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物理思考《宇宙的統一與引力的本質》

作者:幸運草│2020-06-29 23:21:57│巴幣:0│人氣:187
巴哈編排不易,移步看WORD
稍微編排了一下,個人覺得很有趣
作者    HuanXiangXR_21

《宇宙的統一與引力的本質》

摘要

       通過對量子力學的進一步理解,解釋了引力產生的本質,並推導出常溫物體為標準,物體加熱狀態引力增加,物體冷凍狀態,引力減小。直接表現為實驗中的重量變化。同時對引力的徹底理解,展望發引力技術的可能性。

        同時根據引力本質的理解,運動速度不同的物質所產生的引力不同現象,否定了暗物質存在,和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秒速將近300KM的速度變化,在2.5億年的周期中的引力變化,和導致太陽系在圍繞銀心不同的速率軌道上,太陽系行星軌道變化。

關鍵詞

引力本質,反引力技術,波粒二相性,暗物質。

目錄

第一章   從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第二章   從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盡頭
第三章   從物理盡頭到質量、力、和引力的本質

第一章   從光速上限到破碎的世界

       當早晨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晨間的大地,給萬物帶來最原始的能量,植物吸收成長,最終在食物鏈中一步步轉化,促成萬物的發展的原動力。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流暢,在我們的觀念中世一切都是光滑的雨滴從葉子上光滑的滑落在地面,而不是上一瞬間在葉子上,下一瞬間就到了地面而沒有經過落下的過程。世界是流暢的,時間是存在的。這兩個觀念在我們的意識中根深蒂固。而這一章我們將改變這兩個觀念,在微觀領域中世界既不是流暢的,時間也不是一種確切存在的事物,準確的來說這兩者都是一種錯覺。

        隨著時代進步,人類對光的理解也越發深入,近代人類科學家終於可以了解和測量出光的速度,真空中約299792458m/S秒。也就是說光速每秒鐘可以跑將近30萬公里,並且光速在真空中,永遠是這個速度,每秒光不會多走一米也不會少走一米。為什麼?

       為什麼?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就這樣被動的接受了光速的這個數字?為什麼光速是X時間內行走了Y的距離,為什麼不是X時間走了Y+1或者Y-1的距離。為什麼不多一點也不少一點,剛好是這個數字。如果我們說這就是自然規定,是宇宙常數,宇宙法則就是這樣,那麼只是把頭埋入沙子裡的鴕鳥。所以我們要問為什麼?物體會落下來為什麼?牛頓去思考了這個問題,得出了引力的存在,最終推動了人類文明探索太空的火箭。所以現在,我們也要問一個為什麼,光速為什麼是在固定的時間段內走過了固定的距離,而不多一點或者少一點?光速到底由什麼決定的。我們將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一步步揭示一切的本質,從而探索和了解宇宙與自然是如何運作。

       自從有文明以來,人類對世界有限和無限的討論就從未停止,如果世界是無限的一切就可以無限的分割下去。一個麵包切成兩半分為兩個,兩個麵包又能分為兩個,如果可以這樣無限循環下去你就能獲得無限的麵包,很顯然這是一個瘋狂的笑話。

        在數學上的確是無限的,一個線段在數學上可以無限劃分,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在探索物質世界是否能無限下去的問題上,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假設你每天需要直行一公里上班,要從A點家裡走到B點辦公室。從A點到B點你必須先走它們的一半路程,你必須先到達A點和B點的中心也就是C點。那麼問題來瞭如果你要達到C點你必須先達到A點和C點的一半也就是D點,你要達到D點必須先達到A點和D點的一半路也就是E點,如此無限循環下去,你要到達目的地必須先達到它的一半路。若現實世界若真是如此無限劃分下去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從他的家裡A點到達他的辦公室B點,一個從一個點到一個點,必須先到達他的一半,要到達一半的路必須先到達一半的一半。而現實很明顯,一個人可以從A點到達B點,物理世界A和B之間必定存在一個不可分割的最小數值,所以物理世界是有限的,它一存在個最小距離,每次我們必定跨越一個最小距離而到達下一個,不存在比它更小的距離。這樣我們才不會無限的上班遲到。

       就好像一塊麵包,在數學上麵包可以無限劃分下去,一個麵包可以分為兩半,兩個麵包可以分為四份,四份麵包分為八分,數學上可以無限分割。但現實物理世界並非如此,如果物理世界的麵包可以無限分割,那麼我們將得到無限的麵包。這是非常不符合邏輯的,所以物理世界必定存在一個無法在分割的尺度。

        在“標準模型”的物理世界中,麵包總會被分割成原子。原子分割成更小的亞原子。直到終點分割成普朗克尺度的最小空間。

       現實中存在的這個最小空間被稱之為普朗克長度,現實世界不斷細分下去後最小的空間。它大約是10E-33厘米,比人類觀測到的原子還要小十幾個數量級。現在我們有了答案,如果我們去上班,每次最小可以移動10E-33厘米。這真是非常重要,它保證了我們可以達到我們的公司,而不是永遠的遲到。

        那麼,這個和光速為什麼是每秒大約299792458米有什麼關係?顯而易見,如果光速每秒要走大約299792458米,它也必須一次走大約10E-33厘米。光速和最小空間尺度中間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數字,這個數字決定了光速真空中為什麼每秒走的這麼快,而不多一厘米也不少一厘米。

        這是另一個關鍵的數字,它富含的含義,定義了光速的精確數值,它就是時間,什麼是時間?如果世界無限劃分下去有一個不可劃分的最小長度來保證我們可以從家裡走到公司,那麼時間呢,一秒可以分為兩個半秒,兩個半秒分為四個半秒,如果時間可以無限劃分下去我們也許永遠過不完這一秒了,很明顯,在某個尺度上時間不可以在劃分了,必定存在一個最小的時間間隔,來保證我們可以安穩的度過這一秒。這就是人類科學界所定義的普朗克時,目前人類科學界所定義的普朗克時等於1E-43秒(即10^-43s),我們就姑且這麼認為吧,這個數字代表什麼?

