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2 GP

【資料】東周的演變

作者:又回歸人間的老骨灰│2012-09-19 14:58:35│巴幣:47│人氣:1214
算是我要拿來作遊戲的資料…沒意外應該會直接作戰國。

資料來源是維基百科,我想想怎搞成遊戲好了。

---------------------------------------

周幽王被殺後,申、曾等諸侯見目的達到,
而此時鄭、衛、晉等諸侯率領的勤王之師也已經趕到,
於是申侯與繒侯與外面的鄭、衛、晉等諸侯裡應外合,大敗犬戎,犬戎退走。

申、繒、衛、晉、鄭等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與此同時,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為王,史稱「攜王」,這樣出現了二王並的局面。
但是列國中絕大多數隻承認周平王,而不承認周攜王。

周平王21年(公元前750年),
晉文侯殺周攜王,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
由於宗周遭到戰火的破壞,同時犬戎雖然撤走,但是仍然在附近一帶。
於是周平王在秦、晉、鄭等諸侯的護送下,遷東洛邑(成周)。

東周開始。

由於後世的史家往往又把這段時期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所以又稱這段時期為春秋戰國時期。

由於周王室放棄了關中地區,實力大不如前,
不僅無力控制諸侯,還要仰仗諸侯們的供給,
早期主要是鄭、衛國和晉國,到了戰國時期則是魏國和韓國。

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僅留有「天下共主」的虛名。
春秋時期,周王室還有一點號召力,到了戰國時期,連一點號召力都沒有了。

周王室東遷,關中故地被西北的游牧民族所佔據。

當周幽王危難之時,秦襄公從秦起兵勤王,
奮勇作戰,殺退了犬戎,但是沒能救出周幽王。

但是秦襄公的英勇和忠誠得到了周平王的肯定,
於是作為對秦人勤王之功的褒獎,周平王把岐周故地封給了秦襄公,
把秦由周王室的附庸升格為諸侯,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經過秦襄公、秦文公父子兩代人的征戰,基本上收復了岐周之地。

東周開始後,鄭國的鄭武公、鄭莊公父子把持了王朝的大政。
他們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條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擴張,
使鄭國成為春秋初年一個強國,號稱小霸。

由於鄭莊公公朝中的勢力太大,而且常常忙於他在鄭國的私事,
很少入朝聽政,即使入朝,也僅是裝裝樣子,或者干自己的私活。
這樣引起了周平王的不滿。

於是周平王逐漸起用虢公以公化鄭莊公的權力,這引起鄭莊公的強烈不滿。
而周平王在很多事情又必須依賴鄭莊公,
因此不復不向鄭莊公解釋,於是發生了周鄭交質的事件。

《左傳》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強烈的批評,
認為周王室與諸侯互換人質,是自己降格,後患無窮。

前720年,周平王歿,周朝廷準備委任虢公執政,取代鄭莊公。
鄭國在這年先後收割了溫地的麥和成周的禾,周鄭關係進一步惡化。

到了前717年,鄭莊公入朝,
周桓王因為鄭國擅自領軍取用王畿的麥,不以禮接待鄭莊公。
鄭莊公不滿周王的做法,
兩年後(前716年)未有稟告周王便和魯國交換領土 (該協議於前711年落實),
但同年又與齊國一同入朝。

前706年,周桓王收回鄭莊公在周朝的權力,鄭莊公不朝見周桓王,
於是周桓王組織聯軍攻打鄭國,但被鄭國擊敗。
是為繻葛之戰。

此後鄭莊公與周王室不再有大規模的接觸。

---------------------------------------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
那時一些較大的諸侯國,
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并戰爭。

誰戰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議,強迫大家公認他的「霸主」地位。

先後起來爭當霸主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春秋五霸」。

在諸侯爭霸的過程中,大國兼并小國,諸侯國數目逐漸減少,
華夏民族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春秋末年,長江下游和錢塘江流域的吳國和越國,也參加了爭霸戰爭。

