面積可能傷害力更高, 因為能量密度太高蒸發掉表面出現Blooming現像,
就是裝甲表面蒸發的氣體會阻礙後續的照射(簡單地講就是您的光束的粒子都撞到這些氣體上)
能量就傳不到下面的裝甲上, 自然傷害效率就下降了.
除非您的炮的單位能量密度真的超高, 在氣體都還沒爆散開來之前就已經把超大量能量施加到那點.
或者更誇張的, 就是能量夠大把氣體都加速到成為有殺傷力的粒子撞回裝甲上.
不然也能夠以特殊頻率照射, 讓蒸發出來的氣體中以波狀讓能量傳去裝甲上.(這個相對要較高科技)

看較舊的 9 則留言

天使長: B10 2020-04-13 16:06 編輯

真心請您思考一下您自己在講甚麼好嗎? 您在講的就是別人在談戰機發動機很貴, 您卻說滿街的汽車和電單車都有發動機怎麼可能貴?

天使長: B11 2020-04-12 22:33

講回壓縮段, E-Condenser在設定上是當時ZZ上面裝備的改良型儲存系統, 可以更有效的維持米粒在壓縮狀態, 所以由MS才能壓出那麼大出力的光束.

天使長: B12 2020-04-12 22:34

米粒干擾波段與其濃度有關, 如果您真的有自己去看Sentinel就會知道雙方在超長距離炮擊時沒有在狂放米粒, 濃度頂多在干擾紅外線的水平.

CYL: B13 2020-04-15 14:13

光束麥格農的出力参考我個人認為拿年代較近的0093較適當,nu的光束步槍出力3.8MW,光束麥格農出力應沒超過15MW

天使長: B14 2020-04-15 15:53

[CHYULEE:CYL]我用這些是因為它們用的E-Pac是同一款, Nu用的是另一款E-Pac.

GreyKnight (tslee115) 2020-04-10 01:05:21
#5
※ 引述《happychanjin (Jin)》之銘言
Jin
04-07 23:13
當初獨角獸配置光束麥格農的目的是什麼?感覺好像無論是對於MS還是戰艦都有點火力過剩的樣子...

這個劇中是有提過
UC計劃下開發的RX-0系列,本意就是針對敵方新類型人指揮執行斬首戰術的特種MS
RX-0可以用機體的高機動性突入敵方防線,對上敵方的new type ACE時發動NT-D, 用壓倒性的戰力短時間內擊潰對方的指揮機
同一計劃下的產物Jesta跟RX-0是高低搭
Jesta有跟得上RX-0的推進力跟機體性能,但配搭的是比較常規的武器,作為RX-0護航機應對目標是敵方的量產MS
用遊戲術語來說的話,RX-0聖獸系列就是走高DPS路線的,傳送入敵陣後就開buff(NT-D)把對方ACE的頭收掉
所以光束麥格農火力當然是推到最大,最好擦過ACE就能把對方打爆
清雜魚控場這些事情留給Jesta做就好
七月既望: B1 2020-04-10 18:37 編輯

記得小說裡就提到,光束麥格農光是射線束旁散射出去的粒子就能打爆量產MS了,簡單來說就是判定範圍比目測更大,敢玩擦彈或躲不夠遠都會被打爆

柊貢童錄壬 躺平模式: B2 2020-04-12 00:29 編輯

瓜張阿傑也才背包兩管和大腿後方推進跟得上6管的

GreyKnight: B3 2020-04-11 12:58

[orz7745668:連窩阿罵都沒打過我]六管是只限NTD MODE, 獨角型態一樣是兩管. 瓜張阿傑本身也是高階機, 帳面性能達到Nu鋼的90%

思伶: B4 2020-04-13 15:07

啊我6樓官設不是貼了嗎...

思伶 (lordcdjhook) 2020-04-10 18:37:28
#6
※ 引述《tslee115 (GreyKnight )》之銘言
> 這個劇中是有提過


