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9 GP

喬思伯M2 散熱片那麼神奇麼?並沒有

作者:niat│2020-06-14 19:20:32│巴幣:26│人氣:13246
這邊會先把參考影片放出來,給自己和大家都做個提醒。

經過這件事,我對於這二部影片的信用程度,真的有一定的影響。

因為,實際上用起來,就不是他們說的那樣。


這個算是長時間都有在關注的頻道,由於他介紹較多IT和3C相關的,一直以來我還蠻信任他的說法。

然而,這次……

當初看了他的影片後,馬上覺得自己沒散熱片,似乎對M2硬盤不是很好,既然價格ok,組裝也沒特別麻煩,於是就馬上下單。


國外可能無法開啟,下面附上截圖:

這是入手的情況


這是回家拿到貨物的情況,這種金屬類,我是比較放心的。


取出實物,為甚麽我買2個?因為我就用著2個啊……

首先,確認一下主機板的空間,是否可以安裝,並且不會對其他部件造成妨礙。


ATX就是夠大夠闊,沒事!妥妥的。

先參考了一下說明書(其實就一張紙),盒子的厚紙片,反過來就是了。


為了謹慎起見,還是在Youtube找了一下實際安裝的視頻。


由於影片內,作者也是說很有感提升,我的心情又更好了。

於是,在安裝之前,我也就先用Cyrstal Disk Info8.6.0版本。

下面會放上對比圖。

首先,按照影片的做法和參考紙片說明書:

我先把底面的貼片弄好(如圖)


上面的部分,由於晶片是有上下凹凸的,我就放到最後處理

結果,辛苦的點來了,最後的步驟,就是接口處是有凹槽的,我嘗試用影片的方式,先卡凹槽,再下壓……發現可能需要很大力才可以蓋下去,怕這樣子硬下會壓壞硬碟。

於是只好卡在卡扣處,逐漸一點點的拉回去做最後的閉合。

但是,由於散熱貼片的厚度和摩擦力,造成最後的閉合非常吃力,又不敢輕易的大力出奇蹟,怕會損害到M2硬碟,只好慢慢磨蹭推進。

好不容易閉合完成,我已經滿頭大汗。再一看……還有一片在等著……


明明買了新東西,但是,這種心累是怎麼回事?

整理一下心情,還是把第二片也卸下來。


然而,貼片一上去,發現長度好像有些不足:


整體弄起來,大概是這樣子的三部分,目前硬碟上下均已貼上貼片。


經歷過一樣辛苦的最後閉合處理後,我發現這個金士頓是不是比較肥?竟然在凹處刮出了部分貼片的白色碎末,只好先清理一下才安裝回去。

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再開啟Crystal Disk Info來測試。

首先是Intel的系統碟(圖片左右貼反了,請以橙色字體做前後判斷)
*拆機後外置的J:還沒接回去,是同一架

然後是金士頓的1TB的遊戲硬碟……


對比之下,我默默的再回去看一遍上面的影片。我們是住在不同星球麼?說好的降低30度呢?有感改善散熱呢?

系統碟使用一段時間,依舊上到34度(算是有降低6度),遊戲碟根本就無感,剛裝的BF3也刪除並退費了。(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明白Youtuber製作影片很辛苦,恰飯也不容易,但是,如果用這種誇大其詞的方式,只會讓人對他的信用下降,這不是值得推廣的行為。影片中,他使用重複讀寫測試來操硬碟,造成高壓力環境,從而造成高溫,然而,這個產品在日常使用中,幾乎無感。

這個散熱片,就個人這樣子的使用體驗來說,真的沒必要特意花費去購買,控制好室內溫度(適時開空調)還比較實際。

補充:
個人表達的可能沒很清楚,造成有回覆認為誤會Youtube影片或在挑30度的毛病。

影片中的極限情況,一般使用者日常使用基本都不會遇到,而我個人是沒認識多少個重度使用者長時間這樣去操M2硬碟。

因此,所謂的30度降溫,就我的理解,對一般使用者幾乎就只是個吸引注意力的噱頭(也就文中所謂的“誇大”),大部分PC使用者應該沒事也不會用到那種高溫,也就是一般使用者根本沒必要購買。

希望不要抓著30度來玩文字遊戲,我的表達就是這種降溫30度只對那些在極限操M2硬碟的使用者才存在,又或者日常使用經常會操到M2硬碟達到高溫。然而,這種功能對一般人根本就沒差。

