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8 GP

《星際大戰:俠盜一號》觀後感

作者:迫水未來│2017-01-13 23:23:45│巴幣:45│人氣:1358
※以下內文有《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的重要劇情透露!敬請注意!

We have hope.
Rebellions are built on hope.


--Jyn Erso,Rogue One



滿喜歡《俠盜一號》的海報的說。除了賞心悅目之外,在SW海報大集合傳統加上新元素後的嘗試也很有意思。



我滿喜歡預告中這一段的,雖然正片中好像沒有(或是我沒注意看)。
繼七部曲《原力覺醒》後再次以女性為主角的SW電影,很好!而且Felicity Jones飾演的琴·厄索(Jyn Erso)在劇中的表現也十分亮眼,深得吾心,真的是很令人喜歡的角色。不過雖然都是英國人,但我比較喜歡Daisy Ridley的口音就是。



2017年巴哈小屋第一篇。

其實從知道要拍攝《俠盜一號》時開始就想去看了,只是上映的時候剛好是比較忙的時候,一直弄到上映差不多一個月的今天(其實就是十二月~一月初的事情忙完後的學期末)才去看。而且只剩沒幾場,因為個人下午還有事就只好早起一點去看早場了。不過本以為會空蕩蕩,但還是有十幾個人去看....嗯,雖然說觀影過程滿令人享受的,但如果旁邊的人不要進行「SW的劇情解說」會更好。

雖然說是個人觀影前滿期待、觀後感覺也不錯的電影,不過因為有點疲倦再加上另有要事尚未完成,所以這一篇觀後心得就短短地寫吧。不過寫不出多少東西可能也和我個人覺得《俠盜一號》其實也就「很不錯」而已。不是不好,只是沒有那麼令人驚艷(可能也跟這是一部大家早就知道結局的電影有關...續集四十年前就上映了),有一種「好像還少了一點什麼東西」的感覺。

雖然上面這麼說,不過我還是滿喜歡《俠盜一號》的喔,而且確實也是可以給予相當的評價,雖然以我這個「一個月星戰迷」(我稍有自信比「一日星戰迷」好,而且SW方面的知識應該知道的也比「一周」的多吧,應該啦)來說這句話可能沒什麼說服力。雖然整體來說《俠盜一號》給人中規中矩的感覺(作為SW電影確實是獨樹一格,但如果跳脫SW的前提以科幻戰爭電影角度來看的話其實還是滿中規中矩的-甚至可以說偏王道-當然並不是不好的意思),不過確實是滿好看的電影。節奏方面,雖然和同是Gareth Edwards執導的2014哥吉拉一樣沒那麼一氣呵成,但也非拖泥帶水(相較起2014哥吉拉,《俠盜一號》的節奏顯然快多了,娛樂性也更強),敘事與人物情感上的處理也不錯。雖說Gareth Edwards我只看過2014哥吉拉和《俠盜一號》這兩部,但至少就目前來說我個人還滿喜歡Gareth Edwards的作品的,在作為商業娛樂特效大作的同時也有那觸人心弦的細膩表現與人文精神,在擴張新的可能性的同時也都保留/抓住了原作的精神。另外這兩部也有些很美的鏡頭,尤其是《俠盜一號》,最後史卡利夫星(帝國資料庫)大氣圈內與太空戰鬥的畫面真的很漂亮(雖說太空戰鬥的部分似乎有一個有點明顯的瑕疵)。
※雖然娛樂性不足,但我覺得2014哥吉拉仍然是一部好電影,在個人喜好上2014也大勝2016的真哥吉拉。評價上,除了娛樂性外我是認為2014都比2016好。

可是相較起2014哥吉拉,在看《俠盜一號》時我有一種Gareth Edwards被「框住」的感覺。雖然說《俠盜一號》確實是可謂破除了SW舊有的框架與做了許多成功的新嘗試與突破,但我還是覺得還是有被SW的框架給框到-這裡的框架不是指設定、人物、舊有的故事內容、SW的精神與訊息或是「SW電影一定要有的橋段」,而是一些「作為SW都會有的事情/既有的故事結構」-即使Gareth Edwards本人可能很想突破。為什麼我會覺得整體來說中規中矩、沒有真的那麼令人驚艷,或許也跟這點有關吧。