它表示如果我們要度過一秒,我們必須先度過一個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我們稱他為一幀時。也就是說人類定義和度過的每一秒鐘,由1E43次方個靜止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組合而成,這就是最終極的時間。

       我們從一個10^-43秒度過到下一個10^-43秒,從一幀時度過到下一幀時,這之間只存在一個間隔。而時間只是一種錯覺。根本不存在時間,不存一秒,一小時,一天和一年。現實世界只是由無數個10^-43秒片段組合而成的一幀一幀靜止的連續,只存在世界上一刻的狀態躍遷下一刻狀態之間的間隔。只存在一幀時。

         而人類所定義的秒,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幀時並把它們定義為一秒。而這一秒包含了10^43個幀時。
         不存在時間,因為物理世界本身就是靜止的,動只是一種幻覺,時間也是一種幻覺。只存在幀時的間隔。如同電影每一張膠片上靜止的畫面連續播放,電影中事物運動發展,不是因為電影裡存在時間,也不是電影裡的事物真的動了。只是因為一張張靜止並相似的膠片,反復生滅在電影幕布上。就如同我們小時候在厚厚一疊紙上手畫的人物,畫好後一張張快速翻動,每頁中相似的人物就組成了運動的圖像。

         現實世界也是如此,只存在一個間隔到下一個間隔,只存在上一幀靜止的宇宙和下一幀相似靜止的宇宙,如此循環往復。也就是說只存在一種時間,一幀時,它代表世界從一個靜止的當下躍遷到下一個靜止的當下。如電影一樣反复的生滅在宇宙的空間背景上。
       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永恆靜止的當下,只有無數的當下在每一幀時中相似的變化。時間是一種幻覺。
        所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不過是當下宇宙世界在一幀時上的物理狀態,我們知道物理世界的一切不過是原子的位置和移動,組成你汽車和房子的原子,這些原子以前可能在地球的其他位置,是組成過一朵花的一部分,在億年前可能是恐龍舌頭上的一個原子。而所謂過去和未來,只是當下原子位置的不同。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和當下宇宙一切物質的原子,宇宙誕生時就已經誕生了。

        如果我們要回到過去,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我們將如今地球每一個原子的位置,都恢復到億年前的恐龍時代,那麼整個星球就會回到億年前。組成房子的原子會恢復億年前的位置,變成深埋在底下土壤原子的一部分。你的汽車會散開,汽車的一部分原子變成了億年前某個礦石中的鐵原子。
         你的身體會消失,恢復它億年前所在的位置,一些原子變成了組成霸王龍前爪原子的一部分。一些原子變成了億年前參天古樹的一部分。這就是組成你身體的這些原子在億年前的位置。於是整個地球回到了億年前的恐龍時代。而如果能將整個銀河系乃至宇宙的原子位置恢復到億年前的位置,那麼整個宇宙就會回到億年前,時間是一種錯覺。
        同時,如果我們要去到未來,讓我們在做一個思想實驗,未來也是不存在的,現在我們從1數到10.
        1,2,3,4,5,6,7,8,9,10現在,你到達了十秒後的未來。你是否感覺有什麼不同?相對於10秒鐘前,你穿越到了10秒鐘後的未來。然而十秒鐘前也好,十秒鐘後也罷,你所能感覺到的都是當下。你會發現所謂未來也是一種幻覺,未來成了當下,未來只是當下的一種變化狀態。我們只存在於當下,一幀幀變化的幀時上靜止的宇宙中。

         人類,宇宙,物理法則,只存在於每一個10^-43秒靜止的畫面上。宇宙不存在動態,動只是一個個靜止態切換產生錯覺,宇宙只存在一種態,靜態。宇宙只存在一個時間一幀時的當下。
          現在我們有了兩個數字,一個是物理世界最小空間長度10E-33厘米。一個是人類定義的一秒鐘,世界所存在的10E43次方個間隔。

        那麼當世界每度過一個最小間隔,光速就前進一個最小空間尺度。而每秒包含了多少個幀時,並且乘以最小空間尺度,就決定光速每秒的速度。一秒光速所走的距離,是人類定義的一秒鐘包含多少幀時數量所決定的。

        而對宇宙來說,光速本身速度永遠等於1,世界每間隔1幀時,光速前進1個最小空間尺度,這就是光唯一的速度。因為人類定義了秒的長度,所以有了每秒光速。但物理法測不隨人類定義而改變,光速依舊在真空中以它1幀時,走1個最小空間尺度前進著。

        一個簡單的比喻,把光比作一個運動員,他一次可以跑一米,他一秒鐘可以跑十次,1*10就是他每秒能跑的距離。光一次可以跑10E-33厘米,每秒可以跑10E43次,所以兩者相乘就是每秒的光速。

        現在,通過光速本質的理解,我們將宇宙的奧秘解開了冰山一角,這就好像一把鑰匙,我們會用它打開宇宙更為廣闊的大門。一睹從未被世人所知曉的浩瀚世界。

第二章   從破碎的世界到物理的盡頭

        世界不是連續的?由一個個相似靜止的狀態組成?時間是個錯覺?並不存在所謂時間這種東西?世界是斷裂的?由無數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空間組成?那麼,為什麼?

