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5 GP

佛教在印度式微與消亡的原因

作者:赫生童子│2019-01-15 01:57:10│巴幣:10│人氣:952
佛教在印度式微與消亡的原因

作者:張開基


(經過作者同意轉貼,本文作者擁有著作權,非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轉貼、摘錄或任何形式之引用,改作)


佛教起始於印度,創始者釋迦牟尼生活在歷史上的「列國時代」(又稱十六國時期);這是一個群雄割據,互相徵戰不休的亂世。
釋迦牟尼的祖國「迦毗羅衛國」只是一個非常小的藩屬國(以拘薩羅國為其宗主國),位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就是加德滿都西南方靠近印度邊境,據日本佛教印度考古團「上野照夫」先生的推測,迦毘羅城東西寬約五百公尺,南北約一公里長;因為毀壞的非常嚴重,所以目前仍無法確定;但是,範圍非常小卻是事實。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中文雖譯成「王」,但實際上只不過是相當於一種 「部族統領」(raj )的地位。

釋迦牟尼是這個由「釋迦族」組成的「迦毗羅衛國」統領第一順位繼承人,勉強可以稱為「王儲」,但是,中國的佛教界將之稱為大國的太子,那是誇大其詞的溢美和神化心態。

此外,雖然自古以來的佛教徒總是自許為獨立宗教,自外於印度教,然而,事實上,佛教承襲了太多印度教的主流教義和思想,或者說佛教所主張的基本教義「輪迴、解脫、涅盤」無一不是出自印度教,所以,不論在宗教學或實質的內涵分類上,佛教只能算是印度教的一支,視為印度教中的「改革派」,應該更接近事實。

釋迦牟尼為反對印度教傳統的「種姓制度」和「有我」(真我阿特曼),所以他提倡「眾生平等」和「無我」來抗衡;在世時積極傳道四十五年,但是,他在世時期,佛教在印度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教派,加上他反對建廟及祭祀,所以除了「僧團」組織以及「比丘商團」,沒有大規模的信眾和廟宇建築。

甚至他尚在世時,自己的祖國「迦毗羅衛國」已經被宗主國「拘薩羅國」的琉璃王所滅,「釋迦族」幾乎全被屠滅殆盡;而一手創建的「僧團」組織中也已經有了不同派別,甚至有些較大的派別領袖意圖挑戰他的領導地位,爭奪主控權。加上他接受各種種姓加入或皈依為弟子,其中許多是目不識丁的「賤民」,有些根本只是為了求食而來,這點釋迦牟尼自己在晚年時也相當慨歎的證實過。整個「佛教」教派在他晚年,加入的份子已經非常雜亂,層次高低懸殊,派別林立,已經失去主軸的堅定信仰,雖然釋迦牟尼自己一再宣稱他不談「形而上」;事實上對於一般中下階層教育程度不高的信眾而言;他一生所傳的道全是玄之又玄的「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及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對於一般庶民的實際生活或者在苦難中意圖藉由宗教信仰尋求庇佑與心理慰藉方面是完全付之闕如的。他自己生前也沒有留下任何經典;在他圓寂之後,弟子第一次集結開始就發生了嚴重的分裂,這也是可以想見的結果。

到了「孔雀王朝」時代,由於阿育王突然皈依了佛教,並且以佛教為國教,幾乎是一夕之間,形勢丕變,佛教在印度開始大興,進入了一個空前輝煌的時代;

但是,也因為隨著「孔雀王朝」的衰敗滅亡,到了「笈多王朝」時代,重新改信婆羅門教,佛教的勢力在印度已經大不如前;
到了「商羯羅」重新整頓並積極復興印度教之後,駁倒了佛教的大部分哲學思辨,於是佛教開始慢慢式微;關於這點;並不是佛教內部沒有思維精深、辯才無礙的高僧能人足以與商羯羅這位印度教的曠世大哲相抗衡,實在是因為釋迦牟尼留下的佛教教義本身有著難解的矛盾(請參閱後文)

西元十一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突厥人入侵北印度,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消滅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國家,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帝國︱「德里蘇丹王國」。對於印度教和佛教這類異教是完全無法認同的,其中,對於佛教更是有如眼中釘,肉中刺,是除之務盡的,對於這些被他們稱為「最邪惡的偶像崇拜者」的異教徒更是趕盡殺絕,絕不留情(註1);西元十二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突厥人攻入比哈爾邦和東邊的孟加拉地區,印度最後殘存的佛教大寺「飛行寺」、「那爛陀寺」和「超岩寺」都被洗劫一空,僧侶不是被殺,就是逃亡。佛教就在印度正式覆亡而消失了。(參見註2)

