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華麗的蒼少女 名詞與世界觀說明06:巨型銀行

幻月 | 2022-01-19 17:20:02 | 巴幣 102 | 人氣 239

本次帶來的是《華麗的蒼少女》第三季,最後一篇的名詞與世界觀說明的文章,而這次要帶來的主題,就是關於巨型銀行。
 
其實這個主題應該要在第一季的名詞與世界觀說明,就被我拿出來用,但是當時忘記了這件事情,所以就放到第三季來用。
 
畢竟第三季就是以帝都陽友銀行頭取就任餐會作為收尾的,因此在第三季的最後針對巨型銀行來做說明,想想應該是很合理的…吧。

<華麗的蒼少女 名詞與世界觀說明06:巨型銀行>
 
[I. 何謂巨型銀行]
 
在日文裡面,所謂的巨型銀行(メガバンク),廣義而言就是指擁有巨大資產(如存款)與營收的銀行或是銀行集團。
 
不過以較為精確的用法來說,所謂的巨型銀行狹義而言,是指總資產額達一兆美元的銀行或是銀行集團,有些時候也指涉經由合併或是收購而誕生的銀行或是銀行集團。
 
依照日本針對巨型銀行的定義,美國的三大巨型銀行分別是花旗集團(Citigroup)、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Chase)以及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相同的定義,英國的四大巨型銀行分別是巴克萊銀行(Barclays)、匯豐集團(HSBC Group)、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以及駿懋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
 
現實世界中,日本的三大巨型銀行分別是三菱UFJ金融集團(三菱UFJ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三井住友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以及瑞穗金融集團(みずほ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
 
但是一般的簡約說法,通常會直接就說日本的三大巨型銀行是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以及瑞穗銀行。
 
在《華麗的蒼少女》世界觀裡面,四大巨型銀行分別是帝都陽友銀行、扶桑東和銀行、第五曙光銀行(原案:東海櫻花銀行)以及白鷺NFG銀行。
 
在池井戶潤世界觀(包含《半澤直樹》、《下町火箭》等等的作品)裡面,日本的三大巨型銀行分別是東京中央銀行、白水銀行以及大同銀行。

 
而在《野崎修平》系列的世界觀,日本的巨型銀行包含帝光丸菱UBJ銀行、首都明星銀行、花夢銀行、四季銀行。
 
我們到這邊可以知道,巨型銀行其實是屬於日本的產業經濟用語,那麼日本的三大巨型銀行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
 
[II. 日本三大巨型銀行的誕生與其中的權力鬥爭]
 
我們若說日本的三大巨型銀行的誕生,與泡沫經濟有關,其實是毫不過分的─雖然正確來說,應該要說是與泡沫經濟崩壞有關。
 
日本因為低達2.5%的利率,而出現了房地產、股票、地價瘋狂飆升的泡沫經濟,為了遏止這樣子的狀況,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初期將利率調升為6%。
 
因為利率突然上升,導致日本的大量資產價格突然暴跌,甚至造成了不景氣的狀況─這樣子的現象,一般普遍稱為泡沫經濟崩壞。
 
泡沫經濟崩壞造成不動產與建設業的業績崩毀,甚至整個日本都百業蕭條,而日本原本極為發達的銀行業與金融產業也同樣無法倖免。
 
貪瀆、浮濫融資、與黑社會說不清的關係、內線交易等等的弊案爆發,一口氣將日本銀行業與金融產業的現況披露─受到這樣子的衝擊,日本的銀行業與金融產業開始面臨危機。
 
尤其日本當時各大都市銀行,因為都背負大量的不良債權(泛指無法被回收、瀕臨破產以及破產的債權),甚至還面臨大量倒債的風險,因此當日本政府宣告進行金融改革的時候,狀況就更糟了。
 
日本政府推行「大爆炸」(ビッグバン)金融改革,以公平、公開、透明為主要訴求,並且給予了銀行業可以兼營其他金融產業的方便門,甚至各銀行可以自由訂定利率,使得日本原本疲弱的金融市場的競爭突然變得劇烈。
 
尤其在諸如山一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長期信用銀行之類的大型金融產業機關破產倒閉之後,日本金融產業陷於弊端的情況,更是昭然若揭。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巨型銀行,也即將誕生。
 
