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酷兒能量與主/次流文化翻轉《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中消費/身體場域的張力互現

作者:腐女的逆襲│2012-10-23 09:58:35│巴幣:100│人氣:1164

後來發表在文化研究月報第76期

酷兒能量與主/次流文化翻轉---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中消費/身體場域的張力互現
 
一、前言
 
     「好男人不是已婚,就是GAY!其他的還沒出生。」這是某知名異性戀女主持人說過的話,相信很多人亦耳熟能詳。而筆者多年前曾從事某義大利男性精品服飾的銷售工作,異性戀客人比例之低落,都讓我不禁懷疑金賽所估同志佔人口10%的數據,是否只是為了安慰異性戀者,讓他們相信自己在人數上還是有絕對優勢的說法。印象很深刻的是,其中有位異性戀客人在熟絡後,很認真的跟我說,他覺得GAY比較會打扮,也比較有品味,他都會觀察學習他們的穿著。理所當然的,幾年後當queereye FOR THE STRAIGHT GUY這部影集在台上映後,他成了忠實觀眾。

        已往異性戀男性多少害怕太注重自己身體打扮,便會被懷疑為男同志,兒受到異性戀主流價值的否定。但在今時今日,這樣的顧慮似乎逐漸減少。這是否與消費社會的發展相關呢?
        身體的建構觀點常與時尚、流行文化、消費相連,不可否認,消費已成為西方社會與包含日本、台灣等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社會中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因此,在此希望藉有此文章,觀看一個在這個所謂消費社會建構下的大眾娛樂節目Queer Eye forthe Straight Guy,觀察其中所呈現出的身體意象,以及酷兒能量是否能從中脫穎而出,又或者仍只是披著糖衣的鼓勵消費假象?
 
                而在文獻探討部分,恰好節目用QUEER表示男同志,首先便對和同志有密切關係的酷兒理論做一梳理,再來,將酷兒和身體和消費的關係做一個初步整理。
 
 
二、文獻探討
()、酷兒理論
    
       酷兒理論(Queer theory)1990年代在西方性理論思潮的發展產物,如同Paul BurstonColin Richardson(1995)所解釋的,酷兒理論「提供了一種學科研究,以探索女同志、男同志關係,與環繞著並(就大部分情況而言)持續嘗試排擠我們的文化」。[1]也就是說,「焦點也從文化裡女同志或男同志到底意味著什麼,改變為這個文化所創造異性戀的各種扮演。酷兒理論試圖把酷兒性質定位再先前被認為是嚴格異性戀的領域裡」(PaulBurston and Colin Richardson1995)[2]。而對於酷兒理論發展的主要奠基影響,來自於巴特勒(JudithButler)的《性別麻煩》(GenderTrouble)中所發展的操演性慾特質(performative sexuality)的觀念。巴特勒主張取消一切性慾(別)認同本身,即異性戀不但不是各種非異性戀的「原始文本」,而且性慾(別)認同本身也無「原始文本」可言。其認為酷兒透過其身體表演,彰顯了一個性別認同的真相。
 
        而酷兒(Queer)這個辭原是音譯,將原本西方早期稱同性戀為"怪胎”的貶抑稱呼加以挪用,成為一種有利的面向[3]。「成為酷兒」(to be queer)便是公開採行非「直」(straight)的生活,而「耍酷」(to queer)則是讓視為理所當然且假設具有固定意義的那些認同、文本和態度,變得疏離而陌生(Peter Brooker,2003);而這些意義原被認為是替作為社會-性慾規範的異性戀背書。因此,酷兒理論強調性慾認同的建構性、多重性和曖昧模糊。這使得異性戀只是各種認同之一,據此,性慾認同是可變的,而且是有關選擇或個人風格的事情。”酷兒”這一概念指稱所有在性傾向方面與主流文化和統治階級的社會性別規範或性規範不符的人,酷兒理論就是這些人的理論,這一範疇既包括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和跨性別的立場,也包括所有其他潛在、不可歸類的非直(nonstraight)立場。
 
