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3 GP

語文是語文,文學是文學,不要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蛋

作者:鬼才│2017-09-01 02:58:24│巴幣:94│人氣:761

最近又掀起一波白話文VS文言文的熱潮,各式各樣的學說紛紛出籠

多年前我看不懂這場戰役,但現在我看懂了

首先,我是支持降低文言文比例的,而且,我希望台灣的國文課可以改革

我本身是個外語學習者,對於語言也有那麼一點概念,反過來審視自己的母語學習系統,有了一番新的體悟

過去我們都是透過各式各樣的文學來學習國文,從文章裡的用字遣詞來精進自己的語文能力,並伴隨大量的註釋幫助我們搞懂一些生澀的單字

簡單來說,文學,尤其是古文學,是我們學習國文的唯一管道

想像一下你若活在15世紀的中國,你身為一個普通人想要讀書成為文人,你的選擇基本上只有四書五經和史書,只要讀好讀滿,你就是知識分子,而且你也不會遇到任何溝通阻礙,因為你若中舉人甚至中進士,大概也只會跟讀書人溝通

但在現代,文學已經不是語文的唯一代表

在這個識字率99%的時代,你得跟任何人進行溝通,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隨便一位計程車司機對於國家、人生、世界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在這個民主的公民時代,你得搞懂並參與這個社會所發生的事情

而,在文言文比重將近70%的語文教育裡,你有能力與他人溝通嗎?

很多台灣人會覺得,啊國語就是我的母語,是要學三小?怎麼可能你講的東西我會看不懂?怎麼可能我有意見不會表達?

沒錯,我們每個人都善用母語,但僅僅是"善用",而不是具備表達和寫作能力

聽說讀寫,沒有任何一個面向是自然而然就學會的,一定要透過教育並從小培養,才有辦法讓你的語文能力真正能用於生活,而不只是堪用

大多數台灣人的四大項母語能力,其實就只是堪用而已,包括我也是,我的口語表達比寫作還要爛一百倍,如果我的寫作能力有70分,說大概只有50分,讀也要看文章內容有多難,而且花70%腦力讀跟花30%腦力讀在能力辨別上是不一樣的

再來就是邏輯和思考,這也是透過語文去學習,而且重要性絕對遠遠高於文言文

以現況而言,我們每個人都讀了這麼多文言文長大,卻從來不使用文言文跟別人溝通,文言文就跟三角函數一樣,畢業就自動清空記憶體

有些護古派會說:不對,文言文的用字精煉,在使用效率上是高於白話文的,而且古單字能有助於了解現代單字

OK,假設是兩位古人互相交談,那文言文肯定很精煉而且有效率,但記得我上面提的嗎?現代社會你不可能只跟讀書人溝通,這是個意識型態取代宗教的時代,當整個國家在討論重大議題時,你要怎麼發揮最大影響力?

再說到單字,我相信我使用成語的頻率應該遠遠高於大部分的台灣人,但我完全不曉得這些成語的典故跟來源,我憑藉大量的閱讀培養語感,讓我知道何時使用成語,而不是精通四書五經

說得更殘酷點,如果過去十幾年來的文言文教育有用,那我們在生活以及社會議題的討論,應該要有一定的比例是使用文言文,而不是能力不一的白話文,包括英語教育也是一樣

see!!!好大一片的教育空白

我認為,語文教育應該跟文學切割開來,以真正的實務議題、邏輯課程來取代國文課綱,將現有的國文教育變成文學選修,或分數較少的必修,而且是現代文學,不論本土或翻譯

文言文基本上是另一種古語言,就像拉丁文跟英文,都是現代母語人士看不懂的東西,應該要放在外語選修,只是學個興趣

說到底,能不能看懂判決書,應該比能不能看懂出師表還重要吧?討論事情能抓重點、縮點溝通時間、了解彼此立場,應該比背誦古文單字還重要吧?

