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來到第六天,我離開箱根,來到河口湖町。河口湖町位於山梨縣,已經不在神奈川了,所以我的標題也會改一下。
富士山從山腳繞一圈長達129公里,是一個佔地廣大的火山,加上又高達3775公尺,讓富士山的體積非常驚人,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從上百公里外就看到。
一般來說,要是想以接近富士山為旅遊目標,遊客可以落腳富士山南邊靜岡縣的富士宮市,或北邊的河口湖町二選一。富士宮市有全國淺間神社的總本社,但是整體來說,河口湖町因為風景更好,景點更多而聚集了更多的遊客。
富士山北方一共有五個湖泊,從東邊逆時鐘分別是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本栖湖,合稱富士五湖。其中河口湖最大,聚落人口最多又位居中央,所以成為富士山旅遊最的主要集散地。
從箱根到河口湖町是沒有鐵路可以搭乘的,公車也沒有直達,必須要在一個叫做御殿場的城市轉車,我在第五天晚上拉車了三個多小時,在晚上八點多到達河口湖町。
一早起來後就先跑去天上山公園。這是一個有纜車把遊客載到山頂的景點,從這裡可以俯瞰碧藍的河口湖,遠眺壯麗的富士山。會一早先衝這裡是因為晚來的話排隊上纜車的遊客會很多,要排很久的隊。
河口湖町
來富士山旅遊,其實是蠻吃運氣的一件事。神山雖然巨大,但並不總是願意出來見客,特別是遊客最多的夏天,雲霧也最多,能看見富士山的可能性也會下降,運氣不好的時候甚至整座山都看不見。即使是可見度最高的冬天,能清晰看見整座山也是可遇不可求。
我這趟秋季之旅大半是陰天,原本有點不安,但是在河口湖的這兩天,雖然總是多雲,但是都還能看到三到六成左右的富士山,不至於敗興而歸。
富士山比我原本以為的還要大,單看照片可能不易體會,但是現場看的時候,富士山散發出強烈的存在感,讓我覺得被震撼,能夠理解為什麼會被日本人敬畏為神山。
雖然我不是日本人,但是因為從小看日本動漫長大,對富士山有種奇特的憧憬,親眼見到這個日本靈魂的時候,忽然有一點感動。
下山以後,我往河口湖車站移動。
河口湖車站有多種路線的觀光巴士,富士五湖大部分的景點都能抵達,我先搭上綠線巴士,這是往西湖方向的巴士。
如果只待一兩天的遊客,通常會把行程集中在河口湖、富士吉田跟忍野,這三地距離比較近,景點也比較集中,但是我第一天的行程先往西湖前進,因為那裏有我非常有興趣的三個景點---鳴澤冰穴、富岳風穴還有青木原樹海。由於第二天下午就要離開,我怕要是第一天不先去,第二天行程若有耽擱,可能就沒有時間去這三個比較遠的地方了。
坐上綠線巴士以後,不用很久就能到鳴澤冰穴。
鳴澤冰穴跟富岳風穴都是大型的天然山洞。在西元九世紀的時候富士山曾有過一次大型噴發,大量湧出的熔岩向北流去,將原本為一體的古代大湖一分為五,成為富士五湖。這些無情輾過大地的熔岩流也在西湖一帶製造了大量的洞穴,鳴澤冰穴跟富岳風穴就是其中較大的兩個。
被稱為冰穴,就知道洞穴內部非常冷,長年保持0~4度,就算外面氣溫有十幾二十度,一靠近就馬上可以感覺到寒氣從洞口撲面而來。想要來此參觀的人一定要準備好基本的禦寒衣物,要是只穿著短袖短褲進去會冷得發抖。
為了方便觀光客進入,內部已經加裝了步道、欄杆、照明,但是整體而言洞穴內還是潮濕、陰暗,地面又很滑,走路要很小心。鳴澤冰穴比起富岳風穴更難走,裡面有兩三段十分狹窄,要弓著身體才能緩慢前進。
走到底會發現冰塊儲藏區。由於長年保持低溫,讓鳴澤冰穴成為天然冷凍庫。在江戶時代,日本人會在冬天把冰塊放到冰穴的深處儲存,然後在夏天運出來,送到各地去給達官貴人作為冰鎮消暑之用。
冰穴不長,就算慢慢走,大概十幾分鐘也能逛完,之後會根據動線繞一圈從原出口返回。
出來冰穴,就往富岳風穴移動,兩地只離800公尺,徒步大概十分鐘可到。
富岳風穴跟鳴澤冰穴有點像,只是冰穴崎嶇又狹窄,而風穴比較長也比較寬,較為好走。
在風穴的底部可以看到冷凍的蠶卵,這是古人智慧的一種體現。
蠶卵原本會在初春孵化,幼蟲期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吐絲成繭,絲農會抽取蠶絲來做絲綢。若依照自然規律,大部分的蠶都會在同一時間孵化,同一時間吐絲。然而若將蠶卵放置在低溫環境中就可以延遲孵化時間,只要計算得當,就可以增加絲農的產期,大幅增加絲綢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