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草民隨筆]能為你的讀者著想的用詞遣字,就是好文筆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8-01-25 23:52:22 | 巴幣 154 | 人氣 988

  丟了眼前的要事,看了一些小說作品。
  大致理解「劇場」一概念對於設計小說的重要性。
 

佳句背誦成制約反應,寫出流水帳

 
  回想起學校的教育,或許是流水帳感的主因,因為那是「文字組合」為主的教育。而非「設計故事」、「設計人物」後,讓文字替兩者服務。

  換句話說,在你動筆之前,思考的不是該設計哪些人物,該讓人物怎麼出場、行動,以及這串行動交織出甚麼故事、思想。

  拿著筆,但想的,可能只有反覆被訓練記憶的「文字組合」。

  縱使國文課本上的作品,有其獨特的文字美學的價值──這些作者非常屌,能發現組合這些文字,屌!但是,為何該作者使用A文字組合,而非B文字組合,就不是課堂上傳授的,甚至,最後只是訓練學生,「背下這些文字組合」,造成想認真寫作的同學的困擾。
 
  只是隨意排列組合某些文學家或尼采的話語,並不會讓人成為文學大家和尼采──對,稍微寫作過的人就能知道,用典不等於屌度,甚至,成為哲學家並不會讓小說更好看(或許會更看不懂)。說到底,「背越多佳句越高分」的傾向,時常讓寫小說的人摸不著GP。
 
  當然,往往被當作「文學」表揚的作品,不可能會有(也不允許)有流水帳感,但這不代表,當在課堂上被「轉譯」進學生腦海中時,能原封不動的保留所有性質,尤其部分夠屌的文學作品,在華麗文藻和豐富的隱喻之下,有許多「難以看見」的人物邏輯、故事邏輯運作著,更不好發覺。
 
  可是,這卻往往是作品吸引人之處。

  至於豐富的藝術性(上文舉例,包括:華麗文藻、隱喻)可能只是配料,甚至是為了輔助「人物」存在。那麼,只是把佳句拼拼湊湊,確實寫不出好作品,儘管如此,義務教育課堂上學習到的作文,往往就是把佳句拼拼湊湊,外加「過世的外婆」。
 
  最後,我們的寫作就是狗血的人物和情節,以及信手拈來的佳句。
 
  大概只有國文老師和閱卷老師不得不看。


「文筆」好就要看嗎?

 
  想想,縱使你的辭句再美,為什麼你的外婆死了,觀眾就必定要感動?
  一定是文筆不好,再堆砌。
  …
  想想,縱使你的辭句再美,為什麼你的外婆死了,觀眾就必定要感動?
  一定是文筆不好,再堆砌。
  …
  想想,縱使你的辭句再美,為什麼你的外婆死了,觀眾就必定要感動?
  一定是文筆不好,再堆砌。
  …
 
  還要繼續堆砌嗎?如果你寫得很開心,沒有問題。
  可是,當你想要留下讀者,請回頭看作品。
 
  「這麼多字,重點在哪?」
  「這麼多字,重點在哪?」
  「這麼多字,重點在哪?」
 
  也許你該停筆,想一想該寫甚麼。
 
  仔細回想那些真正感動過的作品,它們有甚麼。
 
  除了模糊的「文筆」。
  文筆,不是不重要,但就像一台車,引擎再屌,裝了四方形的輪胎,你很難跑順。
 

文字就像演員的演技,符合這故事、場面、演員的才適合

 
  劇場有幕,一個大事件中小事件,也就是大因果中的小因果。由於戲劇訴諸人的情感和認知,也便需要設計一幕幕劇場,堆砌成完整個一篇故事。
 
  若是嘗試當過演員,或是欣賞精彩的戲劇,就能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好演員,基本上就能編好劇。演員在戲劇邏輯中才能活。基本上,對白、肢體語言、口白都是演技,甚至劇情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大部分,表達人物動機、行動還有各自的結局。
 
  文字為載體的小說也是如此,尤其當你嘗試書寫「擺在市場上競爭的類型小說」,更要著重戲劇的成分。

  不過,這不代表文字只要不是「說」而是「演」就夠了。所謂演,譬如「開心」要寫成「眉頭上揚,像個月亮,眼睛閃亮,立刻想漫舞,縱使處於冰天雪地」。固然,上述是一個不錯的訓練,但若沒弄清楚「演」是為了呈現甚麼效果,恐怕這道工程,只是把流水帳翻譯成更華麗的流水帳。
 
  因此,某些人很努力的寫小說,更盡可能的讓文字活靈活現、描述得巨細靡遺,甚至貼了一堆佳句,但不少讀者仍無法享受、不耐煩。或許,這就是「流水帳感」的問題。


回想感動自己的戲劇:去除流水帳


  那麼,如何避免流水帳感?
 