讓語文教育回歸真正的本質,而不是拿來滿足少數人對文學美感的幻想

能在滿滿的文言文教育中還能把閱讀當興趣的,都是奇葩








以下補充:
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自我能力鑑別的方法,覺得很有趣,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試試看

我底下會分享三篇社論,請各位任選一篇,計時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完全讀懂,然後關掉網頁,以自己的意思去陳述文章重點,最後再閱讀一次社論,看你表達出多少內容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70624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8 篇留言

Todd
除了文言文比例過多可能造成的一些後果,我覺得還有另一個爭議是有時候要學要記這一段作者想表達的意涵,問題是為什麼正確答案絕對是這個?有人有別的觀點難道絕對是錯的

09-01 03:24

鬼才
填鴨式教育就是這樣,說一是一說二是二09-01 18:08
小嵐酢漿草
孫猴子到此一遊,下回分曉。時間擱搭了,明天再來看。

09-01 03:31

點子-庫洛米庫洛米
我支持站在實務立場,降低文言文比例甚至乾脆整個廢掉,變成選修

但是,我反對以所謂「去威權,去中國文化洗腦」這種愚民觀念做為廢止文言文的理由

09-01 06:35

鬼才
我知道有些人是因為意識形態而爭執文言文,也許最早就是從這個點切入
但當初會放這麼多文言文到國文課本也是基於意識形態,也是為政治服務,而不是單純的教育理念09-01 18:10
修格蘭
關於該如何調整、比例多少,非專業恕我跳過,只是看到文章內的論述與歷史不符,想發表一下意見。

「我手寫我口」是近代以來才出現的概念,整篇文章的論述形式看起來就像民初時代的文言VS白話之爭的翻版,雷同程度之高,不禁令人莞爾(自古以來每個時代或多或少都有這情況),但其實當時的白話(文)和現今的白話(文)也早已經有所不同。

從歷史來看,漢字文化圈內,文字和口語向來都是分離的,或是說彼此間的緊密程度不如其他拼音語音。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當代人他們自己的「白話」(雖然現在看來都歸類為文言),千萬不要以為當時的人平時都是像我們在書中所看到地在說話。甚至由於文化圈幅員廣大,各地區的人都是用當地的語言(方言)來念、理解中文,這點和文章中的例子相去甚遠。
彼此無法溝通,但卻可以透過文言文(文字)來交流,這是漢字文化圈自古以來的特殊現象和優點之一。

各國的外語學習著重於實用層面,當然會忽視文言、古文。
可是在他們自己國家(譬如日韓)內的語文政策,古文學習還是佔了不小的比例。他們也曾鬧過去中化的論爭(應該說一直都是進行式),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回頭擁抱、保留了漢字、古漢文,不然對自己的文化無以為繼。

個人認為國語教育和外語教育,雖然看上去都是「語文教育」,但出發點與重點卻完全不同,混為一論不是很恰當。

09-01 08:42

鬼才
感謝你的回應

我會舉這樣的例子主要是說明"文言文的使用效率從何而來",因為許多護古派人士的理論之一就是:文言文是比白話文更有溝通效率的文字。但顯然這個說法是錯的

老百姓之間的對話那當然是跟書面有差距,因為九成人民根本不識字,但識字者通常有能力為官,官員之間的書信溝通以文言文做工具,交流對象單純

對內的文學教育頂多從近代文學開始,例如明清小說,再更遠就會產生理解上的困難,以及時代背景的觀念落差,這樣就失去讓學生體會文學之美的教育宗旨了

如果真的要教四書五經,你覺得是文本的道理比較重要?還是字面的理解重要?全部翻成白話文一樣能讓學生理解古人的智慧吧?文化應該不是拘泥於用字遣詞

文言文實在算不上"國語教育",語言的第一要務是溝通,不具備溝通能力的文字要如何算是國家語言?
09-01 18:27
大魔法師-自由黑闇
問題是現在大喊要刪減的人把政治給硬塞進去了阿...

