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教學】印刷混色

愛天使亞夜 | 2020-12-21 22:31:33 | 巴幣 126 | 人氣 756

大家好這裡亞夜。

一陣子沒有發教學了。
之後可能會考慮把之前發過但掛掉的教學做一個Renewal,
不過在那之前,
還是要先講點新的東西。
今天要講的是:混色。

【RGB模型】


想必大家一定對上圖十分熟悉。
是的,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光學三原色」。
我們透過電腦螢幕所看到的色彩繽紛的圖片,
原則上就都是用RGB三色的發光元件去發光然後互相疊加出來的。
到這裡為止還不算進入主題,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印刷混色,
也就是CMYK的混色。

「紅綠藍三原色」,
大家都不陌生。
「紅黃藍三原色」,
應該也有人聽過,
但你有真的拿水彩去混看看混出來會是什麼顏色嗎?

應該還是混的出黑色啦,
只是這個黑色有點不那麼黑而已。

【CMY模型】

實際上,
印刷三原色會長這樣:

如果你的第一個反應是:臥槽,阿不就「紅綠藍三原色」的補色而已?
那恭喜你,
你已經抓到重點了。

人對「色彩」的反應來自於眼睛中的三種感光細胞,
這三種感光細胞分別對「紅色光」、「綠色光」及「黃色光」敏感,
然後依照這三種感光細胞被刺激的比例不同,
在大腦裡合成出我們所看到的顏色,
因此重點在於:光。
我們如何看到一個物體的顏色?
首先要有光。
光打在物體上,
然後物體反射了特定的色光給我們的眼睛看到,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那個顏色。
重點:物體本身不發光!
因為物體不發光,
所以如果沒有光照,
那我們看任何東西就都會是黑的。

那為什麼光打在物體上我們卻會看到繽紛的色彩?
這是因為我們預設打出來的光是白光,
而被光照的物體會吸收一部份的光並反射特定顏色的光,
這使的物體產生不同的顏色。
重點:吸收一部份的光。

所以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重點了吧?
三原色光是「紅綠藍」三種顏色,
疊加在一起變成白光。
那反過來說,
顏料的原色就是「只吸收紅綠藍其中一種顏色」的物質,
這樣疊加起來就能三種都吸收掉,
變成黑色。

所以說印刷色才會是色光的互補色。
紅色光就是沒有藍光也沒有綠光,
因此紅色並不是顏料的三原色,
因為你需要透過添加洋紅色(吸收綠光)與黃色(吸收藍光)來得到。
同樣的道理,
藍色也不是三原色之一,
因為你必須透過添加水藍色(吸收紅光)與洋紅色(吸收綠光)來得到。

基礎理論到此為止的部分,
如果有好好理解脈絡的話應該可以看得懂。
如果還是看不懂的可以建議再重頭看一遍,
或者留言詢問。

【CMYK模型】

接著我們進入下一個部分就是講實際應用,
實際上,
CMY三原色模型並不是這麼亮的顏色,
而是會呈現以下這樣:

比較圖:
可以看得出來,
實際印刷色比理論色要偏灰一點。

沒辦法,
這是受限於印刷標準的限制所致。

首先,
我們的紙張就不可能是純白的。
至少,
它沒有螢幕全亮的白屏那麼白。
再來,
印刷所使用的標準化的墨水顏料,
就算不考慮其成分公差導致的色差,
單就理論而言,
你也不可能達到完全只吸收1種色光的境界。
再來還有一點就是,
墨水需要時間乾,
如果「太溼了」就會導致乾不了,
因此實際上的100%顏色也並不能100%吸收該種色光,
也因此,
三種顏料100%全混在一起,
當然也無法把三種色光都吸收光,
因此只會形成很深的灰色而不是真正的黑。
這一段如果看不懂倒無所謂,
記得一個重點是:對應印刷所使用的CMY模型無法100%重現RGB模型的所有顏色。
那如果我一定要重現某種CMY模型表現不出來的RGB色彩怎麼辦呢?
有一個辦法:使用特殊色。
這其實就跟你畫水彩一樣,
理論上你只需要準備3種顏色就能調出所有你需要的色彩,
但實際上你不會只準備3種顏色。
印刷也是同樣的道理,
你需要擴大表現力就必須使用特殊色,
當然價格就會飆升。
而就算我們不談價格,
因為特殊色的使用也是case by case的,
因此今天我們就不去細談,
我們將重點聚焦在CMY模型的混色。

上圖是CMYK模型中,
CMY黑跟K100黑的比較圖。

如果運用CMY模型中的三種顏料來拼湊黑色,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察覺到,
這不僅非常浪費墨水,
而且染出來的顏色還不夠黑。
為此,
我們需要加上第四色——黑色,
因為黑色是印刷中用量最大的顏色,
這不只能豐富畫面表現還能節省成本,
因此CMYK四色模型就成了我們現在印刷的基礎。