        如果世界有一個最小的空間範圍,那麼它是什麼形狀?如何界定它自身的範圍?當我們不斷的分割空間必定得出最小空間尺度,有尺度和範圍那麼必定是一種存在的事物,如果空間是一體的虛無,那麼就不可能存在最小空間值數,那我們也就永遠無法離開家裡去上班了。

          那麼空間必定是一種“存在”,這種“存在”能界定自身的大小尺度,並且從它的不同角度,各個面的一點去到達另一面距離都是一樣的,那麼它必定是一個完美的圓。因為宏觀世界的空間是均勻的,同樣一發子彈你向的前方射擊,它飛行了1000米落地,你向後射擊也必定是1000米,因為前後左右上下空間都是均勻的。
         你不會同樣一發彈藥裝量的子彈向前射擊飛行了1000米落地,向後射擊則是飛行了10米落地,向左射擊則飛行了300米落地。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宏觀空間是均勻的,所以這種組成世界最小的空間尺度,必定也是上下左右所有方向都是均勻的,它必定是一個完美的圓,一個一維的圓點。

        現在,我們要為這個“點狀空間存在”起一個名字“空間質”,空間質就是我們所處的空間,一切物理世界都依附在空間質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由兩個物體之間所存在的空間質數量決定。空間質暫且定義為普朗克長度大小的點狀圓形空間泡。空間質泡壁與泡壁之間的距離等於零。現在想像一個圓形的空間泡,它和其他幾個空間質泡壁接觸,之間是絕對虛空。而物質,能量,你和我一切都只存在與這空間質上,對佈滿空間泡之間的絕對虛空毫無察覺。

          現在,建議讀者看看你周圍,你和正在閱讀本章之間的距離,你和身邊的一切物體之間的空間,這些看似一體的空間,佈滿了普朗克長度的圓形點狀空間質。一切有形的物質,都在這些點狀的空間質上剎那的存在。

        原子,能量,一切物質都存在於這種緊密排列的普朗克長度的圓點狀“空間質”上,這種空間質有自身的範圍大小。而光也並非在真空中傳播,光沿著普朗克長度上的空間質上傳播。1次前進1個空間質。這是比原子還小十多個數量級10E-33厘米的空間質點。

       空間質之外是絕對虛空,絕對虛空裡沒有距離,沒有遠近,沒有大小,一切都失去意義,哪裡沒有過去未來,剎那和永恆無法分辨,無數和唯一意出同源。
      物理法則,有限的世界,被包括在這無限中,而只能存在於普朗克長度的空間質上。空間質是有限和無限的分界線,宇宙和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空間質隔開了無限和有限的概念,這裡是物理和時空的盡頭。

         物質,能量,必須依賴空間質的界定而存在,如同電視中所有的色彩,必須依賴電視的像素點而存在。如現代物理學所知,物質本就是是能量的某種方式集合。對原子能的利用,使文明日新月異。當人類可以認識到空間也是一種“存在”那麼就打開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能量就是空間質的集合體!並如同能量和物質一樣,可以互相轉化。

物質可以已轉化為能量
能量可以轉化為空間質
物質能量依附於空間質之上
能空轉化方程式已經呼之欲出

        在上一章中我們所知物理世界的運動,不過是空間質上一幀一幀靜止的畫面,光從一個空間質點上出現,然後消失,在出現在下一個空間質點上。光不會一次跨越兩個空間質點。因為這裡是組成世界的最小尺度,一個普朗克時只對應一個普朗克尺度,在這物理的盡頭只存在1.如果光一次跨越兩個空間質點。那麼兩個空間質點的總和就成了空間最小尺度1。

        而物理法則精準的將上一幀的世界推向下一幀的世界,物理法則從世界上一幀的信息中,推導出世界下一幀的位置。如果我們扔出一個球,其實不過是扔出一堆原子,而這一堆原子又存在於空間質上,球的運動其實是原子在空間質上的移動,球的原子從一個空間質上消失,然後出現在下一個空間質上。每一幀時物質必定在空間質上出現一次。物質在固定時間內的幀時數越多,運動速度越快,在固定時間內幀時數越少,運動速度越慢,光固定時間內幀時數最多,所以每秒光速最快。所有物質一幀時只能正在一個空間質點上存在一次,不能停留。所以萬物固定時間內所含的幀時數越多,代表物質相對於空間質的運動越快。

         同時得益於物理法則,這樣我們扔出一個球,它才不會第一次飛出了地球,第二次飛到了自己身後,第三次球消失了,而我們自己變成了一隻恐龍。
        事實上這些並沒有發生,每一幀的世界面都非常相近,它由上一幀世界的信息推導而出,每一個幀時之間必定有堅固的原理,保證每一幀世界的合理的邏輯和連續。

小結

1 一幀時物質必定在空間質上出現一次。從而來展現宇宙的一個當下,一剎那永恆完美的物理世界狀態。
2 兩個幀時之間有必定有原理存在,保證物理世界的合理性,和每一個幀時之間的相關性。
  現在我們知道了世界的最小尺度,和最小時間間隔,一幀時(一個靜止的普朗時)。

        我們知道所謂運動只是一種錯覺,運動本質是物質從這一個空間質上消失,又在相鄰的空間質上出現的結果。我們的記憶,思維本質也不是連續的,而是隨著物質而不斷消失和出現,而因為我們總是出現在存在的那一幀時上,所以我們對宇宙幀時之間的間隔毫無察覺。為了保證宇宙動態運行,光每秒大約要消失和出現大約普朗克時1E43次。根據物質相對於空間質的運動速度。而每個物體每秒的幀數都不同。兩個幀時之間我們並不存在。我們只存在剎那當下的真實和靜止的一個個幀時中。

       物理法則是如何運行的,如何通過上一幀靜止的宇宙推到出下一幀靜止的宇宙位置?這就好像我們在看一幅畫,畫中是一個從樓上落下的球,我們不用看下一幅畫,如果這幅畫中也遵守宇宙定律的話,我們會知道球一定會落在它的正下方。而如果這幅畫中正在刮風,我們僅僅看著這幅畫很定就無法推導出球落地的位置。

          宇宙如果要處理每一幀的信息來推到出下一幀的宇宙位置,一定是一個極其大的運算。事實上。並沒有任何東西在計算一切,物質定律基於最簡單的微觀基礎動量。對宇宙來說,所有運動,不過是物質在每個空間質上存在幀時的次數。人類和宇宙從事的所有的活動,開車,吃飯,看電影,黑洞,彗星撞擊,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組成這一切的原子位置在空間質上的躍遷。宇宙視角來說存在的僅僅只有無數原子的組合和這些組合在空間質上的躍遷。只要在空間質點上,物質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基礎動量規則,就可以運行宇宙的一切,並且可以無限複雜化。