起初,吳國打敗了越國,強迫越國臣服。
越王勾踐天天舔嘗苦膽,立志報仇。

他注意增加生產,訓練士兵,積聚力量。
經過長期努力,越國終於重新強盛起來,最後滅掉了吳國。

春秋時期,鐵器已經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中使用。
農業生產中使用鐵鋤、鐵斧等。

鐵器堅硬、鋒利,勝過木石和青銅工具。
鐵的使用,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那時,也開始用牛耕地。
耕作技術提高了,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起來。

一些貴族把公田化為私田,逐漸採取了新的剝削方式,
讓種田的勞動者交出大部分產品,保留一部分產品。

---------------------------------------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的戰國時期,
經過春秋長期激烈的爭霸戰爭,到戰國開始,
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

---------------------------------------

國家體制

國野之制在商代情形一般難以確定。
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形,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
周初周公東征和武裝殖民

周朝是由位於岐、渭至河洛之間的「小邦周」發展而來。
成功取代「大邦殷」而有天下之之後,但勢力並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領土。

原商朝大部分地區,其民眾與周人無論文化還是其他方面,都很不相同。

為了進一步穩固控制東方之土,周公東征,摧毀商殷及同盟淮夷的勢力。
東征勝利後,在全國要衝大封同姓、異姓和古帝王之後於新佔領的東方,以「藩屏周」。
周初這種分封,其實是一種武裝殖民。
這些重要的武裝殖民據點主要有:齊、魯、燕、宜(吳)、蔣等諸侯國。

---------------------------------------

國與野

周朝所分封之貴族及其所率領的公社農民進駐新佔領的區域後,
首先是建立一個軍事據點,這樣的據點稱之為「城」,也稱之為「國」。
而「國」之外廣大區域稱之為「野」。

王朝的畿內和諸侯國都有這種國野之分,即鄉遂之別。

王畿以距城百里為郊,郊內為鄉,郊外為遂。
王朝六鄉六遂,大國三鄉三遂。

周代的「國」和後來的商業城市不同,它對「野」沒有調節生產的功能。
其生計一般都要仰賴「野」的供給,所以周人的殖民營國也兼閡野。

國野之分,亦帶動國人與野人的不同政治地位。
國人與野人同屬平民階層。

---------------------------------------

國人

所謂國人,就是居於國中之民,
他們與統治貴族是同族,有較為疏遠的血緣關係。

周代之宗法制推行,
由於按照「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順序分封,
最後總有人淪為平民,這樣的平民就是稱之國人。

國人既與統治者同族,自然享有較多的政治權力。
由於周代仍然殘存大最的原始民主,
因此在王朝和諸侯國中,國人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其干預政治的方式很多,或決定國君的廢立,或過問外交和戰,或參議國都遷徙,
大凡中原的中小國家如鄭、衛、宋、曹、陳、許或山東半島的莒、紀等表現得最為明顯,
這可能是這些國家中保留原始公社的遺習較多的緣故。

《左傳》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
邢人、狄人伐衛,衛侯以國讓父兄於弟,及朝眾曰:「荀能治之,燬請從焉。」
眾不可,而後師干訾婁。狄師還。

「國人」不是統治階級,無權染指王位,衛侯讓位,
只能讓給「父兄於弟」,這本來是氏族共同體的現象,
但是,凡國之事又要經過全體成員的認可,
所以衛侯讓位而朝「眾」即「國人」,「國人」反對,奴隸主貴族也無可奈何。
這也是氏族共同體的殘留習俗。

《左傳》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三月,
鄭國貴族於如立公子繻,越一月,
「鄭人(即鄭國「國人」)殺繻,立髡頑,子如奔許」。
這種內政外交方面的例證很多。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中原小國深受其苦,朝楚則晉攻之,朝晉則楚攻之。

衛國夾在晉、楚之間,
有一次,「衛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於晉」,
衛侯乃「出居於襄牛」(《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國國君在外交上違背「國人」的意見而自作主張,就被流亡於襄牛,
如果不從氏族社會遺習去看「國人」的行為,是很難做出充滿的解釋的。