()、身體V.S消費V.S酷兒
 
        再來,討論到身體在最近的文化理論裡所引起的關注,一個較為晚近且清楚的視角,發展了(但未否定)早期的社會建構論觀點,在討論身體(通常重於女性)時指出身體並非「既定」與「自然」的,其實是在時尚、消費主義和理想性慾型式的流行觀念壓力下,不斷改變。例如:飲食失序、健身、整型手術和美膚處理等議題。學者也認為這些議題衝擊了性別、族群和種族的認同(Jordan and Weedon,1995)[4]
 
        當代社會已經日趨商品化與大眾消費主義,這一點已經毫無疑問。而在此面向關於身體的研究和批判,亦早有許多學者提出研究,像是說明1980年代的後工業與資本主義消費社會,女性身為一個消費者是比身為工廠女工更為重要,從國家勞動生產變成國家消費,Bryan S. Turner(1996)便稱之為資本主義的身體,試圖呈現消費主義對於身體的壓迫。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將之視為全然的壓迫,例如Naomi Wolf雖然斥責化妝品工業誘發了對「美貌文化」的順從,但她宣稱有權利擁有「一些浪漫的痴傻,或是不正當的性期待,或是對服飾的『虛浮』關心」(1993:68)。[5]
 
        而當身體的消費不在只著墨於女性,和其他面向加以聯繫時,論點便變得更加複雜。如同雖然克林(Naomi Klein)在《No Logo》(2003)中大力批判經濟成為大型企業所有,品牌只為利益服務;並提醒我們身分政治成為流行文化界的新星,並非在跟體系作戰,甚至連顛覆也沒有,反而對以企業商標化的廣大新工業提供了養分。然而她在書中也說:「就連最憤世嫉俗的身分認同戰士也會承認,讓狄珍妮(公佈和安海契有同性戀情的美國電視主持人)以及其他同性戀角色出現在電視上是有若干具體的好處。也許這對小孩子是好的,尤其是住在大都會以外地區的孩子…」。[6]
    
        至於在其他的研究取向,特別是青少年與次文化研究所採用的取向,認為消費活動、購物、時尚與音樂的世界,在個人、性別,以及群體認同的積極建構上,扮演了關鍵角色(Hebdige,1979;Luntand Livingstone,1992;McRobbie,1994)[7]。柯利克默(corey K. Creekmur)和多提(Alexander Doty)(1995)也指出「我們所界定的同性戀的身分認同和資本主義消費文化攜手並進」,[8]並解釋酷兒理論在此的重要議題在於「如何『在文化裡出櫃』:如何在大眾文化裡佔有一席之地,而仍能維持自身的觀點,不需要接受它的恐同、以異性戀為中心的定義、圖像和分析」。[9]多提也解釋說,她所定義的「酷兒空間」最好被看作是「對立於異性戀的,而不是嚴格反異性戀的空間」。[10]
 
        如巴特勒所述,假若性別實踐是由不斷的社會展演所創造出來的。或許我們可以推測創造的主要劇場之一就是文化消費。而麥克華納(Michael Warner)(1993)也曾提出男同志文化與特定消費形式間的關聯。他說「消費文化和男同志文化最顯而易見的空間之間的緊密結合:酒吧、舞廳、廣告、時尚、名牌認同、大眾文化敢曝假仙(Camp)、雜交」。[11]宋坦(Susan Somtag)在她的文章”Notes on Camp”中針對”敢曝”指出它乃是對於男同志或其他人而言,在這種文化氣氛裡維持獨特美學化態度的方式;她說,這是「在大眾文化年代如何當個紈褲子弟」這問題的答案(1966:288)。[12]
 
        由以上文獻可知,當消費、身體和男同志產生接繫時,許多原本受批判的現象,或者可以產生的不同的詮釋。就如同《猛男情節書中表示以往男性總是被灌輸別太重視外表、太愛美,否則很容易被冠上「娘娘腔」或「同性戀」的標籤。而近30年來,「猛男情結」逐漸在男性族群中蔓延,男性對自身外表的在意度甚至已追趕上了女人。(書中認為這形成了一個危機)[13]由此可知,以往男性往往懼怕太注重自身身體的外貌,因為這是異性戀和同性戀的某個劃分標準。
然而,在消費社會的氛圍下,男性重視身體打扮開始被冠上代表一種品味優質,而男同志(或酷兒)原本的污名化在此是否開始鬆動
 