         要進入下一章來搞清楚引力的本質,我們必須搞清楚物質到底是什麼,人類科學家將物質劃分成原子,又劃分出電子,夸克,膠子,中微子等等乃至傳播力的粒子。並沒有抓住原子和力本質,現代科學界的粒子“標準模型”更像是用下一種粒子去解釋上一種粒子,然後用下下一種粒子去解釋下一種粒子。並沒有解釋物質到底是什麼。

       標準模型的建立是這樣的,人們首先假設原子由另一種粒子構成,之後定義和確定這個粒子的形態質量等所有描述概況,之後通過對撞擊將兩個中子或者質子相撞,將原子撞成無數碎片,在反复撞擊中總有那麼一兩個碎片符合人們定義的那個粒子。在同樣能量的撞擊力度下總能將原子撞成類似的碎塊。隨著能級越高,原子被撞成越小的碎片,於是總會找到符合自己定義的微小粒子。只要能級夠高,總能撞出更小的碎塊更小的粒子(碎塊)。於是陷入了用一種粒子去解釋另一種粒子的無限死循環。然後這些碎片會瞬間蒸發,轉化為能量。

       現在,讓我們暫時拋開粒子“標準模型”去用一種全新的視角開啟原子的大門。
       我們知道,物質是能量的集合,能量是空間質的集合。物質本質上是一種獨立而凝聚態的空間質。如果物質是空間質的集合,它們出現了兩個不同性,宇宙物質在兩幀時之間會消失,而空間質並不消失。如果空間質伴隨物質消失,那麼失去空間質的界定,物質就再也無法出現了。

        物質在空間質上生滅,出現和消失。如同一種波,它的頻率就是它的幀時數。物質是空間質上生起的波,這個波極強,導致它在一幀時的瞬間脫了了空間質而存在,在一瞬間成為了物質。如果空間質比作大海,物質就是離開大海的浪花,並且還結冰了,獨立於大海存在。物質就是大量能量在小範圍內的凝聚態,能量就是大量空間質在小範圍內的凝聚態。
       能量要成為物質有一個標準能級,在這個能級上,能量成為一個單個凝聚態粒子,小於這個能級能量成為能量波。
      物質,能量,空間,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形態
      如果將物理世界比作為一望無垠的大海,空間質就是大海本身,能量是大海上的波浪,波浪隨著一幀一幀的世界線而起伏,但卻沒有脫離大海本身。物質則是每一幀都會獨立脫離大海的浪花。

       能量,信息,物質在這裡得到了統一,在這個模型中,能量和空間不在是物質之外的東西,恰恰相反,三者有著同樣的來源。我們現在知道原子是每一幀獨立脫離空間質的剎那存在,能量卻不同,能量在每一幀的時間上並不完全脫離空間質而存在,能量更像是一種空間質本身的起伏,一種包含信息的空間質聚集態起伏。

       我們知道光是一種能量,能量沒有質量,因為能量每一幀並不脫離空間質而單獨存在,能量只是空間質上的空間起伏,能量峰值裡包含信息並依托空間質傳播,所以能量傳播過程不以有形的形態而存在,當能量的波濤碰到物質,則會表達出自身的信息,並和物質互相作用,顯現為瞬間的粒子形態,平時則以信息波動態在空間中瀰漫,這就是能量的本質。電子就是一種能量,以波的形式環繞原子,在空間質上起伏,只有當電子觸碰到獨立的物質才會被觀測和顯現為粒子效應,就如同大海上的波浪沖上了更為堅固的東西,剎那間脫離了大海。

       當能量的起伏,觸碰到了一幀上獨立脫離空間的物質,則產生互相增幅,能量擁有了能脫離空間質的能力,在一幀的剎那顯現為粒子特性。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現在我們可以將所有能量換一個名稱“信息質”,一切不具有長時間粒子特性的物質,不含有質量的物質,可以互相穿透的波類物質,統一稱之為信息質。
於是宇宙存在三種東西,而它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態。

1.物質脫離空間質凝聚態的信息質集合(一切有形物質小到原子大到宇宙星系)
2.信息質/能量不脫離空間質凝聚態的空間質起伏(一切波電磁波光波電子波一旦觸碰物質顯現粒子特性)
3.空間質/空間絕對虛空背景上的存在(物質和信息質存在的背景也是物質和信息質組成的最基本元素)

       物質歸根到底只是能量的凝聚態反應,而能量歸根到底只是空間質的凝聚態反應。
       現在我們了解物質產生是因為在每一幀的時間上,其可以獨立脫離空間質而存在所以顯現為物質特性,擁有質量,並產生引力。
       而能量也是一種亞物質,但每一幀無法脫離空間質而存在,顯現為波的特性,沒有質量,不產生引力。
       如果你已經全面了解了這個模型,現在我們距離引力的本質只有一步之遙,幾個世紀以來困惑人類科學界的問題,統一的物理模型已經呼之欲出。

第三章   從物理的盡頭到質量、力、和引力的本質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是質量導致了引力的產生,緊緊只是因為如果一個事物具有質量必然伴隨引力。這個思想成了人類對引力本質探索的最大阻礙,只是因為質量和引力同時出現,所以就推定為質量產生了引力。這個邏輯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仔細理解就會發現大錯特錯,它們只是同時出現而已。
      所以並不是質量導致了引力,而是某種現象,導致了質量和引力的同時出現。

