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自由象限評研會客室】【矢夜】觀看勇氣本身與救贖的天使之筆

月下七光 | 2021-09-27 15:22:45 | 巴幣 2214 | 人氣 464


欸?評研組會客室是啥?沒聽過?以下先來簡介下這個評研組目前發展業務的內容:

第一、這是有別於活動的,只是評研組的人會去騷擾作家進行的業務,旨在推廣作家的作品與作家本身。
第二、進行方式主要是評研組的人會去找作家,然後開始訪談,最後做成一份簡單的紀錄!
第三、與活動組的分野很簡單,評研組通常是「去找作家、推廣作家」,活動組是「整體公會的活動」

──應該很好懂吧?(((゚Д゚;)))
──應該很好懂吧?(((゚Д゚;)))
──應該很好懂吧?(((゚Д゚;)))(#

※請使用闇黑模式



訪談者的雜言

評研組會客室,本次的訪綱所注重的,就是進行一件寫作時,有些必要考量的事情:主題性。主題性是一篇小說「核心概念」的精髓,也就是:寫了一篇小說,你想要說什麼?

──這樣的一種考量面向。由於編輯者近來忙於準備研究所甄試,時間非常之緊湊,如果出現什麼編輯/處理上的錯誤,請立刻留言告知。

總觀而言,這次要訪談的文本是矢夜所寫下的〈天使的日記〉,這篇作品涉及的領域或命題,則是有關於「勇氣」與「救贖」,以上兩者的共同性,就是「成長」




WHO is 矢夜?
矢夜是──誰?

那麼,矢夜是怎麼來的?如何接觸創作的?

從矢夜的訪談紀錄稿來說,接觸他人創作之初,「要到高中學測結束,才開始廣泛涉獵」,矢夜是以進入擁有自由的閱讀空間為前提,才廣泛涉獵創作。最初的創作思維,矢夜本人的用語是:「全是一堆『畫面感』,導致我曾經想當漫畫家。但現實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比起圖畫,我更適合用文字來詮釋我的故事,這就是我寫作的初衷。」

當然,人的心態會隨時間改變,矢夜也是如此。

「 除了『畫面感』以外,我反而更側重『心境』一方面的詮釋。」那麼,矢夜這麼一個筆名,來自的心境也是特別的,是來自另外一篇作品的角色──「矢夜空耀」這名稱而來,意思為流矢在空中閃耀。更細緻來說,矢夜會說:「可能,是一抹劃破黑夜的流矢。不知道會不會閃耀,度過慢慢黑夜。我依然存在於夜空之中。」

這近於詩意的表達方式,貫徹了〈天使的日記〉,也貫徹了矢夜的寫作風格。

「越仿真、越像個真人的『心境』是如今的目標。 包含了掙扎、挫折、成長。許多的內心戲都會包含其中。以往注重畫面的『片面』,現在則是詮釋一個人的『全面寫實』,這就是不同的點。 說故事的角度也全然不同了。」

「不只陳述畫面(初衷),而是描摹一個身而為人的一切(如今) 。」
這就是,矢夜如今的寫作。


GROWING UP & WRITING
成長為題的寫作,寫作帶來的成長

「為了描寫一個心境,我會花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去嘗試沈浸在作品的心境主題之中,不到我認可的程度我是不會寫完、發表出來的。所以一路上都是跨過挫折的難關。」──矢夜

對於矢夜,沒有自認為失敗的寫作,而是寫作的每刻都是難關的克服。「作者同作品、主角一齊成長。不論作者是否體驗過。第一次的體驗,作者幾乎是陪著主角親自上陣線。 再次體驗的話,作者反而可以從主角的體驗看出其他觀點。」

「不論何時,我都是一邊創作一邊成長。 哪怕對比於現實再怎麼稀微。寫下去的當下,我改變了作品,也改變了我自己。『成長』——這就是寫作帶給我的。我現在欣賞的作品類型也都跟成長有關。」

那麼,進一步問:成長是什麼?
「迷惘與救贖、痛苦與解脫、重新體認自己的一切、自己與自己過往的和解等。」
──這些對矢夜而言,都是成長的故事類型。

此後,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天使的日記〉又是什麼形式的成長?作品用了什麼要素?