09-01 10:14

鬼才
確實有人透過政治立場看這件事,但當初文言文的比例會這麼高,並不是專業教育的結論,而是意識形態造就的結果

而現在我們只是捨棄意識形態,單純從專業教育的面向去審視文言文的必要性09-01 18:30
愛蜜莉
回歸本質,語文本來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從這點出發,請問現在有多少人是把文言文當「溝通工具」的?幾乎沒有啊!對一般人講文言文,你還要用白話文解釋你的文言文的意思,幹嘛多此一舉?一開始就用白話文說話就好了!

這本來就是「威權、中國文化洗腦」啊!何必不敢承認?文言文確實來自於過去的中國,某黨為了統治基礎,所以要強化跟中國的連結,強迫每個人都要讀文言文,否則為什麼把一般生活上幾乎用不到的文言文比例放這麼高?自己捫心自問,過去你我被強迫背誦的文言文,是還記得多少?我自己除了那個「白日依山盡」那個以外,其他的早就全忘光了!還有啊!背了那些文言文,對一般人有什麼實際用途嗎?要大家感受文言文的美學?一般人根本感覺不到!更何況,台灣的教育,一直都是不重視「美」啊!五育中的「體」、「美」在我讀學時代,經常是被國英數拿去用,然後借了不還的!這樣還要求大家要懂美感?文言文讓想學的人去學就好了!

時代演進,有些東西本來就會被淘汱!

09-01 11:59

鬼才
文言文教育的實際成效幾乎是零啊09-01 18:31
ScarletSS
我覺得古人詩詞能抒發 當下的感受等,如同外國文學般。莎士比亞名劇、台詞也能穿通古今。

但實話說吧,現代人白話文的看的不是很懂了。在放些 更需要意會的詩詞⋯⋯⋯

09-01 12:45

鬼才
其實莎翁的作品還是能讓現代英語人士完全看懂喔,有點類似我們讀水滸傳或魯迅的小說,但古英文或文言文就完全不屬於基礎語文教育的範疇了09-01 18:33
煙嵐
三篇花了兩分鐘
第二篇比較難總結...

09-01 13:25

鬼才
我自己的狀況是,讀不算難,但要真正吸收並轉譯是要花時間的,這也是舊式教育比較缺乏的面向09-01 18:35
雪之王女‧F‧巧可奈
挺好奇鬼才大對於張大春的說法有何見解?

09-01 15:36

鬼才
就是護古老人的姿態啊

台灣語文教育可悲的點在於,即便以高比例的文言文下去教,也只有他們那一丁點人成為此教育的受益者和擁護者,然後再以文字知識份子的身分回頭護主

而受過相同語文教育的台灣人,也很難跟那些文字菁英溝通。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出一丁點的張大春,還是語文能力普遍提升的台灣群眾?

即便文言文成為選修,張大春之流依然存在,也依然是那一丁點人,跟課本裡的文言文多寡根本無關,但跟絕大多數台灣人有關

這場爭論我只看見白話文的一方頻頻拿出理論和文章去應戰,而護古老人依然是十年前的說法,依然是主觀意識的美與愛,不然就是扭扭捏捏的高深莫測

一點說服力都沒有09-01 18:50
點子-庫洛米庫洛米
日本也是大量文言文在學,四書五經日本都沒少學,所以日本要跟中國統一嗎?

請樓上解釋

09-01 18:17

曲蘿幻
我覺得寫作能力光靠學校,沒什麼用
然後,培養對閱讀的興趣和文言文教得多教得少我覺得也沒什麼關係

我看到很多人說因為文言文所以打壞對閱讀的胃口

閱讀最好從小培養起
而且家人都不閱讀,小孩也不會讀的
就算課本給再有趣的也一樣
因為怎麼比得上電視卡通或者手機遊戲有趣呢

09-02 02:32

曲蘿幻
然後白話就好懂嗎
我不知道耶
我記得以前念書的時候,有些是白話,可是還是好難懂
因為很抽象的描述

至於要不要降文言文比例
那就降降看吧
反正學生一直是白老鼠XD

09-02 02:35

鬼才
我以前念書的時候也是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改XD,我還記得我畢業的隔年,基測總分從312變成412,然後變成量級ABCDE