花這個成本買產品,僅為了去降低幾度,我個人覺得不值得,一般PC用戶有沒有根本沒差,這就是文內的表達。

如果您覺得可以,您就購買,這種買東西值不值得的價值觀本來就各人看法不同,我尊重不同的看法。

最後,提一個題外話:
那些玩超頻的大神用的液態氮降溫效果更好啊~為甚麽一般人不買?就用不到啊~


2021年9月14日,補:

下面有朋友提醒,文章內測試用的是SSD規格的M2硬碟,其實,個人有再去買了PCIE的M2硬碟,日常使用下來的情況,結論是幾乎一樣的。

除非用戶在日常使用中,經常需要大量讀寫傳輸,否則,一般使用者和遊戲玩家,有沒有散熱片真的沒差。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8164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36 篇留言

幻魍魎
其實有小鰭片的那種就很好用了

有個風扇吹一吹效果應該更好

小吐槽。。
PC寫啥 Mirror Technology......
不就高亮的的塑膠片嗎,跟散熱無關阿=口=

06-14 22:16

niat
日常使用降低6度,還不如直接開空調降低室內溫度。(這邊終年夏季)

覺得自己也太容易被影響Xd06-14 23:49
⊰⊱求出處學術用⊰⊱
我8200 pro裝別排的也是很難裝 怎麼感覺是不同星球的散熱片 後來真的塞不下 一個換原廠才勉強塞下 一直都是40度

07-27 21:43

niat
辛苦了。(拍肩
07-29 14:06
神奇隆隆
我SX8200Pro裝下去只能鎖一邊的螺絲,另一邊雙面顆粒太厚了,沒辦法壓到可以鎖螺絲的位置

08-13 17:17

niat
原本參考的影片,它的閉合方式,好像是底部硬壓,用金屬的彈性扣進去。
那種方式可以讓散熱層,盡可能地貼合。
我膽小,不敢那樣子弄,怕壓壞硬碟,才會慢慢磨蹭進去。08-14 05:28
風ノ歌・轟きし翼
等等,所以您認為宣稱降溫三十度的散熱片讓你40度的SSD降到10度才是沒騙人?

09-15 20:55

niat
就只是這產品沒很神奇,以及,一般用戶沒很必要用到。
除非日常硬碟就用極限操作在弄,但那不是一般用戶的使用方式。09-16 01:05
Ninja ZX-10R
散熱器的好壞,往往都是體現在高負載高溫的狀態之下,對於低負載溫度影響甚小,不過散熱沒裝好或是跟硬體不太合適,對於溫度影響也很大

09-24 01:29

niat
是的,是否購買這類產品,取決於自己的使用習慣或作業環境。
一般電腦用戶安裝超頻玩家級別的冷卻系統當然是可以,然而,並沒有很必要。09-26 04:30
一個人
我剛剛有也下單一個了,我覺得你誤會了。記得影片中也提到,待機溫度,也就是有比原廠低 1度,在壓力測試下,原本70幾度,才是「標題」上寫的有 30度的差別。這樣很正常呀。
.
你是挑他標題的毛病?還是你認為 標題讓你以為一裝上 待機就可以 -30度,剩4度?
.
改散熱,就是覺得自己的用途可能會用到 高載,才去改,不然 原廠風扇就可以用了,機殼也可以少裝幾個風扇。
.
影片中,它的原廠散熱,和 買的,在「高載」下 就有差30度。
.
除非你實際在「高載」下只有 6度的差別,前提還要你的環境 跟這YT 相同
.
搞不好就像你認為不用這產品,只要開空調,而他是室內空調比較低 再加這產品,才有30度。
不然你只有 對 該產品的效能 不信任。那只是變成 你 和 這YT 對這產品 使用體驗不同已。



09-30 23:55

niat
您現在說的,跟我文中表達的,不就同一件事麼?10-02 05:55
niat
要不要購買,我這也只是提供一個參考(雖然您已經買了),每個人使用環境和體驗當然多少有差異。

直接補充在內文下面,不希望變成文字遊戲。10-02 06:26
相信我
它的導熱墊有厚跟薄兩種可搭配,誤差有那麼大?

