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1 GP

淺談數位出版:數位時代如何影響紙本時代

作者:綠葉小仙子│2018-11-11 19:21:04│巴幣:22│人氣:1141
  在發表完淺談台灣文學:帶你穿梭台灣文學歷史的時光走廊之後有一位巴友的留言提到「好奇在台灣架空作品、多媒體(特別是ACG世界)對書面文本的影響」。這門課「文化創意與出版」的核心正是這點,不過更確切的專業術語要叫做「數位出版」。

  數位出版是什麼?「將圖像、字元、影像、語音等內容以數位形式(含以電子化流通方式)呈現之出版品,包括由現有實體直接轉換或原生之數位出版品,並經由網路或實體通路等管道公開發行」(節錄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改研究報告:數位出版 vs. 印刷業:由關鍵績效指標切入)。說得白話點就是「以數位形式發行的作品」以及「將原有的實體電子化」就是「數位出版」。例如台灣文學概論提到網路文學的文學平台就有起點、晉江、阿里文學、原創星球、POPO、鏡文學……這些還只是代表,還只是「文學」的代表,可還沒講到其他小平台與領域。真要說的話像是繪畫平台pixiv、line webtoon、漫畫之星、Always Show、MediBang;社群網站Facebook、Twitter、Instagram、LINE、微博、微信;影音平台YouTube、niconico、Bilibili;直播平台twitch、金剛、鬥魚、虎牙、皮克等等都是數位出版的一環(對數位出版有深入興趣的讀者歡迎參考論文數位出版通路結構之研究)。這類的新式的數位出版對舊有的書面出版帶來相當大的衝擊,我相信即使沒有高知識學識,不用學術論文佐證大家都看得出來。但具體上來說數位出版為什麼會影響紙本出版,又怎麼影響紙本出版,網路上就沒有一個系統的整理了。


  一、數位出版為什麼會影響紙本出版。
  數位出版對紙本出版帶來衝擊,換句話說就是數位出版優劣比大贏紙本出版才會有所衝擊。那麼數位出版有什麼贏過紙本出版的優點呢?

  (一)門檻低:出版容易,不需經過重重審核。
  紙本出版大致上的流程是這樣:出版社先與作者談攏、簽訂合約。再來編輯和作者討論內容方向。內容出來後編輯開始審稿、校對,向作者提出修稿和潤稿的動作。這個部分會是紙本出版最花費時間的地方,因為「絕對」不可能一次到位。除去作品內容的出錯,編輯和作者的意見有時會相左──也許是編輯對內容理解的偏差;也許是編輯認為作品如何修改、增加什麼會比較好;也許作者在作品中有想要訴求的事情而編輯又不認同。於是又是好幾番的來回討論,內容確定完成後才到編輯和作者討論書本本身的設定:排版、版面、封面、封底、書背、書腰、折口、作者介紹。接著是行銷方式:書要賣到哪裡?定價多少?要打折嗎?怎麼賣?附首刷小贈品、周邊或簽名?經過一連串的過程才把書放到通路商(書局、網路商店)販賣。如果想要直接看更精簡的過程歡迎參考圖書出版流程概述
  但是數位出版呢?只要有平台的帳號,創作者一創作好作品就能不用通過任何人審核即可直接上傳。閱聽者更不用特別付費(多數平台下)就能直接觀看作品。比起數年數十年才能出版的紙本出版,數位出版的出版速度相較之下可是快多了。

  (二)零出版成本:作品可以海量出版。
  承(一)。紙本出版有簽約的限制,像是作者簽約後只能在某某出版社出版。然而數位出版沒有這個限制。你可以把創作好的文章、圖畫或影片在同一時間放到你所想得到的任何平台。
  不過這邊要注意一點:即使是數位出版,每個平台其實都有他們自己的服務條款,該遵守的遊戲規則還是要遵守。當然這些都是偏向版權或是內容,跟海量出版沒有直接關係,在此僅是一提。至於有些平台──例如鏡文學──有開放與創作者簽約。這種情況下你就算是數位出版,還是得像紙本出版一樣按照簽約的條例走。