BLANK
〈天使的日記〉的「留白的成長」

「我沒有把我的成長史寫入天使的日記中,但這毫無疑問的,也是一個成長作品。而答案,或許可以『自行填空』。」──矢夜

矢夜在寫天使的日記的時候,有「留白」。 天使的日記是「自己救贖自己的故事」。痛苦描寫很多、黑暗的色彩描寫很多
—— 但一個人的心境成長矢夜幾乎帶過,用「天使無法觀測」這點來留白。

天使的日記是一個: 可以讓所有需要的人看見「自己的光芒」,「為了自己而成長」的故事。正因為矢夜陷入過這樣的絕望,所以他知道——也同時知道,肯定不只矢夜一個人有這種自我折磨。


主題性的彰顯:「拋棄客觀本身」的媒材,對立或關聯的要素

媒材
DIARY
日記

日記是一個人的紀錄。 天使再怎麼客觀,卻也不是當局者迷的主觀。也就是再怎麼觀察,都會陷入個人主觀的困境。 那麼,就放棄客觀, 以天使的觀察作為紀錄,在盡量評定為客觀的元素之中塞入了絕對主觀的「日記」,那麼身為這作品的天使或是主角。 都是作品中,帶有自我意識的主觀角色罷了。


重要要素
SUICIDE
自殺

自殺這個連結——通常是想到死亡。但矢夜在第二章中有提到,其實分成許多種種類,而不外乎都是經過心裡掙扎的。 而心裡掙扎很不現實的一點,只要是人,都有想要存活的念頭。就如同黑色在心理學的解讀是希望。 所以這是最為挑明的掙扎。 「我想活著。」是天使觀察的主角所說的話,其實這是最為不現實的一句話。 因為通常而言我們會說出「我們想死」,卻不會說出內心的「我們想活」。

所以天使的日記才是創作。也希望藉由自殺者的這段話喚起人們內心深處想要活下去的念頭。


對立要素
PARANOID and HOPE
偏執與希望

絕望的本因即是偏執。 人和環境是互相影響的,每個人做出什麼舉動,環境就會反饋出舉動的答案。 惡性循環下去——即是絕望。 而既然是思考——思考的負面詞彙也是偏執,不如說在這裡希望才是飄渺的詞彙。但這就是天使的主觀預設了:祂期望看到希望的結局,但祂看過太多太多因為個人偏執而把自己推入深淵的存在。


對立要素
to DIE or ALIVE
自殺與想活

「在無關人眼裡看來—— 不管你自殺或想活,都是自私。」

說難聽點,我們為了夢想,為了愛人,為了所有正面想法而行動的舉動。 在不懂全局裡的人眼裡看來,都是自私。他們不會懂我們所思,而只有我們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所以翻開來解釋下來的話: 其實是「想死的舉動」對應「想活下去的覺悟」,自殺是絕望,覺悟是希望。



訪談穿插的資料

矢夜觀賞的作品類型分享



〈天使的日記〉參考書




這本書影響〈天使的日記〉很深,是一名心理師寫出來的專業文章,矢夜用了許多轉化或帶入的手法,將心理學的專業變成通俗易懂,且帶有個人色彩的創作。

那麼,矢夜如何使用轉化或帶入的手法?

於這本書,所寫的是:「世界進入網路E世代,人也因此來到了新的孤寂世代,也因此如今的文明病……(略」

而轉化後,成為以下:

「事實上,就其之一而言/
人們的抑鬱已經繚繞了好一陣子了。 痛苦、憤怒、哀傷、愧疚。在這樣全世界皆孤寂的時代似乎令人感到尋以為常。曾經我也看著這些痛苦肆意發難而感到悲傷。」


訪談者小結

這篇訪談是很特殊的嘗試,不同於以往Q/A形式,而是主題性的將作者的回應「置入、潤飾」,一篇訪談很重要的是「訪談對象」說了什麼。然而,當「問題」轉化為「主題性格式」,一段段梳理下來,說不定對於訪談的內容,可以有更容易理解的性質。也就是訪談者/受訪者混為一體(?)又不互斥的狀態下,鮮明性內容,或許訪稿可以更好閱讀。








圖片來源: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