---------------------------------------

野人

野人,即居於野之人,亦稱庶人。
與周的統治階層沒有血緣關係,他們的來源是被征服的民人。
武王滅商和東征勝利以後,他們對被迫遷於成周的殷民稱之為「殷庶」或「庶殷」。

對一般被征服的部族和小國,則稱之為「庶邦」庶人與「國人」之不同,
在於前者是外族,後者是本族。他們的地位差別,表現非常明顯。
當時的「野人」雖也保有公社組織,但在古籍中絕無「野人」與政之例。

野人雖不能不參政,但是他們亦不是奴隸。
野人與國人一樣,都必須服役,而且亦與國人一樣可以享受一定免役。

但野人所服之役比國人要差許多。
如兵役,野人僅負責軍械的搬運等粗笨之活,
以及照顧侍侯國人,他們多無參戰之權力。

但野人地位雖低,畢竟尚屬平民階層,
他們平時生產和生活有自己的公社組織。

周人在征服東方廣大區域後,並沒有破壞該地區原有之公社機構。
甚至其公社中之貴族亦不更換,只是讓他們轉而效忠服侍他們而矣。
與國人一樣,貴族無權對野人隨意進行處置和殺戮。

---------------------------------------

國野的區別

國人雖為平民,但他們有資格享接受教育,而野人則無受教育資格。

國野區別的消失

西周末期開始,國野區別開始漸漸消失。
春秋時期乃國野區別消失加劇的時代。
春秋時晉國「作州兵」與魯國「作丘甲」都是促使了國野的消失。
作州兵和作丘甲,目的都是讓野人與國人一樣當兵,從而擴大兵源。

春秋中後期,國野的趨同,原鄉存於國人中的「鄉校」亦常見於野人之中。
野人政治地稍有抬升,但更多則為國人政治地位急劇下降。
這就是孔子所嘆之禮崩樂壞。

---------------------------------------

鄉里

春秋時期,隨著「國」「野」區別的逐漸消失,
當時的公社形式也就逐漸發展到了「書社」階段。

「書社」是公社向地方行政單位之鄉、里過渡的一種形式。
在春秋時期的文獻中已經出現了鄰、里、鄉、黨的單位,
鄉下有黨,里下有鄰,但鄉與里的關係,不甚清楚。

當時的鄰、里、鄉、黨,有時並列,有時交織,又時稱鄰里,時稱鄉黨。
這種互混,正是一種新制度產生時期的正常現象,並不足奇。

鄉是郊內「國人」居住的聚落,原來本指一個公社組織;
黨「謂族類無服者」(《禮記·喪服》鄭注),
說明它是因族而成,族黨關係密切,多相連稱,是為有血緣關係之人組成之公社。

一旦其中一人出事,往往同黨之人多受牽連,
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云:「盡殺奕氏之族黨」。
昭公二十七年又云:「盡滅郤氏之族黨」。

春秋以前也有鄰里組織,它是以相鄰的幾家作為一個編製單位的。
《周禮·地官·遂人》職的「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便是其例。

西周時期的鄰、里組織,
主要分散在「野」里,它與「國」中的鄉、黨不同之處有政治等級上的尊卑,
政治權力上的不同以及經濟剝削上的差異,等等。
但其與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作為一種地方行政機構的鄉、里,在本質上是有區別。

「書社」形成之後,這種鄉、黨、鄰里也就先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行政機構。
不過,當時的奴隸主貴族為了保證這套行政體系的鞏固,
仍然沿襲了原來的血緣地域組織在內的約束力量及其形式和名稱,
貫穿以新的統治內容,從而改造為共賞同罰的隸屬機構。

例如,原來的「國」中仍有鄉、黨的單位,
同樣,「野」里仍有鄰、里的組織。
這是在公社殘跡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為新型地方行政組織的。

---------------------------------------

郡縣

鄉里產生,促進郡縣之發展。
鄉、里本較郡縣產生的早,當郡縣還在邊境出現時,鄉、里已在中心地帶形成,
它們的性質是一致的,因而奠定了郡縣廣泛推行的基礎。
所以,在中國的郡縣制尚未形成前,在各諸侯國之下是鄉、里、而不是郡縣。