1.     東京三菱銀行/三菱東京金融集團:雖然不算巨型銀行,但是卻是巨型銀行的始祖

 
泡沫經濟崩壞之後,日本的銀行業開始出現人人自危的現象,甚至銀行之間進行合併的風潮也開始盛行,這個現象在日本政府於1995年推出「大爆炸」(ビッグバン)金融改革之後,變得更加明顯。
 
對於當時的銀行業來說,與其他銀行合併,除了是為了要擴大規模、收益與市場以外,乃至不同銀行之間利用互相的特性,在進行合併的同時互補各自長短,更重要的是為了生存─如果不想倒閉,那麼就只好與其他銀行合併。
 
在1990年代中後期,原本以外匯與匯兌為強項,在日本與海外廣設分行的都市銀行之一的東京銀行,也遇到了這樣子的問題。
 
東京銀行在海外設有大量分行,並且以外匯與匯兌為強項,但是卻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背負大量的海外負債,變成了瀕臨倒閉的銀行。
 
但是因為在海外設有大量分行這個特點,是當時日本較為封閉的銀行業所不具備的特點,因此東京銀行成為了著名的「花嫁銀行」─會想要與東京銀行合併的銀行,大抵上都是看上東京銀行大量的海外分行這個特點。
 
然而東京銀行的負債太過龐大,因此許多對東京銀行有意的銀行都打退堂鼓,唯一一個後來與東京銀行實施合併的,就是當時大型都市銀行之一的三菱銀行。
 
三菱銀行是屬於典型的舊.財閥系銀行,雖然企業文化上以官僚作風多少為人詬病,但是卻有龐大的資產,而且也沒有被過多不良債權所拖累。
 
當時日本大多的銀行,都只有在日本國內設置分行,而同樣只有在日本國內設置分行的三菱銀行看上東京銀行大量的海外分行,想要將東京銀行做為進軍海外的跳板,於是宣告與東京銀行實施合併。
 
三菱銀行與東京銀行成立三菱東京金融集團作為合併過渡期的產物,並且兩間銀行最後在1996年正式實施合併,於是東京三菱銀行誕生了。
 
東京銀行與三菱銀行的企業文化,卻可說是天差地遠─東京銀行的企業文化偏向外資,是屬於比較自由開放與偏向能力主義的風氣;但是三菱銀行的企業卻是官僚作風色彩強烈,也十分講究年資與輩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京三菱銀行內部出現了兩種派系─其中一種派系,是由東京銀行出身者組成的東京派系,另外一種派系,則是由三菱銀行出身者組成的三菱派系
 
<*說明1:雖然大家都說《半澤直樹》裡面的東京中央銀行是影射三菱UFJ銀行,但是假如看過原作的話,就會知道東京中央銀行其實是影射東京三菱銀行。大家可以比對原作裡面,對於東京中央銀行的說明,以及現實世界中,東京三菱銀行的實際情況。>
 
偏偏東京銀行在等同被吸收合併的情況下,新銀行成立之後,進行裁員的時候,自然就是先拿東京派系開刀,所以這些東京銀行出身者不是遭到革職,就是被下放到子公司。
 
<*說明2:所謂的吸收合併,就是兩間實施合併的企業,其中一間比另外一間還要更具備優勢。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說,就是比較委婉的「併吞」手段。>
 
許多殘存的東京派系,也因為無法適應三菱銀行主宰性的企業文化,而紛紛離開新成立的東京三菱銀行─這些離職的東京派系職員與主管,後來幾乎都進入外資銀行工作。
 
於是東京三菱銀行成立的過程之中,三菱派系徹底主宰了新成立的銀行,東京派系(不論是職員、主管、還是董事)也在新銀行成立之後銳減。
 
2.     瑞穗銀行/瑞穗金融集團:打著「三間銀行對等合併」的口號,成立的日本的第一個巨型銀行

 
在1998年的時候,日本三間大型的都市銀行─富士銀行、日本興業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實施合併,成立瑞穗金融集團作為合併過渡期的產物。
 
瑞穗金融集團在當時是最大型的銀行集團,而且也是實質意義上日本的第一個巨型銀行,當時可說是甚為風光。
 
但是瑞穗金融集團的結構,卻是十分的複雜─因為瑞穗金融集團底下,還下設瑞穗銀行以及瑞穗實業銀行兩間銀行。
 
原來瑞穗銀行是由富士銀行與第一勸業銀行實施合併而成,並且日本興業銀行直接改制為瑞穗實業銀行,變成一個銀行集團卻有三個首腦(三巨頭:瑞穗金融集團總裁瑞穗銀行董事長以及瑞穗實業銀行董事長)。
 
