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31 GP

[達人專欄] 【影君子談影】「侏羅紀世界」上映前,可以知道的一些事

作者:安西將軍│2015-02-23 17:54:00│巴幣:2,478│人氣:12907

  

  暌違了將近十四年的時間,經典的《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終於要推出第四部作品《侏羅紀世界》,消息一出當即引起熱烈的話題性,但也引發了部分人士批評的聲浪,主要原因在於劇本使用了「基因改造恐龍」的元素,認為這偏離了《侏羅紀公園》第一集嚴謹考據的初衷。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批評是有待商榷的。
 
  在眾多B級片中,描述動物基因突變的種類相當多,但通常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或是製造突變生物的動機十分薄弱。當《侏羅紀世界》混種恐龍的概念一出現,馬上引起部分的影迷反彈,撻伐這是B級片的概念。但事實上,基於商業利益而產生的基因改造生物,離我們並不遙遠,也不算過於天馬行空,而這正是《侏羅紀公園》原作小說所批判的主題,在商業競爭之下,基因工程的發展是否會進入一種病態的極端?只是電影版本的改編過於刪略了這些元素,後來的兩部續集更像是阿瑟‧柯南‧道爾於1912年所寫的小說《失落的世界》,愈來愈偏離原作的風格。如今混種恐龍的元素,是一個能將故事拉回原作小說第一集概念的機會。
 
  在《侏羅紀世界》上映之前,我想要試著用小說原作精神、劇本創作考量等方式,試著去推敲「基因改造恐龍」必須存在的因素。雖然這樣有所謂的「腦補」之嫌,但在《侏羅紀公園》原作小說中,亞倫葛蘭博士也曾經戲謔的問數學家伊恩馬康姆「數學家也相信直覺嗎?」伊恩馬康姆則是回答:「絕對相信,而且非常重要。」無論是科學還是刑警辦案,都是用有限的線索大膽的想像,再加以求證。目前我只能做到大膽想像的地步,求證也只能等到電影正式的上映,但大膽的想像本身就存在了極大的樂趣。
 
  
小說原作精神

  首先,我們先從「侏羅紀公園」裡恐龍誕生的方式談起。作者麥可克萊頓在小說中,使用了當時大眾還有些懵懂的基因工程概念,讓恐龍「死而復生」。不過當時電影受限於篇幅、預算以及特效技術的障礙等諸多影響,所以小說中對於基因工程的爭議論述細節省略了一大半,所以我要先在這邊為大家釐清小說中,複製恐龍誕生的細節。


 
  在原作小說中,恐龍DNA的斷層太多,所以必須用當前許多種類的生物基因去修補。企業家哈蒙德與吳博士曾經爭論過恐龍的真實性。哈蒙德說觀眾不想看到馴服的恐龍,他們想要看到真傢伙。吳博士則是認為觀眾不要看真恐龍,他們是想看到想像中的恐龍。吳博士再提醒約翰曾親口說過,這座公園是娛樂場所,所以他認為娛樂與真實是毫不相干、背道而馳的。
 
  接下來吳博士繼續跟哈蒙德說,我們不應該繼續欺騙自己,我們沒有在公園內做到重造過去,過去已經不復返,絕對不能再造出來。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改建過去--或至少可以說是過去的一種變型,甚至還可以做出比真實的還要好的恐龍。吳博士也質疑,為什麼我們要停滯於原地不前,不繼續進行研究、然後製造出完全符合我們期望,而且更加溫馴而能被遊客所能接受的恐龍?
 
  對於吳博士的說法,哈蒙德有些不滿,他抱怨「這樣恐龍就不是真的了」,吳博士則反駁這正是他竭力要告訴哈蒙德的,侏羅紀公園本來就毫無真實可言。接著吳博士做了一番比喻:「恐龍的DNA就像經過修整的舊相片一樣,基本上與原來的相同,但在某些地方已經過修補,並使它變得完整。」吳博士相當煩惱要如何向約翰解釋DNA的不完整修補,以及他曾經不得不填補的化學結構序列中的空白。


 
  在原作小說中,所有的恐龍都有不同的開發版本,光是雷克斯霸王龍就開發到4.1版,迅猛龍則是到了3.0版,而吳博士填補恐龍DNA空白的序列時,都是盡可能用自己的假設所進行的,所以小說中將他製造恐龍的過程,敘述成像是雕塑家擺弄黏土和大理石那樣隨意竄改DNA,進行了自由創造,所以公園裡恐龍的外貌可能與既有的古生物學考據有出入。
  
  吳博士在複製恐龍時,遇到了另一種難題,那就是他無法了解恐龍真正的行為。生物行為是DNA的次等序列的效應,你無法精準的預測或是控制它。所以吳博士複製恐龍的DNA研究都是實驗性的,就像是工匠修復一個相當古老的鐘,或是修復一個剝落的壁畫,你無法做到完全還原,只能盡量去猜測原先的樣貌。吳博士從來無法確定,公園裡的複製恐龍行為模式是否如遠古得原種一樣,這個疑問恐怕已經永遠無法解答了。
 

