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Intel 730 240GB SSD開箱小測+碎碎念 (內文大幅更新)

天空の夜明け | 2015-03-11 07:10:56 | 巴幣 4 | 人氣 4000

imgur圖床被鎖,請愛用PTT網頁好讀版,文章有被M文因此不用怕被刪
http://goo.gl/pbjfsP

之前打的那篇
感覺就是少了一味(反省了之後發現自己好像葉戴文-0-)
因此打掉70%的文,又重寫了一次......

話說去年入手了一顆M6S 128GB,雖然容量還夠用

但人嘛
總是會手癢想再入手一顆
這次想過之後決定入手一顆240/256GB容量的SSD
畢竟目前正在用的Z77只有兩個原生SATA3.0(太珍貴啦),乾脆就直接上容量大一點的

而舊的M6S就打算拿去給775的備用機使用

在名單上有MX100、M550、730、530、520和ARC 100這幾顆

但這次是比較希望買一顆五年保固的SSD,因此僅剩730、530和520能選擇
個人是比較偏好非SF主控的SSD,因此就選擇了Intel的730 240GB

不過選Intel也不錯,至少穩定度和保固有口碑 (8MB表示:)
尤其這顆730還配備了消費級SSD不常見到的掉電保護
,但當然是希望用不到這功能

那麼斷電保護究竟是啥呢......

正常關機時系統會送出ATA STANDBY IMMEDIATE指令,讓SSD知道要關機了
讓SSD能夠準備將
快取內的資料儲存起來(in-flight data)
而不正常掉電則是沒有接收到ATA STANDBY IMMEDIATE指令就直接斷電
那在
快取內的資料哩?    就遺失啦,也有可能會毀損

=
以下來自ssd-power-loss-imminent-technology-brief.pdf



SSD電壓偵測器時常監視著供電的電壓
如果電壓低於規定的等級,暗示者即將到來的斷電事件
SSD將會利用備用的電容來供電來將任何在緩存內的資料寫入NAND Flash內
當電源恢復供應時PLI(Power Loss Imminent)電容又會被充滿電並且預防著未來的斷電事件
==
沒有斷電保護的話最怕的就是在寫入時斷電
而造成資料毀損或資料遺失
==
先聊聊Intel這顆730的前身好了
本來是在2013年PAX悄悄現身,標榜〝可以超頻〞的SSD
,那時看了一下測試影片中AS SSD寫出的型號查了一下正是DC S3500

那時還挺驚訝的,終於又要將自家主控下放到消費級產品(且還是企業級產品下放)
不過使用者自行超頻,風險也會增加
尤其是看到介面就直接將所有參數拉到最高的那種暴力超頻法更是會讓SSD更快跳樓

造成返修率暴增,Intel後來不讓使用者自行超頻的確是正確的選擇,最後變成"官超版SSD"

這顆是繼承DC S3500/3700的血統,並且提升了主控與flash的時脈
(但還是不適合將可靠度和上面提到的那兩顆企業級產品相比,畢竟這顆還是歸類於消費級產品)

以網路上的資料來看
主控PC29AS21CA0 @600MHz (原400MHz)

搭載兩顆47μF 35V的電容做斷電保護

240GB型號的顆粒配置為
20 nm 29F32B08MCMF2 (單顆32GB)八顆
20 nm 29F16B08LCMF2 (單顆16GB)一顆
@100MHz (原83MHz)
多出的拿去做Over Provisioning

官方標示每天寫入50GB可連續使用五年

快取則配備了兩顆鎂光D9PSH
單顆256MB(注:480GB型號效能更佳)
共512MB

有些測試是寫不支援
AES 256-bit加密
Intel的ARK和Datasheet內是寫出有支援AES 256-bit加密的
=

這顆本來超貴...我記得7xxx有吧
現在降到4K有找還不錯(沒跟到劍靈版...可惜惹)

我這顆的保固是到2020年五月(2020年耶~)

Intel 730 240GB 捷元代理彩盒版


盒子背面


側邊,五年保




其它資訊
2014年十一月04號生產


開箱囉


配件:
附有安費諾SATA線一條、小片的光碟、貼紙和螺絲
註:無轉接架


Intel SSD貼紙
光碟內有保固與安裝說明(懶得看了)
上面寫"Intel資料轉移工具可從...下載"
(可從Intel官網下載)