再者雙方好像都沒錯,就像我賣冷氣廣告說可差三十度,

但你住北極也買了一台,跟我說跟本沒用丫,

或者是冷氣能省多少電,人家豪宅厚牆氣密窗,

你家好宅,舊公寓強薄還龜裂又西曬,他也不會跟你注明,

AP標的速度真的能達到嗎,

還給你標2.4G跟5G的總數加總,這不就更誇張,

要較真這些真的說不完,

大多產品都是這樣宣傳的,YT也是需要找話題衝流量,

至少這東西在同質性產品中己算高CP,

大多產品也都這樣宣傳,大家也都習慣了,所以不會太多人跟它較真,

真的達不到的才是問題所在,SSD大多時間都是低負載沒錯,

但每個人狀況不同,在高負載時沒散熱器就是降頻LAG,

各家SSD速度不同主控不同使用程度不同,溫度差別也會很大,

你也沒錯,點出了實際環境不見得會有太大的差異,

如果能用更中立的觀點與語氣,會讓人更好理你想表達的,

他太過正面評價,你太過負面評價,會不會讓人覺得都是想搶版面而已。

我的OPTANE當快取,自行貼散熱片平圴溫度就有50上下,如果原本的狀態我想會破60度,

如果你有玩3A遊戲應該也會升高,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10-15 11:06

niat
您說的對,每個人環境不同,使用習慣不同,體驗不同,分享出來的心得以及是否建議購買的方向當然也就不同。10-15 18:38
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呵呵 , 擋到別人的財路了 ,難怪被一些帳號鬧版.
在巴哈,習慣就好啦~
我用 1650S顯卡(超頻到1950Mhz)+ 12G DDR2400 ,玩 AI少女 ,卡卡的.正想升級R3 3100X + m2 500G讀寫都2000m的來當系統碟.
請問 , 玩重度3D遊戲時,M2的溫度大概多少?裝這個溫度下降會明顯嗎?
看你裝得很吃力...裝這個會不會把硬碟或主機板弄壞啊?還是要拿電鑽(我有能鑽金屬的起子頭)把散熱片削掉一些才好安裝啊?

12-12 07:16

niat
以目前遊戲的情況,都是記憶力優化沒有去弄,才會造成頻繁讀取。

正常遊戲來說,大部分場景都是讀取到內存(RAM)在運行,只有需要大讀取的時候(例如:換關卡,換地圖,讀取記錄……etc),才會操到硬碟端,正常遊戲流程,不存在一直不間斷要讀取的情況。

至於,您的遊戲會卡,個人估計,比較可能的原因,是低規遊戲顯卡和舊規格內存的問題。12-13 13:52
niat
安裝比較吃力的情況,只能說自己比較膽小,不敢像影片中,硬是用壓卡扣的方式去裝,選擇慢慢從側邊順著金屬軌跡,採取慢推閉合的方式。12-13 13:56
niat
補充一句,因為您並沒有提到CPU和主板等其他配置,畢竟,某些遊戲也很吃CPU運算,因此AI少女的問題(畢竟我沒在玩),這邊僅個人猜測回覆您。12-13 14:01
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裝這個要撕掉硬碟上的貼紙嗎 ?會不會影響保固啊?

12-12 07:32

niat
我個人是沒撕掉,使用後也確實有降溫,但是,並沒有非常明顯的改善,如同內文所述,不如直接開空調降低室溫。(這邊赤道國家)12-13 14:27
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CPU是 AMD A8 9600 內建顯示的 , 很低階 . 但是玩遊戲時 CPU只用到50~80% , 所以我覺得遊戲不吃CPU吧 . 一般遊戲(生死格鬥那些)CPU用不到50% , RAM用到 1 ~ 5G , GPU用不到40% , 顯卡的RAM有4G , 用不到1G .
AI少女真的太吃資源了 , 片頭畫面而已 , GPU直接自動超頻到110% , 玩一段時間 , RAM就占用9G ,還好我有12G . 聽說一些有 王U 王卡 的有錢玩家 , 玩起來也是卡卡的 . 其實一般遊戲 , 1650SUPER的顯示卡連一半的實力都用不完 ,真的是AI少女太耗資源了 .

12-13 20:41

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還有,顯示卡的記憶體有4G,AI少女最多用到3.9G.其他遊戲都很難用到1G的說.