相較於同期的印度教,處境至少比佛教好多了;其中有許多明顯的差別原因;

其一是;伊斯蘭教是「一神論」,和印度教至少都相信有「主宰神」,而佛教卻是「無神論」;不相信任何「主宰神」。
其二是;伊斯蘭教相信真理來自「真主」透過先知示諭的「天啟」,佛教卻認為真理是由人為覺悟出來的,而且人人都可悟道成佛(印度教也有「吠陀天啟」的主張)

其三是;伊斯蘭教相信人死後的歸宿是末日復活和審判,善人可昇入「天園」獲得永生,而佛教認為人死後會進入輪迴,但是如果可以徹悟就能究竟涅盤,不生不滅,但是也不和任何主宰神相關(印度教則認為最終人將和梵合而為一)

其四是;佛教是主張不殺生與非暴力的,所以當面對伊斯蘭教徒的侵犯和血腥殺戮時,根本無力對抗也不想以暴易暴的來積極反抗(印度教徒並不會消極的束手就擒或坐以待斃,加上有國家和貴族的軍隊武力,足以讓對方有所忌憚)

其五是;佛教在那個時期原本已經在和印度教的勢力消長中處於劣勢,只退居在東印度一隅,而印度教卻是遍布全印度的,尤其是幾乎深入的根植於各地民間社會的,也是最普遍的傳統信仰,何況上層的剎帝利貴族武士階級和婆羅門階級原本就是「種姓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當然不會同意佛教的「眾生平等」主張,也所以必然是印度教最忠心的實力支持者,所以伊斯蘭教的「德里蘇丹國」對於印度教總是必須作出一些讓步和妥協,在實際面上也不可能對所有印度教徒徹底剷除和趕盡殺絕;但是對於沒有武力和教義完全沒有絲毫共通點;又是佔人口絕對少數人信仰的佛教,那當然就毫不留情的勢必加以滅絕了,以致殘餘的佛教徒若非改宗被迫皈依,否則就是四散逃逸。

但是;如果要深入探究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各種原因中;當然不只是伊斯蘭教王朝政治和武力的攻擊這麼直接;還有許多遠因近因,簡單的歸納有以下幾點:

一,釋迦牟尼對於「無我」和「輪迴轉世」兩個主要教義的矛盾衝突,在他生前沒有解說清楚;埋下日後教內因為認知詮釋的南轅北轍而形成派別之爭,嚴重到幾近分裂狀態。

二,第一點的教義矛盾,局縮了其他方向的思考,單單一個「無我」,就引發了從小乘到大乘幾乎千年的哲理基礎爭議,一說推翻另一說,在核心思想上無法統一,不只是上層知識份子信眾因無所適從而不得不抱持懷疑;中下層絕大多數屬於無知的信眾也就更是不知所措?茫茫然找不到確定的中心信仰。

三,釋迦牟尼生前主張「眾生平等」,所以允許任何種姓民眾皈依佛教或追隨信奉,但是卻反而形成龍蛇雜處,牛驥一皁的混亂狀態(狀況反而遠不如階級森嚴印度教),尤其到了釋迦牟尼晚年,他幾乎在領導整個教團時有相當的無力感,在他圓寂後的分崩離析也就成了定局。

四,釋迦牟尼反對「種姓制度」,反對婆羅門的專橫與壟斷知識,反對貴族的集權統治和窮奢極侈,主張「眾生平等」,在在都已經註定無法獲得婆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階級的支持,所以他的信眾和弟子中以吠舍和首陀羅居多;但是在「吠舍」這類平民商賈中,支持他的還是遠不如支持「耆那教」的眾多。

五,釋迦牟尼反對像印度教一樣的犧牲祭祀,不準興建大廟高塔,不敬拜偶像,但是,對於中下階層的普羅大眾來說;他們信仰任何宗教必定會有世俗的祈求,這也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相對於印度教種種眩惑人心的儀式和「神祇庇佑」的觀念深植人心已久,從一個市井小民的眼中來看佛教釋迦牟尼的教義,無異是在唱高調,肯定是曲高和寡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像印度教一樣深入民間,根植人心(釋迦牟尼說他不談形而上,其實應該說他只是不談「玄學」,除此,即使從今日來看;他終其一生談的都是形而上。但是,他不談如何祭祀,如何獲得信仰庇佑,如何獲致現世利益,這些是真的沒錯,但是,也註定是大失民心,畢竟對平民百姓而言,眼前的富足安全肯定比死後涅盤要實際的多。參見註3)