  想像自己的寫作,是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你會放進甚麼,不會放進甚麼?你不會放一些很合理,但不會增加精采度的情節(何況開始在這些情節上貼上佳句)。那麼,這些就是不該放進來的,譬如主角總是在家裡打理兩個小時才出門,電影都演完了。至於該放甚麼,戲劇常說「衝突」。人物間、人物代表的團體間,以及思想間。以及故事發展帶來的懸念,或許這是更值得寫作者專注之處,而非還沒確立前,就開始修辭──堆砌文藻,追求「文筆」。
 
  想好的你的故事、人物動機和結局,比起投入精力在文筆更重要。
 

文筆還是故事、人物?

 
  因此,「文筆」不是太大的問題,及格就好。
 
  對讀者而言,用詞遣字通順、常見而不造成閱讀負擔,就是好的「文筆」。回到國文課的佳句訓練,「文學(文字藝術)」似乎是寫好作品的為一標準,但過度專注在文字的排列組合是否有美感,恐怕犧牲了讓故事、人物更精彩的精力。
 
  不過,這是個人感想,也許夠美的文筆很重要。也許不屑那些叫賣的小說,但不妨思考其「文筆」究竟是哪種風格?是像國文課那般,還是簡約而能表達意涵即可。倘若如此,為何「缺乏美感的文筆可以賣作」?因為大眾的品味很差?值得探究。
 
  「好故事」和「好人物」才是難求的。部分作者追求「故事合理性」,顯然「你要求自己的寫作,沒有荒誕的事件因果和糟糕的人物邏輯」。這正是「故事」和「人物」設計的重點,而不是「文筆」。
 
  文筆,及格就好──不至於造成你的讀者負擔。
 
  能為你的讀者著想的用詞遣字,就是好文筆。
 

「純文學」=好的文字作品?

 
  「純文學」是個麻煩的詞,畢竟我也是在非常寬鬆,甚至沒有定義周延的狀況下談論。而且若是出言不當,很容易冒犯相關人士。最好的方法就是訴諸權威,但我手邊沒有文學期刊,我也沒作文化研究,所以我找WIKI。
 
  西方所說的文學(literature)有兩層意思:1、書面;2、有藝術或智力成分而部屬語言的作品。根據前文,我似乎很討厭純文學?不,不如說討論純文學很麻煩,因為好似在討論,「甚麼叫作好的文字作品」,甚至「454這樣的作品才有資格稱作文學」。
 
  我唯一有意見的,大概是「文『學』」的「學」讓這個概念在「我的中文」理解中,變得很奇怪。
 
  類似的詞,有「史學」、「哲學」,我們常說討論歷史知識或哲學知識的作品,教作史學著作或哲學著作,儘管「文學著作」也通,但我們常理解的意思,並非「討論文字一學問的著作」,而是「『文』字上很屌很有『學』問和藝術性的著作」,並簡稱「文學」。至於「『對』文字的研究『學』問」則用了另外一個詞「文學研究」。
 
  換句話說,哲學≒思考的學問;史學≒拼湊和再現往事的學問;文學≒「文」字上很屌很有「學」問和藝術性的著作。
 
  不過,怪怪的。
 
  因此,很多時候,別人講「文學」兩字,我都自動拼成「文字美學」。事實上,許多在講「文筆」的人,他們在寫作上追求的,似乎也是如何讓他們的「文字更美」。
 
  文字美學一詞,還真當之無愧。
 

文字美不美?歡喜寫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追求「文字美學」不是問題,但美太主觀,就要承擔「沒多少人懂你」、「只好孤芳自賞」的處境。如果真的很開心也無妨,但想打入大眾,可能揣摩戲劇會比較好。
 
  我長期有個疑惑,學校教的「作文」怎麼跟如何寫「流行小說」不一樣。也跟一些朋友討論,也找了一些文獻和課程,儘管如此,我基本上對「純文學」是抱持尊敬,更惋惜其輪落為「佳句剪貼簿」。
 
  不過,說真的,當一個作者立志寫會被頌揚的「純文學」,就不會在乎上述這些,反而會專注再其它價值,譬如「是否是某個社會的縮影」、「文字組合下的意象是否華麗」、「是否有大道理被訴說」。因此,計畫寫出一篇「被讚嘆的曠世鉅作(假定這類意圖,區分了它是純文學)」,需要的更多是對於現存文化的觀察,並以某種精細的語言使用,堆砌在書面中。
 