  這邊隨手附上幾個服務條款供大家參考。

  (三)作者與讀者不再隔著一面牆:Web2.0創造的互動模式。
  Web讀者們應該是看得懂,簡單來說就是「網頁」的意思。但後面加了個「2.0」讀者們可能就不懂,只知道可能是「有一就有二」的概念。沒關係,我在這邊解釋給你們聽。
  讀者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上網的時候嗎?自己打開網頁,在網頁上打入關鍵字,成千上萬比的資料便湧入眼前。這樣單方面的資訊接收就是最原始的web。然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web升級了一個版本,也就是現在大家現在看見的Web2.0。這2.0的版本讓單方面的資訊「接收」變成雙方面的資訊「互動」,也就是所謂的「有來有往」。大家童年耳熟能詳的無名小站、即時通,現代的Facebook、LINE、Instagram、PTT都是屬於這樣的應用。
  這樣的互動模式讓數位出版不再像紙本出版一樣只能在現實的演講或是簽書會場所才能對話,透過平台的留言與回覆就能讓讀者直接性地和作者對話。不僅如此,討論版的「公開討論」性質讓人們不但不再有距離,身份間的隔閡更可以撇開,每個人都能公平公開地發表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說近幾年Facebook的「匿名靠北」系列讓人們的討論更加奔放。不用害怕自己被起底,心中對哪個人事物不滿、疑惑、告白、感謝或是發廚都可以勇敢大聲說出來。

  (四)書不再死板:在影音、動畫和遊戲的搭配下快樂學習。
  承(三)。既然網頁科技能夠有所突破,那麼身為科技系列之一的數位出版當然也是如此。現今學習知識的途徑除了不再只能透過「書」──網路上許多影片或是動畫教學已然成為現代人學習的趨勢──電子書本身更是多了許多豐富、智能的設計。讀者不再只是單純地閱讀圖畫和文字,而是和書「互動」。

  先撇除像是滑動翻頁、一頁中同時包含許多資訊而不雜亂、點擊圖像會跑出新內容連結等等智能設計的部分。因為這些可能有讀者認為紙本書也能做得到,只是比較土法煉鋼一點。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整理出紙本書沒有的「互動」要點。

  1.點擊、塗抹螢幕會跑出相對應的動畫設定。
  2.點擊螢幕會跳出影片教學。
  3.不需準備額外的文具,手指就是畫筆。而且不用怕書弄髒,讀者可以肆意在電子書上做筆記或繪畫。
  4.小遊戲部分(是非題、選擇題、連連看)不但一樣不用準備額外文具,一樣有動畫,在選擇選項時會立即告知是對是錯更會附上詳細的解答。

  這影片提到的互動還只是一小部分,讀者可以自行思考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互動方式。不過說是思考,其實這樣的互動技術早已運用在除了電子書的領域──像是一些單機小品遊戲。讀者不妨找找看有哪些小品遊戲運用這樣的技術,互動模式除了以上提到的還有哪些,或是思考這樣的互動技術還能應用在哪些地方或領域也是不錯的出發點。

  (五)書本不再只是一本手中拿著的紙本書:跨載體移動的方便性。
  對現代人而言,帶一本書在外面走來走去或是買一堆書放在房間以便自己隨時有閱讀的可能性的比例實在是太少了。「太重了」和「家裡、房間空間沒這麼大」都是常見的不買紙本書原因。
  「如果有個東西能將這些書的重量化整為零,讓自己隨時能方便閱讀書籍不知道該有多好。」
  電子書可以說是滿足了這類人的想法。只要有網路,有電子書平台的帳號並且有購買電子書,不但想在哪裡看就怎麼看,還不限制你使用的裝置。你今天突然想要用電腦看書,可以;你明天突然想要用手機看書,可以;你後天突然想用平板看書,可以。何況現今很多書不限於專門的電子書平台,網路上有很多免費而且不用帳號的電子書可以閱讀。只是有沒有合法、合乎著作權就不一定了……