六,不能否認的,釋迦牟尼是明確歧視女性的,原本根本不同意有比丘尼,甚至認為女性要修行必須先轉世成為男性才行;這種態度當然使得佛教無法獲得女性信徒的支持,也難以在一般家庭落腳。

七,佛教所主張的修行終極標的是「成佛」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此才能真正「超越生死輪迴」、「滅除一切煩惱」,達到「寂靜涅盤」之境;但是,這些完全要靠個人自己獨力修行來完成,沒有任何外力或者神祇的助力。然而,實事求是的來看;從釋迦牟尼本身被認為「成佛」;也自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但是仍然還是血肉之軀,跟一般平民百姓,販夫走卒一樣要受世間所有苦難,釋迦牟尼又反對展現或修行「神通法力」,對於當時教育程度不高,容易迷信又缺乏判斷力的一般民眾而言,他的言論顯然有如「空談」,對於人性一向追求慾望滿足的基本需求,並不能提供任何實質的幫助,釋迦牟尼甚至反對人們追逐現世利益,認為「萬法空無」,因此所有信徒對於自己的現實問題依然要自己解決,心靈上的慰藉,實際物質上的需求都無法滿足,那麼信佛求佛或成佛又有何用?相較於原本主流的印度教,提供的是一種有階級高低,有祭祀儀軌做有形強化信仰的依循模式,而且完全不反對各種階級信徒追求現世利益及欲望的滿足,相對於此;佛教當然非常缺乏誘因(而不少賤民之所以會皈依佛教,那是為了減低種姓歧視而非真的堅信佛教教義)

八,對高種姓的人來說,本來就已經是位尊權大,擁有傲人的榮華富貴,與其相信一個「樣樣必須捨棄」,以今生現有的榮華富貴,來交換一張死後才能兌現的支票,甚至也可能完全無法兌現的畫餅,誘因更小,尤其是既得利益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階級,更難放棄權力和財富去追求「涅盤」。

九,對低種姓的階級來說,原本就赤貧一無所有,信了佛教之後,還是沒有受到任何神祇庇佑,可以讓生活變富足,減少一些困苦匱乏的煩惱,終生修行去憧憬死後的美好境界,那同樣是癡人說夢,不切實際的空談。所以,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加上信眾不過數十萬人而已,圓寂之後,弟子中缺乏與他相當擁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信徒不增反減也是想當然耳的事。

十,因為從「阿育王」時期獨尊佛教開始,印度教的婆羅門僧侶備受壓力,產生了嚴重危機意識,亟思團結抗爭,當孔雀王朝覆亡後,婆羅門開始殫盡心思的更加強化愚民手段,編造了著名的「摩奴法典」,從神話、業報輪迴觀念、婆羅門至上,加上各種嚴苛殘酷的罰則統統細細訂定,穩固的奠定了印度教的基本教義,在那樣民智未開的時空背景下,嚴苛的規範比起佛教的自由信仰型態是更有實際和強制性效率的。

十一,「大乘佛教」不只是世俗化,而且開始變得功利化和商業化,許多僧尼或寺廟擁有大量的屋舍、田地、金銀珠寶等財貨,甚至擁有佃農和奴隸,並且有普遍放債行為,使這些僧尼成為大地主或者商賈,還有「比丘商團」組織,從事遠方貿易,這種嚴重的腐化和墮落,與釋迦牟尼的基本教義早就相違背了,反而行徑更類似釋迦牟尼一向反對的「婆羅門僧侶」一樣腐敗,結果就是根本看不出來「佛教」和「婆羅門教」又有何差異?當改革派變成和「原本被改革的對象」行徑相同時,有識之士又何必加入改革派?又何必放棄原本信仰的婆羅門教,改信佛教,而同樣的行徑,新興的改革派所受到的傳統宗教攻擊只會更嚴酷。

十二,「大乘佛教」的世俗化,同時也將「釋迦牟尼」神格化,加入了諸多菩薩與神祇的神化崇拜,甚至效法婆羅門教的「收編」策略,將印度教傳統的諸神大肆收編及拼命矮化,譬如將「因陀羅」變成「帝釋天」,權力縮小到只掌管天庭,與「梵天」只是釋迦牟尼佛身邊小小的護法神而已,將「毗濕奴神」矮化為「那羅延天」,同時又將大自在天、摩利支天、耶摩天、鬼子母神以及辯才天女、吉祥天女和四大天王一起收編矮化,(印度神話中的俱毗羅神被收編為「多聞天王」),這些統統被矮化變成佛教護法神等等,但是,以當時只有幾十萬信眾信仰的佛教,和整個大印度地區上千萬以上的「婆羅門教」信徒相比,這種東施效顰的做法其實是相當阿Q的;結果,釋迦牟尼反而被對方成功的收編成「毗濕奴神」的第九個化身,兩相較勁的結局當然是全然敗北,不但不能動搖對手,反而使佛教變得更加被婆羅門教所吸附,成了一個附庸教派。