12-13 20:43

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RAM有兩條 , 3200 的8G , 舊的2400 4G .
只裝3200的能用8G ,和兩條一起裝跑2400能用12G , 3200和2400的速度差不多沒感覺 , 就兩條一起上 , 有12G可以用 .

12-13 20:53

niat
兩條一起上的話,RAM應該只會跑2400的頻率,1650算是初級的遊戲卡,這也是為甚麽一開始會懷疑顯卡性能。

但是,去steam上看了《AI少女》的建議配備也不過7系列的顯卡,應該也還在DirectX9.0c的運行環境,理應不會有性能不足的問題。

我個人沒有接觸過該遊戲,所以,並不能確定遊戲的具體遊玩體驗。

如果真是遊戲優化不太好的話(現在的很多遊戲都不知道優化怎麼搞的),只能更高規格的硬件性能去硬壓遊戲,按您的配置應該遠高於該遊戲的硬件要求才對。12-13 22:28
玉樹長埋
剛看完那個影片後,順著那個商品名找到這個文章就順道來看一下了。
確實他的標題下的很誇大,不過這個問題也就是眾所皆知的一個行銷手段,也就只能這樣了。

這邊提一下他影片裡說的溫度差,那個差距是在燒機的狀態下的差異,而不是你待機時的溫度。
文裡的圖片應該是在待機狀態下的溫度吧,所以你會覺得有沒有裝好像沒什麼差。
也多虧了你這篇文章,讓我能冷靜思考,察覺自己也不是這個商品的使用群。

提一下燒機,工作管理員裡的效能,其中的硬碟如果跑到100%,就是你硬碟使用負荷最高的時候,不妨看一下你在看溫度時的當下是跑幾%。
在待機狀態下硬碟是不太使用的,不使用的狀態下溫度也就不會有明顯的提升,開機碟是因為開機時有使用,所以才會有些微差距吧(猜測)。
剪片時會有讀取原影片和輸出新影片的讀取和寫入需求,對這樣的使用者或許才能真正發揮這散熱片的效用吧。

大概就是有裝總比沒裝好,但是使用上沒有那個需求的話,裝了也沒什麼效果的感覺吧。

02-11 00:51

niat
您說的對,本篇要表達的就是產品針對用戶群並不算大眾用戶,然而影片容易造成很多人被誤導,以為沒用就沒保護。

所謂的大幅度降溫,也只是硬碟被高負荷硬操下的情況,一般用戶根本不會這樣子去操硬碟。

這裡回應您,關於內文的截圖,並不是待機溫度,不是開機後的溫度,是針對2個硬碟,個別進行安裝遊戲,再刪除遊戲後的溫度差,模擬一般使用場景,並沒打算特意去燒硬碟。

系統碟可能同時要負責OS運行,溫度略微有浮動,遊戲碟基本無感,可能20GB的遊戲加少量更新不夠操吧?02-13 16:58
niat
本篇重點,只是提出日常使用下的無感提升。

用這種安裝更新刪除的一前一後的截圖,並無法實時顯示連續監控的情況,有失嚴謹,畢竟沒去抓臨界點的最高溫度。

理論上,安裝更新途中硬碟溫度理應會提高,這部分是考慮的沒很週全。
感謝您的回覆,以後有類似測試,會盡可能改以影片方式留下記錄。02-13 23:23
LinWeiVer
幫雙方都平反一下

首先,一台電腦至少7個零件,核心 顯卡 主板 散熱器 硬碟 記憶體 機殼,每個品牌×每個產品×每個組裝方式=幾百萬兆種組合,你的狀況不可能跟影片裡面完全一致。
再來,那些人有辦法成為硬體Youtuber,他們自己的電腦會多爛?甚至直接裸測架,散熱會差?

還有,或許對於風道很順暢的機殼來說,M2散熱器真的能差到20度以上,我自己的三星980pro 不用散熱器從NAS抓東西下來真的隨便都給我飆85...用上了華碩主機板的鋼鐵盔甲直接剩64...

首先呢,機殼風道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好的機殼賣到快萬元,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甚至有些機殼1000左右,你覺得那些近萬的憑什麼?
我自己的ROG iTX就8000多塊,裡面的任何一個設計都可以看得出為了散熱拉角度、墊高...等等的設計,但你卻很難在千元初頭的機殼看見,甚至很多MATX即機殼就直接給你悶顯卡,iTX機殼直接讓3道厚的卡吃擋氣板...

