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葉珍
我和兒子的生活圈與經歷迥異,經常聊天交換日常所見。他提到一位世界冠軍電競高手的報導,大意是他表面上對隊友有情有義,但私底下卻捅刀,兒子表示不解,他的實力夠,也不缺錢,為何需要捅隊友刀呢?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兒子提到的現象,在職場還真是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然而這個現象真的是匪夷所思嗎?說來這是動物本能,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
家裡有老二出生了,即使家裡的人對老大的照顧還是一樣,老大仍然感受到威脅,因為別人看他的眼光不像以前一樣把他當作獨一無二,於是他本能的想要攻擊威脅到他地位的老二,有時候也會模仿老二,並且向「移情別戀」的家長吵鬧抗議。
我們也知道,這種憑本能的攻擊並不會贏回他原本的位置,只會讓事情更糟。
攻擊老二,老大被罵得更厲害了。
模仿老二,老大被批評都幾歲了,怎麼還長不大。
跟家長吵鬧抗議,雖然家長的確把目光移回老大身上,但那個目光已經不一樣了,不是老大想要的獨一無二,而是無可奈何。
這種憑本能的使用攻擊企圖奪回優勢,有可能暫時有用,但長遠來講,通常都無法贏回原本的位置。
我們在職場上也會看到這樣的前輩。
一位年輕有活力的明日之星進來單位了。即使工作單位對先來的前輩還是一樣器重,前輩卻感受到威脅,因為別人看他的眼光不像以前一樣崇敬與獨一,於是他本能的想要攻擊威脅新進人員、奪取新進人員的創意與功績、向「移情別戀」的大老闆進言以打壓新進人員。
這種憑本能的使用攻擊企圖奪回優勢,有可能暫時有用,但長遠來講,通常都無法贏回原本的位置。
攻擊新進人員,顯露了前輩受到威脅,變弱了。
奪取新進人員的創意與功績,後輩開始防著前輩,長遠下來,前輩反倒得不到新的資源。
跟大老闆吵鬧抗議以斷新人的受重視,雖然上司為了安撫,可能會暫時順著前輩,但有機會,大老闆還是會減少自己的麻煩,少跟日漸沒那麼多新創意和能力的前輩合作。
嫉妒,當我們感受到自己所擁有且重視的受到威脅,我們會感受到嫉妒。
嫉妒,是一個確保我們生存的警報器,告訴我們「有危險了」,因此不僅很正常,也很需要有。
既然怕失去自己所擁有,那我們就要站在制高點,看清楚情勢與相關人等的狀況,採取能夠真正維護自己所有,而不是本能的攻擊,雖然暫時消滅眼前的威脅,但後患無窮,或是越攻擊越糟,更快的把自己推進去自己最害怕的狀況,失去自己所珍愛的。
至於與嫉妒的人相處,雖然嫉妒有各種樣貌,在採取的策略與行動上各有不同,然而在積極處理上,感同深受自己也曾經是在那個位置上,用同理,用真誠,用行動來化解,讓他知道,你所珍視的不會受到威脅,可能會是個有效的策略。至於嫉妒之心已如同森林大火,減少觸發野火燎原的機會、採許行動讓對方冷靜下來,恢復理智也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