        以下便由對” Queer Eye for StraightGuy這部影集的分析談起。選擇此影集的原因在於這是美國有線頻道Bravo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自2003年夏天首播之後連創收視高潮。甚至法國主要的商業電視台《TF 1》(亦為《粉紅頻道》的股東之一)[14],也在2004年模仿此節目,開始推出「酷兒流行風」(Queer Dans Le Vent)。 Queer Eye for StraightGuy的內容主要是以5個精通造型、美食、時尚、室內設計與藝文的同志菁英,協助改造邋遢沒品味的「直男」(straight guy,異性戀男人)的真人實境秀(Reality Show)。類似於某些評論所呈現的觀察[15],筆者也認為這個節目多多少少其實有利用大眾對於同志與異性戀男人的刻板印象,也就是將同志與心絲細膩、愛美、有品味等畫上等號;而異性戀男人則等同於拉塌、不愛美、品味糟糕;但無法否認的是,過去對於同志的刻板印象,在電視等主流媒體上,多少都用貶抑揶揄的方式呈現,現在卻反而被視為是品味與格調的象徵。
 
        由於以上所有的種種原因,筆者相信選擇 Queer Eye for Straight Guy作為分析酷兒能量與主/次文化的翻轉是具有其代表性,再針對此次著眾與身體與消費的焦點,除了對節目大方向進行觀察,並針對影集五個面向中關於「整理儀容」、「服飾」的兩個面向特別加以著墨,另外就一些其他的發現嘗試加以分析討論,期望能有所得。


三、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
 
()、影集名稱

        首先,便先從影集名稱談起吧! 這方面「QOO酷兒果汁」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示。做為可口可樂跨國企業的產品之一,當「QOO酷兒果汁」以其可愛的卡通造型,綿密的廣告行銷、多種週邊商品的經營手法,深入人們的消費意識與日常語彙中,不得不讓人疑惑,同為「酷兒」(QUEER)且更早使用這個詞彙的同志們,其社會運動及論述是是否有可能能達到同樣效果呢?
 
         英文影集名稱為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 ,重點在於改造影片中的” STRAIGHT GUY”的品味和格調,然而改造的標準開宗明義便說是透過 Queer”的眼光加以評斷。片子的執行製作便說:男同志身上還是有東西是直男很想要的(其實,應該說是很需要)[16]
再來看亞洲各地的名稱,台灣中文影集名稱將”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翻譯成〈酷男的異想世界〉,英文中的直男不見了,”Queer”在這裡成為一種”酷男”的形象,重點在於這些酷男提供的異想世界。香港則翻譯為”粉雄救兵”, Queer是提供異性戀援助的對象。兩者同樣將焦點放置在”酷兒”,所帶來得世界和救助,當然這個酷兒仍然是和異性戀有所不同的[17],但他們是為何而來呢?是為了教導直男們如何改變自己。男同志能提供給直男學習的是什麼呢?也就是這個節目所提供的座右銘「你絕對可以更好」(You---only better)。[18]
 
(二)、節目宗旨

        在這裡原本如同前文所述Queer原始所代表對同性戀的負面貶低涵義不再存在,甚至某些面向還頗接近酷兒理論中原本挪用將之轉為有利的想法。酷兒五人小組在書中說:”酷兒的眼光,不過是一種不俗的眼光,看的出來怎樣好,怎樣不好 願意過得活潑精采,而非一昧蕭規曹隨。我們的目的不再把你們變成我們我們的目的,是要你們做你們自己,最好的自己。意思就是要你們接受自己,了解自己,並且去蕪存菁[19]
 
        對照我們在許多論述中對酷兒的陳述,例如「酷兒堅持的正是給予個人最大的選擇空間,酷兒深深明白開發各種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因為酷兒常常選擇了被社會所妒恨的生活方式」。(卡維波,1997)[20]學術的論述某種程度上成功的被節目傳達出去。當這樣的理念,夾帶在消費文化下男同志對身體的重視形象透過媒體傳達時,受否真能發生作用了?
 