縣的起源,或舉楚或舉秦,今難詳證,
不過早期的縣大抵都是國君直接統治的領邑。

公元前627年,
晉國胥臣薦舉郤缺有功,文公賞以「先茅之縣」(《左傳》信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294年,
晉勝秦於輔氏,「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大伯以瓜衍之縣」(《左傳》宣公十五年)。

最初的縣都設在邊地,
《淮南子·主術》高誘注云:「縣,遠也。」甚是。

這些縣,具有國君直屬的邊地軍事重鎮性質,國君任命的縣之長官是可以世襲的。
春秋後期,隨著社會的變化,晉國出現了代表新興勢力的卿大夫。

這些卿大夫就在他們的領地內推行了縣制,
因而縣也就逐漸變成了一種地方行政組織。

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又出現了郡的組織。
郡,本來設在新得到的邊地,
因為邊地荒僻,地廣人稀,面積雖然遠較縣為大,但其地位要比縣低。
隨著春秋戰國間政治形勢的發展,
郡縣制便由邊地向內地推移成為鄉、里之上的一種機構。

郡縣兩級的地方組織即郡下分設若干縣,當是戰國時代邊地逐漸繁榮以後的事情。

---------------------------------------

奴隸

與一般概念不同,奴隸在周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實際並不居於主要地位。
因此說周朝社會性質為奴隸社會並不準確。
周代社會生產水平和方式決定奴隸的數量和使用範圍都相當有限。
而奴隸的用途,更多是用來祭祀。

---------------------------------------

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

周王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僅次於周王有師、保兩大官僚。
師、保即太師和太保,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並且為青少國君的監護者。

這種政治上的長老監護制度,
是從貴族家內幼兒保育和監護的禮制發展而來,
並由此形成的一種官職。

---------------------------------------

中央政權

中央政權有兩大官僚系統,分別為卿事寮和太史寮。

卿事寮

金文中的「卿事」,就是文獻中的「卿士」。
《說文》云:「士,事也。」兩者都稱為寮,說明是當時的兩大官署。

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事四方」。

所謂「三事」,是指王畿內的三大政事;
「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諸侯事務。

卿事寮的長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師,中期以後主要是太師。

屬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馬、司土(徒)、司工(空)。
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
司馬是掌軍賦的官;
司空是掌建築工程等的官。

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獄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較低。
又有「師氏」、「亞旅」、「虎巨」,是掌軍旅的官。
有「趣馬」,是掌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納王命的官。

「古代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長官,無論太師或太保都掌握軍政大權,
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過。

太史寮

太史寮的長官是太史,主管冊命、制祿、祭祀、時令、圖籍等,
既是文職官員的領袖,又是神職官員的首領,其地位僅次於卿事寮。

其屬官,根據《禮記·曲禮下》主要有「六大」,
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

「六大」亦稱「天官」,這些官職來源可能比較原始,並且看作神職是有來歷。
六大之中,以太史為長。

太史與太師、太保一樣,都可稱為「公」。
如召公官為太保,周公官為太師,畢公官有太史、而都被尊稱為「公」。

周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
所以六卿職守中的多數與宗教事務有著密切關係。
中期以後的宗教職能在政權機構中逐漸削弱,
「因而明保、明公、皇天尹大保、大保之類的官職已不復見,
這意味著政務官職機構的擴大、也說明西周王國的官僚機構有了發展。

---------------------------------------

地方政權

周朝實行的是典型的封建制。
周王朝把王畿以外之地分封給同姓、功臣和先代後裔,授以不同的爵位,
建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以拱衛王室。

周初封國中,姬姓諸侯國數量最多,
《荀子·儒效》篇中:「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又說:「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大概共封了五六十個新國。

姬姓諸侯國中,多為文、武、周公之胤,且多為周公旦攝政時所封。

出自文王之諸侯國,主要有:
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郇等;

出自武王之諸侯國,主要有:
邗、晉、應、韓等;