十三,西元八世紀,大哲商羯羅的「吠檀多不二論」在哲理上成功擊潰了佛教的「無我論」和「唯識論」,在高階層好思辨的少數菁英份子中,佛教的基本教義迅速退色,光芒不再。

十四,由於以上的原因,佛教在印度各地逐漸失守,最後退居到東印度地區;迫於時勢和生存的必然,不得不和當地傳統的「左道密教」結合;但是,有如飲鴆止渴,當佛教密教化之後,雖然得以殘喘一時,然而,本質上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嚴格說來,密教化的之後的佛教根本偏離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甚至反其道而行的有了犧牲血祭和性力崇拜,以及混合了原住民的巫術成份,這些都是違反佛教基本教義的(註:雖然因此在後來蓮花生大士由此將「密化佛教」帶入西藏地區時,能夠快速被認同和欣然接受,並因此在西藏開枝散葉,但是,那已是名存實亡的佛教了。),其實佛教的「密教化」等於是不戰而降的臣服於印度教了,最後沒能改革印度教,反而被印度教同化並成功的收編;這是佛教教義的滅亡。

十五,最後當然就是伊斯蘭教徒的武力掃蕩了,他們大肆燒殺搶掠,所有佛教寺院都在劫掠一空後再被焚燒和徹底摧毀,僧侶和信徒不是被殺死就是被迫皈依伊斯蘭教,再不然只能改裝逃亡國外,甚至遠走西藏。這是佛教在印度的實體滅亡。

註1.釋迦牟尼在世時確實是反對犧牲祭祀、興建大廟高塔和偶像崇拜的,但是,到了三百年後的「阿育王」時代,因為獨尊佛教,加上國家強盛,外交成功,不但廣建寺廟精舍,更專程從希臘、埃及等地聘請諸多雕塑巧匠前來印度,雕琢了無數的精美佛像、菩薩像,佛教到此已經無形中開啟了偶像崇拜的風潮,其中有許多「犍陀羅風格」(「犍陀羅」是一個城市名,在現今巴基斯坦境內「白夏瓦」市附近)的各種佛陀、菩薩石雕,迄今在印度各地博物館幾乎隨處可見,數量也多得驚人。

在現今尼泊爾境內及印度東北部境內的佛教四大聖地(釋迦牟尼出生地的「倫毗尼」,得道的「菩提迦耶」,初轉法輪的「鹿野苑」,涅盤的「拘屍那羅」)原本都有「阿育王」時代興建的宏偉廟宇和精舍建築,並樹柱立碑。結果統統被伊斯蘭教徒摧毀殆盡,除了「鹿野苑」還保留一座「阿育王舍利塔」(後來重修過,但是,外表還是遺留著被伊斯蘭教徒放火焚燒的痕跡。),其他地表以上的建物根本是片瓦不留,只剩下殘破的地基依稀可見當年的規模而已,附近迄今仍然十分荒涼。

註2.假設;廿一世紀的現今;在歐美一所中學的某一個班級,有幾十名青少年男女的學生,統統沒有宗教信仰,對東方文化也沒太多接觸和了解。

我是美術老師,上課時,在教室中間擺放一個及胸高度的穩固檯子,放置一個我特別準備的沉重布包,在解開布包前,我先鄭重宣佈;這裡面是一尊雕像,我不先解說名稱和來歷,我會離開教室三十分鐘;我交代大家可以共同在這三十分鐘以內觀看,觸摸和討論,然後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第一印象」觀感結論,用不超過一百個字工整的寫在黑板上;三十分鐘之後我會回到教室看看大家的觀感結論;同學們點頭同意之後,我打開布包,裡面是一尊三十公分高的「九頭大威德金剛」雙身交合的黃銅雕像……

我出去悠閒的喝了杯咖啡,三十分鐘之後,我回到教室,我相信黑板上的共同觀感結論大概會是這樣:

『猙獰、恐怖、色情,詭異,應該是東方某個異教或者邪教的雕像,與宗教有關,可能包含原始動物、性、惡魔崇拜的性質,也可能本身就是惡魔的具象雕塑品。雖然造型獨特,但是,全班大多數同學的感覺都不好。』