  (六)編輯容易:用橡皮擦和立可帶大量塗改的寫作、繪畫時代過去了。
  想必讀者在學生時代(或是現在式)有過寫日記、寫作文,也有過對一大段文字、圖畫感到不滿意而擦擦塗塗改改的經驗。這些在學生時代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是學生的作業與考試。但是對於興趣上的寫作與繪畫可不是這麼說。如果只是一小段、一小部分的文字和圖畫就算了,但如果是寫完好一大段、好一大部分的文字和圖畫,不管是覺得這部分寫得不好或是可以往前、往後挪,還是突然覺得哪邊的顏色或線條可以怎麼修改,在擦塗修改之間一定會覺得麻煩心累,有時甚至想直接丟棄整張作品。這時如果是數位出版,只要使用刪除鍵、複製貼上就能快速地把整個段落文字做搬移或刪除的動作,只要使用圖層概念、魔術棒、油漆桶或橡皮擦功能就能輕鬆對圖畫做細節微調。整體修正上比起紙本還要來得不遺餘力,寫作和繪畫起來要輕鬆效率多了。

  
  二、數位出版怎麼影響紙本出版?

  既然讀者已經了解數位出版有如此之多的優點贏過紙本出版,那麼數位出版是怎麼影響紙本出版?

  (一)產業上:書不再是文組的專利。
  通常說到出版社,一般大眾可能都會認為這是國文系的職業。但未來可不一定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數位出版是科技系列之一的趨勢,所以就算你是一般認為不可能進入出版社的理組人,你只要了解數位出版的趨勢,熟悉數位出版的方式,擅長使用數位出版的軟體,你要進入到出版社這個大家庭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二)競爭上:書不再只能買賣在自己國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地球村」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科技的進步讓全世界不再有距離」。在之前的紙本出版時代外國書籍可以說是相當難以入手,然而現在的數位出版時代大大降低了取得外國書籍的難度。像是國際最著名的緣起電子書商店Amazon,或是隨手key關鍵字就會跳出很多網站介紹外國電子書如10個免費英文電子書網站,下載原版英文書so easy!最全整理!22個國外電子書免費下載網站!。對外國書籍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藉由這次的機會試著在裡頭尋寶,說不定會找到自己中意的外國書籍呢。

  (三)概念上:書不再只是「以紙張集結而成的物品名詞」。
  上頭舉了那麼多數位出版的例子,大家對於這點應該是能夠輕鬆理解並且心有戚戚焉。書已經不再是放在櫃子或桌邊,拿在手上感受到的厚實感,細心地一頁一頁翻動,新書拆開散發好聞的味道和舊書放置保有的老陳氣味,看到一半放上書籤合起來才叫做「書」。書不再限於「物體」的名詞,而是多了「一個論點的陳述」與「一個故事的展開」的概念解釋。

  當然這樣的概念在現代還不普及。畢竟現在年輕一輩縱使被定義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縱使現在他們的確擅長、使用著科技數位下的產物,他們在童年與學生時代仍舊還有紙本出版時代的記憶與回憶。然而未來下一代的孩子不要說有紙本出版的閱讀習慣,可能連紙本出版都不怎麼願意拿著讀。因為他們從出生開始就接觸電子,在多數父母不願意花心力在孩子一旁耐心地陪伴孩子玩玩具唸故事,直接選擇買一台手機或iPad給孩子讓孩子自娛的情況下間接培養孩子習慣電子。也許再等到這些孩子有了下一代,下下一代,「書」的名詞定義可能就真的汰舊換新,不然就是變成歷史文化下的名詞了。

  (四)娛樂上:室內休閒不再只有書。
  在科技尚未起步的過去,室內休閒可以說是只有紙本出版和床上運動所以說為什麼老一輩總是生那麼多孩子不是沒有原因。然而現今不但紙本出版數位化,更多的是新穎的室內休閒。先不說家庭同樂的Wii或是PS4家庭遊戲器,光是個人娛樂上的線上影片、節目、電影、連續劇、電影直播、遊戲等等數都數不清。因此別說是紙本出版的書,可能連能夠認真從頭到尾閱讀完一本書的人都寥寥無幾。