出自周公旦之諸侯國,主要有:
魯、凡、蔣、邢、茅、胙、祭

異姓諸侯國多為功臣、前代賢王和歸附小國,主要有:
齊、呂、申、陳、宋、薊、焦、祝、杞、紀、許、楚等。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諸侯國,
如越、英、舒、黃、江、息、徐、莒、奄、郯、萊、六、鄖、孤竹、
邾、繒、祝其、費、顓臾、鮮於等。

他或過於弱小,為大國之附庸,如郯、顓臾等;
或周初不承認周王室而遭到鎮壓,成為周王朝之諸侯國,如奄、徐等;
或者實力雖有,但因各種原因並不周王朝所承認為有資格為獨立諸侯國,如邾國。

以上為周初封建之國,西周自康王之後分封逐漸減少,
其主要分封之諸侯國主要有:鄭、梁、秦。

以上諸侯國中,最重要之諸侯國有:齊、楚、秦、晉,
此四國於春秋之時發展成為一流強國。

尤其楚、晉兩國,春秋末期,有一統天下之勢及能力者唯此二國。
然戰國初期,晉國轟然倒塌,一分為三;
而楚國則自楚威王之後,雖挾滅越之威,但卻風光不在,屢為秦國所敗,國勢日削。

西周時期,畿內諸侯多稱「伯」,如芮伯、鄭伯等;
畿外諸侯多稱「侯」,如魯、衛之君稱魯侯、衛侯。

侯、伯當是爵位名稱,西周時期稱公的較為普遍,
王朝中的大臣都稱公,如周公、召公,公在當時也可能是一種爵位。

周代真正的五等爵,有人考證就是被後人說的畿服制的侯、甸、男、采、衛。
這種說法雖尚有可疑之點,但大致不錯。

按照周制,大國諸侯有時還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
如周初衛康叔為周司寇,西周末期鄭桓公為周司徒,都是其例。
諸侯在其封國內設置的官制,大略與王室相等,還有軍隊各自成為一方之主。

周天子對諸侯擁有較大的權威,諸侯還能聽命納貢。
《左傳》昭公十三年說:「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

除貢納外,還需朝覲述職,出兵從征。

周天子有權干涉諸侯內政,有時還向諸侯國派遣監國的使臣,
與諸侯並稱為「諸侯、諸監」。

西周時期,周天子尚能號令諸侯,
進入東周,周王室權威下降,諸侯多不履行對王室的義務。

王室本身還要依附當時之大國晉、鄭與衛,更不用提號令諸侯之事。
周鄭交質與「射桓王肩」,更讓周天子之僅存之威嚴也亦喪失。

然列國之諸侯在名義上仍為周王之臣屬,
除楚國之外,多無譖越稱王之舉。

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為自己本國利益服務,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
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號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實則行擴張兼并之實。

進入戰國之後,國家兼并多已完成,
周王朝之諸侯國,僅剩20多個,其中最大者七,號為戰國七雄。
戰國之世,除魏惠王、齊威王曾有朝周之舉,然亦是作秀,
其他諸侯國之國君已再無朝周之舉。

---------------------------------------

世卿與世祿

所謂世卿,是指在天子或諸侯之下之世族世襲享有卿的地位並且掌有政權者。
如周公之職,直到東周中期仍然為周公旦家族所世襲,同樣還有召公一職。

這種世卿制度與民族集團互為表裡,世代執政本于氏族共治之習,
而氏族的存在也仰賴於世代把持官府,
故曰:「棄官,則族無所庇」(《左傳》文公十六年)。

掌政的世族都要盡量把持他們的既得利益,
同一氏族的成員是不輕易排斥於權益圈之外的。

所以,魯有三桓,鄭有七穆,原先都是兄弟,宋的華氏當權的更多。
所謂「政由寧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則是舉族而言的。

世族之身份和地位,並不是天子和國君所能決定,而由世襲而成。
世族有和周王同姓異姓之分,他們的形成各有特點。
周王室的世卿巨室大多是周初東征的貴胄,不是周王之親戚就是傳統大氏族的後代。