瑞穗銀行這種一個銀行集團、三巨頭的情況,普遍被戲稱為王者基多拉體制(キングギドラ)─王者基多拉是《哥吉拉》系列電影中的三頭巨龍,而瑞穗的三巨頭體制,剛好與王者基多拉一樣是三個頭。
 
偏偏瑞穗金融集團成立之後,首先就遇到了電腦系統故障的問題,而且也被三個前身銀行各自的債務與貪瀆問題所拖累
,一度搞得惡名昭彰。
 
尤其三巨頭的三個職位,應該要由富士派系(富士銀行出身者)、日本興業派系(日本興業銀行出身者)、還是第一勸業派系(第一勸業銀行出身者)擔任,就一度鬧得風風雨雨,還出現過兩個派系結合起來一起打擊剩餘的派系的狀況。
 
因此在瑞穗金融集團這個銀行集團裡面,富士派系、日本興業派系、以及第一勸業派系在銀行集團的各個子公司以及部門裡面,找到了各自可以盤據與擴展權力的地盤。
 
除了銀行集團總裁與副總裁的位置以外,在銀行、信託銀行、證券這些銀行集團的主要子公司之中,三個派系各據一方,而在貸款服務與不動產業務的子公司之中,三個派系同樣各自盤據一方,某種程度上算是權力鬥爭之後的折衷結果。
 
最後在2013年的時候,瑞穗金融集團又遭遇了電腦系統故障的問題,還一度引來金融廳的關注,才終於決定要將瑞穗實業銀行與瑞穗銀行合併,從而改制為瑞穗銀行,也因此擺脫了王者基多拉體制的訕笑之名。
 
不過在那之後,瑞穗金融集團之中還是偶爾會出現與出身銀行派系相關的權力鬥爭,據說2013年的時候,富士派系在當年的權力鬥爭之中慘敗,因而無緣問鼎權力的頂峰。
 
3.     UFJ銀行/UFJ控股公司:同樣不算巨型銀行,但是卻也是巨型銀行的始祖

 
與東京三菱銀行以及瑞穗銀行的情況一樣,UFJ銀行(UFJ=United Financial of Japan,可直譯為日本金融聯合銀行)的成立,是泡沫經濟崩壞之後的產物。
 
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盤踞在大阪地區的三和銀行與盤踞在名古屋地區的東海銀行歷經幾次磋商,以及幾次銀行合併的談判之後,決定實施合併。
 
在2001年的時候,三和銀行與東海銀行成立UFJ控股公司作為合併過渡期的產物,並且兩間銀行接著實施合併,從而改制為UFJ銀行。
 
然而在兩間銀行實施合併之後,果不其然就又發生了銀行合併之後,必然會發生的問題─爭奪權力頂峰的權力鬥爭。
 
三和銀行在大阪地區乃至關西/阪神地區,都算是有頭有臉的大型都市銀行,而東海銀行在名古屋地區乃至中部地區,也算是有頭有臉的大型都市銀行,兩方自然是誰也不讓誰。
 
然而這個問題的深層因素,卻是出在合併磋商─原來最初UFJ銀行的構想,是三和銀行、朝日銀行以及東海銀行想要仿照瑞穗銀行的模式,成立一間三間銀行對等合併的銀行。
 
但是在磋商與談判的過程中,朝日銀行發現三和銀行過於強勢,想要主宰整個銀行合併,因此就從UFJ銀行的三銀聯盟體制抽身,將東海銀行放生給三和銀行實施合併。
 
偏偏東海銀行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被大量的不良債權所拖累,因而本應為名古屋大型都市銀行的價值被大大的貶低,如果與三和銀行實施合併的話,會變成一椿吸收合併。
 
果不其然,三和銀行為了要加快兩間銀行合併的腳步,於是發動了綠化運動─根據後來的人的說法,所謂的綠化運動其實是三和派系(三和銀行出身者)與東海派系(東海銀行出身者)之間赤裸裸的權力鬥爭。
 