 
  其實從小說中的內容可以得知,他們嘗試的不只是「複製」恐龍,也試著在「創造」恐龍,創造更好或更溫馴的恐龍。若只把恐龍當作一般野生動物來看,可能還不太懂,但若將恐龍當作「商品」來看,或許可以更容易理解。
 
  原作小說中有間名為「古柏蒂諾」的生物合成公司,與創造侏羅紀公園的「國際遺傳」企業有競爭關係。其中一個研發部門的負責人路易‧陶吉森,打算竊取侏儸紀公園的恐龍胚胎,用「逆向工程」的方式破解。國際遺傳公司已經申請了專利,所以其他企業不能複製恐龍,假若用逆向工程破解恐龍的胚胎,對DNA做出諸多修改,就可以避開對方的專利,甚至陶吉森也認為,對方也可能會製造出微型的恐龍開拓寵物市場,還可以做出只吃公司飼料的恐龍。
 
  從以上的內容來看,假若這世界上有兩間,甚至是兩間以上的企業擁有複製恐龍的技術,在彼此專利競爭的情況之下,勢必會對恐龍的基因做出更多修改,製造更搶眼的噱頭吸引消費族群,基因改造恐龍的種類會越來越多,好與競爭對手的恐龍做區別。複製恐龍本身就是充滿巨大想像空間的商業途徑,但也因為如此存在了基因工程無法受到規範的隱憂,激烈的商業競爭,可能會造成瘋狂的結果。


 
  當初第一集電影拍攝時,因為當時特效技術仍然相當昂貴,在經費有限的狀況下,電影實在無法完全遵照小說的架構拍攝,光是鋪陳複製恐龍的源由,就已經花去不少篇幅,若再加入更多基因科學隱憂的爭論,恐龍災難的劇情恐怕會更加縮減。所以當時劇本刻意簡化了危機引發的方式,讓電腦工程師乃德瑞關閉保安系統,使得恐龍跑出圍場,小說中數學家伊恩馬康姆所提出的混沌理論,反而在電影裡沒有太多的發揮。原作小說公園的災難,是一連串預料外的狀況所引發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混沌理論在原作小說是如此的重要。
 
  在《侏羅紀公園》第一集電影中,很多小說原作中基因工程的細節論述被刪除,所以電影內容來不及傳達原作小說中「公園內的恐龍缺乏真實性」的概念。後來在《侏羅紀公園3》有稍微提醒到這個部分,當葛蘭博士於演講上論述迅猛龍最新的化石證據時,有學生向他提出挑戰,若到時聯合國派人進入索納島,就可以親自觀察迅猛龍的生態,似乎暗示著傳統的古生物學已經落伍,葛蘭則駁斥約翰哈蒙德只是製造出一堆基因合成的巨獸,真正的恐龍已經永遠絕種,最正確的考據還是要來自於化石本身,若再對照上述小說中吳博士的說法與遇到的瓶頸,葛蘭博士的想法就不難理解了。畢竟複製恐龍已經融合許多生物的基因,可能連行為模式都會出現改變,人類與猩猩的基因僅有1.2%的不同,但外觀與行為上就有很大的差異,更何況是經過許多不同物種基因修補的複製恐龍?

  基本上,《侏羅紀公園》電影版本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明顯得比原作小說還要微弱,之後的第二、三集電影對於基因工程科學隱憂的討論,又更加遙遠,更像是《金剛》骷髏島的冒險故事。如今相隔大約十五年,當年特效技術的障礙門檻已經降低許多,所以第四集又可以重新拉回當年第一集無法論述周全的主題,也就是基因工程在巨大商業利益下所產生的憂患。

  混種恐龍看似十分超現實,但現實早就存在了許多動物基因的融合實驗,例如將水母的螢光基因,移植到兔子身上誕生出「螢光兔」;還有更前衛的,有英國科學家打算作人獸基因混種實驗,將人類的基因植入牛或兔子的卵子中;美國科學家曾用六隻恆猴的基因,複製出三隻「基因混合」的靈長類。這些都是為了醫療研究所進行的實驗。這些基因工程引發了不少爭議與隱憂,然而這不正是《侏羅紀公園》原作小說所呼籲反思的主題嗎?在資本主義的鞭策下,科技能發展到什麼樣的瘋狂程度?


 
  依照目前的資訊來看,這隻混種恐龍名為Indominus Rex分別混合了亞伯龍Abelisaurus)、牛龍(Carnotaurus、瑪君龍(Majungasaurus)、皺褶龍(Rugops)、南巨龍(Giganotosaurus等恐龍的基因,其中前四種恐龍皆同屬於亞伯龍科Abelisauridae,南巨龍則是鯊齒龍科(Carcharodontosauridae
 
  亞伯龍科鯊齒龍科的頭顱骨上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在加上南美洲的亞伯龍科恐龍似乎被鯊齒龍科恐龍所取代,所以牠們曾被懷疑有親緣關係,不過除了頭顱骨有共同的特徵以外,兩者之間的差異性相當大,也許是平行進化的結果。但是亞伯龍目前只有頭顱的化石,若有再進一步的發現,亞伯龍也不排除會被分類到鯊齒龍科底下。
 