我想《俠盜一號》中對於反抗軍的描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同於正傳(EU、漫畫、小說、電玩等實非我能力所及,就不納入討論了)中將反抗軍描繪成宛如綠林好漢(雖然是有軍階的和服從指揮之軍人性質的綠林好漢...)之類的「正義的夥伴」的形象,《俠盜一號》的反抗軍為了達成他們反抗帝國的目標是不惜做一些「和帝國暴風兵一樣」(琴之語)的事情的。不只是讓反抗軍殺死「好人」(蓋倫·厄索)而已,還有像是把會成為累贅的線民直接殺掉、綁架人強迫其為反抗軍服務、暗殺帝國要員、不管現場還有大量市民直接在城市中和帝國軍打游擊戰(雖然是過激派的反抗軍)等等,都顯然不是過往「正義的夥伴」的反抗軍會做的事情,雖說仔細想想反政府軍會做這些事好像也不會太奇怪(在真實的世界中,反政府軍與政府軍互相比誰比較沒人道的例子多的是,比如說這幾年的南蘇丹;而看過敘利亞也會知道反政府軍與政府軍是不會因為會擔心把市民捲入而不在城市中開戰的)。可是以上的描寫大多還是點到為止而已,並沒有真的把反抗軍描繪成為了打倒帝國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恐怖份子。尤其是中後以後,反抗軍更可謂完全回復過往的形象。甚至連曾經不屑反抗軍的琴都贊同反抗軍,甚至成為其再起的契機。(可是從父親被反抗軍Y翼戰機炸死到與反抗軍同一陣線這邊的心境轉折我是覺得有點太快了,琴這裡的心境描寫應該是《俠盜一號》的人物描寫中個人最不滿意的)

當然,這可以解釋成反抗軍成員受琴的話語與行動啟發所以有這樣的改變,但某方面來說或許也是Gareth Edwards並不能真正地把反抗軍描繪成恐怖分子。原因當然可能很多,導演本人心中的反抗軍形象(Edwards似乎也是星戰愛好者的樣子)、迪士尼的要求、粉絲的力量等等。當然,並不表示說「變」(或是「追求寫實風」)就一定是好,未變而變導致變的連一些根本的東西都不見的「變」的例子可不少,而這些當然不是好事。如果把抵抗強權、追求自由與將世界從強權壓迫中解放出來的反抗軍同盟變成一群只是想把皇帝取而代之的反政府軍,相信應該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吧。

相較之下,七部曲倒是把去看設定會發現根本就是新共和國軍軍閥議員私軍的SW版迪坦斯Resistance繼續維持經典三部曲中反抗軍的形象......。

Gareth Edwards曾說過,追求「真實」的《俠盜一號》不同於以往善惡分明的SW電影,而是做灰色地帶的處理。不過如上所述,《俠盜一號》反抗軍的「灰色」並沒有那麼強調,而帝國則繼續是巨大邪惡的壓迫者。不過主角確實不是「好青年」了。



這張海報好棒!雖然滿喜歡這系列的人物海報,但似乎只有日本版有(?)
另外,這次《俠盜一號》的音樂也不錯聽,舊曲的變奏版也滿有意思的。


雖然上面說我覺得《俠盜一號》仍受有被受限的感覺以及「中規中矩」的感覺,不過其實還是滿獨樹一格的。簡單地說,《俠盜一號》是「戰爭電影」,而一到七部曲則是「冒險譚」。不是哪個比較好的問題,而是視角不同,冒險譚沒什麼不好,至少不會像《俠盜一號》一樣看完讓人有點憂鬱。不過,既然是在描繪星際戰爭與革命的系列,從戰爭電影這個視角當然是很好的切入點。戰爭是會死人、泯沒人性、有很多悲劇的,《俠盜一號》就透露了以往本傳沒有說道的「這場戰爭真實的一面」。可以說,《俠盜一號》不像《星際大戰》,但又比《星際大戰》本傳更像「星際大戰」。