象牙塔的文獻汁源
space: B1 2020-04-10 19:16

你家是不是鋼彈文獻庫

思伶: B2 2020-04-12 18:53

[ccai113g:space]我只是已經習慣把所有資料Index和Keyword然後Archive

被輾的綿花糖 (DKClare) 2020-04-17 06:16:13
#7
其實我覺得ZZ頭部那個米加粒子炮看看就好,不能當作米加粒子炮的標準。


雖然那個年代沒有超級系真實系的字面分類,但ZZ本身就有很多近似超級系的元素。
又要有變形合體,又要像無敵鋼人泰坦3那樣從頭部射必殺技……

「ZZ頭部米加粒子炮就戰艦主炮威力」根本就是要讓孩子看到覺得威的設定,畢竟當年的老宅沒有今天這麼多。

要是那體積有戰艦主炮的威力,那戰艦主炮弄那麼大都弄心酸的麼……乾脆把那些大到機器人拿不到的主炮副炮拆下來,換上ZZ頭部粒子炮規格的武器。甚至戰艦尾部都裝幾件,萬一航速不夠敵艦都還可以邊逃邊向後開那個「威力等同戰艦主炮」的武器,讓敵艦不好追,提升戰艦存活率更有效。(畢竟戰艦的造價和乘員遠超機器人,要提升戰艦存活率又那麼細小的裝備沒理由省吧?)

對MS而言,把高出力、吃能量、還可能因為出力難以控制而炸膛的武器放在頭部也很有問題。

設定上就是說鋼彈的頭部塞了大量感應器和精密處理器 (雖然精密處理器其實應該塞入軀幹才合理,不過機器人要模擬人類結構,“腦”要塞入頭部才爽也說得過去就算了),於是頭部會熱才會在口部有散熱位的。
在本來就很擠的頭部,塞一個「吃能源」「高出力」「散熱困難」的武器進去就很奇怪,幾乎跟你「把掃描器和列印機都小型化再硬塞入電腦機箱剩餘空間」一樣神奇了。更不說在高力光束兵器炮口不到一米的距離就是主鏡頭……開一炮不但炮管可能燒掉,連主鏡頭和一堆精密零件都可能同時GG……


嘛,吐槽就到這裡,但總括來說,我覺得「米加粒子炮」這回事還是以那些
「塞在肚臍上(最少體積沒頭部吃緊,而且直接動力爐)」或是
「很大一枝,幾乎有像MS身高一樣長/比MS身高還長」作基準比較好,
畢竟合理性和出現次數上,都比ZZ的頭炮高很多。


如果跟這些粒子炮比的話,使用光束馬格農的理由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1. 雖然劇中常常有「MS被普通光束鎗一鎗射爆」的表現,但這只是因為膠片動畫難以表現出「MS邊吃彈邊破損最後才被轟掉」的結果。
實際上現實很多載人兵器的裝甲,都是以「能抵受自身所携口徑武器的攻擊(最少不能被秒)」而考量的。大多戰艦不會被自身主炮口徑的炮一發打沉(雖然像克萊夫勳爵級這種小船扛大炮的例外也不少)、戰鬥機也不至於被自己的機鎗掃中兩三次就墜毀。
那除了一年戰爭第一次見到光束鎗的情況,往後的MS的裝甲應該也足夠最少不會被秒才是。

在有「能吃下正常口徑的裝甲存在」的環境下,製造較高輸出的武器,務求再次達到一鎗一隻的效果,就顯得正常了。


2. 比一般光束鎗高火力,但又去到米加粒子炮的級數,使用起來又有諸般不便。
假如是腹部米加粒子炮的話,基本上就是……瞄準不好。要整台MS改變面向來瞄準,NT猜得到敵機動向,先讀開炮的話還好,但在一般人手上,瞄準困難其實就是影響到兵器的有效射程,甚至變成要近戰陰秒殺的陷阱。

假如是大大支粒子炮的話……其實也不好瞄,不過能用機器人的手操作當然是比肚臍炮好。
但缺點又很明顯:1.砲身太大不好帶,而且到雙方距離近到是一般光鎗射程的話,大支其實是會輸的;2.從劇中表現看來,打單機是溢傷浪費能源,當範圍兵器射散敵陣的戰術意義比瞄準一隻射爆還大。

於是要弄個中間路線的光束麥格農的理由就有了:
- 有能一鎗一隻的火力,但同時又不至於溢傷浪費能源
- 有接近一般光鎗的使用性

至於那些「其他機體用一次就廢一條手臂」的設定,看成「寫故事的人不想這種鎗人手一支」的自圓其說就好(雖然這種想法有點mata gameing)。
(而實際上這種一鎗一隻的武器,是不會完全取代那些威力較低的連射性較好總彈數較多的一般鎗械…“)
zzeerroo44: B1 2020-04-17 12:32

好文~

貓咪: B2 2021-10-08 16:42

炮太大是在偷婊FAZZ嗎?

