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清朝治台-民亂與械鬥

帝國人 | 2020-04-21 01:08:11 | 巴幣 84 | 人氣 2904

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一、)民亂頻繁

「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基本上是我們在中學時代都會聽到的一句著名的句子,同時也象徵了清朝統治台灣的過程並不順遂,前述的文章中,有提到清朝是為了防台而治台,大清帝國本身並無心於開墾這座島,直到日本侵台時才發覺事態嚴重,但在那之前,對於台灣的治理官府採取的是十分限制的態度,對移民的限制使得男女比例失調,大量流民與機會主義者以偷渡的名義湧入台灣,因而造成了台灣社會動盪不安的來源之一。

除了漢人的武裝起事外,還有原住民的對於清朝統治的反抗,但是原住民到了最後(乾隆55年,改由熟番屯墾),制度化的成為了清朝的武力,在制度化之前,清朝已經透過原住民的協助多次擊敗漢人起事,而從這一政策可以看出,清朝不但是為了防台而治台,同時也是為了防範漢人而治台。

而民亂的頻繁,自然與漢人的來源與他們的特性有關,我們知道台灣漢人多來自於中國東南沿海,尤其以閩粵為多,而清朝本身的政策,也造成了在台灣的漢人容易興兵起事,成為中國轄地內可以說是叛亂最多的地區。

(二、)漢人起事的原因

東南沿海住民剽悍,除卻台灣的械鬥,土客戰爭也能顯示出其好刀兵的性格

政治上來說,台灣官府的無能是一個起事最主要原因,以及移民男女比例不均,一個有家室的男人在對政治的態度上會偏向保守,然而在渡台禁令的影響下,不少單身男子來到了台灣,且屬於於經濟型移工,他們沒有妻室,又屬於短期住民,常常不可避免的染上賭博鬧事,就算有有幸帶妻室前來,漢人殺女嬰的習俗仍舊加強了性別比的失調,同時這些人若賺錢不力,常淪為「羅漢腳」,使社會動盪埋下因子。

文化與社會上,主要是受到地域籍貫與宗親的影響,來到台灣的移民,大多以故鄉的血緣與籍貫為依歸,共同活動與生活,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本位主義的影響,當地居民會對晚到者與職業不同與族群的區別互相產生猜疑,加之搶水搶地,進而導致敵對行動的產生。閩粵一帶的武裝傳統,閩粵一帶常遭受戰亂,尤其在明清交際之時,加強了該地的暴力行為,而團結這些武裝團體的就是親族宗族,他們知道如何自衛,同時也知道要如何運動暴力來取得利益,隨著移民他們也將此習慣帶來台灣。

(三、)械鬥的原因

1.分化政策: 分化政策中國自古有之,毛澤東也曾言團結少數、打擊多數,不管如何,在台灣的兩大族群泉漳是一個例子,在林爽文事件時,林爽文的漳州身分吸引了相同族裔的叛亂者,而泉州人加入了官府,被視為義軍,協助鎮壓叛亂,同時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嫌隙,進而導致分類械鬥的頻繁,而除了漢人,原住民也被視為是清朝的鎮壓工具,此前有岸裡社對於大甲溪社的鎮壓,而熟番在乾隆年間制度化為民兵團體,而生番歸順清朝者,被視為「歸順黎民」,他們善使弓箭,腳程快,在林爽文事件時也擔任了輔助軍與緝拿叛黨的有生力量。

2.官府統治力量薄弱: 假如你看清代初期的行政規劃,,一府三縣所規定的行政區劃非常遼闊,同時我也提到清朝的官員在台其實只是「過過水」,任滿必升,自然不會留心於政務,所以在這一大片廣闊的土地上,真正有實權的其實是大墾戶,而這些墾戶往往不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太深,一但官府有貪腐欺壓之事,他們自然會起身反抗,而廣大遼闊的行政區劃恰好成為了他們反叛的溫床。

綠營在訓練上差勁,比如台灣總兵王元下的班兵,其紀律極為敗壞

3.班兵制度的虛弱: 一般而言我們對「綠營」的武力的認知是相當的弱小的,而在班兵制的台灣
,只能用稻草人來形容之,拖欠軍餉與開小差、包娼、缺乏軍紀等行為,使得他們在民亂時不大堪用,而且大部分的班兵由福建一帶調派,與台民相處頗為融洽,一但有民亂常須大陸援軍與原住民部落協助平叛。

4.族群群居: 在開墾台灣之初,由於先前提到的困難,所以來台的漢人們通常會以籍貫群聚一處,閩人多居於海岸、粵人多居於靠近番界處,雖然各家早期共同墾殖,較無大衝突,但在乾隆年間,隨著開發的強度加大,水田化運動仰賴更多人力與水源,使得各家利益衝突不斷,而粵人常常越界開墾,並控制水源,引起下游的閩人不滿,同時各族群之間隨著發展的進行,開始有搶地盤、水源、魚塭之舉,使得械鬥與民亂更常發生,形成泉州(濱海)、漳州(中間)、粵人(山)的局面。

祕密結社(X)

5.祕密結社: 終清朝一代,其私秘結社的數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之最,包括之後的興中會性質雖然有些不一樣,但大體是秘密社團,在台灣這以「父母會」為最早期的結社代表,父母會是一種民間的互助團體,屬於異姓結拜,並在婚喪葬事宜互助,但是異姓結拜違反清律而被官府清查,而另一種祕密結社是「小刀會」,台灣小刀會誕生於對於戍台軍紀敗壞軍人的抵抗,這些秘密社團也成為了起事的聯絡網路,但是這類集會並不具有反清復明的意識存在。

持槍的原住民少年,原住民不但是清朝官府的重要民兵,同時熟練弓箭與火槍

6.漢人與官府的壓迫: 此是針對原住民而言,紅藍線的內擴使原住民的生存空間嚴重壓縮,常有抗官與越界殺人事件發生。

7.其他: 包括原鄉的暴力活動,男多女少的不穩局勢等。

(四、)補充-義民

由於台灣開墾人數眾多,其中以閩人居多,人數多到在台灣本土自稱為「土」,將晚到,被施琅所限制的粵人視為「客」,但是在荒地仍多的開墾初期,兩者基本相安無事,然而在土地競爭激烈下,雙方開始以籍貫作為團結手段,而閩人居多,較佔優勢,粵人則在朱一貴事件後,找到了突破口,作為「義民」的身分對抗叛亂的閩人,朱一貴與林爽文皆以漳州人族群為主,而粵人以此對抗之,在下淡水地區,其義民的主張越明顯,是作為合法定居與同清王朝的關聯性而生的信仰,因而有義民信仰的由來。在動亂後,不少原先的客居族群會被編入戶籍與免除一定程度的勞役,也促使了這些客仔,成為了義民,從而移去他們晚渡台灣的事實。


延伸閱讀:

清朝初期治台概要
清朝時代的開墾型態
原住民

創作回應

Jan Sikorski
綠營漢人:我就爛:)
2020-04-21 01:45:16
帝國人
八旗:你們綠營爛死最好啦!
2020-04-21 12:50:15
一劍封邪兵燹
頭二 原來是綠營爛啊!
2020-04-21 12:23:30
帝國人
很廢,超級廢,可能就清朝初年還有點戰鬥力
2020-04-21 12:50:41
King
反清復明!!!
2020-04-21 16:11:59
帝國人
你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XD
2020-04-21 18:41:10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