  (五)習慣上:人們變得無時無刻都在閱讀。
  看完這個要點的小標題,不知道你的心中會不會起個疑惑:剛剛你不是才說「下一代的孩子不要說有紙本出版的閱讀習慣,可能連紙本出版都不怎麼願意拿著讀」嗎?怎麼現在變成「人們無時無刻都在閱讀」了?這說法不是自打嘴巴嗎?當你有這個疑惑的時候請你注意看一下:我說的只是「沒有紙本出版的閱讀習慣」,並非「沒有閱讀習慣」。
  那這樣你又想問了:說是無時無刻都在閱讀,那人們到底在閱讀什麼?
  閱,就是「看」。讀,就是「思考」。這正是我要點出來的核心,就是「閱讀數位出版」。不知道讀者們還記不記得我最一開始舉例的一些數位出版例子。由於太多了這邊直接挑出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大宗的例子:Facebook、LINE、Instagram和YouTube。當人們在滑Facebook動態,回覆LINE對話,看Instagram貼文和限時動態,享受每一部從YouTube自己選擇的影片的時候,其實都是正在「閱讀」。甚至真要說的話玩遊戲也是「閱讀」的一種。讀什麼?遊戲劇情啊,角色互動啊。它的確也是「書」,也是「故事」的一種,只是形式從紙本書變成遊戲的對話框而已。
  人們每看一則貼文,每回覆一個對話,每看一部影片,其實都是一次的閱讀。然而人們對於自己的閱讀行為毫無察覺,不知道自己其實正在「閱讀」,正是因為這些數位出版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被人們視為「毫無意義」。按愛心、按讚只是按爽的,並不是自己看完思考後覺得內容很讚、很認同才按下每一個讚、每一個愛心,所以人們才會沒有認知到自己的這些行為其實算是「閱讀」的一種。


  三、數位出版影響了紙本出版什麼?
  說了那麼多,具體上數位出版到底影響了紙本出版什麼呢?

  (一)購買慾望提升:更省空間,更便宜,更方便。
  空間與方便性方面論及至此便不再多提。至於價格上的部分可以用博客來電子書舉例。裡頭的電子書不但可以說是書本原價的七折,比起紙本更是要便宜上許多。如果你是因為價格的考量讓自己不那麼踴躍購買書籍,那麼購買電子書不妨是個雙贏(省錢與正版)的選擇。

  (二)購買慾望降低:既然有免費的,我何需額外花錢?
  既然有人願意花錢購買,那也就有人可以不花錢就不花錢。只想看免費電影、書籍、聽免費音樂的人大有人在──反正遲早看得到、聽得到,不用花錢急於當下立刻跟風。這是這類人對於新出版的作品抱有的心態。更不用說出版許久、在網路上已經有線上資源的作品,花錢購買紙本出版對他們而言更是浪費。例如輕小說、漫畫,隨便在作品後面打個「線上看」就有取之不盡的資源。
  
  我家有個魚乾妹(干物妹小埋)漫畫免費隨便看。

  刀劍神域小說免費隨便看。

  之前火紅的死侍在電影院看要花三、四百元,現在在網路可以免費看。
  
  (三)免費就是最好的宣傳:讓名氣變成金錢,作品的價值不再只有作品本身。
  雖然(二)看似是糟糕透頂的心態,不過免不了其中有些人因為數位出版才認識到作品,看著看著對作品極度愛好才深入了解作品甚至是購買紙本出版作品。或是作者在提供數位出版的免費作品同時為自己獲得名氣,這些名氣雖然在當下沒辦法轉為金錢,卻是日後出名或是創造收入的可能性。像是在淺談台灣文學:帶你穿梭名為「台灣文學歷史」的時光走廊中提到的網路文學,痞子蔡在BBS發表免費作品「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走紅。IG、Youtube作者發表免費作品有了人氣與粉絲,廠商就會找上門請這些作者或是知名平台刊登廣告,業配自己的產品。