要從文言文建立閱讀習慣是很困難的,總不可能拉丁文看多了就愛上英文吧,我家人也不愛閱讀,但不見得下一代也不愛讀書

在讀書的同溫層,我們可以講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書籍,改變我們人生的著作,但在這個同溫層以外,外面的世界完全不曉得有這些作品的存在,他們知道的,是孔孟、韓愈、李白、陶淵明、王安石,少數人的文學品味掌控了台灣的語文教育

就算真的要從文學切入,至少讓大家決定文學內容吧,憑什麼你的文學是文學,我的文學是鄉間野談?課綱的調整都離一般人太遙遠

讀書這件事情,先從開心開始,然後追求深度,而現行的國文課本直接跳過中間的環節,讓閱讀這件事情變成折磨,而不是休閒

台灣真的可以有更多人擁有閱讀的興趣,而不是現在這個樣子09-02 14:43
Todd
上面某位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裝傻讓大家看笑話?
1對方是表示比例過多,並沒說要達到完全廢除才行

2拿日本跟台灣比本身就是個錯誤,中日即使關係再差,至少也是互相承認的正常關係,台灣呢?每次看到有人拿其他國家跟中國的情況來說嘴我就覺得好笑跟火大,中國有說要併吞取得那些國家嗎?

就好像如果有人批評南韓在跟北韓有關的某些政策跟措施不洽當,並且以一些跟北韓有邦交的國家(例如英國)跟北韓的相關政策當理由來說嘴一樣。南北韓是什麼關係,與北韓有邦交的國家跟北韓又是什麼關係?

09-03 03:14

狐狸祭司
話說文言文不是拿來溝通的,是一種書面語言,古人講的話也是白話,只是他們時代的白話。

如果不管澀字、澀詞或典故之類的,其實我們寫文章常用到文言文的書寫結構。

再者,拿文言文跟溝通語言對比其實是很怪的,要也跟現代文學對比,但就像曲蘿幻所言,現代文學更抽象,格式更多變,反而比文言文更難懂,文言文只要知道澀字、澀詞的意思,和典故來由,其實比現代文學更好理解。

當然,反過來說現代文學可以刺激人更多的思考和想像。

09-03 06:02

鬼才
書信、公文也是一種溝通的方法,也需要講求精準度和效率
現代文學的結構應該受到西方世界的影響比較大,論文跟小說都是如此

你們說的我可以理解,但這比較牽涉到教學方法的問題,這又是另一個議題,簡單來說,現行教育太計較"學生必須了解作者想法",而不是"學生如何看待作品",所以就會出現硬性的理解標準

其實以目前的教法看來,就算改成白話文可能效果也不大,只是讓學生從恨A變成恨B,所以我才認為國文課必須整體改革,從不同的思維切入,而不是"文學賞析"09-03 21:13
豆腐先生
何止文言文沒用啊,很多教育內容畢業後都直接還回去的,世界歷史、數學公式、化學、生物、公民、地理
啊?怎麼全還了

09-08 23:54

鬼才
有些知識可以內化,變成你自己的思想,有些知識比較偏工具,不會用就是不會用,而現在有爭議的是,文言文究竟有多少東西真正內化給學生?對於台灣學生目前的語文能力,有多少幫助?