        在對異性戀主義的心理功能研究中有指出所謂的價值表現機制。態度的價值觀表現機制使人們能夠去堅持他們所信奉的那些重要價值,這也跟他們的自我認同有關。例如當某人的價值觀裡人們不應被他們私人生活中的所為而被定罪。對他而言,成為男同志就是一種個人議題的再現。他表達對男同志的看法就會是跟據她對於個人自由的這個觀點所延申。[21]由這樣的價值觀點延伸,我們可以進一步對以下的節目內容分析進行解讀。
 
()、節目內容

        影集中的五大面向,包括美食品酒、室內設計、造型(儀容)、時尚(服飾)、藝文欣賞。其中專門針對男性身體呈現的點,可以從凱恩道格拉斯(KyanDouglas)所教授的「整理儀容」(造型)和卡森克雷斯里(Carson Kressley)所教授的「服飾」(時尚)兩方面看到。
 
        「整理儀容」中各集重點大致都著重於皮膚保養、髮型、除毛(鬍子、鼻毛、眉毛、其他…),後期開始加入身體按摩、運動…等。凱恩說:
不管是衣著、五官、指甲、甚至是牙齒,都沒有人在教,沒有人談。這些在美國文化裡,一直劃歸到女人那一國去。為什麼?我也不知道。清教徒的疑毒?...現在的男人,不管是酷兒還是直男,都覺得掙脫了以前的枷鎖,膽敢在個人的儀容上「努力做自己」。
但我最大的成就感,還是在指導別人怎樣去找到自己好看的樣子,做自己最好看的樣子。[22]

        「服飾」則是介紹各式男裝的穿法(西裝、襯衫、領帶、牛仔褲、毛衣、外套…)以及男鞋和配件,另外告訴你該如何搭配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卡森說:
我個人的時髦理論-或許應該是我個人決心要為把各位從「驢」族的苦海裡拯救出來的宗旨—在於:人人皆應「自成一格」。[23]
…1979年,我穿上了老姐畢業舞會的禮服…你就說我是那種早熟自戀狂好了。反正,我很清楚自己穿什麼好看。
看著一件件衣服,老讓我覺得我可以挑日子做我愛做的角色。[24]
 
        很清楚的,這兩面向在節目中呈現的價值,便是重視你自己的身體,並且讓其變得更好更吸引人,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酷兒在這裡的角色,便是把他們重視自己身體的「方式」傳授給異男。
 
        引述前面提到的價值表現機制的另一個例子,當一個基督徒,認為反對同性戀是成為一個好的基督徒的一部分。在這裡是不是同志並無關緊要,而在於同志是跟她宗教對立的不道德象徵。如果她的宗教把左撇子跟同志的定義為一樣,那她大概也會對左撇子表達出相同的敵意。[25]也就是說,是否會敵視或支持同性戀,很多時候只是其他價值的延伸罷了,並非起因於對同志的根本觀感。  
  
       同樣的道理放置於此,在消費主流文化的推波助瀾下,當重視自己身體的價值(或者說所謂的品味)高於其他,甚至已經成為一個信念的教派時。就如同2002年由一位英國同志作家馬克.辛普森(Mark Simpson)在個人的創作網站提出,且很快就成為西方媒體的流行俗語的metrosexual」一詞一樣。
 
        「metro」的意思就是都會化;「sexual」則是從「homosexual」(同性戀)的字根而來。此字便是形容時下單身的都會異性戀男士,開始效仿男同性戀男士的生活型態,特別是花很多時間和金錢在裝扮自己,包括服飾、保養、健身,追求品味並盡情享受生活樂趣。[26]
 
        當酷兒在此明顯呈現出是一個價值引領的角色,直男又如何能夠在這樣的價值表現機制中繼續原本的異性戀恐同情節?相信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酷兒的理念在這邊並非是其價值觀相互牴觸的象徵,而早已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及學習的對象了。
 
 
()、觀點呈現
 
(1)、男同志與異性戀的互動
    
        接著,我們看看節目呈現出的男同志和異性戀的互動又是什麼呢?首先,每集節目最後,都會有Feb5手拿雞尾酒,坐在曼哈頓工作是觀看並驗收成果的時段,並為直男們加油打氣。顯然的,節目呈現的是一個雙方友善的互動。Collins也表示,大家關係非常融洽,許多參與節目的異男在任務完成後都捨不得讓Fab Five離開。例如有一集改造一個德州大學兄弟會(超傳統異性戀團體代表),節目最後整個團體都說這和他們原本對同志的印象大為不同,讓他們對同志改觀,而且他們永遠感謝Feb5。「他們建立了友好關係,在對同志有更深入的了解之餘,他們也對自己感到更自在。尤其對身為同志的我來說,這樣的關係呈現在電視上意義重大。」。[27]
 