思伶 (lordcdjhook) 2020-04-17 13:26:33
#8
※ 引述《DKClare (被輾的綿花糖 )》之銘言
> 其實我覺得ZZ頭部那個米加粒子炮看看就好,不能當作米加粒子炮的標準。
> 雖然那個年代沒有超級系真實系的字面分類,但ZZ本身就有很多近似超級系的元素。


什麼叫黑科技 就是一台MS能夠擠出50MW
就以官設ZZ的引擎出力7340KW來看 ZZ頭上那玩意兒的「電池」可真大顆
這玩意兒全力輸出又接近1/5殖民地雷射砲的威力(早期ZZ鋼普拉模型書)
好佳在它被使用的次數 五根手指可數
而且解除限制掛上バイオセンサー 似乎只有最後一次

你也只能把它當成是サイコミュ兵器……只要跟サイコミュ掛勾的就能無視常理OP(望向某綠光)
還是有人要來辯論一下 バイオセンサー能否正式算入サイコミュ
(官設說バイオセンサー是簡易型サイコミュ)



就連UC的我也照酸(甚至於ZZ是我的最愛)往後誰再說我是種黑 一個個抓出來鞭
天使長: B1 2020-04-17 16:52

準サイコミュ理論上不算サイコミュ. 最少在文法上不算.

天使長 (archangel) 2020-04-17 16:51:44
#9
※ 引述《DKClare (被輾的綿花糖 )》之銘言
> 其實我覺得ZZ頭部那個米加粒子炮看看就好,不能當作米加粒子炮的標準。
> 雖然那個年代沒有超級系真實系的字面分類,但ZZ本身就有很多近似超級系的元素。

其實初代也是一堆近似超級系的元素,
但是說那年代沒有那種字面分類嘛, ZZ那時已經有啊.
80年代剛好就是一堆真實系出現的年代(就是繼初代和Macross之後大量真實系出現的年代)

方墨那邊講得對, 富野打開了真實系的大門, 但是自己沒跨過去.
當其他人都在衝真實系時他自己卻是大搞神怪NT...

> 又要有變形合體,又要像無敵鋼人泰坦3那樣從頭部射必殺技……
> 「ZZ頭部米加粒子炮就戰艦主炮威力」根本就是要讓孩子看到覺得威的設定,畢竟當年的老宅沒有今天這麼多。
> 要是那體積有戰艦主炮的威力,那戰艦主炮弄那麼大都弄心酸的麼……乾脆把那些大到機器人拿不到的主炮副炮拆下來,換上ZZ頭部粒子炮規格的武器。甚至戰艦尾部都裝幾件,萬一航速不夠敵艦都還可以邊逃邊向後開那個「威力等同戰艦主炮」的武器,讓敵艦不好追,提升戰艦存活率更有效。(畢竟戰艦的造價和乘員遠超機器人,要提升戰艦存活率又那麼細小的裝備沒理由省吧?)

所以Sentinel那邊的FAZZ才要拿那麼大門的HMC.
如果和Salamis級的主炮拼在一起看, 那大炮的口徑能夠和巡洋艦級有得比, 體積甚至還比較大.
不過其實ZZ頭炮口徑在戰艦主炮口徑之上,
當然只把頭部當整門炮的話那是遠遠不夠大.
但整架MS的體積也最少是能和Magellan級的炮塔比較.(別忘了那邊炮塔是連裝炮與及有裝甲)

其實UC除了幾艘比較離譜的戰艦裝了些大到變態的主炮之外,
很多主炮不是很大門喔.

然後啊, 真要說的話MS原本就是為了提升戰艦生存率而存在的吧?
和現實的艦載機一樣, 其作用就是取代了炮艦上面的炮.
威力不一定比戰艦主炮低, 只是續戰力和投射速度等在單次出擊來看會及不上戰艦主炮.

反過來, 應該要吐槽的是戰艦主炮還存在的理由.
其他所有機械產生的震動都能由電腦對應, 偏偏就是人產生的不行. 越多人越不行.
實際上因為軍艦上人多, 作戰時也有必要四處移動來作緊急維修之類的,
這些全部加起來絕對足夠讓艦隻的主炮瞄準不到千公里外的目標.
(偏個幾十米就打不中對面的艦隻了, 而偏個幾十米在千公里外並沒有多少)
而MS因為只有一個人, 比照現在狙擊手只要控制呼吸就能大幅減少震動,
比人重千倍以上的MS在千倍距離時應該還是可以有很穩定的瞄準能力.
這也還沒在談MS駕駛艙的避震能夠輕易把震動再減低.
所以FAZZ和Zeku Eins能打數萬公里的炮擊戰, 戰艦做不來.
自然戰艦和現實的戰艦一樣, 炮應該越來越少, MS搭載量應該越來越多.
就算不是MS, 單是分離式的炮台也應該越來越多.