機殼還只是影響因素的第一個影響度最低的東西

第二
你的風扇呢?我原先也買過這款喬思伯的散熱器,當時是酷碼的S400,前面兩個貓頭鷹的A14是可以完整的讓M2處有良好的風流,但後來換ROG機殼的時候風太難吹到那,加上用了個塔散更是讓空氣都只會從上半邊經過,正面M2極限值直接飆了9度起來,差異大不大?
明明ROG那咖看起來也是能吹過的,但可能距離又拉長了點所以到M2處的風流就夠弱了...

第三,顯卡也有溫度
M2在顯卡正下方的狀況,我曾經測過很多方式,結果讓我有點失望。
首先,若要裝在顯卡下方,代表M2散熱器的厚度被大大限制住,其次是如果你的顯卡不是Turbo形式的,熱量直接散到M2 SSD上,你要是在這時裝了鋁合金的M2散熱器?
你不只SSD本身的熱散不到鋁合金處,鋁合金還去給你吸顯卡帶出的熱廢氣造成反效果,熱量傳遞一定是由高熱量度往低熱量度的方向走,要是你這時SSD的溫度45度結果顯卡廢熱直接50度,那就抱歉了你還不如不裝那個散熱器。
(你放的YT影片應該是測在CPU直連的那個位置,就不會被顯卡影響)

第四,你的CPU散熱器?
像我在換了ROG機殼之後也換了個矮塔散,在空冷界來說塔散本來就是對CPU好,但對RAM SSD較下吹散形式的散熱器更不友善的東西,那麼你的到底是哪個?
如果要公正的測試到底有沒有用,我想用水冷才是最公正的方式,畢竟就算你跟影片裡面的人用不同的水冷,但你們在M2 SSD處的風流都會無限接近。

第五,你的安裝方式?
我用在我三星的SSD上是無法完全覆蓋的,有的人把顆粒接觸拉滿,有的人反而以主控晶片優先,這個應該不用我多說...前者就欠缺知識。

04-23 06:22

niat
您補充的確實很完整,我大致理解您的看法:
機殼內的硬件配置,進出風道,綜合散熱狀態先調整好,有合適的散熱環境,這個散熱片才能發揮全能。我想這部分並沒有誤解您的意思吧?

確實每個人環境不同,組配的PC也不一樣,自然用出來效果不同。(關於這點,之前也回應過其他人)

如果一個PC用戶有那個能力去調節風道,安排散熱最佳化,要去買當然可以。(有能力那樣搞的,起碼是硬件玩家)

文內一直提出的地方是,這東西不適合普通的一般用戶(大眾用戶),一般用戶買了,很大機率就沒那個效果。05-05 08:57
niat
按您的說法,就是要達到宣稱的散熱效果,對很多人來說,就是:
1.CPU散熱要換
2.不太好的機殼要換
3.阻礙風道的其他設備要讓道。

對於很多一般用戶來說,這樣子弄下來,要花費多少?
一般用戶,並非硬件玩家,用硬件Youtuber作為基準,不覺得有點怪?

雖然看法稍有不同,很感謝您提出看法。05-05 09:03
LinWeiVer
所以,用一般簡單玩家的角度去攻擊硬體youtuber就很超過了,畢竟要跟他們比?

05-09 06:49

niat
下這種標題,用這種說法,會被誤導的就是一般用戶。

硬體玩家自己早就知道機體需要的散熱條件,這篇本就不是針對專業硬件玩家寫的。05-09 15:54
niat
本篇所寫的,主要都是提醒不必要花費,主旨就是提醒一般PC用戶,避免被誤導,
用僅僅上個散熱片的效果,給大家參考和提醒。

說攻擊youtuber會不會太誇張了?是不是搞錯了什麼?05-09 16:16
LinWeiVer
我個人也是這樣的玩家,光是機殼散熱的建構我至少花了30萬在研究上,那些Youtuber基本都超過,確實M.2散熱器的影響隨著環境不同差異甚大。

05-09 06:49

LinWeiVer
我也說了,只是幫雙方平反而沒有針對誰的意見,一般玩家沒那個財力時間,Youtuber也沒什麼必要特別降級降到不行去為了你搞一個環境是吧?

05-09 06:50

LinWeiVer
還有,達到官方「宣稱」的效果,其實這本來就沒有宣稱...