  所以綜觀下來,這隻混種恐龍的設計其實有著嚴謹的生物學邏輯,並非胡亂的混合各種生物,它不是科學怪人般的產物,因此《侏羅紀公園》系列過去聘請古生物學家作為顧問的傳統,還是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一隻混種恐龍本身就涵蓋了亞伯龍科的演化歷程,以及疑似與亞伯龍科有血緣關係的鯊齒龍科,所以導演必須徵詢古生物學家亞伯龍科恐龍的行為特徵,從中找出最大的共通點,古生物學家也能推敲出在擁有各種亞伯龍科特徵的情況之下,會有什麼樣的行為特徵。

  舉個例來說,最近美式足球世界盃釋出的預告片中,顯示Indominus Rex的下顎能以接近九十度的幅度擴張,而這隻混種恐龍部分組成的基因,來自於瑪君龍(Majungasaurus瑪君龍的下頜兩側各有一個大型洞孔,特定關節間有滑液關節,可允許下頜的大幅度變形擴張。而在各種化石證據顯示,亞伯龍科的恐龍並沒有覆蓋羽毛,而是類似於蜥蜴,上有多排瘤狀物,在電影預告片也能看到這樣的特徵。其實只要稍微查一些資料,會發現這隻混種恐龍其實還存在著嚴謹的考據精神,並非部分批評人士所指控的,是對於第一集電影以來嚴謹考據精神的褻瀆。



  我個人認為,實在不需要把混種恐龍的概念看得太過於嚴重,用一種更粗淺的說法,同犬科下的狗,不同種類彼此也能配種誕下後代,根據「雜種優勢」(Heterosis)的說法,混種狗的基因差異性大,大部分比純種血統的狗更為健康,而且根據DNA分析,狗本身就是各地不同灰狼亞種的混血後代。若回溯更早以前,在兩千年前,中國人便用母馬與公驢配種生出體力強大的雜種「役騾」;也有不少學者對植物進行雜交,種出更好的作物;在十九世紀中葉,人類將黃牛與美洲野牛混種,雜交出「皮弗洛牛」,個性更加溫順,並比一般肉牛含有更多蛋白質。也就是說,世界上很早就出現了各種生物的混種。
 
  目前世界上也存在了許多不同物種交配出來的生物,無論是大自然還是刻意人為,生物混種的情況一直都是存在的。例如夏威夷海洋公園中,寬鼻海豚與偽虎鯨誕下「鯨豚」的混種生物;藪貓與家貓混種,產生了混合型貓品種的「薩凡納貓」,被登錄為新註冊的品種;人們培養出雜交斑馬,除了擁有斑馬對特定疾病的抵禦能力,還具備馴養馬匹的溫順特性;由獅子與老虎雜交誕生的後代「獅虎」,體型為所有貓科動物之最,有遺傳自老虎喜好游水的特性,也遺傳了獅子社交喜好的特性,雌性的「獅虎」還能分別與雄性的獅子或老虎誕下後代;同為犬科下的狼與狗,也能結合生出「狼狗」;最近加拿大培育出基因改造的大西洋鮭魚,加了體型較大的大鱗鮭魚的生長激素基因,以及長得像鰻魚的美洲綿鳚的遺傳物質,以維持生長激素的活性。


 
  《侏羅紀世界》的混種恐龍IndominusRex,比較類似於「雜種優勢」(Heterosis)或是「人工育種」的概念,差別只是在於牠不是逐代配種生殖,而是在實驗室裡藉由基因工程直接培育而成。或許當時遠古亞伯龍科不同屬的恐龍之間有可能相互配種,類似於Indominus Rex的恐龍真的曾經出現過也說不定,只是並非所有的混種後代都能有生育能力。至於B級片的怪物,則是完全沒有科學脈絡的突變,生物間的融合特徵衝突性非常大,兩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至於可能會有人問,製作混種恐龍有什麼用途?我認為除了公園商機的新噱頭,可能還有各種學術研究上的價值。在古生物學上,也許可以釐清亞伯龍科與鯊齒龍科之間的爭議,亦能理解亞伯龍科演進的方式。或者如上面所述的,藉由融合不同物種的基因,尋求基因工程的突破,從中獲得的技術可以廣泛地應用於醫學,或是一般基因轉殖的商業用途。其實混種恐龍是相當符合當代科學時事的,它並沒有如一些人所宣稱得過於天馬行空,就如前面所提過的,混種生物無論是科學應用還是商業領域,都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離我們並不算遙遠。
 
  混種恐龍的設定,可以將電影劇情重新拉回小說中基因工程隱憂的討論,這部分在電影系列真的失落得太久。如今特效技術的門檻不如當年高聳,再加上擁有比先前還要充足的預算,原作小說第一集的概念可以更加完整,以彌補當年大量劇情遭到刪減的遺憾。過去《侏羅紀公園》系列有一個盲點,就是太過於重視考古生物學的證據,卻完全疏忽了當前基因工程發展的假想,混種恐龍看似背離原作嚴謹科學的精神,但是它可能更符合原作者麥可克萊頓,對於《侏羅紀公園》電影改編的期望,換句話說可能比第一集電影「更忠於原作」。
  
