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3 GP

關於在地化那些事 (1)

作者:伍德‧瓦懷特│2020-03-06 08:19:55│巴幣:26│人氣:334
今天想聊的話題對某些人似乎比較敏感,要是發言不中聽的話還請見諒。
本篇標題的在地化指的是創作中的在地元素,想聽在地化翻譯問題的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聊。

大家是怎麼看待在作品中放入台灣在地元素的呢?更基本的問題是,到底什麼是台灣在地元素?
將舞台設在台灣,或是替腳色取兩到三個字的名字就叫在地化了嗎?顯然不是。
我國也曾經走過「葉大雄」或「秦博士」(...知道這梗的我是不是不小心暴露年紀)的時期*,但其對應的作品描寫的還是昭和時期的日本,或當時對世界的想像。
誠如莎翁藉茱麗葉所言,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換了名字是換不了作品的本質的。

那麼,在作品內不斷強調國名,或是給我國籍腳色吃重的戲份就能在地化嗎?或許。
說實話我不欣賞這種做法,但它是有用的。
日本相對老派的作品也會「我們日本人就該...」或是「大和民族的光輝未來...」,好萊塢電影裡美國人救世界的劇情也是寫不膩。
這種作法只要作品的本質還過得去(太糟的還是救不起來),就能搭上愛國或民族主義的列車,在國內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面對國外觀眾,其共鳴就會少了一些,或是多了一些尷尬***。
當然,要是當初創作就鐵了心只面對國內,這樣也未嘗不可。

對筆者而言,真正的在地化有兩種。
一種是開宗明義以在地特殊風土民情做題材。
相信會讀到、讀懂這篇文章的人絕大部分不是日本人,但部分讀者應該對於日本神道信仰、神話傳說、巫女等等都知之甚詳;或是對於新選組裡的人物事蹟(是不是史實再論)如數家珍。
但是原先明明是日本人才會有共鳴的題材,為什麼能推廣至海外呢?
我想終究是因為這些作品中的歷史、風俗終究是載體,它們的本質依舊是劇情和人物。
換言之,是為了劇情和世界觀而化用了在地元素,而不是為了宣揚歷史及民族優越感而創造劇情。
這點我國相對做得好的作品,我會推薦《冥戰錄》。它有著滿滿的在地元素,但那就是因為其背景設定而「不得不」引入。同樣的劇情不可能在日本、在歐美發生。一切是自然融入的,而非為在地而在地。

另一種則是不著痕跡地融入。
寫過校園背景的各位有沒有寫過「學園祭」呢?
所有腳色們齊聚一堂,為了共同的社團展演四處奔波;在當天各種混亂的情況推進了腳色的關係,讓學園祭成為了青春故事中幾乎不能略過的高潮。身為作者的你怎麼能錯過?
──等等,台灣的學校有這種東西嗎?
或許是有校慶、有運動會,但是內容和日本中學的學園祭終究有差別****。描寫我國的作品出現了這種劇情,邏輯對嗎?
他們的日常不見得是你的日常。諸如此類,將舞台設在我國,描寫時卻不小心落入日式窠臼的例子數見不顯。
當然,架空背景或模糊背景設定就能繞過這些問題(筆者自己也是這麼做的),但就稍微可惜了一些。

為什麼我們可能對學園祭有所憧憬?因為他和我們的日常有點像,但又有其特色。
為什麼我們不是印度人,卻對《三個傻瓜》中的升學壓力有所共鳴?因為我們也有類似問題。
那些我們和他人有點像、但又不是那麼像的生活細節,就是不著痕跡在地化最佳的元素。
同樣是下班後犒賞自己的上班族,手上多了一杯手搖杯;同樣是希冀戀愛順利的大學生,不是祈求御守,而是參訪寺廟。
心情和經歷是類似的,但細節是我國才有(或才常見)的。這對我來說就是很漂亮的在地化。他兼顧了對一般讀者的共鳴,但又潛藏著對在地讀者的巧思。

簡而言之,所謂的在地化應該是結果,而不是起點。為了在地化而在地化的作品往往落入過於自我限制的誤區。
相對地,為了劇情或豐滿人物所做的在地化才能真正和大部分讀者取得共鳴。更甚者,出自作者無意識的小細節所造成的在地化往往更體現其對日常的觀察細微。這些細節應該出自信手拈來,而不是為了強調自己的在地化而胡亂塞入。
我們終究不是日本人,寫日本人的日常*****是寫不過日本人的。
作為作者,真正所應該專注的是寫有特色的作品──只有我們寫得出來的作品。