我拿同是僑威代工的PSU來說,XPG整體溫度滿負載88度,某M牌101度,喔好有業配出來了,

05-09 06:50

LinWeiVer
然後你M牌加了個風扇降到90度,結果你XPG裝反了搞到110度,又或者你機殼就上置的,然後在那邊怪官宣,不是很扯嗎?

05-09 06:50

LinWeiVer
再來,一個M.2散熱器很貴?
一堆人5千以上的機殼都買的下去整體溫度降1-2度,一個100多塊的M.2散熱器?
就算沒有以上環境,你的熱容值還是更高,

05-09 06:51

LinWeiVer
金屬越多熱容就越高,這就是物理學的角度罷了,你能夠承載的熱量就是更大,對SSD就是好,這點拜託先搞清楚而不是一昧的支持自己無用觀點,一點營養都沒有。

05-09 06:51

LinWeiVer
電腦本來就不是單一個零件就能用,要7-10個零件搭配起來才是一台完整的電腦,你的配置不可能跟別人一模一樣

05-09 06:53

LinWeiVer
那麼,你自己的電腦在爛,不代表別人的電腦都會跟著一起爛

05-09 06:53

niat
降30多度根本就不歸功在散熱片,前置花費一堆。
就不同用戶層,看出來的不同面向想法,看法,當然不同。

並沒有要攻擊您的意思,別那麼激動。
這東西就不是一般人該花錢去弄的,要達到那個效果,要花費的不會僅僅一個散熱片。05-09 13:10
niat
請不要因為想法不同,就太激動,看法不同再正常不過了。
我也尊重您的不同看法,我上面的回覆基本並沒有否定您的說法,冷靜點吧~05-09 13:13
塔那
你塑膠片有撕掉嗎 我看你沒有撕掉耶

05-13 16:12

niat
那是拍照時,還沒撕掉而已。
要閉合之前,才會撕掉。05-13 18:27
魔羯之瞳
HUAN有說降30度是在測試的環境下
有兩百G左右或以上的寫入測試才有明顯的降溫作用
我自己也有買來用,覺得不貴,又可以安心,這錢花得值得
不過若你覺得沒作用,其實也沒錯

08-16 20:56

魔羯之瞳
另外,我有注意到,你的兩顆M.2的SSD都是SATA規格的,跟HUAN用的PCIE規格差很多唷~
原本速度就不快,發熱量其實也用不太到散熱片,有裝安心的感覺
若,你不清楚M.2 SATA和PCIE規格的差異,請你再多查一下資料
你的標題跟HUAN也差不了多少,很有批判的味道,不過嘛~心情能好就好

08-16 21:04

niat
後來有再去買了WD的SN550硬碟,除非日常使用需要長時間大量讀寫,不然,溫度並不會因為沒有散熱片就有問題。但是,因為SN550有傳出過一些換料的問題,就沒另外弄出來了。09-14 21:36
niat
重點還是一般用戶和遊戲玩家,根本不會把硬碟操到需要散熱,本篇並不是針對專業用戶。專業用戶需要不需要散熱自己就會估量了,不太會被帶節奏。09-14 21:45
安安
趕緊退貨吧那是做給PCIE用的,SATA SSD用不到
看到你這篇最大的重點就是sata規格的SSD不需要太高級的散熱片甚至可能不需要使用
別人影片都是PCIE 3.0 SSD,你拿SATA SSD來蘭嬌比雞腿,再來說別人誇大
Huan的影片2分52秒再去聽一次吧,免得又說別人在瞎說

09-13 21:12

niat
後來有再去買了WD的SN550硬碟,除非日常使用需要長時間大量讀寫,不然,溫度並不會因為沒有散熱片就有問題。但是,因為SN550有傳出過一些換料的問題,就沒另外弄出來了。09-14 21:36
niat
重點還是一般用戶和遊戲玩家,根本不會把硬碟操到需要散熱,本篇並不是針對專業用戶。專業用戶需要不需要散熱自己就會估量了,不太會被帶節奏。09-14 21:45
niat
退貨期限就7日,這篇都多久的文了XD09-14 23:17
Absinthe
這款設計很爛 SSD鎖螺絲的位置居然弄一個凸三角造型 導致螺絲被擋住根本鎖不進去 真的還是買正常矩形的就好 而且這個高度太高了 會害顯卡無法插入