  認真說,我沒有能力寫純文學。
  我不討厭純文學。
 
  精確的說,我只是討厭「學校只選純文學」,「而且只教『來,剪貼(背下來)』」,導致寫小說的時候,我花了好長的時間才弄清楚「該專注在哪」,擺脫「剪貼」的習慣。
 


  簡單結尾好了。我可能沒必要界定「純文學」,但寬鬆來說,「純文學」可能更強調「文字藝術」這塊。我對於其本身,我沒甚麼貶意,但如果是想打入大眾,不建議只攻文字美學。
 
  那麼,「一部作品不含有太多戲劇/傳播的技術,就算是純文學作品嗎?」或許該說,這類寫作,試圖把精力放在「文字美感」本身,而非故事或取悅他們的受眾。至於單篇宣稱是「純文學」的,到底「在文字上到底美不美」,好像是另外一個命題,但把文字優美與否,等同界定「純不純文學」,似乎會有些問題。
 
  這些問題留給文學學院的人處理吧。


代結論:美是主觀的,只能求遇知音,而不能製造知音

 
  這篇文章,我的論點很簡單。若要寫好小說(尤其準備上架賣錢的),最好下工夫的地方,不是「被讚嘆的曠世鉅作」所強調的文字或反映社會的價值,反而是戲劇上的一些技術,譬如故事設計、人物設計、人物演出,並在這基礎上,選擇容易傳播的文字(考量你的受眾)。換句話說,若要寫好小說,下工夫在故事、人物和「為你預設的觀眾選擇舒適的用詞遣字」,可能比下工夫在文字美學好。
 
  儘管我的論點單純,但還是害怕整篇下來,部分讀者會認為,我把「純文學」=「做作的文字」=「不考量其他因素的自大文本」。
 
  看了許多討論,似乎都會觸犯到這點。因此,基本上,我不太喜歡談論這「文學」一話題。看起來,這容易冒犯其他人。不知為何,是不是文學,甚麼是文學,往往聯繫很多人的自尊。

  算了,這些問題留給文學學院的人解決吧。
  本文僅是一段小筆記和抱怨。

  另外,讀者若在本文有任何不認同的,歡迎當成屁話。我沒有得過任何文學獎,甚至國小國中高中的作文沒拿過優等,也沒上過任何正式投稿(除了2004年在遊戲基地MO板的徵文,第一次被選上,拿到MO4當作獎品。但這是唯一的一次)。

  換句話說,我很可能有偏見,因為我的寫作資歷很糟糕,因此不夠重視「學校國文、作文課」以及「文字美學」。



  感謝您的閱讀。

  最後感謝深犬,會有這篇比較完整的想法屁話,是來自與其的交談。也感謝他對我想法的寬宏,給了一些認同和回饋。


筆者資訊
兔草民(nobuusa)
閱讀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創作回應

老奉毊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也找了一個朋友討論純文學是啥,待會我也發個文 XD
2018-01-26 20:31:08
兔二:滾你奶奶的
好,好文以饗。
2018-01-26 20:32:47
閒雲
套用武俠小說的概念,文筆就是為了練「招式」,為了用更精準粹鍊的詞表達看法;讀思想、讀哲學、讀社會學,則是為了讓招式變更淵長、更有深度。

就我自己的觀點來看,也是像大大一樣,覺得後者、也就是「言之有物」才是最重要。文筆再好、堆疊的詞藻再華麗,言之無物,還是容易流於所謂的「駢文」--內容空泛的文體。

何為「文」?我自己最滿意的、也是最能代表我的思想的答案,就是《詩經》大序的這段話:「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文的出發點是「情」,換言之,「你想要說甚麼?」無論評論也好,散文、小說也罷,寫作者必然有一中心思想,才有力量支持它的文章。而不可避免的,當中為了「思想」,必然需要一些手段達成目的,這種時候,「文筆」才可能會被使用;但它是作為「工具」的存在,而不是主要目的。
2018-01-26 22:58:02
兔二:滾你奶奶的
原則上我是認同的,不過我私下跟一些朋友討論,我們大概有兩個共識:
1. 文字不該純為工具,否則很容易被替代,譬如多媒體;而「文字組合」本身有值得嚴肅探討的問題,不過當只靠「文字美學」就吸引讀者閱讀,是一個很難期待的事情,就像娶女生或嫁男生只考慮魅力參數,其他參數不考慮。文字美學,不是最重要的,但權重上,應與其他要素(故事、情節、意象)同等重要,不過還是要取決創作者在文本上賦予的意義而言。
2. 文跟文字創作(常說的文學)雖然字相近,先不提這一詞在長期使用下的混亂,文字創作往往有很多面向,如同閒君開頭的「為了用更精準粹鍊的詞表達看法;讀思想、讀哲學、讀社會學,則是為了讓招式變更淵長、更有深度…」,或許可以說,一件文字創作有其多面向的價值,不只是文筆,只專注文筆,會忽略其他價值。