我也可以肯定同學們的結論絕對不可能是:『聖潔、慈愛、崇高,令人見之心生喜悅平和;應該是東方某種宗教最崇敬的大神……』這類正面的觀感評價。

那麼,在東印度與印度「左道密教」結合後興建的「超戒寺」、「大飛行寺」以及「那爛陀寺」中無法計數,大大小小的各種密教詭異、猙獰、恐怖、邪淫的那些佛陀、菩薩、明王、金剛等等的雕像;從有著嚴禁偶像崇拜基本教義規範的伊斯蘭入侵軍隊和教徒的眼中看來;那當然是屬於『最邪惡的偶像崇拜者』的宗教和邪廟,當然務必徹底將雕像摧毀,寺廟燒盡,僧尼教徒殺光而後快;

想想,佛教為什麼會被視為『猙獰、恐怖、色情,詭異,包含原始動物、性、惡魔崇拜的性質』以及『最邪惡的偶像崇拜者』呢?這絕對不是惡意的污衊或者宗教的排他性使然,而是因為在其他非佛教徒眼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啊!

註3.釋迦牟尼主張「超脫輪迴」、「究竟涅盤」;在他生前,除了他本身「究竟涅盤」,還有兩位弟子,一是「目犍連」、一是「舍利佛」,兩人都是早他一步圓寂的,釋迦牟尼親口認證過他們兩人已經證得「涅盤」了,如果佛教的終極目標是「究竟涅盤」;試問在釋迦牟尼圓寂之後,還有那位他親炙的弟子也「究竟涅盤」了?或者說從他圓寂之後到今天的二千五百多年之間,還有那位佛教高僧因為虔誠精進的修行佛教法門,然後像釋迦牟尼一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因此超脫輪迴,究竟涅盤的?答案竟然是沒有!那麼如果連精通佛法的高僧都不能達到,何況是一般資質平庸,修行尋常的普羅大眾呢?再想想;在二千六百年前的印度那個生活環境,根本就是一個亂世,絕大多數人民是普遍貧困、幾近無知,平均壽命又很短;釋迦牟尼高唱的「無上正等正覺」、「超脫輪迴」、「究竟涅盤」這些教義對他們來說豈不是太過高遠而渺不可及的?反觀於印度教的眾多神祇,各有各的庇佑功能,抱著祈求庇佑平安,現世利益的願望實現,只需帶一點點微薄的祭品鮮花,就能在全印度各地大大小小的廟宇經由這樣一種具象的儀軌,至少求得心安或者得到一點希望;而且婆羅門僧侶一再強調的就是;每個人只要在自己所屬的階級中安分守己的盡責完成各自的任務,來世就能轉生到更高的階級種姓,享受更好的生活;如果虔誠祭祀更有可能昇入天界,也或者只要在像聖城「瓦拉納西」之類的地方去世、火化,把骨灰撒入恆河之中,就能直接昇天::相較之下;印度教不是更容易讓大眾接受,有更具象的神祇可以實際膜拜,有更具體的儀式可用以強化信仰得到心靈寄託,有最簡單的方法祈求現世利益和平安的庇佑嗎?與其斷慾苦修來窮究那些高深的哲理,以追求那種虛無飄渺的「究竟涅盤」,還不如轉頭回去安分守己,虔誠祭祀,只求來世能轉生更高的種姓階級,比今生過得更好就於願已足了。所以,印度教始終都是被印度普羅大眾所最容易接受和信仰的,雖然「種姓制度」是這麼樣的不公平,但是「業報輪迴」的觀念早就深植人心,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傳統觀念。所以與其去追隨一個信眾本身對其教義不甚了了,目標又高遠到虛無飄渺,一般人又很難達到終極目標的改革派宗師;更缺少眾多神祇的關愛和加持護佑。佛教這樣的教義和宣教方式,怎能獲得普羅大眾的認同呢?這原本就是佛教的特質,結果也成了不能在印度跟印度教分庭抗禮,更別說取而代之的真正原因。反觀後來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開花結果,或者在韓國、日本、台灣也頗為興盛;那是早就偏離基本教義甚遠,更加世俗化、功利化的大乘佛教;與釋迦牟尼時代的原始佛教(本初佛教)早就相去甚遠,標榜作功德求福報,在比較富裕的地區,用奉獻金錢來祈求來世福報,這種方式當然更能被接受,因為在資本主義的價值觀長期薰陶下,花錢買到個人所需,滿足自己欲望(包括來世期望)是最直接最便捷最省事也最習以為常的方式。

(筆者註:本文曾收錄於「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乙書之中,本篇內容已重新修訂)。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26134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5喜歡★say12300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單刀直入----「時輪金... 後一篇:修佛成佛的投資報酬率...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flys8028大家
各種美食都有的部落格,有興趣來晃晃歐 https://www.fatnyanya.com/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45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