10-23 07:55

niat
外形設計這方面,個人就不好提意見,組裝PC要因應不同組合考慮。裝備會不會互相擋住,走線會不會被影響,都需要思考。

有朋友買了水冷結果發現機殼內部太小,放不下,總不能怪對方做太大吧~[e12]12-10 14:49
萊恩
你知道6度在散熱的效果上是很好的數字了嗎? 人家裝散熱片是在為了避免高負載溫度過高被降頻,測試都白紙黑字做出來了到底何來誇大? 你在這裡糾結待機溫度是? 待機溫度怎麼可能降30度有常識都會知道吧,而且你竟然說不如開冷氣? 你電費不用錢? 這被動散熱器也才一百初頭,電費隨便吹都超過耶.... 而且你知道被動主動散熱沒做好,室溫再低也沒用嗎,因為熱量排不出來,照你邏輯是不是住北歐或俄羅斯都不用做散熱

12-10 07:44

niat
本文所提出的看法,是對一般遊戲玩家,因此這東西屬於“非絕對必要”的開銷。

而不是以硬體DIY玩家,或散熱專門的角度來給意見,降低6度和沒降低6度,對一般非極限環境的遊戲,是會有甚麽很大影響?

如果用戶在一架沒有特意弄風道,沒有選擇散熱品質優良的機殼的一般遊戲玩家,區區買這個基本意義不大。

如同下面【補充】所提的內容,我尊重不同的看法,以您的說法依舊是把關注點放在“數字”和“散熱”,我也沒有要反對您的意思。

會那麼不同的結論,主因是針對的用戶群不同,硬件DIY玩家大部分都自己知道散熱會花在哪些項目,對那些沒擁有DIY相關知識的一般遊戲玩家,就有可能會造成誤導。12-10 14:37
Absinthe
高度大小的確是事先可調查的 但問題就是他的外型,他那個三角形突出造型直接擋住螺絲起子 根本無法鎖螺絲 無法將其固定於主機板

12-10 14:56

萊恩
到底何來誤導啊,他影片裡又沒有說這個散熱片為必要,然後推薦遊戲玩家去買,他開頭就說了他是散熱控散熱好他心情就會好,是你自己腦補說"散熱好對你的M.2比較好"然後跑去買的耶,一般玩家根本不會看了這個自己跑去買來裝好嗎,如果會的話代表就是DIY玩家而非一般玩家了,你自己就是個例子了,況且他影片裡明明待機溫度也有顯示出來給你看,是你自己不知道哪來的腦補覺得待機溫度可以爆降,而且照你邏輯6度無感那你裝這個是為了什麼?那待機降30度就會有感了?你的初衷不是"覺得自己沒散熱片對M.2好像不好"嗎? 現在又突然扯說玩遊戲6度無感,youtuber再帶風向誤導.... 到底是誰有問題啊? 他測試做得這麼明白了,有散熱片無散熱片連續讀寫差異,是你自己不知道在腦補什麼東西耶大哥。 事實就是M.2散熱片就是為了避免高溫降頻而生的,這就是他的產品定位,你自己搞不清楚狀況真的不要鬧耶。 結論就是他這影片明明就是在講連續讀寫測試造成高溫降頻有無散熱片的差異,根本就沒有半點誤導的內容存在,你不要自己亂腦補在那邊說人信用有問題耶

12-10 15:21

niat
本來就沒要攻擊Youtuber的意思。

也只是點出這散熱片實際用起來,就那樣子。實際上,要有效散熱還是要靠多方配合,光上個散熱片沒啥用。

提到影片信用問題並不是因為溫度,而是該說的沒說,只是強調散熱片。

會不會被誤導要看觀眾有沒有相關知識做判斷,而不是【因為我知道,所以其他人也應該知道】,所以,就認為沒人會被誤導。12-11 04:29
niat
引用您說的【一般玩家根本不會看了這個自己跑去買來裝好嗎】,這就是您個人腦補的看法,是否符合現實您本人也無法保證。12-11 04:33
niat
我一再強調我也尊重不同看法,但是,我怎麼感覺自己的看法好像有些人不太想尊重。12-11 04:34
niat
分析得清楚一點,現在的情況:

一個人認為影片有誤導可能--後續--->他去寫提醒文

一個人認為沒有誤導可能--後續-->認為在冤枉Youtuber

這是兩個不同看法導出的不同行為,面對質疑,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解釋為甚麽會寫本文。