  當初在劇本部分細節遭到洩露時,導演柯林‧崔弗洛(Colin Trevorrow)第一時間出來解釋了基因混種恐龍的原理,他能理解眾多影迷所擔憂的,但他並沒有做出違背於麥可克萊頓在小說原作中沒有暗示的概念,這隻混種恐龍空白基因序列裡,被填補來自於其他物種的DNA,原理就像是第一集填上蛙類的DNA一樣,牠仍然是一隻恐龍,是用相同的技術被人們製造出來,而現在的遺傳學達到了新的水平,對他個人來說,這是首次將現實技術的演進引用進電影系列裡。


 
  我個人認為,這隻混種恐龍所填補的基因大部分來自於亞伯龍科的恐龍,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都比填補青蛙基因的恐龍更接近「純種恐龍」的定義。其實《侏羅紀世界》並沒有漂移出嚴謹科學的基礎,《侏儸紀公園》小說原作存在於「古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兩個論述的天秤之間,但改編電影前三集比較傾斜於「古生物學」一端,第四集則是回歸到了中央的平衡狀態,增加了更多基因轉殖工程相關的議題。

劇本考量

  當年《侏羅紀公園3》票房相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許多人覺得劇情公式化而老套,《芝加哥太陽報》影評人羅傑·艾伯特認為「好萊塢已經在用A級片的預算拍B級片,《侏羅紀公園3》就是其中之一」。從中可以發現,他們判斷一部電影是否為B級片,並非基於電影是否有混種怪物,而是流於形式而了無新意的劇情。
 
  過去《侏羅紀公園》系列的劇情,總是單純的獵食者與獵物之間的被動關係,第二集因為劇情更加複雜,所以還能有精彩的衝突戲,但第三集這樣的劇情模式真的幾乎氣數已盡。不用等影評發出微詞,票房數字就直接反映出電影續集的窘境。相隔將近十三年之後的《侏羅紀世界》,勢必要做出一些迴異於前三集的劇情概念。


 
  或許混種恐龍的設定是一種險棋,但這是相當必要而不得不做的險棋。舉目所及,大部分瀕臨沒落的傳統企業,勢必做出有膽識的驚險決定,才能抓住翻身的機會。《侏羅紀公園》系列已經陷入沒有退路的狀況,第三集的票房雖然仍有優渥的盈餘,但比起前兩集卻時衰退不少,與其裹足不前繼續消耗前作品牌的價值,還不如放手一搏,跨進電影系列從未發展的方向。

  從各方面來看,《侏羅紀世界》的劇情是折衷於延續與重啟之間。若完全重啟,《侏羅紀世界》再也沒有第一集特效震撼的優勢,能做的只是再將劇情重述一遍,除非像《金剛》舊作與重製間有相當大的年代落差,否則全新重啟無法或得太多的好處。《侏羅紀世界》的監製法蘭克‧馬歇爾(Frank Marshall),也說過《侏羅紀世界》無法再用特效技術的革新作為賣點,而是在故事上尋求突破。
  
  《侏羅紀公園》小說宗旨在於批判因商業而失控發展的基因工程,若新的劇情只是一般恐龍再次逃跑,恐怕激盪不出批判的氛圍,所以劇情上必須要更凸顯基因工程的存在,小說中就是因為商業競爭,進而造成瘋狂的結果。基因轉殖工程存在著龐大的商業利益,可以研發出更多應用的技術,還可能存在著學術價值,無論是想要增加獲利的企業,還是急於獲得聲譽的科學家個人,都是一個強大的誘因。混種恐龍比一般恐龍存在更多的未知與不確定性,因此成為了劇本的新方向。


 
  當初身為1993年《侏羅紀公園》電影編劇的大衛柯普(David Koepp),看了《侏羅紀世界》的劇本之後,覺得十分讚賞,說道:「I'm very excited, Iread a couple of drafts of their scripts and thought it was terrific」接著說出以下的看法:
 
「Thething about the Jurassic Park movies is they’re not a serialised adventure, asyou’re not following a character as he goes off to a new place. Every time, youhave to come up with a reason why rational people would go back to this island.I think they did it brilliantly this time in a way that I absolutely believe ahundred percent, and makes me really believe in the movie.」
 
  大意是說,侏羅紀公園電影不是系列形式的冒險故事(例如印第安那瓊斯系列),因為你不是一直跟隨特定的角色,去新的地方冒險。你必須要有合理的動機,讓人們願意再度回到島上。他認為這一次劇組做出相當精闢的決定,能讓他相當信任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結果。其實先前在拍攝《侏羅紀公園3》時,製作人就曾經坦言,他們構思讓角色重返島嶼的動機已經十分勉強,所以第四集必須得有突破性的發展。

  
 
  在電影前製階段,《侏羅紀世界》的導演柯林‧崔弗洛(Colin Trevorrow)曾在JOBLO電影網站上一篇訪談中,發表過劇本上創作的想法。他明白眾多影迷期盼原來經典的角色回歸續集,但基於他個人情感的因素,他尊重這些演員多過於將他們硬塞進新的故事。他又說到,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不應該是三個倒楣的角色,輪流被丟進相同的災難裡,他們若要回到島上,必定是編劇找到了合理的原因。之後他更提到,第一集電影短暫出現的吳博士,在小說中是個很重要的存在,所以他認為最新的續集應該要有更多關於他的故事。雖然過去三集經典角色沒有回歸,但導演所創造的新主角歐文格雷迪,則是綜合了伊恩馬康姆與亞倫格蘭兩個角色的個性塑造而成。