<*說明3:三和銀行的標誌是綠色,而東海銀行的標誌則是紅色,故得名綠化運動就是要掃除新成立的UFJ銀行之中,東海銀行的出身者。>
 
由於三和銀行與東海銀行相比,東海銀行相對弱勢,而三和派系靠著「野武士集團」的強硬作風,搭配綠化運動的權力鬥爭,開始將UFJ銀行內的東海派系革職或是下放子公司。
 
歷經「綠化運動」的權力鬥爭之後,三和派系雖然主宰了UFJ銀行,導致東海派系變成稀有動物,但是三和派系強硬而蠻橫、實力至上主義的「野武士集團」作風,卻成為了銀行業界蔑視的對象。
 
此外,綠化運動雖然放逐了新成立的UFJ銀行內大量的東海派系,讓三和派系主宰管理階層的位置,但是這也招致了東海派系對UFJ銀行管理階層的不滿─更甚者,這也引來了東海銀行的大股東、後來UFJ控股主力股東之一的豐田汽車的不滿,豐田因而拋售UFJ控股的股票,導致UFJ控股的股價曾經短暫急跌。
 
最後,經歷綠化運動的權力鬥爭之後,UFJ銀行反而因為惡名昭彰的綠化運動,流失了部分的名古屋地區/中部地區市場,讓三井住友銀行往名古屋地區/中部地區拓展市場的時候,撿到了一個現成便宜。
 
簡單來說,UFJ銀行內部由三和派系主管發動的綠化運動,其實可說是間接為後來UFJ銀行的崩潰埋下伏筆。
 
4.     三井住友銀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瑞穗之後成立的第二個巨型銀行,並且也是舊.財閥系銀行的代表

 
三井銀行與住友銀行雖然都是典型的舊.財閥系銀行,前者盤據於首都圈,以廣大的市場著稱,後者盤據於阪神地區(更是被稱為「大阪之子」),以紀律性的管理著稱,但是卻都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面臨危機。
 
雖然不同於沒有被不良債權拖累的三菱銀行,不過三井銀行與住友銀行也有面臨各自的問題─泡沫經濟崩壞之後,三井銀行的市場迅速萎縮,而住友銀行則是陷於不良債權的問題。
 
在1990年,三井銀行為了擴大市場而與神戶地區的神戶太陽銀行實施合併,並且改制為三井神戶太陽銀行,然後接著改名為櫻花銀行,並且因此才勉強擠進了當時日本前六大的都市銀行。
 
然而到了2000年的時候,櫻花銀行擴張市場的計畫被證明並非是十分有效的計畫,而住友銀行在不良債權的問題上越陷越深,兩間銀行為了要可以各自存活下去,於是實施合併。
 
櫻花銀行因為陷入三井銀行與神戶太陽銀行之間的派系鬥爭,導致這椿銀行合併變成了一場鬧劇,而在與住友銀行實施合併之前,櫻花銀行原本是打算要與三和銀行(也就是UFJ銀行的前身)實施合併的
 
但是三和銀行高傲而自視甚高的「高飛車」態度,導致櫻花銀行最後與三和銀行之間的談判磋商破裂,住友銀行因此見縫插針,趁機與櫻花銀行談妥了合併的條件與細節之後,與櫻花銀行實施合併。
 
十分有趣的是,由於當時住友銀行的情況比櫻花銀行的情況還要危險,所以兩間銀行實施合併,實質上成為針對住友銀行的救濟合併。
 
<*說明4:救濟合併乃至一間企業為了避免另外一間企業倒閉,而提出兩間企業實施合併的行動,因為是出於避免實施合併的企業倒閉的情況,因此使用「救濟」的字眼。>
 
不同於先設置銀行集團做為過渡產物的東京三菱銀行與UFJ銀行,櫻花銀行與住友銀行直接實施合併,然後才設置銀行集團─兩行合併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三井住友銀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十分有趣的是,兩間銀行合併之後,反而三井捨棄了櫻花之名,而重啟了三井的名號)。
 
但是就像所有銀行合併的情況一樣,三井住友銀行的誕生雖然看似和平,還成功的在站穩首都圈市場與阪神市場之後,朝中部市場邁進,但是其內部多少無法避免出身銀行派系想要登上權力頂峰的權力爭鬥。
 
在2017年的董事會改選之後,住友派系(住友銀行出身者)登上了銀行集團總裁的位置,而導致三井住友銀行內部的住友銀行出身者,開始逐步登上高位,進而想要接著創造長期性的「住友霸權」─這瓦解了三井派系(櫻花銀行出身者)原本製造的派系平衡,使得住友派系主宰了三井住友銀行。
 