獨立的維度空間
質量的本質
      在人們偏差的邏輯推導下,推導質量是引力之源,而對質量的本質一無所知。質量本質其實只是一種現象。
      我們知道波是沒有質量也沒有引力的,而物質擁有質量和引力。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波/能量,並且把它凝聚成物質,那麼它一瞬間就擁有了質量和引力,在這一瞬間必定發生了某些事情而產生了質量和引力。
       是什麼導致了波和物質的劃分,毫無疑問是固定區域內所含有的能級,這個能級要大到足以讓能量脫離空間質而存在就成為了物質。物質之所以擁有質量,是因為其每一幀時上都可以瞬間脫離空間質而存在。脫離空間質而存在,就是導致產生了質量和引力的本質。
      將質量和引力等同,並得出引力數常數,是21世紀人類科學界所犯錯誤之一。這直接導致了對銀河系級別的星系系統引力推算錯誤,而憑空想像出暗物質去解釋。這個將會通過一個實驗在後面解釋。
      如果能量波看成是水,物質只是水結成的冰。所謂質量只是水中的兩塊冰互相無法穿透所造成的現象。質量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本質。
     質量是一種現象,是兩個獨立的三維物體互相之間的“不可穿透性”。
     空間質本身就是一個三維的空間體系,物質要脫離空間質,必定形成一個獨立的三維空間體系。質量的本質是獨立於空間質的集合。空間質的存在導致宇宙本身是一個三維一體的事物。而物質是剎那脫離這個三維體系的另外一個三維體系。
     在解釋引力到底是什麼之前,我們先搞清楚什麼是質量。質量的本質是一種現象。質量就是“不可穿透性”造成的現象!假設兩個事物可以互相穿透對方,那麼其是否擁有質量?沒有任何物質可以精準的穿過另一個物質。兩個中子或質子相撞,對撞機已經告訴了我們會發生什麼,粒子們會被撞得支離破碎,會被撞成波。只有這樣它們才能變得互相穿透。
     質量是“不可穿透性”造成的現象,而“不可穿透性”,是兩個脫離空間質而存在的兩個獨立三維空間碰撞的結果。如同大海上被拋起來的兩朵浪花,它們互相獨立並且獨立於大海之外。物質就是結成冰的浪花,並脫離空間質這片大海的獨立三維態。
      我們把一杯水倒入另一杯水,兩杯水的原子並沒有互相穿過。我們將沙子糅合在一起,沙子中的粒子也從未互相觸碰。在微觀上從沒有任何粒子碰到任何其他的粒子。因為每一個粒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三維體系。任何粒子相撞,由於其互相無法穿透,只會導致聚變和裂變。
      現在我們知道,質量是一種現象,是物質在一幀時上脫離了空間質而存在產生的一個獨立與宇宙和其他原子的三維體系。
     並不是因為質量而產生了引力,這是一個思維誤區,而是一幀時上物質脫離空間質而存在的這個現象,同時產生了質量和引力。引力並不是質量的結果。引力和質量是同一種現象的結果!這個現象就是一幀時上物質產生,並脫離空間質形成自身獨立三維體系的現象!

力學的本質   空間質上的躍遷頻率

       力什麼是力,火箭發射,子彈飛擊,身體運動,萬物無時無刻不依靠力而運作,甚至在微觀上一塊石頭中的粒子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來回運動震盪,宏觀上太陽系包括地球以每秒300公里左右的時速圍繞銀河系中心運動,運動無處不在。

       那麼力的本質又是什麼。力總是伴隨著運動,小到原子電子大到宇宙星辰一切都在運動。我們現在所知一切運動只是是物質在空間質上的跳躍。光速每秒由10的43次方幀組成,而物質運動也遵循這個規律,當我們以人類定義的一秒為一個量,在這個量中。物質每秒運動速度越快,幀數越多,物質運動速度越慢,幀數越少。

      力的本質是物質在空間質上的躍遷,力量和速度的的本質,都是每秒物質在空間質上躍遷頻率。每秒物質幀數越高,運動速度越快,所含力量越大,越難以停止和啟動。所謂的運動和速度,只是在增加或者減少物質每秒的幀時數。

      還是那個比喻,一個運動員每次必須走一米,一秒可以走十次。它的運動速度就是1乘以10等於10一秒走十米。如果每次走的距離無法改變,這個運動員一秒內要走的更快,就需要增加一秒內可以走的頻率,如果他一秒鐘可以走一百次,就是1乘以100.一秒可以走一百米。我們將這個運動員看成物質,物質在空間質上運動,一次可以走一個最小空間尺度,每秒走的幀時數,決定了物質的運動速度和動量。每秒幀時數越多,物質運動越快,運動所含力越高。

      所以力的本質就是物質的頻率,是固定時間內,物質在空間質上的生滅的幀時數。一幀時物質必定運動一個空間質的距離。所以速度,幀數,和力成正比。

      現在我們掌握了力的本質,知道力是什麼,如何傳播。由於力的本質是物質在空間質上的躍遷和幀時的頻率,所以力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

      讓我們來看看工質火箭的運作原理。在工質火箭中液體或者固體原料被儲存在火箭尾部。當開始點火,化學原料也是由微小的粒子組成。當我們看一快靜止的石頭,其實其中的粒子正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在快速移動互相碰撞。

      而組成火箭中化學原料的粒子,同樣以高速在運動並保持在某個臨界點,只要在增加一點點溫度,也就是化學原料粒子的運動速度,整個化學原料整體穩定就會崩潰,釋放出自身粒子中的能量,衰變為運動速度較慢,較為低能和穩定粒子。而多餘釋放出的能量,這種能量瞬間提升組成整個火箭粒子的固定方向運動幀數。
       形成火箭相反的推力,這種能量(信息質)每秒幀時數等於光速,遠遠高於組成火箭的物質。當能量快速蔓延到整個火箭的所有粒子中,逐漸的開始提高火箭所有粒子與地面反方向的幀時數。於是組成整個火箭的粒子開始在空間質上做方向性躍遷運動,火箭每秒幀時數逐步提高,於是運動速度開始迅速增加。所以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這也是物質不能超越光速的原因,因為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是能量的輻射。當物質速度接近光速,能量來提高物質幀數的力量也越來越小。