  柯林‧崔弗洛在另一篇專訪中表示,他希望在最新的續集中,人類與恐龍之間的關係能有更多的可能性,並非僅只於掠食者與獵物的單向關係。過去的三集電影的劇本模式,就是逃避恐龍的追殺,並增加一到兩種新的掠食恐龍作為電影噱頭,但這樣的劇情概念顯然已經僵化。但是假若恐龍與人類有了共同的威脅,他們之間能有什麼樣的互動方式?也許這就是設計出混種恐龍的考量,讓恐龍與人類之間存在著類似「亦敵亦友」的關係。


 
  當時《侏羅紀公園》電影拍攝時,為了減低劇情中死亡的人數(為了縮減預算),所以將劇本修改成每日員工乘船上下班的設定。有一點奇怪的是,就連保全人員也與一般員工下班,這對於存在高風險的公園來說,是一個不太尋常的現象,至少原作小說還有不少保全人員留守,但電影裡暴風雨當晚,卻沒有任何保安人員留守,這情況顯得有些詭異,容易讓人覺得公園會出事是預料中的事情,就連誠實預告片系列也曾經譏諷過這部分。
 
  在《侏羅紀世界》世界觀裡,當初開設侏羅紀公園的「國際遺傳」(InGen),被大企業MASRANI所收購。國際遺傳除了繼續負責基因工程的事業之外,還成立了一支技術領先全球的私人保全部隊,除了為公園建立了森嚴的保全機制,也為其他國家提供軍事訓練的服務,這樣的設定比《侏羅紀公園》第一集電影還合理許多。以現實的邏輯來說,新的企業也一定會研究當年侏羅紀公園保全系統的漏洞,並加以強化,所以才能成為號稱100%安全的公園,每年營收得以進帳千萬美金。其實當初原作小說中,公園的專任管理員勞勃馬杜爾,就曾經要求公園購入輕型戰車、火箭發射器以及雷射導引武器等,只是約翰哈蒙德沒有採納而已。


 
  有些怪獸或科幻類型的電影,劇本會刻意弱化軍人或是保全等角色的能力,好讓災難能更容易發生。然而《侏羅紀世界》反而加強了保全部隊的能力,擁有各種先進的硬體與火力裝備,甚至還有無人遙控偵查機。因為有如此強大的保全部隊,過去一般恐龍逃脫圍場的狀況,應該能很快的就能予以排除。所以劇情勢必須要能讓這種強悍部隊瓦解的危機,而混種恐龍可以造成許多保全部隊預料之外的差錯。
 
  目前從預告片看來,混種恐龍的確造成了一連串預料外的狀況,而且可以推測,這隻混種恐龍可能還進一步破壞其它的安全措施,讓其他肉食恐龍也逃了出來,從單一個體的逃脫狀況,逐漸擴散成全島的危機,由一連串的失誤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這種漣漪型態的危機擴散,又能讓第一集原作小說中伊恩馬康姆提出的「混沌理論」,重新發揮重要的作用。就算保全措施再怎麼嚴謹,公園中的動物本身還存在著不確定性,成為了整個複雜系統中最不安定的因素。
  
  目前《侏羅紀世界》釋出的許多訊息來看,是相當讓人激賞的。它在劇情上創造了一個合乎現實邏輯的公園營運狀況,構想出各種嚴謹的保全措施,然後再反過來創造出能夠造成百密一疏的危機,而不是故意降低保全系統的反制能力,去蓄意造成災難的發生。
 
總結
 
  在去年初夏,《侏羅紀世界》電影尚在拍攝階段時,部分的劇情細節遭到洩露,導演柯林‧崔弗洛(Colin Trevorrow)顯得相當難過,因為他希望這部電影能保持相當大的神祕感,讓觀眾自己去發掘電影內的樂趣與驚喜,就像是二十幾年前觀眾看《侏羅紀公園》的感覺一樣,而且在劇情細節被洩露的同時,也受到曲解,讓觀眾對於該電影的形象產生誤解。同時他也強調,若洩露劇情細節的人以為是在幫助影迷們,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最初洩露的劇情中,提到混種恐龍Indominus Rex混合了蛇類、烏賊等基因片段,但目前看到官方的資訊,全數的混種基因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同一科的恐龍,或是被懷疑有親緣關係的另一種恐龍。當初之所以會提到蛇類,可能是因為亞伯龍科的瑪君龍,嘴巴可以大幅度的擴張,所以才拿來作為比喻吧?至於烏賊,也許是有恐龍能變色隱身於環境,而烏賊也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也拿來類比吧?結果就因為這樣被許多觀眾誤認為是一種突變怪物,但事實上牠就是一般人工育種的恐龍,並非是B級片慣用的「突變」。(但我覺得不解,同樣是兩棲類,混青蛙的DNA不奇怪,混蛇就覺得怪異?)
 