  「免費的數位出版,同時也是最昂貴的數位出版。」

  (四)購買紙本出版的意義改變:我家就是圖書館。
  最開始紙本出版的意義被定位為「閱讀」與「傳遞」。因為以前的科技還沒有那麼先進,不論是知識的獲得或是資訊的傳遞都只能透過紙本。然而現在的數位出版完全取代了紙本出版的功能,如此一來紙本出版勢必得衍生數位出版所沒有的意義才不會被取代。
  這個新的意義就是「收藏」。畢竟數位出版再怎麼厲害,到最後仍然不是發生在現實中最真實的事物──數位出版觸摸不到,無法實際展現在一個空間。紙本出版不但可以,而且還有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變得珍貴。像我之前因緣際會看到一本號稱「二十世紀禁書」的書,名為《完全自殺手冊》。在網路上看完非常震撼,好奇查了一下這本書的資訊。這本書在出版時定價兩百五,結果在現代的二手紙本出版有人賣六千還有人買。

  震撼時代的絕版書怎麼叫熱愛閱讀的人不為之吸引,想要一手捧在手中仔細閱讀呢?

  關於本書的內容在此不便直接附上連結,不過可以附上Youtuber拍的介紹影片。

  剛剛的例子還只是說說,並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現在這個例子就是我的實際親身經歷,真正深刻體會到的紙本出版的收藏意義。
  
  
  
  這本書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版,我在大概六年前因為班上一位同學的推薦而買了下來。首刷初版,現在已經絕版。雖然現在在二手商店還找得到,價格還很便宜,不過自己擁有絕版書跟從別人那裡買來絕版書的感覺可是完全不一樣呢。
  

  (五)閱讀習慣改變:跳躍、瀏覽式的閱讀,專注力不再容易集中。
  我相信大家不論是看書籍、網站資料還是影音影片,很多時候都是「跳著」看的。就算你說「沒有。我看資料、查資料、看影片都很認真看,沒有跳過任何一分一秒錯過」,但是我敢篤定你在數位出版看文字的速度絕對遠大於紙本出版,而且沒辦法認真地將數位出版一次看完(不是現實臨時有要事要辦的那種被迫中斷,而是閱讀過程中自主中斷閱讀)。敢如此講的主要原因為以下兩點:

  1.數位出版的誘因太多。
  在紙本出版時代閱讀面對的就只有手上拿著的這本書,但數位出版時代面對的可不是只有你現在的這本。你看著眼前的數位出版一定還開著其他程式或是其他網頁,即使沒有我相信你看著看著就會想點到、點開其他數位出版。看資料看影片就是想暫停點開Facebook、Instagram或是LINE看看有沒有新動態或是新訊息,唉好累玩個遊戲吧之類的。有在創作的讀者更不用講,畫圖畫一畫、打字打一打就想切到其他頁面這裡摸一下那裡摸一下,完全沒辦法把自己完全綁在創作的檔案上。

  2.數位出版不符合人體工學。
  「欸欸綠葉,你這樣一竿子打翻船不行啦。雖然我沒有看到,可是我相信這世界真的能認真閱讀,把創作當工作的人還是大有人在啦。」
  我已經想到你會這樣講了。然而即使你這樣說,這類的人仍然沒辦法持續專注。不過這已經不是人的問題──懶散、找藉口之類的──而是物品本身的問題。因為人類本來就不適合閱讀數位出版。
  如同人類雖為肉類草類都能吃,常識上被歸類成雜食性動物,然而就解剖學來看人類的消化系統天生就是偏好草食。人類在閱讀上雖然可以看數位出版,但身體卻偏好紙本出版。先別說剛剛提到的第一點,光是大腦在紙本出版與數位出版閱讀中理解和吸收內容的概念差距還是眼睛在閱讀的過程所──紙張與光線──產生的疲勞差別等等這類身體構造就已經足以說明人類不適合閱讀數位出版。
  
  (更多詳細的內容歡迎參考科學人雜誌:大腦偏愛紙本書
  
  只是即使人們知道可能會因為數位出版產生種種文明病,在時代趨勢的潮流人們還是得強迫自己適應數位出版。畢竟以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現在是「得科技者得天下」。連大公司們都在比拚未來科技發展趨勢ABC「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巨量資料)、Cloud(雲端)」,小民眾還不適應科技最基本的數位出版的話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六)強調作品上的互動:只有文字我不行。
  我之前會寫深論「小說與插畫的關係」──無可厚非,人類天生就是視覺動物就是因為有人說「買插畫送小說」。覺得文字變得只是輔佐,圖畫才是王道。到現在這種趨勢不但越是明顯,而且要求還從「圖文並茂」進化成「動畫」、「音樂」與「遊戲」。這類小說有個專屬的名詞,叫做「視覺小說」。
  
