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公式書】大唐啟示錄 景教

小魚兒諸葛亮 | 2021-12-02 22:15:38 | 巴幣 1032 | 人氣 636


  身為一位熱愛武俠小說基督徒,一直想嘗試把福音融入武俠文化

  從國中歷史課就大略知道唐朝時的「景教」,是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確切史料,便想以此為基礎,再參考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明教宏偉風格,去建構出大唐時代「身懷武藝的基督徒」之夢幻世界

  年代背景設定於唐文宗大和9年至唐武宗會昌5年835-845),正值「會昌滅佛前十年間的故事,也是當時景教面臨存亡的時刻,由盛轉衰的開始

  書名有「啟示錄」三字,是因為《啟示錄》為整部聖經最後一卷書卷中揭示末日最後審判的預言借其名映襯大唐景教生死關頭最終的一搏

  撰寫之前,先架設我小說中的「景教」規模方便日後的創作:

一、景教文宗(真實歷史的景教,「文宗」之稱謂乃小說虛構

  景教源於相繼從大秦(羅馬帝國)遷至波斯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東方教會,Nestorian),於唐太宗貞觀9年635)傳入中原。敘利亞人阿羅本Alopen Abraham)為第一代大德主教),總壇設於長安

  起初景教博得太宗皇帝的好感,受批准其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教堂)一所高宗時期649-683),皇帝賜號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主教在華職名從「大德」轉為「大法主」,並下詔於諸州景寺(分堂、分舵),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使景教得以在全中國廣泛流傳

  景教初稱「波斯教」,後因該教源於大秦,且為免與同樣出自波斯的「祆教」(即「摩尼教」、「明教」)混淆,於唐玄宗天寶4年745)更名為「大秦教」。

  景教在中土也有「波斯經敎」、「大秦敎」等稱呼,後取「」有「光明」之意,定名「景敎」。

  景教組織及職位大致遵照東方教會的東方敘利亞傳統,以「九品三等制」組成,但傳入中土後略有本土化的設置最初的傳教士由大秦人羅馬人猶太人波斯人敘利亞人外國團隊組成

  可隨著歲月在華紮根發展,後來也開始有中國人成為教士,不過最大大法主以及治理各道教會道法主」之要職仍由東方教會外國教士擔任

(一)高級教士三品

1. 大法主:宗主教總主教、主教長,拉丁語:patriarchs有權召集和主持宗教會議任命主教(法主)。中國景教的大法主統領整個中原轄區的教會,外國人阿羅本為第一代大法主。

2. 道法主:即「都主教」(拉丁文、義大利文:Metropolita),由於東方教會受大秦行省制度影響,各行省的行政中心都會Metropolis)所設之當地教會的領袖,負責教會內部的行政事務,但始終聽命於宗主教,萬一主教長逝世或離職,其亦負責統理挑選新主教長的事宜。由於唐朝自太宗起分」為區劃,故依東方教會之制任命都主教於中國各道,並稱之為「道法主」,太宗初分十道,本有10位道法主,到玄宗時增至十五道,便有15位道法主均聽命於長安的大法主。此外,本有另設負責對外宣教的道法主,如在今青海的「吐谷渾」、今西藏的「吐蕃」、今雲南的「南詔」等非大唐國境政權地帶,景教於大唐與其交好的和平歲月本各有安置「宣教道法主對外都主教),但待關係破裂後當地教會即刻緊急撤出「宣教道法主」亦被迫趕回中原另為調遣

3. 法主:即「主教希臘文:episkopos,意為「監督」。由於唐朝行政區劃除了分「道」,亦有分「設有景寺之州道法主任命法主治理如「靈武郡」(靈州)設有景寺,其所屬關內道」的道法主有權任命法主治理該郡景寺,而靈武之法主亦須受道法主調遣。

(二)教士三品

1. 副法主:即「助主教拉丁文:vicarius generalis,意為「總代理」、「總代表」),負責輔佐主教之職務,由當地主教任命,為行政職位,沒有治理權,但有「主教代理人」的地位,亦有機會正式接替主教之職。大唐景教基本以「一州一法主一副法主」的制度進行,但也可依特別情況於該州景寺安排一名以上副法主來輔助當地法主

2. 教務大總管即「執事長、「總執事」、「會吏長」(Archdeacon被委任輔助主教處理教區內的行政和教規上的事務。大唐各州景寺均設一名教務大總管,輔助道法主之行政。大總管配有三名教務總管指揮,卸職後由所屬三名教務總管讓當地景寺教徒進行選舉,選出下一任大總管

3. 儒生:即「祭司」(Priest主持祭典,在祭壇上共祭主祭的神職人員。由於中國的上古時代,「儒生」是專門從事國家祭祀禮儀的職業人才,景教傳入中原後,以「儒生」稱呼教中祭司