其實滿希望之後的SW外傳也繼續有這種風格的故事的說(但如果是歌頌戰爭或軍國主義滿點那種的就免了。不喜歡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的人寫的「歌頌犧牲」,像《俠盜一號》的「無奈」比較好),像是依Lost Stars的故事架構(我沒看過內文,只看過簡介)改編成電影可能也不錯?(不過應該無此計畫吧)
雖然在反抗軍與反抗軍人物的描寫上更加細膩,但《俠盜一號》對於帝國軍的描寫還滿傳統的(反正就是大壞人一群)。不知道之後韓索羅外傳時對於帝國軍的人物描寫是否會更加立體呢?

作為「戰爭電影」的《俠盜一號》,不管是畫面還是故事都蒙著一層灰黯。觀眾們跟著琴接二連三地受到各種打擊,而當時宇宙的形勢也只是越來越糟。不過,在層層灰暗與絕望之下,卻又鼓舞著劇中人物與觀眾「勇於面對,不要逃避。然後,不要放棄希望」。像是琴經典的「Rebellions are built on hope.」或是莉亞公主的「(這片磁碟裝載的)是希望」(莉亞的登場確實很驚喜,尤其是Carrie Fisher才剛去世...)都很明確地傳載了這個訊息。如果要說的話,我會說《俠盜一號》是「在無盡的灰暗中仍有一絲名為希望的火苗」。不過如果是不知道後續發展的人,可能會不知道為什麼劇中最後會覺得「仍有希望」吧,俠盜一號小隊全滅、反抗軍大受打擊,但死星與帝國軍仍然不動如山,尤其是配上最後維達勢如破竹的前進砍人畫面,確實是感覺不到什麼希望之光。

另外,「黑暗中仍有希望、不能放棄或逃避,而要挺身而出」這樣的訊息,或許也可以說和本傳(尤其是經典三部曲)共通吧。而且雖然《俠盜一號》中沒有除某前任外的絕地武士登場,但「原力」在故事中仍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賦予了新的意義(只和本傳電影中相比)。在極少描寫原力的使用,也就是幾乎無那些會讓人(誤)認為「原力=超能力、念動力」之類的描寫的《俠盜一號》中的「原力」變成一種「價值」、「信仰」,在《俠盜一號》中甚至可言是「希望」的同義詞。




壞人總是特別帥之Orson Krennic篇。其實我覺得劇中對於Orson Krennic的描寫有點可惜,明明只要再加幾筆就可以更立體化。比如說面對蓋倫的死亡可以低語「永別了,吾友」、在史卡利夫星看到死星之時加給劇意旨是終究玩不過塔金的台詞之類的。然後如果
Orson Krennic和琴更早彼此都知道其身分的話,最後的對決應該會更有張力吧。


雖然早猜想到俠盜一號小隊會死很多人,不過沒想到還真的全滅。以琴為首,主要成員迷人的角色還不少,所以看到最後全滅多少還是有點讓人鬱卒,尤其是連琴都...。好吧,如果琴活過來確實不好接後面的故事,畢竟理論上會變成反抗軍重要人物的琴在經典三部曲中實在找不太到可以解釋其「為何不見人影」的好說詞。我只好因為私心而批評連琴都死俠盜一號小隊全滅太灑狗血好了。

整個《俠盜一號》中最令人喜愛的角色除了琴之外,應該就是傲嬌機器人K-2SO了。雖然毒舌又微腹黑,不過不但不讓人討厭,還會讓人覺得趣味十足。而且,K-2SO和琴之間或許也有著共鳴吧。其實,琴和K-2SO都是「強迫被反抗軍所用且絲毫不得其信任」的存在,因為其出身而不被反抗軍信賴,只被反抗軍當成工具。雖然被調整過程式的K-2SO看起來在任務中有一席之地,但其實可能反抗軍還是把它當作「哪一天可能會反叛」的人物。琴對K-2SO說「其實你一直很想拿爆擊槍對吧」那句讓我印象滿深的,在這裡「爆擊槍」代表的顯然就是「信賴」,琴相信了K-2SO而給了它爆擊槍,反之也暗示一直不肯給K-2SO爆擊槍的反抗軍其實根本不信任它。