閒君結尾我認為是很好的意見。要重視自己的寫作目的,「情」我認為是不錯的觀點,「表達清楚自己想表達的」。

我在本文表達的想法只有一個,「佳句剪貼」可能能提高老師筆下的作文分數,但很可能無助於在大眾社群傳達自身所欲傳達之處。因此,嘗試考量戲劇學和傳播學的起發,強化自己的寫作。

這不難,但需要一些時間擺脫習慣。不過擺脫還只是開始,不代表能寫出好作品,尤其是小說。
2018-01-26 23:11:37
艾爾琈
寫一篇故事是難的
最近看了勒瑰恩的心得更有感觸
一部好的故事經過很多亂七八糟的反覆練習才成功
https://news.readmoo.com/2015/08/07/leguin-how-do-you-make-something-good/
2018-01-27 18:11:09
兔二:滾你奶奶的
阿,確實。
晚點拜讀。
2018-01-27 18:22:13
兔二:滾你奶奶的
基本上認同,尤其找個好作品揣摩很重要
2018-01-27 18:25:58
鬼才
好棒的文章
能夠把故事說好的文字,就是好文字
2018-01-29 19:07:10
兔二:滾你奶奶的
過獎了。
不過吸引我的寫作,其文字,是能把故事說好,而不是展現作者多有才學與才氣=`]。
2018-01-29 19:15:51
南雲桅上
又工作又寫文的路過~
同意文筆不等於精彩這一段。
詞藻過於堆積,常常會變得只是為寫文而寫文啊
2018-01-29 19:23:49
兔二:滾你奶奶的
您好,一邊工作一邊寫文真的辛苦了。
其實我也是在反省,假定精力有限,想增進寫作的人,應往哪個面向努力。
如果往辭藻(或文筆)努力,可能會有兩個問題:

1. 如何劃分作品中,屬於文筆(辭藻)跟其他要素;
2. 如何評估文筆(辭藻)與「『好』作品」之間的關連。

我想1想得更深,就會注意到「文字創作」的好壞「都來自文字」的誤區,譬如漫畫,有至少有畫技與其他要素(分鏡、構圖…等,更細部講,還有情節與人物設計)。

在這角度上,文字創作類比漫畫。漫畫由圖象構成,圖像又由畫技構成。那麼,一部漫畫的畫技夠好,就是個好漫畫嗎?以七瀨葵為例,畫技不是第一,也至少不是最後,但《漂亮怪物》這部作品,並不是令人很滿意。不敢斷言,七瀨葵轉戰漫畫時發生的問題,勢必是情節或人物設計糟糕,但分鏡缺乏一些魄力,似乎是可以加強之處。

因此,文字創作也可從這得到啟發。文字作品雖以文字為主要的識別特徵或單位--看到的就是「字」,但不單單只是字,除了漫畫中也包含的「人物、情節設計」外,字組合產生的意象,使讀者聯想人物、故事,甚至氣氛者,既是由「觀看文字」產生,但又不完全決定於「文字」。換句話說,若問題出在情節與人物設計,無論如何修飾+堆疊作品草稿內的文字,恐怕都是徒勞,頭病醫頭,腳病醫腳罷了。

若認同上述的論點,那麼,2似乎也得到初步支持。問題既然不全出在文字,那麼只專注文字,不全然能解決問題,但這邊的還待釐清許多問題,今示例:
  2-a. 何謂作品的「好」?(我喜歡嗎?很多人喜歡嗎?賣很多嗎?符合某些大老的贊同?還是獲得我想認同的人的認同?)
  2-b. 如何評估辭藻(文筆)?有分類但無法衡量分數高低,譬如只有最適合的文字(粗野、用典),但沒有「最好最通用用出來一定強的文字」,還是不管有無分類,卻有「一定強的文字」?

我評估,2要繼續推演,要深入這兩個子問題,但各自都有複雜的地方,我目前的經歷,不太能斷定,先擱置。

總之,先感謝您的回言,以上是我對於辭藻(≒文筆)的補充想法。一方面整理新的想法,作為文章更新。另外一方面,感謝回應。
2018-01-29 19:43:03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