(三)助理人員三品

1. 教務總管即「執事Deacon,意指「僕人」或「服侍的人」管理教會中各項繁瑣日常事務(如管理飯食)。大唐各道均設三名教務總管任由該道大總管調遣基本以「一州一大總管三總管」的制度進行。該道大總管卸職後,再由三名教務總管選舉下一任大總管之職

2. 教務副總管即「執事Subdeacons),負責輔佐執事。大唐各道教務總管事務繁忙之際,可任命一名以上之副總管助理。副總管亦有機會正式接替總管之職。

3. 司儀:即「襄禮員Master of ceremonies),參與教內的禮儀工作協助祭司,例如點燃祭壇的蠟燭並執燭、準備祭典用品等。「司儀」為中國古代的官職,掌理接待賓客的禮儀,在典禮中贊禮及報告進行程序,故以「司儀」稱呼景教之襄禮員,協助儒生

  景教最初原本以傳揚教義為主,教中僧侶一開始均為文士,無武人。但因當時中原受西北異族「西突厥」的威脅,以及西南青藏高原的強大政權「吐蕃」之隱憂,在大唐傳教的景教,本於教內之博愛精神為守護大唐百姓的平安開始訓練武生、收容武者特意開拓另一宗派.....
  
二、景教武宗

  西域的西突厥,是大唐平定東突厥後的另一芒刺。除此之外,貞觀11年(637),吐蕃大舉討伐吐谷渾,並一度逼近唐朝邊境松州西境(今四川省松潘縣),事後雖然唐軍勝利,唐蕃雙方也修好,但吐蕃的強盛也令唐室有所忌憚

  景教大法主阿羅本在華兩年來細心觀察下,有感於大唐西邊外敵入侵的憂患,便主動向太宗李世民請命:「提拔武生入波門,鎮守西陲護唐民。(如前文所言起初稱波斯教」,故時稱波門

  而太宗有鑑於建唐時有佛教的「少林寺」武僧之相助,認為景教設武門應有助於大唐邊境之防衛,便准允阿羅本的奏請,亦決定將練武場設於靈武郡,暫稱「波斯教武門以下皆以「景教武門」敘述

  由於阿羅本不懂武功,只能召集大唐各地現有的景教徒另加調度:如有身懷武藝者,或為了保家衛國有意願習武者,皆集合在靈武郡一起訓練,並紮營按軍隊規模練兵。起先,讓本懂武藝的人士分組帶隊,訓練其他不懂武藝之人

  再來,太宗還特地請身兼絕技與軍略於一身的大唐開國將領李靖、李世勣、程咬金等人,從旁協助修練,不吝將所學武功、兵法傾囊相授。此舉意在不僅是為了練出傑出的武生,更期望同時練出卓越的將才以及行軍有度、團結一致的奇兵

  精練五年後,練出五百名景教高手。貞觀16年(642),西突厥北庭入侵隴右道伊州,安西都護郭孝恪率數千名唐軍抵禦,五百名景教高手前來援助,成功擊退突厥。

  景教護國之名,逐漸傳開,此後西邊戰事必有景教徒出力協防,信徒越發增多,也越來越多人投入位於靈武郡的「景教武門」

  唐高宗永徽3年(652),經過十年光景,投入景教的武生已一萬有餘,阿羅本認為必須另分宗派,並另任命大法主統領武門自主發展,方能持續凝聚武門之士氣,為國效力更加有道

  永徽4年(653),高宗依阿羅本的奏請,於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賀蘭山」頂峰馬蹄嶺敖包圪瘩)興建第二個總壇,耗時兩年永徽6年(655)完工,安置景教武門的教徒。

  阿羅本還在名列前茅的幾名武學高手當中親自考核,選出對景教教義最為精通之人為該總壇的大主教。最後,靈州人高智元脫穎而出,統管萬餘景教武生。自此,景教在華的「大法主二立文武分治」確立。

  賀蘭山的景教總壇,被命名為「錫安崖」,其教眾自稱「波斯教武宗(至天寶4年避免與波斯祆教混淆又改稱「大秦教武宗」,最後再配合文宗那變更名改定為「景教武宗」以下皆以「景教武宗」或「景教武生敘述並稱呼長安的景教在華總壇為「文宗」,以為區分,各自獨立發展