       在節目外除了做髮型師工作,並致力於愛滋病防治宣導的 Kyan Douglas則說「我覺得一位同性戀男子與一位異性戀男子互相學習真是一件很美麗的事,也不一定要很深入,或是很明顯,我的目標是與這些異性戀男性相處愉快,作為大家的好榜樣。對我來說,Queer Eye所賜與我心靈上的滿足,遠比成為我的事業來得更有意義。」[28]
 
       節目製作人亦表示:「在一般典型的改造節目裡,只有最前面十分鐘跟最後十分鐘最好看….但對我們而言,中間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部份。」[29]Collins解釋這一小時節目是圍繞著該名異男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場合,比如說太太的生日派對、或是重要商業聚會,所以在Fab5指導他時尚與禮儀後,他可以馬上運用到,而驗收過程Fab 5只能透過電視觀看而不能給予提醒。不只是創造娛樂,兩位製作人CollinsMetzler同時也有意打破同志與異男之間的誤解,「這個節目著重在我們都在互相支持鼓勵,我們也都想讓自己更賞心悅目,更有自信。」。[30]
 
(2)、男同志身體的呈現
 
        另外,再來看看節目中對男同志的呈現吧。不同於許多節目中,男同志或許會被點綴式的出現,但卻無法真正的被看見[31]QueerEye for the Straight Guy”對同志的形象是較多面,且未曾在影集中隱藏同志的性傾向或生活型態。
 
      例如當遇到對味的異男時,Feb5總不忘在口頭上或行動上吃吃他們豆腐,至於一般的身體接觸自然從未有過任何刻意避免,而專門服飾造型的Carson Kressley,更幾乎每集都會在替異男整理服裝時開玩笑的摸個一兩下。
 
        再來,男同志朋友團體間特有的諷刺慧詰對話,在節目中也被真實呈現,進而成為一大特色。例如對一雙醜得不像話的靴子說「你是在www.uglyshoes.com買的嗎」,或是對四壁凈空的客廳說「這地方根本就像女子管訓所」。[32]
 
        Jai2003MELANIE McFARLAND的訪問中則說:「我們都是不同的。關於同志有各種類型的某部份有在節目中被呈現,這該說感謝上帝嗎?就像我喜歡各種音樂…. Kressley總是很瘋狂….[33]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Queer Eye''。影響力極大的華盛頓郵報電視評論專欄作家Tom Shales指控該節目「掀起情緒上的恐慌」,紐約郵報的Linda Stasi則表示「美國人普遍害怕舉止正常的同性戀」。製作人不予置評,但Fab 5中最帥的造型保養專家Kyan Douglas忍不住砲轟兩問專欄作家,表示對方置Fab 5於不利,他說:「如果同性戀因為異性戀不喜歡看到他們搞娘娘腔或者搞笑,就隱藏自己的本性,那還有什麼意義?我們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我只想作我自己。」[34]
 
        最後,還是稍微提及影集一個讓我注意到的小地方,就是在台灣有播放的四十六集中,有一集改造的對象是男同志而非異性戀。此集的節目一開始便說:「雖然從節目名稱就知道我們專門搶救異性戀男,但就連我們也得承認,不只有異性戀男偶爾需要 F5 的拯救。straight guy的指涉對象,開始也能穿插進去同志的身影,或許酷兒理論的流動性和可變性,在這裡更看到了實踐性,而且是一種帶著愉悅而不經意滲透的的活力。讓主次流文化在身體/消費的相互角立場域中不自覺的翻轉而上。
 
四、結語
 
       在此篇文章中,透過一開始對於酷兒理論以及 身體V.S消費V.S酷兒文獻的脈絡粗略整理,將相關的觀點帶進本文試圖分析的文本美國知名電視影集QueerEye for the Straight Guy”中。
 
        接著,由影集名稱、節目宗旨、節目內容、觀點呈現各點加以觀察,可以發現酷兒能量透過身體與消費的矛盾角力,反而似乎輕易跨過以往許多界線。被定位在次文化的男同志文化,透過大眾媒體,似乎開始對通常被視為是主流文化的異性戀男性們,產生了影響和掌握了部分的主導、教育能力。
 