至於主角琴,當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角色,不過這裡還是簡單說好了。如果要說琴的道路,那就是「挺身奮鬥做自己」,還有「反逆者」吧。嚴格來說,琴其實沒有加入反抗軍(雖然她卻成了之後經典三部曲反抗軍的基石),她只做自己想做的,而非「作為反抗軍的一員而行動」。而琴和蓋倫的交手戲雖然不多但卻令人印象深刻,這可是要導演、編劇與演員三者細膩的表現才辦的到。

然後有意思的是,琴在電影中的試煉其實也和本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俠盜一號》是另一種形式的「打倒、超克父親」。而琴在故事中的道路也和本傳一樣可以套上千面英雄的模型。





看到最後時我還在想他們兩個到底什麼時候會親下去...不過不親也好,女性角色本來就不該是「(只)為了愛情而存在」。最後兩人複雜地微笑相擁在死星主砲所發出的毀滅之光中逝去那段雖然很漂亮又令人喜歡,但也讓人難過。




餘韻,比剛看完時預想的還要強與持久。確實是部好作品。

雖然沒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基本上知道四部曲的人看到中間就可以知道後面會怎樣了),但比起四部曲重製版的七部曲(我對於七部曲一開始的評價確實有調整的必要)確實是有新意多了,在包含故事劇情在內得各種刻畫上也可以說更為細緻。像是個人就滿喜歡《俠盜一號》的人物描繪的(整體而言,如上述的個別有幾點我個人就不怎麼滿意了)。雖然我評為「中規中矩」的電影,但我還是認為很不錯看的,至少個人算滿喜歡的,在我有看的2016年上映電影中(《何者》尚未觀之)個人喜好排行榜應該可以名列前茅,至少贏過眾超級英雄電影了。只是,《俠盜一號》其實應該是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的空間的,成品會讓人覺得在想要突破的同時又被綁手綁腳了一點。不過,故事與人物的細緻描寫與讓人在灰暗中也能激起希望的訊息倒也滿令人滿意了,只是,顯然可以更好。
※不過一個結局早就被寫好的故事可以如此發揮確實很不簡單,《機動戰士鋼彈UC》結局之所以會這樣我是認為最主要因素是「結局/未來的歷史早就被寫好」的關係。

最後提一點比較粉絲向的東西。雖然是以最新科技打造的SW電影,但是描繪經典三部曲時代故事的《俠盜一號》並沒有也因此讓劇中的各種科技「升級」,而是保留了原本的樣貌。像是戰艦、戰機等上的螢幕、戰機駕駛員的裝備與戰機戰艦內裝等都重現當年的樣貌,這點確實是很不錯,而且在Gareth Edwards的操刀下這些復古元素的大量保留不但沒有呈現出陳舊的感覺,反而在帶有科技感與速度感的同時又抱有真實感(最後的艦隊戰真的很值得一看,地上戰其實也是)。雖然這些舊設計和新設計(如很帥的新帝國暴風兵亞種)擺在一起時多少還是有一點突兀感(當然,新的設計到底要依現在的口味還是配合當年的舊設計的風格確實是個難題)。然後《俠盜一號》也回答了一些問題,像是「死星也太容易被摧毀了吧!」這個老吐槽《俠盜一號》就給了一個很好又賺人熱淚的答案。

另外也有一堆熟悉的老人物和捏他登場。達斯維德的戲份也比我預想的還多。


那今天就先到這邊吧。May The Force with You./May the force be with us.這句話第一次在《曙光乍現》聽到時覺得沒什麼,但至少在《俠盜一號》中卻有了重要的涵義,乘載著「希望」。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4471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俠盜一號|Rogue One|星際大戰|Star Wars|電影|Jyn Erso|SW|燃えろ!!特攝魂|特撮

留言共 0 篇留言

此作品限屋主留言!

前一篇:2016年,馬上就要結束... 後一篇:【模型】S.H.Figu...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obster0627全體巴友
大家可以多多來我的YT頻道看看哦(*´∀`)~♥https://www.youtube.com/@lobstersandwich看更多我要大聲說2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