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動畫】《動物方城市》

陸坡 | 2016-03-03 19:23:41 | 巴幣 271 | 人氣 6800

老虎不吃肉?充滿標籤卻反歧視的動物電影
迪士尼最近動畫不斷在嘗試新的題材,試著想跳脫通俗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日子之外的另外一種觀點詮釋。公主不在等待王子救援,自己上演全武行;能破解魔咒的真愛不是王子、甚至反派厭倦扮演壞傢伙離家出走等,而在有限的改變裡,雖然還是有一貫的模式可循,但迪士尼動畫也得以延伸出更多具備探討的議題,這次《動物方城市》就以動物世界,用輕鬆逗趣的手法詮關於歧視、偏見與標籤等,社會性質的動畫內容。



一個動物不會只有一種,也不可能只有一個模子。總是有高矮胖瘦或生活習性上的不同與差別,而人類則更複雜的有人文社會、居住地域、先天後天等等,不同的環境與認知而造就出每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但也因為人類是這麼多樣且複雜的角色,大多數相似的人們會對於和自己不同之人產生恐懼和好奇感,而如果心一偏或認知不足,歧視就會隨之而出。過去封建制度時,歧視就像是為理所當然之事,不能平起平坐;男尊女卑等,在當今多半自由社會下人們對於這樣的行為多半是給予負面評價。

電影中很多談於歧視,有許多電影也以歧視當作笑點。如美國對於黑人的議題格外敏感,電影中的同性戀處理也是得格外小心。處理得好搏君一笑,但如引人反感則會弄得一身腥。歧視,是一種權力象徵,獨厚某些族群的利益,犧牲了另外族群的權益。而台灣電影對於女性、原住民、同性戀、變性者等人群的基本權和尊重,目前還是有些導演未能分辨幽默和歧視的差異點。歧視會導致公眾排擠少數人群或邊緣化特定人士。世界上任何人,理因獲得公平的條件與機會,還有自我的生活,但目前世界仍須努力。



《動物方城市》是一個以動物世界,反映人類世界的動畫手法。擬人化的手法在過去許多諷刺動畫與漫畫都曾用動物代替人,而反映出當代時事。最具代表的是日本平安時代《鳥獣戯画》,就是以畫作動物行徑反映當代官場形象的諷刺擬人。而這部《動物方城市》則無那麼隱晦,故事是說從小立志要當警察的兔子茱蒂終於如願的以第一名考上警察,準備前往動物方城市擔任警察。動物方城市,是一座動物烏托邦的具體化,大城市裡頭如同動物園般,有適合各種動物生活的環境。不管是怎麼樣的動物都可以和平存在。但私下卻非如此。

茱蒂因為兔子的身分不被尊重,在這的第一份工作不是打擊犯罪而是交通警察,而在街頭無意間認識了狡詐的狐狸尼克。而當茱蒂接到一個看似單純的失蹤案時,卻發現事情背後似乎醞釀著更可怕,足以毀壞整個動物城市平衡的陰謀,被無端捲入的狐狸尼克,被迫要攜手合作,揭開城市的大陰謀。《動物方城市》這部動畫流程相當快速,不拖泥帶水,也省略了許多傳統迪士尼的劇情,直搗核心,但又不離題,是二零一六年迪士尼第一部上檔就相當不錯的動畫電影,尤其在少數兒童動畫中,難得以見探討歧視與種族性的動畫,處理的方式也相當專業。讓人看見闔家觀賞的動畫作品,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只以吸引兒童的題材為賣點,也可以做出在社會議題和兒童娛樂中平衡的佳作。



但有趣的是《動物方城市》雖然是以講述平等對待所有動物這個議題,但在裡面卻用了更多一般觀眾對於該動物的刻板印象來加強效果,甚至隱射,如獅子市長、黃鼠狼當小偷、樹賴是公務員等,還是保留許多諷刺的意味,以動物擬人身分來讓觀眾對該職業有感,但同時卻一邊說著不要有刻板印象和歧視眼光,這讓這部動畫更加讓人值得玩味。不得不提的是這次電影的用心,從鄉村沙漠、冰山南北極、到熱帶雨林和大都市,都呈現出獨特的風味。還有許多專為該動物所衍伸的產品小巧思,也讓人會心一笑。

動畫裡傳達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往往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也許在某人身上並非那麼理所當然。光是人類就可以區分成千上萬種,擬人化後的動物世界,必定更加紛紛擾擾。而如果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可以放下食物鏈的關係,那人們之間只因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宗教信仰的不同而爭得你死我活,會不會顯得太過愚昧呢?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喜歡的話請到粉絲團電影書籍回收桶按讚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東風夜放花千樹
迪士尼最近兩三年的動畫越來越強大…從無敵破壞王之後,看完會有一種開闊(?)的感覺
2016-03-05 02:50:53
pete19858
Shakira - Try Everything (Official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rP-YP4c5I
2016-03-05 09:30:35
獅心
裡頭有同性戀?
2016-03-05 11:18:32
水上
當年憲哥配的木須龍神傳神啊 ,跟原音比起來不遜色啊
2016-03-06 02:50:27
なのです
前幾週有看過預告片就像去看了
2016-03-07 10:49:57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