        身體在文化中的展現,常常被視為是一種被宰制和壓迫,不可否認,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在女性過往的身體史上,確確實實是有著相當程度的真實性和重要性。更不用說當和資本主義下的消費社會扯上關係時,就更有著淪為單純被消費、失去主體性的危險,這都是需要關注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
 
        而當異性戀男性在近年來亦開始接收到此種對身體重視的訊息和教誨時,自然也能用此的面向觀之,當然很快的,也開始有人提出例證,認為此種現象可能會過度發展,並不值得鼓勵。然而男性對自身身體外貌的極度重視,並非現代獨有,自古早有先例,像魏晉南北朝的美男風甚至產生了看殺衛玠[35]此一成語。因此似乎亦不能單純只用的消費文化的入侵加以解釋。
 
        再回來說到,由先前的文獻探討和影集影集為例,我們可以發現,某些文化或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反而可能成為酷兒能量的展現場域,落實在生活中,就是同志開始可能被用正面的觀點呈現,而這也符合了酷兒文化當初挪移”Queer”一詞改變其貶抑涵義的運動意義。
 
          就像在影集Queer Eye forthe Straight Guy”成功之後,1994年10月25號法國《粉紅頻道》電視台,這個以同性戀為目標族群的有線電視頻道誕生了。這個鎖定同性戀族群的粉紅頻道,或許象徵了大眾媒體開始進入新的紀元。因為引領大眾流行文化的主流電視,正式開始擁抱過去向來被視為社會邊緣的同志族群。這是付費的有線電視,只要每個月花上9塊歐元(約台幣360元),就可以在不同的有線電視或是衛星電視上,看到與同志生活風格緊密相關的節目,例如以同志為主題的電影(李安的《喜宴》就是粉紅頻道的電影之一)、時尚流行節目、七○年代美國的【Wonder Woman】影集(在當時是同志圈所崇拜的人物)、談話節目、徵人交友啟事、以及一週4次的深夜成人電影等。

        
而《粉紅頻道》的另一幅廣告,更成為脫口秀與談話性節目的熱門話題。這張黑白的廣告上,是前法國總統密特朗與德國總理柯爾兩人面對面、手握手的照片,廣告上寫著:「生活中不光只有性這檔事。」當然,無論Queer Eye forthe Straight Guy”所引起的熱潮,或是接著的同志頻道,我們仍需小心的使用和看待酷兒(同志)其在消費文化中的展現,以防身分認同在其中被消解,成為販賣商品的代名詞,反而變得不被看見。
   
 
 
五、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Harry Brod(1995)Psychological Heterosexism and Anti-gay Violence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Bigotryand Bashing.Men’s Livepp.341-353
JohnStorey(2003)。(李根芳、周素鳳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
NAOMI KLEIN(2003)。《No Logo》,(徐詩恩譯),台北,時報文化。
Pope, H. G.Philips, K. A.Olivardia, R. (2001)。《猛男情結》,(但唐謨譯),台北:杏林文化出版社。
Peter Brooker (2003)。《文化理論辭彙》,(王志弘、李根芳譯)
Ted Allen等五人著,(2005)。《酷男的異想世界》,(宋偉航譯)台北,遠流。
卡維波,(1997),〈什麼是酷兒?色情國族〉,《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
讀本》,台北,元尊文化,頁231-243。
李銀河編譯,(2003)。《酷兒理論》,北京:時事。
林浩正,(2004),〈從恐同症到都會美直男〉,《men’s uno12月號76期,台北。
莫非,(2004),〈流行城市流行什麼事?-巴黎Paris〉,《30雜誌》,200412月號
Fed5受訪網路資料
Chungir編譯,(2003),〈Party offiveBy Rick Andreoli From The Advocate〉。未找到原文。
 
Feb5受訪內容,(2003) 〈QueerEye For the Straight Guy' offers witty fashion advice〉by MELANIE McFARLAND
 
Kyan Douglas專訪,(2004),〈Art &Understanding " Inner Beauty〉 by Dale Reynolds。
Nicholas Fonseca著,Chungir編譯,(2003),節錄自Entertainment Weekly's雜誌2003年8月8日號文章。未找到原文。


