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A History of England-封建的變質

帝國人 | 2020-01-04 22:36:53 | 巴幣 1252 | 人氣 532


(一、)農民叛變

       在國會的興起同時,封建莊園也產生了變化,十五世紀開始的愛德華一世之改革讓國王確立了國內的相關權狀,確定了土地所有權與,領主們也將不耕種的土地出租出去,形成了新的一批小地主,另外這時最大的問題,就是「黑死病」的到來,黑死病起源於東方商旅,並逐漸擴散到整個西歐,除了黑死病帶來的巨大傷亡外,1315~1317英國連續爆發了洪水與饑荒,人口大幅度銳減,由於疾病與饑荒帶給住在骯髒環境的市民、貧民與農奴的影響最為深遠,所以十四世紀上半業的英格蘭出現了嚴重的人力與勞力短缺,導致不少封建主只好將自己的土地給佃農來耕種,而佃農的勞力在這時顯得彌足珍貴,1315年通過勞動法規,規定了最高工資,但是接下來農民耕種的代價日趨高昂,不少貴族想以強制勞役的方式強迫農民工作,但遭遇到了反抗,除了貴族外,教士們更把土地出售出去,以免負擔巨大的勞力成本。

黑死病與相關天災使英國社會階級開始產生流動

       這時的農民已經成為了一股新興的力量,對於富有的農民來說,農奴的義務已經讓他們深感不便,於是在1381年,在倫敦城外,一大批農民與工匠要求完全廢除農奴制度、以一英畝地四便士的酬勞代替封建義務,他們更提出國王應當是國內的唯一領主、並排斥其他的貴族地主。
亞當耕地而夏娃織布時,誰是上流人?

瓦特泰勒起義

       不堪封建負荷的農民於是在1381爆發農民起義,又被稱為瓦特泰勒起義(Walter Tyler Rebellion),他們衝入倫敦,殺死稅官,毀滅任何農民犯罪的紀錄,破壞監獄救出囚犯,宛如法國大革命的情形在倫敦上演,這一切都發生在只有十四歲的理查二世治下,叛變不限於倫敦,聖阿班斯修道院(Abbey of St.Albans)被包圍,向院長索取農民的權力與自由,憤怒的農民毀壞並搶劫了諾福克,影響範圍頗大,然而農民在貴族、市民中沒有同盟,僅憑著滿腔熱血的他們沒有甚麼政治力量,在泰勒死後不久叛亂便平息了。

(二、)威克里夫(John WyclIf)

腓力四世,又稱為''美男子腓力 Philip le bel''或''鐵王腓力 Philip roi de fer'',以強大國力挾持教宗

       天主教會的醜聞百出,也使得英國的市民與農民階層對於教會產生極大的不滿,首先在十四世紀初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 IV,Roi de Fer)挾持了羅馬教宗,並將他遷到法國南部亞維儂,在之後與羅馬當局的教宗相互對抗,法國扶植了克雷芒七世上台,讓天主教會產生了巨大分裂,在英國教士也是封建貴族的一員,讓農民們心生不滿,於是一個包李奧(Balliol College)的榮譽學生威克里夫開始對天主教義提出不滿的質疑,1378年的教會分裂,使威克里夫對其感到失望,並與當時反教權的朝留合一,提出了對抗教廷的一些新穎觀念:

1.英文聖經的重要,主張翻譯聖經為英文,以避免教士使用拉丁文的壟斷
2.主張沒有不可挑戰的權威,尤其是質疑教皇的權威性
3.權威者也就是教士階級不能擁有財產,且不能享有世俗性權威
4.反教產,反教會階級制度
5.教會不需要宗教貴族
6.教皇的對立腐化代表了教皇本身就是異端

       威克里夫的觀點受到了英格蘭教會的嚴厲譴責,然而當時的反教權派領導人,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岡特的約翰(John of Gaunt),保護了威克里夫,且威克里夫不反宗教,而是反宗教人士,除了威克里夫外,著名詩人喬叟(Chaucer),朗蘭(Langland)的詩作都反對教會的專斷,國會也是反對教權的一股力量,他們率先反對了約翰王(King John)對於教廷藩屬的臣服,最後1351年的神職候補法規(Statute of Provisors)1353年的教宗尊信罪法規(Statute of Praemunire)中,前者允許國王驅逐被教廷錯誤任命的神職人員,並用自己的候選人取代,後者則是英國人在國王法庭中的犯罪,不得由英國以外的法院審理。

威克里夫被審判,與天主教會合作才是上流貴族的本意

       一些人接受了威克里夫的觀點,這些人又被稱為威克里夫信徒,也就是''Lollards'',威克里夫周遭聚集了一批學者,並為他的學說延長生命,他也贊助了英文聖經的修定,但岡特的約翰很快就放棄了反教權主義,而1401年,英國通過了《燒死異端法令 Statute for the Burning of Heretics》,威克里夫的信仰在上流貴族中被整肅,然而其仍存在於那些卑微職業的人心中。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