當然,另一方面,在聽過解釋後,您也有權利不認同,並保有自己的想法,畢竟我們對這事的看法不同。12-11 05:50
奧蘭尼
個人沒用過任何M.2 SSD,但可以給你點意見,我看文章留言似乎提到有厚薄的散熱貼可選擇,這部分我認為厚的散熱貼是給M.2各元件高低不一的情況下使用,如果各元件高低一致就用薄散熱貼,還有就是品牌標籤要不要撕,看個人選擇,假設使用溫度會到降速的情況,我認為撕掉較好,除非你的M.2上萬元超大容量,那保固就是非常重要,再來是閉合時手壓力不用擔心,畢竟散熱貼大部分有彈性壓縮空間可以緩衝,除了某些散熱貼超級硬的就算了,至於Youtuber的問題測試環境不同人不同東西的不一樣誤差值本就非常大,沒有爭議。

01-13 04:48

niat
您好,感謝回复。[e12]

M.2 SSD上面會有晶片組,或多或少會有高低差,那層主要的目的:讓硬碟與散熱片貼合,平坦溫度和導熱。

隨贈的就一個,並沒有厚薄的選擇,除非自己另買。
01-13 08:02
照燒豬豬
近期有買了美光 P5 1 TB ,這顆聽說本來就滿熱的所以就加減買了這個便宜的東西裝XD
內容物有給兩組貼片, 一組黑一組白,白的比較厚。
我的是單面顆粒, 所以兩面是都貼白色的比較厚的(好像雙面顆粒要貼灰的@@)
沒裝的時候在一般開機後日常使用溫度是45度,裝了同款散熱器是真的有降10度說

04-18 16:03

納指沒萬六不改名小蠱
作者也說了就是極限壓力下 硬碟效能才會因為過熱降頻

所以裝了這個可以增加硬碟長期使用的壽命也不錯好嗎= = 才一百多元

08-02 23:07

niat
本文提的問題點,還是在誇大和一般用戶不會日常這樣子操硬碟,也就是把本來就非必需品的東西,講到好像會影響硬盤安全。

如果一個用戶沒事就一直把硬碟連續操到最大讀寫,弄到最大工作溫度,搞到需要降頻減速,那裝不裝散熱片,被這樣子用的硬碟本來就會比別人出事的機率高。(但是他運氣好的話,硬碟也可能照樣活得天長地久)

過熱會降頻,本來就是它的保護機製,以現在的設計若不是購買頂級M2,過熱之前,緩存可能更早就造成減速,而非溫度造成。

散熱片會不會增加硬碟的使用壽命,就跟買硬碟之前要不要先去拜拜求平安一樣。很多時候明明同一批貨,同一來源,賣去同一家公司給員工低負載辦公用的,就有些會先壞掉,有些活得很久。

一句話,您覺得有用就買,畢竟您自己的錢,我這邊只是提供自己的看法。08-03 00:01
耳目一新
其實散熱器可以降低幾度就很值,想想用好的散熱膏和散熱器就是為了那幾度。機箱是一個整體,合理風道,可以令好的散熱降溫更多,而且這個已是幾年前的產品了,和其他大品牌高價相比,這是非常便宜。70度就是一個指標,如果不上散熱可以不過70度,是可以不用的,主要是就算曹通用家,有時大額抄寫備份,不用散熱還是有機會過熱然後降速。

08-03 02:08

niat
您說的沒錯,都已經多少年了,始終不時就會有人要來回這篇。
我個人也還是繼續追隨那個Youtuber的頻道,對我來說,就特定一件事的看法不同。
消費任何產品,本來就會有不同意見,大家自己判斷,覺得值得就買,如此而已。08-03 02:12
耳目一新
我也有買這散熱,發現的是用了和沒用,由高溫回到閒置盪度快了很多很多。這樣SSD就可以更耐了。

08-03 02:13

niat
如果您覺得這樣子的環境,SSD會更耐操,那您買了就值了。至少換了個心安。08-03 02:3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9喜歡★niat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行動限制期間的情況... 後一篇:沙塵暴夜戰大更新簡介...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OSEVEN1217大家
【江山謠】熱愛行俠仗義的刁蠻大小姐和她武功高強的舔狗護衛,歡迎大家光臨!!!^0^看更多我要大聲說6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