*部分人士別急著開火或補刀,時至今日部分國家依舊在做類似的修改,包含美國。
**出自《羅密歐與茱麗葉》Act II,「名字蘊含了什麼?玫瑰就算不稱玫瑰,依舊芬芳。」
***時代在變,社會風氣也在變。儘管現在看來尷尬,但那些作品被創作出來通常有時代背景,不該一味地以今賤古。
****事實上,現實日本的學園祭也沒這麼戲劇化,不會在學園祭中途堂而皇之地選妃(我沒有在影射誰,大概吧)
*****這裡所謂「日本人的日常」也有某些模板化,而偏離真正日式生活的跡象。此外本文都以日本為例子是因為作者本身對日式作品涉略較多,代換成其他國家也一樣適用,並非對日本有特殊情節,請讀者諒解。
******當然,這裡不是叫大家一定要避開所謂的日式元素。一切創作元素都應該為了劇情和人物服務,反過來說,要是引入日式元素有助於劇情或人物塑造,那大方引入又何嘗不可?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7078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6 篇留言

愛德莉雅.萊茵斯提爾
自己最初想走偏崇尚自然的精靈故鄉,想用好看的十字旗卻不知不覺間有點英格蘭化,可是因為當地信仰與習俗而變得有點古日本。(〞 〝)

03-06 08:59

伍德‧瓦懷特
這就是架空設定呀;一旦架空怎麼說都可以。
不要說設定中古歐洲,卻一堆人拿筷子吃飯這樣就好。03-06 11:36
雜魚小說家秋茶
《比起在地文化對日本文化對熟悉的我該如何在地化?》

03-06 10:54

伍德‧瓦懷特
只好歸化(X)
我想重點還是寫出有自己特色的故事。主要想說的是「不要為在地化而在地化」。03-06 11:38
愛德莉雅.萊茵斯提爾
原來是這個意思,這樣就沒問題了,謝謝您。(> < )

03-06 11:48

伍德‧瓦懷特
會寫這篇文章有一部份也是「日系作品做得到,我們應該也要做得到」的賭氣,以及部分人為了在地化而在地化,最後搞成四不像的微辭。
不過寫架空當然沒有問題,就像你不會要求魔戒去做在地化,而其依舊是優秀的作品。03-06 11:57
九方思想貓
我是打算自己寫一個可以延伸的半架空世界,然後就一直用下去 (X

03-06 12:12

伍德‧瓦懷特
原來是九方宇宙啊(X?)03-06 12:14
小然
關於在地化的事,我作為外國人也多嘴說一句吧。其實以前我看台灣小說的時候,裡面很多字我都不知道是什麼,像“空調”“冰箱”“優格”之類還算好猜,有些像是“芭樂”“三小”“拜拜”我就完全不知道是什麼(現在是知道了)。
我覺得只要是寫台灣故事,很自然地把日常生活寫進去,其實就已經夠在地化了。有些作品太刻意寫一些本土的東西,反而看著尷尬。
例如我看中國小說時,總會看到像“胡同兒”之類的詞出現,就已經足以讓我明顯感受到小說中的環境與我自己文化不同。台灣小說亦然,或許台灣人自己沒有注意到,但台式說話腔調是真的跟別的華語地區不同。
所以結論是,有時不刻意在地化,其實就已經很在地化了,外國人一看就知道。

05-27 17:45

伍德‧瓦懷特
就像我一直強調的,為了在地化而在地化,最後很容易四不像。
我最厭惡的是打著本土化的旗幟,施加只要不支持就是不愛國的情緒勒索。作品若真的優秀,根本不需要這種小動作。(事實上現今這種情緒勒索也不限於創作就是了)
.
各地的詞語會有不同是很正常的,像我以前也不知道「士多啤梨」是什麼(現在也知道了)。即使是同樣的國家裡,地域不同也會產生不同詞語。(中國各省、日本各縣都有類似的情形)
...說到三小,這類稍微粗一點的詞語我完全不想在作品中使用──算是我的一點情節吧XD
.
所以說到最後,對創作者們最重要的或許是在不同的在地經驗間,提煉出同樣能感動不同地區讀者的精華吧!05-28 04:32
悠閒紅茶
大推《冥戰錄》!!同班同學有夠勾錐,啊嘶~(沒,被盜)

03-01 00:04

伍德‧瓦懷特
入同班同學股還不怕被天罰,賺(問題發言)03-01 00:2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3喜歡★e1234488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Math ... 後一篇:[達人專欄] Math ...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akima55詐騙季來囉?
晚上公司老闆說帳號被限額5萬,這麼晚了沒打電話傳訊息感覺詐騙,在知道對方限額是10萬下直接無視。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4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