如今不論是三井住友金融集團還是三井住友銀行,現在許多高階層的董事,基本上都是屬於住友派系的人,而現任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的社長.太田純,其實就是住友派系的人。
 
5.    三菱UFJ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原名:東京三菱UFJ銀行/三菱東京UFJ金融集團):最終極的巨型銀行的誕生,也象徵金融改革時期的結束

 
在UFJ銀行成立之後,三和銀行出身者靠著「野武士集團」的強硬作風,搭配名為「綠化運動」的權力鬥爭,成功打擊了東海銀行出身者。
 
但是因為內部權力鬥爭的緣故,新成立的UFJ銀行開始出現市場流失的問題,因而成立沒多久的UFJ銀行,很快就成為了跛腳鴨銀行。
 
尤其除了市場流失以外,UFJ銀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其前身之一的東海銀行雖然是因為受不良債權拖累,而委曲求全與同樣是前身之一的三和銀行合併,但是三和銀行的不良債權並沒有比東海銀行還要少。
 
到了2003年的時候,金融廳針對UFJ銀行實施金融檢查的時候,發現UFJ銀行內部大量的不良債權,因而實施「公家資金注入」的計畫─隨著政府購入UFJ銀行三成的股票,UFJ銀行變成必須受日本政府部分控制。
 
尤其後來幾次的UFJ銀行被發現有竄改與隱匿資料的嫌疑,再加上東海派系出於對三和銀行出身者的不滿,而向金融廳告發UFJ銀行的弊端,證實了竄改與隱匿資料的行為,等同間接給金融廳做球。
 
於是當時負責UFJ銀行進行金融廳檢查的檢察官.目黑開始積極查帳,甚至還乾脆將UFJ銀行宣告為銀行業的敵人,並且暗中給大眾媒體帶風向,結果不僅幾次金融廳檢查下來,UFJ銀行的不良債權暴增,甚至連經營階層都不敵風向。
 
<*說明5:據說《半澤直樹》系列裡面,那個專門喜歡找東京中央銀行喝茶的金融廳檢察官.黑崎,其構想雛形就是將UFJ銀行查帳查到瀕臨倒閉的目黑檢察官。>
 
最後到了2004年的時候,不僅UFJ銀行的時任總裁與董事長雙雙因為收到業務停止命令而下台,就連時任副董事長以及另外三名董事也因為被控告違反日本銀行法(惡意迴避金融廳檢查的罪名)而被拘捕,至此,被逼入牆角的UFJ銀行已經瀕臨倒閉。
 
在2004年的時候,瀕臨倒閉的UFJ銀行為了存活下去,而企圖與已經存在的更大型銀行合併─其中一個有意的對象是三井住友銀行,另外一個對象則是同樣有意的東京三菱銀行。
 
但是三井住友銀行因為在股票收購與股東投票上,搶輸了東京三菱銀行,最後東京三菱銀行提出與UFJ銀行實施救濟合併。
 
因而三菱東京金融集團與UFJ控股公司於是設置了三菱東京UFJ金融集團(此稱MUFG=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做為合併的過渡期產物。
 
並且東京三菱銀行與UFJ銀行在2005年實施合併,以東京三菱銀行為存續方,改制為東京三菱UFJ銀行(此稱BTMU=Bank of Tokyo Mitsubishi UFJ)。
 
至此,在2005年誕生的BTMU,實際上等同四間銀行組成的嵌合魔獸(Chimera,希臘神話中有著獅子與山羊的頭,身體為獅子,尾巴為蟒蛇的巨獸)─因為在整個誕生的過程之中,剛好是由三菱、東京、三和與東海四間銀行組成,還形成了一套以出身銀行為派系/階級劃分的模式。
 
在BTMU頂點的,是三菱派系(三菱銀行出身者),自BTMU成立至今,總共有超過三十位董事都是三菱派系,可說是BTMU內最具主宰性的派系。
 
其次是東京派系(東京銀行出身者),自BTMU成立至今,雖然只有十九位董事是東京派系,但是本身卻盤據BTMU內部強力業務項目之一的外匯與匯兌業務。
 
接下來是三和派系(三和銀行出身者),自BTMU成立至今,有二十三位董事是三和派系,雖然三和派系都是專門擔任MUFG的總裁的職位,但是基本上並沒有任何實權,因為實權都是由三菱派系掌握,並且也只盤據關西地區的業務。
 