  我覺得會找柯林‧崔弗洛(Colin Trevorrow)來當導演,並非一種偶然。從電影進入漫長的前製期的時候,我便開始追蹤他的推特(Twitter),從中可以得知他是《侏羅紀公園》的狂熱影迷,他還曾貼出他二十年前所蒐集的《侏羅紀公園》吊卡玩具,對於一個要延續新系列的經典電影來說,找一位真正熱愛它的影迷當導演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在拍攝《侏羅紀世界》之前,柯林‧崔弗洛所拍的獨立製片電影《超時空徵友啟示》(Safety Not Guaranteed),獲得了日舞影展獎項,或許他獨立製片的經驗,可以為《侏羅紀公園》系列灌注新的活水。
 
  當初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在於覺得部分影迷未審先判的聲音太多,先入為主的印像過於強烈,偏斜的質疑容易讓一般觀眾對《侏羅紀世界》產生錯誤的認知。反對混種恐龍的影迷會一直刻意強調,古生物學的考據是不能捨棄的美德,電影裡所有的恐龍都應該要符合古生物學最新的證據,但完全忘了《侏羅紀公園》原作小說,有不少部分是建立於基因工程的極限與假想的探討之上,連小說情節也都提出懷疑,我們能否複製出「真實的恐龍」,吳博士只能用自己的假設去拼湊恐龍DNA原來的序列,而且也沒有方法去印證真實性,畢竟複製恐龍的「複製」,並不是Crtl+C+V的概念,除了古生物學之外,新的續集也應該要讓觀眾更清楚基因工程複製生物的技術原理與細節,但重要的是它並沒有捨去古生物學考據的精神。
  
  當然《侏羅紀世界》自然懂得拿捏分寸,並沒有拿基因工程當做藉口,作誇張而隨意的發展。混種恐龍IndominusRex組成的基因,大部分皆來自於亞伯龍科的家族,以及可能有演化關係的鯊齒龍科,它們都有一定的親緣關係。既然之前複製恐龍可以填補現代生物的基因,為什麼填補同一科恐龍家族的基因就不行?而且用同一科恐龍的基因去填補,還能推測出之間演化的關係,混種恐龍可能比用現代生物基因修補的恐龍,更接近恐龍的真實樣貌,並得到更有價值的學術理論。之前《侏羅紀公園》迅猛龍體型被嫌過於龐大,除了劇組當初論及必須製作讓人便於穿著的恐龍模型尺寸外,若用小說原作的理論來合理化這樣的錯誤,也有可能用馳龍科家族其他種類的基因來修補,其實這樣想也蠻合理的,假若一種恐龍能找到的基因片段實在太有限,科學家是有可能去找DNA結構比較完整的馳龍科或是伶盜龍亞科的種類當作修補的依據。
  


  當初史蒂芬史匹柏改編侏羅紀公園,可能是基於完成兒時的渴望,少了很多小說嚴厲批判的風格,讓恐龍重返地球的夢想變得更純淨一些。但這並不代表我不喜歡他的改編方式,我很喜歡電影中的約翰哈蒙德,他很熱情洋溢,童心未泯,喜歡保留神祕感,然後不吝於向周邊的人分享他的喜悅,還記得他在流理臺前倒香檳時,艾莉塞特勒想要去幫忙,但約翰仍堅持要親自效勞。他讓我相信複製恐龍的動機是可以很良善的。然而當時《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改編結果,麥可克萊頓並不甚滿意,因為那樣確實與麥可的小說風格相當不一樣,只是電影版本角色的動機比較合理一些,但小說的氛圍在電影裡已經消失殆盡。
 
  當初電影所碰觸的障礙,現在已經不復見,已有足夠的能力讓原作小說的概念呈現的更加完整,混種恐龍看似是一個很前衛的想法,但實際上也只是將麥可克萊頓在原作中所提到的概念,做了另一種形式的呈現,原先填補青蛙兩棲類生物的基因,換成了同一科別的恐龍。《侏羅紀公園3》埋下了古生物學與基因工程關連性的伏筆,或許我們有機會在《侏羅紀世界》裡看到更多相關的論述。
 
  《侏羅紀世界》另外一個讓人爭論的地方,在於「恐龍沒有羽毛」,事實上,導演柯林‧崔弗洛有親自解釋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他認為侏儸紀公園時常會因古生物學的進步而被抓出錯誤,他確定恐龍的生物學和行為研究只會一直繼續演進下去,他認為堅持侏羅紀公園最初創建的規則,遠比試圖跟上科學猜測的步伐還來的有意義。目前還有些科學家不認同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甚至也有一篇論文質疑有羽毛恐龍的是否真的存在,中國曾經有一具名為古盜龍的化石,聲稱證明了鳥類與恐龍間的進化關係,最後化石也被證實是偽造的。普遍被接受的科學理論,不代表一定永遠正確,假若有羽毛的證據再次被推翻,那「侏羅紀公園」系列新的續集,是否又要改回來?古生物學的知識若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的正確,這樣也就足夠了。
 
  總之,揆別了十四年,侏羅紀公園系列終於回來了,何不像幼時的孩童一樣,用更加輕鬆而雀躍的心情,去期待一位久別的朋友歸來?