[1] 轉引自John Storey著,李根芳譯,(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頁.246
[2] 同上,頁246
[3] 李銀河,(2003),《酷兒理論》中對酷兒和酷兒理論有更詳細完整的介紹。
[4] 轉引自Peter Brooker,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文化理論辭彙》,頁31
[5] 同上,頁31
[6] Naomi Klein著,徐施恩譯,No Logo(2003)一書中的第五章對身分行銷的勝利有詳細的討論與值得思考的觀點。
[7] 同註四,頁69
[8]轉引自《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李根芳譯,(2003),頁.251
[9] 同上,頁251
[10] 同上,頁252
[11] 同上,頁251
[12]轉引自PeterBrooker,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文化理論辭彙》,頁35
[13]《猛男情節》是以醫學的觀點分析男性的肌肉崇拜和焦慮,將之視為接近一種疾病。在此暫不討論。
[14]《粉紅頻道》是法國專為同志打造的付費頻道,下文還會有所著墨。
[15]莫非,(2004),〈流行城市流行什麼事?-巴黎Paris〉,《30雜誌》,200412月號中所提的觀察。他認為節目中同志亦等於女性化、異性戀亦等同於陽剛,但因為節目中的同志在身體的展現上比異性戀更接近所謂的標準男性體態(肌肉、古銅肌膚…),所以這點本人持保留。
[16] Fe5著,宋偉航譯,(2004)《酷男的異想世界》,頁6Fe5是同志五人小組的暱稱。
[17]異想粉雄的用法,代表了仍是不同於一般對於異性戀的觀感。
[18] 同註16,頁7。整本書中不厭其煩的提醒異性戀,這個節目就是要使他們更好、更帥、更受歡迎。某部分很接近於女性同胞被諄諄叫誨的美貌迷思,不知不符合此標準的異男們會不會因此感受到以往女性的壓力而有所反省?不過此點並非本文的討論重點,暫此帶過。
[19] 同註16,頁12
[20] 影集中的觀點相較於卡維波,(1997),〈什麼是酷兒?—色情國族〉,《酷兒啟示錄》中所言觀點當然仍太過光明,少提了酷兒受妒恨的部分,然而,對許多中心唸的成分仍是相當類似的。
[21] Harry Brod(1995)Psychological Heterosexism and Anti-gay Violence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Bigotryand Bashing.Men’s Livepp.341-353中所做的實際研究案例。
[22] 同註16,頁88
[23] 同註16,頁162
[24] 同註16,頁162
[25] 同註21
[26] 詳細可參見林浩正,(2005),〈從恐同症到都會美直男〉,《men’s uno10月號76期。對metrosexual一字有詳細的解釋和中文該如何翻譯的見解。
[27] 網站資料。Chungir編譯,(2003),〈Party of fiveBy Rick AndreoliFrom The Advocate〉。未找到原文。
[28] Kyan Douglas專訪,(2004),〈Art & Understanding" Inner Beauty by DaleReynolds
[29] 同註27
[30] 同註27
[31] Feb5受訪內容,(2003) Queer EyeFor the Straight Guy' offers witty fashion adviceby MELANIE McFARLAND。中有提到美國”TV shows like "Will & Grace," being gay is mentioned. Butyou never actually see…”
[32] 這裡筆者會認為這是一種真實呈現,是因為筆者的男同志朋友間也有著這種特色,牙尖嘴利和反應迅速似乎是很多男同志的說話特色,連MOTSS板自己上也常說男同志是嘴賤的一群,一吵起架來是最累的。
[33] Feb5受訪內容,(2003) Queer EyeFor the Straight Guy' offers witty fashion adviceby MELANIE McFARLAND
[34] NicholasFonseca著,Chungir編譯,(2003),節錄自Entertainment Weekly's雜誌200388日號文章。未找到原文。
[35]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中國史上思想開放的朝代,是否與男性美的蓬勃是否與此有關?亦是有趣的問題。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7792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說好不提這個|Queer|酷兒|男同志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goodsmile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 後一篇:豬油陽春麵+肉類滷菜[台...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hanxin95107所有老師們
翻譯菜鳥一枚,放了些蔚藍檔案的翻譯作品在小屋裡,有興趣的歡迎挑看選看( • ̀ω•́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1:18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