我個人觀察是非常少,很多文言文的"療效"都是牽強附會的東西09-09 17:31
冷宮
以前曾在一本書裡看過
一個人要如何確認自己或別人是真的理解一句話的意思呢?
通常我們會以「能不能用自己的話重新解釋一次」來評估
但是怎樣才算是重新解釋呢?
書裡給了一個這樣的例子:2+2=4
如何確認自己真的理解這個數學式子想表達的意思?
書裡給的答案是:當你可以說出「2是4的一半,或者4是2的兩倍」
我個人認為在聽讀方面,光是能重述重點還不足以證明自己有確實理解
而所謂的「抓出重點」也可能只是擅自忽略自己判定不重要的內容

即使是白話文,我也不認為每個人在用同一個單字時,是代表同一個意思
「高興」是什麼意思?或許可以說是一個人感到快樂
那「快樂」是什麼意思?或許可以說是一個人覺得開心
那「開心」又是什麼意思?可能是心裡很高興吧
這會形成一個循環論證,用更多的單字來解釋一個單字是無解的
既然無法被解釋的單字是存在的,那也只能相信我們的理解是相同的
(所以確認別人使用某個字的當下,究竟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很重要)
(有可能會因為一個單字,讓雙方的理解從來沒有對頻過)

文言文出現在古代我覺得很合理,因為當時在書寫方面不如現在便利、快速
而且可能也要付出比較高的金錢成本
能用較少的字數表達意思是有利的,既能省時也能省錢
至於現在,文言文還重不重要我就不敢下定論

總而言之,比起文言文或白話文這類「形式」上的學習
我個人覺得更重要的或許是別的東西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想法@@

09-09 00:23

鬼才
回歸語言的本質非常重要,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讓學生有效率的使用口語和文字溝通,那這個語文教育的初衷還成立嗎?

而且文言文歷史長達兩千年,這兩千年來是越來越白話的過程,甚至到唐宋就開始有白話夾雜文言文的現象,只是當時的白話對我們而言也算是文言文

遲早有一天,我們現在所書寫的內容也會變成未來人的文言文,為什麼要過度強調學習古代人的言語?難道學好學好就是一種傳承嗎?那唐宋也沒有把夏商周的文學傳承下來啊,甚至明清小說都近乎白話了,所謂的中華傳承其實就只是少部分人的意識型態跟幻想09-09 17:29
+9神聖騎士卡
「回歸真正的本質,而不是拿來滿足少數人對文學美感的幻想」
推!
確實是很有美感,我也認同,不過似乎不是人人都喜歡都能體會這種接近藝術型態的「溝通」。

09-09 01:51

鬼才
對,文學應該要跟群眾溝通,而不是少部分人做決定,硬塞他們的喜好給每個人09-09 17:33
空誠
我回答樓上其中一個反白話的人吧。
對!白話文就是好懂簡單明瞭,不需要之乎者也,也不需要多難多冷的字眼,就是這樣。

我個人是還沒看透,但是孔乙己總看過了吧?
剛好就是諷刺這種保守派,就算被人打殘打死也不願意丟面子,這樣就好棒棒嗎?

我也直接說了,我就是喜歡白話文勝過文言文,這點就算把我打死也不會改變的。
我覺得把女人的腳掌彎成三寸金蓮也很美,看到現在女生的大腳掌就是覺得奇怪。
難道我就該支持從小就把她們的腳慢慢彎曲,彎到弄殘,彎到不能走路嗎?

當然不是,人可以保守,但不能不知進取。
裹小腳也許是一種極端的美麗,但也是長年扭曲出來的,崇拜文言文也是差不多。
大不了就是分成兩個科目來教,難道還怕所謂的傳統後繼無人嗎?

也許老傳統會隨著時間消失,但是新傳統也會隨著時間興起。

09-09 03:06

鬼才
是啊,我們所使用的文字,難道就因為白話而沒有傳承?唐宋時期所使用的文字,對他們而言也是白話文夾雜文言文,根本就不是春秋戰國那套,但今天我們統稱文言文,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文字既然活著,就會發生改變,而且是有意義的改變,不是變得越來越難用09-09 17:3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3喜歡★qqazzcv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新小說連載預告+宣傳,聊... 後一篇:全新作品 【 孤島奇兵 ...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flys8028大家
各種美食都有的部落格,有興趣來晃晃歐 https://www.fatnyanya.com/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45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