  
  視覺小說並不是作品互動的開始,在它的前身早已有了AdVenture Game,縮寫AVG中文稱為「文字冒險遊戲」的遊戲──在先前我畢業了。謝謝你,南華大學──最終篇綠葉的大學生活紀錄(八)(上篇)提到的「後宮三千人」就是屬於此類。這類遊戲本身製作難度不高。蝶夢只要文字打一打,動作設定一下就能做出陽春版。BASSoice元件拉一拉,不用自己畫圖弄音樂就可以基本款。何況現在有像是視覺小說製作器輕小說製作大師 MV提供精美音樂和素材,外行人只要有劇本就能輕鬆製作出外行人不明覺厲的高品質作品。
  
  
  (七)強調作品下的互動:作者不能只會創作作品。
  在紙本出版時代的作者只要把主要工作「創作作品」穩定,其他像是讀者來信或是簽書會等等雜事交給出版社或是編輯就行了。然而在數位出版時代的作者卻多了一份「照顧讀者」的工作,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作者。
  作者時常更新作品以回覆讀者的期待。對讀者做出回覆,偶爾發個生活近況以維持與讀者良好的互動。當然這並不是一定──以某富奸來說就是個特例。平常因為各種理由休刊不斷被讀者幹譙到死,結果等到久違的連載讀者還不是一句「真香」趕快看──只是作者如果能滿足以上三點自然是能夠獲得好評。因此先不要說金庸一個章節就快三萬字的奇才。對比現今許多紙本出版的書籍大方向明確的六到十個章節,這則動態可以一瞥寫沒幾千字就當成一個章節更新的「更新速食化」現象。他們為的是「寧可快速更新,不讓自己被遺忘在名為『創作人群』的茫茫大海」,導致很多作品動不動幾十、幾百個章節。

  對於這類型的人來說創作成名是個夢想。縱使只有零點零一百分比的機率,只要能因為常常更新就可能被人看見,他們就會選擇如此。當然對於這部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汲汲營營的創作已經失去了創作那既嚴謹又耐人尋味的過程。對此我選擇尊重並且祝福。言簡不能意賅,慢工才能出細活。我是這麼想的。


  四、數位出版的缺點。

  從開頭講到現在講了這麼多數位出版的優勢,好像數位出版真的把紙本出版完全給比下去。不過聰明的讀者應該有發現我在字裡行間就有說到數位出版的缺點。是的,萬事萬物一體兩面,事情不可能是絕對的好或壞。所以這邊我把數位出版的缺點整理出來,稍微替紙本出版平反。

  (一)專注力無法集中。
  這邊的專注力除了上面提到「對作品的專注」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對現實的專注」。像是現代普遍的人們讀書與工作間總是想要摸一下手機,即使只是滑滑動態看看訊息也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是戴著耳機就是低著頭享受數據的世界,不再像過去那樣選擇看紙本書籍、觀望窗外的風景或是和身旁的陌生人搭話;無法單純地在外頭看著人群等待朋友的到來,無法專心地享受眼前的餐點,無法認真地正視朋友聊天說地。
  以上這些舉例還只是冰山一角,而我相信讀者自己周遭或是自己應該是心有戚戚焉。捫心自問,是不是身旁的朋友更甚是自己被科技綁架得如此無法自拔、心甘情願了呢?
  