       所以力的本質是,通過粒子運動速度較多的一個物質的幀數,通過信息質的形式傳播出去,來提高另一個物體的運動幀數。

        讓我們再來思考一個物質傳播力的結果,當一顆飛擊的子彈擊中一個木板,子彈的每秒幀數要快於與它相對靜止的木板。在擊中木板的一瞬間力是如何傳導的呢?我們可以想像在子彈距離木板最後一個最小的空間距離上。子彈每秒幀數以信息質的形式被傳導到靜止的木板,子彈自身幀數被降低,而增加了木板的幀數,於是木板開始運動。同時由於傳播速度問題。被擊中的木板中心點的物質幀數會大於木板邊緣幀數,當這個幀數差值超過粒子自身的互相作用。於是木板的粒子結構就會從擊中點開始四分五裂。

         當我們給予一個物體一個力,其實是提高了這個物質在空間質上的生滅幀數。運動是宇宙的常態,宇宙中不存在不運動的事物。根據目前科學界測得,地球和太陽每秒以300公里左右的速度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轉,也就是說你觀看此書幾個字的時間裡,你和你身邊的一切,包括整個地球和太陽,已經在宇宙空間中飛奔了將近300公里的距離。

       物質運動速度和自身每秒幀數成正比
       物質的生滅,幀數意味這絕對的運動。

引力的本質   被吸收的空間質

        現在我們知道了質量的力學的本質,整個宇宙宏大的圖景正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我們將面對本書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揭示引力的本質。

       現代科學解釋引力的理論很多,傳統的引力子的傳遞和愛因斯坦的空間扭曲。引力粒子傳遞是假設太陽能吸引地球,是因為在空間中有看不到的引力子來回傳播拉住了雙方,而愛因斯坦的空間扭曲則是物質存在扭曲了所佔據的空間在周邊形成了凹陷,進而導致周圍的物質總是向大質量物體移動。

       其實一切物體皆有引力,你的身體,你正在閱讀的書,一支筆,一朵花,一個粒子。一切物質只要存在,無時無刻不在互相吸引。兩個鐵球之前也存在引力,你和你正在閱讀的書之間也存在引力。書的引力在將周圍的一切拉向它,而你的身體也在將周圍的一切拉向你,包括你腳下的地球。只是書和你的身體的引力太過微弱,所以你和書乃至周圍的一切都被拉向了腳下散發強大引力的地球。

       物質獨立於空間質而存在,形成自身的三維體系,產生了質量和引力。
       我們已經知道所謂質量,只是獨立的三維體系互相之間的不可穿透性,質量只是一種定義,一種現象。
       引力同樣是一種現象,是運動產生的現象。對宇宙而言運動是絕對的,所以伴隨的引力也是絕對的。

       引力來源於物質運動

       我們知道粒子運動是在空間質上的躍遷。這種躍遷並非好像是,畫一條線然後線上畫十個點,那一個彈珠代表粒子,每次從一個點跳到下一個點。

       這種躍遷更像是彈珠不動,彈珠自旋並捲起了自身所存在的那個點的紙張,然後剩下的九個點被拉了過來,這樣彈珠就達到了第二個點,而第一個點的紙被彈珠捲了起來。

       引力的本質是,每一個普朗克時(一幀時)物質脫離空間質而存在,粒子自旋,吸收了自身所佔據空間的空間質,周圍的空間質回填所造成的現象。引力的產生並不是因為大質量物質彎曲了空間。而是物質瞬間的存在吸收了自身所佔據空間的空間質,方才得剎那足夠的力量來脫離空間質本身,周圍空間質回填造成的現象。
       如果空間質比作水池,粒子就是水池底下開的洞,粒子的存在會不斷的吸收空間質,如同水池的洞不斷吸掉水,會在水面造成漩渦,周圍的水會回填過來。是每一幀時上粒子吸收了自身所佔據的空間質,周圍空間質回填,造成了引力的現象!
       用一個更通俗的觀念來說明引力的本質,空間質就像水,所有物質是水上行駛的神奇小船,這個神奇小船會不斷吸收周圍的水,兩個小船之間的水被兩個小船不斷吸收,小船就會互相拉近。
       引力也是一種現象,是物質一幀時一幀時的不斷的生滅出現和消失,每一幀時就會吸收自身粒子所占同等體積的空間質,周圍的空間質瞬間回填造成所謂的引力現象。不是質量產生了引力,也不是引力產生了質量。引力是物質在剎那出現和消失,每一幀時都在吸收自身所佔據的空間質而產生的引力回填現象。

      由於空間質自身就是宇宙最小尺度,所以空間質回填則是在填補物質剎那生滅後所產生的絕對虛空,如前所述這裡是無限的領域,空間質回填速度無限大,引力傳播速度無限大。

      宇宙中不存在不運動的東西。假設一個物體相對於空間質運動速度等於0,那麼引力會消失,因為這個物質不在消耗空間質。時間也消失,因為一個物體相對於空間質的運動速度等於零,相當於物質不在生滅,幀時停止,物質被永遠靜止在那一剎那的存在狀態。並且物質處於絕對零度,引力消失。

     因引力是一種全方向無差別的運動,如果幀數意味著絕度的運動,那麼是否還有一種狀態,假設宇宙中只存在一塊物質,它相對於空間質保持不動,只是單純的消耗自身的佔據的空間,造成周圍空間的填補,形成引力,其實從某種視角上來看,它也在動,它周圍的所有空間質都在向它移動,同時它也在向所有空間方向移動。所以幀數意味著吸收了空間質,意味這絕對的運動,並且這種運動是向所有方向的運動,宇宙所有物質都同時在向所有方向運動。這就是引力的本質。

實驗預言

第一章   宇宙圖景,偉大的循環,從粒子輻射到宇宙膨脹
第二章   超越光速,引力的暗面,從信息質的衰變到反引力技術
第三章   熱重冷輕,凍結的時間,從溫度本質到對應的時間
第四章   觀想宇宙,引力的變化,從恐龍滅絕到不存在的暗物質