參考資料

(1)‧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侏羅紀公園》,輕舟出版社,1993
  





  


我的個人臉書粉絲團《老爹談影》已經上線,請大家多多支持噢!

https://www.facebook.com/ancyken?ref=hl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75796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28 篇留言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感恩安西大出關解說,梳理了拙者未曾知道的《侏儸紀》故事。整個都期待起來了!

02-23 18:46

安西將軍
我也只是將現有的資料做了統整,謝謝你:)02-25 10:33
Shen
小說與電影第二集是完全不同的故事,雖然我兩者都很喜歡,但小說第二集的概念沒有被搬上螢幕真的頗可惜

02-23 18:56

安西將軍
我覺得兩者故事都有自己的風格,小說的主角是迅猛龍,電影則是變成霸王龍,但真的都喜歡~02-25 10:34
巧克男孩山口
超專業分析文

02-23 19:17

安西將軍
看起來很專業而已XD 過獎了~02-25 10:40
kaiin
說實話,第2、3集我其實有點看不太懂,我只記得第1集在台上映的時候,我還在看電視播的哥吉拉,我叔叔回來說要帶我去看侏儸紀公園,天可憐見,1987年出生的我,竟然被帶去看1993年(台灣上映時間不清楚)的接近18限的血腥片,我根本不滿十歲,害我看到暴龍吃人嚇哭到需要離場。

我真想帶他兩個8歲跟3歲女兒去看......

這文章真棒,讓人可以明白原作與電影的差異處,終於搞懂原來侏儸紀公園的重點不是看恐龍吃人。也難怪會有迅猛龍被馴養成獵龍的情節,剛看到預告片時還以為亂搞,原來背後是有內涵隱義的根據,總算可以洗掉"恐龍吃人"這個錯誤印象。

不過基改恐龍的議題應該不只這樣,除卻觀賞用以外,應該也要有食用、軍用、民用等用途探討,食用的性價比會不會比現有食品更高,恐龍等級的畜力能不能取代各種現有機械力,譬如腕龍取代起重機,三角龍搭載武具成為坦克,或是恐龍皮包、皮鞋,取代現有的材料等等,這應該是值得發展的方向。

02-23 19:26

安西將軍
哈哈,我也是1987年出生的,侏儸紀公園是差不多在我六歲左右時,跟家人去宜蘭的電影院看的,也因為這樣我才徹底喜歡上這部電影,那時我看得很專注XD

侏儸紀公園原作小說真的不是只有恐龍吃人的情節,我覺得後面的續集應該要有更多方面的嘗試,第三集真的差點把侏羅紀公園系列玩進死胡同裡。02-25 11:06
殺神浪客小馬哥
很多怪獸家長都誤認為本片是生態教育電影,而我只想看恐龍把人類生吞活剝

02-23 21:17

安西將軍
畢竟它是科幻驚悚片,跟探索頻道還是有差距的,然後實際上史蒂芬史匹柏一開始就是把侏儸紀公園當作怪獸電影在拍的。02-25 11:08
Ark-琉依
超懷念的~ 之前有去爬文了一下關於原作的定位 果然並非"真˙恐龍"

新作沒有高布倫的性感胸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M97o8U44w

02-23 22:50

安西將軍
我覺得就算不是完全真恐龍也沒關係,保留一點想像空間又何妨?然後高布倫年紀也大了,他會害羞啦XD02-25 14:47
梟月
每次看安西大對侏儸紀系列的評論,都覺得收穫很多,也更加期待侏儸紀公園四的內容~
等侏儸紀公園四上映後,請務必再寫個觀後心得文啊XD

02-24 08:11

安西將軍
謝謝:) 到時候一定會寫的~02-25 14:54
Chris
其實水深火熱的題材在當年也算不錯,不知為何IMDB評價那麼慘

02-24 09:04

安西將軍
水深火熱當時議題真的蠻有深度的,有牽涉到阿茲海默症的議題。02-25 16:00
少年減肥吧
借分享,雖然我自己沒多做了解只是想看,但確實有些人認為"突變"讓該片的味道變了

02-24 10:24

安西將軍
其實嚴格來說,侏儸紀世界的混種恐龍,跟突變是不一樣的。只能說既定印象太深,苦得真的是放不開的自己。02-25 16:01
KIVA
1993年我才剛出生,我記得在我6或7歲的時候看過錄影帶
那時候家裡還有SEGA主機插卡匣的那種,也有侏儸紀的遊戲可以玩
第一集超好看,最喜歡的部分是搖晃的綠色果凍(謎:難怪你是個胖子)
第二第三就有點不清楚了,恐龍不是只有公園有嗎?怎麼跑到外面來了還一大堆 XD

02-24 15:41

安西將軍
二跟三是在繁殖場,索納島「B地」,侏羅紀公園是展示中心,B地則是製造繁殖場,B地製造出恐龍之後,就送道努布拉島上的侏羅紀公園。02-26 11:38
地獄三頭犬
所以個人完全不理解很多人吵吵鬧鬧是想說什麼XD
原作其實本來就不是純血複製了......