  (二)品質參差不齊。
  雖然說紙本時代的出版社也會出產參差不齊的作品,但相比數位出版還要少得太多太多。原因很簡單:樹大必有枯枝。只要會使用數位出版,不論是幾歲的人都能出版。因此數位出版說得好聽是出版容易,不需經過重重審核,說得難聽點就是爛作品滿大街。
  然而重點來了。這個「爛」字該如何去解釋、去定義?
  也許就客觀上來講我們不是很喜歡某些平台、某些作者,認為某些作品很讓人無名火或是尷尬癌,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平台、這些作者有很多用戶,很多支持者,很多讚,很多喜歡,或是幾十幾百萬的訂閱。那麼為什麼這些平台、這些作者會有這麼多的人氣這麼多的訂閱,我想這部影片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
  
  (三)無法直接轉移。
  當我們要將一個物品轉交到另外一個人身上,那個物品必須是實質碰得到摸得著的東西──說得專業點就是「物品所有權轉讓」。因此在紙本時代的物品可以直接在現實轉讓,例如自己擁有的書可以自己決定借給朋友閱讀、販賣或是不爽的時候可以撕掉燒掉。然而在數位時代可就不行了。你買了就是存在你的帳號。你不能說你想把書借給朋友就借給朋友,不能說把書丟掉就把書丟掉──當然對於前者你現階段要的話也是可以,就是把整個電子書的帳號密碼給你朋友。只是我想會這樣做的人應該是寥寥無幾就是了。
  對此數位時代現階段還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配套。因為它在沒有思考出完整、完善的配套措施及防盜安全是不會開放轉移、交易功能。你可以試著想想,你今天假如電腦、手機中毒被盜了帳號,結果你辛苦買來一本一本的書一夕之間被丟棄或賣掉,你的感想是什麼?
  這可不是說遊戲被盜刪掉遊戲不玩就算了。你看看,連可以讓虛擬物品交易、有官方管理的網路連線遊戲都能出一堆問題了,何況是才正起步、與現實關係連結更大的數位出版呢?

  (四)盜版猖獗。
  上面提到的只是「物品所有權」的轉讓,並非「物品內容」的轉讓。所以在內容複製上數位出版沒有任何問題,比紙本出版容易得多。左鍵滑鼠按過去複製貼上、右鍵另存圖片就能把作品抄走了。
  「不過有些網站會封鎖複製貼上或是另存圖片嗎?那這樣盜版還會猖獗?」
  有些網站有提供這樣的防範方式,但只能說防君子不防小人。文字不能複製貼上,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打下來總行吧?圖片不能直接另存,我拍照或是截圖總行吧?
  
  然而這點在上面已經提到。這是好處也是壞處,這是壞處也是好處。例如字幕組不但擅自盜取日文漫畫,還對漫畫做了一番修改,卻只是為了推廣作品,讓更多人喜歡作品。你要說他們未經過作者同意複製、同意修改很壞?不尊重作者是很壞沒錯,只是你就要因為這樣無視這些人無私無悔無怨無求地努力幫助許多許多人不需要花費額外的金錢,不用學會作品原先的語言就能享受作品的有趣的好?
  
  
  五、結論。
  「如果因為利益而盜取的確是不可取,但其目的若為教育意義、分享知識,我想這未必是件壞事。」
  在這樣的概念基礎下現代衍生出「共享經濟」的名詞。目前外國正在積極推廣「知識共享」,也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無償地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貢獻出來。以部分來說台灣最為出名的就是維基百科。只是大家如果有對維基百科稍微了解,有使用過維基百科,應該都會知道維基百科有些怎麼樣的缺陷。至於這些缺陷本文就不再贅述,歡迎大家參考MBA智庫百科

  在這數位匯流的時代,新聞不再只是透過報紙和電視傳播,手機連上網路就能看新聞。音樂不用再買唱片,Spotify、KKBOX、Apple Music都可以買到合法的音樂專輯。又例如你現在在網路上看到的每一篇文章──你現在在看的這篇也是──每一部影片,都是屬於數位出版的一種。數位出版對現在來說不但是潮流,對未來而言更是趨勢。數位出版在現在、在未來不會停止發展的腳步,只會像是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新的發想、新的改善、新的功能。

  言至此,紙本時代的結束哪時會到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書」永遠不會消失,最多只會變成另外一個形式陪伴著我們。