好了,
回歸重點,
來講一下基本的混色。
大原則來說,
等比例的CMY,
可以直接兌換成CMYK中的K,
只是K還是會稍微深一點。
例如剛剛演示的C100M100Y100實際上就比K100要淺一些。
但不論如何,
只要CMY三色同時存在,
那麼理論上就能用K代替掉,
因此CMY模型中原則上只需要2種顏色去做混色即可。

所以,
最基本的調色法就是,
把RGB三色的數值分別乘以100/255,
然後再用100減去,
然後再把RGB標籤換成CMY標籤即可。
例如,
R255的紅色,
RGB三色各乘以100/255就是R100,G0,B0,
接著用100減去,
變成R0,G100,B100,
然後換成CMY標籤,
即得到C0,M100,Y100。

當然,
這種轉換方式雖然泛用,
但需要大量計算不說,
也不夠直觀。
事實上,
一些常用顏色,
我們是可以直接背起來的。

【色票】

常用的顏色:
看起來很複雜?
其實並不複雜。
原則上我們還是可以照基本的邏輯來選色。

以下是敝人所使用的記憶法,
如果你能發展出自己專用的記憶方式,
也不妨留言與大家分享看看?

C:基本視為藍色
M:基本視為紅色
Y:基本視為黃色
然後用國小學的「紅黃藍」調色法去做沿伸:

老師說,紅+藍=紫色,
所以紫色是CM混出來的。
偏冷的紫色(藍紫色)就C多M少,
反之偏暖的紫色(紅紫色)就C少M多。
CM一樣多的是正紫色,
但是C100M100是正藍色。

老師說,黃+藍=綠色,
所以綠色是CY混出來的。
偏冷的綠色(青綠色)就C多Y少,
偏暖的綠色(黃綠色)就C少Y多。
CY一樣多就是正綠色。

老師說,紅+黃=橘色,
所以橘色是MY混出來的。
M多Y少的橘色偏紅,
M少Y多的橘色偏黃。
MY一樣多的是正橘色,
但是M100Y100是正紅色。

【對比】

在上色彩學的時候,
或許都會強調一個概念:「互補色是對比最大的顏色」。
其實這句話是錯誤的。
你不相信嗎?
K50(50%灰階)的互補色就是自己,
對比度是多少?
你不相信,
Photoshop打開來按填滿50%灰階,
然後再按負片效果看看。

什麼時候需要強調對比?
主要用在文字上。
如果文字的顏色跟背景的顏色對比不足,
那字就會融在背景裡面導致看不清楚。

如果要讓字體看的清晰,
對比度需要達到一個程度,
雖然不是只有唯一一種標準,
但敝人習慣使用「亮度法」這個原則。

亮度法,
指的是把顏色轉換成Lab模型。
Lab模型中的L就代表「亮度」,
純白色就是L100,
純黑色就是L0,
而黑白就是人眼所能認知的最大對比,
因此把顏色轉換成這個模型,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較直覺地分析對比問題。

Lab模型中的Lab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L代表亮度,0為黑色100為白色。
a代表「有多紅」,-100為綠色100為紅色,0是不紅不綠也就是灰色。
b代表「有多黃」,-100為藍色100為黃色,0是不黃不藍也就是灰色。
最常見的紅綠色盲患者便是因為無法感知到a值,
因此無法分辨紅色跟綠色的差別。
當中,
ab值跟對比的關係並不大,
我們比較需要記的是L值。

以下是各常用色的L值:
附帶一提,
背景使用的K75深灰色的L值是43。

原則上來說,
L值能夠差到20以上,
只要線條不要太細,
基本上人眼就能有基本辨識。
而L值差到40以上基本上只要不是色盲就都分得出來。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CMY模型中,
三色的L值相差很大呢?
對的沒錯,
M顏色最深,
因此紅色系的顏色相對來說不適合放在黑底上。
C稍微淺一點但差距沒很大,
而Y的對L值的影響幾乎沒有,
因此純粹的Y值貼在白底上基本上根本沒人看得到。
用這種方式找對比,
例如在製作海報或卡片遊戲時特別有用。
當然,
以上只是找對比的一種方式,
並不是絕對唯一的方式,
例如C50跟M50的L值相差只有4左右,
但他們之間的對比度還是滿大的,
這是因為它們的a值剛好一正一負所致。
使用L值作為判斷依據的理由是因為夠直觀,
L直越大代表顏色越淺(越接近白色),
反之越小代表顏色越深(越接近黑色),
因此就算沒有背大體上憑直覺也能大概感受到顏色的深淺對比,
在作業上當然相對來說就會比較方便。

【漸層】

使用漸層填色時,
邏輯很直覺的,
反正就是三原色之間做線性變化就對了。
例如紅色(R255,G0,B0)到綠色(R0,G255,B0)之間的漸層,
那麼正中間的顏色就是R128,G128,B0的土黃色。

↑使用Photoshop漸層工具編輯的紅綠漸層。

很容易理解吧?
紅色越來越少,
綠色越來越多,
中間自然就是紅色跟綠色交織的地方,
那自然就會有一些些黃色出現囉!