> 對MS而言,把高出力、吃能量、還可能因為出力難以控制而炸膛的武器放在頭部也很有問題。
> 設定上就是說鋼彈的頭部塞了大量感應器和精密處理器 (雖然精密處理器其實應該塞入軀幹才合理,不過機器人要模擬人類結構,“腦”要塞入頭部才爽也說得過去就算了),於是頭部會熱才會在口部有散熱位的。

塞頭部是因為人型上能夠不被主體阻礙能感應最大角度的位置就那幾個.
您放其他位置基本上都會被阻到.
另一個位置是胯下, 不過這要一直M字開腳才不會被腳阻到, 先不說外觀問題, 這明顯阻到作戰能力了吧?

至於主處理器本來就不是放頭部而是在駕駛艙那邊喔...
MS頭部被打掉也能繼續作戰不會有處理能力上的下降, 只會是主感應器沒了而讓感應精度下降而已.

> 在本來就很擠的頭部,塞一個「吃能源」「高出力」「散熱困難」的武器進去就很奇怪,幾乎跟你「把掃描器和列印機都小型化再硬塞入電腦機箱剩餘空間」一樣神奇了。更不說在高力光束兵器炮口不到一米的距離就是主鏡頭……開一炮不但炮管可能燒掉,連主鏡頭和一堆精密零件都可能同時GG……

就像現實卑斯麥主炮一開就光學儀器壞掉啊...
其實現實的一堆主炮也都把測距儀和光學瞄準等和主炮放在同一個炮塔上面,
原因就只是因為這樣比較好同軸瞄準...
反正UC還能大條道理說有I-Field保護之下就算故障也沒那麼易傷到那些感應器...

> 嘛,吐槽就到這裡,但總括來說,我覺得「米加粒子炮」這回事還是以那些
> 「塞在肚臍上(最少體積沒頭部吃緊,而且直接動力爐)」或是

但是這樣不能轉動炮塔, 只能整架機體轉動來瞄準.
使用限制太多我自己覺得是很傻的配置方式.
更別提這邊很接近駕駛艙, 如果放頭部怕傷到主感應器, 那放肚上就是怕傷到駕駛艙...

> 「很大一枝,幾乎有像MS身高一樣長/比MS身高還長」作基準比較好,

於是就出了FAZZ.
我個人是較推這種手持式配備.
太大枝還能在肩或腰有接點支撐.
反正在宇宙戰使用為主的話只要轉得到就瞄得到.
頂多轉得慢而已.
重心計算得來就可以同時全力噴射移動.

> 畢竟合理性和出現次數上,都比ZZ的頭炮高很多。

還有帥氣度.
我個人其實很討厭額頭炮和肚炮...

> 如果跟這些粒子炮比的話,使用光束馬格農的理由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 1. 雖然劇中常常有「MS被普通光束鎗一鎗射爆」的表現,但這只是因為膠片動畫難以表現出「MS邊吃彈邊破損最後才被轟掉」的結果。
> 實際上現實很多載人兵器的裝甲,都是以「能抵受自身所携口徑武器的攻擊(最少不能被秒)」而考量的。大多戰艦不會被自身主炮口徑的炮一發打沉(雖然像克萊夫勳爵級這種小船扛大炮的例外也不少)、戰鬥機也不至於被自己的機鎗掃中兩三次就墜毀。

不過現代的軍艦裝甲薄了超多, 然後自己載的導彈也不少是可以擊沉自己的...
當然這邊是因為防禦主力變成了把對面射過來的導彈擊落就是了...

> 那除了一年戰爭第一次見到光束鎗的情況,往後的MS的裝甲應該也足夠最少不會被秒才是。

耐光束鍍層出現之後(也就是MS-07B-3開始), 基本上對MS用光束槍也有能吃得下最少一槍的能耐.