  後記。

  明明沒有打算單獨成篇,為什麼現在又單獨成篇了呢?我邊打著後記邊思考這個問題,搔了搔頭,最終仍然沒有得到解答。

  既然你看到這裡,不妨讓我藉這個機會問你一個問題──現在就是現學現賣,作者與讀者直接互動的特色可是只有數位出版才有──當然這個問題不只是問你,同時也在問我自己。
  「撇除教科書,你有多久沒有認真閱讀完一本紙本出版的書籍了呢?」
  如果要說完全沒有中斷閱讀的話是三年前。我還記得那時候還只是小大一,離鄉背井放了長假回到台北躺在床上。突然不知為何地想要翻翻我人生中第一本購入的輕小說《緋彈的亞莉亞》第一集,於是就這樣花了一兩個小時重新複習了一遍內容。在那之後就沒有過專注閱讀的紀錄。至於雖然中斷但是有看完的,最有印象的就是去年宅室友和籃球室友聯合推薦的金庸短篇小說《連城訣》。現在這個當下因為有感而發點開數位出版的《連城訣》看了一下,那閱讀的感覺真的不能比擬。
  
  在寫完這篇文章之前我覺得自己沒辦法再重新回到認真閱讀紙本書籍的時代,直到寫完後我站在我們家第一個書櫃前面──我還記得那是十多年前我家隔壁的隔壁一間名為「青蘋果」的超商倒閉時給我們家的旋轉書櫃──將一本又一本由自己的自主意識購買回家的紙本書籍輕巧翻動,這個想法就徹底改變了。
  果然我還是喜歡紙本出版的感覺。這個本質並不會因為我習慣數位出版而消失,我想我可以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再次認真地閱讀完一本書。
  
  今天是十一月十一日。距離上一篇發文剛好時隔二十天,是個漂亮的整數。最後謝謝你看完這將近一萬一千字的文章。如果對裡頭的內容有任何疑問,看完有任何想法或是自己額外的建議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沒關係,我看到會盡量在第一時間用心地回覆你。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19176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3 篇留言

西行寺 幽々子
辛苦了呢~我個人比較喜歡紙本的 保存比較容易 而且可以直接支持作者呢~

11-11 19:35

綠葉小仙子
不過以現在來說,支持作者的方式不再只有「買作品」這個方法。而且相較買作品,募資平台或是抖內會來得更直接支持作者。

一、作者出來的作品可能早就被出版社買斷──買斷可以解釋成出版社把作者的作品經營權買下來,後續作品的販售不論是好是壞都不關作者的事──因此買書只有出版社獲益,作者是拿不到後續的抽成。

二、即使作品沒有被買斷,透過購買作品而幫助作者的獲益其實微乎其微。因為一本書的獲益基本上都是出版社在賺,作者的版稅抽成比例很小。

詳細內容可以參考https://blog.xuite.net/ann12342/twblog/150050698-%E9%97%9C%E6%96%BC%E5%87%BA%E7%89%88%E5%B0%8F%E8%AA%AA%E7%9A%84%E7%A8%BF%E8%B2%BB%E5%A6%82%E4%BD%95%E8%A8%88%E7%AE%97%E8%88%87%E5%90%88%E7%B4%84%E5%95%8F%E9%A1%8C。11-13 12:27
霜星zz
我對數位出版不符合人體工學那裡很有感觸 在閱讀數位出版品時的速度真的會比紙本快很多 而且閱讀完後感覺沒有辦法吸收多少 甚至是在讀這篇文章時我都還要把網路關掉 以免一堆訊息來打擾 看來人類真的天生適合閱讀紙本啊(´~`)

11-11 21:49

綠葉小仙子
感謝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選擇專心地閱讀,沒有被其他事物所打擾呢。11-13 12:29
牛肉麵
假定像小說好了,我還是比較喜歡買紙本的
線上的明明內容是完全一樣,甚至一本省了幾百元
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一本一本的收藏

11-12 02:23

綠葉小仙子
謝謝你的回覆。我自己也是比較喜歡紙本書的收藏感。11-13 12:37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1喜歡★asddanny12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淺談台灣文學:帶你穿梭名... 後一篇:[達人專欄] 淺談親密關...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kkll7952全體巴友
+ 3月-4月遊戲製作進度+簡報分享(2024) +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919640看更多我要大聲說8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