第一章   宇宙圖景,偉大的循環,從粒子輻射到宇宙膨脹

         所有的粒子都在輻射,這是目前人類科學界另一個問題。就好像所有的粒子在不斷的散發出物質,這些物質以信息質、波的形式向外傳播。這就是粒子的輻射和衰變。
       有假設稱,如果宇宙存在的時間足夠久遠,那麼所有的物質都會衰變為光子。然而這個觀點並不正確。
        物質輻射導致衰變變成另外一種更穩定和低能量的粒子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為物質在運動中吸收了空間質,產生了引力。而這些被吸收的空間質被物質吸收並加工重疊,以信息質的形式以光速輻射出去。
       理論上來說,在排除外在干預釋放粒子能量的前提下,粒子在輻射和吸收的空間質成正比,並且和粒子在固定速度下產生的引力成正比。
      當粒子溫度越低,運動速度越慢,吸收的空間質越小,則引力越小,輻射越少。當物質達到絕對零度,引力等於零,輻射等於零,溫度等於零。
      通過對物質原理的不斷認識,相信在我們讀者的腦海中正形成這樣一副宇宙輝煌的圖景。如果以一秒為一個時間量。宇宙中一切物質都以自己的幀時不斷的在空間質上生滅,由一幀一幀靜止的物理畫面,組成連續動態的物理世界。而時間只是靜止的物理狀態不斷生滅和切換所產生的錯覺。
        粒子在空間質上不斷的出現和消失,粒子每出現代表它在空間質上移動了一個最小空間尺度,並吸收了所佔據的空間質,不斷產生輻射。而宇宙的所有物質都在運動,都在吸收空間質,都在盡情的產生著輻射、這種輻射我們也可以稱之它為信息質。這些信息質離開太陽系,離開銀河系,一頭衝進廣袤的星際空間。隨著傳播距離越來越遠,這些像波一樣的信息質不斷的碰撞,融合,衰變。最終在銀河系遙遠的星際空間衰變成為空間質,造成了整個宇宙的膨脹。在遙遠的時間以後,這些空間質又會被銀河系中的物質拉回所吸收,再一次壓縮成變成信息質飛翔無盡廣袤的星際空間,在宇宙膨脹和粒子輻射中無盡的循環。

        所以宇宙膨脹和暗物質暗能量沒有任何關係,宇宙膨脹只是物質輻射的盡頭。是這個偉大循環的另一端。宇宙膨脹和萬有引力有個同樣的本質,引力是物質運動對空間質的吸收,宇宙膨脹是信息質釋放為空間質的結果。如果將物質吸收空間質定義為引力,宇宙膨脹就是反引力。宇宙膨脹速度可以無限大,空間質的釋放和回填都是物質生滅的一瞬間。

第二章   超越光速,引力的暗面,從信息質的衰變到反引力技術

         我們知道通過猛烈的撞擊原子核會產生裂變,原子被轉化成為了能量,原子彈爆發了。多餘的能量被轉化為能量波的形式擴散至周邊空間。(原子彈爆炸產生了信息質,信息質傳播過程是非物質的,但是地球上充滿了空氣原子和各種微塵,原子彈爆發後的信息質不斷的和這些粒子相撞產生粒子特性,所以能量看起來是一種波又好像物質。其實在真空的宇宙中原子彈爆炸只產生熱輻射。因為真空中沒有物質,所以看起來更相波,只有原子彈釋放出的信息質在真空中碰到物質或者我們的眼球時才會粒子化,並被觀測到)
        現在人類所理解的一切非物質的能量和波都是信息質。而信息質可以轉化為空間質,這表示一切電磁波都可以轉化為空間質,人類終於有機會以波的“碰撞”來創造一種空間膨脹。我相信這裡是反引力技術的起點。一種不需要物質燃料的無工質發動機將從這裡產生。
       反引力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它能帶領我們擺脫工質火箭的拘束走進浩瀚的太空時代。由於人類一直對引力本質難以清晰,勉強解釋為是空間的扭曲,這種不完全的理論難以推導出反引力技術的根本。現在從信息質到空間質的轉化,並且我們清楚了引力的本質。
      無工質發動機的原理已經呼之欲出,在這個反引力模型中,我們需要一個真空室,真空室中放置一個可以封閉的容器,電磁波(信息質)應該被置放於反射的封閉的金屬圓形容器中,假設這種金屬反射電磁波反射度為100%。電磁波以光速迅速在密封的金屬容器中來回反射,永遠無法逃逸,一部分波必定會在持久的反射中逐步抵消,當電磁波互相抵消消失必然會衰變為空間質,也就是空間膨脹。這個金屬球會在周圍方向上產生空間膨脹,這種膨脹可以看成一種反向的引力。這種膨脹的性質和引力是相同的,可以賦予鐵球外物質推力。真空室中放好測量推力的垂直靜止的輕型物體或者測量儀器。必然可以測量到從鐵球中散發出的反引力推力。
      這種力類似引力,不過它和引力相反,所以可以看做一種反引力,引力是空間向一點收縮,而電磁波衰變為空間質則為空間如原子彈爆發一樣瞬間的膨脹,這就是最初代的反引力系統,相信隨著應用科學的深入研究,不久就可以根據這個原理設計出強大的反引力飛行器。
       我們從能空轉化方程式中,發明了無工質發動機,它的原理就是通過衰變波轉化為空間質,而形成瞬間的空間膨脹,形成反引力的推力效應。
       當我們不斷的去理解物質的本質原理,一切變得清晰,愛因斯坦將引力解釋為空間的彎曲,這並不完全準確,現在我們知道,空間也是一種真是的存在,一種密集排列的一維空間點,一切物質依託於空間質而存在,並且隨有形宇宙從一幀的時間跳躍到下一幀靜止的時間中。
       連續靜止的幀數跳躍,產生了時間連續動態幻覺,而這種幀數跳躍是需要“能量”的,這裡吸收的是空間質,物質依託於空間質存在,假設一個粒子存在,它每一幀會吸收掉自己所佔據空間的空間質而跳躍到下一幀的物理狀態。