最後則是東海派系(東海銀行出身者),自BTMU成立至今只有僅僅十一位董事是東海派系,而作為最底層的階級,東海派系本上都盤據中部地區的業務,此一派系的董事最多也只有坐上副董事長的位子。
 
<*說明6:此處的董事職位,是採取最為廣義的董事(取締役)的意義─因此此處的董事職位,包含了總裁(會長)、副總裁(副會長)、董事長(頭取)、副董事長(副頭取)、專務董事、常務董事、董事這些職位。>
 
不過除了這些階級意識以外,BTMU這個冗長的名字,其實也讓較為資深的三菱派系職員與董監事感到反感。
 
雖然東京三菱銀行併吞UFJ銀行之後,直接接收了UFJ銀行在關西地區與中部地區的市場,進而將關西地區─中部地區─首都圈的市場與業務範圍連結,但是對於資深的三菱派系人士來說,BTMU這個名字是一種對「三菱」名號的侮辱。
 
較為資深的三菱派系人士,就有提出「純正血統」的概念─東京三菱UFJ銀行這個名字,象徵著三菱的血統被玷汙,因此要恢復三菱的血統,將銀行名稱改回純粹的三菱銀行。
 
而一些銀行內部人士主張要改名,反而是因為東京三菱UFJ銀行這個名字過於冗長,很多人都記不住這麼冗長的名字,導致首都圈的人都稱呼BTMU為東京三菱銀行或是三菱銀行,而關西地區與中部地區則稱呼BTMU為UFJ銀行。
 
很顯然「純正血統」的主張自然不那麼受歡迎,尤其UFJ派系還會認為自己被歧視,因此最終的折衷方案,就是在2018年的時候,決議將東京三菱UFJ銀行改名為三菱UFJ銀行,並且將三菱東京UFJ金融集團改名為三菱UFJ金融集團。
 
雖然犧牲了東京銀行這個合併過程的軌跡,不過為了銀行名稱的簡便性,因此直接將冗長的東京三菱UFJ銀行改名為三菱UFJ銀行,然後三菱東京UFJ金融集團改名為三菱UFJ金融集團,大概也不失為好事一椿吧。
 
只是據說改名的這件事情後面,有許多可能只有銀行業界的人,才會知道其中的一些權力鬥爭的內幕,此處就不便多加贅述了。
 
[III. 附錄(一):常見銀行方面術語]
 
1.     都市銀行
 
在日本,所謂的都市銀行一般泛指設置於將總部設置於日本六大都市(東京府東京市、神奈川縣橫濱市、愛知縣名古屋市、京都府京都市、大阪府大阪市、兵庫縣神戶市)的銀行。
 
這個名詞是在1968年的時候被定義,而當時的都市銀行包含第一銀行、三井銀行、富士銀行、三菱銀行、協和銀行、日本勸業銀行、三和銀行、住友銀行、大和銀行、東海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神戶銀行、東京銀行總共十三間。
 
到了1968年年底的時候,相互銀行改制為太陽銀行而成為都市銀行,並且原本是地區銀行的埼玉銀行改制為都市銀行之後,因此都市銀行增加為十五間。
 
到了1971年的時候,第一銀行與日本勸業銀行實施合併,並且改制為第一勸業銀行,而到1973年的時候,神戶銀行與太陽銀行實施合併,改制為太陽神戶銀行,因此就又變回了十三間都市銀行的體制。
 
隨著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壞的時候,北海道拓殖銀行倒閉,而其他幾間都市銀行互相實施合併與改制,如今都市銀行只剩下五間。
 
其中幾間銀行,上面就有論及過─三和銀行與東海銀行是UFJ銀行的前身,東京銀行與三菱銀行是東京三菱銀行的前身,又東京三菱銀行與UFJ銀行是三菱UFJ銀行的前身。
 
此外三井銀行與神戶太陽銀行是櫻花銀行的前身,又櫻花銀行與住友銀行是三井住友銀行的前身;富士銀行、第一勸業銀行則都是瑞穗銀行的前身。
 
如今剩餘的五間都市銀行之中,其中的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銀行是日本三大巨型銀行,剩下來的里索那銀行(りそな銀行)與埼玉里索那銀行(埼玉りそな銀行)則都是里索那控股集團(りそなホールディングス)進行營運。
 