  賀蘭山武宗尚武,培育武生,專門協助大唐的軍務治安;長安文宗修文,培育文士,專注於教義學問以及經典翻譯

  武宗第一代大法主便為高智元,乃一文武全才、博古通今國士,曾於永徽年間的「平定西突厥之亂」的戰役中襄助唐將梁建方、程咬金,立有軍功。

  高智元天賦異稟掌教三十年間領悟景教經文融入武學且結合大秦、波斯、以色列等西方武術,自創出《聖果九大法》、《八福劍訣》等絕學,頓時震撼西域、揚名南北

  此外,高智元還命人尋精鋼寒鐵黃金白銀鑄成一把奇特寶劍,劍長三尺,劍重四十五斤,劍身灰白無鋒劍鼻)與劍柄)呈金黃;鐔正中飾有火焰紋狀,圍繞一顆雪白大珠橫臂兩側邊各有三白珠裝飾劍首赤紅蓮花左右配兩朵銀白浮雲之紋樣刻飾

  此劍正是參照聶斯托留十字架Nestorian cross)搭中土風情之圖樣鍛造而成,名曰「淨風劍」,就此成為景教武宗之鎮殿聖物

  值得一提的是:景教武宗雖然與佛教少林寺一樣尚武,但按其教規《十願》(即《十誡》,雖為「戒律」,但以「願」名之)第五願規定:「眾生自莫殺生,亦莫諫他殺,所以眾生命共人命不殊。」(白話來說,就是不可殺人,也不可教唆他人殺人

  因此,教徒極為戒殺,在唐軍作戰時只是從旁支援、護衛療傷以防為先盡力不取敵人性命。連景教武生所用兵器皆以盾、棍為主,刀、槍、弓弩、暗器等傷人利器一概不用,即便使劍也要另外特地造成無鋒無刃之劍這也是為什麼鎮殿聖物「淨風劍」以無鋒去冶鑄

  景教武宗的組織及職位,與文宗大有相異,除大法主外,其餘職位充滿江湖色彩,依位階由高至低分列,職稱或照景教先賢之名,或參照中土文化。與文宗不同,武宗幹部多由在地的中國人擔任全權由武宗大法主選任、分派

  不過,東方教會有另派信奉基督教外國戰士來華,可自主便宜行事不受中土武宗大法主約制,以異國武技與中華武術互相交流,以觀摩」為名進行長期輔助,強化景教武宗由於我們中國人古時候外國人外族人」,而東方教會共派三支不同民族的部隊來華,景教華人武生將其稱之為番隊本國職位外國軍團幹部,編制如下

(一)宗主教與左右使者

1. 大法主:職權與文宗大法主大致相同於武宗總壇有權召集和主持宗教會議亦可任命法主,但與文宗最大的不同的是:其任命的法主主要是負責大唐各地軍營的軍務,以及城防的協助工作。武宗大法主統領整個中原轄區景教武生,靈州人高智元為第一代大法主。

2. 阿羅憾左使:大法主座下使者之一,地位僅次於大法主,通常作為訓練成為下一代大法主的接班人。阿羅憾即「亞伯拉罕」,希伯來文之意為「崇高之父」。

3. 牟世右使大法主座下使者之一,地位僅次於大法主。牟世即「摩西」, 在希伯來語,其意思是「從水裡拿上來; 從水裡獲救」。

(二)四大護法

1. 明泰人王:景教武宗四大護教法王之首地位次於左右使。明泰為四福音書作者之「馬太」,教會長期採用《啟示錄》中的活物,來代表四卷福音書作者;「長有翅膀的人」象徵馬太,強調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的人性

2. 摩距辭獅王:景教武宗四大護教法王之一,排名第二。摩距辭為四福音書作者之「馬可」,教會長期採用《啟示錄》中的活物,來代表四卷福音書作者;「長有翅膀的獅子」象徵馬可,強調耶穌基督的君王職位和祂帶有大能的工作,正如獅子是萬獸之王,耶穌就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3. 盧珈牛王:景教武宗四大護教法王之一,排名第三。盧珈為四福音書作者之「路加」,教會長期採用《啟示錄》中的活物,來代表四卷福音書作者;「長有翅膀的牛」象徵路加,牛或牛犢在舊約是供祭祀的動物,它們是犧牲的象徵,強調耶穌基督因救贖世人而甘願作出完全的犧牲

4. 瑜罕難鷹王:景教武宗四大護教法王之一,排名第四。瑜罕難為四福音書作者之「約翰」,教會長期採用《啟示錄》中的活物,來代表四卷福音書作者;「」象徵約翰,鷹展翅飛上雲霄,比任何飛鳥飛得更快更高。飛鷹的比喻,正是要指出他寫的福音書猶如天一樣高的屬靈境界。與此同呼,約翰也強調耶穌基督的神性

