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看電影】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妮爾波莎 | 2018-01-03 22:08:01 | 巴幣 4 | 人氣 422


片名: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導演:楊德昌(Edward Yang)
主要演員:張艾嘉、胡茵夢、毛學維
年分:1983
語言:華語、台語

  2017年是台灣電影史上,值得被標註的一年。被標註的原因,並不是這一年的台灣電影大放異彩(然而是不是如此,就要等到日後被人評論了。),而是去年是台灣新浪潮大導演楊德昌逝世十周年。除了桃園光影電影節,特別規劃了「十年再見楊德昌」影展外,去年台北也有非官方的影展活動,分別在各個小劇院播放了:《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一一》三部電影。

  除了較為人所知的《一一》外,《海灘的一天》和《青梅竹馬》都因為複雜的版權問題,而鮮少有機會在各個影展、電影院播放。在楊導逝世十周年後,能夠再度搬上大銀幕,可說是十分難得。

  作為開場的《海灘的一天》於1983年上映,為楊德昌第一部電影長片譚蔚青、林佳莉兩個女人分別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後,終於在一家寧靜的咖啡店裡相會,說起從前的故事。以前將佳莉當成妹妹看待的蔚青,在與佳莉告別後,發現那個穿著綠色北一女制服的女孩已經長大,在變動的環境下走出了自己的路。

  《海灘的一天》是楊德昌第一部長片,在這部長片內,他充分展現了對於電影敘事技巧的掌握。如何將兩個女人叨叨絮絮、時間點不斷跳躍的聊天,轉換成觀眾可以看懂的每一個個場景?如何用一部近3小時的電影,完整說完一個故事而不讓觀眾無聊?楊導他運用了兩個很重要、也許很常見的技巧:

  故事中的串場。這是一部劇情片,敘述自然要隨著時間不斷推進,要讓觀眾了解佳莉的故事,敘事的節奏十分重要。太快的敘述,觀眾會無法消化劇情,太慢的敘述會讓觀眾厭煩,在劇情推進之間,自然會有一些串場。《海灘的一天》的串場,是將鏡頭拉回到兩位主角在咖啡廳的場景。讓兩位主角的動作、神情與台詞為上一段故事做一個總結,之後才繼續說故事。

  在多個場景、時間線穿插時,《海灘的一天》也運用了文字無法使用的技巧:音樂。為了使有些頻繁的場景轉換不那麼倉促,有些場景會沿用了上個場景的音樂。這樣一來,觀眾在電影裡的情緒就得以延續,也能暗示觀眾這兩個場景在某些層面上是相關的。上述這些技巧,在他最後一部長片《一一》裡,可以觀察到「楊氏敘述技巧」又變得更加嫻熟。

  在劇情方面,《海灘的一天》揭開了楊德昌一系列電影想要探討的主題:在不斷變動環境下的人,場景一樣設於變動頻繁的台北。用女主角的哥哥佳森(屈服家庭者)與哥哥的前女友蔚青(成功女性),與女主角對照,觀照了在價值觀變動的環境下,女性在家庭、情愛與追求自我間的掙扎與覺悟

  來自鄉下醫生之家女孩佳莉,為了逃離父親的婚姻安排,逃到台北與男友成婚。然而與所愛的人結婚並不是什麼難事,時間不停往前,家庭主婦佳莉越來越不認識工作日益繁忙的丈夫。以丈夫為天的佳莉,企圖想要回到往日的時光,這時卻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疑似丈夫的人跳海了,警察正在搜尋跳海者的行蹤。

  佳莉前往案發現場的海灘,看著員警與目擊者鬧劇般的搜尋死者。在海灘坐了一天,佳莉回想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光景。最後,員警找到的屍體是不是自己的丈夫,對於一天之內成長的佳莉而言,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楊德昌導演一貫電影主題、運鏡都可以在《海灘的一天》裡觀察到。如果從他較早期的電影開始觀看,也許可以更了解這位台灣新浪潮大導演的敘事風格。

創作回應

煙嵐
對話電影總會想到「愛在」系列
2018-01-03 22:37:11
妮爾波莎
那個系列,我一部都還沒看過呢!
2018-01-04 20:19:12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