除此之外,由於泡沫經濟之後,日本的銀行業界產生了巨變,尤其還發生長期信用銀行破產倒閉後,因為被美國人買下而改制為新生銀行重新營業、蒼空銀行破產倒閉後,因為被日本政府注入公資金而重新營業的事情,再加上後來越來越多不同型態的銀行出現,何謂「都市銀行」開始變得較為模糊。
 
因此如今日本對於「都市銀行」的定義,基本上就是五大都市銀行(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銀行、里索那銀行、埼玉里索那銀行),除非還有另外的廣義上的定義,不然基本上已經沒有會使用這個名詞了。
 
2.     不良債權
 
所謂的債權,就是一間銀行將資金貸款給一個企業的時候,會變成企業欠銀行錢的情況,因此企業必須歸還的金額就是債權。
 
而所謂的不良債權,就是當銀行貸款給一個企業以後,該企業的面臨財務狀況不佳而需要重建、因為財務危機而瀕臨破產、甚至是已經破產的情況。
 
一般來說,不良債權之於銀行就是被倒債的意思─因為一旦無法還出債款的企業宣告破產或是倒閉,那麼銀行就會無論怎麼樣也都無法取回債款。
 
日本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大量的銀行企業都因為浮濫融資與過度融資,而面臨不良債權堆積如山的狀況─畢竟貸款對象大多不是破產就是倒閉,當然就是直接被倒債了。
 
一些銀行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好一點的會利用資產管理公司,將這些不良債權廉價賣掉,但是一些比較差勁的會利用作假帳的方式,將不良債權變成表外項目。
 
而也有銀行企業因為不良債權太多,有的只能靠著公家資金注入,將這些不良債權沖銷,有的則是選擇與其他銀行合併,假如合併對象夠有錢的話,利用新成立的銀行的資本,將不良債權加以沖銷。
 
[IV. 附錄(二):銀行企業的英文簡稱]
 
1.     現實世界的巨型銀行企業/集團英文簡稱
 
MUFG=三菱UFJ金融集團(可譯為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itsubishiUFJ Financial Group
 
MUFG Bank=三菱UFJ銀行(可譯為三菱日聯銀行)
MitsubishiUFJ Bank
 
BTMU=東京三菱UFJ銀行,三菱UFJ銀行改名之前的名稱
Bank ofTokyo Mitsubishi UFJ
 
MTFG=三菱東京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的前身之一
MitsubishiTokyo Financial Group
 
BTM=東京三菱銀行,三菱UFJ銀行的前身之一
Bank ofTokyo Mitsubishi
 
UFJHD=UFJ控股公司(可譯為日聯控股公司),三菱UFJ金融集團的前身之一
UFJ Holdings
 
UFJ=UFJ銀行(可譯為日本金融聯合銀行),三菱UFJ銀行的前身之一
UnitedFinancial of Japan
 
SMFG=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SumitomoMitsui Financial Group
 
SMBC=三井住友銀行
Sumitomo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MHFG=瑞穗金融集團
MizuhoFinancial Group
 
MHBK=瑞穗銀行
Mizuho Bank
 
2.     《華麗的蒼少女》世界觀的巨型銀行英文簡稱
 
THBC=帝都陽友銀行
TeitoHarutomo Banking Corporation
 
FTBC=扶桑東和銀行
Fusou TouwaBanking Corporation
 
DABC=第五曙光銀行(TSBC=東海櫻花銀行,Toukai Sakura Banking Corporation)
DaigouAkebono Banking Corporation
 
NFGBK=NFG銀行
NFG Bank(NFG=NovaFinancial Group,新生金融集團)
 
KSBK=關西白鷺銀行
KansaiShirasagi Bank
 
SNFG=白鷺NFG銀行
ShirasagiNFG Bank
 
TIBK=東洋實業銀行
TouyoIndustrial Bank
 
HSHBK=阪神海港銀行
HanshinHarbor Bank
 
*
 
這次《華麗的蒼少女》第三季最後一篇的名詞與世界觀說明的文章,基本上就是寫到這個地方,剛好第三季的部分以巨型銀行的主題收尾。
 
基本上有很多資料都是我在寫碩論的時候,為了要爬日文資料而看到的,但是也有一些是自己以前看過的資料。
 
但是因為我並非金融方面的專業人士,所以如果有任何疑問,或是任何我有寫錯需要改正的地方的話,也絕對歡迎在底下直接留言提出即可。
 
幻月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