(三)精兵強將

1. 天干十秀:景教武宗「天干營」的十位秀將,武功、地位僅次於四大護教法王,均擅騎。天干分十營各營牧馬、練騎,由十秀各自統領,各營帳下二百騎兵(十營共二千)。各營十秀名號分別為「焉逢秀將」、「端蒙秀將」、「遊兆秀將」、「彊梧秀將」、「徒維秀將」、「祝犁秀將」、「商橫秀將」、「昭陽秀將」、「橫艾秀將」、「尚章秀將」。

2. 地支十二使:景教武宗「地支旗」的十二名掌旗使,武功、地位僅次於四大護教法王,均擅防。地支分十二旗各旗不乏鐵匠,多精製干(盾)及加強防禦工事,並專攻、演練該類陣法,由十二使各自統領,各營帳下三百步兵(十二旗共三千六百名)。各旗十二使名號分別為「困敦旗使」、「赤奮若旗使」、「攝提格旗使」、「單閼旗使」、「執徐旗使」、「大芒落旗使」、「敦牂旗使」、「叶洽旗使」、「涒灘旗使」、「作鄂旗使」、「淹茂旗使」、「大淵獻旗使」。

3. 四季堂主:景教武宗「四季堂」的四位堂主,分掌春、夏、秋、冬四堂,專精醫術,負責醫務工作,四堂堂主帶領各堂專科小隊,各堂二百醫者(四堂共八百)春堂負責煉藥、製藥,堂下人員負責採集藥草調配藥粉或藥湯,甚至是煉丹藥夏堂負責現代所稱之「外科」,中醫之針灸、按摩、角法拔罐療法),較精深的更有「割皮解肌」、「刮骨療傷」、「剖肚清腸」等外科手術但擅此技法者稀少,夏堂只有含堂主在內的三位懂此法);秋堂注重「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治食療),該堂療法參考古書《神農百草經》以及名醫孫思邈近年完成的《千金要方》之「食治篇」,強調「保養脾胃」的養生之道冬堂負責網羅天下醫書,專注鑽研醫理及醫法,必要時會解剖亡者之屍體,觀察病故者之病狀重傷者之傷口或內傷驗證反覆,以求更具完備的醫術

4. 武法主:景教武宗大法主所任命之法主,地位與文宗的「法主」相同、低於「道法主」位階與「天干十秀」、「地支旗使」、「四季堂主」對等但不得自行再任命「副法主」。武宗大法主自行因事設人依地制宜來點派,故武法主人數不定,乃武宗獨有之特殊高級教士。該職專司於軍事、練武、護衛之事宜,任務多元,或分派至道幫助「道法主」(文宗)處理當地械鬥衝突,或分派至州(郡)相助「主教」(文宗)處理教會的防禦工事,或是分派至「天干營」、「地支旗」、「四季堂」協助其秀將、旗使、堂主。

(四)外邦軍團

1. 秦番團長:東方教會所派三番團」之一番團團長,其麾下團員以大秦人為主,專使羅馬軍團Roman legion)的方陣」(英語:phalanx戰技。一般而言,在大秦的軍團定員6000人,分為10個大隊,其中第一大隊有800人,其餘9個大隊每隊480人,以及少量騎兵,以方陣陣型克敵制勝自紀元498年東方教會正式脫離以羅馬帝國為中心的正統教會,順勢與大秦斷開,願意追隨聶斯脫里派至波斯的大秦教徒比較不多人員配置極難完全遵照原來羅馬軍團的規格,最終決定在華的秦番隊定員600人,亦分10隊,第一大隊80人其餘9隊48人,配88員騎兵

2. 波番團長:東方教會所派三番團」之一番團團長,其麾下團員以波斯人為主,專使後來發展為伊朗摔跤Sport of the Ancients)的Varzesh-e Pahlavani以及兵刃技法Razmafzar(沒有統一譯名,暫譯「古伊朗兵器術」)。由於東方教會遷至波斯,發展之下波斯信徒增長人數亦較大秦信徒多,故波番團人員上較秦番團多,但仍在軍費、人力、遠途等衡量下,來華的波番團定員1000員

3. 猶番團長:東方教會所派三番團」之一番團團長,其麾下團員以猶太人為主,專使以色列人傳統武技,以著稱,未來至紀元1930年代由猶太人伊米·李確費爾德Imi Lichtenfeld)在捷克以此為基礎發明出以色列近身格鬥術克拉夫瑪迦希伯來語:קרב מגע;發音: /krɑːv məˈɡɑː/),且成為1948年復國後以色列國防軍(希伯來語:צבא ההגנה לישראל Tsva HaHagana LeYisrael;英語: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基本戰法東方教會遷至波斯時,也有信基督教的猶太人追隨到底,也軍費、人力、遠途等衡量下,來華的猶番團定員500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