        現在我們有這樣一副畫面,在第一幀畫面上一個原子吸收了自身所佔據空間的空間質,而存在與第一幀位置上,之後空間質被消耗產生了空間裂縫,周圍的空間質會瞬間填充這個裂縫,之後原子又吸收了被瞬間填充的空間質並跳躍到第二幀的畫面中,不斷如此,組成動態的世界,和時間流逝的錯覺。

        宇宙中所有物質,每一幀都會消耗自身所佔據未知的空間質,來被推向下一幀,而兩幀之間,常規物質並不存在,只存在剛剛被物質所消耗的空間裂縫和空間質。空間質會瞬間回流填充物質消耗空間質產生的空間裂縫。這表示一切物質需要不斷的吸收空間來維持自身存在。每一幀都有等同於物質所佔據體積的空間質被消耗。這就是前文所說的引力之源。

       引力是被物質存在吸收的空間質回填所造成的現象,引力傳播速度無限大,對於空間被原子吸收後的空間裂縫來說,不存在最小距離,去除了空間質背景後的虛空,一切無限遠同時又無限近。
        引力的傳播速度和反引力裝置造成的推力系統傳播速度都應為無限大。
        所以反引力技術超越了光速,可以給物質和飛船無限加速度,超越光速。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推力不會改變物質的質量和引力。這是一種在空間質上更深層次的推進方式,更像將物質從空間上彈出去。
       所以引力傳播速度和宇宙膨脹速度是,零— 無窮大。

第三章   熱重冷輕,凍結的時間,從溫度本質到對應的時間

        如果物質存在,伴隨著不斷的生滅,消耗空間質,那麼我們就可以觀測到這樣一個現象。當我們將一個物質溫度降低,其引力必然減少。因為溫度的本質是粒子的劇烈運動,一塊石頭中的粒子正在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來回互相碰撞移動。我們將一塊物質降溫,表示其中的粒子運動速度降低,消耗更少的空間質。其引力必然下降,在地球引力下可觀測到的重量必然減少。一個粒子相對於空間質來說移動速度越慢溫度越低引力越小。當粒子相對於空間質絕對靜止,溫度消失,引力消失。
        所以根據引力本質的理解,我們在實驗室中做出這樣的實驗,當我們將一個鐵球降溫,減少其中粒子的移動速度,物體的引力將會開始減少,重量減輕。當我們將鐵球加熱,溫度高於實驗室外常溫,鐵球在高溫狀態變得更重了,因為高溫一位鐵球其中的粒子運動速度加快,吸收了更多的控件質,導致引力變大,在和地球互相作用重,重量變重。
         同時我們所知減少物質粒子運動速度,其實也是同時在減少物質的幀數,當物質幀數減少對這個物質來說時間相對的減慢了。我們冰箱裡的食物和肉類,通過冷凍可以長時間儲存,其實所謂的冷凍我們只是減少了組成肉的粒子運動和幀數。導致冰箱外和冰箱裡冷凍的肌肉相對的時間變慢了。
        如果我們將一個物體降到絕對零度,這個物體不在空間質上生滅和運動,那麼這個物體的時間相對於整個宇宙已經靜止了。如果我們將整個宇宙降到絕對零度,宇宙中所有的物質不在生滅,只凝聚在一個普朗克時上靜止的畫面中,那麼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副畫面,所有的宇宙星體瞬間失去了互相之間的引力,所有的原子,陽光,一切全部靜止在那一刻中。宇宙的所有變化已經消失,就好像電影中按下了暫停鍵。
      所以時間是相對的,物質的生滅頻率決定了自身的時間流逝。

第四章   觀想宇宙,引力的變化,從恐龍滅絕到不存在的暗物質

        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以每秒300KM的時速運動,運動一圈的時間大約是2.5億年,距離銀河系中心越近的恆星,運動速度越快,產生的引力必然越大,通過質量來推算引力常數在宏觀的宇宙空間中必然會得到錯誤的結果。比太陽系更接近銀河心的物質系統,圍繞銀心速度越快,消耗的空間質必然更多,同樣的質量下產生的引力必然更大。現代物理學對暗物質的錯誤假設,基於對質量等於引力這個錯誤的假設。
         整個太陽系系統以相同的速度在空間質中運動,必然產生相近的引力。但遠離太陽系的恆星系統,相對於空間質的運動速度或快或慢,所消耗的空間質不同,所產生的引力也必然不同。所以銀河系級別的系統的引力度,用太陽系的軌道位置所推算出的引力常數,所計算出的結果必然導致結果錯誤,而需要所謂暗物質的假設來產生更多的引力。現在我們知道不同運動速度中的物質產生的引力不同,宇宙系統並不需要假定暗物質的存在,以太陽系的運動速度所得出的引力常數,來計算整個銀河系的引力常數導致物質和引力不平衡。其實原因只是比太陽系更接近銀河系中心的形體系統運動速度更快,因而所產生的更強引力。
         我們知道太陽系圍繞銀心運動,這種運動速度隨著軌道變化而增加和減少,數億年前在恐龍時代太陽系圍繞銀心軌道有一個更慢的速度,這導致地球和太陽的引力減少,地球擁有更遠的軌道,氣候變化和如今不同,地球更輕的引力下巨型生物才得以存在和生存,但隨著太陽系圍繞銀心軌道運動速度的變化。太陽和地球的引力開始增加,巨大的引力負荷和吸引來的小行星撞擊以及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軌道變化,導致了氣候變遷,更強的重力,和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的最終兇手。
       近年來全球變暖,是因為太陽系圍繞銀心運動進入了一個更快速度的軌道周期,導致引力增大,在遠地點和近地點的冬夏兩季地球軌道距離太陽更近的周期性變化。

後記

         本文所有內容和實驗,在現有兩字理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挖掘而成,通過理解光速為什麼有一個固定的速度,進而思考推導出引力的本質,為宇宙大統一理論打下嚴謹的理論基礎。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83309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aquarius22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機車駕照... 後一篇:大統一理論方向----懶...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colanncolann
想找發明、小說、繪圖、漫畫、動畫、配音、音樂、模型的創作者們,一起交流、交友、交往! >.0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3:0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