> 在有「能吃下正常口徑的裝甲存在」的環境下,製造較高輸出的武器,務求再次達到一鎗一隻的效果,就顯得正常了。
> 2. 比一般光束鎗高火力,但又去到米加粒子炮的級數,使用起來又有諸般不便。
> 假如是腹部米加粒子炮的話,基本上就是……瞄準不好。要整台MS改變面向來瞄準,NT猜得到敵機動向,先讀開炮的話還好,但在一般人手上,瞄準困難其實就是影響到兵器的有效射程,甚至變成要近戰陰秒殺的陷阱。
> 假如是大大支粒子炮的話……其實也不好瞄,不過能用機器人的手操作當然是比肚臍炮好。
> 但缺點又很明顯:1.砲身太大不好帶,而且到雙方距離近到是一般光鎗射程的話,大支其實是會輸的;2.從劇中表現看來,打單機是溢傷浪費能源,當範圍兵器射散敵陣的戰術意義比瞄準一隻射爆還大。

看FAZZ和Xeku Eins的數萬公里射程, 其實大口徑炮根本不是拿來對MS戰用, 而是戰役戰術層面干擾對方使用.
打不中MS, 但是應該打得中軍艦.(畢竟幾秒的時間MS可以改變速度和位置, 軍艦來不及)
於是對方如果沒有那種超長距打擊光束炮的話, 軍艦就是等死.(軍艦主炮威力打到那麼遠但精度不足, 不能構成威脅)
所以對面必須要同時派出MS來在中途干擾對面的MS超長距炮擊.
然後因為MS的那些超長距炮的投射彈數有限, 只要您讓對面射完彈數就成功保護了母艦.
這種級別的炮擊戰在動畫中會很悶不太受歡迎, 所以也沒有做出來.
但是像是設定上RGM-79SP的光束狙擊槍有千公里外只偏數cm的設定,
可以推論為其實這種炮擊戰不單存在而且從一年戰爭以來就很常見.
(Zeon方則是用MS-05L)

> 於是要弄個中間路線的光束麥格農的理由就有了:
> - 有能一鎗一隻的火力,但同時又不至於溢傷浪費能源

其實也很大溢傷啦, 小說描寫成在旁擦過也能把對方打爆...

> - 有接近一般光鎗的使用性
> 至於那些「其他機體用一次就廢一條手臂」的設定,看成「寫故事的人不想這種鎗人手一支」的自圓其說就好(雖然這種想法有點mata gameing)。
> (而實際上這種一鎗一隻的武器,是不會完全取代那些威力較低的連射性較好總彈數較多的一般鎗械…“)
這點可以肯定.
這也是為甚麼一年戰爭時明明火箭炮威力較大但是一堆Zeon系MS還是選用機槍.

看較舊的 13 則留言

天使長: B14 2020-04-19 18:19

[salvare000:八目無名異]首先是的您要能接近得到敵機. 不想轟成渣有很多武器可以用, 例如遠距EMP彈, ECM裝備, 中距有網槍, 漆彈, 高速凝固彈, 短距也可以有電擊類裝備(可重用的EMP裝備)

天使長: B15 2020-04-19 18:20

在機體能運用可以把對方轟成渣的出力水平下, 其實不少非殺傷性的武裝都可以用, 而且理論上會比像閃光燈這種超廣域的武裝有效...

天使長: B16 2020-04-19 18:20

畢竟把人閃盲了不代表他不能反擊, 攻擊能力還在就還是難以近身.

草頭忍法帖: B17 2020-04-19 20:12

[archangel:天使長] 那就是阿瑟姆的品味咩

貓咪: B18 2021-10-08 16:47

[archangel:天使長] 但人家是阿瑟姆,那個一分鐘完封當時最強XRounder的阿瑟姆

延伸閱讀

情報《機動戰士鋼彈SEED FREEDOM》台灣票房

2024-06-03 18:15:02

情報機動戰士鋼彈Extreme Vs. 2 OverBoost 新加入《鋼彈創鬥者潛網大戰》天翔型00鋼彈

2023-09-14 08:05:52

情報《SD鋼彈戰記》漫畫第三集封面公開

2024-06-03 05:51:21

心得GFFMC MS-07B古夫

2024-06-03 17:12:44

問題官方授權《Mobile Suit Gundam Extreme vs. 極限爆發》台港對抗賽

2021-10-26 19:26:39

心得【鋼彈SEED劇場版FREEDOM】遲來的觀後

2024-06-03 21:54:14

情報EXVS2 OverBoost公式公開

2024-01-27 22:01:53

閒聊折疊長距離光束步槍

2019-11-29 16:14:10

電梯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