02-24 16:24

安西將軍
不知道,我也被攻擊怕了,所以現在只敢在自己的專欄上寫。02-26 11:39
空を超えて
希望這次 也可以很震撼 前三部 不是看電視就是跟人借光碟來看

這次會進戲院看的

02-24 21:15

安西將軍
希望你這次可以如願以償囉!03-24 20:03
wizard
這樣一講,我蠻希望第四集的故事可以稍微嚴肅一點,不要太過輕鬆寫意的一整個就是要來娛樂觀眾的感覺,這樣更能有別於前作,打開新的路線。

不然到頭來,批判反思的感覺都被大眾娛樂特效給淹沒了...

意思就是,侏儸紀世界可以挑戰一下R級嗎?[e35]

02-24 23:25

安西將軍
很高興看到你回應,同樣都是看過小說的人應該能理解XD

其實從目前預告片看來,氣氛真得比前三集驚悚,應該會蠻嚴肅的。

不過R極應該蠻困難的,要不然周邊玩具賣不出去阿XD02-24 23:31
~明風破~
第一集就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一步錯,步步錯。

我很愛第一集,我永遠忘不了看到暴龍張開血盆大口想要吃掉小孩子的橋段

直到今日,我對那畫面仍然印象相當深刻,甚至看到重播我還會看完整部片。

希望侏儸紀世界能帶給我當年看到第一集的感動~

02-24 23:41

安西將軍
強烈而鮮明的回憶阿~~~03-15 18:02
Mandee
真的看完長知識了,

以前純粹覺得恐龍真的是一個很夢幻的東西,

雖然現在已經20幾歲了,

但每次探索頻道一播到有關恐龍的節目總會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幾秒,

感謝大大的心得文讓我瞭解的原來 侏儸紀公園,

裡面藏著一個那麼龐大的故事背景及根據,

真是學到,謝謝[e1]

02-24 23:59

安西將軍
不會,我只是把現有的資料做了一個總整理~03-24 20:09
Shen
如果有機會拍第五集,個人還滿希望以小說第二集的概念來延伸。而這樣的概念就必須要有理察萊文這樣的角色,這樣的故事一定非常有趣

02-25 18:59

安西將軍
所以標題要變成「失落的侏羅紀世界」嗎?XD03-24 20:14
Ark-琉依
想當年第二集就是衝著高布倫去看的~(第二集身材確實是走樣了不過還是很性感ˊˇˋ

02-25 21:08

安西將軍
回不去的青春阿~~~ XD03-24 20:15
Maoer
從小就很喜歡恐龍 因此也很喜歡侏儸紀系列電影><
只是我都沒想這麼深.
看完後覺得長知識!!!~

02-25 22:10

天狼劍
說真的,還滿期待的,我對「侏儸紀公園」系列其實已經印象不深了,但過去的「侏儸紀公園」的確連繫了我跟恐龍的接觸,最近又剛好在看麥克.克萊頓的《海盜經緯》,從推薦序裡面知道了他是個很精細的作家,從他的作品改編出來的電影,我想好好的看一次。
雖然沒有一直去看「侏儸紀世界」的拍攝進度新聞,但看到這篇文章,讓我開始期待起來了。OWO

02-26 04:50

血艷蝶
小時候跟爸爸去看侏羅紀公園1....被嚇到躲在椅子後面...

02-26 10:24

kaiin
這幾天想了想,又重看了幾次預告片,真心覺得主角不應該騎摩托車跟迅猛龍出團,引擎聲弱了那氣勢,如果可以騎劍龍或三角龍就帥了。

02-26 17:20

紅蓮
好棒的文章,話說我也是小四的時候去電影院看,Rex攻擊小姐姐跟小弟弟的車輛真的好high,第一集真的是經典,希望第四集也不會讓大家失望

02-27 09:30

Ark-琉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av1mk6sDQ 某依也是光線槍遊戲的資深玩家0.0

經作者這麼一說 這感覺就好像是新作電影的前傳(大量軍隊回努布拉島肅清 重建公園

03-04 19:08

Shen
最近看了國外新聞,環球已經開始計畫第五部續集了,科林崔佛洛也許會繼續執導

03-05 18:50

PO PO
超棒的文章, 我已經給 1000 GP 並收藏

03-09 12:05

安西將軍
感像POPO大慷慨解囊與鼓勵阿XD 有空也多請回來指教~~謝謝大大!03-15 18:02
一切以爽為前提
第二集女角是個大敗筆

03-09 14:41

鋼之魂
太專業的分享,深深一鞠躬,希望還能繼續看到類似好文章。 ^^/

當年看完第一集就去當兵了,回來後忙工作就沒看二三集,身為恐龍迷,心中的美好回憶全停留在第一集,看完文章讓我更大大期待新片上映了~(完全不在乎什麼混不混種恐龍,好萊塢有人願意砸錢重新探討這個話題我就心懷感激了)

03-09 15:43

Sticky Fingers
其實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馴服恐龍
部份肉食性的品種會跟人類並肩作戰[e8]

04-28 09:5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31喜歡★zhken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影君子談... 後一篇:[達人專欄] 【影君子談...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86189642祝福
祝大家幸福。看更多我要大聲說3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