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看電影】拆彈少年──戰爭後的殘酷

妮爾波莎 | 2017-07-08 22:56:03 | 巴幣 12 | 人氣 504


片名:拆彈少年 (Land of Mine)
導演:馬汀‧贊帝維  (Martin Zandvliet)
主要演員:Roland Møller
年份:2015
語言:德語、丹麥語

  我絕對不會說原本想看《拆彈專家》,但是記錯片名,誤打誤撞看了這部好片的!

  《拆彈少年》是去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全片以德語和丹麥語發音為主。與我前陣子看的《謊言迷宮》一樣背景設定在二戰後。與《謊言迷宮》敘述戰後正義得已伸張不同,《拆彈少年》則將重點放在戰爭結束後沒有終結而延續下去的殘酷

  二戰時期,為了防止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由海路進軍德國,德軍在大西洋沿岸埋藏了數以百萬計的地雷,多數集中在被德國佔領的丹麥海岸,然而出乎德國軍事預料,敵軍並沒有由丹麥登入歐陸。

  二戰結束後,德軍從丹麥撤退,將土地還給了丹麥人。而那些德國埋下的未爆地雷成為了丹麥人戰後急需解決的問題。這是個高風險的工作,拆彈人員隨時可能會因為誤觸地雷喪命。戰後千瘡百孔的丹麥不願意犧牲自己的人力去拆彈,於是,拆彈的任務落在了在戰時還是孩童的德國青少年身上。

  一群群處於青春期騷動混亂的十七歲少年被運到了丹麥軍營,為了處理前一代人所種下的惡果,接受拆彈訓練,之後被分配到某個布滿地雷的海岸執行任務。他們被丹麥軍人告知只要拆完所有的地雷就可以回家,然而要不遭受意外而安全完成任務的機率到底是多少呢?

  電影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了,Carl Leopold Rasmussen士官是痛恨德國人的丹麥軍人,在某個海岸迎接了數位德國少年。見面的第一天,就上了場震撼的、不留情面,甚至可以說由種族仇恨主導的軍事教育。這樣的鐵血軍人,也許自己也沒料到自己在片尾所做的決定。

  全片節奏與場景優雅內斂,證明就是故事與觀賞者的距離十分恰當。觀賞者能在不帶有情緒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感受到當時德國青年的處境與情緒。每當悲劇發生前後,會安排較輕鬆的橋段,來排解觀眾的情緒。甚至讓觀眾誤以為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因為連結局都完美得不可思議。

  劇情的設計,是我所認為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間的最大公約數,也許比較偏商業電影一些。Rasmussen士官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在電影中他對於少年們的三段不同態度,得以讓我們一步步對少年的境遇產生理解與感情。最初的國仇家恨、人性上的寬容與理解、意外而再次爆發的憤怒最終還是被人性所淨化,這不同態度的轉變,劇情皆處理得非常好,可以說是介於灑狗血與真實之間。

  在觀影的過程裡,也不斷落淚與被地雷的意外爆炸驚嚇。少年的徬徨眼神、沉默的運鏡以及每次少年詢問對方回到德國想要做什麼時,內心都會感受到不安。而經驗裡最讓我爆淚的一句話,是Rasmussen士官說的:「你們說要帶一群有經驗的人來拆彈,卻送來他們。他們只是孩子而已。

  總歸而言,這部電影讓我喜愛的原因,是對於戰爭後的情形描述的十分真實迷人。當然這個歷史事實本身是殘酷的,從劇情毫不留情地安排少年因地雷死於非命就知道了,但正是這種真實,讓我們得以有入口通往那個我們有幸不去經歷的世界,也顯現出歐洲反省戰爭的誠意。加上之前所看的《謊言迷宮》,讓我對於描述一戰、二戰的電影十分感興趣。之後還去看了背景設定在一戰之後的電影,希望之後有機會跟大家分享!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