那CMYK模型呢?
從紅色(C0,M100,Y100)到綠色(C100,M0,Y100),
那中間必然出現C50,M50,Y100的土黃色。

↑使用Photoshop漸層工具編輯的紅綠漸層/CMYK模式。

到這裡沒什麼大問題,
那為什麼要特別提出來講呢?
主要是因為CMYK模型中有一個我們用來偷工減料的色素:K。

想想看喔,
假如今天我們要做一個紅色到黑色的漸層,
使用CMY模型的話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從C0,M100,Y100→C100,M100,Y100,
中間有變化的就只有C值而已嘛,
所以我們預期的效果會是這樣:
確實,
效果也該是這樣。
但因為我們在印刷時不能使用C100,M100,Y100這個黑色,
必須使用K100去代替這個黑色,
因此這個漸層實際上會變成這樣:
臥槽見鬼了不成?

其實你從漸層的原裡去想,
你實際上是從M100,Y100直接變成K100,
因此中間色是什麼?
M50,Y50,K50。
這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
但是你跟前一個漸層比應該也看的出來,
M50,Y50,K50這個顏色感覺上沒那麼紅了。
這不是廢話嗎?
M100,Y100才是紅色,
你MY都只有50當然就不會紅。
反之,
CMY模型中的漸層音位沒有K這個偷雞的色素在,
因此它始終能保持著M100,Y100的顏色,
也因此才能保證整個漸層維持漂亮的紅色並且逐漸加深。

那我們要如何改善這個問題呢?
路不轉人轉啊!
漸層會出現預期外的狀況,
是因為紅色減少了的緣故。
那麼我們只要讓紅色不減少不就好了嗎?
所以,
原本是M100Y100→K100的漸層,
改成M100Y100→M100Y100K100的漸層就不會有問題了。

這是M100Y100→M75Y75K100的漸層。

這是M100Y100→M100Y100K100的漸層。

兩者的效果肯定都比之前要好得多。
而當中,
當然後者效果更好,
這是因為後者沒有顏色消退,
但前者還是有些許的顏色消退。

或許你會納悶,
為什麼明明後者效果更好卻還是要介紹前者呢?
這是因為,
印刷需要。

要記得,
印刷不是顏色噴上去就沒事了,
你還得讓墨水乾。
你噴得墨水越多,
那麼墨水就乾得越慢,
墨水乾得越慢,
就有可能拖到量產。
怎麼說?
如果第一張紙的墨還沒乾第二張紙就印好並且疊了上去會發生什麼事情?
很容易想見的吧?
墨水會沾到第二張紙的背面,
並且第二張紙壓上去的時候還有可能「拖」到還沒乾的墨水導致第一張紙的墨水暈開,
在這種情況下印刷就失敗了,
因此業界對於印刷墨水的使用會有總量限制,
標準是C+M+Y+K不得超過300,
但大多數的印刷店會跟你說不得超過250,
這是因為台灣濕度在世界範圍內算是高的,
即便沒超過300,
超過了250也有可能來不及乾造成NG,
沒人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所以為什麼敝人要特別介紹M75Y75K100的例子,
因為這是用戶在這個案例中所能使用最深的顏色。


【後記】

以上這就是今天教學的所有內容,
有一部份是之前講過的,
不過還是在重複一遍給沒看過的讀者這樣。
如果你是純CG插畫家,
那麼其實這篇對你來說用處並不大,
因為你不會用CMYK模式畫CG。
就算事後要印成同人誌,
因為CG用色的複雜性,
原則上直接轉CMYK再做點小調整——甚至懶一點不做調整原則上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除非你原始的畫面就偏案並且大量用到黑色,
(因為RGB色域比CMYK色域廣,K100實際上並不是純黑所以無法真正表現出RGB的黑色)
否則原則上就算有局部的超界那也是非常少非常少的部分,
除非是大面積的超界,
否則不太會出現墨沒乾的情況。
但如果你今天是編輯,
會使用到填色功能等等弄大面積色塊的職業,
那麼這篇應該就會對你有所幫助。

封面圖片:《私立女僕學園》未使用草圖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