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日記整理》(2)--簡單方式治療多重人格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11-05-15 19:14:48 | 巴幣 36 | 人氣 620

《原手稿》

2011 5/9關於多重人格或精神分裂(2)


  續上文,聊到活動的各自差異。

  小說、漫畫、動畫甚至戲劇,雖媒介上有圖文之分,連續非連續之別;
  卻就結果來看,「引發共鳴」卻彌平了媒介之間的鴻溝。
  不管是創作生產者,或是接收消費者;都能在其中「引發共鳴」。
  除非個人精神的無限碎片之中,對寬廣的作品,卻一無所感。
  
  生長歷程不長的幼童,還可能不聞不問。
  對於飽經風霜之成人,百感交集。

  創作作品或欣賞時總有種迷思,就是「寧缺勿濫」;
  對於創作者,即使不是曠世劇作,也得有一席之地,不然難以持續創作。
  至於觀賞者,就算投其所好,若觀賞的作品在世俗間評價,不怎麼入流;
  恐怕會減少觀賞傾向。
  
  可事實上,這想法是多餘的;
  一個作品的品質(毋寧說評價),這與共鳴度、難易度、稀有度...等等,其實並非真理,卻是能經由炒作方式干擾大眾認知的商業機制。
  實在難以代表作品本身價值。



  就拿小說來說,創作的過程就是把"所見所聞"累積的人格碎片,腦中、心中重整。
  寫出來的文字固然賦予某種程度的藝術性或獨特性,可比起「人格平衡」的自我治療效果,至於「小說」在他人眼中的評價,不是這麼重要了。

  我想沒有人格、精神分裂概念或意識的人,是無法認同這種自我流放式的獨處;
  其帶來的效益如此重要。真的要提,我也會把宗教信仰歸類在方法之中。
  但並非這次要集中講述的重點,所以予以略過。
  我想,人多半有宗教信仰者,可以領略我的類比。



  最後談到歌曲、音樂、詩賦。
  相較前面提的小說、戲劇,顯得簡鍊且強度突出;

  彷彿架起個空間,劃破永恆與剎那的間隔;
  不停品味這種反覆。

  此種簡短有力架構出一個,容易顛覆傳統的形式,
  讓創作者和觀眾更能反覆灌頂此種強烈,品味悠遠。

  


  以上所敘述的活動,無論各自帶來表面效果(讓人博取多少名聲或是薪資,乃至於工作機會)或評價理由(陶冶性情、柔化涵養),卻都無法逃脫--面對自我認同,這件事情。

  有人會這在過程發現,自己不像自己了,so what?
  You 真的 think the truth is only one of 自己嗎?
  哪裡來的肯定--只要一個身體就能明確的界定,就只有一個自我?

  如果這些活動能令你(妳)投入,那就更深入的感受共鳴吧。
  而且還能讓精神碎片各自尋找滿足;
  這跟單純的肉體物質放縱不一樣。




  --忽視精神片段的後果


  人有社交需求,這究竟是哪部分的渴望?
  若是這種渴望來自於心靈,又是心靈哪個部分?

  自我,潛意識...甚至可能是成形的多種人格,甚至不完整的精神碎片。
  但,這些都是你自己,控制著一個軀殼。
  身分證或他人認知的單一單位,You。

  最後,即使她們只是個片段、分裂的存在,也別輕忽--因為你們是同舟共濟。
  他(她、牠)(們),即使是個聒噪或自閉的小東西,也擁有You社會人格的評價權。
  因為可以介入身心,也不可切割。

  一時的壓抑了(想想把又哭又鬧的老媽子塞起嘴巴來),惹火、無視她的結果;
  一個家庭(人),將失去平衡。

  四分五裂,七零八落。




2011 5 9  宇佐美信兔 書

創作回應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歌曲音樂詩賦這段,實在是精準
三日不聽音樂都會有渾身發抖腦筋思緒不清上吐下瀉等症頭

拙者覺得,全世界所有藝術都可以消失,就只有音樂不能消失
2011-05-15 19:57:02
兔二:滾你奶奶的
同感(跟兩雙手握手
2011-05-15 19:59:10
Nil*夜*はじめ
的確,每次寫完小說,有如甘露灑心、醍醐灌頂
非常快樂、滿足
不過聽音樂有時我得適可而止,不然很容易膩壞耳朵
2011-05-16 02:24:22
兔二:滾你奶奶的
嗯,夜君樂也。

小說創作之樂,知也。

孔丘曰:三月不知肉味。

可見音樂的威力。
2011-05-16 20:55:19
羽糖ㄦ
感覺好恐怖[e20]

人格分隔好幾種阿0.0

2011-05-16 20:45:02
兔二:滾你奶奶的
這...畢竟我不是直接研究心理案例。

所以沒辦法作出系統性歸類=]
2011-05-16 20:55:36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