安費諾線材,帶鐵扣


30AWG


SSD本體
第一眼會被那個骷髏頭吸引住吧poi


註:
有個彩蛋是用紫外光燈照射左上方的貼紙,會出現intel的logo
不過可惜我手上沒有能發出紫外光的設備,不然我就驗證看看了

與一塊錢大小對比


背面
Intel SSD的特色,後面完全沒進行美化,但感覺挺堅固der
(別再問為啥Intel的SSD會是這樣...不為什麼,就是這樣...)
SATA 3.0(6Gb/s)


厚度7mm,和四個一塊硬幣疊起來的高度相近


準備上機
SSD雙槍俠唷poi


測試配備:
CPU:Intel Core i5 2400(TB off,C1E&EIST off)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Genesis DDR3 1600MHz 4GB*2 @CL9
主板:MSI Z77MA-G45(BIOS ver. 1.B)
顯卡:MSI GTX670 Power Edition(Driver:337.88 WHQL)

兩顆都是接上Z77 PCH原生的SATA3.0
SSD SATA_1:Plextor M6S 128GB(FW:1.03)
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藍,軟的)

SSD SATA_2: Intel 730 240GB(FW:L2010420)
線材:Amphenol Spectra Strip(藍,硬的)
AHCI驅動:msahci
開啟TRIM

Z77 PCH原生的SATA2.0
HDD SATA_3:Seagate ST1000DM003 1TB
線材:SSD內附的安費諾線材

網卡:Intel 9301CT
電供:Seasonic G-650W
作業系統:Windows 7家用進階版64位元
機殼:海盜船Air 240極地白

☆空碟狀態☆

第一次開機~用CrystalDiskInfo看資訊(圓神大法好!!)
注意這顆有溫度sensor,沒有DevSleep
看上機次數有四次,大概是原廠有測過然後沒重置


記得到磁碟管理來初始化,才能新增簡單磁碟區唷(都用預設值就行了)




240GB換算過來約是223GB(有四捨五入過),所以別問為啥有偷料...

(也就是標示容量*0.931)



用最常見的AS SSD Benchmark來測一下無法壓縮的數據會跑多少poi
982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4231分


ATTO,可壓縮數據(如果是SF主控的SSD用這個跑會比較好看)


IOMeter mixed workload
設定(從OCZ粉絲團下載的設定檔)


結果(看不懂,但好像有點猛)
CSV檔不知道丟去哪了...


跑一小時多IOMeter的溫度為48度C
不過Intel的資料有標運作環境(Operating Temperature)是標0到70度C
可以不用太擔心


跑這個有點耗壽命...像我這樣跑一次就寫入這麼多了
不過免驚啦反正五年保且平常使用不可能這麼高壓poi

☆重灌完Windows 7後☆
體驗指數7.9


CDI


檔案總管(有用過SSD的經驗後就比較了解要如何省空間了)
C槽才是Intel 730 240GB

建議安裝Windows時將100MB保留區給合併(其實是延伸掉)
安裝完成後再用GHOST選用"Image Boot"來將C槽備份起來

這樣子無論是Disk to Disk或是Image to Disk時選用"Image Boot"後就可以不必修復MBR而直接將系統無痛轉移


AS SSD
954分,降低了一點點


加碼一下去年四月買的M6S


Intel SSD 很有名的SSD工具箱,3.2.3版

首頁


手動TRIM?


診斷掃描,快速&全面




Secure Erase


韌體更新


System Tuner


系統資訊


就這樣啦

"Intel"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間值得信賴的大廠(當然Intel也在8MB時期被黑過)

這次選了Intel的730並不會後悔,個人認為這顆也是算Bang for the buck.

只是CP值不在於跑分和性能(雖然還是很強就是了),

而是在於Intel本身的品質(還是信仰呢XD),還有消費級不常見的掉電保護
(話說OCZ有在CES 2015展出Vector 180,也是有可能會配置斷電保護,網路上的電路板圖片有些有補電容有些沒補)

但無論可靠度多好,定期做資料備份才是王道(目前正有買另一顆硬碟來做備份的打算)

Marvell主控(M6S)和Intel主控用起來感覺是沒什麼太大的差別
(文書和上網居多,偶爾玩個BF3,讀取比HDD快n倍...)

開機都是小球球合體前就進OS(但我個人是比較常用休眠,開機24小時後重開一次)

話說prefetch和superfetch關閉後執行程式是真的會有慢一些...


升級下來的那顆M6S預計拿給二號機用
(又可以再寫一篇"775文書機上SSD再戰五年"來騙GP了)

題外話
最近買了這個編織線材
好讚呀...








拍攝工具:
Nikon D60搭配AF-S DX NIKKOR 18-105mm f/3.5-5.6G ED VR
FujiFilm FinePix F31fd
Zenfone 5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