周初東征之際,往往有的兒子在外殖民建國,有的兒子留守王室輔政,
此即春秋時代隨武子所說的
「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舉不失德,賞不失勢」(《左傳》宣公十二年)。

--

關於周朝的史書及典籍

《左傳》,春秋三傳之一。
作者春秋末期史官左丘明。為編年體史書。

《公羊傳》,春秋三傳之一。
作者戰國齊國人公羊高。

《穀梁傳》,春秋三傳之一。
由子夏口傳,穀梁赤記錄,成書於漢朝。

《禮記》,十三經之一。
由西漢文學家戴聖編著。

《戰國策》,多人編寫,但大都無人可考誰主筆,非一時一地一人編寫而成,
至漢時已缺數卷,由劉向再度重編,至北宋時,僅剩廿一篇,
由曾鞏訪諸士大夫家方編整完成。

--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74448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春秋戰國

留言共 12 篇留言

夏生秋人
先收藏,有空慢慢看OAO

09-19 15:08

齊格琳德
宋襄工的爭霸基本上算是失敗收場
所以有些說法不把宋襄工納入五霸之中

09-19 16:32

怪胎
網上找的一些資料:

春秋五霸的六種說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7%8B%E4%BA%94%E9%9C%B8

西周滅國始末與東周權威低落的原因
http://www.fjedu.net.cn/home/space.php?uid=41935&do=blog&id=157077
http://www.hbqnb.com/news/Html/lishimantan/2012/57/19324186299169.html

09-19 16:35

任孤行
周室根本是擺設用的東西
就像漢室末期一樣

09-19 16:56

_ˇ龍二*’_
寫得很詳細~
話說我想問戰國時期那些諸侯國互相政戰到底都是用甚麼樣的理由打的?
該不會不過問開戰理由吧?

09-19 17:01

秘密影
周室後期比漢室可憐[e28],至少漢室有梟雄願意挾天子已令諸侯[e36]

09-19 17:55

佐駒成澤
前一兩年才聽張大春在廣播說書:東周列國記阿[e17]

09-19 18:55

幻影.風
這資料談到很多以前沒看過的東西阿

09-19 19:29

刀聖李
周代其實就是奴隸社會

09-19 20:50

月君
感謝發表如此有價值的文章。

09-20 21:13

名無きさん
好文~!!不過好幾個字看不懂@@

09-22 11:50

刀聖李
战俘、被掠取者、被征服者
  特别是商和西周的奴隶,大概绝大多数都来自这些人。从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铜器铭文可以看出,无论是商、周王朝或是其敌对的方国、部落,都力争在军事行动中擒获战俘并掠取对方人口。商代贵族获得的大量俘虏,如羌人、夷人等,一部分用作人殉人祭,一部分则沦为奴隶。西周时期,杀人祭祀的现象大大减少,俘虏用作奴隶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在西周前期的小盂鼎铭文所记的征伐某个方国的战争中,周人斩获了三千八百多个首级,还俘获万三千八十一人。《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俘虏的记载很多。战国时战败国的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
青壮年大批战死,《尉缭子·武议》就指责用兵攻人者“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时人亦常把奴隶称为“虏”。不过在战国时期,其他来源的奴隶急剧增加,俘虏作为奴隶来源的重要性不如过去突出。
  征服者对被征服的国家或部落的处理方法比较复杂。从西周春秋时代史料看,统治者往往使被征服者中原来有射御等作战技术的人充当在军事上为他们服役的“臣”、“仆”,使原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成为为他们耕种土地的“庸”;同时不仅允许这种臣、仆或庸有家庭,而且还让他们大批聚居在一起。他们究竟是否应该看作奴隶,尚有待讨论。

10-16 14:00

又回歸人間的老骨灰
我慢慢看10-18 23:4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2喜歡★ss701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日記】謝謝常來玩的朋友... 後一篇:【資料】先秦行政區規畫...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xzp83502在線巴哈們
果果日記小屋更新 歡迎進來參觀 謝謝^^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1:4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